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合集下载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与现状如何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与现状如何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与现状大学生应如何增强自身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

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

那么我国的社会公德现状如何呢?在这里我做了如下分析:一、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指出,社会公德,它是“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出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为: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爱护环境。

那么反过来讲,个人的行为也是对自身于社会公德实践的体现,但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又该怎样看当的今社会公德,这是值得商榷的。

经常同朋友和同学聊天,在他们的谈论中经常会涉及到社会公德方面,他们会感慨当今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很严重,一些连小孩子都懂得的社会公德正在人群的主流中淡漠、流失,这多么让人惋惜,悲哀啊。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事例来了解一下当今社会公德的现状,虽不很全面,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功德意识呢?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能力的期望与要求亦随之提高。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

浅谈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报告

浅谈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报告

浅谈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就是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

社会公德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
所必须遵循的一种公共道德规范,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原则。

那么,大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道德之缺
道德之缺是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校
园和社会中,时常会看到一些大学生旷课、抄袭等行为,甚至闹事、打架斗殴的事件不时爆发。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形象,还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是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问题的重要原因
之一。

如今,很多大学生对社会责任存在一定的漠视和忽视,只
关注个人利益和欲望,不会主动承担社会义务,也不会主动关注
和参与社会事务。

三、追求功利主义
追求功利主义的心态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

很多人自认为完成学业就算是最大的贡献,因此他们在学校里只关注学术,而忽视了对社会的贡献。

他们认为只要有好的文凭就能获得一个好的工作和高薪,而不想去对自己处在的社会做出任何贡献或者回报。

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人翁,更是传播现代化文明和社会公德的主要力量。

只有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希望有关部门、高校和大学生本人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和践行高尚的社会公德,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社会公众公德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公众公德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公众公德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公德心的建设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阻碍了社会公德心的发展和提升。

以下是一些主要问题的描述:1. 道德沦丧现象:部分社会成员缺乏道德观念,存在道德沦丧现象。

这些人可能会从事违法犯罪、不讲诚信、无视社会公德等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道德沦丧现象:部分社会成员缺乏道德观念,存在道德沦丧现象。

这些人可能会从事违法犯罪、不讲诚信、无视社会公德等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2. 个人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公德心的缺失。

一些人注重个人利益最大化,忽视了社会利益和群体利益,导致了社会公德心的减弱。

个人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公德心的缺失。

一些人注重个人利益最大化,忽视了社会利益和群体利益,导致了社会公德心的减弱。

3. 缺乏公共意识:一些公民缺乏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缺乏为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做贡献的积极性。

这种情况影响了社会公德心的形成和提升。

缺乏公共意识:一些公民缺乏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缺乏为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做贡献的积极性。

这种情况影响了社会公德心的形成和提升。

4. 法律意识淡薄:一部分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缺乏正确遵守法律的意识。

这导致了道德风险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社会公德心的建设。

法律意识淡薄:一部分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缺乏正确遵守法律的意识。

这导致了道德风险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社会公德心的建设。

5. 缺乏文明素养:一部分群体缺乏文明素养和礼仪意识,存在不文明行为和言语。

这种行为影响了社会公德心的培养和净化。

缺乏文明素养:一部分群体缺乏文明素养和礼仪意识,存在不文明行为和言语。

这种行为影响了社会公德心的培养和净化。

为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道德教育:加强社会成员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社会公德心的意识和理解。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社会公德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关乎着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和谐的建设。

然而,目前社会公德的现状令人担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善。

一、公共场所秩序混乱在公共场所,如公园、商场、地铁等,我们经常能够目睹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有些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仅破坏了环境卫生,也给他人带来了不便。

还有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放肆吵闹,不顾他人感受,严重干扰了公共秩序。

这些行为不仅是对社会公德的漠视,也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

二、道路交通规则不守在道路交通方面,一些人的不文明行为也屡见不鲜。

有些人闯红灯、逆行、酒驾等违规行为频发,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一些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礼让行人,不给予他人足够的安全距离,使得道路交通变得混乱和危险。

这些行为不仅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威胁,也是对社会公德的严重背离。

三、网络言论恶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言论的恶化也成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些人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恶意攻击他人,甚至传播谣言。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和谐,也给他人的名誉和生活造成了伤害。

网络言论的恶化不仅是对社会公德的背离,也是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破坏。

四、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现代社会,个人的行为不仅仅关乎自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利益和发展。

