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调查(学习重点)
中药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中药资源的现状、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提高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效率,我于2023年在某中药资源调查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了解中药资源的相关知识,为我国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二、实习目的1. 了解中药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2. 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技术;3. 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对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认识;4. 为我国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中药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特点等理论知识。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我对中药资源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地考察在实习导师的带领下,我参加了多个中药资源调查项目。
实地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当地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等情况;(2)调查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态环境;(3)分析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采集中药资源样本,进行鉴定及数据分析。
3. 数据分析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中药资源调查项目的数据分析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1)整理、整理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2)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药资源进行分类、排序;(3)分析中药资源的变化趋势,为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四、实习成果1. 撰写实习报告根据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我撰写了《中药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习背景及目的;(2)实习内容;(3)实习成果;(4)实习心得与体会。
2. 参与编写调查报告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中药资源调查项目的调查报告编写工作。
这些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3. 采集到一批有价值的样本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采集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药资源样本,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五、实习心得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此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第三章 中药资源调查
第二节 中药资源抽样调查的基本知识
一、抽样调查的目的和特点 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调查地区的资源情
况进行每株测量记录。因此,在资源调查过程中通 常都是采用抽取样方测量,然后再推算总体情况的 方法进行,也就是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在调查的对象中,按照调查的精 度要求,抽取一定数量的调查地,进行测量进而推 算出资源分布的总体情况的调查方法。
3.具有特殊目标的资源调查
其目标是对调查地区内某个特殊的资源种类的 有无、分布和贮量情况的详细调查。
具有特殊目标的资源调查,是这三种调查类型 中效果最好的,所提供的数据也是最有价值的。这 些资料数据的获得是单一目标的,是仅针对某一种 中药资源情况而言的。因此,不受其它种类资源情 况的干扰,也不致于分散调查工作者的注意力。这 种调查所需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数量均小于综合调查, 并可以获得优于综合调查的数据资料。
贮 量
45
6
7
8
9 10
样 地 数
4 16
48 240
118 236 708 1652
148 1184
22 198
6 60
合 计
582 4058
平均样地贮量
kg
2. 标准差及方差 标准差是说明每个单元的观测值对平均数的离
散情况。标准差越大,离散程度也越大,说明平均 数对总体的代表能力越弱。反之,代表能力越强。 标准差的平方叫做方差,它也是说明每个单元的观 测值对平均数的离散情况。
2.探查性的资源考察野外
其目标在于对调查地区中药资源的大致情况或 对其中某些资源种类的大致分布和贮藏情况进行粗 略的调查。
探查性的野外考察与全面的综合性的资源调查 相比,不仅工作易于开展,而且所需时间和经费也 少。但这种调查不能提供详细和准确的资源数据, 只能提供有关中药资源的大致情况。它的调查方法 是在调查的地区设置一些必要的考察路线,请一些 有关的专家,沿各线路对资源情况进行踏查,以此 来得到有关的材料。
中药资源学调查报告
大邑中药种植基地资源种类、三木类药材以及黄连调查报告前言:调查目的:1,通过对大邑县斜源镇中药资源的调查,掌握其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特点2,熟悉沿路中药的种类及其所属科属3,了解中药种植基地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资源的影响4,通过调查大邑斜源镇药用资源,掌握其药用资源种类、蕴藏量及生态地理分布规律5,掌握大邑县斜源镇中药种植基地中山区及高山区黄连的分布及三木类药材的分布特点6,了解杜仲、厚朴、黄柏药材的分布及生长环境7,对高山区不同生长年限黄连的生长情况及分布调查任务:1,生物群落特征;2,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即药用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植被;3,药用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种类数量特征;4,药用资源的贮藏量及其种类的更新能力调查范围:地理位置通过上网查询其地图如下:斜源镇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城西北。
坐标:北纬30°37`,东经103°20`,幅员面积64.4平方公里,海拔640---2000米。
境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
年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
