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综述
第一讲东方文学概述.ppt
二、世界文学发展脉络中的东方文学
1.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先导地位 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均为东方国家,古代东方地区也是世界文学 最早的发祥地。 古代埃及《亡灵书》是世界上最早编辑的诗 文集,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是人类创作 的第一部史诗。
2.中古文学处于优先地位
西方文学正在神学的桎梏下裹足不前时,东 方却呈现了民族文学的繁荣。
3、泛道德色彩和浓厚的宗教意味
文以载道,劝善惩恶的文学观念。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
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讨论:宗教对文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4、和谐同一性和缘情表现性的审美特质
“天人合一”、“梵我同一”是主要东方民族 文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 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 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 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3. 从各国文学交流的角度来看,历史悠久国家的宗 教流传到其他国家,不仅促进了后者宗教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后者文学的发展,甚至使一些后进 国家的文学产生飞跃。
消极影响
1. 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经常限制作家的思想 甚至扭曲创作的内容,使文学作品产生消 极、悲观、宿命、遁世等不良倾向。
2. 宗教势力和宗教思想往往制约作家的艺术 创作才能,束缚作家的艺术创作力量,使 文学创作长期囿于狭小的、固定的框框之 内,缺乏创新,因循守旧,因而缩小了文 学前进的步伐,延缓了文学发展的速度。
古埃及湮灭古巴比伦印度南亚东南亚文化圈中国东亚文化圈古希伯来基督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欧美文化圈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古希腊罗马西方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共同的宗教信仰地理位置接近种族和政治的联系与纠葛交流频繁文学的发展基本上呈现整体性和统一性的态势
近现代东方文学
• 田山花袋(1871—1930)的《棉被》被认为 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小说把 日本自然主义由《破戒》的较为广阔的社 会领域导向狭窄的私生活领域。
《 棉 被 》插 图
田山花袋
2、大正时期文学(1912~1926)
• 颓废派 : • 颓废派又称唯美主义,是在西方文学影响下产
生的 • 代表作家: • 永井荷风(1879~1959)
2 .在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潮中,始终以现实 主义作为文学创 作的主流。
3.在与西方文学的冲突、碰撞中,寻找民族 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融合之路。
三、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日本及东亚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印度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埃及和阿拉伯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黑非洲地区的近现代文学
(一)、日本近现代文学
(六)、缅甸新文学
• 缅甸新文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发展起 来的。
• 德钦哥都迈(1875—1964)是缅甸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 爱国主义诗歌有《洋大人注》、《孔雀注》、《德钦注》 等。诗中他以自己民族的光荣历史来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 思想。
• 貌廷(1910—)的长篇小说《鄂巴》被认为是缅甸现代文学 的代表作。
• 《将军的女儿》(1866) 《毒 树》(1872) )
•
2、发展时期:
• 指介于近现代之交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文 学,为印度近现代文学奠基的时期。
• 文学创作表达民族主义主题,形成文学新体裁,代 表作家有泰戈尔(专题介绍)和乌尔都语诗人伊克 巴尔(1877~1938)。
• 伊克巴尔的诗歌充满爱国主义激情,为争取巴基斯 坦的民族独立和自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194 7年印巴分治后,被誉为巴基斯坦的爱国诗人和穆 斯林的民族诗人。
第10讲 现当代东方文学
"战后文学" 战后文学"
"战后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东亚的日本 和韩国的"战后派"文学.日本战后派文 学的产生以1946年《现代文学》杂志创办 为开端,其后出现了野间宏(1915-1991) 的《脸上的红月亮》(1947),大冈升平 (1909- )的《俘虏记》(1948)等优秀 作品.韩国战后派文学代表了韩国战后文 学的主流.战后派又以"六二五"南北战 争为界分为前后期两部分.
③1945年以后 1945年以后
三个走向: 三个走向: 《舞姬》(1950),《古都》(1961) 《千只鹤》(1951),《山音》(1954), 《湖》(1954),《睡美人》(1960), 《一只胳膊》(1963)等表现变态的情欲 和官能刺激的作品. 报告小说(或实录小说)《名人》 (1954).川端素以女性为主人公,他的 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气息,而《名人》完全 是写男性的世界,写男性灵魂的奔腾和力 量的美.
2,当代东方文学
由近代化文学时代的东西方文化 冲突转向东西方文化融合, 冲突转向东西方文化融合,文学观和 创作方法呈现为多元开放的新局面, 创作方法呈现为多元开放的新局面, 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进一步体 现.
①现实主义
当代东方各国的现实主义大致可分为: 历史文化派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通俗化,大众化的现实主义
《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
一个20岁的高中学生, 和一位14岁的卖艺舞女 薰子,在伊豆汤岛邂逅 相遇,结伴而行.两个 情窦初开的男女之间那 种似有似无,若隐若现 的爱情,犹如一曲悠扬 飘渺的乐曲,形成了如 诗如画的意境.
