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模式的无损分解

合集下载

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

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

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一、引言关系模式是关系数据库中的核心元素之一,它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和关系。

在设计关系数据库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以满足数据库的需求。

本文将讨论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二、关系模式分解关系模式分解是将一个关系模式拆分成多个较小的关系模式的过程。

在分解关系模式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重要的性质: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

2.1 无损连接无损连接是指在关系模式分解后,通过对分解后的关系进行连接操作能够恢复原始关系模式。

换句话说,无损连接要求分解后的关系能够完整地保留原始关系中的所有信息。

2.2 保持函数依赖保持函数依赖是指在关系模式分解后,分解后的关系中依然能够保持原始关系中的函数依赖关系。

函数依赖是指一个属性或者属性集合的值决定了另一个属性或者属性集合的值。

三、关系模式分解的方法关系模式分解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自然连接、垂直分解和水平分解。

3.1 自然连接自然连接是指通过公共属性将两个或多个关系模式进行连接,得到一个具有完整信息的新关系模式。

自然连接的特点是能够保持原始关系中的所有信息和函数依赖。

3.2 垂直分解垂直分解是指根据属性集合的划分,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成多个关系模式。

垂直分解的优点是能够消除冗余数据,提高查询效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垂直分解可能会造成关系丢失或信息损失。

3.3 水平分解水平分解是指将一个关系模式的元组进行水平划分,得到多个关系模式。

水平分解的特点是能够提高并发性能和容错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水平分解可能会造成查询的复杂性增加和数据的分布不均衡。

四、关系模式分解的应用关系模式分解在实际的数据库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两个例子以说明关系模式分解的应用。

4.1 学生课程关系考虑一个学生选课系统,其中包含学生和课程两个关系模式。

学生关系模式包括学生ID、姓名和年龄等属性,课程关系模式包括课程ID、课程名称和教师名称等属性。

模式分解是否为无损连接的判断方法

模式分解是否为无损连接的判断方法

模式分解是否为⽆损连接的判断⽅法⽅法⼀:⽆损连接定理关系模式R(U,F)的⼀个分解,ρ={R1<U1,F1>,R2<U2,F2>}具有⽆损连接的充分必要条件是:U1∩U2→U1-U2 €F+ 或U1∩U2→U2 -U1€F+⽅法⼆:算法ρ={R1<U1,F1>,R2<U2,F2>,...,R k<U k,F k>}是关系模式R<U,F>的⼀个分解,U={A1,A2,...,A n},F={FD1,FD2,...,FD p},并设F是⼀个最⼩依赖集,记FD i为X i→A lj,其步骤如下:①建⽴⼀张n列k⾏的表,每⼀列对应⼀个属性,每⼀⾏对应分解中的⼀个关系模式。

若属性A j U i,则在j列i⾏上真上a j,否则填上b ij;②对于每⼀个FD i做如下操作:找到X i所对应的列中具有相同符号的那些⾏。

考察这些⾏中l i列的元素,若其中有a j,则全部改为a j,否则全部改为b mli,m是这些⾏的⾏号最⼩值。

如果在某次更改后,有⼀⾏成为:a1,a2,...,a n,则算法终⽌。

且分解ρ具有⽆损连接性,否则不具有⽆损连接性。

对F中p个FD逐⼀进⾏⼀次这样的处理,称为对F的⼀次扫描。

③⽐较扫描前后,表有⽆变化,如有变化,则返回第②步,否则算法终⽌。

如果发⽣循环,那么前次扫描⾄少应使该表减少⼀个符号,表中符号有限,因此,循环必然终⽌。

举例1:已知R<U,F>,U={A,B,C},F={A→B},如下的两个分解:①ρ1={AB,BC}②ρ2={AB,AC}判断这两个分解是否具有⽆损连接性。

①因为AB∩BC=B,AB-BC=A,BC-AB=C所以B→A ¢F+,B→C ¢ F+故ρ1是有损连接。

②因为AB∩AC=A,AB-AC=B,AC-AB=C所以A→B €F+,A→C ¢F+故ρ2是⽆损连接。

关于关系数据库模式分解与范式的总结

关于关系数据库模式分解与范式的总结

1.关系模式设计不规范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因此需要一个标准的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引入模式分解来解决存在问题。

2.无损连接的概念比较好懂,就是要保证模式分解后仍然可以根据分解后的关系回退回分解前。

这可以保证分解过程没有丢失信息,不会破坏和更改已经存在的。

而检验无损连接的方法分为两种:①当R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R1和R2时,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可以测试无损连接性p={R1,R2}p是无损连接的分解当且仅当下面之一满足(R1 ∩R2)→(R1-R2)(R1 ∩R2)→(R2-R1)其中R1 ∩R2指模式的交,返回公共属性R2-R1表示模式的差集,返回属于R2但不属于R1的属性集也可以理解为R1∩R2的结果是R的超码,即该结果可以推出全部R属性。

