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在我决定选《戏剧鉴赏》这门文化素质课时,我的室友们对我的这个决定十分不解。
她们觉得像我们这种正值青春的90后,喜欢看韩剧、美剧、动漫才是正常的,像我这样主动去选修戏曲这个我们爷爷奶奶辈才喜欢看的东西是不可思议的。
说实话,在我没有选修这门课前,我就对戏曲特别是越剧感兴趣。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不折不扣的越剧迷。
平时在家里,电视里播的都是越剧的各种曲目。
或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我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听越剧,有的时候一连看好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枯燥。
作为一个90后,我一点也不觉得我这个年纪喜欢听戏是个多么落伍的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所以,我对戏曲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持乐观态度的。
就拿我最喜欢的越剧来说吧。
看过那么多曲目,听过那么多流派,无论是跌宕起伏的徐派,深沉隽永的尹派,还是委婉细腻的袁派,不同口味的观众都能在不同的流派风格中找到共鸣。
谈到戏曲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觉得我最欣赏的越剧演员茅威涛老师,也就是如今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的一番话和做法最能表达我的看法。
有一次,茅威涛在大剧院观看《暗恋桃花源》,身边的年轻女大学生认出了她,并自称是她的戏迷。
当茅威涛问起“你为什么不来看我们的《梁祝》”时,女大学生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把票子给我妈妈了。
”当时,茅威涛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要是看《暗恋桃花源》的年轻观众都能来看我们的越剧,那该多好啊!”从此,她改革越剧,让越剧“年轻化、都市化”从而赢得年轻观众的信念越发坚定。
如今,浙江小百花通过高校讲座普及、创排符合现代审美与人文精神的作品等方法,逐渐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粉丝团”,在同行剧团中,保持着相对较好的演出市场。
所以,要是我是一个戏曲从业者,我也会像她这样做的。
因为对于现代戏曲来说,年轻受众群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且必须加以重视的群体。
无论什么东西,艺术也好,科技也罢,要是不注入新的血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即便辉煌一时,最终也会是一滩死水,难以传承。
戏剧鉴赏论文
关注细节——从《雷雨》和《剧院魅影》中所体验的“戏剧"学生: 范舒蔚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0-1班,学号201041737125什么是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把视觉、听觉和想象综合在一起创造的艺术形象。
归纳一下,可以说,戏剧构成是文学、造型艺术、音乐及表演艺术等多种成分的综合。
一个戏剧表演的好与坏,除了剧本、演员、导演的水平,造型成分和音响也是影响戏剧效果的重要因素。
造型成分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妆和道具。
布景在戏剧演出中的主要作用如下:1.环境——戏剧空间的构成因素。
2.形象——剧中人物角色胡性格暗示与烘托。
3.氛围——对整个演出烘托气氛,渲染情调。
以《雷雨》为例,强调一下布景的重要作用。
剧的第四幕,共两个景,一个是周朴园家的客厅,一个是第三幕杏花巷10号鲁贵的家。
曹禺的原作,对周朴园的客厅有详细的描绘,它的以古旧、中式家具为主,参以古典西式沙发、落地灯的陈列布置,最能体现主人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与其思想意识相吻合。
那些中式家具是从南方搬来的,是梅侍萍最喜欢的。
还有墙边的一只柜子,柜子上放的一张旧照片,这些都是有待鲁妈去“发现”,这是剧情转折的关键。
还有那紧闭的窗幔,它的开与闭将被参与到戏剧情节中去。
这些易被忽略的细小部分,都会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大线索。
灯光艺术与布景艺术关系紧密,其在戏剧演出中的主要作用如下:1.照明——满足观众视觉上的基本要求。
2.时间变化——作为创作演出时间变化的手段。
3.形象和状态——作为描绘天气和景观的手段。
4.氛围——作为烘托人物心理情绪及创造舞台气氛、情调的手段。
《雷雨》的灯光气氛设计,配合着剧情的发展。
客厅的中间是两扇通向花园的门,门开处,可以看见天空布满乌云,偶尔露出灯光。
整个剧情进展过程是夏天雷雨降临前后的气氛,客厅内光线以室外阳光反射为主。
室内光线郁闷、压抑,显示出山雨来风满楼之势。
第三幕,繁漪木然站在窗前,则是电闪雷鸣。
音响艺术作为戏剧演出中重要辅助手段有着以下几层功用:1.营造自然环境。
戏剧鉴赏作文
戏剧鉴赏作文篇一戏剧鉴赏嘿,说起戏剧鉴赏,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戏剧就是那种穿着华丽戏服,在舞台上咿咿呀呀唱个不停的东西。
可我觉得,这玩意儿可没那么简单!你看啊,那些演员们在舞台上,一举手一投足,那都是功夫!那眼神,那表情,仿佛能把你的心都给勾走。
就像有一次我去看京剧《霸王别姬》,虞姬舞剑那一段,哎呀妈呀,那身姿,那气势,我都看呆了!我就在想,这演员得练多久才能有这本事啊?可能是从小就开始吧,这得吃多少苦啊!有时候我也会想,戏剧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让我们看个热闹,还是有更深的意义?也许,它是在给我们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传递着一些永恒的情感。
比如说爱情,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那爱得死去活来的,多感人呐!不过,也有人会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看戏剧啊?手机上的短视频不香吗?但我觉得吧,这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儿!戏剧那是现场的艺术,是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一种交流,那感觉能一样吗?你们说,未来的戏剧会变成啥样?会不会被新的科技手段彻底改变?我觉得有可能,但不管怎么变,它的灵魂应该不会丢吧?总之,戏剧鉴赏这事儿,越琢磨越有意思,你们觉得呢?篇二戏剧鉴赏哇塞,戏剧鉴赏,这四个字一出来,我就感觉有好多话想说。
你知道吗?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戏剧,是跟着我爷爷去看的一场地方戏。
当时我心里还老大不情愿,心想这能有啥好看的。
结果,一开场我就被震住了!那舞台布置,那演员的唱腔,简直绝了!我就在想,这戏剧咋就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它不像电影,能有各种特效加持。
可就是靠演员的真本事,就能把人带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就像有个演员,他演一个伤心欲绝的角色,那眼泪说来就来,哭得我都心疼了。
