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合集下载

实用类文本中国天眼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中国天眼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落成启用。

不同于其他观测宇宙天体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射电波。

虽然近年我国已建成5座口径从25米到65米不等的射电望远镜,但是,与美国的305米口径和德国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我们的观测能力还非常有限。

FAST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探测异常灵敏。

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其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它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FAST可以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和天体现象,通过观测到的现象来分析它的物理本质,分析宇宙起源,宇宙演化和未来。

这也意味着,FAST建成之后,我国可以正式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

不过,从某一点看宇宙,视野有限,望远镜要形成阵列才能发挥更强威力。

FAST 将和我国其他5座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群,从而更好地获取天体超精细结构。

摘编自《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今天正式启用》央广网2016年09月25日材料二FAST的建成使用同时意味着中国天文学也有自主知识产权。

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主导的FAST最大创新点之一,FAST的反射面要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

与传统射电望远镜采用独立分块反射面单元技术不同,FAST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

但索网的制造和安装难度都很大,尤其是钢索结构超高疲劳性能的要求非常高。

FAST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远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因此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提供相关产品,南仁东等人只能将方向转向钢索的研制中。

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多少米

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多少米

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多少米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是位于犹他州的贝尔198米台望远镜,它有着不菲的198米口径,经过十年的建设,于2021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

贝尔198米台望远镜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它的直径有198米,跨越了
500米的高台。

该望远镜的镜头由497个镜筒和1020个镜片组成,形成由镜片到接收器
的曲面,锥度差仅为1/50毫米。

该望远镜的脉冲调优由晶体激光器提供,其功率仅为月
亮的千分之一,就是表示其精度高的概念。

贝尔198米台望远镜配备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看到最远的地方。

该望远镜让科学家看到地球以外的星系,找到过去宇宙中最早形成的超级大星,找到宇宙中隐藏的黑洞,
以及位于700光年的恒星千万年的旅程,以及距今几十亿年的星系早期的历史。

贝尔198米台望远镜带来的技术变革,不仅可以探索和发现更深远的宇宙,还能更好地理解宇宙中自然现象,更好地帮助人们预测未来,而且还能帮助准确测量和监测更远处宇宙
中的形态和物质分布。

总之,贝尔198米台望远镜将促进人类对宇宙更深入和宽广的理解。

贝尔198米台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宇宙的几个主要看法,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开启了新的宇宙观测,是近代天文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中国天眼-FAST资料

中国天眼-FAST资料

观天巨眼--FAST一、什么是FASTFAST口径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英文全称为(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①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②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③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④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⑤它将在未来至少20年领先世界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为什么选址在大窝凼(dang)影响射电望远镜的因素由几个一是口径大小。

射电望远镜,跟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

“用过‘锅盖天线’的人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

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

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

”王枫说,简而言之,就是“锅”越大,“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越多。

二是地形及施工影响。

大家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我们要做深山里做‘天眼’,是不是在其他地方挖一个坑也可以。

但如果是人工挖的坑,一下雨就变成水库了”,而利用天然的喀斯特地貌非常有利于排水,另外如果不选择天然的直接开挖的话抛开建造时间不说,挖掘类似大小的至少耗资60亿。

三是电磁环境。

因为射电望远镜是“被动地”接受从宇宙深处来的电磁波,没有辐射,没有污染,没有噪声。

因此他要求周围的电磁环境要求非常高。

周边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严禁建设(使用)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其中就包括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等。

“禁止携带相机、手机、手表、充电器等电子产品进入景区。

”)(所以想去天眼旅游发朋友圈的朋友要失望了)为此早在2013年,省人民政府就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了《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区域为核心区,5至30公里的环带为协调区,其中5至10公里的环带为中间区,10至30公里的环带为边远区。

世界上最大望远镜在什么地方

世界上最大望远镜在什么地方

世界上最大望远镜在什么地方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

那你知道世界上最大望远镜在什么地方吗?下面就让店铺的小编来告诉你吧。

世界上最大望远镜在什么地方?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在哪里:贵州省平塘县建设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工程完成时间:2016年4月安装完毕正在贵州省平塘县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目前正在进行反射面面板安装,边长约11米的三角形面板安装已经完成2059块,完成比例达46%。