②当R分解为多个关系模式时,可以使用chase算法:举个栗子R(A,B,C,D,E)R1(A,D), R2(A,B), R3(B,E), R4(C,D,E), R5(A,E)F={A→C, B→C, C→D, DE→C, CE→A}判断R分解为p={R1,R2,R3,R4,R5}是否是无损连接的分解?第一步,构造初始表。

第二步,处理表A→C:将b23,b53改为b13B→C:将b33改为b13C→D:将b24,b34,b54改为a4DE→C:将第3行和第5行的C改为a3CE→A:将第3行和第4行的A改为a1处理后BE行将全变为a,证明为无损连接。

3.函数依赖(FD)的表现形式是x→y,可以根据函数的概念理解,当x属性的值相同时,可以断定y也一定相同。

在实际关系模式中,x与y会存在逻辑上的相关性,如一个学号会对应一个姓名。

要理解函数依赖是关系模式的内涵,保持函数依赖才能保持关系模式中存在的关系。

举个栗子:R(city, street, zip), F={(city,street)→zip, zip→city}分解为p={R1(street,zip),R2(city,zip)}在R1中插入(’a’,’100081’)和(’a’,’100082’)R2中插入(’Beijing’,’100081’)和(’Beijing’,’100082’)R1∞R2:得到违反了(city,street)→zip,因为它被丢失了,语义完整性被破坏。

无损分解与函数依赖的判断

无损分解与函数依赖的判断

一:大部分是对一个关系模式分解成两个模式的考察,分解为三个以上模式时无损分解和保持依赖的判断比较复杂,考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只对“一个关系模式分解成两个模式”这种类型的题的相关判断做一个总结。

以下的论述都基于这样一个前提:R是具有函数依赖集F的关系模式,(R1 ,R2)是R的一个分解。

首先我们给出一个看似无关却非常重要的概念:属性集的闭包。

令α为一属性集。

我们称在函数依赖集F下由α函数确定的所有属性的集合为F下α的闭包,记为α+ 。

下面给出一个计算α+的算法,该算法的输入是函数依赖集F和属性集α,输出存储在变量result中。

算法一:result:=α;while(result发生变化)dofor each 函数依赖β→γ in F dobeginif β∈result then result:=result∪γ;end属性集闭包的计算有以下两个常用用途:·判断α是否为超码,通过计算α+(α在F下的闭包),看α+ 是否包含了R中的所有属性。

若是,则α为R的超码。

·通过检验是否β∈α+,来验证函数依赖是否成立。

也就是说,用属性闭包计算α+,看它是否包含β。

(请原谅我用∈符号来表示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那个表示包含的符号我找不到,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行了。

)看一个例子吧,2005年11月系分上午37题:● 给定关系R(A1,A2,A3,A4)上的函数依赖集F={A1→A2,A3→A2,A2→A3,A2→A4},R的候选关键字为________。

(37)A. A1 B. A1A3 C. A1A3A4 D. A1A2A3首先我们按照上面的算法计算A1+ 。

result=A1,由于A1→A2,A1∈result,所以resul t=result∪A2=A1A2由于A2→A3,A2∈result,所以result=result∪A3=A1A2A3由于A2→A4,A2∈result,所以result=result∪A3=A1A2A3A4由于A3→A2,A3∈result,所以result=result∪A2=A1A2A3A4通过计算我们看到,A1+ =result={A1A2A3A4},所以A1是R的超码,理所当然是R的候选关键字。

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

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

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一、关系模式分解的概念关系模式分解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关系模式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关系模式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某些原因(如性能、数据冗余等),需要将一个大型的关系模式分解成多个小型的关系模式,从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二、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在进行关系模式分解时,有两种重要的约束条件: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

无损连接是指在进行关系模式分解后,仍然能够通过连接操作得到原始数据集合。

保持函数依赖是指在进行关系模式分解后,仍然能够维护原始数据集合中所有函数依赖。

三、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的定义1. 无损连接假设R是一个关系模式,R1和R2是R的两个投影。

如果存在一个连接操作J(R1,R2),使得J(R1,R2)中包含了所有R中元组,则称R1和R2对于R具有无损连接。

2. 保持函数依赖假设R是一个关系模式,F是R上的一组函数依赖集合。

如果对于F中任何一个函数依赖X→Y,都存在一个关系模式R1和R2,使得R=R1⋈R2,且X和Y分别属于R1和R2的属性集合,则称关系模式分解后,仍然能够维护原始数据集合中所有函数依赖。

四、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的算法在进行关系模式分解时,需要考虑如何保证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

以下是两种常用的算法。

1. 剖析算法剖析算法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分解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原始关系模式拆分成两个投影,并检查它们是否具有无损连接。