我就问自己,这是咋做到的?难道他们真的经历过这些事儿?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还有啊,戏剧里的那些故事,好多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什么《窦娥冤》啦,《西厢记》啦,每一个都让人感慨万分。
有时候我会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是啥样呢?会不会也像窦娥那么惨?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喜欢戏剧的年轻人好像越来越少了。
戏剧鉴赏论文
戏剧鉴赏论文
戏剧鉴赏论文是一种学术性的文章,旨在对戏剧作品进行评析和探讨。
其主要内容包括戏剧作品的背景介绍、剧情梗概、角色分析、主题讨论、剧本结构、舞台设计、表演评价等方面。
戏剧鉴赏论文通常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对戏剧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的论文题目和主题:
1. 戏剧中的社会意义:探讨戏剧作品如何反映和批判社会问题,以及戏剧如何对观众产生思考和启发。
2. 戏剧结构和戏剧时间:研究戏剧作品的剧本结构和时间构成,分析其对剧情发展和情绪引导的影响。
3. 戏剧角色演绎:通过对戏剧角色的分析和评价,探讨演员对角色的演绎、角色性格塑造和角色关系的呈现。
4. 戏剧舞台设计:分析舞台布景、道具运用、灯光效果等舞台设计元素对戏剧表现力和观众感受的影响。
5. 戏剧与观众互动:探讨戏剧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如观众的角色理解、情感共鸣和反思等。
6. 戏剧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传统戏剧作品的创新与演绎,以及当代戏剧中对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再创造。
撰写戏剧鉴赏论文时,应该确定一个明确的论题,结合戏剧作品的具体细节和学术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同时,要充分引用学术资料和相关文献,提供清晰的论证和观点支持。
最后,整篇文章应具备逻辑性和科学性,准确凝练地总结出对该戏剧作品的整体评价和观点。
戏曲鉴赏应用影响与意义本科论文(共5篇)
戏曲鉴赏应用影响与意义本科论文(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吉剧对中国当代戏曲生态的影响与意义吉剧是1959年由吉林省委决定创建的,以东北二人转为创造基础对戏曲进行大胆的创作与革新。
吉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世纪以来。
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吉剧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中国当代戏曲生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当代戏曲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扎根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与民间趣味、关于戏曲生态美学体系的构建与具有戏曲生态特色的剧目建设[1]。
一、扎根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与民间趣味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都是其文化情怀与情感寄托,这是艺术发展的根,在吉剧的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
吉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有深深的东北风土人文情怀与民间趣味,体现了东北地区特有的土地美与风俗美。
是一种特色鲜明的东北艺术形式,例如东北二人转,是东北民间艺术的重要宝贵财富,是把东北民间音乐曲调与民间舞蹈进行有效融合与汇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吉剧在发展过程中完整继承了东北民间艺术的精华部分,深刻体现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与民间情趣,具体主要体现在吉剧中的奇趣、风土情怀与民间闹热。
(一)吉剧中的奇趣在奇趣方面,吉剧具有东北地区特有的奇与趣的特点。
东北二人转中特有的扇子、手绢等技能在吉剧中都有一定的体现,同时针对民间的生活情趣使用了虚拟与夸张的手法进行了彰显,体现了东北艺术中奇的特点。
趣指的是风趣,也是来源于东北二人转,指的是对丑角的扮演和塑造以及喜剧精神与喜剧文化。
东北地区属于农耕文化,同时天气异常寒冷,人们的生活很艰苦,因此在二人转中体现了乐观的精神,给人们艰苦的生活以慰藉。
这种民间喜剧精神成了东北地区特色的艺术传统[2]。
戏曲鉴赏论文
戏曲鉴赏论文在这戏曲鉴赏课中我认识了戏剧,其中有越剧,绍剧,莲花落等。
戏剧文学的特征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
没有舞台,没有演员,便没有戏剧。
一出戏的演出,首先要有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还要有布景、道具、化妆、灯光、服装和效果;有的要音乐伴奏;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有舞蹈因素等等,戏剧和其他艺术样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它通过演员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开展故事情节,以揭示既定的主题。
一般说来,戏剧文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戏剧文学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要求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二)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个性化和动作性戏剧文学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
戏剧文学的分类戏剧文学的种类繁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根据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和歌剧;而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则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在我们的戏曲鉴赏课中讲到的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发祥于上海。
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
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
