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四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钾离子:离子选择电极法

人体内的钾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是保持机体的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参与糖及蛋白质代谢,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所必需。钾离子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约为细胞内的1/20),且浓度较恒定。人体内的钾盐主要来源于食物。血清钾盐测定实为细胞外液钾离子测定,但体内的钾离子经常不断地在细胞内与体液之间相互交换,以保持动态平衡。因此血清钾浓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间接的反映细胞内钾离子的水平。

1原理: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用电位法测定溶液中钾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的方法。即选择电极由钾离子不同活度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的电位,这种电位的变化由离子活度所决定,和钾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其电极属于特种玻璃膜电极,是缬氨霉素液膜电极。

2临床意义:

1、血清钾升高:血清钾高于5.6mmol/L称为高钾血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尿少或尿闭,体内的钾不能经肾排出体外;同时因肾组织细胞受破坏,致使细胞内的钾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外液,使血钾升高。肾脏功能障碍使尿减少。尿毒症或急性肾脏功能衰竭,血容量和细胞外液容量缩减。

(2)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此时红细胞或肌肉组织内钾大量释放至细胞外液,使血清钾升高。如重度溶血反应、组织破坏、运动过度等细胞内钾大量转移到细胞外液。

(3)急性酸中毒或组织缺氧:此时细胞内大量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外液。

如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急性肺炎休克和循环衰竭等症。

(4)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排泄钾的功能主要由肾皮质激素调节,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使肾排钾能力降低,排钠增多,故血钾升高而血钠降低。即阿狄森氏病,使肾小管远曲小管分泌钾减少。

(5)食入或注射大量钾盐:食入或经静脉注入大量钾盐,超过肾排钾能力,尤其是肾排钾功能降低时更易发生高钾血症。含钾药物及潴钾利尿剂的过度使用。

(6)其他:醛固酮缺乏或长期应用抗醛固酮利尿剂及家族性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均可使血钾升高。

血清钾高可引起严重的肌肉、心肌和呼吸功能的抑制性应激紊乱,以及特异的心电图改变。血清钾高于7mmol/L时,就有这些现象出现,超过10mmol/L时,即可发生心室纤颤,心脏停搏而导致死亡。

1、血清钾降低:

(1)钾的摄入量不足:长期低钾饮食、禁食或厌食等。如严重感染、败血症、消化性疾病、心力衰竭等等。

(2)钾的丢失增加:严重呕吐或腹泻、胃肠减压,大量应用排钾利尿剂(如有机贡或氯噻嗪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醛固酮增多症,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由于细胞分解过多,大量钾从尿液排出,代谢性碱中毒时肾排钾增多,大量出汗也可经皮肤丢钾,使血清钾降低,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成人的吸收不良综合症、长期胃肠引流术等等都可产生低钾血症。

(3)肾脏疾病。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由闭尿期转入多尿期时,由尿中丢失大量电解质而得低钾症。在肾小管性酸中毒时,氢、钠离子交换功能和尿的酸化机能发生障碍,而钾、钠的交换增加,使尿钾排泄增多,引起低钾症。

(4)钾在体内分布异常:有时体内并非真正缺钾,只是分布异常而使血清钾降低。常见于:①心力衰竭、肾性水肿或大量输入无钾盐液体,细胞外液被稀释,血清钾降低;②大量应用胰岛素促使葡萄糖被利用或形成糖原时,细胞外钾大量移入细胞内以保持细胞内、外的相对平衡,结果使血清钾降低;③急性碱中毒时细胞外液的钾急剧转入细胞内,引起低钾血症;④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患者,发作时细胞外钾可转入细胞内,发生低钾血症。

(5)棉籽油性低钾麻痹症:特点是血清钾明显降低,四肢肌肉弛缓性麻痹,严重时呼吸肌麻痹。病因可能与食用粗制的生棉籽油有关,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3注意事项:

血标本不能溶血,否则使结果升高。红细胞内钾浓度为细胞外钾的20倍左右;

血清氯化物(Cl)

氯化物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食盐,经肠道吸收入血液,经肾随尿液排出体外。氯离子在细胞内、外均有分布,但细胞内含量仅为细胞外的一半,是血浆内主要的阴离子。其主要功能有:①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渗透压及水电平衡;②参与胃液中胃酸的生成。血浆中的氯化物主要是氯化

钠,而红细胞内氯化物以氯化钾为主。

1、临床意义:

1、血清氯化物增高:

⑴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肾功能衰竭及尿道、输尿管梗阻或心力衰竭时,肾排泄氯化物减少,使血清氯化物升高;

⑵氯化物摄入量过多,如食入或静脉输入过量的氯化钠等;

⑶过度换气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如癔病或某些药物刺激呼吸中枢等。

2、血清氯化物降低:

⑴严重的呕吐、腹泻或胃肠造瘘时,丢失大量含氯的胃肠液、胰液、胆汁等;⑵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功能衰竭或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排尿液过多而丢失大量氯化物;

⑶长期应用某些利尿剂如氯噻嗪类及贡利尿剂,以及大量出汗等,均可丢失过多氯离子;

⑷长期饥饿或无盐饮食等亦可使氯摄入不足。

低钠血症时常伴有低氯血症,如无呕吐或其他过多丢失氯的原因时,血清氯浓度降低多为水的稀释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低氯血症若不伴有严重的碱中毒,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血清钠离子:离子选择电极法

人体内的总钠量为60—100g,平均45—50mmol/kg。其中44%存在于细胞外液,47%存在于骨骼中,约10%在细胞内液中。人体内的钠分为交换钠与不可交换钠两种形式,可交换钠占65—75%(男性高于女性),细胞内、外钠都可交换,骨骼中的钠只有45%可交换;不可交换钠存在

于骨骼的磷酸钙结晶中。机体内的钠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钠盐,经肠道吸收入血液,是细胞外液含量最多的阳离子。血清钠多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持细胞外液容量、维持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并具有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的作用。钠盐约95%经肾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从食物所摄取的钠远远超过生理需要量,一般不会缺乏,多余者随尿液排出。

1原理:离子选择电极是一种用电位法测定溶液中钠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的方法。即选择电极由钠离子不同活度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的电位,这种电位的变化由离子活度所决定,和钠离子的浓度成正比。其电极属于特种玻璃膜电极,是缬氨霉素液膜电极。

2临床意义:

1、血清钠升高:

临床较少见,过多地输入含钠盐的液体可使血清钠升高,也可见于肾皮质功能亢进、垂体前叶肿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等。

2、血清钠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血清钠含量的高低与机体内总钠量的增减并不完全成比例,因为机体内总钠量增加时(除某些脑部病变所致的血清钠升高外),几乎都同时伴有水潴留,血钠被稀释,血清钠浓度并非一定升高,但可有水肿。同样,当机体内钠总量减少时,可通过垂体后叶激素

血清钙(Ca)

饮食中的钙主要在小肠上段被吸收入血液,其吸收量的多少,依赖于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