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城南旧事教案 粤教版
《城南旧事》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二、领略本文以速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三、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1.影片概况1982彩色片(宽银幕)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吴贻弓编剧:伊明(根据林海音同名小说改编)主要演员:沈洁(饰小英子)郑振瑶(饰宋妈)张闽(饰秀贞)张丰毅(饰小偷)袁佳奕(饰妞儿)严翔(饰英子父)洪融(饰英子母)徐才根(饰冯大明)本片获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中国电影家协会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奖2、剧情简介两匹骆驼驮着沉重的煤袋,在主人的牵引下缓缓地行走在胡同里,向前转弯,又向北走去。
井的主人正摇着辗轳提水。
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小英子看着骆驼停在她家门前吃草。
不一会,她又到别处去玩,路上碰见一个疯女人秀贞。
秀贞在小英子面前蹲下来淡淡一笑说:“我的小桂子。
”小英子家中的老妈子宋妈看见这情景赶紧走来,不让小英子搭理那疯子。
于是,小英子跟宋妈去了油酱店,在那里,看到一个与自己一般大的小女孩妞儿。
妞儿把酱碗递给伙计,伙计盛满了酱,妞儿伸手去取,可伙计又收了回去,要她唱段小曲儿,妞儿不作声,快要哭了。
英子很生气,一下子窜到伙计面前,夺过碗说:“凭什么!”然后又把碗交给妞儿。
妞儿破涕为笑,转身走了。
过了几天,小英子又见到妞儿,邀她去自个家里玩,妞儿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让我去。
”别的小孩都怕疯子秀贞,可小英子却总到秀贞那儿去玩,秀贞一直把小英子看作自己死去的女儿小桂子。
小英子曾听换洋火的人对宋妈讲,秀贞原来与到她家租房住的大学生好上了,可大学生被警察抓走了,这时秀贞已怀孕,不久一个女孩出生了。
孩子一落地,就被裹了包,赶着天没亮,送到齐化门城根底下,不是让人捡走,就是让狗吃了,秀贞打那儿起就疯了。
每回英子到秀贞家,都听到秀贞叨念着那个大学生,她让小英子看那男人的大衣,叮咛小英子:“如见到小桂子就让她回家,小桂子脖子后有一块青记。
城南旧事(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_1
城南旧事(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戏剧单元城南旧事(节选)设计者:广东汕头华侨中学高二语文组陈贝尔【教学内容】广东教育出版社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1课《城南旧事》。
电影《城南旧事》是依据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内地导演吴贻弓执导的,于1982年完成。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月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本文的教学将支配2个课时,本节课为其次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同学已了解了林海音的创作风格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并通读了《城南旧事》小说原著和《城南旧事》电影剧本。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主要是:(1)启发同学结合特定的剧情,理解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正确熟悉和评价剧中人物。
(2)引导同学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鉴赏影片的意境。
【同学分析】本文是一个电影剧本,结合影片的播放,同学能够比较感爱好的对人物对话进行分析鉴赏,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由于年月的差异,成长于九十年月的中同学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二三十年月老北京的生活状态和当时的人的心理特征,这在肯定程度上使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肯定难度。
【设计思想】通过对剧本的分析和影片的欣赏,盼望能启发同学学会观看和理解电影的叙事技巧,能真正理解通过一个小孩子的眼光去观看和理解一个“坏人”的好处:那就是以一个天真、和善的童心反衬出成人世界生活的不合理;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和心灵,让读者(观众)感到所述故事的真实性。
在此基础上,培育同学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人性。
传统的教学仅限于文本的阅读,本次教学将利用网上主题资源,播放影片,并作同步分析鉴赏,期间将穿插影评人对于《城南旧事》的评论文字,供同学参考。
这样不仅增加同学的阅读面,还能让同学更直观形象的理解电影艺术的魅力。
【教学方法】1、对比阅读--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剧本原文,观看这一电影片段,争论这二者之间的效果有什么异同。
高中语文 3.11(城南旧事)学案 粤教版必修5 学案
城南旧事(节选)自主预习篇【语文百花苑】送别李叔同作词曲调源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赏析>这首歌自1914年问世以来,被传唱了将近一个世纪!它仅有十句唱词,八个乐句,利用美国奥德威一首通俗歌曲的旋律填词而成。
就是这样一首看似寻常的歌曲,差不多将近一个世纪,一直在人民中流行、传唱。
《送别》由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演绎后,至今仍是广大学生用以唤起离别愁绪、触动心灵深处的送别歌。
电影《城南旧事》的导演吴贻弓从某某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里“看到”了一颗赤子之心,“听到”了一声思念故土的轻轻的叹息。
他把“一缕淡淡的哀愁”和“一抹沉沉的相思”作为影片的基调,而贯穿在影片中的《送别》歌,正是以“淡淡的哀愁”表现了离情别意,以“沉沉的相思”表现了对故土的怀念,和伤逝怀旧的镜头紧密呼应,成为体现影片基调所不可缺少的一支主题歌。
《送别》歌的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而且第一段全部用来写景;第二段时空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
它的高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
全歌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
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