就以越剧版的红楼梦为例,编剧者选择了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最是适合不过了,所有现有的体现宝黛爱情的戏曲,以越剧的演绎最为成功,正是因为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唯有在柔美、婉约的越剧里,最能淋漓尽致地得以体现。
近年来,绍兴莲花落表演、唱腔及音乐,皆有较大发展,在伴奏上有时加用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还根据剧情需要,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及部分民歌小调,并开始进行男双档演出的尝试,除发挥原说唱特点外,还增加表演部分。
戏剧鉴赏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戏曲艺术鉴赏论文题目:打开鉴赏中国古代戏曲的窗口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张满红学号:12999111日期:14/6/3摘要: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具备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在学习完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之后,感觉对话剧和戏曲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老师的要求下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下整理出了这篇关于中国古代戏曲一片论文。
论文主要介绍元杂剧和一些明清传奇及大师汤显祖,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中国古代戏曲的魅力吧。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鉴赏元杂剧明清传奇汤显祖孔尚任一、有关元杂剧与明清传奇的知识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具备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关于其区别,明人吕天成在《曲品》(卷上)中从音乐的不同、外在体制的长短、内在结构的繁简几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论述:“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
杂剧北音,传奇南调。
杂剧折惟四,唱惟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
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
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因其全用北曲曲调之故,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不相重复。
因其形成于北方,受北方语言的影响,故曲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无入声韵。
曲文平仄通押,讲究音乐的动听和声调的优美。
如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曲用“正宫”,由“端正好”、“滚绣球”等十支曲子组成,一韵到底。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
楔子一般只有一两支曲子。
元杂剧的这一结构形式完整而严谨,但有时会限制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利于剧情的展开,所以有些剧本突破了这一结构,如王实甫《西厢记》。
在表演方式上,元杂剧由一人主唱。
据此,由正旦唱的称旦本,由正末唱的称末本。
中国经典戏剧赏析论文
中国经典戏剧赏析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学号:**********日期:2013年5月28日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象。
中文戏剧一词的字源来自于“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是在元代以前在中国南方与北方不同的政局与文化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表演艺术,将两者合称则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用法。
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一词将近的词汇囊括的范围不一,例如在印度文中的lila一词除了是戏剧之外,也包含舞蹈、运动竞赛等意义。
但是几乎世界各国语文中与“戏剧”相关的词汇,几乎具备与“游戏”类似的意义,例如在英文中将一部剧作称为是play(通常指有剧本有对白的戏剧)。
中文中“戏剧”的“戏”,也带有“游戏”的意义。
世界上三种古老戏剧文化,包括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及中国的戏曲。
戏剧是中国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
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戏剧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
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
对戏剧文学的鉴赏范文
对戏剧文学的鉴赏范文戏剧文学,作为文学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和观众。
它不仅仅是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更是文字背后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精妙的艺术构思的结晶。
要对戏剧文学进行鉴赏,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深入挖掘和品味。
首先,我们来谈谈戏剧的主题。
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往往有着鲜明而深刻的主题。
这主题可能是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历史的反思,或者对美好情感的歌颂。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其主题就不仅仅是一个王子的复仇故事,更是对人性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道德抉择的深刻思考。
通过主人公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的内心挣扎,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犹豫、果断、善良和邪恶。
这种对主题的深入挖掘,让戏剧具有了超越表面情节的思想内涵。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戏剧的人物塑造。
人物是戏剧的灵魂,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在鉴赏时,我们要关注人物的形象是否鲜明、立体。