FAST的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反射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是FAST工程的主线,预计将于2016年4月安装完毕。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具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FAST项目,是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计划建造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项目总投资6.27亿元,建设期5年半。

FAST将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

全新的设计思路,加之得天独厚的台址优势,FAST突破了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

技术三大创新FAST项目具有三大自主技术创新:一是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天然地貌建设巨型望远镜;二是采用主动反射面技术,整个反射面由4600多块可运动的等边球面三角形叶片组成;第三项创新是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技术,将万吨平台降至几十吨,实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

自主研发平塘FAST工程作为世界领先水平的射电工程带动了很多技术的发展。

因为没有人做过,所以没有可借鉴的意义。

工程建设中的材料、结构、光激电控制和测量等,都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基本上没有跟踪和模防。

平塘FAST工程90%以上的材料都是我国自己研制的。

FAST最大的技术成就是解决了球面镜随时变抛面镜这一难点,中国是世界上首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固定式碟形射电望远镜家族简史

固定式碟形射电望远镜家族简史

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落成启用。

2021年4月,时隔5年多,FAST 望远镜完成调试,在脉冲星、快速射电暴等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并开始对国际开放。

FAST是一台“固定式”碟形望远镜,其反射面像一个碟子。

所谓固定式指的是反射面不能整体移动。

固定式的碟形射电望远镜并非FAST的专利。

要制造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固定式结构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做法。

历史上,天文学家曾制造过多架固定式射电望远镜,其中有与FAST一样同属碟形反射面的,当然也有其他类型的。

因篇幅有限,本文仅介绍如下6架历史上著名的固定式碟形射电望远镜:焦德雷班克天文台附属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它始建于1945年,位于英国曼彻斯特以南大约32千米。

该天文台最为有名的设备是1957年建成的口径76米的洛弗尔望远镜。

洛弗尔望远镜是一台全可动的地平式射电望远镜,并不属于“固定式”望远镜。

接下来要介绍的重点,是焦德雷班克天文台更早建造的一台口径218英尺(约66.4米)的射电望远镜。

1947年,为了研究宇宙线在地球大气层中引发的射电辐射信号,焦德雷班克天文台的建造者伯纳德·洛弗尔建成了这架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218英尺望远镜。

该望远镜使用环形竖立的多根杆子支起多根金属蓝线组成其网状反射面,然后在反射面中心垂直竖立一根126英尺(约38.4米)高的桅杆,桅杆上放置一振子天线作为“馈源”来接收反射面汇聚的电磁波信号。

这个望远镜可以观测波长为4.17米和1.89米的电磁波。

由于这个望远镜一开始的观测目标是宇宙线引发的射电信号,对其观测天区没有特定的要求,所以该望远镜开始的时候不仅反射面固定在地面上不能动,支撑接收天线的桅杆也是不能动的,只能观测天顶区域。

218英尺望远镜在其最初的研究方向——宇宙线上并没有取得什么观测结果,后来转而用于进行天文观测研究。

中国天眼实习报告

中国天眼实习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天文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中,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又称“中国天眼”,以其独特的球面反射和索网结构设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我有幸在2023年的暑期期间,前往中国天眼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科技奥秘和科学意义。

二、实习背景中国天眼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以来,已经取得了众多科学成果,包括发现脉冲星、揭示宇宙暗物质等。

此次实习,旨在让我亲身体验到这一世界级科学工程的魅力,了解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观测流程以及相关科学研究。

三、实习内容1. 天眼结构及原理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FAST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FAST采用球面反射和索网结构设计,由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口径达500米。

通过精确控制每个反射单元的形状和位置,实现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功能。

在观测过程中,天眼通过跟踪目标天体,实时调整反射单元的形状,将接收到的射电信号聚焦到接收机,从而实现对天体的观测。

2. 观测流程了解了FAST的结构和原理后,我跟随导师学习了观测流程。

首先,根据科学目标,确定观测对象和观测参数。

然后,进行设备调试,包括反射单元的调整、接收机的校准等。

接着,进行实际观测,收集数据。

最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3. 科学研究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对脉冲星、中性氢等天体进行了观测。

