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减灾论文
防灾减灾申论作文
防灾减灾申论作文近年来,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完善建立灾害防治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起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捕捉灾害的迹象,还能准确预判灾害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并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所在。
比如,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防止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加强地质灾害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减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其次,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加大对居民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同时,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提高居民的自救能力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此外,加强居民的心理疏导,提高抗灾心理的能力,减少灾后心理问题的发生。
第三,加强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社区是居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建立健全社区防灾减灾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社区内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达给居民。
同时,加强对社区设施和居民住房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整改。
而且,提供灾后救助和重建的保障,及时帮助受灾居民重新过上正常生活。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灾害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对于灾害的发生和影响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灾害挑战。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同时,加强国际援助和救灾力度,提供未来可能发生的全球性灾害的支持和帮助。
总而言之,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加强各方力量的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减少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城市防灾论文
城市防灾学论文——从防灾角度浅谈张家口京都花园小区摘要:汶川地震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哪么大的伤害令人痛心,灾后反思很有必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多的是考虑发展的问题,而对城市的防灾安全问题相对来说不够重视,防灾规划势在必行。
Abstract: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caused by what big injury distressing, reflection after disaster is very necessar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more about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the c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safety issues are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be imperative,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ning.关键词:京都花园防震防火防雷Key words: Kyoto Garden shockproof fireproofing protection河北省张家口市,又称“张垣”“武城”。
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是北京的北大门,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
京都花园位于张家口市林园路北段五一大街上行。
京都花园住宅小区,占地约69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主要包括6栋18层小高层住宅和一万多平米商铺组成。
包含有底商、会所、幼儿园等。
住宅户户朝阳,南北通透。
项目景观采用庭院设计。
中心位置1000平方米休闲广场。
地震灾害与城市防灾减灾研究
地震灾害与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地震灾害与城市防灾减灾研究,包括地震的发生原因、城市防灾减灾的措施以及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一种摇晃现象,通常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运动造成的。
地震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城市带来的破坏尤为严重。
地震的发生原因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的活动,而城市地震灾害的程度取决于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建筑结构。
如果城市建筑结构不合理,地震灾害将会变得更加严重。
城市防灾减灾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减少地震灾害对城市和居民造成的危害。
城市防灾减灾的措施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进行,包括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个人层面。
国家层面的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紧急救援体系等。
地方层面的措施可以包括完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等。
个人层面的措施可以包括加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能力等。
在城市防灾减灾研究中,新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通过使用地震监测仪器和网络技术,提前发现地震的发生,并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送预警信息,从而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发挥作用,通过模拟和分析大量数据,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地震应急响应能力。
然而,要实现城市的防灾减灾目标,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够的。
城市防灾减灾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居民需要提高防灾意识,积极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中来。
总之,地震灾害与城市防灾减灾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改善建筑结构、应用新技术等多种手段,可以减少地震灾害对城市和居民的危害。
