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后阅读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
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橘子洲:风景名胜,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长空:广阔的天空。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
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广阔。
苍茫:旷远迷茫。
谁主沉浮: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
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百侣:很多的伴侣。
侣,这里指同学。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恰:恰逢,正赶上。
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沁园春_长沙_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附答案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窗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导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9.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述,远近相间,消息结合,对比光鲜。
试作扼要分析。
10.面对标致的秋景作者为什么怅?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么的感情?1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扼要分析。
参考答案:9.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述。
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
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另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10.(1)诗人面对生意盎然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因而思绪万千、热泪盈眶而生怅。
(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程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和激情壮志。
11.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恍如人工染成同样的壮丽美景。
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溢了高昂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鉴赏编纂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糊口的回想,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激情壮志。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英姿飒爽。
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流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流动。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窗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英姿飒爽,热忱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忿大好河山的沉溺。
《沁园春·长沙》的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的阅读答案《沁园春·长沙》的阅读答案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沁园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习题及答案《沁园春·长沙》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 橘(jǘ)子洲湘江(xiāng) 遒劲(qiú)B.惆怅(chàng) 寥(liáo)廓苍茫(chāng) 携来(xié)C.漫江(màn) 挥斥(chì) 峥嵘(zēng ) 百侣(lǚ)D.稠(chóu)密辟谣(pì ) 遏(è)制沉浮(chén)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已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此地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局势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
它始于宋代。
C.本词写于1925年,时值革命浪潮日益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词人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抒发感慨,点明自己的革命壮志。
D.这首词的词眼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5.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们早已看熟了的历史,带着观众们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B.恰同学少年,我们需要树立远大志向,在风华正茂时,勤学苦练,修学储能,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沁园春 长沙课后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必备知识基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作为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诗人,他还以自己的革命文艺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主张,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的发展与建设,做出的贡献。
我国新时期诗歌的发展,虽然,令人眼花缭乱,但毛泽东关于诗要用形象思维,要用赋、比、兴的理论主张无疑照亮了广大诗歌创作者曾经不无疑虑和困惑的心灵,(),迈向了通往真正诗歌艺术的。
自然,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诗人,对新中国诗歌的影响绝不止于他的诗论。
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他的文艺思想更指明了包括诗歌在内的整个新中国文艺发展的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宽广道路;而他的诗词创作所展现的雄浑、壮丽、豪迈、奔放的风格,更影响了不止一代新中国诗人的诗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可磨灭五花八门康庄大道推陈出新B.流芳百世五光十色阳关大道革故鼎新C.不可磨灭五光十色康庄大道革故鼎新D.流芳百世五花八门阳关大道推陈出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纷纷摒弃以往概念化标语化的创作斜路B.他们纷纷摒弃以往创作斜路上的概念化标语化C.使他们纷纷摒弃以往创作斜路上的概念化标语化D.使他们纷纷摒弃以往概念化标语化的创作斜路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B.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C.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从而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D.因为他的理论和实践改变了整个中国,所以他为新中国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全新的历史土壤和思想文化背景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解析 ①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 过去,指虚度光阴。根据“谁主沉浮”语境,应选“峥嵘岁月”。②水深火 热: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 端困苦的境地。生灵,指百姓、人民。前文语境中有“人民”,故用“水深 火热”。③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通过全篇或全 段文字透露出来。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 的意思。根据介词“在”可知,应选“字里行间”。④淋漓尽致:形容文章、 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 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语境体现了内容表达“透彻、充分”,应用“淋漓尽致”。
答案
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5.参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一首歌颂毛泽东同志的短诗。要求:必须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50 字。
示例: 你, 就是那只, 主宰沉浮的雄鹰。 此刻, 翱翔于橘子洲头的上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血性青年”逻辑顺序不当,排除 A;“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血性青年”缺少谓语动词“成为”。故选 C。
沁园春长沙阅读及答案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
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橘子洲:风景名胜,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长空:广阔的天空。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
