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2.、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成分种类比例明确,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生产)点,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3.碳源包括CO2、NaHCO3括N2、NH3、NO3-、NH4+4.培养基还需满足酸杆菌需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需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的条件。
5.6.7.。
8.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④等待平板冷却凝。
9.倒平板时若不慎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上,则这个平板不能用10.,以达纯化菌种的目的。
11.平板划线操作时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原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12.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包括:②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8~10s13.4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
土壤中有一类细2.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3.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球菌等。
4.5.原理是:当样品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6.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7.8.所需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9.土壤取样:铲去表层土,在距地表约pH ≈7的土壤中取样。
作中,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104、105、106般选用103、104、105102、103 、104)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11.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细菌30-37℃1-2天;放线菌25-28℃5-7天;霉菌25-28℃3-4天。
12.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唯独及培养时间),同种致)13.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 :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 :代表稀释倍数)14.菌后,如果PH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是地球上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3.它能与培养基中的纤4.5.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6.验。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必记知识点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高二生物下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下册微生物的培育与应用学问点总结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到处离不开生物。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举荐了高二生物下册微生物的培育与应用学问点,请大家细致阅读,希望你喜爱。
【专题目标】1.驾驭培育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育的基础学问,2.驾驭培育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3.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计数、微生物的分别与培育等实际问题。
【技术要项】1.培育基的制备2.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3.倒平板操作4.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5.应用选择培育基分别某种特定的微生物课题1 微生物的试验室培育1.课标了解有关培育基的基础学问,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育。
2.重点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3.课题背景分析培育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须要的微生物供应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阻挡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4.基础学问(1)培育基1.培育基的用途和种类,指出培育基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须要采纳不同的培育基配方;3.尽管培育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成分都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无菌技术1.无菌技术的概念;2.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分;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接种环灼烧灭菌的方法。
5.试验支配及留意事项试验后,全部用过的培育基、培育液等都须要统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再丢弃,否则将会造成环境污染。
6.课题成果评价(1)培育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假如未接种的培育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育基的制备是胜利的,否则须要重新制备。
(2)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假如培育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形态、大小基本一样,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假如培育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须要分析缘由,再次练习。
(3)是否进行了刚好细致的视察与记录培育12 h与24 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刚好视察记录的同学会发觉这一点,并能视察到其他一些微小的改变。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2. 培养基按物理性质不同,可分为培养基和培养基;其中,用于菌种鉴定时,该用培养基。
按功能可分为培养基和培养基;其中,筛选菌种时可用培养基,菌种鉴定时可用培养基。
3.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营养成分;此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和_______ 等要求。
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营养物质。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_______,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______,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____________,培养厌氧微生物需要提供_____的条件。
二.无菌技术1.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 。
2. 无菌技术包括:(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___________;(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___________;(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旁进行;(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_相接触。
3.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4.消毒方法:消毒法(日常生活常用),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如用擦拭双手、消毒自来水、石炭酸等)消毒、消毒(可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微生物)。
5.灭菌方法:(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___________法;对接种环灭菌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层灼烧(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________灭菌法,所用设备是;(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___________灭菌法,所用设备是。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2.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成分种类比例明确,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用于实际工业生产)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微生物的生长)(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3.CO 2、NaHCO3石油、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包括N 2、NH 3、NO 3-、NH 4+牛肉膏、物才能利用N 2。
4.培养基还需满足例:培养乳酸杆菌需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需将pH 调至酸性;培养细菌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的条件。
5.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6.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是: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7.灭菌方法:使用灼烧灭菌法;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
8.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包括:①将灭过菌②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③将培养再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然后,使培养皿盖在更好地挥发,。
9.倒平板时若不慎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上,则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原10.使聚集在一起的微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以达纯化菌种的目的。
11.平板划线操作时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后者杀使菌种逐渐变少以便得到单个菌落。
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12.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包括:①将涂布器②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2)
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2)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二: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知识点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2.。
按成分分为(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成分种类比例明确,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3.CO 2、NaHCO3能作为碳源。
氮源包括N 2、NH 3、NO 3-、NH 4+4.培养基还需满足霉菌需将pH 调至酸性;培养细菌需将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的条件。
5.6.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酒精、氯气、7.。
8.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再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
