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宗族史

合集下载

家族史定义

家族史定义

家族史定义1、什么是家族史?家族史是指某个家族从祖先到现在的历史记载,记录了家族的起源、发展和变革。

家族史的研究范围包括家族族谱、家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代表性人物、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等等。

2、家族史的意义家族史不仅是历史的记录,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一个家族的历史渊源、认同感和自我价值。

它可以帮助家族成员了解家族的发展历程,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也可以用来研究家族的社会地位、人口构成、经济财富等方面的变化,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3、家族史的记录方式一般来说,家族史的记录方式有以下几种:1)族谱。

族谱是最常见的记录家族历史的方式,它记录了家族中重要人物的姓名、生卒年月、世系、官衔、职务以及家族成员的旧居、坟墓等。

2)家谱。

家谱记录了家族内成员的籍贯、姓氏、名字、辈分、出生、结婚、丧亡等重要信息。

3)家书。

家书包括家族成员之间的书信、家族的文件档案、日记等,可以反映出家族成员的生活、信仰、思想等。

4)采访和口述历史。

这种方式可以让家族中的老人或较年长的成员回忆过去,记录下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4、家族史研究的意义通过家族史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某个家族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的认识,可以更深入地研究一个地区的历史和社会发展。

同时,研究家族史也有助于加强对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加强家族凝聚力,也有传播家族文化、传承家族精神的意义。

5、家族史的保护和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史的许多信息可能会被遗忘或丢失,因此保护和传承家族史变得愈加重要。

家族成员应该共同参与家族史的收集和整理,并进行数字化储存和保护,以便后人更好地了解家族历史。

此外,也可以通过家庭聚会、纪念品、文物等方式传承家族文化及家族精神。

6、结语家族史是一种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对于个人成长、家族凝聚力的建立以及对于了解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家族史,全力保护和传承,让家族的历史延续下去。

家谱学

家谱学
房支:家族中的原子。简单地说,您或您的兄弟所成立的家庭便是一个房支。房支是相对于宗族更近更小的圈子,宗族相对房支是公,房支相对宗族是私,后者更具有个人色彩,因此宗族内的利益分歧通常发生在房支之间。但在宗族认同很强的村庄,宗族不会允许房支利益超出宗族利益,抑制了宗族内各种亲疏远近关系的表达,从而使宗族内部有了团体格局的样子。
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隆庆、万历年间歙县殷氏宗族“始为谱,其大凡有姓氏、本原、世系三考”,其后内容又扩充了“世德、规范、训典、文献、宅第、丘墓、遗文、遗迹、里社九考。”万历五年吕仕道纂《吕氏续修宗谱》涉及目录、书法、凡例,历代谱序、像讚、迁源源流、祠墓寺图表、里居图、姓氏来源、世系、世德、规范、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修谱衔名、修谱总论、后序、跋等内容,该谱的列诸项涵盖了后世家谱所具备的基本内容。万历十八年程弘宾纂《歙西严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十二篇。万历末年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通过对上述明代宗谱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家乘 家乘,原意为以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录。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山谷晚年作日录,题曰家乘。”家乘属于家谱的范畴,因此后有少量的家谱也冠用家乘。家乘是从“史乘”袭用而来。虽然冠用家乘的不太多,但对谱碟的称谓单位则多有使用“乘”,是谱牒定量的又一别称。谱中有如:“以上大乘,每乘拾八本。”这里所谓的大乘非指佛教“大乘”之意。乘,本为春秋时晋国的史籍名,以后引申到载史之类的书,可称“史乘”。因此将谱列入史类称乘,大乘即本族总谱和门谱的合称,如“每乘拾八本”,即这部完整的谱碟共十八本。

家族史话怎么写

家族史话怎么写

家族史话怎么写一、引言家族史是指记录一个家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人物等方面的资料,是了解家族渊源和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

写好一部家族史,可以让后代了解自己的根源,增强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文将介绍如何写好一部家族史。

二、准备工作1.搜集资料搜集资料是写好一部家族史的基础。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搜集资料:(1)口述传承:向老人询问家族历史、传统、故事等方面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2)档案馆:在当地档案馆或国家档案馆中查找与家族相关的文件和记录。

(3)互联网:在互联网上搜索与家族相关的信息,如姓氏起源、名人事迹等。

2.整理资料收集到足够多的资料后,需要进行整理分类。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编写。

3.选择撰写方式撰写方式包括文字记录和影像记录两种方式。

文字记录可以采用纸质书籍或电子书籍形式出版;影像记录则可以制作成DVD或者上传至互联网。

三、家族史的内容与结构1.家族史的内容(1)家族起源:介绍家族的起源和来源,包括姓氏的来源、祖先的故事等。

(2)家族历史:介绍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家族人物:介绍家族中著名或者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政治家、学者、艺术家等。

(4)家族传统:介绍家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如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

(5)家族图谱:记录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信息,并制作成图谱形式。

2. 家族史的结构(1)序言:简要介绍写作目的和意义,并感谢提供资料和帮助搜集资料的人员。

(2)前言:介绍本书编写背景和目录结构,并说明资料来源和整理方式。

(3)正文: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进行编排,详细描述各个时期或者主题下相关事件、人物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信息。

可以采用插图或图片形式增加可读性。

(4)结语:总结全书,强调家族文化和传统的重要性,并对后代提出期望和祝福。

四、写作技巧1.语言简洁明了家族史应该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不要使用过于繁琐的词汇和长句子。

