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十七课《壶口瀑布》学习资料汇编(含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679b26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8.png)
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____________gào jiè(2)____________tuīsǎng(3)____________chíchěng(4)____________ xuán wō(5)____________hán jìn(6)____________yūhuí(7)____________ qián hūhòu yōng(8)____________ n ùbùkěè情境化:shàshí____________,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zhèněr yùlóng____________的掌声,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____________:纵马疾驰;奔驰。
(2)____________:形容声音很大。
(3)____________: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很深。
(4)窟窟窍窍[k ūqiào]:指窟窿。
(5)____________: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6)____________: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
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7)____________: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家家教非常严,父亲常常告诫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B.站在左宗棠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仿佛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
C.一辆辆运输车驶入,大型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可以看出施工现场一派繁忙。
D.一起看完女排世锦赛候,观众们兴奋地说说笑笑,前呼后拥地走出了赛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818d8ebb68a98270fefa07.png)
17 壶口瀑布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弥.漫( ) 推搡.( ) 霎.时( ) 驰骋.( ) 横⎩⎪⎨⎪⎧ (横溢) (蛮横) 重⎩⎪⎨⎪⎧ (凝重) (重复)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寒jìn( ) yū( )回寻mì( ) 旋wō( )粉suì( ) 雾ǎi( )浓suō( ) bó( )大⎩⎪⎨⎪⎧chěng( )怀pìn( )任 ⎩⎪⎨⎪⎧mó( )难按mó( ) ⎩⎪⎨⎪⎧告jiè( )jiè( )除 ⎩⎪⎨⎪⎧xié( )而不服xiá( )客 3.【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呼后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4)________: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5)________:寒战。
(6)________:回旋;环绕。
4.全文写了作者________次到壶口看瀑布的情形。
课文第二段,写____________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至五段,写____________。
这一次,壶口瀑布给他留下的印象是声势浩荡。
第六段中“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几句,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
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B .本文作者梁衡,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一叹》等。
2020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0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69dbb07c1cfad6195fa7cd.png)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十七课《壶口瀑布》资料汇编相关常识1.梁衡(1946年—),著名散文家、学者。
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入各级教材。
课文《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奔涌至此,河道忽然大幅收窄,状如壶口。
河水流速陡增,迅如奔马,势若奔雷地冲出壶口,从二十多米的高处泻落到直径五十余米的大石潭中,形成罕见的奇观。
内容主题《壶口瀑布》作者以游踪视角为线索,精心选取写景的角度,以对景物的描写作为文章的主体。
文中不仅精细传神地描绘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之景与壮丽开阔之境,更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特质自然生发出感想与思考。
作者在文中联想到人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由对黄河的歌颂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歌颂。
关键字词铸zhù:熔化金属以铸造器物,把金属熔化后倒进砂型或模子里,制成物件。
告诫jiè:警告和劝诫,通常是上级对下级,或是长辈对晚辈。
洪峰:一次洪水或整个汛期水位或流量过程中的最高点。
弥漫:布满,到处充斥着。
推搡sǎng:使劲推;推抢,推来推去。
霎shà时:极短的时间。
驰骋chěng:骑马奔跑,奔驰,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寒噤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打旋:这里指水回旋流动。
雾霭ǎi: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潺潺chán:形容雨声、水声等,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宽厚:宽容厚道。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深不可测:深的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867454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6.png)
第17课《壶口瀑布》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 铸.成(zhù)潺.潺(chán)告诫.(jiè)B. 推搡.(sǎng)弥.漫(mí)霎.时(shà)C. 驰骋.(chén)漩涡.(wō)寒噤.(jìng)D. 雾霭.(ǎi)迂.回(yū)出轧.(zhá)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郡县应和蝉娟人声鼎沸B. 精致和煦博大震耳欲聋C. 藉贯妖娆迂回前呼后拥D. 宽恕驰骋雾霭迫不急待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孤独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C. 王鹤同学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D.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生动、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
B. 文章写了作者二到壶口,于枯水季观瀑,通过秋日的冷清、寂寥,反衬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