【文本】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某某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某某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小英子即在长大。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学案 第三单元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
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本课话题——心灵深处的歌一、从课本中积累“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
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
”二、从自然中积累你说你不甘寂寞。
于是,莺雀嬉闹,彩蝶飞舞,雁排长空,鱼翔池底,虎啸深山,每一道云销雨霁后的彩虹、每一棵崖壁上的青松、每一片飞舞的雪花都是你的匠心独运。
你用潺潺如溪水般的声音,向我诉说山谷的宁幽与静谧;用轻柔的落叶声向我讲述原始森林的古老与神秘;用飞流直下的瀑布之音描述峻山的秀丽与挺拔。
三、从名言中积累1.音乐和旋律能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
——柏拉图2.心灵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灵。
——巴尔扎克3.唯有人的心灵才是真实的。
——雨果4.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列夫·托尔斯泰5.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
——海涅一、作者简介永记城南旧事的人——林海音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生于日本,不久即回到日本侵占下的台湾,5岁到北京,在北京长大,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也是她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往事。
代表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二、背景回放记忆深处的童年《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
在孩童时代的林海音(小英子)跟随父亲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北平,住在城南的一个胡同里,古都的驼铃、残阳、闹市、城垛……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林海音。
她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宝贵而又美好的孩童时光。
后来父亲去世了,林海音的幸福童年也就结束了。
多年后远离第二故乡多年的林海音对这一切依然难以忘怀,缕缕的哀愁、抹抹的沉思依然深深地印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于是就有了小说《城南旧事》。
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片组成,从主人公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京的几个童年生活中离别的故事。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东莞中学语文科何丽娟设计理念粤教版必修五中的第三单元是戏剧单元,其中《城南旧事》较为特殊一点,其他篇目如《雷雨》、《哈姆莱特》等本身就是戏剧剧本,而《城南旧事》是由小说改编成剧本的。
一般而言,戏剧本身更讲究矛盾冲突,讲究戏剧效果,要求情节有高潮和逆转。
电影《城南旧事》被评论界称为散文化的电影,和后来的《黄土地》一样没有特别强调戏剧冲突,反而引领了一个“非情节化”的潮流。
那么学生能把握的是什么呢?编剧吴贻弓从林海音的前言、后记中总结出“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是电影的整体韵味。
吴贻弓在他写的《童年的梦——我和“城南旧事”》中说:“……我一直沉浸在作者心灵的童年里,也一直沉浸在自己心灵的童年里……”这正是我们学生可以把握的,关于童年!追忆童年,几乎每个长大的人都会经历,为什么呢?由于时间的距离,由于回忆者心态情感的变化,总是对往事有所删减,回忆带有了回忆者很强的主观色彩。
童年的记忆变得美好,色彩斑斓。
在学生的每一次练笔中都有一些同学在追忆自己的童年,都有类似这样的句子“不知道时间什么时候载走了我童年的心,什么时候还我失去了的快乐?”童年里的你我有一个纯洁的心,孩子看到的世界不带任何尘埃,这世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明朗。
在孩子的眼里,丝毫不带有任何人间烙印,看到的只是生命本身。
关于童年,关于生命本身这是学生可以读到的。
预设目标1.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体会作品中作家对自己纯真的童年时代的纯真无邪的感情追忆——一颗真的善的美的“童心”2.结合剧本的具体的内容来分析潜台词。
注意不能脱离文本本身而谈。
3.体会影片中导演要传达的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的韵味。
教学步骤1.导入情境设置:播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用多媒体展示)一首追忆童年的歌,歌里的童年有沙滩、阳光,海浪,老船长,还有拄着杖的外婆牵着我的手在海边散步,一切是那么的惬意、美好。
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些美好的回忆。
那么《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的童年里都有些什么呢?让我们来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走进作者和导演吴贻弓共同给我们营造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英子的童年世界。
【备课精选】2012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体会剧本笼罩的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教学重点】1、把握“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场景说明的作用。
【教学难点】1、文中音乐的描写。
2、体会剧本笼罩的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应试练兵场】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抽屉.(tì) 缭绕..(liáorào) 押解.(jiè) 浑身解.数(xiè)B、络绎.(yì) 憋.闷(biē) 断垣.(yuán)熏陶渐.(jiān)染C、忌讳.(huì) 搓.(cuō)手莞.(wǎn)尔群雄角.(jiǎo)逐D、羞赧.(nǎn)拮.jié据桎梏(gù)咬文嚼.(jiáo)字2.下列各句中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各级政府要切实解决侵害妇女儿童权益和妇女儿童发展的突出问题。
②京剧脸谱、剪纸、篆刻、中国结、竹筒字、楹联等民族艺术作品,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③这英勇悲壮的一幕,今天仍让人。
