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技术参数及要求
DR技术参数及要求
DR技术参数及要求DR为直接数字化放射摄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而来的X线摄影新技术,具有较快的成像速度、便捷的操作方法、高效的成像分辨率等优点,并逐渐成为X线摄影技术的引导方向,取得世界各国临床机构以及影像专家的认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数字化放射影像技术以及设备开始成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采纳,普及,应用,逐渐成为医院必备设备之一。
临床界和工程界专家认为,DR设备将成为高水平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最终产品。
本文即针对DR技术主要参数以及要求进行重点分析,主要内容见下文:DR主要是由X线发生器、探测器、采集工作站、机械装置等四部分组成。
DR之所以被称为直接数字化放射影像,主要是因为中间介质能够直接拍出数字X光像。
X线穿射过人体投射到探测器上,探测器将X线影像信息直接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同时同步传输到工作站当中,最后利用工作站医院专业软件进行图像处理。
DR系统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医生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加快患者流通速度,相当于普通的屏/胶系统。
采用数字技术DR,具有动态范围广、曝光宽容宽度的特点,因此允许摄影技术误差,即使曝光条件难以掌握部位,也能够较好的获取图像。
由于直接数字化结果,拍摄X光片信息较丰富,所以可以结合临床需求进行图像处理。
比如:图像滤波,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测量等丰富功能,能够直接为诊断影响中细节观察、对比、分析提供支持、打破以往X光平片固定影像的局限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直接数字成像探测器:①探测主要材料为进口非晶硅整版非拼接,探测器尺寸≥17x17(429mmx429mm), 探测器象素≥900万像素,象素间距离≤143um,极限分辨率≥3.51p/mm。
对于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来讲,决定图像质量不仅仅是平板所采用的技术类型,同时还有平板DQE、采集矩阵、采集灰阶、空间分辨率、最小像素尺寸等重要因素,每个因素均十分重要,在相同的图像尺寸中,采集矩阵越大,像素尺寸越小,图像分辨率则越高,细小组织结构才能更好的显示出来。
DR技术参数及要求
DR技术参数及要求DR技术(数字化放射技术)是一种将X射线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成像的技术。
它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胶片成像技术,成为放射学诊断的主要工具之一、以下是DR技术的一些常见技术参数及要求。
1.分辨率:DR技术的分辨率是指系统能够区分的最小物体的大小。
通常以线对线对比度或点对点分辨率表示。
高分辨率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小的病灶或病变。
2.灵敏度:DR技术的灵敏度是指系统对X射线的响应程度。
灵敏度越高,系统对低剂量X射线的响应就越好,从而可以减少患者暴露于辐射的风险。
3.动态范围:DR技术的动态范围是指系统能够处理的亮度差异范围。
较大的动态范围可以更好地显示高亮度和低亮度区域的细节,从而提高图像的诊断能力。
4.噪声:DR技术的噪声是指图像中的随机变化。
较低的噪声有助于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读性。
5.曝光剂量:DR技术的曝光剂量是指患者在成像过程中暴露于X射线的剂量。
要求曝光剂量尽可能低,以减少患者的辐射风险。
6.成像速度:DR技术的成像速度是指从X射线暴露到图像显示所需的时间。
快速的成像速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7.图像存储和传输:DR技术的图像存储和传输要求能够将数字图像保存在电子媒体上,并能够快速、安全地传输到其他地点进行远程诊断。