如果没有,则再次拆分,并重复该过程直到满足无损连接为止。

剖析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容易实现。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即可能会产生大量冗余数据。

2. 合成算法合成算法是一种自底向上的分解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原始关系模式拆分为多个小型关系模式,并检查它们是否能够维护原始数据集合中所有函数依赖。

如果不能,则将两个小型关系模式合并,并重复该过程直到满足保持函数依赖为止。

合成算法的优点是能够保证数据的最小化,减少数据冗余。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即实现难度较大。

关系模式的无损分解

关系模式的无损分解

1、已知关系模式R(ABC),F={A→C,B→C},求F+。

可以直接通过自反律、增广律、传递律加以推广:F+={φ→φ,A→φ,B→φ,C→φ,A→C,B→C,AB→φ,AB→A,AB→B,AB→C,AB→BC,AB→AB,AB→ABC,BC→φ,BC→C,BC→B,BC→BC,AC→φ,AC→C,AC→A,AC→AC,ABC→φ,ABC→A,ABC→B,ABC→C,ABC→BC,ABC→AB,ABC→ABC}4.6 试分析下列分解是否具有无损联接和保持函数依赖的特点:(1)设R(ABC),F1={A→B} 在R上成立,ρ1={AB,AC}。

首先,检查是否具有无损联接特点:第1种解法--算法4.2:(1) 构造表(2)根据A→B进行处理结果第二行全是a行,因此分解是无损联接分解。

第2种解法:(定理4.8)设 R1=AB,R2=ACR1∩R2=AR2- R1=B∵A→B,∴该分解是无损联接分解。

然后,检查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πR1(F1)={A→B,以及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πR2(F1)={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F1被πR1(F1)所蕴涵,∴所以该分解保持函数依赖。

2、设R(ABC),F2={A→C,B→C}在R上成立,ρ2={AB,AC}首先,检查是否具有无损联接特点:第1种解法(略)第2种解法:(定理4.8)设 R1=AB,R2=ACR1∩R2=AR2- R1=C∵A→C,∴该分解是无损联接分解。

然后,检查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πR1(F2)={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πR2(F2)={A→C,以及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F1中的B→C没有被蕴涵,所以该分解没有保持函数依赖。

3、设R(ABC),F3={A→B},在R上成立,ρ3={AB,BC}.首先,检查是否具有无损联接特点:第1种解法:(1) 构造表(2)根据A→B进行处理没有一行全是a行。

因此这个分解不具有无损联接特性。

关系模式无损连接判断

关系模式无损连接判断

关系模式无损连接判断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关系模式无损连接判断这事儿,就像是在一个神秘的关系迷宫里找宝藏一样刺激呢!无损连接啊,就像是把打散的拼图重新完美拼合起来,一块都不少,一点缝隙都没有。

你可以想象关系模式是一堆乐高积木,无损连接就是把这些积木按照原来的设计严丝合缝地搭起来,要是搭错了,那可就像盖歪了的房子,随时可能“轰然倒塌”。

我们先看看那些分解后的关系。

这就好比是把一个大家庭拆分成几个小家庭,每个小家庭都应该有着完整的联系,就像每个小家庭里的成员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亲情纽带,要是断了,那就不是原来的家啦。

比如说,有个关系模式像一个超级大蛋糕,切成几块后,如果每一块蛋糕里的水果、奶油分布都不合理,那这个蛋糕就不再是美味的整体了。

判断无损连接的那些算法啊,就像是魔法咒语。

你得小心翼翼地按照步骤来,要是念错了咒语,那结果就会像施错魔法一样,乱成一团糟。

就像本来想把青蛙变成王子,结果变成了一个会说话的石头,完全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那些函数依赖呢,就像是关系世界里的“潜规则”。

每个元素都要按照这些规则来玩,要是不遵守,就像在一场足球比赛里,球员不遵守规则,到处乱跑乱踢,那场面简直是灾难,关系模式也会变得一塌糊涂。

有时候,在判断的过程中,就感觉自己像个超级侦探。

要在错综复杂的线索(关系和依赖)里找到真相,要是不小心遗漏了一条线索,就像侦探少看了一个关键的脚印,最后得出的结论肯定是错得离谱,可能会把无辜的人当成罪犯,在关系模式里就是把正常的连接判断成有损的了。

当我们最终确定是无损连接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传说中的圣杯一样兴奋。

整个关系模式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关系)都恰到好处地连接在一起,高效地运转着。

