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分析摘要:结合建筑工程实例,笔者介绍了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设计参数的选取、结构的细部设计、构造措施、控制性参数以及施工图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东西长56.14m,南北长19.4m,带一层的地下室。在轴线15-16之间设置抗震缝,并将结构分成双塔形式。主体建筑为18层,高度为54m。建筑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主体结构的嵌固端,上部结构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上部主体结构采用satwe 软件计算,考虑耦连效应和双向地震作用。

2基本设计参数

(1) 风荷载、雪荷载、地震烈度、场地类别。基本风压: 0.

30kn/m2,地面粗糙度为 b 类;基本雪压: 不考虑;地震基本烈度: 7 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 10g;建筑场地类别: ⅱ类。

(2) 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根据地勘报告,该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 s。场地土属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处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3)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抗震设

防烈度: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 10g;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3结构细部的处理

3. 1 结构布置时需遵循的一般原则

(1) 尽量减少一字型剪力墙,如果出现一字型剪力墙则尽量布置在结构平面的对称轴上;且如有条件在一字墙端部加上端柱。一字墙尽量作成长肢。在转角位置尽量不设一字墙。布梁时,尽量支撑在一字墙端部。

(2) 墙肢与墙肢最好能通过梁连成一个连续的传力体系,而不要打断;且最好在墙肢上都能拉梁,有利于墙体的稳定和有效传力。所以一般情况下,墙最好要对齐。

(3) 转角窗位置处的地下室剪力墙,如有条件应尽量连接起来,可以减少对筏板的冲切影响。

(4) 根据结构刚心和重心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调整剪力墙的布置,力求做到结构刚心和重心基本重合。在调整剪力墙的刚度时,应首先考虑外墙( 因为速度最快) ;其次是平面内部的墙体;再次是连接外墙的梁截面尺寸。增减剪力墙时,应该考虑到刚心与重心应力求重合,保证在墙体位置或截面调整后,结构的刚心和重心位置仍然接近,避免二者相距太远造成扭转效应过大。例如: 建筑平面为对称平面时,墙体可以成对增减。

(5) 最好不要在连梁上搁置荷载较大的梁。

3. 2 结构布置时对构造措施的考虑

(1) 防震缝的宽度。《高规》jgj3-2010第 4. 3. 10 条取为 150 mm( 实际计算 113 mm)。地下室顶板防震缝处的处理: 本次设计是采用的双柱双轴线。

(2) 地下室顶板若不考虑作为嵌固端,最小板厚不得小于 160 mm;若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则最小板厚不得小于 180 mm。本次设计把顶板作为嵌固考虑且顶板不设缝,故板厚取为 180 mm。

(3) 相邻短肢剪力墙间距控制不超过 5. 5 m。

(4) 若地下室墙体变厚不满足短肢剪力墙的尺寸限值要求时,则水平截面高度应相应增大。地上建筑剪力墙的厚度由于层高变化,按《高规》7. 2. 2 条分别设置了 250 mm和 200 mm 两种墙厚。

(5) 梁高的设计。为保证外墙立面门窗的整齐统一,外围梁高统一为 500 mm。对于房间内的梁,布置时应尽量减少竖向力的传递环节,防止在程序计算时出错。梁宽设计: 梁宽宜与墙宽一致。( 原因: ①保证建筑立面平整;②可利用墙身内的水平钢筋作为连梁腰筋) 。

(6) 顶层大屋面板厚按《高规》4. 5. 5 条取为 120 mm。

(7) 当梁与剪力墙垂直布置时,为保证梁内纵向钢筋有足够的锚固长度,需在剪力墙的相应位置设置端柱。端柱的设置还要考虑到建筑使用功能和美观的要求。例如:端柱最好布置在门后等其他

不影响使用的位置。

4结构控制性参数

(1) 单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和受剪承载力分别满足《高规》4. 4.

2、4. 4. 3 条要求。刚重比满足《高规》5. 4. 4 条要求,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2) 位移比最大值未超 1. 4。

(3) 主要振型结构自振周期 ( s) 、结构自振周期比、振型有效质量系数、剪重比。

表 1

本结构周期比满足规范要求,振型有效质量系数均大于 90%,振型个数 15 取用满足要求。

5施工图绘制中一般问题的处理

(1)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应同时满足《高规》构造要求和satwe 中计算结果的要求。

(2) 在剪力墙墙身的配筋中,构件内的分布钢筋间距一般控制在 200 mm 范围内。对于水平分布钢筋: 200 mm厚的剪力墙一般配成8@ 200,对于竖向分布钢筋: 200mm 的剪力墙一般配成8 / 10@ 200 间隔布置( 主要是考虑直径过小时,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架立效果不理想) 。

(3) 为了便于查找剪力墙边缘构件,在分楼层段绘制剪力墙平

面布置图时,尽量保证上段楼层中投影对应位置处的边缘构件编号一致。

(4) 在转角窗的位置处应加强。主要采取的加强措施如下: ①设置暗梁用于拉结转角窗位置的两片墙体;②对转角窗位置处板厚和板配筋均作加强处理。

(5) 地下室底板两类后浇带的设置。在塔楼和裙房交界位置设置沉降后浇带,在两塔楼之间的位置设置温度后浇带。后浇带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在结构构件中剪力较小的位置设置,一般位于构件中部。

(6)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原则。观测点的设置,应能全面反应建筑物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且数量不少于六个点。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