朱氏家族史2000字范文

朱氏家族史2000字范文

朱氏家族史2000字范文朱姓最早源于西周时期颛臾的玄孙吴回之子陆终的第五子安,曹姓。

西周初期陈国国君是周武王的女婿妫满,而曹姓朱人后裔曹侠被封于邾并建立邾国。

到了战国时期邾过被楚宣王所灭,邾人就以国为姓氏,改为朱姓。

以名为姓。

帝尧的长子丹朱喜欢到处漫游,在洪水为患的时候丹朱依旧乘船出游无视人民的疾苦,尧决定把国君的位置禅让给舜,为了避免丹朱不服所以让丹朱到丹水做诸侯,封为房邑侯,别为狸姓。

后来丹朱部落被打败后,其中一支族人就以朱为姓。

这一支朱姓族人有着长达4000年的历史。

以图腾为姓。

朱襄氏以蜘蛛为图腾,也有人认为是以赤心木为图腾。

他的后裔有朱虎氏族,朱虎的子孙在先秦时期一直活跃与冀鲁豫地区,西周名隐士朱伥、战国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这些著名的人物都是这一支的后裔。

改姓为氏。

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朱姓分布朱姓最早发源于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朱质儿子朱禹、朱卓。

朱禹在东汉后期被杀,他的子孙避难到现在安徽一带。

而朱卓的后裔主要在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区繁衍生息。

魏晋以前,朱姓族人的足迹已经遍布到了河南、山东、安徽等地。

到了唐朝末期,朱葆光迁居湖南、东晋时期朱玮从河南迁往江西,他的后人朱熹迁往福建,而朱熹的孙子朱铨又迁到江西吉安,南宋末年战乱四起,朱铨的后代朱章甫为了躲避战祸迁往江西,后来又从江西迁往广东兴宁。

到了元代,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迁徙到了广西。

从明代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台湾迁徙。

朱姓也逐渐成为了南方的大姓之一。

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人,不忘祖宗先人。

俗话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那么我们金村、香山朱氏宗族,究竟根在何处?源在哪里?巍巍朱姓,悠悠千古。

同其他姓氏群体一样,朱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其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子姓以及少数民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

我的家族史【范本模板】

我的家族史【范本模板】

我的家族史姓名:蒋银军学号:20145182 班级:水产201401伴随着历史的年轮向前缓缓推进,留下了长长的痕迹,而这正是见证我们成长的回忆。

在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段历史都关乎着国家的命运,也与我们的家族息息相关,它见证每个家族的兴衰.因此为了更好的读懂历史,只有先从了解到自己的家族由来.才能以史鉴今,更好的创造未来!为了更好的介绍我的家族史,我也简单的介绍下我的家族姓氏,蒋姓是百家姓之一,据《元和姓纂》错误!中记载,蒋氏为姬姓,出自周王族,始祖为周公旦第三子—-蒋伯龄。

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中属于大姓。

我的家族并非大族,会文堂蒋氏宗派.立有辈分廿字:世上国朝廷人生有大成一明达道德万代知原因而我的辈分为“成”。

我的家族栖息在四川东北部,虽说并不发达,却也出过伟人,哪便是邓小平的故乡——广安,虽说是生活在伟人的故乡,并且也跟国民党的总统蒋介石同姓,我的家族却并没有出什么名人,而且我的家族好像一直都是勤奋朴实的农民。

我的曾祖父育有四子三女,我的祖父居首为长子。

祖父膝下有三子一女,而我的父亲为嫡长子。

家中从曾祖父开始识字的人并不多,大多只念过一两年私塾会写自己的名字。

家中长辈就三叔文化程度最高,上过大学。

三叔为长辈中年龄最小.爷爷今年七十五岁,在小的时候爷爷经常给我将各种故事,还有就是他们普通人眼中的政治历史。

他出生全国抗日时期,国家贫苦,身为普通农家的孩子只能上一两年私塾,他会写自己的名字,识得几个简单的汉字。

他经常给我们讲的是他小的时候国家穷农民吃不起饭,他经常把毛主席挂在嘴边,认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一切。

他回忆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人犯的错“大跃进”运动,大搞人民公社的集体主义,全民大炼钢铁,家里连一个锅、一把菜刀都被收走.饿死了许多勤奋劳动的人,却养胖了投机取巧的人,没饭吃的人到山地里找野菜吃。

也谈到文化大革命时全国上下的混乱局面,所有都搞不劳动,而搞阶级斗争.不过由于我家祖上几乎都贫农所以未受什么迫害,他回忆去红卫兵到处胡作非为,批斗知识份子。

刘式家族史范文

刘式家族史范文

刘氏家族史2000字刘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刘姓目前已是中国第四大姓。

刘氏据1987年中国社科院遗传研究所杜若普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刘氏为全国十大姓氏之一,排在第4位。

刘姓发源于河北唐县,两汉时期,经长安和洛阳向全国各地辐射。

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

公元前300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

战国时有个叫会的晋大夫,他有子孙留居秦国,称刘氏。

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

他的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皆有刘氏。

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

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

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

但刘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

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

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中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部分迁往日本和朝鲜半岛。

从东晋到唐朝,中原地区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从未间断,移民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远。

唐宋时期,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刘”已初步形成。

刘氏开始迁往两广,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这也包括刘姓人群。

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在广东潮州任官,子孙遂居于兴邑,人丁兴旺,支派益繁,后又自兴宁分散至许多地方;北宋时的《广韵》列刘氏郡望有25个。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刘姓大约有3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7%,为宋朝第四大姓。