然而,一些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他们可能会以牟取暴利为目的,从事违法犯罪行为;或者在工作中不尽职尽责,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不仅是对社会公德的背离,也是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阻碍。

五、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和引导面对社会公德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

首先,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从小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加强社会公德引导,通过媒体、社会组织等渠道,向公众传递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引言概述:社会公德是指个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尊重、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表现。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和未来的栋梁,其社会公德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研究,将分析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原因、对策等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正文内容: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1.社会公德的定义及重要性2.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总体描述a)缺乏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认识b)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意识不强c)忽视公共环境卫生和资源的合理利用d)缺乏公平正义观念e)对待他人的尊重和关爱不足二、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原因分析1.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问题a)教育评价导向的影响b)课程设置与社会公德教育的缺失2.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问题a)成功主义观念的影响b)家庭教育缺乏社会公德教育的引导c)社会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三、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对策1.制定全面的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计划a)加强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b)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社会公德的培养2.加强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引导a)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社会公德的意识和行为b)社会教育提供良好的导向和榜样3.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a)建立志愿者活动平台b)提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c)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的教学力度四、大学生社会公德提升的效益1.对个人的价值a)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b)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c)提高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2.对社会的贡献a)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b)提高社会公德意识的普及和强化c)构建善治社会的重要基础五、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公德评估机制1.设立大学生社会公德评估指标体系2.实施定期的大学生社会公德评估3.制定激励和惩戒政策,推动大学生社会公德提升总结: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是当前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的分析,发现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认识、遵守规范、资源利用、公平正义观念和他人关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论当今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问题

论当今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社会公德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社会公德作为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并不如法律对人的要求与束缚严格。

但是它是从心灵上对人们的一种约束,某种程度上影响力并不亚于法律法规。

社会公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大家所公认的道德行为标准,因此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适用度。

如今中国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眼界逐渐开阔,于是问题也就逐渐凸现出来。

例如乘公交车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现象、盗窃现象日益严重、人们保护环境意识淡薄,以及城市养狗、翻车哄抢等问题都反映出了中国当前社会公德的现状。

下面针对这些社会公德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作如下展开:一.公交现象尽管日前各大交通公司都已经对乘客出行及安全作了较为周密的部署,但还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

公交车上鲜艳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上经常坐着一些年轻人,他们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丝毫的愧疚与不安。

这些有特殊乘车需求的人群还是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不仅有公交公司的责任,更多的责任是来自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心与素质的提高。

老年人以及相应的弱势群体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社会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群体。

尊老爱幼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义务去将这种美好的社会公德发扬光大。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将经历从幼年到青年再到老年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们都没有理由在面对老年人乘车没有座位的时候表现出无动于衷与漠视的态度。

同样性质的事件还表现在有些人不敢去扶那些摔倒后的老年人。

之前发生的大学生扶起摔到老年人却被反咬一口的事件毕竟只是个别现象,可这并不代表今后我们碰到类似的事情也可以堂而皇之的不去扶。

在这种时候,社会公德往往是出于自我意识的下风的。

并不是说人们没有这个意识,而是如此淡薄的社会公德意识在人们社会化过程中的地位每况愈下,最终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秩序的失调。

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

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

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也不断扩大,社会公德作为维护公众共同利益的公约,对保障公共秩序协调有序、提升沟通互动品质,实现公共道德信仰的塑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受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以及人们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在社会公德的建设进程中,还面临一些道德滑坡与公德失范等现象的制约和挑战,亟须我们树立当代公德意识和培育社会公共精神,坚守内心道德准则,弘扬道德正气,实现物质文明和建设文明的和谐发展!一、社会公德的现状:1.经济高速增长,道德价值观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和极大扩张,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由一元与一维主导向多元与多维开放格局发展,道德诉求呈增速态势,求进步谋成长的愿望比任何一个时期均较强烈。

2.社会转型的多重压力,使社会公德认知出现偏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这一进程中,多元文化的碰撞、多重意识形态的交流,使公众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和体验存在偏差,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重智力轻德育、重义务轻权利、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工具性知识轻品行修养、重外在功利性追求轻内在文化培育的弊端日益凸显。