但防灾减灾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024年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范文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防灾减灾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作为人口和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其防灾减灾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开展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指针对城市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减灾效果。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能够在灾害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防灾减灾规划不仅关注灾害应对,还着眼于城市的长期发展,通过合理布局和资源整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个具有良好防灾减灾能力的城市,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应对,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灾害风险评估。
通过对城市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进行评估,确定城市的灾害风险等级和主要灾害类型。
2. 防灾减灾设施规划。
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规划建设相应的防灾减灾设施,如应急避难场所、消防设施、防洪排涝设施等。
3.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能力和效率。
4. 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灾害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灾害应对提供支持。
5.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
四、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实施策略1. 加强领导和协调。
成立专门的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防灾减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 提高公众意识。
防灾减灾论文
防灾减灾之火灾综述1.1 建筑火灾案例建筑的灾害一般指五大灾害,即地震、火灾、水灾、风灾及战争灾害。
历史现实表明,这五大灾害造成的建筑损失正在急剧上升,工程师们也正在研究规律,制订标准规范,设计出新一代的建筑,以抗御灾害带来的损失。
五大灾害中又以地震和火灾带来的损失为最大。
地震虽然发生概率小,但其能量大,一旦击中城市,影响面极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无法估计。
火灾虽然属于点现象,但是由于其发生概率大,频度高,损失累计相当可观。
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一次火灾,死亡达几百人不为鲜见。
2012 年11月15日14时20分左右,上海静安区余姚路胶州路一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28层住宅由于4名电焊工无证违规操作,引燃周围易燃物,脚手架突发大火。
起火公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余姚路胶州路707弄1号,高28层,建筑面积17,965平方米,其中底层为商场,2~4层为办公,5~28层为住宅。
于1998年1月建成,共有500户居民,住户多为教师,老人居多。
在救援过程中,消防车云梯达不到着火大楼顶部的高度,云梯加上高压水枪只能到达大楼三分之二的高度,火势太大直升飞机不能靠近,阻挠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终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房产损失接近5亿元人民币。
2010年9月9日,吉林省长春市一座在建楼盘的两栋32层高楼发生火灾。
当日早8点左右,该楼盘一座高楼的9层至19层苯板发生火灾。
受大风影响,火势蔓延至另一栋在建高楼,导致这栋高楼的9层至32层过火。
由于楼太高,高喷车根本就够不到,再加上烟筒效应,火势垂直蔓延5米/秒,现场逃生混乱,给救援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消防人员接警后迅速出动,从两栋高楼中成功疏散31名施工人员,大火共造成42人受伤,经济损失约600万元人民币。
2009年8月10日下午三时许,香港旺角嘉禾大厦的五级火被救熄,火警中两名消防员殉职。
火警在今早九时许发生,焚烧了近六个小时。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旺角嘉禾大厦发生5级大火,已造成4人死亡,包括两名消防员殉职,另有57人受伤。
防灾减灾作文范文
现代社会,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面对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双重威胁,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防灾减灾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危害,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怎样才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
防灾减灾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源头上杜绝灾害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环境品质。
积极开展山林防火,荒漠化治理等活动,为防灾减灾奠定基础。
此外,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灾害预测预报,将监测到的灾害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公众,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为公众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防灾减灾的第二步,就是要做到早期预警。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可能的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及时公布灾害预警信息。
例如,地震预警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社会提供更详细、更准确、更快速的信息,帮助公众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及时逃离危险区域,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
防灾减灾的第三步,就是要做到减轻灾害的损失。
在灾害来临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预案,制定科学的应急救援方案,指导公众做好个人自救和互救。
在不同的灾害形式中,个人应该掌握相应的自救技能,如火灾中要学会逃生、防护和灭火。
遇到地震时也应该知道如何避免建筑物倒塌和如何藏身等,这些都对减灾救灾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防灾减灾的要义在于人力资源的利用。
整个社会都应该齐心协力,积极地参与到减灾工作中来。
政府应该合理分配资源,科学地组织和协调救援队伍的力量,及时的响应群众的需求。
而普通公众应该具备一定的救援和自救能力,将救援工作和个人安全联系在一起,既可为国家节省成本,也可以提高减灾救灾效果。
人类无法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控制灾害造成的损失的确是可行的。
在防灾减灾工作中,一定要注重教育和科技的推广,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科学知识。
同时,还要重视机构和人员的建设,组织力量合理调配,在灾害来临时第一时间响应,积极救援,杜绝灾害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损失。
防灾减灾优秀作文【优秀3篇】