金华长山徐氏宗谱

金华长山徐氏宗谱

金华长山徐氏宗谱金华长山徐氏宗谱徐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较高声望的世家。

和其他许多家族一样,它的起源已经难以考证,但是,我们可以追溯到徐氏远祖的故乡——浙江省金华市长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透过徐氏族谱,了解这个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徐氏宗谱的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金华长山徐氏宗族正式建立了宗祠。

据传,明朝第一代祖先徐道明,生于嘉靖年间,生前曾担任长山县的领袖,致力于保护百姓的利益和福祉。

在他晚年之前,他把家族的文化和历史记载在纸上,命名为“徐氏家谱”,并且写下了长长的家族史和文化,这也是徐家宗谱的开始。

宗谱的纪录内容非常详尽,特别是对于家族成员的事迹和贡献给予了详尽的记录。

因为它是宗族在历史上的主要文化遗产,家族成员都感到非常自豪。

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不仅记录了家族的起源,还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变迁。

它展示了清朝和民国时期徐氏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职业,描述了家族成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

这个家族宗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徐氏宗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徐家先祖们的勤劳、坚忍不拔、乐于助人和诚实守信的品质不断被传承。

在家族历史上的显著特点是,家族成员在地方政治、农业、商业和教育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氏宗谱通过记录徐氏家族成员的传统目标和价值,反映了他们的信仰和地方性文化。

这种文化传承使得徐家在当地社区和政治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尽管徐氏家族成员的生活条件在不同时期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徐氏家人的品格和家族传统的重视却一直没有改变。

这个家族在文化、职业和极少数家族成员的财富方面发生许多变化,但是徐家始终保持着家族的传统和文化价值。

通过徐氏宗谱透视徐家的遗产和传承,这是一段极富启示的历史性记载。

徐氏家族在经历了多年的兴衰起伏之后,仍然具有家族传统和文化的价值,其中包括对传统文化和崇高品质的坚持。

这个家族将永远作为这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标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家族如何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从一个寻常的家庭成为一个地方性文化和经济力量。

家谱标准格式

家谱标准格式

家谱标准格式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1.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家族谱家族家谱

宗家族谱家族家谱

宗家族谱家族家谱
“宗家族谱家族家谱”是一种有关宗室史料的记录,是历史上重要的个人、家庭、宗族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财富。

宗家族谱家族家谱的核心内容是记录某一宗族、血统、姓氏或者家族的发展进程,包括家族的成员、分支、事件、地域等信息。

它以族谱首页显示宗族图谱,并根据相关文献来记录宗族历代家谱,重点记录宗族的源流、发展历史、分支情况等信息。

宗家族谱家族家谱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

从古至今,它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记录。

它记录了一个家族的源流,可以说是一部家族史。

宗家族谱家族家谱包含大量的历史信息,如各个家族的源流、谱系、联系、杰出成员、特殊家族传统等。

它可以帮助家族成员了解前辈的生活经历、家族的发展进程,也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提供了基础,构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

宗家族谱家族家谱不仅是家族史,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家族社会的重要记录,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它不仅保留了传统家
族的历史记录和社会秩序,也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宗家族谱家族家谱能够帮助家族成员了解前辈的生活经历,发现家族中的杰出成员,建立家族之间的联系,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促进家族之间的凝聚力,保持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

总之,宗家族谱家族家谱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记录,是家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的重要基础。

它不仅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记录。

史氏吴中派族谱

史氏吴中派族谱

史氏吴中派族谱史氏是中国历史悠久、庞大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江苏省苏州市周边地区,有一支名为吴中派的史氏宗族,他们传承了千年的家训和丰富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以史氏吴中派族谱为主题,探究这个宗族的渊源、发展和家族文化。

一、史氏吴中派的渊源与起源史氏吴中派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史氏一族在江南地区崭露头角,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和社会声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史氏族人开始以苏州市区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行为规范。

他们崇尚家族和谐,重视教育和道德修养,尊重祖先和长辈,在各种传统节日和祭祀仪式中继承和传承家族文化。

二、家族分支与发展史氏吴中派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网络,分布于苏州市及周边地区,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和努力,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宗族。

他们建立了许多行会和商会,积极参与地方政治和社会活动,并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史氏吴中派的家族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业、商贸、工艺制造等,为家族成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三、家训与价值观史氏吴中派非常重视家族的家训和价值观,这些传统观念代代相传,对家族成员的行为和处世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崇尚忠孝仁义,注重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

在家庭教育中,父辈们会教导后代子孙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并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史氏吴中派广大族人以此为准则,不断弘扬和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强调家庭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史氏吴中派族谱是一份重要的家族文化遗产,记录了家族的人物事迹、家族族规和世系谱系等内容。

通过族谱的编纂和传承,家族成员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共同维护家族的尊严和荣誉。

史氏吴中派族谱也成为了研究地方历史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有助于了解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

在当地社会中,史氏吴中派家族以其丰富的家族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家风家训,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五、史氏吴中派家族活动与展望为了加强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史氏吴中派举办了许多家族活动和聚会,包括世族大会、祭祖典礼、家族联谊等。

家族史简介范文

家族史简介范文

家族史简介范文
一、家族背景
我来自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家族。

我的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为我们的家族奠定了基础,并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家族逐渐发展壮大,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二、家族传统
我的家族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我们坚信,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只有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发展自己。

因此,我们家族有着一套严格的家规和家训,要求家族成员必须遵守。

这些规定和要求涵盖了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子女教育等多个方面。

三、家族产业
我的家族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其中最为著名的产业包括房地产、金融、制造业等。