不过要是判断出是有损连接呢,那就像发现了衣服上有个破洞,得赶紧想办法修补。

也许要重新调整那些分解后的关系,就像裁缝重新剪裁布料一样,直到把这个破洞补上,让整个关系模式再次完美起来。

3范式及无损分解

3范式及无损分解
第三范式(3NF) 在S-D(S#,SD)和 D-L(SD,SL)中:
☆ 一个系有很多学生,且同系学生住在一个地方 ☆ 一个学生转系☆ 一个新系创建但新生尚未注册☆ 一个系所有学生毕业了
结论:3NF可以消除一些2NF中存在的更新异常,
3NF不能彻底消除更新异常
13
范式:2NF、3NF和BCNF
16
范式:2NF、3NF和BCNF
如果一个模式属于BCNF,在函数依赖的范畴内,彻底消除了更新异常吗?
如果一个模式属于BCNF,在数据依赖的范畴内,彻底消除了更新异常吗?
Yes
No
其它的数据依赖也会产生更新异常
17
其它设计考虑
18
其它设计考虑
反规范化设计是为了提高查询效率 进行反规范化设计后,需要采取措施,处理可能出现的更新异常
5
范式:2NF、3NF和BCNF
实例 例,有一个关系模式S-L-C(S#,SD,SL,C#,G),其中S#为学生的学号,SD为学生所在系,SL为学生的住处,并且每个系的学生住在同一个地方,C#为课程号,G为成绩。这里键为(S#,C#)。 函数依赖有: S# → SD, S# → SL, SD → SL,
9
范式:2NF、3NF和BCNF
第二范式(2NF)在S-L(S#,SD,SL)和S-C(S#,C#,G)中
结论:2NF可以消除一些1NF中存在的更新异常, 但不能彻底消除更新异常
10
范式:2NF、3NF和BCNF
第三范式(3NF) 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orm,简称3NF) —— 若R∈2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不传递函数依赖于键,则R∈3NF。
键为(S,J),(S,T)
分析: (1)没有非主属性,所以,不存在非主属性对键的部分与传递依赖,因此,STJ3NF (2)在T →J中,决定因素 T 不包含键,因此,STJBCNF

关系模式无损分解方法

关系模式无损分解方法

关系模式无损分解方法在数据库设计中,无损分解是指将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表)分解成若干个关系模式,而不丢失任何原始关系的信息。

常见的无损分解方法包括:1.合成依赖法(Synthesis Dependency):该方法主要使用合成依赖来检查是否存在冗余属性。

如果存在合成依赖,可以通过分解来消除。

合成依赖是指通过其他属性可以合成出来的属性。

例如,如果有A →B 和A →C,那么可以通过合成依赖A →BC 来检查是否存在冗余。

2.多值依赖法(Multivalued Dependency):多值依赖是指在一个关系中,一个属性集合的值决定另一个属性集合的值。

通过多值依赖的分析,可以识别是否存在非平凡的函数依赖,从而进行分解。

3.BCNF 分解法 Boyce-Codd Normal Form):BCNF 是关系模式的一种正规化形式,它要求每个非平凡的函数依赖都是一个超码。

如果关系模式不满足BCNF,就需要进行分解,将其转化为BCNF。

这个分解过程通常涉及到将违反BCNF 的属性拆分到新的关系中。

4.第三范式分解法 3NF):第三范式是关系模式的另一种正规化形式,要求关系中的所有属性都是直接依赖于主键。

如果关系不满足第三范式,也需要进行分解。

5.属性闭包法:属性闭包是指在给定关系模式中,通过一组依赖关系,可以推导出其他属性的集合。

通过属性闭包的分析,可以识别出非平凡的函数依赖,从而进行分解。

在进行无损分解时,目标是将关系模式分解成不同的关系,使得每个关系都满足某种范式( 如BCNF 或3NF),同时保留原始关系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无损分解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可能存在多种合理的分解方案。

选择适当的分解方案通常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性能考虑。

第15讲 模式分解

第15讲 模式分解

三、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

定义:设ρ={R1<U1, F1>,…, Rk<Uk,Fk>}是R<U,F>的一
个分解,若 F ( Fi ) , 则保持函数依赖。
i 1

k

其中Fi=∏Ui F. 例7: 已知R<U,F>,U={A,B,C},F={A→B,C→B} 判断ρ 1={AC,AB}是否具有依赖保持性? 例8: 已知R<U,F>,U={ABCDEF}, F={A→B,E→A,C→F, CE→D},判断ρ 2={ABE,CDEF}是否具有依赖保持性?
判断一个分解是否具有无损连接性 方法一: 定理:已知R<U,F>的一个分解 ρ={R1<U1,F1>,R2<U2,F2>}, ρ具有无损连接性的充 要条件是 (U1∩U2)→(U1-U2)∈F+ 或(U1∩U2)→(U2-U1)∈F+ 证明从略。 例3: 已知R<U,F>, U={A,B,C}, F={A→B, C→B}。分解 ρ1={R1(AB), R2(BC)}、分解ρ2={R1(AC), R2(BC)}是否 具备无损连接性?
记FDi为 Xi->Ali 1)建立一个n列k行的表。每列对应一个属性Aj ,每行对应一个子 关系模式的属性集Ui 。若Aj属于Ui,则在第i行j列交叉处填上aj, 否则填上bij; 示例 2)对每个FDi做如下操作:找到Xi所对应的列中具有相同符号的那 些行,考察这些行中li列的元素,若其中有ali则全部改为ali,否则 全部改为bmli;m是这些行的行号最小值(若某个btli被更动 ,那 么该表的li列中凡是btli的符号均作相应更改)。 若有一行成为a1,…,an。则算法终止,分解具备无损连接性。 对F中个FD逐一进行上述处理,称为对F的一次扫描。