9.10.,以达纯化菌种的目的。
11.得到单个菌落。
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12.培养基表面。
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
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13.4℃下保存。
长期保存菌种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2.PH 等)3.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菌等。
4.5.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6.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7.8.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9.土壤取样:铲去表层土,在距地表约pH≈7的土壤中取样。
104、105、106103、104、105102、103、104)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11.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细菌30-37℃ 1-2天;放线菌25-28℃5-7天;霉菌25-28℃3-4天。
12.每隔24独及培养时间)致)13.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14.PH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营养。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生命活动,还能培养我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微生物学实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一)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基础。
常见的培养基有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制备培养基时,需要准确称量各种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调节 pH 值。
例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常用于培养细菌,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则适用于真菌的培养。
(二)无菌操作技术在微生物实验中,保持无菌环境至关重要。
无菌操作包括使用无菌器材、在无菌工作台上操作、对实验材料进行灭菌处理等。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过滤除菌。
(三)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接种是将微生物引入培养基的过程。
可以通过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方法进行接种。
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培养条件,例如,大多数细菌在 37℃下培养,而真菌则在 28℃左右培养。
(四)微生物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是微生物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显微镜的类型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
染色技术可以增强微生物的对比度,便于观察。
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一)酶活性的测定微生物产生的各种酶在其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
通过测定酶的活性,可以了解微生物的代谢能力。
(二)糖发酵试验某些微生物能够发酵特定的糖类,产生酸和气体。
通过观察培养基中的指示剂颜色变化和气泡产生情况,可以判断微生物是否具有发酵某种糖的能力。
(三)吲哚试验用于检测细菌是否能够产生色氨酸酶,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
吲哚与试剂反应产生红色物质,从而判断试验结果。
三、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基因突变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导致其性状发生改变。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微型原生动物等。
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因此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成为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接下来,我们将总结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1. 培养基选择: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常见的培养基有富营养基、简单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不同生理功能的专门培养基。
2. 培养条件:微生物培养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pH值,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微生物培养方法1. 素养平板法:将微生物悬液均匀地涂抹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单个菌落的形态和数量,从而进行纯化分离。
2. 液体培养:将微生物悬液加入到培养基中,静置或振荡培养,用于观察微生物在液体中的生长和代谢特性。
3. 发酵法: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提供适宜的滋养物质,使微生物产生有用的代谢产物,如乳酸、酒精和抗生素等。
三、微生物应用领域1. 医学上的应用:微生物在药物生产、抗菌素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工业上的应用:微生物在发酵工业、食品加工、环境保护和生产化工产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农业上的应用: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转基因作物技术的发展,使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土壤修复、水质净化、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能源生产等环境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微生物应用的新趋势1. 微生物资源的发掘:利用微生物多样性资源,寻求更多的有益微生物群落,以发展新型微生物产品或提高传统微生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微生物功能基因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的功能基因,探索其在代谢途径、抗性机制和生态适应的规律,为微生物工程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3.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发展生物防治、生物修复和生物能源等新技术。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选修一(2)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选修一(2)高二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二: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2.生产)培养基(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成分分化学物质配制而成,成分种类比例明确,用于微生物的分离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用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微生物的生物的特点,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3.CO2、NaHCO3等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能作为碳源。
氮源包括N2、NH3、NO3-、NH4+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物才能利用N2。
4.培养基还需满足养乳酸杆菌需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需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的条件。
5.无菌操作技术包括:①对实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6.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是:消毒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酒精、氯7.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8.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包括: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③将缝隙,再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然后,将平板使培养皿盖在下、。
9.倒平板时若不慎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上,则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原因是10.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是:用接种,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生,以达纯化菌种的目的。
11.平板划线操作时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以便得到单个菌落。
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12.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包括:杯中。
②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③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冷却8~10s 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是现代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培养微生物,可以利用其在生物学、医学、环境保护和工业领域等各个方面的应用。
关于微生物的培养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方式。
液体培养是将微生物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通常是在培养皿或培养瓶中进行。
液体培养适合于需大量培养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离心等方法将微生物与培养基分离。
固体培养则是将微生物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是在琼脂培养基上进行。
固体培养可以利用菌落形态和菌落特性进行鉴定和分离。
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主要包括纯化培养、分离培养和维持培养。
纯化培养是将微生物从混合培养中分离出来,通常通过稀释液体培养基、分层分离等方法进行。
分离培养是将微生物从单一菌落中分离出来,通常是通过挑取菌落、划线法等方法进行。
维持培养则是将微生物保持在培养基中,并确保其存活和生长。
三、微生物的应用领域微生物在生物技术、医学、环境保护和工业领域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在生物技术领域,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方面,如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克隆和表达、利用酵母菌进行蛋白质表达等。
在医学领域,微生物被用于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制备抗生素等。
在环境保护领域,微生物被用于生物修复、生物气氛污染物降解等。
在工业领域,微生物被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废弃物处理等。
四、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生物的培养条件需要精确控制,包括培养基的配方、温度、氧气、pH值等。
其次,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感染、菌株变异等问题,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控和检测。
此外,微生物的应用也面临着法规、道德和安全等方面的限制和考虑。
总之,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是一个涉及广泛的领域,通过合理的培养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微生物菌种,并利用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