②30年代至1945年 30年代至1945年 年代至1945
"浅草物语",包括《浅草红团》(1929), 《浅草的姐妹》(1932),《浅草祭》 (1934)等,引发了一场"浅草热".另 外还有《温泉旅馆》(1930),《水晶幻 想》(1931),《抒情歌》,《致父母的 信》(1932),《禽兽》(1933),《花 的圆舞曲》(1936),《雪国》(1935- 1947),《母亲的初恋》等.
第九讲 近代东方文学
埃及文学
埃及是阿拉伯近代文学的中心。 埃及近代文学的第一个流派是复兴派(亦称保守派、古典 派、承启派)。巴鲁迪(1838-1904)、哈菲兹· 易卜拉 欣(1870?-1932)、绍基(一译邵武基,1869-1932)、 哈利勒· 穆特朗(1872-1949)。 创新派(又称“笛旺派”、“诗集派”),阿卜杜· 拉赫 曼· 舒凯里(1886-1958)、易卜拉欣· 马齐尼(1889- 1949)、迈哈穆德· 阿卜德(1889-1964)等。 在小说领域, “埃及现代派”(又称“埃及现代主义 派”)。侯赛因· 海卡尔(1888-1956)、塔哈· 侯赛因 (1889-1973)、陶菲格· 哈基姆、迈哈穆德· 台木尔 (1894-1973)等。海卡尔是埃及近代小说的开创者。塔 哈被誉为“阿拉伯文学泰斗”。台木尔被称为“尼罗河的 莫泊桑”。
德 富 芦 花
夏目漱石
《我是猫》
芥川龙之介
“芥川文学奖”:1935年 设立,奖励纯文学作品 ,每半年评一次奖励有 重大贡献的文学新人。 这个奖至今仍是日本上 百种文学奖中最重要、 最有影响的文学奖。
《芥川龙之介小说集》
《罗生门》电影海报
根据武者小路实笃的小说《友情》及续篇《爱与死》 改编的电影《生死恋》剧照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82
《飞鸟集》Stray Birds
Tiny grass, your steps are small, but you possess the earth under your tread.
65
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 有你足下的土地。
《飞鸟集》
Stray Birds
二、泰戈尔 (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
简述中古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古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中古东方文学是指公元 5 世纪至 15 世纪的亚洲文学,其基本特征包括:
1. 宗教色彩浓厚:中古东方文学深受宗教影响,尤其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宗教教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元素。
2. 文学形式多样:中古东方文学形式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
其中,诗歌是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如印度的梵文诗歌、中国的唐诗宋词等。
3. 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中古东方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4. 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中古东方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成为了印度文学的经典之作,中国的四大名著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古东方文学是亚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东方近现代文学概述
东方近现代文学概述第三章近现代文学第一节概述东方近代文学是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文学,即亚非地区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的文学。
这个时期,西方各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东方古老国家的大门,东西方文化交流空前扩大。
东方近代文学是过渡时期的文学,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不够成熟。
它虽然不像欧洲近代文学那样成就卓著,但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日本和印度这两个受西方影响较早的国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以后分节介绍)。
总起来分析,东方近代文学在其发展进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首先,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大多数进步作品的中心内容广泛反映了东方各国人民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不幸,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和丑恶,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
其次,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一些国家文学社团林立、流派众多,变幻不定。
这种现象在日本尤为突出,最有代表性。
一些带有东方特色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文艺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短促的时间内迅速流行又很快消失。
文学创作表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
再次,作家数量剧增,作品数量增多,影响扩大,成果显著。
这些变化在日本文学、印度文学、阿拉伯文学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职业作家开始出现,并表现出十分特殊的意义,一方面说明作家与文学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作家已具有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有了独立的人格及精神世界,成为主动传递时代精神的先驱,对东方各民族的思想启蒙及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
第四,东方近代文学在亚洲各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承前启后的意义。
东方近代文学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它打破了中古文学的某些陈规和传统的束缚,创造了一些新的文学样式。
如日本的政治小说、私小说,朝鲜的新小说,印度的政治抒情诗等,内容上也开始从脱离实际的古老而陈旧的题材转向描写平民的现实生活,反映重大的斗争,令人耳目一新。
现代东方文学
第一章 总 论
现代东方文学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50年代末亚非各国的文学。 主要由民族主义进步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两大文学思潮构成。