比如曹禺的《雷雨》,周朴园的专制、冷酷,繁漪的疯狂、压抑,周萍的懦弱、矛盾,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又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紧张的情节中得到充分展现。
而且,人物的发展和变化也是我们需要留意的地方。
他们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是如何成长、转变或者堕落的,这都反映了戏剧作者对人物命运的精心安排。
情节是戏剧的骨架,一个好的情节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在鉴赏戏剧情节时,我们要看其是否紧凑、合理、富有戏剧性。
像《玩偶之家》中,娜拉从一个温顺的家庭主妇到最后毅然离家出走的情节发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情节中的冲突设置也是关键,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等。
这些冲突往往能够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激发观众的兴趣。
语言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台词要生动、个性化,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例如,老舍的《茶馆》中,王利发的台词就充满了商人的精明和圆滑。
同时,语言还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传递出情感和思想。
戏剧鉴赏论文
《一把酸枣》戏剧赏析XX系XX级xxxx班xxx《一把酸枣》于2005年出品,编剧、编导张继刚,作曲方鸣,舞台设计龙华、王瑞国,灯光设计王瑞国,服装设计宋立,执行导演王菁华,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演出。
舞剧《一把酸枣》自演出以来,反应极好,受到各方面的赞扬,该剧是肯尼迪艺术中心上演的第一部中国民族舞剧,也是中国文化精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又一见证。
舞剧《一把酸枣》,成功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荣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奖"文华剧目奖、文华编导奖、文华音乐创作奖、文华舞台美术(舞美设计)奖、文华表演奖等多项大奖。
迄今为止,华晋舞剧团已经演出《一把酸枣》560余场,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港澳台地区。
除此以外,他们还代表中国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林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为山西文化走向全国、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把酸枣》是中国舞剧史上第一部反映晋商文化、演绎晋商爱情生活的舞剧。
通过观看这一部讲述了一个晋商家族的爱妻悲剧故事,不管是从戏剧鉴赏方面还是从个人所得方面都受益良多。
它运用浪漫与浓烈的变现形式讲述了一段哀婉凄绝的故事,这部舞曲以山西最常见的酸枣为故事发展的线索,酸枣不仅是女主角的名字,也是她与小伙计相爱的见证与定情之物,当小伙计为了改变命运而和恋人分离去他乡拼搏的时候,他就会看着酸枣,思念着远方的恋人,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
从全剧来看,酸枣丫环的地位使她处于卑微的境地,她与小伙计相亲相爱并用一把酸枣私定终身,并从长远目光来看,坚决鼓励小伙计去他乡学做生意,改变他们的命运。
于是小伙计戴着一把酸枣上路了,但是他又心有不舍而半路返回,酸枣见到他时,一开始很高兴,但后来还是忍痛把他逐出家门,于是小伙计终于远走他乡刻苦学习,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当再次回归字号,因为他的才干而被委以重任,再次远行。
戏剧鉴赏期末论文
浅析小品小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幽默形式,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喜剧小品起源于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相声、二人转等剧目的优点,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即幽默的语言配以肢体动作。
小品凭借其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成为历年春节晚会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
具体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一、与幽默共居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需要以快捷的方式减压、释怀,需要紧张过后的开心一刻。
于是作为精神快餐的喜剧小品应运面生,并肩负起其娱乐功能的社会责任。
而幽默的表达及其喜剧精神是喜剧小品实现娱乐功能的最佳途径,即现实需要而且决定了喜剧小品与幽默共居。
同时,时代的需求使得小品与其它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小品短小精悍,情节简单,贴近生活,角度新颖,语言精练,感染力强。
只有贴近生活的作品,群众才喜闻乐见,才易于接受。
喜剧小品的氛围和幽默的娱悦恰恰往往来自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小插曲或小人物,一些原本作为陪衬配搭、甚至让人不屑一顾的角色,一些习以为常或令人熟视无睹的事物,都可成为喜剧小品的表现对象。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适度夸张,事例典型,这是成功小品的要领。
二、幽默在喜剧小品中的表现喜剧小品中的幽默从成因角度分类,可区别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两大类别。
情景幽默是由小品中所展示的生活情境提供的,多表现为一些动作行为,通过演员夸张、诙谐、与常人所不同的动作方式表现。
言语幽默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所表现的幽默,与情景幽默相比,在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是主体成分,小品中通过加工言语而构成的幽默比比皆是。
比如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之中,当主持人同大爷、大妈讲到“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时,大爷运用“别解”的手法去解读其中的“昨天、今天、明天”词语,而与主持人所表达的“过去、现在、将来”错位,说到“昨天在家准备了一宿,今天上这里来了,明天回去”,实现了风趣幽默的言语表达。
别解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故意对词语、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的意义加以歪曲地解释,从而使语言廖默风趣,富有情味。