防灾减灾优秀作文【优秀3篇】篇一:防灾减灾优秀作文篇一近几年,全球各地洪水受灾严重,当洪水泛滥时,就会破坏我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甚至夺走人们的生命。
因此,我想发明一种减灾大坝。
这种大坝表面上和普通的大坝一模一样,但它的功能比普通的大坝多许多。
有洪水传送门、缓慢排水布、细水小孔和洪水集装站。
当洪水来临时,这些功能就起作用了。
大坝抵挡不住时,一块钢板会向上打开,将洪水引向传送门,传送门会把洪水引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干旱的地方,让那里不再缺乏水源。
如果洪水传送门坏掉了也没关系,因为缓慢排水布也值得信任。
缓慢排水布样子像普通的布,但其实它是为了排水而设计的一种特殊布料,可以让水慢慢地流下去,而不是一冲而下。
缓慢排水布破了,可以用细水小孔代替。
细水小孔就是许多细小的小孔,可以有效阻止洪水流的太快。
就算细水小孔堵塞了,就用洪水集装站来解决问题。
洪水集装站里有成百上千的洪水运输车,可以把洪水运往那些没有水的地方。
怎么样?虽然这只是想象。
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和科技把这些变成现实。
篇二:防灾减灾主题征文篇二当我看到这个征文活动时,思绪不禁回到了十多年前……在我成长的印象里,哥哥那次所经历的生与死的霎那轮回,使我第一次对灾害预防的意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记得我那时七八岁,我们全家还住在老家,爸爸在县里上班,因为工作繁忙,回家的时间并不多,妈妈在家里照顾我和哥哥,她一个人挑起家里所有的重担。
因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觉得妈妈就是一个勤劳、能干、坚强、任劳任怨的女人。
记得那天,我跟随妈妈在果树园里劳作,突然间,不知是谁急急忙忙带来一个让我们晴天霹雳的消息,“哥哥掉坑里了……”,顿时间,妈妈放下了手里的一切,飞一般骑上车,急匆匆的往家的方向赶,印象中,我记得,她像疯了一样的赶到村中大道上,脸上表情由于过度焦急近似扭曲,她询问过往的行人,是否知道他的儿子在哪里,她疯了般大声叫喊着哥哥的名字……那时的我慌乱、着急、无助,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还能否见到我的哥哥……不知过了多久,那扇象征着生命的大门打开了……现在我仍清楚的记得,站在院子里无助的只能等待消息的我,听到院外的骚乱声,撒开腿跑到门外,顺着家门口往西的小胡同看过去,只见随着一股人流的涌动,中间一个瘦弱、光着膀子、黑黑的男人怀里托抱着一个像死了一样的小泥孩快速的朝我家门口走着,一堆人簇拥着挤进了家里的大门,那一幕我现在仍清晰的记着,伫立在门口的那个抱着哥哥的人,形象是那么高大,气势是那么恢弘,妈妈慌乱的扑了过去,“妈……”,一声微弱的声音如唤醒了妈妈那即将崩溃、死了的心,那是我们全家的希望之声,是妈妈心碎过后又起死回生的心,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也似乎听到了母亲心在滴血的“啪啪”声……是的,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灾害风险离我有多近,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有时它是惊天动地、气势磅礴的海啸、地震……有时它是湍急如流、熊熊燃烧的河水、大火……或许我们这一生幸运的不会遭遇到世界性的大灾难,但是人的一生,小小的灾害却是无处不在。
减灾与防灾论文
减灾与防灾一直以来,我都生活在一个十分安逸的世界,以为灾难只是个遥不可及的话题。
可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加之玉树,云南的地震。
日本的大地震,海啸,这一个个的自然灾害,让我有点心惊肉跳,可是,逃避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学好减灾与防灾的知识,在灾难面前学会自救!通过学习减灾与防灾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中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40年来,每年由气象、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等七大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平均每年因灾死亡数万人。
此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态恶化,尤其是灾害高风险区内人口、资产密度迅速提高,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均在增长,成为一些地区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重要制约因素。
中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与严重性是由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中国大陆东濒太平洋,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西部为世界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陆海大气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天气形势异常多变,各种气象与海洋灾害时有发生;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易形成大范围的洪、涝、旱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与欧亚两大地震带之间,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和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中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都十分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区,所以灾害的损失程度较大;中国具有多种病、虫、鼠、草害滋生和繁殖的条件,随着近期气候温暖化与环境污染加重,生物灾害亦相当严重。
另外,近代大规模的开发活动,更加重了各种灾害的风险度。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
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
城市防灾减灾论文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防灾减灾课程论文荆州市潜在自然灾害及其设计上的对应学生学号专业课程老师课程名称城市防灾减灾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摘要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腹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
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
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荆州市内河流交错、湖泊密布。
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等。
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在荆州境内沿荆江、汉江、东荆河等大河沿岸,由于河流泛滥影响,使洪水灾害成为其主要的自然灾害。
荆州市属于长江中下游江汉地震带,故地震也是潜在的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下文将基于城市防灾减灾的理论基础来阐述荆州市防洪防震的设计上对应。
关键词:荆州市,防洪,防震,城市防灾减灾1从1998年特大洪灾看荆州市的防洪问题1998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大洪水,这是自1954年以来长江流域的又一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其特点是水量并不是最大,但水位达历史最高,持续时间最长.长江中游的荆州市沙市至湖口段,除汉口、黄石两站外,其余各站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很多地段水位超过1954年水位1 m以上,持续高水位(超紧急水位)达70 d之久,为长江洪水历史之罕见。
1.1长江洪患的症结何在从灾害物理学角度看,洪灾是一种界面致灾,它发生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交界面上。
因此,洪灾是大气圈与岩石圈(当然还有生物圈的参与)相互作用和耦合的产物。