A.妨碍彰显振动B.妨害显示震撼C.妨碍彰显震撼D.妨害显示振动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英子一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一边跳着过来,走向北屋。
B、韩老师踏着风琴,“麻雀与小孩”的旋律缭绕着,夹杂着悦耳的小铃儿的响声。
C、敞车上背着枪穿灰制服的兵押解着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有的大褂;有的穿西装,头发胡子都长得长长的,五花大绑,嘴里塞着一团纸,颈项上插了法条,上面用朱砂毛打着勾。
D、学校礼堂里,四角交叉挂着万国旗,台上,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像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对联,上面是“天下为公”的匾额,三十来个少年排成三行,一位老师捧着一盘系着红绸带的毕业证书站在前面,校长走上前来拿起一卷毕业证书。
高中语文第十一课《城南旧事》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
高中语文第十一课《城南旧事》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高中语文第十一课《城南旧事》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高中语文第十一课《城南旧事》获奖教案粤教必修5〔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林海音以及剧本内容。
2.感悟本剧的情感基调,体味音乐在本剧中的表现作用。
3.培养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现社会生活、表现人物性格的能力.4.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品味本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语言。
2.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本剧的情感基调,体味音乐在本剧中的表现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分析人物对白,体会作者用孩子的眼睛看成人世界的用意。
1.鉴赏课文如诗如画的意境。
2.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MTV歌曲《送别》、多媒体投影3课时第一课时了解作者、作品;整体感知课文。
一、课文导入播放《送别》,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中蕴涵着的怀旧情怀。
提问: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明确:《送别》。
这就是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中的主题曲《送别》。
这首歌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二、走近作者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
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
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三、关于作品--《城南旧事》1.故事梗概:课件演示三张主人公小英子和不同人物发生不同故事的剧照,每点击一幅,学生都发出惊叹。
请看过电影的同学根据这三幅剧照简述发生的三个故事。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1 城南旧事(节选)示范教案 粤教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1 城南旧事(节选)示范教案粤教版必修5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内地导演吴贻弓执导,1982年完成。
影片以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小英子为主人公,纪录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
然而它却不是一部儿童片,而是让人感觉到了丰厚、沉重的社会内涵,这种沉重感是用衬托和反差造成的,它间接地涉及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本文节选的是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在教学时,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特色——散文美,进而了解《城南旧事》里“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叙述视角与创作意图的关系。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课文如诗如画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与电影《城南旧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从莎翁笔下的宫廷的血雨腥风中走出来,相信大家有些目眩了吧。
﹙学生随声附和)师好吧,今天我们再去小孩子眼中的世界领略一下纯真的感觉。
让大家重新回味一下童年的快乐和成长的印记。
人们都说,小孩子看世界看得最真切、最纯洁,也最美妙。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就是一个爱观察世界的人,现在我们就跟着英子一起来看看她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原著作者林海音。
多媒体课件展示:林海音,原先叫含英,小名叫英子。
台湾人,生于日本。
作家、编辑和出版人。
她的处女作《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城南旧事》word学案
③络绎:
③尴尬:
④眉目清秀:
⑤水泄不通:
(2)细读课文,鉴赏人物形象美
我们知道,人物是剧本的要素之一。毫无疑问,本课的主人公是年仅七八岁的小英子。但我们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课文节选的部分还有一个主人公,那是谁呢?当然是那个“厚嘴唇的人”。
1.你们觉得英子是个怎样的人?谈谈自己的想法。
明确:天真活泼:唱《麻雀与小孩》,扮演小麻雀。
2、欣赏《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
(1)谈谈你听完这首歌的感受。
(2)为什么这首歌会在剧中反复出现?说说音乐在文中的作用。
小结音乐的作用:1.反映了剧中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的波动。
2.把故事中的生活场景、事件连在一起在结构上起着“起承转合”的作用。
3.营造出了一种跟文本内容相切合的氛围。
4.增强作品的艺术美。
聪明可爱:从她与“厚嘴唇的人”的对话中可见。
富有同情心:她始终认为“厚嘴唇的人”是个善良的人,而且视他为自己的朋友;当她看到“小偷”被押走时,内心非常难过。
2.在英子眼中,“厚嘴唇”的人是怎样的人?