除了以上技术参数,DR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1.设备可靠性:DR设备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以确保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操作便捷性:DR设备应该易于操作,操作人员应该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成像过程。
3.维护成本:DR设备的维护成本应该尽可能低,以降低设备的运营成本。
4.兼容性:DR设备应该能够与其他医疗设备和信息系统无缝集成,以方便医生的工作和信息的共享。
总结起来,DR技术的技术参数和要求包括分辨率、灵敏度、动态范围、噪声、曝光剂量、成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设备的可靠性、操作便捷性、维护成本和兼容性也是DR技术的重要考虑因素。
这些技术参数和要求的不断改进和满足,将进一步提高DR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诊断效果。
DR设备配置及技术参数要求
DR 设备配置及技术参数要求一、设备名称:多功能数字化X 射线摄影系统(DR)二、数量:一台三、设备用途说明:能给病人进行全身各部位立位和卧位投照摄影四、设备主要构成:4.1 数字化非拼接平板探测器4.2 X 光球管4.3 高频高压发生器及曝光控制系统4.4 振动式滤线栅4.5 满足立、卧位检查需要的自动化机械床台系统4.6 专用图像采集/ 诊断工作站五、主要技术及系统概述:5.1 直接数字化平板探测器★ 5.1.1 探测器类型:非晶硅平板探测器★5.1.2探测器TFT成像板结构:非拼接TFT整板★5.1.3探测器有效成像尺寸:17〃x 17〃(43cm x 43cm)5.1.4探测器检测像素矩阵:》3000X 3000,即900万像素5.1.5探测器检测单元尺寸:w 139um5.1.6动态范围:》14bit5.1.7自曝光至图像在监视器上显示的时间:w 5s5.1.8 DQE值(量子转换效率):》70%5.1.9最大空间分辨率:》3.6Lp/mm5.1.10 数字平板探测器冷却方式为自然冷却,无须额外辅助冷却5.2 X 光球管5.2.1 功率:》50KW5.2.2阳极热容量:》230kHu5.2.3 球管阳极旋转速度:3000转/分钟5.2.4双焦点:0.6mm (小焦点)/ 1.2mm (大焦点)5.2.5 焦点功率:22/54kW5.2.6 阳极靶角:12.5 度靶角5.2.7管电压范围:40〜150kVp5.3 高压发生器及曝光控制系统5.3.1 类型:高频高压发生器★5.3.2 发生器具有网络化控制功能,与图像采集工作站及悬吊架机械系统集成控制5.3.2高频逆变频率:》25kHZ5.3.3输出功率:》50kW5.3.4 输入电源:380V 50HZ 三相电源5.3.5 输出电压:40〜150kVP5.3.6 最大摄影mA > 630mA5.3.7最短曝光时间:w 2ms5.3.8 最大mAs > 500mAs5.3.9 应具备隔室控制台单独操作曝光5.3.10 控制台有曝光参数单元化菜单可供选择5.3.11 具有故障状态显示功能5.4 机械床台系统5.4.1 采用多功能平床及立柱组件组成,满足全身各部位立位和卧位投照摄影临床需求5.4.2 数字平板探测器由立柱承载5.4.3 数字平板探测器可自动旋转,转动角度90°5.4.4 数字平板探测器可自动控制由立柱立位快速变换移动至床台下卧位5.4.5 数字平板探测器可沿立柱竖直方向移动,移动行程距地380-1700mm5.4.7 X 管球的支撑架为天轨悬吊式5.4.8 X管球吊架可沿天轨水平方向运动,移动行程》1950mm5.4.9 X管球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移动行程》1200mm5.4.10 X管球机头配有彩色液晶触摸屏显示中央控制装置,可控制及显示机械部分所有电动操作及状态参数5.4.11 可在X 管球机头控制装置上实现近台曝光参数条件选择以及图像采集协议选取设置。
DR技术规格及要求
垂直方向电动升降
3
X射线球管移动范围:水平面X轴≥300厘米,水平面Y轴≥150厘米,垂直方向升降≥150厘米
4
X射线球管旋转角度范围:围绕垂直轴旋转角度范围≥+/-150度;管围绕水平轴旋转角度范围≥+/-120度
5
悬吊X射线球管自动跟踪功能
6
X射线球管端近台操作控制SID、球管角度显示,KV与mAs的显示及调节。
2
具备触摸屏操作、键盘操作、鼠标操作模式
3
主机工作站硬盘容量≥500G,图像存贮容量不小于5000幅(非压缩)
4
CPU主频≥2.9G
5
主机内存≥8GB
6
DVD光驱装置
7
监视器尺寸≥19英寸
8
接口支持:通过以太网输出DICOM-3.0格式图像,有传输、打印、存储、工作列表等功能
9
条形码病人信息输入
10
1
双焦点, 焦点规格:小焦点≤0.6毫米,大焦点≤1.2毫米