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广阔。
苍茫:旷远迷茫。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练习及答案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练习及答案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chàng)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zhēngróng)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________。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_看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__山___、_江__、__天___、__水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过渡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初中现代诗《沁园春·长沙》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现代诗《沁园春·长沙》阅读题及答案引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阅读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①,/层林尽染②;/漫江碧透③/百舸争流④。
/鹰击长空⑤,/鱼翔浅底⑥,/万类霜天竞自由⑦。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名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始于唐,盛于宋。
C.“沁园春”是词的词牌,这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D.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可定为中调。
2.词中“看”字可称“领字”,这领起了下文的哪些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两句B.①~④四句C.①~⑥六句D.①一⑦七句3.运用了“词语移用”修辞方法的是( )A.击B.翔C.击、翔D.染4.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之景表现了出来。
这节中,这样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判断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独、寒、击、翔B.染、透、争、击C.层、透、翔、问D.万、遍、争、碧5.对下面诗句中词语分析品味正确的一项是( )①“极目楚天舒”,“舒”字既是诗人所见的开阔,又是诗人的心情舒畅,情景交融。
②“独立寒秋”,“寒秋”寓指当时的政治气候。
③“一桥飞架南北”,“飞架”比“横跨”好,在于能形象地写出大桥的动态、结构的宏伟建筑的飞速。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意思是孔子感叹岁月的流逝,而词中引用则反其意而用之,强调要“只争朝夕”。
⑤“截断巫山云雨”,化用典故,说明人民的魄,为下文神女的“惊”作铺垫。
A.①③④B.②④⑧C.①③⑤D.②③⑤6.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到了杜牧《山行》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9.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试作简要分析。
10.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9.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
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
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10.(1)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
(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1.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
《沁园春长沙》诗词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诗词阅读附答案课内精练1、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下面几个诗句的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音都对的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2、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
课外强化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选出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余”)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沁园春长沙》课后习题解析
1.答案C解析①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根据“谁主沉浮”语境,应选“峥嵘岁月”。
②水深火热:比喻百姓生活异常艰难痛苦。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生灵,指百姓、人民。
前文语境中有“人民”,故用“水深火热”。
③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没有明说的意思。
根据介词“在”可知,应选“字里行间”。
④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语境体现了内容表达“透彻、充分”,应用“淋漓尽致”。
2.答案B解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状语,应放在句首,排除C、D。
“需要”的应是“青年肩负起……重任”,“肩负起……重任”应是强调的重点,故排除A,选B。
3.答案C解析原句有三处错误:“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多层定语语序不当,排除B、D;“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逻辑顺序不当,排除A;“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缺少谓语动词“成为”。
故选C。
4.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答题时应紧密结合诗歌思想内容,同时兼顾上下文语境。
第①空由“在《沁园春·长沙》里”“祖国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得知;第②空由“的‘同学少年’”可以得知;第③空所在句子是个比喻句,本体是“这个问题的提出”,想象一个合适的喻体即可,下文是“唤起”,故而喻体应是雷声或钟声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2)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我常常会想,长沙这座城市犹如一本摊开着的书,湘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
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
我曾经想要努力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努力去获悉它的每一个故事,努力去看清它的每一处美妙,努力去参悟它的每一点深意。
我在这样不计其数的穿行中逐渐成长。
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获悉、无法看清,也无法参悟的。
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被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长沙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寻的原因导致的,让它成为对我最熟悉的面孔。
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长沙就是我的敬亭山。
1.下列句中引号与文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句古老的谚语,“了解了一切也就原谅了一切”。
但生活中,人们很难了解一切。
B.种了颗理想的“种子”在心里,然后锲而不舍地去浇水、施肥,才有希望看到梦想开花。
C.这个小店的臭豆腐外焦里嫩,吃起来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难怪会“臭名远扬”。
D.看了《塞上风云》预告片,回忆起星星峡外的沙漠来了,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
答案:A解析A项,表示引用,与文中相同;B项,表示特殊含义;C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突出强调。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参考答案: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
解析“因为……原因导致的”句式杂糅;“成为对我最熟悉的面孔”主客颠倒,删除“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构成:都以“努力去”开头,“读懂”“获悉”“看清”和“参悟”四个动词分别跟后面的词语构成动宾短语,四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句式统一;另外,四句从不同层面来表达“探寻”这一行为,语意密切相关。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
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C.“忆往昔峥岁月稠”,这里“峥”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
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
方,正。
遒,强劲。
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
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二、2.(1)答案:A 。
解: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恰”字,而非“忆”字。
(2)答案:D 。