明确:小英子同情“厚嘴唇的人”,但又分不清他沦为小偷的原因。
他是个穷人。“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对于“厚嘴唇的人”究竟是否“好人”,我们无法下一个明确的判断。但我们都知道“厚嘴唇的人”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好人,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他是一个坏人。所以,我们要从他的身上要学会去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三)、合作探究
1、关注作品独特的儿童视角
想一想,在你的童年记忆中,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某个人,这个人有可能是你的亲戚、朋友,也有可能是一个与你不相干的、甚至陌生的人。请你讲述有关他的某一件事,并说说你当时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如今又是如何看待的。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城南旧事》(节选)教学设计》
广东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戏剧《城南旧事》(节选)教学设计【教学名称】城南旧事(节选)(原著林海音改编伊明)【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特定的故事剧情,通过自然、朴素、淡雅、诗化的语言,借助文中缓缓的音乐描写作用分析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结构作用,领悟文中那“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乡思”的情调。
【教学重点】1 启发学生结合特定的剧情,结合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2 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结构作用,领悟文中的情调。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作者。
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影片《城南旧事》,学习歌曲《送别》,理解歌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童年,是人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虽然童年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的心中,一直潜藏在我们心灵的某个角落,一旦被触动,那逝去的往事,那消失殆尽的朋友的脸,那灿烂在记忆里的离别故事……都随着这《城南旧事》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的淡淡回忆。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
同学们,在童年里,你们都有哪些刻骨铭心的事?(播放幻灯片首页)二.复述剧本故事学生自由复述走进剧本,整体感知本文的剧本是改编于现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自转体小说《城南旧事》。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童稚眼睛,反映了20212021旧北京里“疯”女人秀贞、厚嘴唇的人、宋妈这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播放幻灯片)提问1:假如你是一个导演,现在需要你把整段故事拍下来,按照剧本的描写,你会找几个拍摄场地进行拍摄呢明确:八个:院子里,课堂里,操场上,胡同里,草堆里,房子里,学校礼堂里,街上提问2:这些背景有什么时代的特色?明确:战争乱世,远去的年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提问3:这些场地的描写,背景的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有什么作用明确:表明人物的身份,体现人物生活的处境,渲染故事的气氛。
高中语文第3单元11城南旧事节选学案粤教版必修5
11 城南旧事(节选)[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抽屉.( ) 缭.绕( ) 鞠.躬( ) 断垣.( ) 朱砂.( ) 嘈.杂( ) 尴尬..( )( ) 匾.额( ) 【答案】 ti liáo jū yuán shā cáo gān gà biǎn二、多音字哄⎩⎪⎨⎪⎧( )乱哄哄( )起哄( )哄骗解⎩⎪⎨⎪⎧( )押解( )解数( )解放【答案】 hōng hòng hǒng jiè xiè jiě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x ī ( )戏笑xī xī ( )( ) ⎩⎪⎨⎪⎧胳bo ( )bó( )斗 ⎩⎪⎨⎪⎧点zhuì( )chuò( )泣 【答案】 嬉 嘻 嘻 膊 搏 缀 啜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水泄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垂头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连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2)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2.理解辨析(1)络绎不绝·不绝如缕“络绎不绝”形容(人、车、马、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2)委曲·委屈“委屈”①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如“满肚子的委屈”;②使人受到委屈,如“对不起,委屈你了”。
“委曲”①(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如“委曲婉转”“委曲的溪流”;②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如“告知委曲”。
③勉强服从。
3.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胖东来”在许昌深受人民喜爱,每有新店开业,商场所在街道都水泄不通....,挤满了前来捧场的百姓。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戏剧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教案粤教版必修5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本解读能力:通过深入分析《城南旧事》节选文中的语言、情节、人物等元素,提高学生理解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戏剧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戏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 小组合作评价: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评价学生的表演技巧、台词掌握程度等。
5.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性格,然后在批改作业时,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
2. 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理解并传承中国戏剧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戏剧作品,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4. 审美与鉴赏:通过欣赏《城南旧事》这一优秀的戏剧作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五《11 城南旧事(节选)》赵敏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1《城南旧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主人公“厚嘴唇的人”、“小英子”的人物形象。