我们的家族企业以诚信、创新、卓越为理念,不断拓展业务领域,致力于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家族文化
我的家族非常重视文化建设,认为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们家族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家族内部,我们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要求家族成员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同时,我们也注重与外界的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交流活动,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五、未来展望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家族,我们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将继续秉持着家族的传统和文化,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家族成员能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共同传承和发扬我们的家族文化。

2020年胡氏家族史范文

2020年胡氏家族史范文

胡氏家族史范文这是中国历史上颇为著名的胡姓宗族,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史而令人注目,又由于其子孙后裔中产生了诸如“胡开文墨店”创始人胡天柱、“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著名大学者胡适等名人而著称于世。

文献记载,“明经胡氏”的始祖名昌翼,字宏远,号眉轩,生于唐朝天祐元年(904),卒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

据清代胡陆秀等纂修的《考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其始祖昌翼系唐昭宗李晔幼子,为何皇后所生。

因唐末朱温篡唐,昌翼避祸隐匿皖南婺源考川,遂冒义父胡三公姓。

五代后唐同光年间,胡昌翼以《易》登明经进士第,其后裔因此被称为“明经胡氏”,以别于“安定胡氏”。

胡昌翼子孙繁衍,其后裔散居婺源、绩溪、歙县等徽州诸邑,并遂安、淳安、乐平、鄱阳、浮梁、兴安汉阳等地,甚而远至贵州、云南者。

又因昌翼本系李唐皇室,由于隐匿民间而冒姓为胡,故又俗称“李改胡”。

《考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明经胡氏”的胡氏源流内容,与胡昌翼第十四世裔孙胡次焱(1229-1306年)的著述大致相同。

南宋中叶,“明经胡氏”第十四世裔孙胡次焱,字济鼎,号梅岩,晚号余学,徽州婺源人,登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戊辰进士,授湖口县主簿,调贵池县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至贵池,胡次焱脱身归家,以《易》教授乡里终身。

卒后,所遗诗文由族孙胡琏搜辑成《梅岩文集》十卷。

在胡次焱的《梅岩文集》中,所叙“明经胡氏”的由来,基本上与上述胡氏族谱所载大致相同。

如其《论姓氏》篇载:“焱谨按:明经为大唐裔,安定三公载之以归,遂冒胡姓。

五代时中明经科世,因以明经表其族。

”其《明经书堂记》篇亦日:“先生(胡昌翼)本大唐昭宗子,天祐年间,朱全忠(朱温)构祸,逃难齐民,依安定三公卜宅于婺源之考水,因用胡姓。

”至于“明经胡氏”迁居绩溪的时间,则大约在北宋初年。

另据清代胡祥木等纂修的绩溪《上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昌翼子胡延政,宋代自婺源迁居绩溪胡里。

胡延政在北宋开宝八年(976)任职绩溪县令,赐居绩溪胡里(今绩溪县临溪镇湖里村)。

王氏宗族

王氏宗族

王氏家史我们王氏一宗,祖籍江西湖广一带,据传是在江西的朱市坝。

始迁祖姓王名抱高,于雍正年间,因各地督军混战,兵荒马乱之秋,随军战至贵州。

公元1723年(癸卯年),始迁祖所在军队被溃败,各军勇散乱,活命军勇择地谋生。

始迁祖经历了很多艰辛,终于在现今贵州省兴义市顶效的阿红村定居。

在阿红住了几年,因居住地连年水灾,当时迁祖的生活极端窘迫。

为了生存,始祖迁至今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坡燕定居。

这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良好,是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后来,始迁祖成家后,生有三子,长子乳名小贵,学名王朝贵;次子乳名二喜,学名王朝顺,幺儿乳名三毛,学名王朝凤。

三子成人后,因当时生活所迫,为谋生路,长子王朝贵到了普安县的禹歇,自成一枝;幺儿王朝凤则到了安龙的洒雨龙堡安居;次子王朝顺留守坡燕老宅与始祖同住,以务农为生。

始迁祖故于安龙县龙广,葬在龙广老场坝,(后迁至龙广犁头山)。

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岁次辛酉十月,年已六七十岁(据我等后辈子孙推算)的二世祖朝贵、朝顺、朝凤三兄弟商议,为始祖立得一碑。

该碑现可作我等王氏后辈子孙统一族宗,团结家族,追溯我族分枝来龙去脉的不可否定的历史依据。

公元1989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十八),王氏家族龙堡分枝王文科等与普安禹歇的第一分枝大族取得了联系,这是一件多么好的大事啊!这为散离了两佰多年的三枝宗族的一统开创了奠基石。

龙堡分枝与禹歇分枝欢聚一堂时,共有五辈人共叙。

禹歇参会的有“维”、“有”、“昌”三代共20人,龙堡参会的有“德”、“文”二代共6人。

其中,龙堡的王文英为王氏宗族的女性代表。

在禹歇,经过4天的核对、清理和商讨,为王氏宗族的一统取得了良好成绩,效果卓著。

祖宗的起源及永久定居的历史,得到了修正,拟定了家谱、规定家谱为40字令,以在始祖的碑石上篆刻为据。

普安之行公元1989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十八),去普安禹歇清理族中史。

我们一行6人,从清晨7时,我们由龙堡出发,步行到洒雨乘车。

寻根小说名词解释

寻根小说名词解释

寻根小说名词解释寻根小说是指以返乡寻根、探索祖辈故土的故事情节为主导的一类小说体裁。

下面是对寻根小说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1. 寻根:寻根是指主人公为了追寻自己的家族历史、了解自己的祖辈、寻找家族渊源而进行的行为。

这是寻根小说的核心主题。

2. 返乡:返乡是指主人公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返回自己的家乡,继续其家族血脉的传承。