调查人员:组长:罗帅组员:王景、陈昌青、罗琳梅、赵爱华、魏丽、李蓉、岳志伟、李克诚、李翔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1, 出发前,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其调查目的,以及路途中突发事件的处理;2,小组成员分工:a、沿路熟悉中药材资源分工如下:记录人员:2人采集标本:2人摄影:2人测海拔高度:1人访问人员:3人b、中、高山区三木类药材分布调查分工如下:记录人员:2人拉样方:(50m*50m):2人测周长、目测高度:3人摄影:1人访问人员:2人C、高山地区黄连蕴藏量估计调查分工如下;记录人员:2人拉样方:(1m*1m):4人数样方内黄连株数:2人访问人员:2人3,调查完毕,通过记录的资料,整理数据,得出调查结论,分工写调查报告;调查工作过程:1,出发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地理环境并确定调查目的;2,通过老师的指导,确定调查任务,并明确分工;3,沿路途中,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复习途中中药材,采集标本,做好调查记录;4,三木药材的调查中,本组成员分为四小组,一组拉样方,三组分别对三种不同药材进行年限(厚朴)、目测高度、周长、数量的测定并记录;5,小组成员收集问题,并对其村民进行访问调查及记录;6,黄连蕴藏量估计调查中,分工对样地选取、样方选取及样方内黄连株数记录。
第二章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
11
第二节药用植物资源的外业调查
药用植物访问记载表
总号:
采集地点: 植物学名: 生态环境:
标本号:
日期:
年
月
日
土名:
植株量估计:
发育阶段: 市场销售情况及加工处理: 防治的病名和症状: 利用部分:
药方剂量和使用方法:
治疗时间及结果: 使用者或推荐者:
响,因此,在中药资源调查中,必须对土壤进行调查和 分析。
(四)图像资料及其他
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要注意绘制、拍摄各种图
表、照片等这些直观的资料可用于建立数据库和种类鉴
定等。 34
第三节 药用动物资源的外业调查
一、药用动物资源调查方法
路线统计法
样方计数法
动物资源 调查
捕尽法 固定水域 抱对数量 统计法
20
第二或器官蕴藏量调查(产量的估算)
投影盖度法估算蓄积量 U=X•Y U-样方上药材平均蓄积量(Kg/m2) X-样方上某种植物的平均投影盖度 Y-1%投影盖度药材平均重量(Kg) 样株法估算蓄积量 W=X•Y W-样方面积药材平均蓄积量( Kg/m2 ) X-样方内平均株数(n/m2) Y-单株药材的平均重量(Kg)
28
第二节药用植物资源的外业调查
三、栽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四)药用植物生物量和药材蓄积量调查
生物量的测定
药材蓄积量的测定 某种药材蓄积量(总产量)= 单位面积平均产量(根据样方估算)×总面积
采收加工调查
入药部位、采收时间、产地加工方法等。 29
第二节药用植物资源的外业调查
四、样品采集和标本制作 (一)药材样品采集
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
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
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蕴藏量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种技术的简称。
其中,遥感技术是基础,地理。
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
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
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贡献。
二、简答题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中药资源学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重要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2、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对人体保健发挥作用的物质..3、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资源4、中药资源的特点:①地域性:地道药材: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高、产量大的药用种类..②再生性③共存性④多用性⑤可解体性5、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药用动物植物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产量含蕴含量、资源更新} 1重要资源调查的技术:传统调查技术:踏查和访问调查法、详查和样地调查法、统计报表、抽样调法现代调查技术: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S技术 2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①区划: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②产地适宜性分析:单品种产地适宜性区划、单项地理生态因素区划、多项自然生态区划3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实行围栏保护封育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生物学研究 4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应以药物开发为中心并进行其他多产品的开发5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 6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和监测问答题:请你为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提出意见答:1、要对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和进行产地适宜性分析;这样能因地制宜..2、可以实行围栏保护封育..3、合理开发利用研究4、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这样能取代那些濒危的药用动植物资源..第二章:传统的中药资源区划及其资源状况1、关药区:野山参、关黄柏2、怀药区: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3、浙药区: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杭菊花、延胡索、温郁金 4、川药区:川芎、川附子、川牛膝、川贝母5、南药区:广藿香6、蒙药区:黄芪、甘草、知母7、维药区:肉苁蓉、甘草、锁阳、阿魏、枸杞8、藏药区:冬虫夏草、大黄、甘松 9、海药区:昆布、海藻、石决明、牡蛎第三章:中药资源自然属性的构成1、药用植物种类87%①藻类②菌类③地衣类④苔藓类⑤蕨类⑥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药用动物种类12% 3、药用矿物种类不足1%第四章:中药资源的应用种类1、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而中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止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3、民族药:我们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3700多种1藏药2蒙药3维药4傣药5壮药6其他民族药第五章:我国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三大自然区域:1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最为明显东部湿润 2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最为明显西北干旱 