2
阳极热容量≥300kHu
3
高速旋转阳极,阳极转速≥8000转/分钟
五
X射线束光器
1
束光器具备手动调节投照视野方式以及根据预设自动控制投照视野
2
束光器有LED射野灯光定时控制开关
六
悬吊式X射线球管机架
*1
五自由度运动悬吊式X射线球管支架(水平面纵、横向、垂直方向;围绕水平轴、垂直轴旋转)
图像处理功能
10.1
图像放大功能
10.2
病人资料显示
10.3
边缘增强
10.3
亮度调节
10.5
对比度调节
10.6
图像反转
10.7
多频率窗/多灰度窗图像管理处理,提高图像显示动态范围,能够保证图像中高、低密度区域影响细节对比度清晰显示
多功能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技术参数
多功能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技术参数1平板探测器*1.1材料:非晶硅&碘化钝整版结构,直接生长TFT;12成像面积:433mm×355mm;13图像像素:2816X2304;14空间分辨率:⅛3.11p/mm;1.15灰阶:Λ∕D16bit;1.6冷却方式:自然冷却;1.7可单板插拔,一板多用。
2高压发生器2.1额定电压:380/400VAC;2.2摄影电压:40〜150kV,1kVstep;2.3曝光时间范围:ImS〜6300ms;2.4曝光管电流范围:IomA〜630mA;2.5mAs范围:0.5mAs〜630mAs;2.6工作频率:25kHz;2.7功率:50kW;*2.8须提供高压发生器Ro1IS认证证明文件复印件加盖公章。
3滤线栅3.1尺寸:18”*18";3.2线对:2151∕inch;3.4物距:180cm o4曝光控制*4.IAEC自动曝光控制5束光器5.1固有滤过:1OmmA1o6摄片架5.1纵向行程:O〜1200mm;6.2开启式面板,方便探测器取放;7.3可旋转Bucky o7C型床7.1焦点到影像接受面的距离:1O〜12m;7.2床高:630÷5mm;7.3床面尺寸:2095mm×820mm,偏差±5%;7.4床面移动:纵向范围O〜840mm;7.5横向移动:O〜240mm;7.6片盒移动:纵向行程。
〜380mm;8.7球管立柱移动:纵向范围O〜1500mm;*7.8球管立柱自身回转角度:自转为+180°〜-180°且相隔90°处均能定位;床柱一体结构,最低安装环境要求,可旋转Bucky床面限位开关,防止床面倾斜;7.9加长的C形床轨道,便于特殊角度投照。
8图像采集工作站8.2保证能与现有HIS、R1S和PACS系统完全联接,正常使用;满足中文字节输入,具备DICoMWORK11ST,可自动/手动输入病人资料,已手动输入的病人资料可在WORK11ST列表中配对确认;8.3采用鼠标操作系统功能;8.4图像标记功能:注解、测量、技师编号、及检查时间标注等;8.5图像处理具有自动/半自动/手动三种方式,具有调节亮度、对比度调整、窗宽窗位调整、边缘增强等功能;8.6标准配置具有图像多频段后处理技术,可以根据各项器官部位自动后处理;8.7图像镜像、旋转功能:能提供水平和垂直图像镜像,逆时针90°/顺时针90旋转功能;8.8打印功能:标准D1COM打印通讯,可直接打印、协议打印;8.9软件支持单双板探测器控制模式;8.10软件支持DIC0M3.0MPPS功能;9.11软件支持工作清单档案汇入(EXCE1表格);8.12软件支持影像保留不传送功能;*8.13软件支持直接进入紧急检查模式,方便急诊病人;8.14软件支持光盘刻录功能;8.15软件支持标准DICOM格式图像导入、导出功能;8.16传送后影像信息的修改、删除功能;8.17本机端影像的裁剪、遮挡功能;8.18软件支持双屏显示功能;8.19支持自动磁盘清理功能;8.21影像自动裁剪功能;8.22影像区域统计功能(计算选择区域内平均值与标准偏差值);8.23影像区域强化对比功能(强化选择区域内的影像的对比度);8.24标准程序化部位管理;8.25最优化快速影像预览功能(提升预览影像的速度);9.26多账号登陆(有效管理用户的使用记录);10.27分级授权登陆。
数字摄影系统(DR)技术参数
数字摄影系统(DR)技术参数一、直接数字成像探测器:▲1.1探测器材料:非晶硅整板探测器▲1.2探测器尺寸:17”×17”1.3探测器像素:900万像素1.4像素矩阵:3K×3K▲1.5像素间距:小于140um1.6成像时间≤5s1.7极限分辨率≥3.6lp/mm二、高频高压发生装置:2.1功率:50kW2.2摄影kV:40-150kV2.3摄影mA:25-610mA2.4.mAs≥500mAs2.5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支持AEC、APR自动曝光▲2.6 具备曝光参数单元化菜单,直接通过采集软件调节曝光参数,无需单独曝光控制台操作▲2.7医生在控制室和检查室均可进行高压发生器的摄影部位和曝光条件操作,提供照片或相关证明文件。