2、体会音乐描写的作用3、探究文本“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的主题情感。
[教学重、难点]1、分析“厚嘴唇的人”的形象。
2、作者采用小英子的视角进行写作的好处。
[教学设想]《城南旧事》在粤教版必修五这一模块中是电影剧本,感情真挚而细腻,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情感、文化、生活的积淀,在阅读中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能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但感情不轻易被调动,心灵不轻易受感动。
因此,我会通过挖掘文本丰富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真正的阅读实践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重点抓好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形象,发展情感、涵养心灵。
然后通过品味语言,分析音乐描写的作用,去体会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的情调,培养出自觉的审美意识。
本节课采用语文与艺术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深情的歌曲、电影欣赏去创设情境,调动情绪,提高审美能力,带动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再通过文本对话、师生对话,调动生活、知识的积累,共忆童年旧事,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来理解主人公“小英子”的情感、“小英子”和“厚嘴唇的人”之间的交往,激起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进行“情感活动”。
课时:2个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城南旧事》电影欣赏第二课时一、导入1、播放MTV歌曲《送别》,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这首歌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作者林海音的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2、原著简介、走近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北京长大。
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任报社编辑。
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是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有涉及,代表作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高中语文城南旧事教案 粤教版必修5
城南旧事(节选)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话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阅读时要注意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2.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影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
(二)词语解释
(三)林海音介绍
(四)关于小说《城南旧事》
第二课时
(一)简析课文:
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个故事:“疯女人”秀贞的故事,宋妈的故事,“小偷”的故事。
课文节选的是第二个故事。
宋妈的故事,围绕着宋妈爱护人家的孩子却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个矛盾展开。
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理解。
第一层次(从“林家庭院里’倒“看看英子妈又看看英子”):写宋妈思子之苦。
第二层次(从“院子里的树”到“说着向门道走去”):写宋妈丧子之哀。
(二)讲析课文
(三)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1.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人物对话中蕴含的潜台词。
2.引导学生全面地欣赏电影,不要只是单一地欣赏情节。
【教学后记】。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学案 第三单元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
第11课城南旧事(节选)本课话题——心灵深处的歌一、从课本中积累“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
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林英子一边唱,一边落下了泪珠。
”二、从自然中积累你说你不甘寂寞。
于是,莺雀嬉闹,彩蝶飞舞,雁排长空,鱼翔池底,虎啸深山,每一道云销雨霁后的彩虹、每一棵崖壁上的青松、每一片飞舞的雪花都是你的匠心独运。
你用潺潺如溪水般的声音,向我诉说山谷的宁幽与静谧;用轻柔的落叶声向我讲述原始森林的古老与神秘;用飞流直下的瀑布之音描述峻山的秀丽与挺拔。
三、从名言中积累1.音乐和旋律能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
——柏拉图2.心灵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灵。
——巴尔扎克3.唯有人的心灵才是真实的。
——雨果4.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列夫·托尔斯泰5.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
——海涅一、作者简介永记城南旧事的人——林海音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生于日本,不久即回到日本侵占下的台湾,5岁到北京,在北京长大,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也是她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往事。
代表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二、背景回放记忆深处的童年《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
在孩童时代的林海音(小英子)跟随父亲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北平,住在城南的一个胡同里,古都的驼铃、残阳、闹市、城垛……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林海音。
她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宝贵而又美好的孩童时光。
后来父亲去世了,林海音的幸福童年也就结束了。
多年后远离第二故乡多年的林海音对这一切依然难以忘怀,缕缕的哀愁、抹抹的沉思依然深深地印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于是就有了小说《城南旧事》。
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片组成,从主人公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京的几个童年生活中离别的故事。
高中语文《城南旧事 》教学课件 粤教必修5
假设小英子要给 “厚嘴唇的人” 写一封信,请你 想一想,她会写 什么?如果你就 是小英子,你会 怎样写?