城市防灾减灾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
城市防灾减灾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害威胁,如地震、火灾、洪水、台风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城市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成为城市发展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防灾减灾教育的创新实践,以期为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城市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性城市作为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的区域,一旦发生灾害,其影响往往是巨大的。
加强城市防灾减灾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通过教育,使公众了解灾害的危害和发生规律,增强对灾害的警惕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2、增强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在灾害发生时,掌握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存几率,减少伤亡和损失。
3、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防灾减灾教育能够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二、城市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尽管城市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1、教育内容不够全面部分城市的防灾减灾教育主要集中在某些常见灾害,如地震、火灾等,对于其他类型的灾害,如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涉及较少。
2、教育方式单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多以讲座、宣传手册等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3、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防灾减灾教育往往是在灾害发生后临时开展,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系统的安排,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4、教育资源不足包括专业的师资队伍、教材、场地等方面的资源都相对匮乏,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城市防灾减灾教育的创新实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许多城市在防灾减灾教育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做法: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平台,开发防灾减灾教育的在线课程、APP 等,方便公众随时随地学习。
例如,一些城市推出了“防灾减灾掌上通”APP,提供灾害预警、应急指南、模拟演练等功能,深受公众欢迎。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论文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论文摘要:随着城市进程脚步的加快,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已经成为了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其也是城市实施灾害管理的一个主要依据。
在进行规划时,应该抓住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性分析,采取有效地方式来解决在防灾减灾工作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此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我国在城市规划管理下其综合防灾减灾所存在的不足第一,在管理方面,未构建一个统一且稳定的防灾应急指挥机构,当城市灾害出现时,城市规划管理各职能部门之间往往不能有效地进行协调,最终影响其规划的成效和灾害防治的效果。
第二,在规划方面,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缺乏一个统一且合理的规范,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其各专项的规划一般是由不同专业部门来实施,由于各部门间缺乏相应的交流和沟通,信息的共享程度比较低,致使各专项之间的实际规划协调较差,最终导致资源的浪费。
第三,在法律建设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制定综合防灾和减灾制度满足不了其规划的需求。
除此之外,城市的规划管理与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规划的切实可行性以及时效性还有待于提高。
二、在城市规划管理下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规划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规划工作应以服务城市规划管理作为其主要目的,其规划的区域应该和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以此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以及技术保障。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灾害的识别;第二,财产易损性的研究和分析;第三,灾害风险的研究和分析;第四,损失的预测以及风险区域的划分;第五,规划目标以及相关减灾措施的明确;第六,规划编制。
下面文章就这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对灾害的识别在识别灾害的时候,应该从下面这两个内容来进行综合考虑:第一,该城市历史灾情的分析和统计,将规划区域范围内历年所发生的灾害资料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再在此基础上结合规划区域内当地实际的地质情况,对其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进行识别,并分析其可能会引发的各种影响。
《2024年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范文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防灾减灾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保障城市安全、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必要性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2.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不仅关注灾害发生后的救援与恢复,更注重灾害预防与减缓,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吸引人才和投资。
三、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规划编制不够完善。
部分城市的防灾减灾规划编制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资源整合不足。
防灾减灾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资源整合不足导致各部门间协调性差,影响防灾减灾效果。
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防灾减灾需求。
4. 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不强。
部分市民对防灾减灾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自救互救能力。