▲2.8发生器参数状态可与采集图像集成显示三、X线管组件:(原装进口)3.1焦点尺寸:0.6mm/1.2mm3.2焦点功率:22/54kW3.3阳极热容量≥230kHU3.4阳极靶角:12°四、全身电动多功能摄影架系统▲4.1管球的支撑架结构:天轨悬吊式,一字型天轨。
▲4.2悬吊架采用触摸液晶屏控制。
4.2.1 液晶屏可显示并可选择曝光的mA,kV及时间;4.2.2 液晶屏可显示并可选择病人4种体型(胖、中、瘦、小孩);4.2.3 液晶屏可显示并可选择3种电离室视野。
4.3.管球沿吊架水平运动,并可上下运动4.4 探测器沿立柱上下运动,电动控制,管球自动跟踪;可自动进行立/卧位转换4.5可投照体位:立位、水平卧位及斜投照。
4.6 X管球吊架运动范围:移动行程≥2200mm,沿天轨水平方向运动,4.7 X管球运动范围:垂直移动行程≥1200mm,机头旋转-110°~+110°。
4.8探测器运动范围:垂直移动行程≥1200mm4.9探测器旋转范围:旋转角度0°~+90°,任意角度可调。
4.10立位胶片距SID:300~2200mm4.11卧位胶片距SID:600~1100mm4.12患者床面可浮动运动:床面纵向移动范围≥800mm,横向移动范围≥120mm。
DR技术参数及要求
DR技术参数及要求一、设备名称:数字化X线平板摄影系统。
二、数量:一台。
三、设备要求及用途:进口品牌,适用于临床数字化摄影,能够满足胸部、四肢、头颅、腹部及等部位进行立位、卧位、侧卧位以及特殊体位的X线检查。
四、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1、平板探测器1.1探测器类型:非晶硅整板探测器,非拼接结构。
1.2探测器成像面积:≥41×41cm。
1.3采集像素矩阵:≥3072×3072,有效采集像素≥850万。
1.4极限空间分辨率:≥3.5LP/mm。
1.5图像输出灰阶:≥14bits。
1.6 X射线量子探测效率(DQE)≥60% (RQA5 ,1uGy)。
1.7冷却方式:半导体冷却、自然风冷却或风冷。
2、主机原厂生产高频高压发生器2.1最大输出功率:≥50KW。
2.2最大输出电压:150KV。
2.3逆变频率:≥50kHz。
2.4最大毫安量:≥750mA。
2.5最短曝光容积率:≤1.0mAs。
3、落地式电动多功能机架3.1满足立位胸片、俯卧位、腰椎正侧位以及其他复杂体位的拍片需要。
3.2平衡臂垂直电动升降范围:≥125cm。
3.3 SID电动控制,SID范围:1000—1800mm。
3.4臂旋转范围:-30°— +120°。
3.5探测器电动旋转范围:-30°— +30°。
3.6具备一键定位功能。
3.7 X线球管和探测器可以旋转以满足特殊角度摄影的需要。
3.8具备彩色显示触摸操作中文界面,具有显示、调整X射线摄影条件;焦点选择;机架位置状态显示;控制机架运动等功能。
3.9 具备机架非接触式(如红外线)自动防碰撞系统。
4、X线球管4.1双焦点:焦点规格≤0.6mm/1.2mm。
4.2焦点最大功率:≥20/60KW。
4.3阳极热容量:≥300kHU。
4.4阳极转速:≥7000转/min。
4.5球管最高管电压:150KV。
4.6最大管电流:≥630mA。
5、滤线栅及限束器5.1具备可更换滤线栅装置,用户可根据需求快速更换滤线栅。
DR技术参数
报告工作站
6.1
硬盘:≥500G,内存:≥2G
具有
6.2
报告显示器≥19寸
具有
6.3
图像显示器≥19寸、2M
具有
6.4
符合DICOM3.0标准,具有DICOM传输、存储、打印功能
具有
6.5
支持多幅打印
具有
6.6
具备影像调整功能,可调整影像的窗宽\窗位\对比度,可预设视窗的窗宽\窗位
具有
6.7
影像可显示与病人相关的基本资料
具有
6.13
图文一体的报告系统及诊断报告模版,并可为不同的诊断医生设置不同的报告权限
具有
6.14
具备影像分类的查询调阅功能,影像及病人报告的整体调阅功能
具有
7.
其它配置:
7.1
高压发生器系统1套
具有
7.2
高压电缆1套
具有
7.3
自动或手动束光器
具有
7.4
一体化操作台
具有
8
附属设备
8.1
主机系统稳压电源
≥40lp/cm
4.3.3
固定式滤线栅栅比
≥12:1
4.3.4
SID≥
≥170cm
4.3.5
X线滤线架顶部-地面距离
最低点≤627mm,最高点≥2147mm,连续可变.
5
主机控制台
5.1
控制台功能
病人资料处理、图像显示及图像传输等,配备最新版本的专业DR处理软件
5.2
最短成像时间
≤3秒
5.3
配有标准DICOM3.0功能,同时具备DICOM打印、存储、传输和获取功能、worklist功能
10.10
DR技术参数及要求
DR技术参数及要求一、设备名称:数字化X线平板摄影系统。
二、数量:一台。
三、设备要求及用途:进口品牌,适用于临床数字化摄影,能够满足胸部、四肢、头颅、腹部及等部位进行立位、卧位、侧卧位以及特殊体位的X线检查。
