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小学1-3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归纳
识字与写字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认1600个字、写800个字认2500个字、写1600个字认3000个字、写2500个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独立识字,能借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基本笔画与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能硬笔熟练书写正楷,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提出看法,作出判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国家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制定了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首先,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总体要求进行了明确。
它要求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同时,课程标准还强调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学生情感、学生思维的联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
其次,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求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
再次,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评价和考核进行了具体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的评价和考核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
同时,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和考核。
最后,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行了明确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要具备启发式教学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要具备综合素质评价和考核的能力。
总的来说,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对过去语文教学的一次全面改革,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这一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微信分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考试(标准)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
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词语积累)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关联词)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语文新课标解读感悟篇一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不难发现,新版的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上,与2011版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
新版的“课程标准”保留了原实验稿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义,同时增加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描述,从而使语文的课程性质具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进一步阐明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与基本特点。
一、解读新课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习母语,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关于“工具性”的论述,一以贯之地强调对培养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视。
在他看来,语文不是静止的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解读新课标的人文性语文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正确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这一交流工具,二是学生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升华。
前者说的是工具性,后者则是人文性。
工具性是语文教育之根基,人文性是语文教育之生命。
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要正确进行思想引导,把人文教育有机渗透其中,而不是硬性贴上“人文”的标签。
三、解读新课标的综合性如果说“工具性”和“人文性”分别构筑了语文教育的根基和生命,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则指明到达语文教育理想“彼岸”的正确路径。
所谓“综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单单追求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
其次,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阐释,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学习,必须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融合,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解读新课标的实践性语文学习必须遵循两个规律,一是学习母语的规律,二是人的认知规律。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正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强调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仅仅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就能获得的,必不可缺的条件是学生能动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
(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3)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4)第一学段(1~2年级) (4)第二学段(3~4年级) (5)第三学段(5~6年级) (6)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一览表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写话、习作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
与旧课标相比,小学新课程标准将学段分为1-2年级、3-
4年级和5-6年级,并提出了“阶段目标”。
这些目标从“识字与
字字”、“阅读”、“写作”(1-2年级称为“写话”,3-6年级称为“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此外,新课程标准
还强调了“综合性研究”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新的要求降低了对认识和会写的字数的数量要求。
1-2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并研
究独立识字。
3年级以后,学生能够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并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阅读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此外,学生需要能够利用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对于5-6年级的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在写作方面,1-2年级称为“写话”,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而3-6年级则称为“作”,学生需要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最后,在口语交际方面,新课标要求每学年进行16次左右的作,要有一定的速度。
此外,学生需要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各学段必背古诗词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各学段必背优秀古诗词分 学 期 安 排利川市教学研究室 小学语文学科组【说明和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版)要求教材内精读60首古诗词、三个学段内利用课余时间诵读积累古诗词100首左右;我市所有小学从2013年春季起,由各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诵读积累;要注重研究创新诵读指导方法(只要求读一读、背一背,以增强语感、积累语言;要分散安排,每周1-2首为宜,不能搞集中突击,不拔高要求)和加强过程评价激励,确保落实到位。
一年级上学期(共16首)一、教科书内必背篇目(共4首)1、咏鹅(P57) (唐·骆宾王)2、画鸡(P72) (明·唐 寅)3、静夜思(P74) (唐·李 白)4、悯农(一)(P100)(唐·李绅) 二、学段要求必背篇目(共12首)1、风f ýng(唐·李 峤qi áo)解ji þ落lu î三s ün 秋qi ū叶y â,能n ãng 开k üi 二âr 月yu â花hu ü。
过gu î江ji üng 千qi ün 尺ch ǐ浪l àng, 入r ù竹zh ú万w àn 竿g ün 斜xi ã。
2、登d ýng 鹳gu àn 雀qu â楼l ïu (唐·王之涣hu àn)白b ái 日r ì依y ÿ山sh ün 尽j ìn,黄hu áng 河h ã入r ù海h ǎi 流li ú。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
小学语文新旧课程标准对比-2011版
与旧课标的对比分析
小学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段分别提出了“阶段目标”,从“识
字与字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此外,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研究”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在“识字与字字”方面,新的课程标准降低了对认识和会写的字数的要求。
1-2年级要求学生认识800个常用汉字,其中
能写出400个;3-4年级要求学生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其中能写出1800个左右;5-6年级则没有明确的要求。
在“阅读”方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此外,学生需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在“写作”方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写作有兴趣,能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1-2年级称为“写话”,3-6年级称为“作”。