这种返乡行为往往是寻根小说的起点。

3. 祖辈故土:指主人公祖辈们的历史故土,即他们生活和成长的地方。

这是寻根小说中主人公追寻的目标之一。

4. 小家庭史:指家族历史中的个体家庭的故事。

寻根小说中,主人公常常通过了解祖辈们的小家庭史来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

5. 祖先信仰:指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崇拜。

寻根小说往往会描绘人们对祖先的崇拜情节,体现当地文化和传统。

6. 家族血脉:指家族成员之间通过血缘关系所连接的联系。

寻根小说中,主人公常常通过追寻家族血脉来找到自己的根源。

7. 家族史:指家族历史。

寻根小说主要通过讲述家族历史来展示主人公的寻根过程和家族血统的传承。

8. 宗族:指同一祖先的共同血缘关系家族成员组成的群体。

寻根小说往往会涉及到宗族的概念和故事。

9. 遗址:指历史遗留下来的重要建筑或场所。

在寻根小说中,主人公常常会去寻找祖辈的历史遗址,以了解家族的历史。

10. 地域:指特定的地理和文化环境。

寻根小说中,地域往往是故事背景,反映了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

以上是对寻根小说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寻根小说通过返乡寻根的故事情节,讲述了主人公对家族历史和祖辈故土的探索和追忆,反映了人们对根和血脉的追寻和认同的情感。

隆阜戴氏宗族发展史

隆阜戴氏宗族发展史

隆阜戴氏宗族发展史一休宁隆阜,地处新安江上游的横江江畔,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在古代传统社会陆路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水运备受青睐。

隆阜因此成为一个“溪流一线,小舟如叶,鱼贯尾衔,昼夜不息”的码头。

过往的商旅客船经常在这里停靠上岸,因此最初被命名为“拢埠”,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和百姓不断地口耳相传,“拢埠”最终得名“隆阜”。

隆阜戴氏始迁祖戴奢,认为隆阜是个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好地方,遂落户这里,繁衍生息。

隆阜戴氏裔孙戴震为戴天眷撰写的墓志铭中说:“君讳天眷,字申锡,一字梅圃……系出春秋时宋戴族,至南唐国子祭酒、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曰安,谥忠恭。

其后,世居休宁之隆阜,于是隆阜戴氏族望江南。

迁于杭自君之大父,以盐业,因家焉。

”由此可知,戴氏世代聚居在休宁隆阜,祖上皆为颇有威望的朝廷大员,隆阜戴氏因此成了江南有名望的宗族。

笔者在各地搜寻隆阜戴氏宗族家谱时,发现了一份朱熹为戴氏家谱作的序言,文曰:为人后应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焉。

今阅戴氏谱牒,上溯姓源之始,下逮继世之宗。

明昭穆以尚祖也,系□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替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而能之乎!噫兮之,去祖未远问其自而懵然者,愧于戴氏多多矣。

(宋绍熙五年焕章阁侍制兼侍讲朱熹题)从此序言来看,我们窥探到当时隆阜戴氏的望族威望及其显赫地位。

除此以外,在?族谱中我们还发现有落款为“宋绍兴三十年菊月右仆射加特进赵鼎顿首拜撰”的序言内容。

在传统社会里,文化硕儒和显赫官员同为一族家谱作序,这在徽州宗族史上还算少见的。

吴仁安先生认为:“所谓望族,即是指颇有声望的家族,他们或有财有势,或深孚众望,声名煊赫,雄踞一方,在当地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生活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观戴氏宗族史,既为名门之裔、仕宦之后,又有“柱础碑碣”的实物表征,且得到传统社会舆论的认同。

自此,我们大体可以认定“隆阜戴氏族望江南”。

二宗法制度的核心是世系昭穆。

为了奠世系,序昭穆,每个宗族都要首先确立自己的始祖即一世祖。

陈姓宗族史上的“十大文化”,陈家人都要了解

陈姓宗族史上的“十大文化”,陈家人都要了解

陈姓宗族史上的“十大文化”,陈家人都要了解(一)舜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历史典籍,其中全面而系统地记述了舜帝文化。

《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因此舜帝文化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创始人,是推行以德治国以德安邦的奠基者。

在三皇五帝中,尤以“孝感动天”的舜帝,为世人崇敬。

他攝政和继帝位之后,行大道、举贤能、驱腐恶、明赏罚、教民耕、施教化、制律令、兴教育、行礼乐、开言路、讲和睦,实现天下长治久安,创建了辉煌的“虞舜盛世”,被尊为“东方圣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是文明古国的奠基人。

特别是舜帝施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德文化,构成人伦文化的基石,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他率先垂范,遂为中国二十四孝之首,堪称中华民族“道德楷模”,舜帝伟大的道德精神和文明风范成为永远为世人所崇敬的圣祖,尊称圣德。

舜帝作为中国陈姓公认的血缘太始祖,裔孙倍感自豪和荣耀。

舜帝文化成为陈姓宗族的传家至宝。

(二)祖地文化是陈姓宗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根在哪里?”这是海内外舜裔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

考其圣祖舜帝、得姓始祖陈胡公满的故里、国都和陵园,至今犹存,历历在目,此乃是陈姓的祖地文化,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后人寻根竭祖提供真实的依据。

舜帝的故里,史籍记载:“舜生于姚墟”,姚墟,后为徐镇,过去是属山东省的鄄县,现属于河南的濮阳县。

濮阳县现存的有关舜帝的出生地、故里、早期活动的遗迹及有关舜帝故事传说,舜帝的故里就是现在河南省濮阳县的鄄城,这就是圣祖的根,亦是中华舜裔最早的祖根。

舜帝的国号虞,建都蒲坂,今为山西省永济县东三十里舜郷,所以蒲坂城内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附近有历山、妫水。

