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框共筑生命家园知识点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框共筑生命家园知识点
第6页
(2)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 山。假如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 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 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坚持绿色富国 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 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环境 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 境作为最普惠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 众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式 (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 符合自然规律。假如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定受到 它处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实现人与自然友好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连续发展、人与自 然友好共生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型社会文明形态, 是人类共识,也是时代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漂亮中国 第二框 共筑生命家园
第1页
学习目标
1.经过搜集、分析人与自然没有友好相处案例,体会人与 自然友好相处必要性和主要性。
2.经过了解我国资源环境情况以及带来影响,了解建设生 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紧迫性和正确性。
3.经过本框学习,树立起可连续发展理念,自觉践行节能、 环境保护、低碳、文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 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自己自觉行动。
第4页
(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友好共生,要坚持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
第5页
探究二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当代中国发展共识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连续发展,已经成为当 代中国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 常显著进步。 2.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进生态环境就是发展 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 增加。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必备知识梳理(部编版)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必备知识梳理(部编版)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单元解读一、课标要求1.学习主题: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情教育。

2.内容要求: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5.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革命传统教育)7.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法治教育)8.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国情教育)二、内容简介本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出文明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守望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本单元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三、主要观点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创造的绵延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延续文化血脉,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4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中国人民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历程、共同建设的美好家园、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河南省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重点知识归纳

河南省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重点知识归纳

河南省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令人惊叹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国风”赛道、“S”形“雪如意”跳台……这些承载着中国元素的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A.历经沧桑,引领世界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美美与共,天下大同D.全盘吸收,兼收并蓄答案:B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B:题文材料中,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令人惊叹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国风”赛道、“S”形“雪如意”跳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承载着中国元素的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符合题意;A:引领世界是错误的,排除;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D:全盘吸收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选B。

2、2022年,《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奇迹·笨小孩》等电影成为热门,电影通过叙事的方式与观众进行精神交流,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

这些电影深受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是()A.讲述了真实故事B.创新了拍摄技术C.投资了巨额资金D.凝聚了价值追求答案:D该题考查凝聚价值追求。

D:题文材料主要描述了《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奇迹·笨小孩》等电影通过叙事的方式与观众进行精神交流,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这些电影深受观众喜爱,因为这些电影都是讲述动人故事,从历史和现实中找寻时代脉动与心灵共鸣;弘扬了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价值追求;所以,观众对这些电影普遍给予较高评价;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都不是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故本题选D。

3、北京冬奥会亮眼的“中国风”备受外媒追捧。

冬奥会徽的汉字设计、开幕式的24节气倒计时、焰火“迎客松”……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

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枝独秀B.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全盘传承C.中外文化差异日渐消除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答案:D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识。

A:观点错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B:观点错误,“全盘”说法太绝对;C:观点错误,“消除”说法太绝对,应尊重文化差异;D:观点正确,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故本题选D。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文明与家园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文明与家园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复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知识点

第三单元重要知识点【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节:延续文化血脉【必背】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答: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②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答:①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青少年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答:①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一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是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②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③批判继承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进文化创新;④落实具体行动,如说好普通话、写好汉字、多阅读民族文化书等。

6、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答: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文化自信的来源?答:①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②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答:①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常出简答题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常出简答题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出简答题【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一句话必背】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的魂:中华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4.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问答题梳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要性)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新时代怎样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①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怎样增强文化自信?①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

②在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

③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7.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价值)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关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②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③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8.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①在国家紧要关头时,能够挺身而出、前仆后继。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文明与家园+课件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文明与家园+课件

易错易混纠偏
29
1.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全部内容。(2024·广东中考) ( × ) 改正: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2.独具特色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2024·天津中考)( × ) 改正: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3.参观博物馆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2024·广西中考)( × ) 改正:参观博物馆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4.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表明我国将解决老龄化问题 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2024·广东中考) ( × ) 改正: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
4
1.结合央视春晚传统文化元素、央视传统文化类节目及山东卫视文创节 目,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山东 2.结合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理解此类活动开展的意义, 考向预 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测 3.结合建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雷锋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理解中华民 族精神的特点,感受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在民族复兴中的作用 4.结合习近平主席关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讲话及我国环保 政策,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13
6.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原因: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__精_神__支__柱___,是维系我 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__精__神_纽__带___,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 奋斗的不竭_精__神__动__力___。
27
6.(易错点)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7.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8.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9.(易错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 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0.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1.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 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12.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知识点滴梳理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知识点滴梳理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滴梳理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一、延续文化血脉(一)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1)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2)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什么?(1)特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3.为什么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能够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2)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和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含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来源:①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知识点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知识点精编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节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内容和特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瀚如烟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化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重要性?(地位)★(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2)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3、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是什么?★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文化自信的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6、中华人民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1)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框延续文化血脉知识点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框延续文化血脉知识点
3.传统美德发展和践行 (1)经过长久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思维 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个道德文化遗 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第9页
(2)美德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 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提倡向上向善、孝老爱 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 活、走向未来,我们人生才会愈加美好、愈加幸福。
第5页
5.文化自信主要性以及自信起源 (1)主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灵魂。文化自信 是对本身文化价值充分必定,是对本身文化生命力坚定信念,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力量。 (2)文化自信起源:①来自于中华优异传统文化积淀、传 承与创新、发展。②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生 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光明前景。③文化优异、国家强大、 人民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水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源 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 孕育中华优异传统文化,熔铸于党 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 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第4页
4.中华文化传承原因以及要求 (1)原因: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 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含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创造力和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包容力。 (2)要求: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 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 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原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停铸就 中华文化新辉煌。
第2页
探究一 中华文化根
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长久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 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勤劳和智慧共同开 发建设祖国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内容以及特点 独具特色语言文字,浩如烟海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科技 工艺,异彩纷呈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中华文化。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世人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①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举措②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④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