通过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我掌握了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4. 团队合作与交流中国天眼的建设和运行离不开众多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

在实习期间,我与其他实习生和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了多项观测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实习体会1. 科技创新中国天眼的建设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

从设计、制造到安装,FAST凝聚了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世界最大口径球面是什么

世界最大口径球面是什么

世界最大口径球面是什么你知道射电望远镜吗?你知道世界上最大口径球面是哪个国家建立的吗?下面就由店铺给大家带来世界上最大口径球面,希望大家喜欢!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介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即中国建造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

是由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采用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一个约30个足球场大小的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

建造的进程FAST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2007年,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获得了国家审批立项,成为中国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2008年12月26日,具有中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 hundred 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工程奠基仪式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一个名为“大窝凼”的洼地举行。

2011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向全世界开放。

建造优势FAST项目采用了中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同时也利用了贵州独特喀斯特地形条件和极端安静的电波环境。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台址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绿水村的“大窝凼”洼地。

“大窝凼”洼地是喀斯特地貌所独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约20万平方米的巨型反射面,建成后的望远镜将会填满整个山谷。

石雅镠表示,“望远镜实质上就是一个大的天线,天线的口径如果超过100米,原来的支撑结构一般都要垮塌,所以望远镜本身就要采取比较特殊的结构,这种特殊的结构就要依赖于洼地。

”利用贵州南部独特的天然喀斯特洼坑可大大降低望远镜工程造价。

喀斯特地质条件还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而不会淤积在表面腐蚀和损坏望远镜。

[讲解]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讲解]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投资额:6.27亿工程期限:2008年——2013年上图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位于美国波多里格的Arecibo,305米口径天线,天顶扫描角20°。

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一片名叫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中,将架起能够探寻和接受可能存在“地外文明”信息的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这一项目有望年内开建。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此项目将采用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利用贵州独特喀斯特地形条件和极端安静的电波环境,建造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

500米口径的反射面由约1800个15米的六边形球面单元拼合而成。

此方案改正了球差,简化了馈源,克服了球反射面线焦造成的窄带效应。

利用贵州南部独特的天然喀斯特洼坑可大大降低望远镜工程造价。

它将拥有约30个足球场大的接受面积,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

与其他望远镜不同,它既不是架在山顶,也不遨游太空,而是在贵州一片喀斯特洼地中立足,犹如一只巨大的“天眼”,探测遥远、神秘的“天外之谜”。

FAST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此项目总投资6.27亿元,建设期为5年,项目法人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它的建设将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平台,探寻被称为21世纪物理学最大之谜的“暗物质”、“暗能量”本质,为中国开展宇宙起源和演化、太空生命起源和寻找地外文明等研究活动提供重要支持。

参观天眼感悟心得体会(3篇)

参观天眼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天眼”),这是一次难忘的科技之旅。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对天眼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含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参观天眼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天眼的震撼走进天眼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天眼主体结构。

它由4450个三角形面板组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大小。

天眼主体结构高约150米,口径达50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天眼的壮观和震撼。

二、天眼的科技含量天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射电望远镜,其科技含量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以下几点:1. 设计理念先进:天眼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将球面反射与射电望远镜相结合,实现了巨大的接收面积。

这种设计理念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2. 自主研发:天眼的主体结构、馈源系统、测量系统等关键部件均为我国自主研发,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射电望远镜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3. 精密制造:天眼主体结构由4450个三角形面板组成,每个面板的尺寸和形状都必须精确到毫米级别。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天眼面板的制造过程采用了高精度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确保了面板的精度和质量。

4. 数据处理:天眼收集到的数据量巨大,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天眼的数据处理系统采用了最新的并行计算技术,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处理。

三、天眼的研究成果天眼自2016年9月启用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我了解到的一些亮点:1. 发现脉冲星:天眼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发现了多颗脉冲星,为我国在脉冲星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2. 发现快速射电暴:天眼对快速射电暴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揭示宇宙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