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湖南宁远县九嶷山,是为零陵。

零陵就是舜帝陵。

舜葬于山阳,其子商均葬于山阴。

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附近有舜峰、女英峰、旁有娥皇峰、下有舜池。

因九嶷山系舜墓之所在,被道教列为二十三洞天。

家族史名词解释

家族史名词解释

家族史名词解释家族史是对一个家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等进行搜集、整理和记录的过程,旨在维护和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文化遗产。

在日益重视家族文化传承的今天,家族史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本文将就家族史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家谱:家谱是将一个家族的人物和宗族的发展历程用图表的形式系统地表示出来的资料。

它包括家族时代、成员姓名、谱系及家规等信息。

家谱体现出家族传统、信仰、权利和秩序等方面的内容。

家谱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

2. 族谱:族谱是同族血亲之间相互关系的记载,其范围一般在家族的某一支或区域内,可以是一个姓氏、族姓、宗族或部族。

族谱通常会记录下族谱起源、发展、传承、鼻祖、分支等重要信息,为了避免流失,许多族谱都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3. 家族社团:家族社团是指依据同一姓氏、宗族或地域等关联因素而建立的团体,是家族文化传承和互助的平台。

家族社团通常有自己的章程、会员、理事会等组成,可以承担家族祭祖、审定家族成员身份、宣传家族传统文化等职能,并通过社团活动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4. 家族文化:家族文化是指一个家族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传承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家族文化形成的背景可以是共同的历史经验、地理环境和族谱传承等。

家族文化包括家族信仰、家族的风俗习惯、礼节规矩等一系列传统和规范,这些传统和规范代表了家族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5. 家族历史:家族历史是指一个家族的过去事件、人物、社会环境等过程的记录和研究。

家族历史通常包括家族的起源、祖先、发展、分支、扩张、衰落、重建等历史事件,反映了家族进化、文化演变和家族成员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通过对家族历史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和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在日益重视家族文化传承的时代背景下,家族史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被重视。

对家族史的关注不仅能够维护家族的传统和文化遗产,也有助于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增强家族凝聚力。

隆阜戴氏宗族发展史

隆阜戴氏宗族发展史

大父 ,以盟盐业 ,因家焉 。”由此可知 , 作序 ,这 在徽州宗族史上还算少见的。
戴 氏世代聚 居在休 宁隆阜 ,祖上 皆为颇
吴 仁 安 先 生 认 为 : “所 谓 望 族 ,
家 族 史
l33
祖 。夫水木 犹有本 源 ,人而可 不知其有
祖乎 ?故 能尊祖 ,则能 敬宗 ,能敬宗 ,
隆阜戴 氏宗族发展史
口 戴 异
有威望 的朝廷 大员 ,隆阜戴 氏因此成 了
江南有名望的宗族 。
休 宁 隆 阜 ,地 处 新 安 江 上 游 的 横
笔者在各 地搜寻隆阜戴 氏宗族 家谱
江江 畔 ,依 山傍 水 ,地 势平 坦 ,在 古代 时 ,发现了一 份朱熹 为戴 氏家谱作 的序
传统社 会陆路交通 不便的情况 下 ,水运 言 ,文 日 :
则 能 睦族 ,苟 能 行 之 ,则千 载 之 辽 邈
犹一 日也 ,百 世之禅 代 犹一人 也 。”可
见 ,祖先的 确立在宗 族生 活的重要性 。
在隆阜 戴 氏荆墩家谱 》上有一 段完整
的叙述 戴氏 “溯本追 源”的过程 :
吾 戴 始 自黄 帝轩 辕 氏姬 姓 ,
由 少 昊 、颛 顼 、帝 喾 ,以 下 传 三 十
不 齿 贱 富 薄 其 贫 ,吾 恐 昭 穆 不 分 ,尊 卑失 序 。宗 法不立 ,嫡庶 奚明?势 不至 寻 薅 掇 怒 裹 褰喾麟泵枰 两 蒋 翼 赡募德 点箴'踌囊;婪鸯臻 丸娃据 抟譬撼瓣 柬曳 忠中 辊 i天一辩 剃妻 等 ,亲又 为陌路 ,而 视 陌路 为 亲亲者 ,
而至 帝 乙,生三 子 ,长微 子启 ,次
微 仲 ,三 受德 ,受德 以嫡 立封 。是
为纣王 。后 无道 ,武王伐 之 ,封 微

罗村林氏宗族发展史

罗村林氏宗族发展史

罗村林氏宗族发展史好嘞,今天咱们就来说说罗村林氏的家族史。

其实说到这个啊,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不知道是个啥玩意儿。

但罗村林氏家族的历史可大有来头,别看它是个小小的地方姓氏,背后那可有一番波澜壮阔的故事。

这就好比你身边的老街坊,表面上看不出啥特别的,实则人家背后那可都是有故事的——谁家祖先是做大官的,谁家在某个历史事件中立下过赫赫战功,都可能是咱这片土地上的一段段传奇。

咱从一开始说起,罗村林氏的祖先其实是从外面迁过来的,那个时候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

很可能是某个“雄图大略”的老祖宗,看不惯家乡的腐朽,或者是啥原因,带着家人举家搬到罗村这块地界,开始了新的生活。

其实这也是很多家族的开端嘛,哪家没有点传奇色彩呢?当然了,刚开始在这片土地上,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那时候的生活可不像现在这么安稳,能吃上饭、穿上衣服就已经不错了。