3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最为明显青藏高寒第六章:中药资源的垂直性分布1、植物的垂直分布受:山林的水平地带的制约、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地形、基质、局部气候等影响2、中药资源垂直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一般山体越高;垂直分布的种类越多;种类的构成也越复杂②每一个山地的药用植物垂直分布带谱的基质与该山体所在地的药用植物水平地带分布类型是一致的;在一个山体只能看到它所在的水平地带以北的植物类型③从低温山地到高温山地;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带谱有繁到简;垂直带的高度也逐渐的有高到底④从东部的湿润地区到西北的干旱地区;药用植物的垂直带谱逐渐由少到多;而垂直带的高度逐渐增高第七章+第九章:中药资源蕴藏量和中药资源调查1、①蕴藏量:是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的蕴藏量②产量:是指家种养的药用动植物的生产量③单体产量:指一株只药用动植物资源药用的平均产量④经济量:是指药用动植物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只包括达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不包括幼年、病株和未达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⑤年允收量:是指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⑥最大持续产量:是指在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⑦资源再生率:是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再生量和资源利用量之间的比值2、调查对象:362种药材;植物药320种;占88%;动物药29种;占8%;矿物药13种;占3%左右..3、调查方法业调查:要充分掌握被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路线和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②内业整理:就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的历史资料和数据..③综合估算:一方面要计算去区域内的总蕴藏量;另一方面分析药材的正常年生长量与年收购量的大体比率;估算蕴藏量..结合两种蕴藏量;以及参照当地人员所提供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比较可靠的野生蕴藏量.. 4、药用植物蕴藏量的测算①植物药材蕴藏量的测算:分布面积、单位面积蕴藏量的测算;分布面积的确定是蕴藏量测算的第一要素;单位面积蕴藏量的测算为第二要素..植物样方面积一般为:乔木类10×10或5×5;灌木类4×4或2×2;草木类2×2或1×1;样方数量不低于分布面积的1%-2%..生长年限是测定资源蕴藏量另一重要因素..②植物野外调查的方法:ⅰ现场调查踏查:对调查地区或区域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应配合各种有关地图资料进行;选择重点取样区域;应与专业人员和熟悉当地情况的生产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详查:在踏查的基础上具体调查区域与样地..ⅱ路线调查:遵循一定的调查路线;有规律的进行;并在有代表性的区域内选择调查样地;进行详查;并及时做好记录..选择调查路线的的基本原则是:能够垂直穿插所以的地形与植被类型;不行穿插的特殊地区则应给予补查..踏查、访问、各种参考图件资料等是正确却对调查路线的必要保证..ⅲ样地调查: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地段;按不同的植被群落设置样地;在样地内做细致的调查研究.. A样地选择的方法:典型的抽样法非随机取样法、主观取样法随机抽样法系统抽取样法机械抽样法B样地的类型:样方、样条、样标、记名样方、面积样方C样方大小与数目的确定:样方数目不得少于30个;确定数目的公式:n=v^2/p^2式中;n为所需样方个数;v为所测的的精度;p为要求的精度D样方产量的计算方法:投影盖度法与单株法E样方调查记载的内容:调查地点、日期、样方面积、样方编号、植物所在的群落类型、生态环境、药用植物种类与伴生植物等 5、药用植物资源野外调查的内容①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地理位置、地形与地势、气候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土壤、植被植物群落调查的内容:植物群落的名称、多度或称为密度记名计数法、目测估计法:非常多、多、中等、少、很少、盖度与郁闭度、频度②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调查③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调查总盖度:指草木层、灌木层或乔木层对地面的总覆盖度物候期:调查时每种植物所处的发育阶段生活力:指在植物生长地能否顺利良好的完成有形和无性繁殖等生活史过程盖度:指样方中每个植物种的分盖度;即其枝叶所覆盖的地面面积比生物量:指样方中每个植物中收割的地上现存量药用部位生长量:指样方中每个作为资源种药用部位的质量冠径幅:主要指灌木和乔木种类的树冠直径..每株至少要测两个直径胸径:指乔木从地面算起1.3m高度处的树冠直径基径:指乔木树干距地面30cm处的直径高度:植物的自然生长高度;包括生殖枝高度和营养枝高度④药用植物资源的更新调查:自然更新调查与人工更新调查6、药用植物资源野外调查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①组织准备②物资准备③技术准备④人身安全⑤资源与环境保护⑥方位确定方法7、药用动物蕴藏量的测定①动物药材蕴藏量的调查方法ⅰ路线统计法ⅱ样方统计法ⅲ样地轰赶法ⅳ标记重捕法ⅴ航天调查法ⅵ固定水域抱对数量统计法ⅶ捕尽法②野生药用动物资源调查ⅰ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的调查:栖息环境调查、食性调查、行为调查ⅱ药用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及其他动物种类调查ⅲ野生动物药材产量调查:药材产量=单的动物药量×种群密度×总面积ⅳ药用动物资源消长调查③养殖药用动物资源调查ⅰ人工养殖环境调查ⅱ饲养管理技术调查ⅲ种群数量与药材产量调查ⅳ动物药材的入药部位、采收时期与产生加工方法8、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①能摸清区域药用动植物资源基本情况②有计划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③为医药、食品、保健等行业的生产部门提供持久稳定的原料来源④有利于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第八章:中药资源的开发1、中药资源的开发包括:①中药资源的开发:ⅰ传统药物的资源开发ⅱ民间药与民族药的资源开放ⅲ植物药开发ⅳ动物药开发②天然护肤用品开发:ⅰ药物化妆品的开发ⅱ天然植物色素的开发③保健食品的开发:ⅰ保健食品的开发ⅱ天然香料的开发④植物源农药的开发⑤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开发⑥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开发:ⅰ利用飞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新资源ⅱ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新资源2、中药资源的开发的特点:①鲜明的实用性②高度的系统性③全程性创新性④不断的适应性3、传统中药的资源开发的途径:①挖掘整理本草寻找新药源②挖掘整理民族、民间医药成果寻找新药源③吸收其他民族医药成果寻找新药源④扩大药用部位寻找新药源⑤利用动植物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寻找新药源⑦变害为宝寻找新药源4、民间药的特点:①较强的地域性②较好的疗效③较强的生命力④发觉新药潜力大5、目前大多数民族药的发现方法是随即筛选和定向筛选6、植物化学成分是筛选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7、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开发:①利用飞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新资源:a从民族药中发掘新资源b同一物种不同组织器官扩大利用资源c在亲缘类群中扩大和寻找新资源d合成、半合成及修饰活性成分结构寻找新资源e副产品和废渣中回收可利用资源②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新资源:a组织离体培养技术b器官培养技术c内生真菌技术d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与基因工程技术e改良药用植物品质第十章: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国际生物资源保护1、中药资源保护对策:①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②开展资源普查与科学评价③合理开发利用④寻找稀有濒危中药材的替代品⑤加强药用植物物种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区的建设⑥广泛宣传与加强执法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2、中药资源保护的主要途径与方法①生态环境是中药资源的分布和质量的决定因素..