《关系模式分解》幻灯片

《关系模式分解》幻灯片

R3
b31
a2
b33
b34
a5
R4
b41
b42
a3
a4
a5
R5
a1
b52
b53
b54
a5
例 5.7 设R(ABCDE),F={A→C,B→C,C→D,
DE→C,CE→A},ρ={R1(AD),R2(AB),R3(BE), R4(CDE),R5(AE)},检验分解ρ是否具有无损联接 性。
第二步:修正①A→C
对于任意的i,j(1≤i, j≤k),不成立UiUj
R(U,F)
U=U1∪U2∪…∪Uk Fi是F在Ui上的投影
ρ
= {R1(U1,F1),R2(U2,F2),…,Rk(Uk,Fk)}
1、分解定义
R(U,F)的一个分解 也称数据库模式
2、F在Ui上的投影
设有关系模式R(U,F),F是R的函数依赖 集,Z是U的子集,那么把F+中所有满足XY Z
A
B
C
D
E
R1
a1
b12
b13
a4
b15
R2
a1
a2
b23
b24
b25
R3
b31
a2
b33
b34
a5
R4b41Fra bibliotekb42
a3
a4
a5
R5
a1
b52
b53
b54
a5
例 5.7 设R(ABCDE),F={A→C,B→C,C→D,
DE→C,CE→A},ρ={R1(AD),R2(AB),R3(BE), R4(CDE),R5(AE)},检验分解ρ是否具有无损联接 性。
《关系模式分解》幻灯片

SQLServer教案第04周关系模式的分解.doc

SQLServer教案第04周关系模式的分解.doc

教学过程与组织关系模式R关于F的无损连接条件是:任何满足F的关系「,都有r=mp(r)o上述定义可以这样较为直观地理解:设有关系模式R,如果把R分解为n个(n>l)子模式,相应一个R 关系中的数据就要被分成n个子表R I,R2,…,站。

如果这n个子表自然连接(即进行R] XR2X...XRn)的结果与原来的R关系相同(即数据未损失),则称该分解具备无损连接性。

保持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性是必要的,因为它保证了该模式上的任何一个关系能由它的那些投影通过自然连接而得到恢复。

定理3・4设R是一个关系模式,P={Ri,R2,...,Rk}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分解"是R的任一关系, rj= Jl Ri(R) (lWiWk),则有:® rC m P(r);②如果S = m P(r),则H RI(S);③ mp(m P(r)= m P(r)(2)无损联接的判定定理3-5若R的分解P={R],R2},F为R所满足的两数依赖集,分解P具备无损联接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1nR2^(Ri-R2)e F+或者R I CIR2T(R2・R1) & F+定理3-5中R I AR2为模式Ri和R2的交集,由两模式的公共属性组成;(R I・R2)、依2次1)表示两模式的差集,分别由R]、R2中去除两模式的公共属性后的其它属性组成。

该定理表明当一个关系模式分解成两个关系模式时,如果两关系模式的公共属性能够函数决定它们屮的其它属性时,这样的分解具备无损联接性。

例3-13 设有关系模式R(A,B,C), F={A~B},判断R 的两个分解pi={Ri(A,B),R2(A,C)} >P2={R I(A,B),R3(B,C)}是否具备无损连接性。

解:根据定理3・5, pi具备无损连接性,P2不具备无损连接性。

算法3・3无损联接的测试算法。

输入:关系模式R=AjA2...A n, R上的函数依赖集F, R的一个分解P={Rj} (i=l,2,...,k)o输出:判断P相对于F是否具备无损联接特性。

数据库什么是无损分解

数据库什么是无损分解
什么是无损分解
例: 将关系模式R(ABC) 分解成ρ ={AB,AC} R上的一个关系r被ρ分解成r1和r2。
r r1 r2
A 1
1
B 1
2
C 1
1
A
B 1
2
=
1
1