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2微生物培养和应用知识点总结
课题 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培养基 1. 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标准 培养基类型配制特点主要应用固体培养基加入凝固剂较多菌种分离,鉴定,计数半固体培养 物理性质基加入凝固剂较少菌种保存液体培养基不加入凝固剂工业生产,连续培养合成培养基 由已知成分配制而成,培养基成分明确 菌种分类、鉴定化学组成 天然培养基由天然成分配制而成,培养基成分不明 工业生,产降低成本确鉴别培养基 目的用途选择培养基添加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剂 添加(或缺少)某种化学成分菌种的鉴别 菌种的分离2、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_多糖__________,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____凝固剂_____ __。
3、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含有__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碳源_____、________氮源 ________四类营养成分。
培养基成分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pH_________、_特殊营养物质________、氧气_______ 等要求。
4、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____碳源、氮源、维生素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营养物质。
5、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__维生素_________ ,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 pH 调节 为____酸性_______ ___________ ,培养细菌时需要将 pH 调节为 __中性或微碱性 _________ ___________ 。
6、培养基的配制原则:① 目的 制量。
要明确: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确定培养基的类型和配② 营养 要协调: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要适宜。
③ pH 酸性。
要适宜:细菌培养基 pH 呈 中性或微碱性性,霉菌培养基呈二、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 无菌技术包括:(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 清洁和消毒;(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灭菌;(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酒精灯火焰附近___________ _______ 进 行;(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周围物品_____ 相接触。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2.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用成分已知的化学养基(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用示剂或化学药品,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3.源包括CO2、NaHCO3等无机碳源和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N2、NH3、NO3-、NH4+养霉菌需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的条件。
5.相接触。
6.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包括7.。
(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包括:。
③将培养)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然后,将平。
9.倒平板时若不慎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上,则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10.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是:使聚,以达纯化菌种的目的。
11.平板划线操作时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12.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包括:②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13.4℃下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2.(包括营养、温度、PH等)3.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4.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平板上看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其作用是比照试验组,果。
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9.土壤取样:铲去表层土,在距地表约潮湿、pH≈7的土壤中取样。
104、105、106103、104、105102、103 、104)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11.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细菌30-37℃ 1-2天;放线菌25-28℃5-7天;霉菌25-28℃3-4天。
12.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唯独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13.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PH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富含纤维素。
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4.细菌的计数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二.实验设计与操作 1.土壤取样 2.制备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照
选择培养基 -- 尿素为唯一氮源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二.实验设计与操作 3.接种、培养、观察
稀释涂布平板接种 稀释液的倍数的范围: 真菌:102~104 细菌:104~106 放线菌:103~105
2.灭菌 以强烈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消灭体内外所有 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 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 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芽孢又小又轻,可 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 成一个细菌.
常用消毒的方法:
每一个浓度做3个或3个以上平板,求平均值
重复实验--增强说服力和准确性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二.实验设计与操作 3.接种、培养、观察
时间 细菌 1-2d 放线菌 5-7d 霉菌 3-4d
温度 30~37OC 25~28OC
25~28OC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二.实验设计与操作
筛选方法: 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间接计数—统计平板的菌落数
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 原理: 在稀释度足够高时,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
所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 的,即一个菌落代表原先的一个细菌
方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计算公式:(C÷V)x M
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 —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
1.土壤取样 2.制备培养基 3.接种、培养、观察 4.细菌的计数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1)按物理状态来分:〃固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用于工业生产。
〃液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如琼脂),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数,保藏菌种等。
(琼脂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出的多糖,在98°C 以上熔化,44°C 以下凝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呈固态。
琼脂中的多糖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所以一般不用做碳源。
)(2)按功能来分:〃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
用于培养、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
常见选择培养基如下: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分离固氮菌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用于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
若有,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3)按成分来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3.培养基的营养要素不管哪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和氮源、 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 、特殊营养物质,例如:生长因子(即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渗透压等的要求。
例如,乳酸杆菌需添加维生素,霉菌时需将pH 调至酸性,细菌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厌氧微生物需无氧条件。
(1) 碳源:构成生物细胞、生物体及细胞代谢产物,有些为异养生物提供能量。
主要来源与CO2、微生物 病毒细菌放线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NaHCO3等无机化合物和糖类、脂质、花生粉饼、石油等有机化合物。
(2)氮源: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产物,也可为异氧微生物提供能源。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讲课稿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2.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成分种类比例明确,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生产)点,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3.碳源包括CO2、NaHCO3石油、N2、NH3、NO3-、NH4+4.培养基还需满足菌需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需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的条件。
5.6.,7.。
8.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
③再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然。
9.倒平板时若不慎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上,则这个平板不能用来10.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是:使,以达纯化菌种的目的。
11.平板划线操作时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12.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8~10s13.4℃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2.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3.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菌等。
