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二语文《雁门太守行》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备战中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
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
2.下面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情感不相类似....一项的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3.“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
【答案】1.示例:这首诗首联用“黑云”作为比喻,突出敌人兵力众多,来势凶猛。
“甲光”写出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着金光,表现了战士的气宇轩昂。
颔联用满天的“角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从听觉角度把人带入到鼓角争鸣、杀声入云的场面,使我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2.B3.示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意境体验。
如,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
比如首联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色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
颔联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给人悲壮之感。
这些词语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人一种奇诡的感觉。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B“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与此句意境不符。
3.写出含有“云”字的诗词即可。
部编本初二语文《雁门太守行》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部编本初二语文《雁门太守行》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XXX所作,通过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环境气氛,表现了XXX将誓死报国的决心。
全诗采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例如,“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城欲摧”和“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金鳞”都是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中还有两句名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战斗异常残酷,战死者的鲜血把泥土染成紫色。
这样构思较新颖。
最后一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XX为君死”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守边将士的浴血奋战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热情,表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高尚情操。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XX为君死。
本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现了守边战士的英雄气概。
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黑云暗喻敌军,形象地表现了敌军的威势。
第二句“甲光向日金鳞开”,则生动地描绘了守军的士气高昂。
第三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通过对塞上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美丽和壮阔。
第四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则表现了将士们的坚定和决心。
最后两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XX为君死”,则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句经典诗句,可以从色彩和意象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首先,黑云和金鳞都是非常鲜明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句话显得非常生动。
其次,黑云和金鳞也可以被视为意象,黑云象征着敌军的威势,金鳞则象征着守军的士气,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试题—25.诗词五首 (含答案)
诗词五首一、单选题1.下列对《雁门太守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
B.“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写出了战场血流成河,渗入土中,凝结为紫色,正面写出了战争的悲壮之感。
C.“半卷红旗”写出了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加上“鼓寒”的声音细节,加剧了悲壮的气氛。
D.诗作的结尾抒写了官军全体将士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
2.选出下列对杜牧的《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一支断戟写起,看似平淡实为不平,“铁未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B.“东风不与周郎便”借火烧赤壁一事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对周瑜历史功绩的羡慕之情。
C.“铜雀春深锁二乔”别出心裁地借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生动。
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寄寓作者吊古之意,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3.选出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雁门太守行》李贺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雁门太守行》李贺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寒夜中,将士们的鲜血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作者】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主旨】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该诗用浓墨重彩描会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意境。
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典故的使用,”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的色彩斑斓,用以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场景。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2、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3、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以“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
《雁门太守行》XXX赏析习题及答案
《雁门太守行》XXX赏析习题及答案《雁门太守行》XXX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XX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寒夜中,将士们的鲜血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XXX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作者】XXX(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XXX。
XXX,世称XXX、鬼才、XXX等,与XXX、XXX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XXX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主旨】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赞美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该诗用浓墨重彩描会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地境。
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情势。
典故的使用,”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XXX“的色彩斑斓,用以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场景。
【名句赏析】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
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致压得“城欲摧”,明显有意味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意味我军而是意味敌军。
敌军压境围城云云勇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构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
一、二两句写围城与突围,构成一个意义单元。
以下八句写乘胜追杀,直至兵临易水,是又一个意义单元。
“角”,古代军用乐器。
“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恰是以虚写实。
在读者设想中展现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
“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
《雁门太守行》赏析练习题
《雁门太守行》赏析练习题《雁门太守行》赏析练习题一、默写1、“诗鬼”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二、选择题。
8.对这首诗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三、简答题。
9、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扬,把战事的紧状态突现出来。
10、“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5.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考试题精选
一、古诗名句默写(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 _ _ _ 。
(李贺《雁门太守行》)(2019年重庆市)(1)甲光向日金鳞开(2),塞上燕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李贺)(2018年青岛市)(2)角声满天秋色里(3)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2017年江西省)(3)霜重鼓寒声不起(4)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2018年广安市)(4)提携玉龙为君死(5)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一句:,。
(2018年贵港市)(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6)《雁门太守行》中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写出了守城将士威武雄壮的句子是:“,。
”(2016年宜宾市)(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7)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2016年吉林省)(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
(2016年徐州市)(8)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9)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2017年河南省)(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报君黄金台上义,提携玉龙为君死。
(10)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4分)(2017年广东省)□□□□□□□,□□□□□□□。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二、古诗赏析(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5分)(2011年盐城市)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人教版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
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解析】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
《雁门太守行》历年中考题
《雁门太守行》中考试题汇编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3 -24题。
(4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3.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分)24.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 23.(2分)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24.(4分)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一个“压”字把敌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3、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就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
4、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的气氛。
5、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
6、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
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3、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就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5、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6、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所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区别,“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
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修辞角度:运用典故,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炼字角度:“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将士们内心的沉重。
描写角度: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
2.表达了诗人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解析】1.赏析诗句。
可通过分析词语的表现力或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赏析。
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
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答案比较开放,合理即可。
2.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雁门太守行》全诗激昂,浩大的战争场面让人读起来热血奔腾。
我们可以通过对全诗的通篇赏析,感受鲜活的战争场面,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写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诗歌通过歌颂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士,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效忠国家,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2020福建中考《雁门太守行》鉴赏练习(带答案)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赏析:1、主题:本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导读·2012甘肃白银】2、“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常用形容局势危急。
【苏教教参】3、“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描绘了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4、诗歌颈联和尾联各用一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①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潜师夜袭时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②尾联用黄金台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相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和将士,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5、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人用极其简洁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唐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战斗染上悲壮色调。
B、“黑云……”两句勾勒出这样的图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偶尔有大风吹过,云中透出阳光,照在城头士兵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了不可侵犯气概。