3. 探索宇宙起源:天眼通过对遥远星系的观测,为研究宇宙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数据。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作者:暂无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1年第8期文图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郭红锋“ 中国天眼”是一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缩写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天眼”是她的昵称,因为她能够从地球上一直“看”到宇宙深处,甚至探测到宇宙形成初期的微弱信息。

FAST是一个大胆的创意。

首先,中国此前并没有建造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经验;其次,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比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口径还要大200米。

这可不是简单的增大口径,因为口径的增大意味着重量急剧增加,为此产生的加工、支撑、运转、控制等方面的难度都直线上升。

而采用传统方法建造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在设计上采用创新思路,在技术上采用创新应用。

FAST第一大创新—选址任何一个天文台的建立,选址都是第一要务。

光学望远镜接收的是可见光波段的信号(400~700纳米段的波长),要求镜面面型误差是纳米级的精度,普通的风、沙等都会干扰接收信息。

所以,一般光学望远镜的光学系统都封装在镜筒里,还要安装在有圆顶和天窗的建筑里。

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无线电波段的信号(波长从厘米到米波段的信号),对接收镜面误差的要求没有光学望远镜那么高,所以射电望远镜的接收天线一般都安装在露天。

一个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如果安装在平地,需要建立非常庞大的支撑机构,这将是一项耗工、耗时、耗资巨大的工程。

我国贵州地区的喀斯特地形既是天然洼地,又是天然漏斗,有良好的天然排水系统。

另外,当地人口稀疏,无线电污染少,便于建立无线电隔离区。

为了给FAST选出一个最好的台址,FAST项目组除了人工实地勘察,还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遥感卫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通过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和多学科的数据测量比对,项目组最后选定了贵州平塘大窝凼宝地。

[世界最大单口望远镜] 世界最大望远镜

[世界最大单口望远镜] 世界最大望远镜

[世界最大单口望远镜] 世界最大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想知道它到底有多大吗和你一起来探究吧!FAST简介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于20__年9月25日落成,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1]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2]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高精度定位,这是中国‘天眼’的三大自主创新。

”[1] 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众多独门绝技让其成为世界射电望远镜中的佼佼者,这也将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

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

“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

从20__年9月25日起,“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

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睁开“慧眼”,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

FAST索网结构索网结构是FAST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是反射面主动变位工作的关键点。

贵州世界最大望远镜

贵州世界最大望远镜

贵州世界最大望远镜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星空的探索,不管是飞上太空还是登上月球,都是我们了解星空的一次次尝试。

天文望远镜作为观测外太空的重要工具,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一下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吧!!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正在贵州省平塘县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完成4443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99.8%。

据悉,FAST的反射面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反射面安装工程于2016年7月3日完成。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完成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吊装,历时11个月的主体工程正式完工。

这个有30个足球场大的巨大“天眼”,将在9月全部建成并初步投入使用。

在它的诸多功能中,最受关注的是,它超强的灵敏度能将人类搜寻外星文明的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1995年,我国天文学家提出了在喀斯特洼地中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设想,并选址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

2007年,该项目获得国家审批立项,成为我国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FAST项目具有三大自主技术创新:一是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天然地貌建设巨型望远镜;二是采用主动反射面技术,整个反射面由4600多块可运动的等边球面三角形叶片组成;第三项创新是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技术,将万吨平台降至几十吨,实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

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在2016年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向全世界开放。

已经有多个国家的天文学家提交了研究观测计划。

智利最大望远镜欧洲南方天文台将在智利阿塔卡玛沙漠建造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

该望远镜镜片直径是一座足球场长度的一半,它对可见光和红外线的灵敏度将是现存望远镜的十倍。

天文学家希望,这座望远镜能帮助人们破解有助于解释宇宙演化的暗物质秘密,甚至能探测到外星人的行踪。

这座世界上最大望远镜算是目前最强大的"天空之眼"了。

牛津大学教授伊索贝尔·胡克表示:"英国的天文学家将获得最新的天文科研成果,这是一项令人激动的建造计划。

fast天眼

fast天眼

fast天眼Fast天眼Fast天眼是中国国家天文台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座射电望远镜。