C. 全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D. 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由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6.请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
(1)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去的水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c7437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7.png)
第五单元江山多娇17壶口瀑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弥.漫(mí)乘隙.(xì)驰骋.(chéng)推推搡.搡(sǎng)B.雾霭.(ǎi)凝.重(níng)寒噤.(jīn)怒不可遏.(è)C.汩.汩(gǔ)潺.潺(chán)霎.时(shà)如丝如缕.(lǚ)D.出轧.(yà)打旋.(xuán)迂.回(yū)湿漉.漉(l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飞瀑洪蜂从从容容震耳欲聋B.漩涡龙槽奋力抗争深不可测C.摊壁郡县前呼后拥搏大宽厚D.刹那铸就浪沫横谥窟窟窍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B.“什么第三代,胡说八道!”甘德怒不可遏....地回答道。
C.微博在监管方面还比较薄弱,一些深不可测....的人可能会利用微博去散播一些虚假信息。
D.毕业十年后再次相聚,师生们共享天伦之乐....。
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②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或淌过石板, ;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③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④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五彩缤纷的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1)请提取第①句画横线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A.汩汩如泉B.潺潺成溪(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e61ab8dd88d0d233d46a3c.png)
《壶口瀑布》分层练习◆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驰骋推推搡搡震耳欲聋奋力抗争B.旋涡如丝如楼挟而不服汩汩如泉C.雾霭怒不可遏窟窟窍窍搏大宽厚D.番身钢板出轧浪沫横谥潺潺成溪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培训以后,他思路开阔,大不同于以往,真当另眼相看....。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目前,我们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D.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4.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
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
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
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7《壶口瀑布》课时练习试题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7《壶口瀑布》课时练习试题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ca7dbaa300a6c30d229f4c.png)
壶口瀑布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俯.视(fǔ)漩.涡(xuán)推推搡.搡(sǎng)B.霎.时(shà)雾霭.(ǎi)怒不可遏.(è)C.告诫.(jiè)出轧.(yà)汩.汩如泉(gǔ)D.驰骋.(chěng)迂.回(yū)挟.而不服(x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驰骋推推搡搡震耳欲聋奋力抗争B.旋涡如丝如楼挟而不服汩汩如泉C.雾霭怒不可遏窟窟窍窍搏大宽厚D.番身钢板出轧浪沫横谥潺潺成溪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培训以后,他思路开阔,大不同于以往,真当另眼相看....。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目前,我们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D.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5.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________。
A.一匹宽广的缎子B.一条咆哮的巨龙C.一锅正沸着的水D.一场无比喧嚣的盛宴6.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
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第五单元 第17课 壶口瀑布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第五单元 第17课 壶口瀑布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c1e5333186bceb19e8bbef.png)
2019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9部编版) 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题1。
用四字词语替换下面句中画横线的部分、(1)扑面而来的黄河水,发出了快把人耳朵震聋的吼声。
( )(2)河心还有一条深沟,入水处深得无法测量。
( )(3)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如一支骑着特别多兵马的大军排排涌来、( )(4)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如此无法控制地极至发怒、(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紧密,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将“交往”改为“交流")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喜好者青睐。
(在“审美”后加上“价值")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3、品析句子。
(1)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句中“钻、觅"两个动词用得好,请说明理由)(2)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妙处?)(3)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不?(这一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4。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您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周围的卫士们说道:“谁假如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您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您的哺育下/发扬滋长!”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第2课时)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第2课时)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fdafc1c850ad02de8041e2.png)