在“口语交际”方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课内作中有一定的速度,能够完成一定字数的作。
此外,学生需要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总的来说,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一、引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文件,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
在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正确、规范、流利、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调整语言风格,使其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准确。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各类文本,提高理解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技巧,包括快速阅读、精读、批判性阅读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此外,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与自己学习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文学素养培养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感悟作品的情感、思想和艺术价值。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理解文学的内涵和形式,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此外,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表达对文学作品的个人见解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加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在综合性教学方面,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此外,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创新能力发展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石艳霞)
一、课程性质
•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 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课程性质与地位
(实验稿) (2011年版稿)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二)阅读 (三)写话 (四)口语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 性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建议
(五)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2.关于阅读教学 3.关于写作教学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1、写字教学要求的比较
类别 学段 原课程标准 2011年版课程标准
第一学段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 (一、二年级) 写字的愿望 字的愿望
第二学段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 (三、四年级)用键盘输入汉字 习惯
二、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 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谢 谢!
•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 和运用语文。 •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 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 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 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 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 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 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第一部分前言 (2)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第一学段(1~2年级) (5)第二学段(3~4年级) (6)第三学段(5~6年级) (8)第四学段(7~9年级) (10)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一、教学建议 (12)二、评价建议 (16)(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五)具体建议 (17)三、教材编写建议 (2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6)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8)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调整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第一学段,在旧课标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了难度,重视了阅读习惯的培养,更符合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一、第一条: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将原第一条和第十条合并)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并不是简单地指导如何阅读。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让他们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让书籍赋予学生智慧,陶冶情操。
比如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家里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都带到班级中去,这样,学生和书靠得很近。
另外,可以根据各班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演一演。
通过综合实践课或阅读课,让学生表演课外书中精彩的故事,教师进行正面的评价,积极的引导,激发起广大同学阅读的热情。
画一画。
让学生动手把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描画下来再与同学交流,既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思维。
读一读。
让学生诵读优美的故事、韵文,感受语言节奏、韵律的美。
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图画”的良机,一定要耐心细致的培养,教会他们爱护图书,在阅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注意用眼卫生等。
二、第二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原第二条、第三条调整)原第二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条: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新课程标准把其中的第三条放到了第二学段,本学段对默读的要求仅限于“学习”,大大降低了对默读的要求。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默读内容和方法都应考虑循序渐进。
低年级学生的“指读”已经成了读书的习惯,如果一下子让学生抛开这种方法,学生很难适应。
所以无论是默读的方法还是内容都应考虑一个学习和训练的梯度。
默读学习内容可以依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逐步进行训练。
同时,默读方法也要由易到难,不应操之过急,比如可以大声指读——小声指读——不出声指读——不出声、不指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考试依据微信分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全文下载考试(标准)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 个字。
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词语积累)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关联词)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完整word版)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较大调整变化,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
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
再如“课程目标”部分,现称为“课程目标与内容”。
还有“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包括评价建议。
“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
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
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
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改“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前言. (2)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三、课程设计思路 (3)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3)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4)第一学段(1~2年级) (4)第二学段(3~4年级) (5)第三学段(5~6年级) (6)第四学段(7~9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7)一、教学建议 (7)二、评价建议 (9)(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9)(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9)(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0)(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0)(五)具体建议 (10)三、教材编写建议 (1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2)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2)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16)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16)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