A 1
C 1
若在投影、连接后仍能恢复成原来的关系,即 未丢失信息,则称为“无损分解”。 r1 ∞ r2 若在投影、连接后不等于原来的关 A B C 系,则称为“损失分解”。
问题:有判断无损分解的简单办法吗?
r A 1 1 B 1 2 C 4 3 r1 r2 B 1 2 1 C 4 3 1 4 A 1 1 A 1 1


1 1
1
1 2
2
3 4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损分解的定义和优缺点
定义(无损分解) : 设F是关系模式R的FD集。R分解成 ρ={R1, …, Rk}。如果对R的每一个满足F的关系r,都有: r = PR1(r) ∞PR2(r)∞…∞PRk(r) 则称ρ相对于F是“无损分解” ,否则称ρ为“损失分解” 。 优点:(1)消除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现象; (2)能够存储悬挂元组; 缺点:(1)分解后,检索数据需要进行笛卡儿积操作,时 间复杂度较高; (2)容易产生寄生元组;

无损分解成BCNF关系算法

无损分解成BCNF关系算法

R8(ACE) 删除 R7(AB) F8 = { } F7 = {A→B} 候选码: ACE 候选码: A ρ= { R3(ED), R4(CE), R5(EG), R7(AB), R8(ACE) } {E→G} {A→B} { } PRi(F): {E→D} { } E E CE A ACE 候选码: ρ显然不保持依赖,请自己验证ρ是无损分解
删除 } R2(ABCEG) F2 = {E→G, A→B } 候选码: ACE E不含候选码, E和G不相交 R5(EG) F5 = {E→G} 候选码: E R6(ABCE) F6 = {A→B} 候选码: ACE
例:无损分解成BCNF关系模式集
R(ABCDEG) F = { D→G, CD→E, CE→D, E→D, A→B } 候选码: ACE, ACD R1(CED) F1 = {CD→E, CE→D, E→D} 候选码: CE, CD
R(ABCDEG) F = { D→G, CD→E, CE→D, E→D, A→B } 候选码: ACE, ACD
ρ= { R1(CED) F1 = {CD→E, CE→D, E→D} 候选码: CE, CD
R3(ED) F3 = {E→D} 候选码: E R4(CE) F4 = { } 候选码: CE
R2(ABCEG) F2 = {E→G, A→B } 候选码: ACE
E不含候选码,E和D不相交
}
例:无损分解成BCNF关系模式集
→E, CE→D, E→D, A→B } 候选码: ACE, ACD
ρ= { R1(CED) F1 = {CD→E, CE→D, E→D} 候选码: CE, CD
R3(ED) F3 = {E→D} 候选码: E R4(CE) F4 = { } 候选码: CE

关系模式的分解-无损连接与保持函数依赖

关系模式的分解-无损连接与保持函数依赖
1.模式分解的等价标准
规范化过程中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为若干个关系模式,应该保证分解后产生的模式和原来的模式等价。常用的等价标准有要求:
●分解是具有无损连接性的;
●分解是保持函数依赖的;
●分解既要具有无损连接又要保持函数依赖两种。
将一个关系模式R(U,F)分解为若干个关系模式R1(U1,F1),R2(U2,F2)…Rn(Un,Fn)(其中U=U1 U2 … Un,R1为F在U1上的投影),这意味着相应的将存储在一个二维表r中的数据分散到若干个二维表r1,r2,…,rn中(其中r1是r在属性组U1上的投影)。我们当然希望这样的分解不丢失信息,也就是说,希望能够通过对关系r1,r2…rn的自然连接运算重新得到关系r中的所有信息。
在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为三个或者更多个关系模式的情况下,要判别分解是否具有无损连接性需要比较复杂的算法。然而若将一个关系模式分解为两个关系模式,则很容易判别分解是否具有无损连接性。
关系模式R(U,F)分解为关系模式R1(U1,F1),R2(U2,F2)是具有无损连接性的分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U1∩U2→U1-U2)∈F+,或者(U2∩U1→U2-U1)∈F+。
现在r的一个元组中的x值跨在两个不同的关系中为维护数据库的一致性在一个关系中修改x值时就需要相应的在另外一个关系中修改y值这当然是很麻烦而且是容易出错的于是我们要求模式分解保持函数依赖这条等价标准
关系模式的分解-无损连接与保持函数依赖
2012.11.02
/54219288.html
定义2:设关系模式R(U,F)分解为关系模式R1(U1,F1),R2(U2,F2),…,Rn(Un,Fn),若F=(F1F2…Fn),即F所逻辑蕴含的函数依赖一定也由分解得到的各个关系式中的函数依赖所逻辑蕴含,则称关系模式R的这个分解是保持函数依赖的。

简述关系模式分解的两大准则

简述关系模式分解的两大准则

简述关系模式分解的两大准则
关系模式分解是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它通过将一个大型关系模式分解成多个较小的、相关的关系模式,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关系模式分解需要遵循以下两大准则:
第一,无损连接(Lossless Join)准则。