中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息息相关的.. ②药用动植物的常规保护:ⅰ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目的..A、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资源综合研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资源生产性保护区轮采轮猎区;人工粗管种植区;野生转家种养研究基地 B、采取有效的生产性保护手段:抚育更新、合理采收、ⅱ异地保护:将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区、动物区、植物区、种植区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ⅲ离体保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的某个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的一种技术..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细胞在生理发育上具有潜在全能性3、1987年颁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一级保护的有虎、豹、赛加羚羊、梅花鹿等四种;二级保护的有马鹿、林麝、黑熊、穿山甲等14种①我国药用濒危野生物种保护的成果:药用物种野生变家种养、动植物代用品研究、中药材的人工合成②我国采用“濒危”、“稀有”、“渐危”三个等级ⅰ濒危种:指这些物种在其分布的全部或显着范围内有随时灭绝的危险属于不常见的单种属或寡种属ⅲ渐危种:指那些目前还有一定数量的野生资源;但这些物种受到危险;很可能变为濒危种③濒危药用动植物保护对策:ⅰ加强濒危药用动植物的调查摸底工作;制定统一的保护等级ⅱ加强现有和新建保护区和动植物园的建设ⅲ加强濒危药用动植物动态变化的监测;找出变化规律ⅳ禁止和限制使用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植物ⅴ大力发展濒危药用动植物的人工种植养殖ⅵ加大保护和研究经费的投入..第十一章:地道药材及重要中药资源1、地道药材:在特定的地区;栽培管理方法和采收加工标准相对固定;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和流通过程的推介;被公认为品质和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的中药材产品..目前为200余种..①特征:ⅰ具有明显的地理性ⅱ具有特有的工艺标准ⅲ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②形成的因素:ⅰ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内在因素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外在因素ⅲ完善的栽培管理方法和生产加工技术可靠保证ⅳ系统的中医药学理论以及长期的商贸活动思想基础③地道药材的发展:ⅰ地道药材品种来源的变迁ⅱ地道药材产区的变迁④地道药材的研究方法:ⅰ历史基原考证ⅱ产区环境和栽培历史的调查ⅲ遗传基因的比较ⅳ药材性状评价ⅴ化学品质评价ⅵ药理药性评价2、地道药材及重要你的中药资源①吉林省是人参之乡;一般以皂苷含量作为人参质量的标准;人参种植的主要国家是:中国韩国朝鲜和日本.我国人参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0%;东北地区年产量占全国的99.6%.野生人参称为“山参”;人工栽培的称为“园参”②防风:黑龙江③黄芪:内蒙古④党参:山西长冶一带被誉为“党参之乡”..潞党山西、台党山西、西晶党四川、纹党甘肃、板党湖北、凤党陕西。
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
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
一、中药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中药资源的定义
2.中药资源的分类:野生资源、人工种植资源、自然资源
二、中药资源的采集与贮藏
1.中药资源采集的原则和方法
2.中药资源贮藏的目的和方法
3.中药贮藏中的质量控制
三、中药资源的起源和分布
1.中药资源的起源
2.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
3.中药资源的地理种质资源
四、中药资源的评价和鉴定
1.中药资源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2.中药资源鉴定的原则和方法
3.中药资源鉴定的常用鉴定技术
五、中药资源的利用与研究
1.中药资源的利用方式和限制
2.中药资源的研究方法和方向
3.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六、中药资源学中的现代技术
1.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资源中的应用
2.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3.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七、中药资源学与中药产业的发展
1.中药资源学在中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2.中药产业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
3.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八、中药资源学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1.中药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2.中药资源保护政策和措施
3.中药资源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上是一个中药资源学的复习提纲,包含了中药资源的概念和分类、采集与贮藏、起源和分布、评价和鉴定、利用与研究、现代技术、与中药产业发展的关系、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内容,能够对中药资源学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梳理。
中药资源调查培训课件培训课件
中药资源调查培训课件
35
③生物量与药材蓄积量测定
●标本及样品的采集
采集带繁殖器官的标本。
草本植物最好采全株,尽量保全性状的完整性。
雌雄异株植物需采集雌株和雄株。
中药资源调查培训课件
15
寄生的植物,采集时连同寄主一并采集。 木本植物剪取带有花、果及完整叶片的枝条(20~
30cm为适) 遇以根皮或树皮为药用部位(或鉴别部位),应取
一块树皮或挖小段根作为样品,编同一标本 号,附着于标本上。 及时做好采集记录,对易改变或消失的特征,如花 的颜色、气味、毛绒等应详细记载,防止遗漏。
②气候