1知识1.主旨归纳。
本文是一篇描写水的。
作者调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 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同时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汩汩.( )雾霭.( )剁.去( ) 湿漉漉.( )窟窟.窍窍. ( )( ) 推推搡搡.( ) 霎.时( )刹.那( )潺.潺( ) 寒噤.( )怒不可遏.( ) 参考答案重点1.壶口瀑布的地点在哪里?作者几次到过壶口瀑布?壶口瀑布在晋陕两省边境。
作者两次到过壶口瀑布。
2.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3.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文章重点描写了第二次。
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使行文曲折有致。
4.本文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爱憎的?作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对立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情色彩,从而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
如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将敌人的“无耻”与李先生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光荣”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蔑视和对李先生的高度赞扬。
再如第9段中“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将“一个”与“千百个”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也表现了革命者矢志不渝地争取和平民主的坚定信念。
5.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6.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梳理与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梳理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822d8bb783e0912a2162aef.png)
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梳理与练习一、课文内容梳理《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作者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
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
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二、基础知识推推搡搡tuītuīsǎng sǎng 驰骋chí chěng 雾霭wù ǎi 潺潺chán c hán 汩汩gǔgǔ 怒不可遏è浪沫横溢:浪花不断上涨溢出,形容水大而多。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推推搡sǎng搡: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驰chí骋chěng:形容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之意。
霎shà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霎,短时间;一会儿。
寒噤:寒战。
雾wù霭ǎi: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的流动声音。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打旋xuán:这里指水回旋流动。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è: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练习题一、填空题1.全文写了作者________次到壶口看瀑布的情形。
课文第二段,写____________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至五段,写____________。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第1课时)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第1课时)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c5df906bd97f192379e95d.png)
知识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当代、。
山西霍州人。
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其代表作品有《》《》《》《晋祠》《夏感》《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
2.背景探寻。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收束,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
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3.知识链接。
游记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述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游记一般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有的游记带有议论色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游记带有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的游记带有抒情色彩,如柳宗元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1)告诫.(2)推搡.(3)霎.时(4)驰chěng(5)寒jìn(6)yū回参考答案1.作家新闻理论家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3.小石潭记重点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各有什么特点。
季节声势景感雨季隐隐如雷震耳欲聋(刚)“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水浸沟岸雾罩乱石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撼人心魄的壮美)枯水季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柔)“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雄伟壮阔、刚柔相济)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的特点有相通之处。
如海、河、瀑激越奔涌,与喜、怒相似;泉、雾细腻曲折,与哀、怨、愁相似。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课课练及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课课练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691e149f8c75fbfc67db230.png)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霎.时(shà)潺.潺(chán)弥.漫(mí)B.出轧.(zhá) 汩.汩(gǔ) 漩涡.(wā)C.告诫.(jiè) 推搡.(sǎng) 雾霭.(ǎi)D.铸.成(zhù) 驰骋.(chěng) 折.返(zhé)2.根据拼音写汉字。
(1)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piāo()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jìn()。