四、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1、平板探测器1.1探测器类型:非晶硅整板探测器,非拼接结构。
1.2探测器成像面积:≥41×41cm。
1.3采集像素矩阵:≥3072×3072,有效采集像素≥850万。
1.4极限空间分辨率:≥3.5LP/mm。
1.5图像输出灰阶:≥14bits。
1.6 X射线量子探测效率(DQE)≥60% (RQA5 ,1uGy)。
1.7冷却方式:半导体冷却、自然风冷却或风冷。
2、主机原厂生产高频高压发生器2.1最大输出功率:≥50KW。
2.2最大输出电压:150KV。
2.3逆变频率:≥50kHz。
2.4最大毫安量:≥750mA。
2.5最短曝光容积率:≤1.0mAs。
3、落地式电动多功能机架3.1满足立位胸片、俯卧位、腰椎正侧位以及其他复杂体位的拍片需要。
3.2平衡臂垂直电动升降范围:≥125cm。
3.3 SID电动控制,SID范围:1000—1800mm。
3.4臂旋转范围:-30°— +120°。
3.5探测器电动旋转范围:-30°— +30°。
3.6具备一键定位功能。
3.7 X线球管和探测器可以旋转以满足特殊角度摄影的需要。
3.8具备彩色显示触摸操作中文界面,具有显示、调整X射线摄影条件;焦点选择;机架位置状态显示;控制机架运动等功能。
3.9 具备机架非接触式(如红外线)自动防碰撞系统。
4、X线球管4.1双焦点:焦点规格≤0.6mm/1.2mm。
4.2焦点最大功率:≥20/60KW。
4.3阳极热容量:≥300kHU。
4.4阳极转速:≥7000转/min。
4.5球管最高管电压:150KV。
4.6最大管电流:≥630mA。
5、滤线栅及限束器5.1具备可更换滤线栅装置,用户可根据需求快速更换滤线栅。
DR参数
DR技术参数1、功能配置要求:1.1 单板多功能机,能够完成全身各部位、各体位、各角度的拍片检查且具有完善的图像后处理功能。
1.2 X光机、球管、高压发生器等主体为同一厂家生产。
1.3 需提供CE和FDA认证。
1.4 需提供用户(三甲医院以上)名单及安装报告原件、复印件(加盖公司公章确认)。
1.5 配置包括X光机、球管、高压发生器、数字平板探测器、胸片架、拍片床、图像采集处理工作站、图像诊断工作站及其附件等。
2、主要技术规格和要求2.1数字平板探测器*2.1.1材料组成:碘化铯/非晶硅。
2.1.2有效采集区域≥43x43cm,平板有效尺寸可以根据拍片部位进行调节。
2.1.3像素尺寸≤143微米,像素矩阵≥3000X3000像素。
2.1.4分辨率≥3.5线对/mm。
2.1.5灰阶深度≥14bit。
2.1.6量子检出效率≥60%。
*2.1.7冷却方式:自然冷却,无须额外特殊冷却。
2.1.8对工作环境温度、湿度无特殊要求。
2.2 X线球管2.2.1悬吊式X线球管。
*2.2.2阳极热容量≥300Khu。
2.2.3额定功率≥33/70KW。
2.2.4球管焦点≤0.6/1.2mm。
2.2.5可通过LCD显示缩光野的尺寸和源像距。
2.2.6电动球管架,具有自动部位跟踪功能。
2.2.7球管移动范围:能够满足全身检查需要。
2.2.8具备运动系统的电磁锁定功能。
2.3高压发生器2.3.1高频逆变发生器≥40KHz。
2.3.2输出功率≥65KW。
2.3.3最大毫安≥600mA。
2.3.4管电压可调范围40~150KV。
2.3.5最短曝光时间≤1ms。
2.3.6具备3电离室AEC自动曝光控制。
2.3.7发生器的操作与控制系统完全与主机集成,在主机工作站上控制曝光。
2.4胸片架2.4.1 可电机驱动,高度变化范围≥150cm。
2.4.2 源像距SID:100~180 cm。
2.4.3 探测器可行-20º~+90º倾斜,可在任意位置锁定。
DR设备配置及技术参数要求
DR设备配置及技术参数要求一、设备名称:多功能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二、数量:一台三、设备用途说明:能给病人进行全身各部位立位和卧位投照摄影四、设备主要构成:4.1数字化非拼接平板探测器4.2X光球管4.3高频高压发生器及曝光控制系统5.2.6阳极靶角:12.5度靶角5.2.7管电压范围:40~150kVp5.3高压发生器及曝光控制系统5.3.1类型:高频高压发生器★5.3.2发生器具有网络化控制功能,与图像采集工作站及悬吊架机械系统集成控制5.3.2高频逆变频率:≥25kHZ5.3.3输出功率:≥50kW5.3.4输入电源:380V50HZ三相电源5.3.5输出电压:40~150kVP5.3.6最大摄影mA:≥630mA5.3.7最短曝光时间:≤2ms5.3.8最大mAs:≥500mAs5.3.9应具备隔室控制台单独操作曝光控制台有曝光参数单元化菜单可供选择具有故障状态显示功能5.4机械床台系统5.4.1采用多功能平床及立柱组件组成,满足全身各部位立位和卧位投照摄影临床需求X5.5.2尺寸:48×48cm5.5.3线/英寸:103L5.5.4栅格比:10