一、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和阶段划分 (1)历史背景:东方现代史是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彻底崩溃的历史, 也是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如果说近代 东方文学是殖民统治的文学的话,那么现代东方文学就是民族民主革 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文学。 (2)思想基础: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 (3)阶段划分: 20世纪初至30年代为萌芽阶段。30至40年代为 发展繁荣阶段。战后至50年代末是向当代文学的转折阶段。
(3)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驹子:既是一个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
形象,又是作者所刻画的悲愁美的象 征。小说主要从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 爱情的态度两个方面描写驹子。在日 常生活中,她的生活态度是认真的, 如记日记、苦练三弦等;在爱情上, 她对岛村“无偿的爱”,既有纯真、 奉献的一面,又有畸形、虚无的一面。
(1)继续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民族特
点鲜明:西方的体式,民族的内容(民族 的苦难、政治的觉醒、道路的探索);东 西结合的体式(中国的新格律诗、日本川 端康成的创作)。
(2)有组织的文学社团、流派大批涌现,
且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具有鲜明的反帝、 反封建性质。这种思想倾向与近代文学相 同,但比近代文学更鲜明、批判力量更猛 烈、战斗精神更顽强。
(二)中篇小说《雪国》(Snow Country)
(1)创作过程持续了13年,和《千鹤》、《古 都》同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2)故事情节和思想主题:描写了生活于社会 底层的艺妓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进取精神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具有一 定的进步意义;同时也有消极的方面,这就是流 露出了虚无悲哀的的思想情绪(表现生的悲哀, 死的诱惑)。
论东方文学发展历程
论东方文学发展历程摘要:东方文学是指古今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体,故而也可称之为亚非文学。
其中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中国、日本、波斯、阿拉伯以及朝鲜等国的文学是有代表性的东方文学。
亚非文学可以分为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近代亚非文学,现代亚非文学,当代亚非文学五个分期,本文将从这个五个分期来阐述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东方,亚非,发展,东方文学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公元前4000年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经济,政治,思想,历史等都在不断发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东方文学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古代、中古、近代、现代、当代的亚非文学也有了各自不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下面将分别详细论述。
一、古代亚非文学古代亚非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
古代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形成于公元前 4000年,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学更早一些。
古代亚非文学是世界文学最早的源头。
古代亚非文学具有多源性(在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分别独立形成和发展),和欧洲文学的一源性(欧洲文学发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很不一样。
古代亚非文学是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人民的口头创作有紧密联系,具有民间文学性质。
古代亚非文学从它产生之初就与宗教信仰和迷信观念密不可分。
古代亚非文学除中国外,取得重大成就的还有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希伯来文学、印度文学。
《旧约》可以算是古代亚非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旧约》除个别章节杂有亚兰语外,全部用希伯来语写成,旧约文学可分为神话、传说、史诗、史传、小说、抒情诗、智慧文学、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等文学类型。
《旧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它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和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希腊文学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学宝库。
《旧约》对东方文学产生的影响有:近代以前,主要对拜占庭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发生影响;近代以后,基督教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对东方的侵入而返回东方。
《旧约》等典籍对亚非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日本)。
北京大学2010年“东方文学经典重读”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综述
与泛读相结合 、 读一本书和读一组 书相结合 。5 建议进 行阅读延伸 , . 形成硕博士论文或学术论文。 Bo u ei 教授在题为“ i nJy o d f 语言 和文学的关联与从后殖 民主义 到全球化 : 自非洲的报告 ” 来 的讲座 中涵盖 了四个方
项 目— — O 0 东方文 学经典重读 ” 2 】“ 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北 京大学成功举办。中国社科院 、 北京大 学、 北京师范大学 、
哈佛 大 学 、 度大 学 、 加 哥 大 学等 研 究 机构 和 高 校 的 十六 名 国 内外 专 家 学 者 出 席 , 来 自全 国三 十 多所 高 校 世 界 文 学 印 芝 为
本文学的 , 但他感觉到收获很大 , 大家从美学 、 哲学等角度谈论 易 卜 生的诗剧 , 尤其 是邹 教授 提到的诗和诗剧 的区别 , 这
个意义也非常重大 。一个学术流派 , 一个学术圈子 , 一个学术传统 , 的传承都是在一点 一滴 的这样的研讨会上建立起 它 来的 , 王老师的这个传统被继承下来 了, 而且将会扩展下去。今 天武汉大学的三位老师 的大驾光 临, 为华师 的研讨会增
面 。1后 殖 民主 义 向 全球 化 转 化 的语 境 下 语 言 与文 学 的 关 系及 发 展 趋 势 。2 后 殖 民化 和全 球 化 的相 互 融 合 及 对 语 言 和 . .