(2)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xì()而进的,折返yū()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
(3)黄河bó()大宽厚,柔中有刚;xié()而不服,压而不弯。
3.选词填空。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熙熙攘攘跌跌撞撞),前呼后拥,撞向石壁……(2)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挤压排挤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3)这伟大只在(流冲奔)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4.请写出两句连续的描写黄河的诗。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A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B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C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部编八下语文17 《壶口瀑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下语文17 《壶口瀑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8eaf13011ca300a7c3903d.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7 《壶口瀑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
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参考答案: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声势浩荡、刚柔相济,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的,有陡峭奇绝的,有多姿多彩的。
作者之所以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又写“脚下的石”,其原因大致有四:第一,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第二,从观景的角度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第四,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面描写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可能带来的片面印象,使文章的境界更上一层,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景物描写上的基础。
二、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
以上三个观察角度所见的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一类。
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
【教育资料】2018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 第五单元 第17课 壶口瀑布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学习专
![【教育资料】2018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 第五单元 第17课 壶口瀑布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学习专](https://img.taocdn.com/s3/m/f3d204d2524de518964b7d3d.png)
2019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9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题1. 用四字词语替换下面句中画横线的部分。
(1)扑面而来的黄河水,发出了快把人耳朵震聋的吼声。
( )(2)河心还有一条深沟,入水处深得无法测量。
( )(3)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如一支骑着很多兵马的大军排排涌来。
( )(4)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无法控制地极至发怒。
(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将“交往”改为“交流”)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在“审美”后加上“价值”)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将“探访”改为“探究”)3. 品析句子。
(1)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句中“钻、觅”两个动词用得好,请说明理由)(2)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妙处?)(3)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这一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4.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5. 课文写了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很明显详写第二次,那么略写第一次有什么作用呢?6. 作者笔下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第17课《壶口瀑布》(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17课《壶口瀑布》(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996b4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d.png)
第17课壶口瀑布一、基础与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旋.涡(xuàn)告诫.(jìè)驰骋.(chéng)推推搡.搡(sǎng)B.寒噤.(jīn)雾霭.(ǎi)凝.重(níng)怒不可遏.(è)C.龙槽.(cáo)汩.汩(gǔ)潺.潺(chán)如丝如缕.(lǚ)D.出轧.(yà)迂.回(yū)浓缩.(suō)湿漉.漉(lù)【答案】A【详解】A.旋xuàn-xuán,骋chéng-chěng; B.噤jīn-jìn;C.没有错误;D.轧yà―zhá;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告诫推推搡搡震耳欲聋奋力抗争B.旋涡如丝如楼挟而不服汩汩如泉C.迂回怒不可遏窟窟窍窍搏大宽厚D.番身钢板出轧浪沫横溢潺潺成溪【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生字的识记和积累。
A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B.如丝如缕汩汩如泉;C.博大宽厚;D.翻身。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这场篮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B.站在黄河壶口瀑布岸边,眼望瀑布咆哮而下,一泻千里....,如此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隐姓埋名....。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小弟弟在家里整天吵得鸡犬不宁....,我头都痛了。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
A项,浑身解数:指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技术手段。
使用恰当;B项,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
也形容文笔气势奔放。