C、“半卷……”两句以“半卷红旗”写趁夜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细节,悲壮气氛就更浓了。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方式表现诗人坚定政治立场,这里说的“报君”、“为君死”就是指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
6、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军压城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泥色怪异,包含着战时壮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声音低沉浑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鼓声中斗志难振。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雁门太守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雁门太守行》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题】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一:肃杀的景象。
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绚烂的景象。
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可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
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景物意象的鉴赏。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的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秋色”一词可理解为秋天的色彩,再结合“霜重鼓寒声不起”可知,当时时值深秋,万木摇落,草木凋零,天气已经十分寒冷,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肃杀的景象,正面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如“黑云”“金鳞”“夜紫”“红旗”“黄金台”。
再结合“角声满天”“半卷红旗临易水”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写出了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的精神。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中,诗人用典,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绚烂的“秋色”与战争的场景形成巨大反差,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及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
《雁门太守行》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8题)
部编八上《雁门太守行》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8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2.主旨、情感这首七言古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作者以死报国的决心。
3.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表达效果。
答:用词准确生动,“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压”、“摧”烘托出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金”字表现了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开”写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妙处。
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5.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表达作用。
答:示例一:运用对比手法,“黑云”和“甲光”对比,相互映衬,渲染了紧张气氛,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示例二: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示例三: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示例四: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6.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表达效果。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修辞角度:运用典故,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炼字角度:“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也暗示将士们内心的沉重。
描写角度: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
2.表达了诗人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解析】1.赏析诗句。
可通过分析词语的表现力或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赏析。
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
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答案比较开放,合理即可。
2.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雁门太守行》全诗激昂,浩大的战争场面让人读起来热血奔腾。
我们可以通过对全诗的通篇赏析,感受鲜活的战争场面,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写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诗歌通过歌颂边关战士誓死为国的壮士,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效忠国家,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2.阅读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雁门太守行》《从军行(其五)》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雁门太守行》《从军行(其五)》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四、诗歌赏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9-10题。
(5分)【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①(táo)河:水名,在今甘肃,流入黄河。
18. 李贺作诗。
工于设色,陆游就说过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结合《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3分)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1分)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
(1分)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1分)(共3分)19. 9.【甲】【乙】两首诗歌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作简要分析。
(2分).示例一:【甲】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1分)(共2分诗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1分)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示例二:【乙】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
(1分)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
(意近即可,1分)(共2分)。
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
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
2.下面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情感不相类似....一项的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3.“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
【答案】1.示例:这首诗首联用“黑云”作为比喻,突出敌人兵力众多,来势凶猛。
“甲光”写出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着金光,表现了战士的气宇轩昂。
颔联用满天的“角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从听觉角度把人带入到鼓角争鸣、杀声入云的场面,使我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2.B3.示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意境体验。
如,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
比如首联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色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
颔联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给人悲壮之感。
这些词语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人一种奇诡的感觉。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B“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与此句意境不符。
3.写出含有“云”字的诗词即可。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2)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________的决心。
(3)“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 “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 “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 “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答案】(1)示例:“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
“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
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2)示例:报效朝廷(报效国家)(3)C【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如首句于“云”上着“黑”字,让人感到气氛沉重。
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
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
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
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
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雁门太守行》李贺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雁门太守行》李贺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原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寒夜中,将士们的鲜血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作者】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背景】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诗中所属之事,难以考证。
这不是某一次战争,写意而非写实。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
李贺当时仅17岁。
【主旨】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该诗用浓墨重彩描会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意境。
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典故的使用,”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的色彩斑斓,用以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场景。
【名句赏析】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
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
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
《雁门太守行》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10-2019)(附答案)
《雁门太守行》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10-2019)(16个阅读附答案)一、2010年山东省日照市(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一个“压”字把敌军的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7.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8.表现手法:示例一:首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善于用典: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内容:这是一首用乐府旧体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二、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
(5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中考语文专题1 诗歌鉴赏(解析版)
诗歌鉴赏(2022·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赞美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
(意思对即可)2.示例一:肃杀的景象。
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绚烂的景象。
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可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
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解析】1.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从诗人对战斗场面以及对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刻画可看出诗人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2.考查对诗句的鉴赏。
“角声满天秋色,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的意思是: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秋色”一词可理解为秋天的色彩,这个词点明了当时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初二语文《雁门太守行》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思想内容】全诗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环境气氛,表现了危城守将誓死报国的决心,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名句赏析】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用“黑云压城”极力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用“城欲摧”极言大军
压境的紧张气氛。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孤城被蜂拥而来的敌人团团围住。
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
这样构思较新颖,
②“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这两句分别从听觉
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两句写两军激战的惨烈。
这两句中的“燕脂”,“夜紫”还暗指战场血迹。
战斗异常残酷,战死者的鲜血把泥土染成紫色。
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晚霞映
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
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③“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决心。
【五年试题汇编】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①全诗采用了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1分)
②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1分)
【答案】
①夸张
②爱国热情评分说明:(1)一(5)题共8分,每空1分。
错别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
(6)题(2分)每小题各1分,第②小题只要有“爱国”字样,即可得分。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3分)
【答案】
8.要点: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
9.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分)
2.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2分)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2.(4分)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2分)
【答案】1.(2分)C
2.(2分)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
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选取角度和赏析各1分。
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