选修课戏剧鉴赏论文
选修课戏剧鉴赏论文戏剧我来说在我的印象中戏剧都是很高深,很难懂得一种艺术,它只存在于专攻上,不存在业余上。
不过在我了解了什么是戏剧,它又包含了什么及它的历史后,戏剧也不是那么高高无法触的,它可以是短短的话剧,小小的小品,形式多样的木偶戏。
当然戏剧是无国界的,但是我知道中国的戏剧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下面就让我来说说我所学到的戏剧知识吧!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
“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戏剧与其它艺术类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扮演了,透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张,如果抛弃了演员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戏剧中,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戏剧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鉴赏课论文-赏析《暗恋桃花源》
浅析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性摘要: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
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
话剧作为一门文学体裁,有着自身的文体特点和要求,并制约着读者对它的接受和欣赏。
而《暗恋桃花源》堪称话剧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简要介绍话剧的相关知识并根据话剧文体的艺术规定,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来对《暗恋桃花源》进行欣赏。
关键词:话剧,暗恋桃花源,艺术性,内容,结构一、引言这是我在大学里面唯一接触戏剧的课程,通过学习让我对话剧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任何一门艺术都由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组成。
话剧作品同样如此,因此,我想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进行欣赏。
二、话剧艺术简介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
话剧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
话剧最通俗的定义:话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
我们所谓戏剧故事,故事本身不是叙述的,而是由演员直接把事情呈现出来,所以受到种种限制: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表现媒介的限制;情绪效果的限制。
话剧艺术的基本特点包括:第一,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第二,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第三,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第四,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中国的戏曲文化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戏曲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美术杂技等,戏曲赏析对于欣赏戏曲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整理了8篇"戏曲赏析论文范文";,供戏曲专业学者参考。
戏曲赏析论文(范文8篇)之第一篇;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摘要:中国戏曲毕竟发展了上千年, 而且在广阔的空间有着无以数计的演出, 而不同的观众在不同的环境, 更不可能完全按照同一种欣赏模式, 面对剧目的水平与演员表演的水平都必定存在巨大差异。
可以想见, 除了重于鉴赏的观演关系之外, 中国戏曲观众对于国剧表演, 也自然会有心醉神迷的欣赏。
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 是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用传统的审美方法, 通过舞台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就有它自己的方法, 这种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和舞台审美相关联的。
本文着重谈谈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与观众关系的问题, 也是戏曲表演艺术和审美受众相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戏曲,演员,观众,欣赏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 并且受到社会普遍的欢迎, 决不是因为它能够给某些"内行";提供表现他们智力上与艺术鉴赏力上高人一等的机会, 更是因为它确实有可能给众多入迷的观众, 提供情感上的满足。
这就是说, 观众们欣赏国剧, 除了在许多场合习惯于用非常挑剔的眼光去寻找演唱时的缺点以外, 也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观众, 是以投入的情感, 倾注于戏曲欣赏活动中的。
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 是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用传统的审美方法, 通过舞台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就有它自己的方法, 这种戏曲表演中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和舞台审美相关联的。
戏曲表演丰富多彩, 这里, 应该特别谈谈戏曲表演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即戏曲演员与观众关系的问题, 也是戏曲表演艺术和审美受众相结合的问题。
戏剧作品与鉴赏论文
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们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和表现形式。
本文从它们各自的艺术表现形式入手,探究两者的异同。
中国戏剧是由舞蹈、音乐、绘画三部分配合而组成的。
这三者的配合,可以说是人生的艺术化。
戏剧要求将人生搬上舞台,但有假戏真做和真戏假作的区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
虚拟性、程式性和综合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独特的艺术光辉,下面,展开来讨论这几点独到之处。