作者并没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让读者自然地产生联想,得到答案。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阅读答案附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统领上片的一个动词是“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写远景。
“漫红碧透,百舸争流”描写近景。
仰视所得的景物是“鹰击长空”。
俯察所得景物“鱼翔浅底”。
2、“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为读者所击节称赏,你能说一说理由吗?答:“万类”由近及远,将秋天中所有生命的景物摄入笔下,彰显出一种宏伟的气魄,“霜天”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气象,“竞”突出了勃勃生机,写出一种向上的力量,意境开阔,为人赞赏。
3、词中起过度作用的句子: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下片的“书生意气”具体体现的哪?(用文中的话回答):指点江山,激扬文学,粪土当年万户侯。
5、这首诗描写了几幅画面?分别是那几幅?答:4幅,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
【问题】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参考答案】: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1沁园春长沙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一、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3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①。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②,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①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
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
②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遇巫山神女,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对仗工稳,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一方面说明了游泳的地点。
B.“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的描写,也显示出诗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C.“风樯动,龟蛇静”,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阕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用直接描写,通过神女的眼睛反映中国的巨大变化,生动形象而又新颖别致。
答案:D解析:D项,这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2.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里,哪个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参考答案:“舒”字最富有表现力。
“舒”,舒展,开阔。
既写诗人所见,又写诗人所感,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解析:在这两句中,“舒”字最能体现诗人的主观感受,表达诗人的心情。
既写景又写情。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比喻、引用。
引用孔子名言,形容祖国建设事业的日新月异。
解析:孔子用河水比喻时光的流逝,是比喻。
毛泽东引用孔子的话,是引用。
对其含义要结合整首词来理解,不要孤立地翻译。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4~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40 分)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0 分)沁园春()峥嵘
()百舸争流()
携()百侣曾游()橘子洲()挥斥方遒()浪遏飞舟()怅寥廓()
2. 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
释,有错误的一项是()(5 分)
A. 谁主沉浮(主宰)漫江碧透(表程度,极)
B.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 浪遏飞舟(阻止)激扬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
D. 挥斥方遒(强健有力)粪土当年万户侯(以 . 为粪土,意动用
3.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5 分)
A.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 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5 分)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 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B. 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C. 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
迈。
D. 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5 分)
A .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
容。
B.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
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 “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 .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和长调(91 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二、课内阅读(35 分)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
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 、_ ____ 。
其作用: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
“_____ ”_ 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 、_
_______ 、_ ____ 、_ ____ ,_ 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
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 ________
__作用。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答案:1 .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
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 .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3.示例:《命运交响曲》
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4 .看山江天水5.承上启下的过渡6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7.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
(能答出大意即可)
一、1.沁q i n,峥嵘Zh e ng o ng,舸ge, 携Xi e,侣G,橘j u, 遒q iu,遏e,怅寥廓ch a n g aO u b。
2. 点拨:B这里用来表达因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3. D
4. D
5. D 点拨:“都分为上下阕”错。
二、1.满江鹰飞得矫健有力鱼游得轻快自由秋天
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
做此题不能望文生义, 不能认为“漫江”就是“漫漫长江”, “霜天”就是“挂霜的天空”,“击”就是“击打”, “翔”就是“飞翔”。
从上下得轻快自由,才合情理。
“万山红遍”指的是枫叶,枫叶经霜变红,自然在秋天,所以“霜天”即“秋天”。
2. 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点拨:此题考查上下文的关系。
这一段文字写了“万山”“层林”“漫
文看, “漫江”当解为“满江”才合题意, 击”当解为鹰飞得矫健有力, 翔”形容鱼游
江”“百舸”“鹰”“鱼”“万类”等景物。
这些意象都是“看”的内容,也就是说,“看”与描写这些景物的文字是一种领起与被领起的关系。
3. 万类霜天竞自由
点拨:此题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总括能力。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万物都在秋光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正是对上文“山、林、江、舸、鹰、鱼”等景物活动情况的一个总括。
它是总括句,自然也是中心句。
4. 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
查《辞源》,“怅”的原意是“失意、恼恨”,但是在这里,它不能作这样的解释。
上文写到祖国的河山美丽可爱,可遭受战火的蹂躏,这自然引起诗人深深地思考,思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恐怕无论哪一个热血男儿,都会激昂慷慨起来的。
5. 升沉盛衰
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同义现象和语境义。
查《辞海》,“沉浮”有两义:①在水面上出没,②比喻盛衰、消长。
前一问是从词语的本义上着眼,“沉浮”当与“升沉”“起落” 意思相近。
后一问是着眼于语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实际上是问“美丽的祖国,谁来掌握你的命运”。
这样一来,“沉浮”一词是对“国家命运”而言,所以这个词用的应是它的比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