谢 谢 各 位
内容
如何评析某处内容 在文中所起作用
结构 艺术特色
• 1. 反映了剧中人物情感变化
和心理的波动。
• 2. 在结构上起着“起承转合 ”的作用。
• 3.营造出平和、舒缓的叙 事节奏。
• 4.切合故事“淡淡的哀愁、 沉沉的相思”的总基调
主题基调
大家都认为电影的总的基调是 “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 那你是怎样理解的?
细品音乐
一、剧本中出现了两首歌曲《麻雀与小孩》和《送 别》 ,这些歌声反复出现反映了小英子那些情感反应 和心理变化?其作用是什么?
1、要排练节目时
唱“小麻雀呀”的歌声烘托出小英子兴奋的 心情。
2、课堂上唱起《麻雀与小孩》时
突遇狂风雷雨,让人有不祥之感,为下面小英子听到小偷 诉说不幸生活后淡淡的忧伤情绪作了铺垫。
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 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
南斯拉夫第十四届贝尔格 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 思想奖
厄瓜多尔第十届基多城国 际电影节二等奖——赤道奖
• 名家谈《城南旧事》
– 1.(著名女作家 林海音) 在北京度过的25年可以说是我的金色年代, 可以和故宫的琉璃瓦互映。北京城南的胡同、四合院、西山脚下的毛 驴,以及脖子上挂着铃铛的骆驼……这些都给了我不尽的创作灵 感……
情感共鸣 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离别? 我们该怎样对待离别呢?
• 让实际的童年逝去,让心灵的 童年永存下来。
• 我们为昨天感动的同时,会更 加珍惜今天,期盼明天。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城南旧事教案粤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林海音,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能力目标:品味本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语言;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似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人文性目标:体味文中那种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课文如诗如画的意境。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人们都说,小孩子看世界看得最真切、最纯洁、也最美妙。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就是一个爱观察世界的人,现在我们就跟着英子一起来看看她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小名叫英子。
台湾人,生于日本。
作家、编辑和出版人。
她的处女作《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
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
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
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
《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三、故事梗概。
全剧以小英子所遇到的三个生活小故事作为骨干组成。
通过小英子那双纯真无邪的眼睛,观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一切:有被生活逼疯的年轻女人;有“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偷”;有善良而命苦的保姆宋妈等......这些人的经历和命运,看似各不相干,但都发生在善良的英子寻找友谊的际遇里。
四、研习对话。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第一段对话。
2、提问:“厚嘴唇的人”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明确:“潜台词”:指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
这里是含蓄地表白自己地偷窃行径。
3、提问:为什么当“厚嘴唇的人”问英子,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时候,英子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呢?
明确:因为在小英子眼中,觉得“厚嘴唇的人”很善良,但他毕竟又是一个小偷,所以正如她自己说的,她“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4、齐读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第二段对话,以问答的形式自主研习这段对话。
问:为什么“厚嘴唇的人”说“我想着也不是你,要是你倒好了。
”
答:他觉得有人动过他的东西,感觉出事了,事情怕是败露了。
问:为什么他让英子回去,而且这两天都不要再来了?
答:他预料到自己可能会被逮捕,所以不愿在天真可爱的小英子心中留下坏的印象。
他也可能是害怕自己的偷盗行为会连累英子。
问:当英子从断垣里爬出来后,看到“戴草帽的人”带着两个黑衣警察往空地走去时,她为什么在自家门口发愣呢?