使用恰当;C项,“隐姓埋名”指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用于人,不能用于冬天的昆虫,冬天的昆虫是“销声匿迹”;D项,鸡犬不宁:形容声音嘈杂或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46ace7443323968011c92e4.png)
一、作者简介梁衡,山西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红毛线、蓝毛线》。
二、理解词义1.迂回:回旋;环绕。
2.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3.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4.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5.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⑤):描写两次到壶口,感受到壶口瀑布的不同特点。
第二部分(⑥):由物及人,赞美中华民族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问题归纳1.“第一次是雨季……根本来不及上岸。
”一句写别人的劝诫,有什么作用?写别人的告诫,侧面描写壶口瀑布,写出了壶口瀑布之险。
2.“果然……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3.品析“冲进去,冲进去”的表达效果。
“冲进去,冲进去”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意思上形成递进关系,将沟里的水势大和急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去掉一个“冲进去”,这种水势特点就无法表现出来了。
4.“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心还在不住地跳……”这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不多余。
第一次看壶口瀑布的感受初步勾勒了其壮阔的气势和雄伟的形象,为下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作铺垫,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5.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壶口瀑布的?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哪些特点?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写壶口瀑布。
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突出了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壶口瀑布》生字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7课】
![《壶口瀑布》生字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7课】](https://img.taocdn.com/s3/m/b5a04df6aaea998fcd220e55.png)
《壶口瀑布》生字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17课】题型:【生字词填空:课后读读写写、多音字、形近字】【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选择题:字音、字形、成语运用】一、生字词注音:课后读读写写:铸.告诫.推搡.霎.时驰骋.漩涡.寒噤.迂.回汩.汩.湿漉漉..震耳欲聋.前呼后拥.怒不可遏.二、多音字、形近字注音:多音字:觉:警觉.睡觉.旋:旋.风打旋.轧:轧.钢轧.帐碾轧.形近字:汩汩.汨.罗江谒.见怒不可遏.挟.而不服汗流浃.背驰骋.聘.任娉.婷三、重点词语解释:重点课下注释:【寒噤】。
【出轧】。
【汩汩】。
【打旋】。
【怒不可遏】。
补充:【推搡】。
【驰骋】。
【寒噤】。
【雾霭】。
【汩汩】。
【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四、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霎.时(shà)漩涡.(wō)潺潺.(chán)抖.落(tǒu)B.雾霭.(ǎi)凿.开(záo)铸.成(zhù)驰骋.(pìn)C.推搡.(sǎng)出轧.(zhá)凝.重(ní)凹.下去(āo)D.寒噤.(jìn)汩汩.(gǔ)刹.那(chà)乘隙.(xì)2、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迂回抖落畅快搏大宽厚B.拢成俯视从容柔中有钢C.告诫浑厚警觉怒不可遏D.弥漫河摊剁去挟而不服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驰骋推推搡搡震耳欲聋奋力抗争B.旋涡如丝如楼挟而不服汩汩如泉C.雾霭怒不可遏窟窟窍窍搏大宽厚D.番身钢板出轧浪沫横溢潺潺成溪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深不可测....的大海现在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这句震耳欲聋....的质问点燃了戍卒们胸中愤懑的烈火。
C.人们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D.党的十八大以来,官员出行前呼后拥....、夹道欢迎的场面消失了。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17课 壶口瀑布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17课 壶口瀑布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0773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a.png)
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点01 文题解读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标题“壶口瀑布”简洁明了,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主要内容。
知识点02 文体知识游记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游踪既可以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视角的变换。
它是游记的线索;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它是游记的主体;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起的所思所想,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游记内容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无不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
游记写法比较自由,风格多姿多彩,既能增长读者的见识,扩大读者的见闻,又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知识点03 作者作品作者简介梁衡,当代作家。
1946年出生。
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
他的散文讲究谋篇布局,注重炼字铸句,所谓“意匠惨淡经营中”。
代表作品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有改动。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收束,形成“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
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知识点04 字词积累1.字音: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驰骋..(xuán wō)寒噤...(chíchěnɡ)漩涡(jìn)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lù)铸.就(zhù)出轧.(zhá)雾霭.(ǎi)潺.潺(chán弥.漫(mí)刹.那(chà)震耳欲聋.(lónɡ)前呼后拥.(yōnɡ)怒不可遏.(è)挟.而不服(xié)2.词义: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十七课《壶口瀑布》资料汇编