4.5.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6.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7.8.施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9.土壤取样:铲去表层土,在距地表约潮湿、pH ≈7的土壤中取样。
104、105、106选用103、104、105102、103 、104)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11.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细菌30-37℃ 1-2天;放线菌25-28℃5-7天;霉菌25-28℃3-4天。
12.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唯独及培养时间),同种微13.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 :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 :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 :代表稀释倍数)14.后,如果PH 指示剂变红,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3.复合物就无法形成,4.5.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6.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7.8.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控制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知识点总结:
1. 培养基:微生物培养的基础是培养基,它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培养基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琼脂糖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肉汤培养基)。
2. 培养技术: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包括平板法、液体培养法、摇瓶培养法等。
平板法适用于菌落计数和纯培养,液体培养法适用于大规模培养和代谢产物的提取,摇瓶培养法适用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研究。
3. 培养条件: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条件。
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长条件要求,例如,人体共生菌一般在37摄氏度下生长,而一些嗜热微生物则需要较高的温度。
4. 培养纯化:为了获得纯种微生物,常常需要进行培养纯化。
常用的方法包括单菌分离、传代培养和鉴定技术等。
传代培养是通过连续传代使微生物形成纯种,鉴定技术可以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微生物的种属。
5. 微生物应用:微生物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环境保护、农业等。
例如,乳酸菌可以用于酸奶和乳酸发酵食品的生产,放线菌可以产生抗生素,生物修复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6. 发酵技术:发酵是微生物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产生有用的产物。
发酵技术在酿酒、酱油、乳制品和抗生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是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一些基础知识点,还有很多深入的内容和应用领域可以继续学习和探索。
生物选修笔记-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生物笔记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培养基
1、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
2、分类:
按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按作用分: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3、培养基基本组成成分: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
二、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所包括的四个主要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为生物培养的器皿,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较有害
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消毒的方法:煮沸消毒法,用化学药剂消毒(酒精、氯气)、用紫外线消毒
3、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的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三、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制作
1、计算
2、称量
3、溶化(注意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灭菌
5、倒平板
四、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接种(纯化)常用的两种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
通过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最终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
系列稀释操作,涂布操作(0.1mL稀释液)。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清单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需要解决哪两方面的问题?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培养基中应具备哪些营养物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要解决两方面问题:(1)需要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2)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液体培养基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及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利于广泛获得大量菌体或代谢产物。
固体培养基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保藏。
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霉菌和细菌适宜的pH分别是什么?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是什么?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3.消毒和灭菌方法分别有哪些?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实验室中常用的消毒方法:巴氏消毒法(如牛奶)、化学药制进行消毒(如酒精擦拭双手、氧气消毒水源)、实验室还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如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煮沸消毒法。
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 灼烧灭菌(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干热灭菌(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高压蒸汽天菌(培养基)。
4.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什么时候调节叫值?平板为什么要倒置?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计算一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调pH值应该在溶化后,灭菌前。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
将平板倒置,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5.平板划线法的操作过程是什么?平板划线法的操作流程:(1)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2)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的棉塞;(3)将试管口通过火焰;(4)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沾取一环菌液;(5)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6)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
2.
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成分种类比例明确,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生产)
点,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3.
源包括CO2、
NaHCO3
N2、NH3、NO3-、NH
4 +
4.培养基还需满足
菌需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需将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的条件。
5.
6.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是:
,包
(酒精、氯气、石炭酸)
7.。
8.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包括:。
③
再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
)倒入培养皿,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然。
9.倒平板时若不慎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上,则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
10.
,以达纯化菌种的目的。
11.平板划线操作时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
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
12.
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8
~10s
13.4
℃
2.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
土壤中有一类细菌能
2.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是:
(包括营养、温度、PH 等)
3.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
等。
4.
5.原理是:
当样品的稀
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
6.
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7.
8.用具和药品,
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9.土壤取样:
铲去表层土,在距地表约
潮湿、pH ≈7的土壤中取样。
104、
105、
106般选用
103、104、
105102、103 、
104)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
11.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细菌30-37
℃ 1-2天;放线菌25-28℃5-7天;霉菌25-28℃3-4天。
12.每隔
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唯独及培养时间),同种微
13.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
: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 :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 :
代表稀释倍数)
14.
后,如果PH
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
是地球上含量
2.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3.它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
4.
5.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
→
→
6.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
7.
8.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
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cm 左右腐殖土壤中。
9.
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