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化常识竞赛50题

合集下载

文言文竞赛

文言文竞赛

文言文竞赛高中文言基础知识竞赛题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或取诸怀抱,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祟山峻岭 B.茂林修竹流觞曲水倡叙幽情C.天朗气清慧风和畅放浪形骸 D.情随事迁修短随化世殊事异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实在,确实)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望)D.列坐其次(旁边)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俯仰之间,已为陈迹D.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糜鹿7.比较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③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④及其所之既倦。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8.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9.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何可胜道也哉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盖音谬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之者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以相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10.下面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举酒属客(zhǔ)冯虚御风(píng)B.桂棹兮兰桨(jiāng)遗世独立(yí)C.嫠妇(lí)愀然(qiǎo)D.舳舻(zhú lú)相与枕藉(jiè)11.指出各句加粗词与例句加粗词不属同类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望美人兮天一方 B.忧劳可以兴国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2.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含答案+详解)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含答案+详解)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含答案+详解)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含答案+详解)班级姓名号数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100分,每道题2分)1、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A、尚书省、兵部B、门下省、吏部C、中书省、刑部D、尚书省、工部答案:A解析: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

①、三省职责: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

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②、六部职责: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土地、户口、财政、国库等。

礼部:负责科举、祭祀、典礼、学校等。

兵部:负责军事、军政事务。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具体审判事务另有大理寺负责。

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会审。

工部:负责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

2、“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其中《四书》是指:()A、《诗经》、《尚书》、《周易》、《春秋》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国语》、《左传》、《礼记》、《春秋》D、《诗经》、《尚书》、《礼记》、《周易》答案:B解析:《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50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50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50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正确答案)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答案解析:【解析】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正确答案)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答案解析: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C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正确答案)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答案解析: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训练50题(一)答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训练50题(一)答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训练50题(一)答案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5.(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6.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7.C(“除”,任命官职。

)8.答案C。

“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

9.D 宋代,除世袭爵位外,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10.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1.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12.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13.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14.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15.答案:C “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16.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17.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蹈袭,沿用之意18.C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19.答案A “左迁”必是降职。

20.【答案】D。

【解析】皇帝的庙号。

21.C【解析】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22.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23.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50题(二)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50题(二)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50题(二)5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官受氏就是根据担任官职授予姓氏,如:司马、司徒、司空、上官、太史等。

B.校射意思是校场比试射箭。

C.袖诗求见,意思是袖藏诗文请求拜见。

袖子里有倒兜就想今天西服的内兜一样装进去会自然垂到袖口的除非你自己掏,否则它自己不会掉出来。

D.廉访使:宋、元时期的职官名。

宋代全称廉访使者,元代全称肃政廉访使。

主管监察事务。

5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

5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 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 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

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

“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文言常识50题(16页含答案)

文言常识50题(16页含答案)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1.B【解析】“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2.C【解析】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3.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该项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

故选D。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考查50题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考查50题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考查(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夫”。

C.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

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拜”指授予官职。

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朱治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4)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未能也”中“尤”通“犹”。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B.“卒于鲁也传之”中“鲁”指“鲁钝的曾参”曾参虽然天资鲁钝,但勤奋努力,日三省其身。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点竞赛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点竞赛


判断题 6、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 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 称号。如文帝、武帝等属于褒谥, 厉帝、炀帝属于恶谥。

判断题 7、古人成年取字,名和字使 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供晚 辈或平辈呼唤。

判断题 8、 “布衣”指麻布衣服, 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 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 百姓的意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乐也。 (我们)已经出洞,就有人责怪 那个想要出洞的人,而我也后悔 自己跟他出来,没有能极尽游览 的乐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 江面。
5、修 退将复修吾初服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
C (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因 此“北面”有臣服于人之意。 B.“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 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C.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借指官 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D.古人有姓和氏之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 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6、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 正确解释。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箱帘六七十 (3)举酒属客 (4)芳菲菲其弥章
7、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 正确解释。
(1)山川相缪 (2)进不入以离尤兮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8、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 正确解释。 (1)偭规矩而改错 (2)延伫乎吾将反 (3)蒲苇纫如丝 (4)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卷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卷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卷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春秋时期,一辆兵车,4匹马,配甲士3人,步卒72人,后勤25人,共计100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

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正确答案)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2. 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

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

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B. 结发:古代成婚前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C.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后为王朝的代称。

D.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特定称谓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二十四个时辰。

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的变化。

(正确答案)3.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庇荫,庇护。

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

“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B.再拜,指第二次拜,古代隆重的礼节。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

(正确答案)C.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D.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经,按年、月、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

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用“朔”、“晦”、“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正确答案)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100题

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100题

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100题(之一)梁郁强(整理)00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00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003、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004、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005、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006、“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无论男女,都在二十岁时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

B.名、字与号: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C. 谥,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欧阳修谥号“文忠”,陶渊明被私谥“靖节征士”。

D.斋名,指用书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我国历代名流雅士大都建有自己的书斋,并为之起名为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如“项脊轩”即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

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B. 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如“鄙人才疏学浅”。

C. 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如“卑职知罪”D.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孤家(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B.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C.古代读书人自谦小生、晚生、晚学、晚辈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D.古代读书人常称自己为不才、不佞、不肖,也表示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

老和尚自称“老衲”,尼姑自称“贫尼”,道士自称“贫道”。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民或官吏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殿下等。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竞赛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竞赛

11、名句填写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________________。 邻国之民不加少 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民不加多 _______________,何也?
11、名句填写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_______________。 或百步而后止 _______________, 或五十步而后止 _______________。以五
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6、解释实词的含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接触
6、解释实词的含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江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解释实词的含义
数罟不入洿池 网
6、解释实词的含义
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复陈述
7、辨析一词多义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到达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招纳
不积小流 ________,无以成江海。
8、名句填写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 ______________
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矣,______________ 。
8、名句填写 骐骥一跃 _________,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驽马十驾,________。
8、名句填写 非能水也 假舟楫者,________, 而绝江河 ___________。
感君区区怀 何乃太区区
情意真挚
愚拙
抢答题7
解释词语的含义
1、圣人无常师
固定的
2、序八州而朝同列 排列座次
3、是故无贵无贱 无论,不分 4、王无罪岁,斯天下 之民至焉 年成
抢答题8
名句填写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_______, 君子不齿 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欤!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50题)1.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

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

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有"领'"兼'"摄'。

C.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

D."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就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C项,"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错误,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

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

故选C。

2.下列选项对句子中所含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高中生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高中生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高中生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库【含答案】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A、15岁、20岁、30岁、40岁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D、13岁、20岁、30岁、50岁2、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

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

反之亦然。

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

“前四史”是指:()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四库”是指:()A、仁、义、礼、智B、经、史、子、集C、诗、书、礼、易D、礼、乐、书、数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备课组第二课堂——高中文言文化常识竞赛50题2017.6.28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 (2分)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1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

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1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2分)A.陛,是宫殿。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

合称“三秦”。

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

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