●热量条件:年平均温度;最低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 均温度;绝对最高和最低温度;无霜期;地表0cm、 20cm、40cm深度的月平均温度;冻土天数;土壤冻结 深度等。
中药资源调查培训课件
9
●水分条件:年平均降水量;各月平均降水量;干旱 期和降水集中期;冬季积雪时间及厚度;年平均相对 湿度;最低月和最高月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蒸发 量;最低月和最高月平均蒸发量等。 ●光照条件:年平均辐射强度;各月平均辐射强度; 年平均日照时数;各月日照时数等。 ●灾害性天气情况:暴风发生天数、每次持续时间及 强度;冰雹发生月份、每年平均发生次数、危害程度 等。
中药资源调查培训课件
11
2、生态条件调查
①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对热量和水分具有再分配作用,因而影响 药用植物资源的形成和药用动物的活动,对中药资源在 地域上的分布和资源质量具有一定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 部位、地下水位深度等。
②土壤条件
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土壤
。
●采收加工调查
中药资源复习资料
中药资源复习资料中药资源复习资料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我们需要对中药资源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复习。
本文将从中药资源的分类、采集和加工、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资源的分类中药资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四大类。
植物药是指以植物的部分或整体作为药材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等;动物药是指以动物的组织、器官或分泌物作为药材的药物,如鹿茸、牛黄等;矿物药是指以矿物质或矿石作为药材的药物,如雄黄、石膏等;化学药是指以化学合成的物质作为药材的药物,如维生素C、阿司匹林等。
二、中药资源的采集和加工中药资源的采集和加工是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采集时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和部位,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
同时,采集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采集和破坏。
采集回来后,药材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包括鲜药加工和干药加工。
鲜药加工主要是去除杂质、清洗和切割,以保持药材的新鲜度和活性成分。
干药加工则是将鲜药晾晒或烘干,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三、中药资源的应用中药资源的应用主要包括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和中药注射剂等。
中药饮片是将中药加工成片状或颗粒状,方便患者服用。
中药制剂是将中药加工成各种剂型,如丸剂、散剂、膏剂等,方便患者使用。
中药注射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浓缩液制成注射剂,用于治疗疾病。
四、中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中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是中药学领域的重要工作。
通过对中药资源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的药物活性成分,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还可以开发新的中药制剂和新的中药应用领域,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五、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中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由于中药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中药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中药资源,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中药资源保护区、加强中药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推广中药种植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研究,提高中药的利用效率。
《中药资源调查》课件
中药资源调查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课件将介绍中药资源调查 的背景、意义以及其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中药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
调查中药资源的总体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提 供依据。
挑战
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同时克服资源 稀缺和地域分布等困难。
利用
开发中药新品种,加强科研 和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产业 化水平。
可持续发展
实施循环利用和替代计划,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 益。
现代化的中药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
实地调查
通过走访和观察,获取中药资源 的实际情况和分布状况。
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大范围中药资 源的信息和变化情况。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 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产业应用
临床应用
• 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产业 的发展
• 新药研发和市场应用的推广
• 中药治疗方案的优化和 标准化
• 中药在疾病预防和康复 中的应用
未来中药资源调查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未来中药资源调查将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 更大的支撑。
矿物质中药材
常用的有石灰、雄黄等,主要 分布在西南地区。
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和贮藏
1
采集
根据植物学特点和生长环境,选择适当
加工
2
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采集。
进行初加工、烘干、研磨等步骤,确保
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3
贮藏
采用干燥通风的方法,避免受潮、发霉 和虫害等情况。
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法律 保护力度,加强种植和培育 工作。
中药资源学(2)(1)
1. 中药资源的分析和评价:分析:一、种类、蕴藏量分析:将资源调查中获取的各样地上样方汇总的统计资料与以往的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合当地药材收购部门的历年收购情况,对调查地的中药资源种类及蕴藏量或某种中药资源的储量做出合理的推断与确定。