要想活得好,得靠脑袋,得靠勤奋,得靠整天不怕脏不怕累。

于是,这个罗村林家,也逐渐在当地扎下了根。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氏家族逐渐在这片地方站稳了脚跟,越来越多的后代开始展现出不同的才华和本事。

有的人做生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发财了还乐意做些公益,帮助乡里乡亲;有的人学问过人,读书成了家族的传统,每年科举考试也都有人能进京赶考,声名远扬。

这个家族啊,逐渐从一个普通的姓氏,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

这时候的罗村林氏,已经不仅仅是个名字,更像是一个代表着智慧、勤奋与坚韧的符号。

说到这里,得说一下罗村林氏的家族文化。

你看,很多大家族的文化底蕴都不浅,林氏也不例外。

早些年,家族里总有那么几位“家塾先生”,一到傍晚,他们就会开起书塾,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传统。

听说那些年,每次家族里的大聚会,大家坐在一起,讲古今中外的事情,简直比看电视剧还要热闹。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想着:“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成为一位有学问的‘林家儿郎’,要不就没法在这家族里抬得起头。

”这家族还特别注重“孝顺”二字。

几代人下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成了家族的传统,哪怕在外面再怎么风光,回到家里,谁敢忘记给爹妈捶捶背、端杯水呢?这个家族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过风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家族史、宗族史研究的发端时期我国关于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

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两宋时期专题研究家族、宗族情况的论著未见.论文亦极罕见,而贯通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宗族史的著作有一些。

(一)较早开始研究我国历史上家族、宗族问题的是吕思勉先生,其所著《中国宗族制度小史》(上海中山书局,1929.)是第一部有关家族、宗族问题的专门史。

论著从人类社会由“浑然一大群”到母系社会、父系社会的演进谈起,谈及其产生、宗与族的关系、宗法的产生与废弛、谱学的兴衰、宗法与封建的相辅相成关系。

谈及累世同居与析居问题以及立嗣意图的前后变化等等。

大凡家族、宗族史研究的主要问题都已涉及.带有论纲性质,影响深远。

后来在其《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等4部断代史中。

论述社会组织时都专设《族制》一节,其篇幅较《小史>有所增加,对宗族制度的若干问题的看法亦较<小史>深入。

此著收集了正史中许多有关家族、宗族的材料,对后人研究很有启发性。

陶希圣在《婚姻与家族>(商务印书馆,1934.)一书中提出了农民家族、豪商地主家族、士族家族等概念,就家族的范围、族居问题、宗法及宗法制的变迁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高达观的<中国家族社会之演变》(正中书局,1944.)从社会学视角将家族制度的变迁分为周代的宗法社会、宋代的宗族家族社会和清季的家族社会三个阶段。

高先生认为周代是中国式家族社会之创制与兴盛时期.宋代为中国式家族社会之中衰与复兴时期,亦即家族制度由纯贵族支配演变为“民众化”、“普遍化”的家族制度时期。

高先生并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法律基础三个方面分析了家族制度演变的原因。

其中对经济基础的分析尤为重视。

(二)从法制或礼仪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宗族制度的也有一些。

如诸桥辙次《支那之家族制》(日本大修馆书店,1940.)一书就是以家族仪制为基础来考察中国社会的一面,其中一些内容如九族范围、宗法、宗庙制度等与家族、宗族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1947.)是一部较早从法律角度研究社会的专著。

他对于家族范围的概括较为全面而准确。

又较为深入地论述了历史上法律制度与封建家族制度的密切关系,所举事例多宋元明清时期之事。

二、家族宗族史研究停滞阶段20世纪5¨70年代.由于“左”倾思潮的错误干扰,大陆社会学、社会史的研究完全停顿,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也不例外。

这30年.没有出版过系统的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专著。

所有通史及断代史著作.也几乎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三、家族宗族史研究t生复兴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又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一)其中研究宋代家族史、宗族史的专论有王善军先生的《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作者对关于宋代家族制系列论文作以总结,集中反映了20年来家族研究的成果。

上篇对宗族谱牒、公产、祭祀、家法族规、族塾义学、宗祧继承等6项宗族组织制度做了深入的研究。

下篇则对同居共财大家庭、强宗豪族、世家、宗室等4种宗族类型做了细致考察。

终篇论述宗族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如关系世家大族的家法和家风在当世政治上所起的作用分析.宗法观念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宗族世家难以持久实为社会进步所致的论述等。

邢铁《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是作者多年来倾力探索宋代家庭问题的成果。

该书人选“中国家庭、家族、宗族研究系列丛书”.由宋代家庭史研究述评(代绪论)和上中下三篇正文组成。

绪论部分提供了便于人们了解宋代家庭总体特征的知识背景.上篇对宋代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进行了探讨.中篇从户等制度人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下篇则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

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中州书画社出版,1983.)其第七章宋代的封建家族组织,对宋代宗族组织的主要特征。

做了简要的论述。

作者依据郑谯《通志>之说,论证了大致从宋代开始,因门阀士族已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情况.原先讲究门第的谱牒之学也随之衰败,宋代出现了新的家族组织。

作者从小宗之法、宗子(族长)、族产、族谱、祠堂和族规六个方面.介绍了宋代宗族组织的概况。

从广义上说。

婚姻制度也可作为家族和社会研究的一个方面。

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一书,引用了相当丰富的史料.着重说明了唐宋之际婚姻制度的重大变化.论证了从“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到“婚姻不问阀阅”,社会心理从“尚姓”到。