中国戏剧的长处,在与它与真实人生之间有隔。
西方则会要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现实,使其与人生不隔。
举个例子来说,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记载了一个班社演出《唐明皇游月宫》时,用了月宫的布景;清初的李渔在《蜃中楼》里,也布置过一座精巧的蜃楼。
戏曲舞台上无论是表演方式还是辅助道具等设施,都强调的是一种象征性,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着重突出了舞台表演的虚拟性。
但是西方的音乐剧则不同,他强调的是一种真实地效果,舞台上的道具以及表演的方式和人物形象都只做得非常逼真。
如《猫》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垃圾处理场,其中的“垃圾”全是按“猫”的比例精心制作的。
铁桶、轮胎、废牙膏、鱼骨头等,还有250套“猫”的服装,30多个用牦牛毛及人头发制作的头发以及“猫”的爪子、尾巴等都做得一丝不苟、惟妙惟肖。
为了让观众能像从摄影机镜头那样从不同角度进行观赏,剧场中观众座位A座被制造成可以沿圆形舞台转动的看台。
这种舞台设计的大制作和动用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充分体现了戏曲的虚拟性,以及歌剧的写实性。
程式,是戏曲反应生活的表现形式。
戏曲的程式不限于表演身段,大凡剧本形式、脚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带有规范性的表现形式,都可以称之为程式。
程式的广泛运用,形成了戏曲既反映了生活,又同生活形态保持若干距离;既取材于生活,又比生活更夸张、更美的独特色彩。
戏剧鉴赏论文
雷雨鉴赏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
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
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年代可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等。
《雷雨》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聚集着许多的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的悲剧。
《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这部剧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并被定为中学与大学的必修课,这就足可证明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学过《雷雨》,当时老师还让几个同学上台简单的演了一下,印象还是很令人深刻的。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几十年来,《雷雨》被一代又一代人阅读,被一批又一批演员排演,时光的淘洗不曾减褪它的华彩,它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译成各种文字,进入世界文学之林。
在《雷雨》里面,作者运用两个东西,一个是旧的,一个是新的:新的是环境和遗传,一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新东西;旧的是命运,一个古已有之的旧东西。
说是遗传在这里不如环境明显。
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有什么样的周朴园,就有什么样的周萍。
但是作者真正用力写出的,却是环境与人影响之大。
同是一父母所生,周萍颐养在富贵人家,便成了一位"饱暖思淫欲"式的少爷,鲁大海流落在贫苦社会,便成了一位罢工的领袖。
这点儿差别最可以从那两个有力而巧妙的巴掌看出来。
第一个巴掌,是周萍打鲁大海(第一幕),打得鲁大海暴跳如雷;第二个巴掌,是鲁大海打周萍(第四幕),打得周萍忍气吞声。
这两个前后气势不同的巴掌,不唯表明事变,也正透示在不同的环境之下,性格不同的发展。
戏剧鉴赏作文
戏剧鉴赏作文篇一《走进京剧的奇妙世界》记得有一次,我和爷爷去了一个古色古香的茶馆。
那里面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桌椅都是那种老式的木质家具,有着精致的雕花。
茶馆的一角搭了个小台子,那就是今天演京剧的地方。
我本来对京剧没什么兴趣,觉得咿咿呀呀的,又听不懂在唱啥。
可当开场锣鼓敲响的时候,我的眼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只见那些演员们迈着独特的台步走了出来。
就比如说那个演老生的演员,他穿着长长的袍服,走路时脚尖微微抬起,脚跟先着地,再慢慢过渡到脚掌,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沉稳,就像古代的大臣上朝似的,那姿势的讲究,仿佛脚下有着看不见的轨道。
戏台上的唱词我是听不太懂,但那声音特别有韵味。
看那演员的面部表情,时而皱眉,时而眼神中透着喜悦,喜怒哀乐都通过一双眼睛和眉毛演绎得十分生动。
还有那身后跟着的小喽啰,个子小小的,但是动作可一点不含糊,手怎么摆,脚怎么站,完全跟着大演员的节奏。
再看那戏服,好家伙,上面绣满了各种精美的图案。
那演旦角的女演员穿上像仙女一样,彩色的丝线绣出的凤凰牡丹栩栩如生,随着她的动作摇曳着。
衣服上还有一些小铃铛似的配饰,当演员走动或者舞动的时候就会发出轻微的声响,给表演又添了一份灵动。
在一场武戏里,两个演员拿着长枪在空中挥舞,他们的身手十分敏捷,你来我往,枪花闪得我眼睛都快花了。
但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真的打到对方,每一个动作都把握得恰到好处,我想这就是京剧表演的厉害之处吧,看似剑拔弩张却是有惊无险。
从那以后,我就对京剧着了迷,我发现原来京剧里可以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每一个小动作、小细节都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我去发现。
京剧就像一个古老的魔法世界,一旦走进,就不想出来了。
篇二《越剧之美,美在深情》我有个朋友是越剧迷,在她的软磨硬泡下,我跟着她去看了一场越剧。
那个剧院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温馨。
我们坐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能清楚地看到舞台上的一切。
越剧演员一登场,我就被那扮相吸引住了。
演小生的男演员高高瘦瘦的,那一身淡蓝色的戏服穿在他身上,就像个风度翩翩的古代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戏剧鉴赏论文题目:打开鉴赏中国古代戏曲的窗口专业:dudududsudud班级:08-1姓名:dudu性别:男学号:08000000000指导老师: du日期:10/5/28打开鉴赏中国古代戏曲的窗口作者:dudu 摘要: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具备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在学习完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之后,感觉对话剧和戏曲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老师的要求下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下整理出了这篇关于中国古代戏曲一片论文。