答:对事情还是不懂,一方面不明白“厚嘴唇的人”今天对她说的话;另一方面不知道那些人走到空地里干什么。
或许是懂了,不懂的是供弟弟上学的善良人怎么被抓,因此“发着愣”。
问:为什么当英子看到“厚嘴唇的人”双手被捆住,由警察牵着走过的时候,她的脸故意藏到妈妈身背后去了,为什么“她不愿意看”呢?
答:英子不愿意看,因为自己的“朋友”走了,同情而又有淡淡的伤感。
因为英子觉得自己要为这件事付上部分责任,如果不是她跟“戴草帽的人”说话,大概“厚嘴唇的人”就不会被抓。
这里英子是感到有点愧疚。
问:“小偷”被押走了,英子感觉怎么样?
答:“小偷”的经历和命运,发生在善良的英子寻找友谊的际遇里,是在英子生活的时序中出现的一幕悲剧。
所以,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5、提问:在英子眼中,“厚嘴唇”的人是怎样的人?你又是怎样看的呢?
明确:他是个穷人。
“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
他是个好哥哥。
“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
......可凭我这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
他是个善良的“小偷”。
“我走这一步,也是是非得已。
”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厚嘴唇的人”对生活有着一种强烈的无可奈何,我认为可以把他这种无奈归结为社会原因,当时社会的旧制度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许多善良的人在生活逼迫之下,不得不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他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
“厚嘴唇的人”虽然有着他自己的苦衷,也实在值得怜悯,但偷窃始终不对,他的被抓也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6、提问:你们觉得英子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天真活泼:唱《麻雀与小孩》,扮演小麻雀。
聪明可爱:从她与“厚嘴唇的人”的对话中可见。
富有同情心:她始终认为“厚嘴唇的人”是个善良的人,而且视他为自己的朋友;当她看到“小偷”被押走时,内心非常难过。
(板书性格)
7、提问:作者通过小英子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厚嘴唇的人”,你认为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明确:通过小英子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厚嘴唇的人”,在淡淡的忧伤中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诗意。
(板书基调)
五、欣赏《送别歌》。
在文中这首歌反复出现,你能领悟它在整个故事的叙述中所起的作用吗?
明确:《送别歌》在内容情调上,又是深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交织,与《麻雀与小孩》形成对比,在影片情节,人物性格的发展上,起到了以声相助,托景传情的作用。
《送别歌》既配合了具体的故事情节,又与影片中生死别离的人物关系线索编织在一起,加强了影片的艺术魅力。
六、作业:如果小英子要给“厚嘴唇的人”写一封信,请你先与同学们讨论她会写些什么?然后以小英子的身份给“厚嘴唇的人”写这封信。
七、找出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小组讨论,分析其作用。
1、P86:“隐约有雷声,刮风了,窗外的树枝摇晃着。
”“沙沙的雨立刻洒了下来,天空打着闪。
”——作用:“雷声”“刮风了”似在诉说人生的不幸,为下文写“厚嘴唇的人”的遭遇埋下伏笔。
2、P91:“秋天了,窗外的落叶吹下来,落到了教室里,落到了林英子的课桌上。
韩老师踏着风琴,小学生齐声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作用:环境萧条,音乐哀婉动人,烘托了剧中离情别绪的无限诗意。
八、意境鉴赏。
提问:学过文章,你的整体感觉如何?
明确:1、仿佛在读诗,特别是小英子的那些对话,都很美,使人感觉好像在读散文诗。
——如:“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
”“你分得清海跟天么?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
好像在看画。
课文描写的那些衰草,那狭窄的胡同,那破旧的院落,那小偷......使人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人生的不幸。
整体感觉很宁静,剧中没有热闹的情节,即使是小学生唱歌,唱的也是带有淡淡的哀愁的《送别歌》;即使是捉贼,那贼也不敢大吵大闹,没有反抗,只是默默得跟着警察走。
还有里面的环境描写、小英子的心理描写等等,都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
小结:《城南旧事》创造了如诗如画的意境:如中国水墨画般宁静、淡泊。
2、作品很有自己的特色。
如里面很多生活画面、背景描写都蕴含了非常浓郁的老北京的乡土风情。
课文里很多事情都写得很含蓄。
如写革命的青年青年学生被抓,作者并没有直接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而只是写英子与她爸爸关于“好人”与“坏人”的讨论,通过几句对话表现出来,非常含蓄,但又引人深思。
这又是作品诗意的表现。
小结:《城南旧事》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含蓄、深沉、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