尚官”.乃是基于政治制度以门阀为中心到以官品为本位的变化。

是很有说服力的。

(二)通论性著作有徐扬杰的<中国家族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2.)是一部篇幅较大的中国家族通史专著。

从宏观上把中国家族制度分为先后承继、递相蝉联的四种不同形式。

他对中国家族制度的形态作了一个整体把握.认为唐末五代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瓦解.宋以后近代封建家族制度形成。

并从聚族而居的封建家族组织、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近代封建家族制度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冯尔康等合著的《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是又一部中国宗族通史著作。

该书根据宗族领导权的变化、宗族的内部结构及其成员的民众性、宗族生活中宗法原则的变化,将中国宗族发展史划分为五个阶段。

即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

常建华撰写的《宗族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是《中华文化通志》中《制度文化典》中的第四卷。

第一章体例似“史”.对我国宗族制度的演变进行概述.以后各章节主要是论述宋以后的宗族组织特征。

钱杭的《中国宗族制度新探》(香港中华书局,1994.),作者运用社会人类学的方法,改变了以往宗族研究功能探讨为本体的思路.指出了汉族宗族存在的根本是从宗族派生出来的历史感、归属感、道德感、责任感四种心理需求。

钱氏考察的角度和方法都十分新颖。

,四、近年来宋代家族史研究蓬勃发展时期(一)近几年,家族的个案研究成果显著。

在宋代家族研究方面,多关注于官僚家族的个案研究,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繁荣的江南地区。

以家族成员之研究为主,以隐恶扬善为叙述方式,侧重单个著名家族的成功或衰微因素探询。

孔东的《宋代东莱吕氏之望族及其贡献》(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蔡东洲《宋代阆洲陈氏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分别以专著的方式对这两个诗书类世家大族的科举仕宦、文化成就及兴盛历程作了论述。

胡昭曦先生的《宋代“世显以儒”的成都范氏家族》(《胡昭曦宋史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分析了四川成都范氏家族的“世显以儒”的社会特征。

王智勇《南宋吴氏家族的兴亡》(巴蜀书社,1995.)、杨倩描《吴家将——吴蚧吴磷吴挺吴曦合传》(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均以叙述吴氏家族精英人物作战事迹为主。

戴应新编著的《折氏家族史略》(三秦出版社。

1989.)叙述了折氏家族的武功和人物事迹.收录了较多的墓志资料,李裕民的《折氏家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2.)也对折氏家族进行了探讨。

马斗山《宋代眉山苏氏家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对眉山苏氏家族的教育、家法、经济生活等多个侧面进行了叙述。

(二)宋代家族研究中对名门望族、世家官僚的个案研究相当丰富。

其中不乏涉及帝后之家之作。

王曾瑜《宋朝相州韩氏家族》(《锱铢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王善军《武功与外戚的结合——真定曹氏》(《宋代世家大族:个案与综合之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3.5.).何成、王育济的《宋代王审琦家族兴盛原因述论》(《甘肃社会科学》,2001.6),马玉臣、杨高凡《宋代毕氏家族论略》(《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何新所《宋代昭德晁氏家族婚姻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张彦霞《宋代韩琦家族婚姻关系特征考论》(《集宁师专学报》,2005.9.)等。

此类研究多是从某一姓氏家族的整个发展过程的脉络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家族在世系起源、家族的起家、婚姻关系、对官位的追求、家族的荫补、经济地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整体探讨.来展示宋代家族发展的途径和状态特征。

(三)从整体上考察及其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著比较少。

群体研究立足于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考察具有相同身份、社会地位或阶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力求还原社会原貌,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

有助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论文有姚兆余的《北宋宰辅家族婚姻研究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5.)及《论北宋世代大族的择偶标准》(《甘肃社会科学》,2002.6.)分别针对北宋宰辅家族的婚姻和北宋世代家族的择偶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王善军先生的《宋代世家大族:个案与综合之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3.)立足于宋代世家大族这个社会群体为整个考察对象,用个案剖析和综合探讨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家族与政治、家族与社会、家族与文化等各种的相互关系.全面反映了宋代世家大族群体的整体面貌和整体时代特征。

个案研究部分选取了六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世家大族.考述并分析了它们的仕宦情况以及所表现出的突出社会特点。

综合研究部分主要结合宋代社会的发展变迁情况.探讨了宋代世家大族的形成和主要类型、仕宦与政治势力、经济势力及其变迁以及文化教育与家学等问题。

专著有陶晋生的《北宋士族一家庭·婚姻-生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1.)从士人起家、仕宦生涯、家族维持、婚姻关系、妇女及妇女教育、妇女再嫁与改嫁、交游与日常生活,和典型家族类型等方面,展示北宋士人家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犹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言“主要的构想是以士人和士大夫对他们自己、他们的家庭或家族.以及众多的士人和士大夫的一生的描写.来观察他们起家的经过.维持一家或一族的继续兴盛所用的策略,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和妇女角色”。

最为精彩的是对士族婚姻关系和妇女角色的细致而深入的论述。

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侧重对于宋代家族和家族制度的内容结构、发展特征、与社会各层面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80年代以来的研究与过去相比,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仍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

就家族史、宗族史部分,笔者大致认识如下:一、就家族史、宗族史部分。

近年来受国外年鉴学派研究方法的影响.对个案研究相当重视.无论是数量,还是家族类型,探讨相对深入和全面得多,但相对而言,群体研究比较薄弱,综合分析的视角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二、家庭、家族作为封建社会宗法制国家中的基本组成单位,与社会各个层面有着各种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