相关常识
1.梁衡(1946年—),著名散文家、学者。
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入各级教材。
课文《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奔涌至此,河道忽然大幅收窄,状如壶口。
河水流速陡增,迅如奔马,势若奔雷地冲出壶口,从二十多米的高处泻落到直径五十余米的大石潭中,形成罕见的奇观。
内容主题
《壶口瀑布》作者以游踪视角为线索,精心选取写景的角度,以对景物的描写作为文章的主体。
文中不仅精细传神地描绘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之景与壮丽开阔之境,更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特质自然生发出感想与思考。
作者在文中联想到人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由对黄河的歌颂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歌颂。
关键字词
铸zhù:熔化金属以铸造器物,把金属熔化后倒进砂型或模子里,制成物件。
告诫jiè:警告和劝诫,通常是上级对下级,或是长辈对晚辈。
洪峰:一次洪水或整个汛期水位或流量过程中的最高点。
弥漫:布满,到处充斥着。
推搡sǎng:使劲推;推抢,推来推去。
霎shà时:极短的时间。
驰骋chěng:骑马奔跑,奔驰,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寒噤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打旋:这里指水回旋流动。
雾霭ǎi: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潺潺chán:形容雨声、水声等,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宽厚:宽容厚道。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深不可测:深的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
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怒不可遏è:愤怒地难以抑制。
形容十分愤怒。
遏,止。
重点解析
游记包括三个要素,即“所至”(游踪)、“所见”(景观)和“所感”(感想)。
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游记。
1.“所至”是游记的线索,也是写景抒情的基础。
游记常以游踪作为全文的线索,遵循时间先后的顺序,按照立足点的变化组织文章内容。
作者会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实际的行程踪迹做艺术化的取舍与剪接,所以游踪可以是连续的行程,“移步换景”,也可以某一个点上身不移而游目驰心,借视角变换来组织内容。
《壶口瀑布》就是以身不动而视角移为主要方法组织全文的。
2.“所见”是游记的主体。
作者游踪所及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游记的内容。
当然,游记中写得最多的还是景物(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
如课文中壶口瀑布所凝聚的黄河壮美景观。
3.“所感”是游记所引发的感想,所寄托的情思,是游记的灵魂。
游记中的情感与思考是由景物触发的,反过来说,游记中所描绘的景物应能顺应、体现作者对的情思与感想——游记必须将情思与景物结合起来。
《壶口瀑布》正是借景抒情,托景寓意的典型。
综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1.选出下列词语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
A.告诫(jiè)推搡(sǎng)和霭(aǐ)槽(cáo)运
B.汩汩(gǔ)蛮横(hèng)襁(qiǎng)褓漩(xuán)涡
C.驰骋(chěng)寒噤(jìn)拙(zhuō)劣分析(xī)
D.遏(è)制瀑(pù)布枷锁(jiā)襁(qiǎng)褓
2.关于《壶口瀑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梁衡,当代著名散文家、学者,代表作有《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
B.课文《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C《壶口瀑布》一文中,作者以游踪为线索,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最后由水联想国家民族。
D.“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一句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丰富情感联系起来,由水及人,文章的意蕴顿时变得丰富起来。
3.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
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B.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C.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D.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5.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诗意初心排徊芳菲润泽”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
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不超50字)
6.按要求赏析句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从修辞或动词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
7.黄河是中华儿女熟知的母亲河,文中的黄河可以看作中华民族与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
请结合你的阅读所得,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提示:分析句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
1.A。
和蔼(aǐ)漕(cáo)运
2.课文最后几段由水联想到人,并未直接提及国家民族。
3.A“三跌”“四跌”不是并列而是先后顺承发生的情况,两词之中应用逗号。
4.B。
其它三项解析:A项句子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可删掉“看着”或“使”;C项句子语序不当,“提出”问题后才能“解决”;D项句子搭配不当,“支持”与“运动”两个中心语搭配不当,“支持”的应是“学说”,原句可改为: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
的运动的学说提供了证据。
5.示例一:我行走在充满诗意的校园,漫步在春草芳菲的小径,徘徊在流光溢彩的长廊,不时想起一幕幕难忘的场景。
示例二:读书让我的人生充满诗意,因为文字的芳香润泽了我的生命,让我不再彷徨,不再犹豫,不再徘徊。
6.从修辞的角度示例: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河水的奔涌之势比作情态纷呈的千军万马,将浪花比作堆堆白雪,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了壶口瀑布的壮丽与水势奔涌冲荡的惊人气势,其中蕴含着作者的倾心热爱与赞美之情。
从动词的角度示例:此句中“挤、撞、推、搡、呼、拥”等一系列动词,用词精准,表现力强,准确传神地写出水的种种动态,刻画了壶口瀑布的壮丽与水势奔涌冲荡的惊人气势,其中蕴含着作者的倾心热爱与赞美之情。
7.雄伟壮阔的黄河水在奔流冲溢中,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在无尽的搏斗中,铸就了伟大的性格,她博大宽厚但绝不软弱。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会拼搏抗争拼,即使陷入绝境,也勇往直前,有置诸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力量,正如华夏儿女,华夏民族历经磨难而铸就的刚柔并济、顽强不屈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