四、优化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 完善规划编制。
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应注重规划的动态调整,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2. 强化资源整合。
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防灾减灾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其抗灾能力。
同时,加强城市应急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教育。
防灾减灾作文(通用23篇)
防灾减灾作文(通用23篇)防灾减灾作文篇1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
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
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
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
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
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
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
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
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
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
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
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
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
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防灾减灾征文5篇
防灾减灾征文5篇1防震减灾人人有责地球,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
它,养育了我们人类以及各种各样的生命。
但是,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灾难始终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地震、洪水、火山喷发,我们不能等着它们来危害生命,我们要保护好自然环境,那样我们的地球母亲就不会受到伤害。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人的环保意识逐渐下降,地球再也抵挡不住这样的攻击了,像那些泥石流、山体滑坡、一些因砍伐树木过多而导致的洪水、大面积土地沙漠化等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
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蚂蚁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地震发生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找一些坚硬的木棍或钢筋撑住身边的废墟,以防发生余震,再找旁边有没有食物或水。
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固、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
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
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
记得有一次是数学课,我刚做完一道题,警报声就响了起来。
我赶快往桌子底下钻,一分钟后,警报声停止了,我以冲刺的速度“嗖”的一声冲出教室,同学们有的最快用了两分二十一秒,有的同学最慢用了两分四十秒,之后老师说成绩还不错,要是真的地震跑这么快就好了,这次防震演习虽然让我跑的上气不接下气,但是防震演习可以锻炼我们的团队精神,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
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
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我们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吧。
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不再流失,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气候变化与城市防灾减灾策略研究
气候变化与城市防灾减灾策略研究在当今时代,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
随着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防灾减灾挑战。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核心区域,承载着大量的人口、基础设施和经济活动,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灾害的能力至关重要。
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且复杂的。
首先,气温上升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城市居民在夏季面临更高的中暑风险,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
同时,高温也会对城市的能源供应造成巨大压力,增加电力需求,甚至可能导致供电系统故障。
降水模式的改变也是一个显著问题。
暴雨事件愈发频繁且强度增大,城市排水系统面临考验。
短时间内的强降水容易引发城市内涝,道路积水、交通瘫痪,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更严重的是,内涝可能导致地下设施被淹,如地下室、地下停车场等,造成财产损失。
海平面上升对于沿海城市构成了严重威胁。
海水倒灌、海岸侵蚀等现象不仅破坏了沿海的生态环境,还可能影响城市的供水系统和港口设施,制约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增加飓风、龙卷风等强风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对城市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
面对这些挑战,城市需要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
加强城市规划是关键的第一步。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例如,将易受洪涝影响的区域规划为公园、绿地等,既能增加城市的蓄水能力,又能提供休闲空间。
同时,要确保建筑物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以促进空气流通,缓解热岛效应。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环节。
城市排水系统应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排水能力,以应对暴雨带来的内涝风险。
建设海绵城市,通过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措施,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储存。
加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采用更坚固的材料和更先进的技术,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提高城市的应急响应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建立健全的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向居民发布灾害信息,指导居民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台风过后城市防灾减灾措施研究