文学关 系的影响 。3 全球化有取代后殖民主义 的迹象 , . 但后者 的影 响力依然强大 , 二者相互 关联 、 渗透 、 补充 。4 .非洲 文学创 作中语言 的主体性选择 问题。次 日上午 ,i u ei 教授在题 为“ Bo nJy o d f 非洲 背景下文学与 电影 的交集 : 以乌斯 曼的
简述中古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古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中古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历史性:中古东方文学通常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内涵。
它
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哲学性:中古东方文学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这些
思想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对于读者有很高的启发性。
3.文化性:中古东方文学是不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不
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并通过文学作品传承和发扬了这些文化。
4.宗教性:中古东方文学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多作品涉及到
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宗教文化的重要途径。
5.艺术性:中古东方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们在语言、
结构、情节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
总之,中古东方文学以其历史性、哲学性、文化性、宗教性和艺术性等特点,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东方文学概述
东方文学史本课教学目的:一是系统理解东方各国的主要宗教的基本教义,如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神道教、萨满教以及儒学;二是重点掌握中国文学、印度文学、阿拉伯文学、日本文学、哥伦比亚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品;三是通过学习与对比,看到中国与东方各国的思想和文学的差异,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反思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实践开设《东方文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中国学习,到东方工作”。
第一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4学时)第一节《三国演义》与明清历史小说第二节《水浒传》与明清英雄传奇第三节《西游记》与明清神魔小说第四节《红楼梦》与明清世情小说影视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二章印度宗教与文学(4学时)第一节印度教经典:梨俱、娑摩、夜柔、阿达婆四大吠陀。
梵、森林、奥义三大天书。
第二节古印度文学:摩可婆罗多、罗摩衍那两大史诗。
摩奴法典。
第三节佛教基本教义:苦、集、灭、道四谛。
第四节古印度诗人迦梨陀娑《云使》影视片:《阿育王》、《章西女皇》。
第三章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学(4学时)第一节先知穆罕默德创教第二节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和礼仪:安拉使者经典天使后世等五信,念礼斋课朝等五功。
第三节伊斯兰教的教派与世界化进程: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帝国(伍麦叶、阿巴斯)第四节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逊尼什叶苏菲)(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第五节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影视片:《阿里巴巴40大盗》、《天方夜谭》。
第四章日本宗教与文学(4学时)第一节奈良时期文学《万叶集》第二节平安时期文学《源氏物语》第三节镰仓时期文学《平家物语》第四节江户时期文学《俳谐七部集》第五节 19世纪文学家夏目漱石第六节 20世纪文学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第七节日本神话与神道教影视片:《平家物语》、《伊豆舞娘》。
第五章韩国宗教与文学(2学时)第一节韩国古代神话《檀君》第二节三国时期的文学:《薯童》第三节高丽时期的文学:时调第四节朝鲜时期的文学:歌辞、秦香传影视片:《玄湖剑》第六章蒙古宗教与元朝文学(2学时)第一节成吉思汗与《蒙古秘史》第二节蒙古萨满教与钦察、金帐、察哈台、窝阔台等四大汗国第三节元世祖忽必烈与大元帝国,《马可波罗游记》第四节元朝游记文学:、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第五节元朝文学: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东方文学前沿问题研究”暑期学校综述
引用作品【 r id Wo s t 】 kC e
.
科 夫研究 经历了一个从 接受域外研 究成 果到 开始独创 的
过程 。如果说 十年前 的俄 罗斯纳博 科夫 研究 是对 国外 研 究成 果 的重 复 , 么, 年来 , 罗斯 的纳博 科 夫研究 取 那 近 俄 得 了显著 的成绩 , 不仅 出版 了大 量 的纳博 科 夫研 究论 文 和专著 , 还定期 举办纳博科 夫研讨 会 , 成立 研究 纳博科夫 的专 门组织——纳 博科夫 基金 会 , 博 科夫 已经成 为俄 纳 罗斯 中学高 年 级 和大 学 的文 学 史课 程 教 育 内 容 的一部 分 。第 四, 俄罗斯本土 的纳博科夫 研究 , 仅继续 了俄侨 不 评论界关于纳博科夫作品的“ 俄罗斯 性” “ 与 非俄罗斯性 ” 之争 , 而且借鉴 了西方 国家 、 特别 是美 国的 纳博科 夫研究 模式 , 丰富 了纳博科夫研究 的 内容 。第五 , 重加 强国际 注 交流 , 多次举 办 国际纳博科 夫研 讨会 , 加强 与 国外 学者 、 特别 是美 国学者 的交流 与沟 通。 纳博科夫 回归后 的俄 罗斯 的纳 博科 夫 研究 , 尽管 只
UP.1 9 8 —9 9 0. 8 9.
E obe , B B a6p n n o mt n on ̄ M. pq B e . a u u me p  ̄a , l x p 6e . :
HS T Y C B O e C M m c T n  ̄,1 9  ̄a el T O C B T K X i a e e b 9 0.