即分解后所得到的关系模式能够保持对原始关系模式中所有可能连接的支持,即能够无损地连接起来。

这意味着分解后的关系模式能够通过连接操作得到与原始关系模式相同的结果,不会因为分解而引入额外的元组或导致遗失某些元组。

无损连接准则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第二,函数依赖(Functional Dependency)准则。

即分解后的关系模式要能够保持原始关系模式中的所有函数依赖。

对于给定的关系模式R,如果存在函数依赖A → B,那么在分解后的关系模式中,A和B仍然在同一个关系模式中,并且该函数依赖仍然有效。

这意味着分解后的关系模式要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通过遵循无损连接和函数依赖准则,关系模式分解能够确保分解结果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规范化无损分解及保持函数依赖

规范化无损分解及保持函数依赖

赖的(Preserve dependency)
模式分解与模式等价问题
模 式 设 计

数据等价
无损分解
依赖等价
依赖闭包相等
例:关系模式R(ABC),ρ=AB,AC是R的一个分解。试分析分别在 F 1 ={A B},F 2 ={A C,B C},F 3 ={B A},F 4 ={C B,B A} 情况下,ρ 是否具有 无损分解和保持FD的分解特性。
设关系模式R(ABCDE),R的最小依赖集为{A→B,C→D}.从依赖集可知R的候选键ACE。
ρ={AB,CD,ACE}
AB BC 所以相对与 F1 ,R分解成ρ 是无损分解。 CD
a1 a1
a2 a2
b13 a3 a3
b14 a4 a4
b31 b32
无损分解的测试方法
相对于F 2 ,Chase过程如下:
A
B
C
D
A
B
C
D
AB BC CD
a1
a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13 a3 a3
b14 b24 a4
b 21 a 2 b31 b32
(a)
AB BC CD
a1
a2
b13 a3 a3
b14 a4 a4
b 21 a 2 b31 b32
(b)
此时表格(b)中没有一行是全a行,因此相对于 F2 ,R分解成ρ 是损失分解。
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
定义:设F是属性集U上的FD集,Z是U的子集,F在Z上的投影用 z F 表示, 定义为:
z F {X Y|X Y F+ , 且XY Z}
AB BC CD

(软考软件设计师)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性之深入剖析

(软考软件设计师)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性之深入剖析

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性之深入剖析1. 无损连接分解的形式定义无损连接分解的形式定义如下:设R是一个关系模式,F是R上的一个函数依赖(FD)集。

R分解成数据库模式δ={R1,……,Rk}。

如果对R中每一个满足F的关系r都有下式成立:那么称分解δ相对于F是“无损连接分解”,否则称为“损失连接分解”。

其中表示自然连接。

从上述形式定义中可知,若直接根据定义来判断某个分解是否具有无损连接性,那么就得“对R中每一个满足F的关系r”进行测试,看是否满足上面的等式,这显然不可操作,因为“对R中每一个满足F的关系r”进行测试就意味着“对R中所有满足F的关系r”进行测试,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里所说的“关系”就是指一张具体的表。

因此,必须寻求其它的可操作性方法来判别分解的无损连接性。

2. 无损连接分解的普通判别方法——表格法设关系模式R=A1,…,An,R上成立的FD集F,R的一个分解p={R1,…,Rk}。

无损连接分解的判断步骤如下:(1)构造一张k行n列的表格,每列对应一个属性Aj(1≤j≤n),每行对应一个模式Ri(1≤i≤k)。

如果Aj在Ri中,那么在表格的第i行第j列处填上符号aj,否则填上符号bij。

(2)把表格看成模式R的一个关系,反复检查F中每个FD在表格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修改表格中的元素。

修改方法如下:对于F中一个FD:X→Y,如果表格中有两行在X分量上相等,在Y分量上不相等,那么把这两行在Y分量上改成相等。

如果Y的分量中有一个是aj,那么另一个也改成aj;如果没有aj,那么用其中的一个bij替换另一个(尽量把ij改成较小的数,亦即取i值较小的那个)。

若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表格中有一行全是a,即a1,a2,…,an,那么可立即断定p相对于F是无损连接分解,此时不必再继续修改。

若经过多次修改直到表格不能修改之后,发现表格中不存在有一行全是a的情况,那么分解就是有损的。

特别要注意,这里有个循环反复修改的过程,因为一次修改可能导致表格能继续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已知关系模式R(ABC),F={A→C,B→C},求F+。

可以直接通过自反律、增广律、传递律加以推广:
F+={φ→φ,A→φ,B→φ,C→φ,A→C,B→C,AB→φ,AB→A,AB→B,AB→C,AB→BC,AB→AB,AB→ABC,BC→φ,BC→C,BC→B,BC→BC,AC→φ,AC→C,AC→A,AC→AC,ABC→φ,ABC→A,ABC→B,ABC→C,ABC→BC,ABC→AB,ABC→ABC}
4.6 试分析下列分解是否具有无损联接和保持函数依赖的特点:
(1)设R(ABC),F1={A→B} 在R上成立,ρ1={AB,AC}。