台风过后城市防灾减灾措施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台风频繁袭击沿海城市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不仅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也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城市防灾减灾措施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城市规划是防灾减灾的关键。
在台风过后,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城市的建筑物倒塌、道路被淹没、排水系统失灵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城市规划的不合理。
因此,城市规划者应该充分考虑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合理规划城市的建筑物、道路和排水系统,确保其能够抵御台风的袭击。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城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
其次,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
台风过后,我们常常听到人们抱怨没有及时收到台风预警,导致无法做出及时应对。
因此,城市应该建立健全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台风的动态,向公众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
同时,公众也应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遵守预警指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的防护和抗灾能力是防灾减灾的关键。
台风过后,我们常常看到电力中断、通讯中断、供水中断等问题。
因此,城市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的防护,提高其抗灾能力。
例如,电力系统应该加强对电线杆、变电站等设施的加固,确保其能够在台风中保持正常运行;通讯系统应该加强对通讯塔、光缆等设施的保护,确保其能够在台风中正常传输信号;供水系统应该加强对水库、水管等设施的防护,确保其能够在台风中正常供水。
此外,城市还应该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提供救援和支持。
最后,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是防灾减灾的基础。
台风过后,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因为缺乏防灾减灾意识而遭受灾害。
因此,城市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例如,通过举办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开展防灾减灾演练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知识,教育公众如何做好防护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关于防灾减灾的征文(通用39篇)
关于防灾减灾的征文(通用39篇)防灾减灾的征文篇1我们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天灾人祸,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么在电视或广播里也应该早有耳闻了吧。
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在面对这些灾难时,难道我们只能做任宰的羔羊,坐以待毙吗?答案是:不!就算不能阻止灾情发生,但是在它来临时,我们却可以凭借有效的预防、冷静的头脑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减少灾情对我们造成的损失,甚至能保住性命!例如,在地震来临时,我们不是混乱,要冷静思考该怎么办。
要是在学校,如果没能及时路到篮球场或操场等较空旷的地方时,要赶快蹲到桌子底下,用书包或比较软的东西护住头部,背对首窗户。
要尽量提早把门打开,以便宜于有人来救时方便些。
如果家是楼房的人,要及时跑去安全通道,没来的及的话,就躲在厨房、卫生间等结构比较复杂的房间,也要打开门。
当然,家住楼房的人也不是不可以跳,楼但要选择好的位置。
比如:要在二、三楼内,下面是草坪或水塘的,还可以用绵被裹住身体,减小下落时的冲击力。
再例如,碰到火灾时,如果是小火,要及时扑来,但如果是大火,要立刻弯下腰,用手或手绢捂住口鼻,跑进卫生间,用水浇满整个卫生间,以防“闪火”。
还要用水把身上浇湿。
如果家是楼房,要立刻跑到阳台,用比较鲜明的东西,如手绢、盆子等向下面的人呼救。
当然,不发生火灾是最好的,可是怎么预防呢?要注意,在用完煤气灶时,一定要关住煤气闸门,不然,在煤气泄漏时,很容易起火,也很难扑灭。
而且,家里只有小孩时,一定要把打火机等物口放在孩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
一航身处楼房的同学一楼都会有消防栓,平时尽量不要到那儿玩,这样可以在灭火时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防灾减灾的征文篇2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宝贵,失去了就没有第二次了,日本大地震只是一个莫名的瞬间,就让许多鲜活的生命消失了,让许多人无家可归,但他们并没有惊慌,而是十分镇静。
这一切都说明了。
他们毫不畏惧大灾大难,因为他们的防震意识比我们强。
城市化进程中的防灾减灾规划与实施
城市化进程中的防灾减灾规划与实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增加,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灾害风险。
因此,对于防灾减灾规划和实施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防灾减灾规划与实施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战略和措施。
一、背景随着人口的集中流入城市,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导致建筑物、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日益拥挤。
然而,如此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涝、风暴等。
因此,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变得愈发突出。
二、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化进程中的防灾减灾规划不仅是对城市发展的必要要求,更是为了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安全。
防灾减灾规划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意义: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规划城市的防灾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人们的伤害和损失,提高城市居民的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
2. 降低灾害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避免或减少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灾害风险。
通过提前预防和减少灾害对城市的危害,可以降低灾害造成的影响,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城市抗灾能力防灾减灾规划不仅仅是对抗某一类特定灾害的规划,更是以系统工程为依托的全面灾害管理规划。
通过制定并实施这些规划,可以大幅提高城市的综合抗灾能力,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防灾减灾规划的战略与措施为了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规划与实施,以下是一些战略和措施的建议:1. 科学评估灾害风险在进行规划和实施之前,需要对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