①: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但不是根本举措,①说法错误;②: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说法错误;③④: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2、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大屏幕上依次闪现二十四节气,体育场中央地屏上,一轮明月升起,翩翩彩蝶飞舞,蒲公英的种子飞向空中,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呈现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赛场上,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成就“最快的冰”,让运动员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本领……冬奥会上的这些美好()①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②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表明中华文化开始引领世界主流文化④体现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让冬奥会更精彩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本题考查科技创新、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①错误;②:开幕式展现二十四节气等中华文化元素,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正确;③:中华文化积极开展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不是引领世界主流文化,③错误;④: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成就“最快的冰”,这体现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让冬奥会更精彩,④正确;故本题选B。

3、为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2021年5月31日召开会议,决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汇总笔记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汇总笔记

洛阳市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节假日期间,人们在绿地公园、河滩湖岸、露营营地搭起帐篷,与亲朋好友一起露营、烧烤,休闲娱乐,但同时也产生了植被损伤、环境污染、用火隐患等问题。

对此,正确的选择是()①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的人格②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③主动融入社会促进自身发展④享受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义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本题考查绿色发展、权利义务关系。

①:尊重他人人格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①;②④:题文中人们在绿地公园、河滩湖岸露营时对植被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启示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故②④说法正确;③:主动融入社会促进自身发展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③;故本题选C。

2、“仓宝”是2022年联合国中文日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二届海外影像节的数字虚拟形象。

“仓宝”的名字来源于传说中的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仓”字。

它身背甲骨文小书包,头戴中国传统斗笠,携带一支“神笔”,记录美好。

“仓宝”这一形象()①意在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④表明传统文化和数字技术相结合才能得到传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②③: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的发展。

“仓宝”的名字来源于传说中的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仓”字。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故②③正确;①:材料未涉及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故排除①;④: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和数字技术相结合才能得到传承,故排除④;故本题选C。

3、以下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在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注:第六次人口普查同第五次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1 .91%。

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总体上已呈下降趋势,人口总数逐渐下降②我国人口文化素质偏低③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快④我国人口总量大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来源: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还要互相交流借鉴。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熔铸了中华民族民族志向、民族品格和民族理想,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爱国情怀,奋进品格,高尚情操,伦理规范等。

青少年如何做:①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否则会失去生命力。

(3。

(4: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C.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5大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6)如何传承与弘扬:①表现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②表现在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无私奉献;③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引领,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期末复习】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知识提纲-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知识提纲-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3.5.1 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P59)(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60-P61)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的内涵)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P64、P65)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6、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P63)①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②内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总结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5-1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组成、薪火相传相传的原因(重点)(1)产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4)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中华文化的重要性(1)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4.什么是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重点)(1)内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意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怎样坚定文化自信?(重点)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来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内涵是怎样的?①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②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已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7.为什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考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考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热点素材】,2022 年 7 月 7 日上午,咸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 举行生态环境专题学习会议,咸宁市委书记要求,要在建设美丽咸宁、 推动绿色崛起①上下功夫。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②,坚持节约优 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代化。树牢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流域 思维,加快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③,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优美的生态环 境。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④,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之路,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3)危害(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 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 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4)警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 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6.我国的环境现状、形成原因、危害及警示。(为什么要重视环境问 题?)(P79~80) (1)现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 观,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2)形成原因: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 护的关系;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 多重叠加效应。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计划生育 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2.(易错点)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 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3.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易 错点)
4.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生态态良良好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知识点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
一、中华文化的创造:
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
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四、发展中华文化的必要性?
1、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互相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沉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五、坚定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
1、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来源: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六、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1、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3、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七、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八、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九、弘扬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凝聚价值追求
一、民族精神的地位: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以及具有的品格?
1、核心:爱国主义
2、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3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三、发扬民族精神的原因?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四、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4、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五、价值观的地位、特点?
地位: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特点:有人类的基本共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七、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八、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正视发展挑战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3、、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三、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作用: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四、我国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目的:
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设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

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五、我国资源的现状:
1、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2、资源现状: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六、我国环境的现状: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七、我国解决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必然选择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
一、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特点: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二、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措施)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
现绿色富国之梦。

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5、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四、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目标)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