Ke x u .f. H. “B B Ha o o < 3 H H T o ' cB . n oa 1 . . . 6 x B B X IH B p ̄ T e ” I e
东方文学知识总结
东方文学知识总结1. 介绍东方文学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领域,涵盖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方文化圈的文学作品。
东方文学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特色吸引了全球读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东方文学进行总结,包括中国文学、日本文学和韩国文学。
2. 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约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代经典。
从《诗经》、《楚辞》到《红楼梦》、《西游记》,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2.1 古代文学古代中国文学主要包括诗、词、赋等形式。
其中,诗歌被认为是古代文学的顶峰之一,代表作品包括《诗经》、《离骚》等。
而词是一种短小精致、抒发情感的文学形式,宋代的词人如李清照、苏轼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2.2 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自19世纪末开始兴起,主要创作形式包括小说、散文和戏剧。
在这个时期,李鸿章、鲁迅、韩愈等作家的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20世纪,中国文学进一步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作家,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莫言、余华等。
3. 日本文学日本文学源自古代的和歌和物语,在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逐渐发展起来。
日本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精神内涵,以其独特之处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
3.1 和歌和歌是一种古代日本的诗歌形式,被誉为日本文学的开端。
和歌主要以表达情感、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其特点是音韵和节奏的和谐。
著名的和歌诗人有“万叶集”中的大友皇子、阿倍仲麻呂等。
3.2 物语物语指的是古代日本的文学故事,包括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平安时代的《竹取物语》、《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物语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而受到广泛赞誉。
3.3 现代文学日本现代文学自19世纪末开始兴起,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
在20世纪,日本的文学创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文学家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享誉国际。
现代日本小说的特点是深入探讨人性、关注社会问题和传统文化。
4. 韩国文学韩国文学起源于古代的记载和传说,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东方文学史
东方文学史第一章绪论一、“东方”的概念所谓“东方”,是一个内涵丰富、可作多种诠释的复杂概念,它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东方”(Orient)这个名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亚、非两大洲的合称,它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中心论,也突破了“东方学”中“东方”概念的凝固性和西方霸权主义,而成为世界性的共识,是在单纯的、相对的地理概念基础上,融入了历史的、政治的因素,尤其还有统一性的文化的因素,并与“西方”(Occident)相对而言所作的一种划分和概括。
二、西方文化的整体统一性①整体性:西方各民族自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再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有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
②统一性:欧洲绝大部分居民是白种人,美洲居民主要为英、法等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其次为印欧混血人、印第安人、黑人,北美还有少数格陵兰人、波多黎各人、犹太人、日本人和华侨,大洋洲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
他们有源于同一系统的宗教信仰,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有着共同的语系语族和大体一致的历史发展进程,有大致相同的民族个性,崇尚个性自由、民主、法制与科学。
三、中古东方三大历史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以阿拉伯文化为中心的西亚、北非即中东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
四、东方文化的整体统一性“亚细亚生产方式”(经济制度)“东方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东方精神”(文化意识形态)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7位东方作家印度的泰戈尔(1913)以色列的阿格农(1966)日本的川端康成(1968)尼日利亚的索因卡(1986)埃及的纳吉布·马哈福兹(1988)南非的内丁·戈迪默(1991)日本的大江健三郎(1994)六、“东方精神”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造成了东方人根深蒂固的王权崇拜、家长崇拜意识,还有权威主义、“官本位”思想。
“东方精神”的核心部分是强烈的宗教伦理道德观念。
东方文学综述
《亡灵书》(Book of the Dead),又叫《死人之书》,是古
埃及人为死者准备的地下王国的旅行指南,是古埃及第一部 诗歌总集,也是人类最早的书面文学作品。内容主要是颂神 和咒魔,是古埃及神话传说的宝库,表现了古埃及生活的各 个方面。 《亡灵书》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古埃及的一部小 型百科全书,为后人了解古埃及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形象而
亚伯拉罕“燔祭献子” 惑
雅各村口遇见小表妹
约瑟逃离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妻子的诱