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单盘射电望远镜”,它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平塘县的大方县境内,占地面积达500亩。

Fast天眼的正式名称为“中国科学院大型科学工程——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因其英文名词缩写与汉字“fast”的轻快意味相当,所以被常称为Fast天眼。

Fast天眼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可以探测到远超太阳系的天体信号,为研究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天体物理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Fast天眼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口径单盘射电望远镜,其长期积累的数据有望在未来促进天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天体物理学的研究。

Fast天眼的主要特点是其巨大的口径和高灵敏度。

其主镜直径达500米,超过了之前世界上最大射电望远镜ARECIBO的305米。

Fast天眼的巨大口径使其能够收集更多的天体信号,从而提高观测的灵敏度。

此外,Fast天眼还采用了先进的机电系统和信号处理技术,使得观测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Fast天眼的建造过程充满挑战和创新。

由于巨大的尺寸和重量,建造团队必须克服工程上的种种困难。

首先,他们设计了一整套专门的机械设备,以保证望远镜的稳定性。

同时,建造团队还在感应器上使用了全新的材料,以提高望远镜的灵敏度。

此外,为了保证望远镜能够接收最有效的信号,建造团队还精心挑选了建设地点,确保远离城市的电磁干扰。

Fast天眼的建成和运行需要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的支持。

这个团队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在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团队负责望远镜的设计、维护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天文学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使得Fast天眼得以成功建造和运行。

Fast天眼的建成对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射电天文学作为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观测和研究天体的射电信号,可以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中国天眼”为何是全球最大单口径望远镜?

“中国天眼”为何是全球最大单口径望远镜?

“中国天眼”为何是全球最大单口径望远镜?500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球面射电望远镜。

在经历了22年从构想、预研、开工建设到反复调试的过程后,2016年9月,“500米口径球冠状主动反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项目工程正式启用。

该项目预计在启用5年内达到最优目标,实现大天区面积、高精度的天文观测,其科学目标包括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观测脉冲星、探测星际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等。

“中国天眼”FAST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洼地里,FAST犹如一口银白色的“锅”,矗立在群山之间,阳光照射在铝制面板上格外耀眼。

“大锅”四周树立着六座高塔,通过几十米长的钢索将颇似“宇宙飞船”的馈源舱吊在半空中。

据官方数据显示,FAST的口径达500米,球反射面半径300米,有效照明口径300米,工作频率为70MHz~3GHz,灵敏度(L波段)为2000m2/K,观测换源时间小于10分钟,跟踪精度8角秒。

FAST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称,FAST是国际射电望远镜“大而精”的代表,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10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FAST主动反射面由4450块反射面板单元组成,面积约25万平米,近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5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FAST取代“阿雷西博”,成为新的射电望远镜之王,它不仅将在尺寸规模上创造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新世界纪录,而且在灵敏度和综合性能上,也将登上世界的巅峰。

在FAST工程测量与控制系统总工朱丽春看来,FAST让人震撼的不仅是“大”,还有它的“精”。

朱丽春说,当FAST观测天体时,会随着天体的方位变化。

对于精度的考究,依旧苛刻到了极致,处处都是毫米级的精度要求:天线的精度是3毫米;每个小面板的制造精度是1.5毫米。

中国天眼之父

中国天眼之父

中国天眼之父中国天眼,全名“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大方县,坐落于群山之间的盆地里。

这座望远镜由中国科学院主导研发,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

中国天眼的建造始于2011年,并于2016年竣工,同年开始投入运行。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巨大的口径和灵敏度,使得它能够探测并研究太空中更远、更深的物体。

它的直径达到500米,超过了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大型射电望远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而在2019年,中国天眼的技术革新获得了美国射电天文学学会的认可,被正式列为“世界级天文台”。

中国天眼的设计和建造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由于其巨大的构造和复杂的技术要求,这个项目需要克服许多工程问题。

一方面,建造一个如此庞大的望远镜需要解决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天眼的操作和设备升级。