二.从药用价值、分类学意义、分布与生境要求、野生资源量、野生资源减少速度、栽培状况、保护现状和综合利用现状等八个方面提出量化评价标准。
将其分为珍、稀、濒危、渐危等级别。
评价:一.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允收量、经济效率:经济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消耗总量)二.生态效益:生态效率=(年允收量-年实际采收量+资源恢复或更新量)/年实际采收量三.社会效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调查区域中药产业产值在当地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2.资源人均占有量3.中药产业劳动力吸纳量4.中药文化状况P392. 中药区划:一.目的和任务: 1.正确评价中药资源特点,为合理开发中药资源,尤其是充分发挥地道药材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2.深入开展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为变野生资源为家种、家养提供科学依据3.揭示各地中药资源与药材生产的地域性特点,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4.合理确定不同地区药材生产发展方向,为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中药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1.原则: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不同等级的区划相衔接,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 2.创建依据:以各地的自然生态指标和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中药生产有直接影响的社会经济指标为依据。
对各地区代表品种的资源状况地道性、生产和应用流通历史、生产布局、资源开发方向及途径措施加以重点研究,进行合理的分区划片 3.分区系统及命名规则:我国中药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
一级区: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发展方向70%以上二级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品种名称50%以上三.内容简介:。
中药资源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1.中药资源: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2.中药资源学: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3.传统中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上流通,以传统中药理论阐述药理药效和临床指导用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加工炮制方法及使用形式的天然药物和人工加工产品4.民间药: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5.民间药:我国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多数均有各自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以指导用药6.道地药材: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比较集中,栽培历史比较悠久,再拍技术和加工技术比较独特,质量和疗效较其他产区同种药材好,且为世人所认可的药材7.中药区划: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影响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揭示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按区内相似性和国际差异性划分不同级别的中药区明确各区开发中药资源和发展中药生产的优势及其地域性特点,提出生产发展和建设途径8.中药资源的品质:指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用于医疗保健和护理等用途的药用部位及其所含药用成分的性质与质量9.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11.中药资源总经济价值分为两个部分:①使用价值(分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无价值)是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时候,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②非使用价值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12.中药资源的产品开发利用:指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开发而成的中药产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及其他中药产品和保健品13.功能食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在天然食物中加入卫生部颁发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可食用药材,经过特异加工而成的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14.自然保护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包括陆地和水域,采取有效措施就地保护现有状态是该区自然资源得以永久或较长时间保护,免受破坏而划定的特殊区域15.中药资源保护:指保护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药用动植物的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动植物种16.绝灭种:一个物种在野外50年没有肯定发现,表示该类群确实已经灭绝17.濒危种:绵连绝灭危险,如果致危因素继续存在它们可能就可能不能生存18.稀有种:在全世界总数量很少,但现尚不属于濒危种、易危种的类群,这些类群常分布在有限的地理区域或栖息地,或者稀疏地分布在更为广阔的范围19.盖度:植物覆盖在地面的程度,以百分数来统计20.单株产量:一株植物药用部位的平均产量21.药用植物的生物量:某一地区某种药用植物的总量,包括药用部分和非要用部分22.药材蕴藏量: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中药资源的自然蓄满量23.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药用部位(如根、根茎、全草、叶、果实或种子)的平均产量(g/株)24.年允收量:指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久利用的采收量25.投影盖度:一种植物在一定的土壤表面所形成的覆盖面积的比例26.样方调查:在选取的样地内根据调查的目的、对象设置样方,对样方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27.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总称28.植被: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总称29.三向地带性:一方面沿纬度方向呈带状发生有规律更替称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经度地带性。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专题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专题调查报告【中药资源重点品种专题调查报告】一、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药资源丰富,包含了大量珍稀、独特的植物及其部位、动物组织等。