谈谈对《约伯记》主题的理解 ①通过这个好人受难的故事,《约伯记》探索 了人生悲剧命运的根源,它显示了《圣经》 这部精心打造的神圣经典仍然无法彻底掩盖 上帝的乖谬和人本然的价值。“我是无辜的, 为什么受难?”正是约伯对全能者的诘问。
(2)史诗时期的文学(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 a 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被称作“历史”、“历史传说” 。 作者相
传是广博仙人(毗耶娑)。《摩诃婆罗多》意即“伟大的婆 罗多族”,是世界上最长的诗。核心情节是婆罗多王族的两 支后裔争夺天下的斗争。
《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一部英雄史诗。被称作“大诗”、
“俳圣”松尾芭蕉画像
中译本《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书签
紫式部和《源氏物语》
小说通过皇室贵族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爱情
毁灭之后的悲伤和长恨,客观上反映了贵族 阶级的腐败堕落,展现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 趋势。 男主人公源氏——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皇室贵族的典型代表。具有理想和现实交织、 美好和丑陋并存的双重思想性格特征。光源 氏在内心经历了混世、厌世到出世的历程, 这体现了贵族阶级盛极而衰、直到精神崩溃 的发展过程。
《罗摩衍那》:神猴拜见罗摩
“新时期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教授在作总结报告中表示 , 本次研讨会紧凑 、 热
烈 、高效 ,与会专家和学者本着裳真务实 的态
度 ,研 究 讨论 了很 多 比较 文学 研 究领域 的 深层
主任王邦维教授致开幕辞 , 学院副院长郭丽虹致欢迎辞 , 在欢迎
了大会主题发言 , 其中, 王邦维教授在《 问题与创新 :
关于东 方文学 研究 的一些 思考 》就 东方 文学 的定 义 与范围 、 原典 与原创 、 言与翻译 、 论 的突破 、 统 语 理 传
词 中郭院长 指出这 次会 议能够 在赤 峰学 院举行 体现 了全国 学术
次问题 , 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 ” 将“ 研究进一步
推 向 了新 层 面 、新视 野 ,会 议 达 到 了预 期 的 目
研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和科研的鼓励和支持 ,同时也为赤峰
学院比 较文学研 究 中心提 供 了与 当前高 端学 术交 流 的平 台 , 对学 院教 科研 的发展 具有 重要 的作 用。 北京 大学外 国语 学院 副院长 王健教 授 、天津 师范 大学 文
文学学科建构的历史性 ,东方文学与中国民族 文学研究 ,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相关课程教学 经验交流,东方文学相关专业研 究生培养模式
由北京大 学东方 文学 研 究中心 主办 ,赤 峰学 院比 较文 学研
等五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收到有关 东 方文学前沿问题 、 中西方文学 、 日本文学及蒙古 文学方面的比较文学研究学术论文 3 篇。 9
北 京大 学 பைடு நூலகம்方 文 学研 究 中心 副主 任 张玉 安
究中心承办的“ 新时期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于 2 1 年 7月 1— 6日在赤峰学院举行 。来 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 00 31 北京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天津师范大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及我 院的 4 余名专家 、 0 学者参加了会议。赤峰学院副院长德力格尔 教授 、 郭丽虹教授 出席 了会议。
东方文学具体文本案例
东方文学具体文本案例东方文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学,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现代的文学作品。
下面列举了十个东方文学的具体文本案例:1.《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虚伪堕落。
2.《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小说融合了民间传说、佛教故事和道教神话,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经典形象,以及众多仙魔妖怪,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3.《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描绘了北宋末年108位梁山好汉的生活和抗击腐败官府的故事。
小说以英雄豪杰的形象塑造了宋江、晁盖、李逵等多个经典人物,展现了对抗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
4.《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
书中包含了孔子的伦理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内容,强调仁德、孝悌、忠信等道德准则,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305篇诗歌,涵盖了先秦时期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内容的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又有赞美自然和生活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6.《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对唐代诗歌的精选和总结,包括了杜甫、李白、王维等众多著名诗人的作品。
这些诗歌以咏史、抒怀、山水田园等多种题材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7.《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在中国农村的一个家族中,通过三代人的生活和命运变迁,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
8.《围城》《围城》是中国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上海大学教授的婚姻生活和社会交往,反映了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冲突与矛盾,以及人们在围城中的迷茫和无奈。
第四章_现当代东方文学
3、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