:15.5.5焦距:1.5m5.6图像采集和诊断工作站5.6.1.1采集工作站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专业图像工作站5.6.1.2CPU:IntelCore2Duo(酷睿2双核)≥2.2G5.6.1.3内存容量≥2G5.6.1.4硬盘容量≥160G5.6.1.5工作站显示器:≥20″彩色液晶显示器5.6.1.6100M网络接口5.6.1.7DICOM3.0接口5.6.2.1诊断工作站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专业图像工作站5.6.2.2CPU:IntelCore2Duo(酷睿2双核)≥2.2G5.6.2.3内存容量:≥2GB5.6.2.4硬盘容量:≥160GB5.6.2.5工作站显示器:≥19”单色医学专用液晶显示器,分辨率1280点×1024线5.7.85.8.5整机工作条件:温度:10—30度,湿度:30—70%,电压:三相输入,380V50Hz5.8.6安全性能要求:仪器电磁辐射应符合中国国家标准。
DR技术参数表
DR技术参数表一、基本性能要求1.设备为数字化成像系统,一机多用型设备,能完成全身各部位、各体位、各角度的拍片检查。
*2. 进口品牌,机架结构为落地式双立柱(非镰刀臂或U型臂);需提供整机(非拼装机型)产品注册证及证明文件。
二、主要配件技术参数和要求(一)X线球管1. 集点:小集点≦0.6mm 、大焦点≧1.2mm2. 最大毫安数:≧630mA(at70KV)*3. 阳极热容量:≧300KHU4. 缩光器调节方式:手动或电动5. 球管架绕垂直轴旋转:≧-90°/+180°(二)高压发生器1. 输出功率:≧50kw2. 具有自动曝光功能及手动调节设置功能*3. 高频逆变频率:≧210KHz(三)无线可移动探测器1. 材料组成:非晶硅,尺寸:≧35 X 43cm 。
*2. 像素尺寸≦140微米,像素矩阵≧2400 X 3000,像素灰阶≧16 bits 。
3. 冷却方式:自然冷却(四)胸片架1. 3视野电离室自动曝光系统2. 高质量滤线栅,栅密度44lp/cm,栅比10:1,栅焦距f=140cm 。
3. 胸片架两侧具备扶手,便于摆位,可上下移动范围≧135cm ,探测器托盘可选择左手侧或右手侧位。
(五)固定式检查诊断床1. 碳纤维床面,X线穿透率高、无伪影。
*2. 床体高度:≤65cm,床面尺寸≧200cm x75cm ,浮动床面移动范围:纵向≧士43cm、横向≧±11cm 。
3. 3视野电离室自动曝光系统,高质量滤线栅,栅密度43lp/cm,栅比12:1 ,栅焦距f=105cm 。
4. 最大承重≧200kg ,X线球管与平板具备联动功能。
(六)图像采工作站1. 专用数字化图象处理工作站, windows操作系统。
*2. 高清监视器≧19英寸,硬盘存储≧500G ,内存≧8G,图像存储灰阶≧16bits 。
3. 配备动态范围扩展软件,配备自动图象范围探测,修整功能。
4. 配备专用的头颅、胸部、四肢,腰部等全身各部位处理软件。
数字化X线摄影DR设备技术参数要求
数字化X线摄影(DR)设备技术参数要求一、基本功能及要求(本项为设备必须满足条件):用于头颅、脊柱、四肢、胸部、腹部等全身站立位和卧位的数字X 线摄影系统,必须配置站立位摄影专用胸片架和固定式专用摄影床;必须配备无线移动式平板探测器,可在专用胸片架和固定式专用摄影床中自由切换,并可作离床位自由摄影。
高压发生器标称输出功率必须为60kW以上(含60kW)县域影像中心服务器需要满足存储 6TB 以上的存储空间,并可以支持后续技术升级服务。
二、其他要求(本项除带★的为必须满足条件外,其它为建议满足条件):1、球管支架1.1机械结构厂家自报1.2球管升降方式电动及手动1.3垂直升降范围≥120cm1.4纵向移动范围≥135cm★1.5球管和胸片架内探测器在垂直方向具备自动跟踪功能2固定式摄影床(非移动式简易摄影床)2.1床面板高度≤75cm2.2床面最大承重量≥135kg2.3床面板可四向浮动2.4具备床面浮动解锁装置2.5滤线栅栅比≥10:12.6滤线栅栅密度≥40L/cm2.7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可将滤线栅移出2.8具有AEC 控制电离室,电离室自动曝光≥3 探测点2.9X 线球管与数字平板探测器在摄影床上投照时可以同步追踪运动3专用胸片架3.1胸片盒升降方式电动及手动3.2胸片架垂直移动范围≥150cm3.3电离室自动曝光≥3 探测点3.4滤线栅栅比≥10:13.5滤线栅栅密度≥40L/cm3.6滤线栅焦距(SID)≥180cm3.7胸片架探测器和球管具备自动对中功能4X 线高压发生器★4.1标称输出功率≥60kW4.2高压发生器逆变频率≥100kHZ4.3管电压可调范围40~125kV4.4最大输出电流≥630mA4.5曝光时间范围2ms~5s4.6最大电流时间积≥800mAs4.7具备自动曝光控制(AEC)功能 