这些中药资源在中医药学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我进行了一次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专题调查,并将在以下内容中详细介绍。
二、调查背景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和挑战,保护和有效利用中药资源,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调研、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我们对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现状、特点和保护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四、调查结果1.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分类通过调查,我们将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分为药材和药食两大类。
药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而药食则以中草药为主要成分。
2.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特点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 珍稀性:许多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只生长在特定的地区,数量有限,具有较高的价值;(2) 独特性:中药资源重点品种在成分和功效上与其他物种有所不同,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3) 质量稳定性:许多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质量稳定,不受季节和环境的影响。
3. 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中药资源重点品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保护意识:提高中药资源重点品种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各界的保护意识;(2) 科学种植和采收:通过科学的种植和采收方法,确保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质量和数量;(3) 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合法权益。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调查让我深刻认识到中药资源的宝贵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和文章的撰写,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中药资源的关注和保护,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整理)中药资源学复习重点
中药资源学复习重点(湖医药学院)一.名词解释1.传统中药: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以传统中医药理论阐述药理药效和指导临床用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加工炮制方法及使用形式的天然药物和人工加工产品。
2.道地药材:通常将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比较集中,栽培历史较悠久,栽培技术比较独特,质量和疗效较其他产区的同种药材好且为世人所认可的药材。
3.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药用部位的平均产量。
4.功能食品: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在天然食物中加入卫生部颁发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可食用药材,经过特意加工而成的适宜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而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5.盖度:植物覆盖在地面的程度,以百分数来统计。
6.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
7.民间药:是指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和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其应用地区局限,缺少医药理论指导及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8.民族药:指除我国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多数具有各自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指导,以指导用药。
9.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他们与生态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10.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1.药膳:在传统中医“理、法、方、药”理论指导下烹饪出食疗、食治、食补的佳肴。
12.一级:濒危灭绝状态的珍贵野生药材物种。
13.二级: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
杜仲、人参。
14.三级:资源严重减少和主要常有野生药材物种。
刺五加。
15.遗传多样性:其广义概念是指地球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概念是指种内或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16.郁蔽度:是指乔木郁蔽天空的程度。
如该样地树冠盖度为80%,其郁蔽度为0.8度。
中药资源调查_2
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病虫害发生种类、时间
和危害程度,使用农药的种类、浓度和时间等。 另外,中耕、除草、修枝、摘蕾等措施也在调查之列。
●采收加工调查 入药部位、采收时间、产地加工方法等。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六页。
②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调查内容
药用植物的生产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到药材的产量和质
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熟悉当地情况。关键是要了解植物的生态环境和分布情 况。
●采集工具。标本夹,吸水草纸,枝剪(手剪和高枝 剪),铁镐,海拔表(或卫星定位仪),地质罗盘 (测定坡向和坡度),卷尺,野外记录本,号牌,扩 大镜,镊子,解剖针,铅笔,望远镜,小纸袋,采集 箱,防雨工具,麻绳等。
●标本及样品的采集 采集带繁殖器官的标本。 草本植物最好采全株,尽量保全性状的完整性。 雌雄异株植物需采集雌株和雄株。
第九页,共四十六页。
●水分条件:年平均降水量;各月平均降水量;干旱 期和降水集中期;冬季积雪时间及厚度;年平均相对 湿度;最低月和最高月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蒸发量 ;最低月和最高月平均蒸发量等。
●光照条件:年平均辐射强度;各月平均辐射强度;