有的评论家说我的作品是虚无的,不过这不等于西方 所说的虚无主义。我觉得两者的根本精神是不同的。 ——川端康成《我在美丽的日本》 东方式的虚无主义 一种投身于人生而又对人生抱有漠然的达观,寻求 生存之乐趣而又视生存为徒劳虚幻,立于生存之上而又 憧憬死亡之境界的东方式的虚无主义 。
村上春树
第二节川端康成
(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
一、生平
“参加葬礼的名人” “孤儿情结”(“孤儿根性”)、“千代情结”、同性恋 “新感觉派”的理论柱石和代表作家 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 (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 、第21届文化勋章 (1961)、“歌德金牌”(联邦德国)、艺术文化勋章 (1960,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日本笔会会长、国际笔会副会长、艺术院会员 “无言的死”、“无限的话”
三、《雪国》1、情节简介
岛村是个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纨袴子弟。 他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艺妓驹 子,驹子对岛村表现了比较真挚的感情;岛村则 认为二人无非是露水姻缘,人生的一切均属徒劳。 岛村第二次前来雪国时,在火车上看到叶子, 并为叶子的美貌所动。行男是三弦师傅之子,驹 子为给行男治病当了艺妓,但驹子对行男毫无感 情。岛村虽然欣赏叶子年轻貌美,并未对她有爱 的表示:直到在他离开雪国之前,剧场失火,发 现叶子从二楼上掉下来死去,也只是略表同情而 已。
三岛由纪夫(1925-1970)
他被评论家称为“非战后派的战后派”、 “虚假的战后派”。他的创作比一般的战后派作 家更为深刻复杂,在当代世界文学中具有重大影 响,9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三岛由纪夫热”, 他已被公认为当代世界文学中第一流作家。其主 要作品有《假面的告白》(1949)、《爱的饥渴》 (1950)、《禁色》(1951)、《潮骚》 (1954)、《金阁寺》(1957,代表作)等。这 位作家善于描写变态心理,其小说的基本心理倾 向是:倒错、施虐、嗜血、趋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古代希伯来文学
一、希伯来文学史纲
(1)氏族社会的文学。 一是神话; 二是传说; 三是故事。 (2)王国时期的文学。 一是史传。 二是先知文学。 (3)沦亡时期的文学。诗歌代表作是抒情诗集《雅歌》,诗 剧《约伯记》揭示了人性恶是造成人生苦难和悲剧的根源, 流露出悲观主义和宿命主义的思想。
第三章 中古阿拉伯文学
一、中古阿拉伯文学的历史分期及主要成就 中古阿拉伯文学分为四个时期: ①蒙昧时期:主要成就是诗歌,有“格西特”“悬诗”,又 称“金诗”,被视为阿拉伯诗歌的典范。中古时期,阿拉伯 人每年都要在麦加举行诗会,评出的优秀诗作用金水写在布 上,悬挂于“克尔白”天房墙上,供人鉴赏,故称悬诗。代 表人物是盖斯。 ②伊斯兰时期:主要成就是散文,代表作是《古兰经》; ③阿巴斯王朝时期:是阿拉伯文学的繁荣时期,最高成就是 故事,代表作为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④外族统治时期:文学全面衰落,代表作有埃及诗人蒲绥里 的长诗《斗篷颂》。
二、希伯来文学的总体特征 (1)宗教性(2)民族性(3)悲剧性(4) 民间性(5)浪漫性 三、希伯来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1) “二希”传统 。 (2)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宝库。 (3)提供了世界性的成语典故,极大地丰富 了各国语言的内涵和表现力。 (4)影响了伊斯兰文化艺术。
第五章 古代印度文学
第二章 中古日本文学
(1)奈良时期(710—793)。《古事记》《日本书
纪》文学。 (2)平安时期(794—1192)。贵族文学繁荣。 物语、日记、随笔是本阶段最有成就的领域。 (3)镰仓室町时期(1193—1602)。武士文学兴 起;町人文学后来居上——古典戏剧的两种形式: 能(脚本称谣曲)和狂言。因战乱而形成的隐逸文 学。 (4)江户时期(1603—1867)。市民文学取代武 士文学成为文坛主流。俳句、浮世草子(通俗艳情 小说)、净琉璃(木偶戏)、歌舞伎(歌舞剧)创 作繁荣。
第一章 中古印度文学
一、梵语古典文学后期(5至12世纪)——
故事文学的名作《五卷书》。 二、地方语文学时期(10至19世纪中期)— —随着一统文坛的梵语文学的衰落,印地语、 乌尔都语和孟加拉语等地方语文学突起,其 中印地语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人物杜勒西达 斯的长篇叙事诗《罗摩功行录》在印地语地 区的影响超过了《罗摩衍那》。
第二单元 中古东方文学
中古东方文学的总体特征
(1)各国文学的普遍繁荣:
(2)三大文学圈的形成:即以中国为代表的
东亚文学圈,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文学圈, 以阿拉伯为代表的西亚北非文学圈。其核心 是各自的宗教文化。东亚以儒、释、道学说 为指导;南亚以印度教思想体系为依据;西 亚北非则以伊斯兰教意识为准绳。 (3)文学发展的多样化 (4)宗教影响有增无减:
《亡灵书》(Book of the Dead),又叫《死人之书》,是古
埃及人为死者准备的地下王国的旅行指南,是古埃及第一部 诗歌总集,也是人类最早的书面文学作品。内容主要是颂神 和咒魔,是古埃及神话传说的宝库,表现了古埃及生活的各 个方面。 《亡灵书》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古埃及的一部小 型百科全书,为后人了解古埃及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形象而
(2)史诗时期的文学(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 a 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被称作“历史”、“历史传说” 。 作者相
传是广博仙人(毗耶娑)。《摩诃婆罗多》意即“伟大的婆 罗多族”,是世界上最长的诗。核心情节是婆罗多王族的两 支后裔争夺天下的斗争。
《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一部英雄史诗。被称作“大诗”、
特点、地位和影响:
成功的个性塑造艺术;
复杂矛盾心理的成功刻画(藤壶的欲爱不能、
欲绝不止,空蝉的淡漠回避和方寸缭乱); 对自然美的出色描写; 柔美、含蓄、典雅的语言风格(词汇丰富、 散韵结合、绵密细致,为日本文学语言奠定 了基础)。 物语文学的高峰和古典文学的典范代表;日 本古典美学的百科全书,对后世日本文学艺 术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诵读《古兰经》
沙特阿拉伯 《古兰经》
麦地纳大清 真寺
播放器
《一千零一夜》
内容和主题
概说——是展示中古阿拉伯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