4.8 发生器的操作与控制系统完全与主机集成,在主机工作站上控制曝光,无需额外的曝光控制台5X 射线球管及束光器5.1球管阳极热容量≥230KHU5.2球管焦点尺寸≤0.6/1.2mm5.3球管最大功率≥60kW5.4束光器内具有卷尺测量床旁拍照的距离5.5束光器可旋转角度≥±45度5.6束光器照野可调整5.7束光器照野可根据APR 拍摄部位自动调整,可隔室遥控自由选切换束光器开口大小6移动式平板探测器★6.1平板探测器自报品牌配备(整板非拼接)6.2探测器材料非晶硅6.3平板尺寸≥17×17英寸6.4像素尺寸≤139um★ 6.5 采集灰阶度≥14bits6.6 空间分辨率≥3.6lp/mm 6.7 采集距阵≥2800×28006.8平板探测器自身重量≤5kg6.9平板探测器承重≥150kg6.10探测器充电方式实时在线充电,无需取出探测器内电池,非接插头式充电。
医院DR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医院DR系统技术参数要求硬件要求:1.高分辨率:DR系统需要具备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能力,以确保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图像细节。
一般来说,分辨率应在2k以上,以满足医生的诊断需求。
2.多种成像模式:DR系统应支持不同的成像模式,包括正投影和侧投影等。
同时,要求能够通过自动切换模式、自动调整参数等方式,提供医生所需的各种成像视角。
3.快速成像速度:DR系统需要具备快速的成像速度,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来说,采集一幅图像的时间应不超过10秒。
4.多种尺寸的检查区域:DR系统需要支持多种尺寸的检查区域,以适应不同部位的拍摄需求。
例如,应支持小体积检查,如手腕和脚踝,也应支持大体积检查,如胸部和骨盆等。
5.低辐射剂量:DR系统需要具备较低的辐射剂量,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系统应该具备优化的成像算法和辐射剂量控制功能,并能够实时监测和显示辐射剂量。
6.轻便、易于携带:DR系统作为便携设备,需要具备轻便的特点,方便医生在不同的检查环境中使用。
同时,还需要具备易于携带和移动的功能,以满足医生的移动诊疗需求。
软件要求:1.图像处理能力:DR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以提供医生所需的各种图像增强和分析功能。
包括灰度调整、对比度增强、边缘检测、滤波等功能,以及适当的图像重建算法。
2.影像存储与传输:DR系统需要具备影像存储与传输功能,能够将拍摄的图像进行保存,并支持图像的网络传输和共享。
要求系统能够支持标准的DICOM格式,并具备强大的存储管理和查询检索能力。
3.用户界面友好:DR系统应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使医生能够轻松操作,快速完成图像的采集和处理。
要求系统具备直观的操作界面、易于使用的菜单和工具,以及个性化的用户设置功能。
4.视频回放和比对功能:DR系统应支持视频回放和比对功能,以方便医生对图像进行回顾、比对和评估。
要求系统能够提供多种显示方式和视频引导功能,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R技术参数及要求
一、设备名称:数字化X线平板摄影系统。
二、数量:一台。
三、设备要求及用途:进口品牌,适用于临床数字化摄影,能够满足胸部、四肢、头颅、腹部及等部位进行立位、卧位、侧卧位以及特殊体位的X线检查。
四、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1、平板探测器
1.1探测器类型:非晶硅整板探测器,非拼接结构。
1.2探测器成像面积:≥41×41cm。
1.3采集像素矩阵:≥3072×3072,有效采集像素≥850万。
1.4极限空间分辨率:≥3.5LP/mm。
1.5图像输出灰阶:≥14bits。
1.6 X射线量子探测效率(DQE)≥60% (RQA5 ,1uGy)。
1.7冷却方式:半导体冷却、自然风冷却或风冷。
2、主机原厂生产高频高压发生器
2.1最大输出功率:≥50KW。
2.2最大输出电压:150KV。
2.3逆变频率:≥50kHz。
2.4最大毫安量:≥750mA。
2.5最短曝光容积率:≤1.0mAs。
3、落地式电动多功能机架
3.1满足立位胸片、俯卧位、腰椎正侧位以及其他复杂体位的拍片需要。
3.2平衡臂垂直电动升降范围:≥125cm。
3.3 SID电动控制,SID范围:1000—1800mm。
3.4臂旋转范围:-30°— +120°。
°。
+30—°-30探测器电动旋转范围:3.5.