论文主要介绍元杂剧和一些明清传奇及大师汤显祖,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中国古代戏曲的魅力吧。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鉴赏元杂剧明清传奇汤显祖孔尚任一、有关元杂剧与明清传奇的知识元代杂剧与明清传奇是中国戏曲史上两种不同戏曲体裁的名称,它们既具备戏曲文学的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关于其区别,明人吕天成在《曲品》(卷上)中从音乐的不同、外在体制的长短、内在结构的繁简几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论述:“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演作传奇。
杂剧北音,传奇南调。
杂剧折惟四,唱惟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
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
无杂剧则孰开传奇之门?非传奇则未畅杂剧之趣也。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因其全用北曲曲调之故,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不相重复。
因其形成于北方,受北方语言的影响,故曲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无入声韵。
曲文平仄通押,讲究音乐的动听和声调的优美。
如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曲用“正宫”,由“端正好”、“滚绣球”等十支曲子组成,一韵到底。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
楔子一般只有一两支曲子。
元杂剧的这一结构形式完整而严谨,但有时会限制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利于剧情的展开,所以有些剧本突破了这一结构,如王实甫《西厢记》。
在表演方式上,元杂剧由一人主唱。
据此,由正旦唱的称旦本,由正末唱的称末本。
在旦本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末本亦如此。
这是从诸宫调里由女演员或男演员一人独唱的形式转化来的。
例如关汉卿《窦娥冤》是旦本,四折唱词都是由正旦窦娥一人主唱;马致远《汉宫秋》是末本,四折唱词全由正末汉元帝一人主唱。
元杂剧中的对话或独白称为“宾白”。
“唱为主,白为宾,故日宾白,以其明白易晓也。
”(徐渭《南词叙录》)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舞台提示称为“科”或“介”。
唱词、宾白、科介三者相互配合以刻画人物,表现剧情。
课文《西厢记》(节选)、《窦娥冤》(节选)为元杂剧代表作。
明清传奇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
元灭南宋而统一中国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明清传奇与元杂剧在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在体制规模上,元杂剧以一本四折为通例,明代杂剧虽然有所突破,但规模仍然不大;而明代传奇短的也有十几出,一般都在几十出以上,在体制规模上更加自由和庞大。
如《牡丹亭》五十五出,《长生殿》五十出。
明中叶以后,传奇作者演奇事,绘奇人,抒奇情,写奇文,用奇语,成为一种文学潮流。
历史剧、风情剧、时事剧、社会剧,各种题材的作品应运而生。
第二,在曲调曲牌上,杂剧一折用一套曲子,曲子可多可少,但都要使用同一宫调。
明清传奇则不受此限制,可以“借官犯调”,除南曲外还可以适当采用北曲曲牌。
南北曲合套的形式不仅得到了普遍运用,而且合套的形式也多样化了,有一南一北交替使用的,也有南北混用的。
第三,萑演唱方式上,元杂剧是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对话和动作;传奇则有多种演唱方式,谁上场谁唱,使抒情和叙事的形式更加自由灵活。
第四,在角色行当上,明代传奇比杂剧的划分更为细致,包括生、旦、外、贴、丑、净、末,还有~J-,,'-b、小外、老旦、小旦、小丑、副净、副末等。
明中叶以降,大批文人染指传奇,使典雅的审美趣味和绮丽的语言风格渗入了传奇,所以,元杂剧和明清传奇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
明清传奇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与文人的浪漫情思有关,它有利于文人学士抒发其细腻含蓄的思想情感,展示其委婉幽邃的内心世界,使传奇唱词成为可与诗词曲赋相抗衡的艺术品种。
但与元杂剧语言的本色特点相比,显得典雅谨严有余,生动质朴不足。
《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分别为明清传奇的杰出代表作。
二、几篇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补遗配合教材的教学参考书尽管对中国古代戏曲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但由于这些课文全为节选,所以难以鲜明而完整地体现出原作品的艺术特色,放眼于大语文教育,放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还是应该联系整部作品来全面地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以使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
(一)王实甫的《西厢记》。
《西厢记》是在长期流行的西厢故事的基础上创作的,其基本情节虽本之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绝非简单地依样画葫芦,而是进行了匠心独运的改编。
作者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一条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妇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条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
前者是戏剧冲突的主线,后者是副线,但又相互制约,构成由“惊艳”、“寺警”、“赖婚”、“赖简”、“拷艳”等重要关目组成的特有戏剧性,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崔、张的自由恋爱与封建世家大族观念不可调和的矛盾和较量。
为了能更好地展示剧情,《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本四折的体制,用了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而且还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在第一本的第五折、第四本的第四折等若干折里,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这种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仅能以比较完美的戏剧形式安排剧情,使戏剧冲突波浪迭起、丰富曲折,也便于更细致、更全面地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