是反映中古阿拉伯城市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主要 表现了中古阿拉伯市民阶层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 情。 具说——歌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巴士拉银匠 哈桑的故事》;颂扬人的智慧和力量,如《阿拉丁 和神灯的故事》;表现出外冒险、顽强进取、追求 财富的精神,如《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揭露 了统治者的专横残暴和荒淫无耻,如《驼背的故 事》、《女人和她的五个追求者的故事》;歌颂了 下层人民与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如《白候图的故 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二、古巴比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1)属于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代文学,虽略晚于古埃及文学, 但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却大于后者。它通过各种途径,广泛传 播到西亚、北非和欧洲地区,成为影响最广的古代文学之一。 (2)古巴比伦神话在世界体系中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它所 提供的创造世界、人类起源、弃儿成雄才等神话类型,成为 世界性的神话母题。 (3)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它所 描写的生死友谊、屠妖除魔、游历冒险、深海探宝、地狱之 行、死亡悲哀、为民谋福(圣爱)等情节和观念,对后世文 学也具有原型和母题意义。
②约伯铺陈了恶人反享平康的事实,且这 里的恶人还是藐视上帝的恶人。上帝的 形象在这一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和无 奈。
③约伯对上帝的最高恩典提出了质问:“你手所造的,你又
欺压,又藐视,却光照恶人的计谋。这事你以为美吗?” 神 学理论将人生的过程、意义、终极拯救无不纳入上帝神学的 价值体系当中,并以此为依托,约伯对生命本体的否定也就 是对上帝神学无意义的肯定。
(1)古王国圣威严。艺术上带有浪漫色彩。
(2)中王国故事。主要反映国势强盛时期的社会
矛盾和开拓精神。。
(3)新王国故事。大都反映埃及奴隶社会走向衰
微的历史。
第三章 古代巴比伦文学
一、古巴比伦的主要文学成就
(1)神话是巴比伦文学中最早的作品。
(2)史诗在巴比伦文学中占主要地位。 (3)箴言诗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罗摩衍那》:神猴拜见罗摩
b 诗体神话传说总集《往世书》:
c 佛教文学的代表作《佛本生经》:其实质
是一部民间寓言故事集。“佛本生故事”就 是释迦牟尼成佛前的故事。 (3)梵语古典文学前期(公元1世纪至公元 4世纪) 迦梨陀娑的剧本《沙恭达罗》和长篇抒情诗 《云使》是梵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亚伯拉罕“燔祭献子” 惑
雅各村口遇见小表妹
约瑟逃离侍卫长妻子的诱
谈谈对《约伯记》主题的理解 ①通过这个好人受难的故事,《约伯记》探索 了人生悲剧命运的根源,它显示了《圣经》 这部精心打造的神圣经典仍然无法彻底掩盖 上帝的乖谬和人本然的价值。“我是无辜的, 为什么受难?”正是约伯对全能者的诘问。
三、 《五卷书》
《五卷书》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古印度民间故事 集。是继《佛本生经》后印度又一部著名的民间寓 言故事集。由《绝交篇》、《结交篇》、《鸦枭 篇》、《得而复失篇》和《轻举妄动篇》5部分组 成。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①歌颂弱小战胜强暴; ②歌颂智慧、抨击愚昧;③揭露讽刺当权者;④讲 授处世经验和人生哲学;⑤蕴涵朴素的唯物主义辨 证观点。主导思想是教导人们通过不懈努力去追求 今世的幸福与快乐。 《五卷书》的世界影响:其故事成为后世许多民 间文学和文人创作的母体,如“狮子和小兔” 故事 之于藏族的《兔杀狮》、“驴蒙虎皮”故事之于柳 宗元的《黔之驴》;它所开创的框架式结构和散韵 相间的文体也分别被西方、东方文学广泛借鉴。
“俳圣”松尾芭蕉画像
中译本《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书签
紫式部和《源氏物语》
小说通过皇室贵族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爱情
毁灭之后的悲伤和长恨,客观上反映了贵族 阶级的腐败堕落,展现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 趋势。 男主人公源氏——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皇室贵族的典型代表。具有理想和现实交织、 美好和丑陋并存的双重思想性格特征。光源 氏在内心经历了混世、厌世到出世的历程, 这体现了贵族阶级盛极而衰、直到精神崩溃 的发展过程。
珍贵的资料,如古埃及人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和灵魂不灭、
生命永恒的生死观;还是古埃及神话传说的宝库,书中神游 下界、天堂的神奇描写,驰骋着丰富的想象,是世界文学史
上描写此类题材的先河,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六)故事。
故事是埃及古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也是世界短篇 小说的滥觞。古埃及故事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一、印度古代文学史纲 (1)吠陀时期的文学(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0 世纪) “吠陀文学”——“吠陀”原意“知识”“学问”, 后来演变为“经典”“圣经”之意。“吠陀文学” 是指以“吠陀”命名的民间集体创作的四大诗歌总 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 《阿达婆吠陀》,最古老、成就最高的诗集《梨俱 吠陀》:约在公元前15世纪编订,反映的时代是原 始社会后期和过渡时期,收入诗歌1028首。
“最初的诗”,作者相传是蚁垤仙人(跋弥)。其实是无数 诗人、学者、歌手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集体创作的成果。《罗 摩衍那》意即“罗摩的故事”,核心故事是写王子罗摩与魔 王罗波那的矛盾冲突。颂扬英雄主义,歌颂了光明、正义、 善良必将战胜黑暗、邪恶和残暴。 是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 活的百科全书。
《罗摩衍那》:悉多被劫
20世纪初俄国学者图拉耶夫的《东方文学论文集》标志着东
东方文学是指古今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体,所以也可换称为
(二)古代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1)古老性:古代亚非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古代 埃及文学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比西方最古老的希腊 文学早了2000多年,所以,东方拥有世界文学史上的许多 第一,如最早的诗歌总集《亡灵书》、最早的英雄史诗《吉 尔伽美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