通过评估灾害的概率、影响程度和脆弱性,可以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2. 制定综合的防灾减灾规划防灾减灾规划需要从全面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潜在的灾害风险。
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洪涝、风暴等。
规划中应包含灾害预警、救援体系、疏散计划等措施,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行动。
3. 加强灾后恢复与重建防灾减灾规划不仅需要考虑应对灾前的工作,也需要关注灾后的恢复与重建。
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
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引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集中,使得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科技创新、社区参与和紧急响应等方面探讨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的研究成果和现状。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预防和减轻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应考虑防洪、防地震、防风暴等多种灾害形式。
例如,在城市设计中,应预留疏散通道,合理布局避难场所,确保城市安全。
此外,建立防灾减灾的法规和条例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以确保建筑物的抗灾能力。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代技术可以提前预警,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应对。
例如,地震监测系统可以提前几秒钟甚至几分钟发出警报,为人们撤离危险区域争取宝贵时间。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源地和天气变化,为城市做好防汛和防风暴的准备。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分析大数据,帮助城市快速做出决策。
三、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的基础。
城市居民应参与到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抗灾能力。
在灾害发生时,社区居民也应积极参与救援和恢复工作。
社区组织可以与政府合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四、紧急响应紧急响应是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城市应建立起一套灵活、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
例如,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迅速指挥救援行动。
此外,应建立紧急联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信息共享。
在紧急响应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救援行动的效率。
结论: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在过去几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相关研究逐渐完善。
城市规划、科技创新、社区参与和紧急响应是四个重要方面,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区和居民共同努力。
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研究与实践,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确保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防灾减灾课程论文荆州市潜在自然灾害及其设计上的对应学生学号专业课程老师课程名称城市防灾减灾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摘要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腹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
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
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荆州市内河流交错、湖泊密布。
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等。
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在荆州境内沿荆江、汉江、东荆河等大河沿岸,由于河流泛滥影响,使洪水灾害成为其主要的自然灾害。
荆州市属于长江中下游江汉地震带,故地震也是潜在的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下文将基于城市防灾减灾的理论基础来阐述荆州市防洪防震的设计上对应。
关键词:荆州市,防洪,防震,城市防灾减灾1从1998年特大洪灾看荆州市的防洪问题1998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大洪水,这是自1954年以来长江流域的又一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其特点是水量并不是最大,但水位达历史最高,持续时间最长.长江中游的荆州市沙市至湖口段,除汉口、黄石两站外,其余各站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很多地段水位超过1954年水位1 m以上,持续高水位(超紧急水位)达70 d之久,为长江洪水历史之罕见。
1.1长江洪患的症结何在从灾害物理学角度看,洪灾是一种界面致灾,它发生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交界面上。
因此,洪灾是大气圈与岩石圈(当然还有生物圈的参与)相互作用和耦合的产物。
气象因素是洪水形成的条件,而地学因素才是洪灾的形成条件,前者控制着成灾的时间,后者决定着成灾的地点。
长江的防洪史实质就是一部筑堤史,直至今日。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险就险在荆江河段不可逆转的地上悬河局势和洪水位的不断攀升。
这一巨大的威胁,正是人们长期筑堤所带来的。
2 000 a以前,荆江洪水位一直处于十分平稳的状态;2 000 a BP~1 000 a BP开始缓慢地上升,平均上升速率达1.4 mm/a;1 000~500 a BP 洪水位上升明显加快,速率达4.0 mm/a; 500 a BP以来,加速上升,近200 a以来几乎呈直线上升,速率达27.0mm/a[5]。
荆江洪水位的上升速率变化,同荆江堤防的修筑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江汉平原的堤防最早出现于楚庄王的“堤防湖浦”时期,春秋-东晋为堤防发展的初步阶段(垸堤),晋代为江堤之始,也是荆江洪水位出现上升之时;两宋时期(960~1279年),荆江堤防大发展,洪水位上升明显加快。
但此时堤防并不完整,长期有许多穴口通向南北平原区,直到明代荆江大堤才连成一线,荆北穴口尽塞之日,也就是荆江洪水位呈直线上升之时。
筑堤与洪水位抬升是在构造沉降背景上人对河流地质作用改造的结果。
大堤修筑之前,长江在江汉平原呈漫淤状态,构造沉降与泥沙淤积处于相对平衡,荆江保持正常河道状态;而在大堤形成之后,长江因大堤约束,泥沙限沉积于堤防之间,致使河床河漫滩加积增高,两岸地面因得不到泥沙的补偿而与河床的高差不断加大,最终发展为地上悬河。
目前,荆江河床已高出两岸地面2~3 m,洪水位高出两岸平原地面10 m以上。
一方面形成了严峻的洪灾形势;另一方面使堤内平原区积水无法排入长江,形成内涝;同时,由于江水与两岸地下水是相通的,江水水位高必然导致两岸平原地下水水位升高,直接影响范围可达两岸8 km。
这是江汉平原渍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目前看来,水涨堤高,堤高水涨的自然演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人们为了阻止洪水而修筑的大堤,则为更大洪水的形成埋下了祸根,这是始料所不及的。