《西厢记》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除了塑造出性格鲜明、令人喜爱的人物形象之外,在关目设置、语言运用的技抒墼奥巧等方面,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其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剧中的许多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如同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
如选人课本的“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几段唱词,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从而形成了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观众或读者的想像,使之迅速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剧情氛围中,感受到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缠绵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盛赞其唱词的文辞之美,并言“北曲故当以佰厢》压卷”。
(二)汤丑祖的<牡丹事>。
从宋代开始,程朱理学成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理学家用自己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设计出来的宇宙图式和自然法则来解释人性,认为人的仁义道德如同宇宙法则那样天经地义,不可抗拒,所以人们必须“存天理,灭人欲”,按照上天的意志去行动,而不要有任何个人的私欲。
它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说成是“天理”,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无条件服从,而个人的私欲却受到极大的压抑和围剿。
在此背景下,那些具有个性色彩的人物成了受社会唾弃的异类,而那些甘心将自己个性化为封建礼教殉葬品的忠臣义士、节妇烈女却成了社会人格的典范。
这种压抑个人情欲、将封建礼教神圣化的理学思想在明代后期受到王学左派及李贽等进步思想家的抨击和挑战,而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是当时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参与这一思想斗争的伟大作品。
他明确地提出用充满个性色彩的“情”去抵制和战胜为统治阶级意志服务的所谓“天理”。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题词>)剧中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见,因梦生情,由情而病,情痴至死,又因情复生,这出生入死,皆情之所至。
作品以此酣畅淋漓地宣泄出作者对自由爱情的无比热爱和热情礼赞。
作为明末主情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实绩表现,‘牡丹亭》在艺术上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
首先,作者为作品所规定的勾画出一个“理之必无”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题材和主题本身,就决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
所以,该剧在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
其次,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的意境。
剧中许多曲词能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
文采斐然,美不胜收,达到了传神的境界。
如历来为世人所称颂的“惊梦”中[皂罗袍]一曲,明写自然,暗写人生,在清秀婉丽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切动人的意境,哀婉缠绵,情景交融,在艺术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三):孔尚任的《桃花扇》。
《桃花扇》的内容是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
作者自称其写作目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抒发历史兴亡和人生空幻的感慨,为后人提供历史与人生的借鉴。
与清初那些有识之士相同,孔尚任也将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归罪于马士英、阮大镀等“魏阉之余孽”,同时也把他们安排为剧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
但该剧的立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历史剧和爱情剧,作者抛弃了那些大团圆的结局等陈套俗说,以二人的彻悟出家来作为他们劫后重逢之后最终的人生道路的选择。
这是因为侯、李爱情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左右,他们爱情的重要基础就是抵制奸党,坚持民族气节。
因而当奸党和国家同归于尽时,他们的爱情基础实际上也受到了动摇,这就使剧作具有更为深入的历史纵深感和人生哲理感。
从现实和文化传统看,《桃花扇》的思想旨归在于表现清初文人在阅尽社会政治的沧桑巨变后对社会政治失去信心而产生的逃避心态和失落的心态,这也正是清代文学感伤思潮产生的内驱动力。
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并代表清初感伤审美思潮实绩的,是被称为“南洪:;II>YL”的历史剧作家洪异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桃花扇》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中,李香君是光彩照人的正面形象。
她色艺非凡,身为秦淮名妓。
却出淤泥而不染,注重气节,很有政治远见。
在她身上,坚贞的爱情和疾恶如仇的政治态度紧密相连,因而她的经历中,爱情的不幸遭遇与国家的覆灭命运也紧密联系在一起。
应当说正是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才为剧本主题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孔尚任还注意写出某些次要人物的丰满性格,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加以塑造,并使他们的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维持有机的联系,成为剧中不可或缺的登场人物,杨龙友便是这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