然而,凭借中国科学院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努力,这个项目最终成功地建成,成为了中国天文学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天眼的运行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探测到远离地球数百万光年的天体,使科学家能够研究不同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收集天体射电波,中国天眼可以揭示宇宙中隐藏的奥秘,例如黑洞、脉冲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此外,中国天眼还为搜寻外星文明和扫描太空碎片等任务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中国天眼迅速成为了吸引世界目光的热点。

自投入运行以来,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纷纷来到中国天眼开展研究工作。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与中国天眼团队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了射电天文学的进展。

中国天眼的建成也为我国的科技实力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中国在国际科学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除了科学研究,中国天眼还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方县的旅游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探索中国天眼。

同时,把中国天眼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中国天眼-FAST资料

中国天眼-FAST资料

观天巨眼--FAST一、什么是FASTFAST口径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英文全称为(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①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②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③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④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⑤它将在未来至少20年领先世界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为什么选址在大窝凼(dang)影响射电望远镜的因素由几个一是口径大小。

射电望远镜,跟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

“用过‘锅盖天线’的人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

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

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

”王枫说,简而言之,就是“锅”越大,“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越多。

二是地形及施工影响。

大家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我们要做深山里做‘天眼’,是不是在其他地方挖一个坑也可以。

但如果是人工挖的坑,一下雨就变成水库了”,而利用天然的喀斯特地貌非常有利于排水,另外如果不选择天然的直接开挖的话抛开建造时间不说,挖掘类似大小的至少耗资60亿。

三是电磁环境。

因为射电望远镜是“被动地” 接受从宇宙深处来的电磁波,没有辐射,没有污染,没有噪声。

因此他要求周围的电磁环境要求非常高。

周边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严禁建设(使用)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其中就包括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等。

“禁止携带相机、手机、手表、充电器等电子产品进入景区。

天眼 相关知识点

天眼 相关知识点

天眼相关知识点天眼相关知识点详解1. 什么是天眼天眼,全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它位于贵州省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之一。

2. 天眼的主要特点•直径:天眼的主反射面直径为500米,超过了世界上现有的其他任何口径的射电望远镜。

•球面结构:与传统射电望远镜的抛物面不同,天眼采用球面结构,使得效率更高、成像质量更好。

•三角井支撑系统:为了支撑如此大尺寸的反射面,天眼采用了三角井支撑系统,使得望远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度。

•主要观测频段:天眼主要用于观测射电波段,主要的频段涵盖了cm至 m,具备了广泛的观测能力。

3. 天眼的作用和意义•科学研究:天眼的巨大口径和高灵敏度使得它能够观测到更弱的射电信号,从而探测到更远的宇宙对象,开辟了新的科学研究领域。

•搜索宇宙信号:天眼被用于搜索宇宙中的射电脉冲星、暗物质等信号,有望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的奥秘。

•探测外星文明:天眼也参与了METI(与外星文明联系)项目,尝试发射射电信号与外星文明进行沟通。

4. 天眼的建设和发展历程•2011年:天眼项目正式立项。

•2016年:天眼基本建成并开始试运行。

•2018年:天眼开放给全球科学家申请使用,并广泛参与国际科研合作。

•2021年:天眼正式对外开放观测。

•未来发展:天眼将进一步完善设备、加强技术研发,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5. 天眼的相关科研成果•快速射电暴跟踪:天眼在短时间内发现多个射电暴,并追踪到暴发源头,为研究射电暴提供了重要数据。

•银河系脉冲星探测:通过天眼观测,科学家发现了多颗脉冲星,为研究银河系结构和脉冲星物理提供了重要资料。

•暗物质粒子探测:天眼参与了暗物质粒子探测项目,致力于探索暗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以上是关于天眼的相关知识点和详解,天眼作为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工程,正不断给我们揭示宇宙的奥秘,并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我国在贵州省黔南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重要设备——反射面单元面板第一批1000个单元“就位”,这只被誉为中国“天眼”的超级望远镜单口径500米,接收面积相当于近30个足球场。

遥望百亿光年星际
射电望远镜,可不是肉眼观测的普通望远镜,它是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级的太空望远镜。