历史的防洪经验表明,堵不能解决长江的洪患问题,甚至还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正象同治年间《枝江县志》所云:“因水害而有堤防,继也,有堤防而愈受水害。
”1.2 历史抗洪的经验何在“堵、疏、蓄”是人类数百年的抗洪实践总结出来的抗洪措施,疏为上策,堵为中策,蓄为下策。
疏为主动防洪,堵、蓄为被动防洪。
(1)开河疏洪由江陵过长湖从潜江市北入汉水这里曾经是长江故道。
这条分洪河道的开通,一方面可有效地减小荆江的洪水压力;另一方面可起到错峰、削峰的作用,由于过分洪河道洪水(行程短)较过荆江洪水(行程长)提前达到武汉,可使上游洪峰分期通过武汉。
(2疏沙淤垸泥沙淤积河湖,致使河湖水位高、平原垸地低,成为长江中游水害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
(3)蓄水分洪水库建设和分蓄洪区建设分蓄洪区是长江中游防洪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不用,但不可没有。
目前,长江中游共有蓄洪区10余个,这些蓄洪区大都是根据1954年的洪水标准划定的,个数多,建设程度差,大部分蓄洪区已无法使用。
根据长江中游防洪设施的建设和各个蓄洪区的功能,当前应集中建好三个蓄洪区,即荆江蓄洪区、西凉湖蓄洪区和杜家台蓄洪区。
荆江蓄洪区主要应急于荆江堤防排险,保卫江汉平原的安全;西凉湖蓄洪区直接影响到武汉江段的水位,可有效地保证武汉的安全;杜家台蓄洪区是保证汉水下游堤防安全的重要设防,对保江汉平原、保大武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3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防洪减灾(1)防洪减灾工程以堤防整治、泵站更新改造、沟渠疏挖为重点,加强全市水利防洪减灾功能。
规划期内,重点建设长江堤防整治工程、洪湖东荆河整治、洪湖主隔堤整治、洪湖围堤整治、荆江大堤综合整治、北闸整险加固、荆南四河堤防加固等一系列堤防整治工程,安排新增建设用地981公顷。
更新改造一系列泵站、扩挖彭家河滩闸、渡佛寺渠、曾大河等,开展总排渠开挖工程、西干渠疏挖、四湖总干渠疏挖、沟子口泵站渠道、北口泵站主排渠、监北干渠疏挖等渠道疏挖工程,安排新增建设用地1722公顷。
(2)生态建设用地布局以建设“新荆州、古荆州、美荆州、大荆州”为契机,加强自然环境保护,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以自然山水、平原湖泊、优质农田为基质,保持山水平川整体形态,维系河道、湖泊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设定蓄水、泄洪等通道,保护湿地系统和各类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设定生态网络体系,构建“一带、五轴、五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带指沿长江自然保护带,沿线包括长江新螺段白鳍豚自然保护区、长江天鹅洲麋鹿和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等,是荆州市基本生态屏障。
土地利用重点是加强湿地保护,控制建设用地增长,做好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五轴:以江南高速、荆东高速、随岳高速、洪监高速以及市域北部的复合交通发展轴沿线绿化防护工程为基础的生态防护走廊。
五点:以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洪湖市、荆州区为重点,以森林公园和生态湿地保护为核心,加强绿地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在保护湿地资源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以水利生态修复与治理为核心,带动全市水利发展;继续强化长江、汉江(东荆河)综合治理,搞好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加强全市水利建设管理,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水利。
规划期间,安排水利设施用地2230公顷。
2 荆州市防震减灾2.1地震危险区划根据湖北省国土整治图系中的湖北省地震图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可知荆州市中心城区位于地震震级为M= 5.0 级、地震震中烈度为6 度的危险区中。
本次规划确定荆州市城区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 度。
2.2从城市规划角度来防震减灾(1)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规划措施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规划措施包括:供电设施存在问题、电力保障规划措施、供水设施存在问题、供水保障规划措施、城市通信保障规划措施、城市燃气保障规划措施、粮食保障规划措施、消防设施存在问题、消防规划措施、医疗卫生保障规划措施、交通保障规划措施。
(2)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规划措施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抗震设计进行施工,施工图纸说明中应有抗震设防的详细说明条文。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按照基本烈度6 度进行抗震设防。
甲、乙类建筑、可能发生重大次生灾害的工程、生命线工程及其它重大建设工程按照基本烈度7度进行抗震设防。
凡未进行抗震设防设计的,或经鉴定不能抵抗本规划规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并需继续长期使用的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加固。
抗震加固工程必须按照抗震鉴定、加固设计、设计审查、施工和竣工验收五个程序依次进行。
(3)避震疏散规划避震疏散分区:中心城区划分为古城片区、武德片区、中心片区、城南片区、城东片区5个疏散分区,每个分区又分为若干疏散小区,并设置相应的防灾生活圈。
避震疏散分区的固定避震疏散场地主要以公园、绿地和学校为主。
其中,古城片区:西门中学操场、南门中学操场、东方红中学操场、三国公园、九龙渊公园等;武德片区:荆州高级技工学校操场、荆州高级中学操场、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操场、太湖公园、植物园、荆襄公园等;中心片区:北京路三小学操场、沙市十四中操场、沙市四中操场、田家炳中学操场、沙市中学操场、草市公园、文湖公园、张李家渊公园、中山公园、烈士陵园等;城东片区:荆州市体育学校操从场、荆州市文星学校操场、沙市农场中学操场、体育公园、叶家渊环保公园、范家渊生态公园等;城南片区:西门小学操场、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操场、长大工程技工学院操场、荆州中学操场、龙谭公园、城南公园、梅村公园等。
(4)地震次生灾害防御荆州市潜在的次生灾害源点主要有三类:有毒、易燃、易爆等物品。
对新建的易产生次生灾害源点应合理规划布局。
应将其布局于远离城市的空旷地、城市的下风向、下游处,其建设必须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
对已建于城市中心区或人口稠密区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源点,应结合城市旧城改造,按城市规划要求逐步迁出。
对规划范围内易产生次生灾害源点的建筑物、设施、设备及其附属物进行一次抗震性能鉴定,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在2015 年前完成加固工作。
(5)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选择中心城区今后的建设,特别是居住及公共设施用地的选择和布局,从抗震减灾角度来考虑宜主要垂直长江纵深发展,尽量避免沿江带状发展;中心城区应重点向北拓展,适当向城南和城东拓展,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副中心向北方向发展。
如确属城市建设需要在抗震有条件适宜地段上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按照抗震防灾要求进行建设用地抗震适应性评价及相应的工程处理。
荆州市处于江汉平原腹地,常年来饱受长江洪水灾害的影响,故其防洪减灾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同时,荆州市处于地震带上,虽然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并没有强的地震灾害,但地震仍是其潜在的巨大灾害,故在城市设计中应及早做好规划以及防震减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