3.6具备一键定位功能。
3.7 X线球管和探测器可以旋转以满足特殊角度摄影的需要。
3.8具备彩色显示触摸操作中文界面,具有显示、调整X射线摄影条件;焦点选择;机架位置状态显示;控制机架运动等功能。
3.9 具备机架非接触式(如红外线)自动防碰撞系统。
4、X线球管
4.1双焦点:焦点规格≤0.6mm/1.2mm。
4.2焦点最大功率:≥20/60KW。
4.3阳极热容量:≥300kHU。
4.4阳极转速:≥7000转/min。
4.5球管最高管电压:150KV。
4.6最大管电流:≥630mA。
5、滤线栅及限束器
5.1具备可更换滤线栅装置,用户可根据需求快速更换滤线栅。
5.2滤线栅栅格比为10:1。
5.3滤线栅焦距1000mm。
5.4限束器亮度:焦片100cm时≥160lux。
6、摄影床
6.1摄影床:移动式摄影床,方便快速摆位定位。
6.2摄影床高度:≤70cm。
6.3摄影床最大承重:≥220kg。
7、系统控制及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7.1系统控制(包含发生器)与信息、图像控制一体化设计,中文界面。
7.2控制台彩色液晶监视器≥18英寸,显示矩阵≥1650×。
1050.7.3主机双核CPU,主频≥2.7GHz。
7.4主机工作站硬盘容量≥400G。
7.5系统内存≥3G。
7.6接口支持:通过以太网输出DICOM-3.0格式图像,具备传输/接收、打印、存储、查询、工作表等功能。
7.7具备数据检查功能:如查找病人和检查数据、输入新病人数据、创建新检查、访问检查单等。
7.8具备曝光参数设定及AEC控制功能。
7.9具备 APR自动解剖位置程序摄影参数设置功能。
7.10图像查看及处理功能:搜索和查看存储的影像、更改影像
的呈现、添加标记、更改方向、反向查看;更改影像质量控制(亮度、对比度、边缘增强等)、边框、重新处理、以单或多格式打
印影像、图像存储和传输等。
7.11具备更改密码、查看系统状态、软件更新、影像恢复、检测器校准提醒、检测器校准、病人CD创建等功能。
7.12具备安全管理员功能。
8、工作站2套:
8.1 CPU双核主频≥2.5GHz,内存≥4GB,通讯网卡≥1000M网卡。
8.2具备CD/DVD刻录功能:DVD光驱和USB接口。
8.3硬盘容量≥500GB。
8.4 ≥19英吋医用液晶显示器1个。
9、配置与工作站相适应的电脑桌椅2套。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技术参数及要求(一)
一、设备名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二、数量:一套。
三、设备要求:原装进口,适用于临床腹部、心脏、妇产、泌尿、
血管、浅表小器官、儿科、腔内等检查和治疗,具备系统升级功能,交货时系统软件为最新版本。
四、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1、显示器:≥21英寸高分辨率医用彩色液晶专业监视器,监视器配置≥1个USB接口,可上下左右任意调整监视器;具备≥10英寸触摸显示屏。
2、探头规格及要求:
2.1 探头接口≥4个,其中至少包括凸阵探头1个、线阵探头1个(最大有效振子数≥128)、相控阵探头1个。
2.2 超声频率:电子凸阵:超声频率1.5-5MHz;电子相控阵:超声频率1.5-4MHz;电子线阵:超声频率5-13MHz。
2.3 扫描速率:相控阵探头,85°角,18cm深度时,帧速率≥65帧/秒;凸阵探头, 最大角度,18cm深度时,帧速率≥50帧/秒。
3、频谱多普勒:
3.1方式:脉冲波多普勒:PWD, 连续波多普勒(CWD)。
3.2 最大测量速度:PWD 血流速度最大≥6.0m/s,CWD 血流速度最大≥10m/s 。
3.3最低测量速度1mm/s(非噪声信号)。
4、彩色多普勒:
,彩18cm°度、深度85彩色显示帧数:相控阵彩色帧率: 4.1.色帧频≥14帧/s ;凸阵彩色帧率:最大扫描角度、18cm深,全视野彩色帧频≥ 10帧/s 。
4.2显示位置调整:线阵扫描感兴趣的图像范围:-20°—
+20°。
4.3彩色增强功能: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
4.4彩色显示速度:最低平均血流测量速度≤2cm/s。
4.5显示控制:零位移动分±10级、黑/白与彩色比较、彩色对比。
5、二维灰阶显像主要参数:
5.1心脏探头扫描角度:最大成像角度≥110°。
5.2扫描线:每帧线密度≥230超声线。
5.3超声系统最大探查深度≥33cm(附图证明)。
5.4发射声束聚焦:发射≥8段。
5.5接收方式:连续动态接受,聚焦/孔径。
5.6数字式声束形成器:≥300000系统处理通道技术。
5.7数字式全程动态聚焦,数字式可变孔径及动态变迹,A/D≥12 bit。
5.8谐波成像基波频率个数≥3。
5.9回放重现:回放时间≥60秒。
5.10预设条件:针对不同的检查脏器,预置最佳化图像的检查条件,减少操作时的调节,及常用所需的外部调节及组合调节。
5.11增益调节:B/M/D/CFM可独立调节。
5.12具备触摸式数字TGC调节,TGC分段≥8。
6、输入/输出信号:
6.1输入:VCR、外部视频、RGB彩色视频及USB。
USB视频及S-彩色视频、RGB复合视频、接口、HDMI输出:6.2.
6.3连通性:≥5个USB接口,USB可直接连接移动硬盘;支持通信DICOM3.0版接口部件;可与医院信息化系统无缝连接。
7、功能配置:
7.1 实时二维扫描成像单元。
7.2 实时立体扫描成像单元(包括自由臂三维重建和容积探头三维/四维成像)。
7.3自适应像素优化技术,支持所有成像探头,可分级调节,可以同屏双幅实时对比。
7.4空间复合成像技术,同时作用于发射和接收, 用于二维和彩色等多种模式,可以多角度调节,可以同屏双幅实时对比(附图)。
7.5自适应彩色增强单元(自动滤除运动伪影)。
7.6 编码脉冲反相组织二次谐波成像(应用于所有探头,包括
4D探头),谐波及基波可以同频对比。
7.7实时、非预设置二维、频谱及彩色多普勒模式一键式自动图像优化调整。
7.8 方向性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7.9多普勒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支持在线或者将存在硬盘中的图像取出后分析)。
7.10解剖M型支持所有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