射电,是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电磁波段。

射电望远镜,跟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

“宇宙空间混杂各种辐射,遥远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没有超级灵敏的‘耳朵’,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说。

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尚翻不动一页纸。

要想获得更远、更微弱的射电,“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需要更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

简言之,就是“锅”越大,星际穿越的距离就越远。

专家们指出,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提高约10倍。

这意味着,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FAST也有可能“捕捉”到。

中国“天眼”“眼窝”深
打开卫星地图,贵州平塘县的地貌好似布满褶皱的大象皮肤。

再提高分辨率,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漏斗”——“天坑”群。

其中有一个就是科学家寻觅十载为这个最大望远镜找的“家”。

天文学家在思考:如何利用天然的洼地作为支架,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

199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倡议,旨在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学中的众多难题。

1995年底,射电“大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提出了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建造球反射面的“喀斯特工程”概念。

此后,科学家们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跋山涉水勘察选址。

经过反复筛选,最终在平塘县克度镇找到了“大窝凼”——最适合硕大“天眼”的深深的“眼窝”。

被“天眼”吸引,新华社记者深入黔南“探营”FAST工程进展。

FAST项目馈源支撑系统总工程师孙才红告诉记者,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FAST周围三座山峰呈三足鼎立之势,每座距离都在500米左右,中间的洼地犹如一个天然的锅架,刚好稳稳地盛下FAST这口‘大锅’。

“变形金锅”随天动
来到“大窝凼”,你会发现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反射面看起来像一口超级“大锅”。

总长度超过1.5千米的钢圈梁,将上万根钢索牢牢固定住。

若想一览FAST工程全貌,必须爬上附近的山顶。

而那里正在建设的观景台,正是今后游客观赏FAST的地方。

反射面单元面板将固定在上万根钢索上,安装完成后整个反射面其实是悬在
半空中的,有螺旋状公路一直通达“凼”底,供车辆和人员维护设备时通行。

反射面与地面之间的空隙今后还会恢复植被,保护环境。

这口500米口径的大“锅”,是口名副其实的“变形金锅”。

“变形金锅”会动。

FAST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4450个反射面板产生变化,足以观测到任意方向的天体,同时,馈源舱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反馈信息。

FAST能够把近30个足球场这么大的接收面积里收集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

能否看到“外星人”?
FAST工程进展牵动着天文学家和天文学爱好者的“神经”。

在天文观测方面,中国长期以来在世界上没有占据很前沿的位置。

如果没有观测数据积累,总是用别人“二手的东西”,即使做了研究,也很难出彩。

FAST建成后将弥补我国在观测领域的不足。

FAST非常适合脉冲星的观测,可以检验广义相对论。

此外,它对高能物理、极端物理、相对论的检验也都非常有意义。

FAST建成后能够接收到从宇宙深处发来的无线电波,会有一系列新的发现,从而将我国在天文研究水平向世界先进行列迈出一大步。

FAST那么灵敏,它能接收到遥远的世界里发过来的极其微弱的“外星人”的信号,甚至找到“外星人”么?
FAST能从宇宙的今天看到很远的地方去,有助揭开宇宙起源之谜,甚至是‘地外文明’。

射电波段的观测,推动了地球人对宇宙的理解,如20世纪60年代四大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类星体、脉冲星和星际有机分子。

现代天文学上的“两暗一黑”(即暗物质、暗能量、黑洞)还存在着许多的谜团。

FAST接受和放大它们发来的微弱信号,有助于揭开这些谜团。

FAST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设备,对国际同类设备将保持20年以上领先水平。

它将探测宇宙中遥远的信号、物质,例如电磁波、微波、激光、宇宙中的各种气体、有机物、星际物质、恒星等的辐射信息。

它将对脉冲星、类星体等各种暗弱辐射源进行更精密观测,对它们的物质结构、产生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有望对认识宇宙起源与演化过程作出贡献。

宇宙中的生命体或高智商‘外星人’若存在,他们的产生、遗留之信息,若存在于浩瀚天宇中,也有可能被FAST探测并接收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