年平均日照时数;各月日照时数等。 ●灾害性天气情况:暴风发生天数、每次持续时间及 强度;冰雹发生月份、每年平均发生次数、危害程度 等。
野外采集应有现场记录。记录最为重要的内容,如植 物名、生境(山坡、林下或沟边等)、海拔、花果颜 色。标本号一定与记录号一致。书写工具应为铅笔。
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
药用植物标本采集记录
中文名
拉丁学名
采集地点 生境
科名 (省、市) 县
乡、村、山)
海拔
(M)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鉴定 踏查:了解药用植物种类的分布规律 样方调查:调查不同生境条件下药用植物种类的变化
情况。 原植物标本集方法
●熟悉当地情况。关键是要了解植物的生态环境和分 布情况。
●采集工具。标本夹,吸水草纸,枝剪(手剪和高枝 剪),铁镐,海拔表(或卫星定位仪),地质罗盘 (测定坡向和坡度),卷尺,野外记录本,号牌, 扩大镜,镊子,解剖针,铅笔,望远镜,小纸袋, 采集箱,防雨工具,麻绳等。
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资料、 生产规划和研究报告等。
2
动植物资源资料: 有关地区生态系统、植被、植物群落、 (药用)植物志、(药用)动物志等。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部门的 区划图。
地区药材生产和收购部门的历史资料: 历年收购的中药材品种、数量、分布、产地等。
●标本及样品的采集 采集带繁殖器官的标本。 草本植物最好采全株,尽量保全性状的完整性。 雌雄异株植物需采集雌株和雄株。
14
寄生的植物,采集时连同寄主一并采集。 木本植物剪取带有花、果及完整叶片的枝条(20~
30cm为适) 遇以根皮或树皮为药用部位(或鉴别部位),应取
一块树皮或挖小段根作为样品,编同一标本 号,附着于标本上。 及时做好采集记录,对易改变或消失的特征,如花 的颜色、气味、毛绒等应详细记载,防止遗漏。
5
②确定取样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的取样原则是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并能 通过尽可能少的样本获得对总体特征的准确估计。 ●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 取样误差和非取样误差,两者构成估计值的总误差。 ●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 取样单位目前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把一定面积作为取 样单位;一种是把物种的个体作为取样单位。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 样法和分层取样法。
10
2、生态条件调查
①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对热量和水分具有再分配作用,因而影响 药用植物资源的形成和药用动物的活动,对中药资源在 地域上的分布和资源质量具有一定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 部位、地下水位深度等。
②土壤条件
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土壤 理化性质和肥力特征、土地利用现状等。
地方病的资料、当地民间使用中草药品种等。 3
②仪器设备及调试、质量检测。 卫星定位仪(GPS)、海拔仪、野外成分分析箱等。
③生活物质和健康保健方面的准备工作。
4
3、技术准备
①制定技术方案
根据调查目的制定野外作业的技术方案,编写调查实 施细则(标准),明确精度、误差等要求。 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编制各种记录表格。
15
药材样品的采集 全草类:有地上部分全草类和全株类,采集时应统一
要求。干燥时宜将茎叶分开。 叶类:不同位置的叶,化学成分可能存在差别。 花类:不同药材入药部位各不相同,应了解花的采收
期和药用部位。 果实类:果实类药材需规定成熟度。 皮类:分为茎皮和根皮两类。
16
●野外记录的要求和内容 野外采集应有现场记录。记录最为重要的内容,如 植物名、生境(山坡、林下或沟边等)、海拔、花 果颜色。标本号一定与记录号一致。书写工具应为 铅笔。
6
•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的野外调查可以分为三部分: 1、区域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调查; 2、样方生长地域生态环境观测; 3、样方中药用植物资源的测定。
7
1、区域性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调查
①地理环境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所在行政区划的位置及经 纬度;该地区及附近的山脉、河流、湖泊、交通干线 等。
11
③植被条件
植被是一个地区植物区系、地形、气候、土壤和其它 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需要调查的内容包括,植被类 型及其面积和特点、植物群落结构、优势植物种群及 其高度、盖度、密度或多度等。
12
3、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根据目的不同,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可以分为两大 类型:种类及其种群特征调查;药材蕴藏量调查。
②气候
●热量条件:年平均温度;最低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 均温度;绝对最高和最低温度;无霜期;地表0cm、 20cm、40cm深度的月平均温度;冻土天数;土壤冻结 深度等。
8
●水分条件:年平均降水量;各月平均降水量;干旱 期和降水集中期;冬季积雪时间及厚度;年平均相对 湿度;最低月和最高月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蒸发 量;最低月和最高月平均蒸发量等。 ●光照条件:年平均辐射强度;各月平均辐射强度; 年平均日照时数;各月日照时数等。 ●灾害性天气情况:暴风发生天数、每次持续时间及 强度;冰雹发生月份、每年平均发生次数、危害程度 等。
• 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 药用动物资源调查 • 资源调查的内业工作和资源评价
1
• 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 计划任务书、各方协调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建 立组织机构(包括野外调查、后勤保障、技术支持 等)、各单位各部门职责、野外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2、物质准备
①资料查阅和收集是最重要的物质准备工作。
地向导。 防止中毒。切忌乱吃乱闻,谨防毒蛇猛兽。 镇定冷静,确定方向。
太阳的位置:在东北地区,夏天上午10点在东偏南,下午1点左右在 正南,下午3点以后在西南。
17
药用植物标本采集记录
中文名
科名
拉丁学名
采集地点
(省、市)
县
乡、村、山)
生境
海拔
(M)经度
纬度
习性(体态)
植物高 (M)胸径
(CM或M)
根
茎或树皮
叶形和颜色
花(花形和颜色)
果(果形和颜色)
用途或附记
采集者
采集号
采集日期
年月日
18
采集标签式样
采集号 地点
采集人 采集日期
长7cm,宽3cm
19
●野外作业的注意事项 保护资源,合理采集,严禁滥采滥伐。 保护环境,防止火灾。 带足饮食,分开携带;保持联系,防止走散;聘请当
9
③社会经济状况
主要调查与中药产业关系最密切的部门或领域。 ●中药产业在区域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药产业的产值占区域社会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其 发展趋势以及定位;中药产业在当地社会经济中的地 位和重要性。 ●中药产品市场状况 中药产品的种类,历年中药野生品种的收购量、栽培 或养殖品种的产量、市场需求量等。 ●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情况 ●交通运输及人口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