首先,检查是否具有无损联接特点:
第1种解法--算法4.2:
(1) 构造表(2)根据A→B进行处理
结果第二行全是a行,因此分解是无损联接分解。

第2种解法:(定理4.8)
设 R1=AB,R2=AC
R1∩R2=A
R2- R1=B
∵A→B,∴该分解是无损联接分解。

然后,检查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
πR1(F1)={A→B,以及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πR2(F1)={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F1被πR1(F1)所蕴涵,∴所以该分解保持函数依赖。

2、设R(ABC),F2={A→C,B→C}在R上成立,ρ2={AB,AC}
首先,检查是否具有无损联接特点:
第1种解法(略)
第2种解法:(定理4.8)
设 R1=AB,R2=AC
R1∩R2=A
R2- R1=C
∵A→C,∴该分解是无损联接分解。

然后,检查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
πR1(F2)={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πR2(F2)={A→C,以及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F1中的B→C没有被蕴涵,所以该分解没有保持函数依赖。

3、设R(ABC),F3={A→B},在R上成立,ρ3={AB,BC}.
首先,检查是否具有无损联接特点:
第1种解法:
(1) 构造表(2)根据A→B进行处理没有一行全是a行。

因此这个分解不具有无损联接特性。

第2种解法:(定理4.8)
设 R1=AB,R2=BC
R1∩R2=B
R2- R1=C ,R1- R2=A
∵B→C,B→A 不在F3中 ∴该分解不具有无损联接特性。

然后,检查分解是否保持函数依赖
πR1(F3)={A→B,以及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πR2(F3)={按自反率推出的一些函数依赖}
F1被πR1(F3)所蕴涵,所以该分解保持函数依赖。

4、设R=ABCD,R 上的函数依赖集F ={A→B,B→C,A→D,D→C},R 的一个分解ρ={AB,AC,AD},求:(1)F 在ρ的每个模式上的投影。

(2)ρ相对于F 是无损联接分解吗?(3)ρ保持依赖吗? (2)
(1) 构造表
(2)根据A→B,B→C,A→D,D→C 进行处理
每一行都是a ,ρ相对于F 是无损联接分解。

4.8 设R=ABCD,R 上的F={A→C,D→C,BD→A}, 试证明ρ={AB,ACD,BCD}相对于F 不是无损联接分解。

根据算法
4.2
(1) 构造表
(2)根据A→C,D→C,BD→A 进行处理
没有一行都是a,所以,ρ相对于F不是无损联接分解。

5.2 对于教学数据库的三个基本表
学生 S(S#,SNAME,AGE,SEX)
学习 SC(S#,C#,GRADE)
课程 C(C#,CNAME,TEACHER)
试用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 C#,CNAME
FROM C
WHERE TEACHER=‘LIU’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SNAME
FROM S
WHERE (AGE>23) AND (SEX=‘M’)
(3)检索至少选修LIU老师所授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
WHERE SEX=‘F’ AND S# IN
(SELECT S#
FROM SC
WHERE C# IN
(SELECT C#
FROM C
WHERE TEACHER=‘LIU’)
NOTICE:有多种写法,比如联接查询写法:
SELECT SNAME
FROM S,SC,C
WHERE SEX=‘F’ AND SC.S#=S.S#
AND SC.C#=C.C#
AND TEACHER='LIU'
但上一种写法更好一些。

(4)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C#
FROM C
WHERE C# NOT IN
(SELECT C#
FROM SC
WHERE S# IN
(SELECT S#
FROM S
WHERE SNAME='WANG'))
(5)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DISTINCT X.SNO
FROM SC X,SC Y
WHERE X.SNO=Y.SNO AND O<>O
Notice:对表SC进行自连接,X,Y是SC的两个别名。

(6)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与课程名。

SELECT C#,CNAME
FROM C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
WHERE S# NOT IN
(SELECT *
FROM SC
WHERE SC.C#=C.C#))
要从语义上分解:(1)选择课程的课程号与课程名,不存在不选这门课的同学。

其中,“不选这门课的同学”可以表示为:
SELECT *
FROM S
WHERE S# NOT IN (SELECT *
FROM SC WHERE SC.C#=C.C#) 或者SELECT *
FROM S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S.S#=C.S#
AND
SC.C#=C.C# )
(7)检索选修课程包含LIU老师所授课的学生学号。

SELECT DISTINCT S#
FROM SC
WHERE C# IN
(SELECT C#
FROM C
WHERE TEACHER='LI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