3.法治建设的执行力不足与德育建设的滞后,使公众自我意识突出、知行不一现象普遍。

当前我国法制体系日臻完善,但受法律法规执行力缺位、错位等现象的影响以及德育建设的相对滞后,人们重功利、讲实惠,言行分离、知行不一的现象日益突出。

二、当前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共行为规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道德意识弱化,文明礼貌意识不强,缺乏宽容谦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整体意识,突出表现在乘车抢座位、不让座、排队加塞、公共场合喧哗等。

第二,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缺少基本的社会认同感,在精神层面上缺乏对社会基本价值的普遍信仰和敬畏,闯红灯、破坏公物、“厕所文化”、“课桌文化”等诚信缺失现象都有力地折射出一些社会成员公德意识迷失和道德心理浮躁的尴尬局面。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第一篇:社会公德调查报告(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普及,社会公德问题逐渐凸显。

社会公德,指的是公民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秩序和规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通融、合作和责任承担等方面。

本次调查旨在探究我国社会公德现状并寻求改进之道。

一、社会公德现状1.文明出行意识不够。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而驾车人对于红灯停车、行人斑马线通行等规矩都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尊重,经常会驾驶车辆违章逆行、压线等情况屡见不鲜。

同时,很多人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乱涂乱刻等行为也屡见不鲜。

2.公共文明意识缺失。

在公共场所,很多人不遵守排队、防噪、卫生等基本规范,情况尤为突出的是一些繁华商业区域以及游客密集地区,违规销售、占道经营等现象屡见不鲜。

3.缺乏风险意识。

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公园、旅游景点等,很多游客存在违规攀爬植物、摘花摘树等行为,更有甚者随意泼水乱扔垃圾,这些行为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还有可能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

4.缺乏社会责任心。

一些企业和个人在自身利益面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意识,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不注重环保、在商业活动中欺诈消费者等,这些行为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改进1.加强教育引导。

提高公众对于公共场合基本规范的认知度,加强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推广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2.加强管理监督。

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体各个方面入手,设立多方协作、联合监管的机构,对公共场合的秩序维护和管理加强力度,现有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落实。

3.建立奖惩机制。

对于文明行为和规范行为,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而对于违规行为,尤其是带有恶意性、影响严重的行为,则应当依法惩处,实现越往黑暗处惊世骇俗,越到处处有文明习惯的转变。

4.发挥社会群体的力量。

社会群体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监督作用日益凸显,各类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开展是社会公德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渠道,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的支持和引导。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到您!更多精彩文章敬请关注本站!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会被社会所不齿。

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其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以及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对于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如今世界各民族的竞争已经从军事、经济领域延伸到文化领域,所以民族文化中的公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民族性格中的修养、素质,足以彰显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

所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中国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

在本质上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

良好的社会公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个人素质,而且对保持社会的健康和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正是由于社会公德对社会、对民族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我把"市民社会公德现状"作为假期实践课题,希望通过调查,改变破坏社会公德建设的行为、现象,引起人们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关注和思考,构建和谐社会。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1、环境与卫生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社会公德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备受关注。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公德建设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

基于此,笔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根源以期找到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并从政治、立法,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近几年国内几家著名交流平台充斥着帝都雾霾的相关报道,微信朋友圈的一则标题为你不在北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会呼吸的痛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促使人们对社会公德建设的深度思考。

社会公德缺失的病理何在?该如何医治?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1社会公德缺失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德建设成果显著,摒弃了一些同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此同时激发出众多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观念。

如人们的公共领域观念和意识有所增强,热心公益事业,如广西的第一书记节目,使众多贫困青少年获得资助,开启新的生活。

这反映出我国社会公德领域主流是健康的、向上的,但是还要看到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如在人际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诚信缺失、见利忘义、人情冷漠;在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损公肥私、损坏公物,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行为屡见不鲜;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行为比比皆是。

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昭示了对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的紧迫性。

2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分析2.1主观原因2.1.1人性的扭曲。

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即人性。

众多不文明现象显示了人性不是固化在人之初,性本善上,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巨大的改变。

反观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国人似乎处于一种病态,本来是有着道德标准答案的摔倒老人扶不扶问题,变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

2.1.2个体自身的趋利避害性。

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一方面,通过追逐利益,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社会财富得以累积,社会不断发展。

另一方,万事皆有度,要学会适可而止,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会照成个人的主体迷失,甚至会处于丧失道德准则的境遇。

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起 到 的作 用 还 比较 小 。 ( 三 )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管
社会公德通常是一种不成法律或某些部门 、场所规定的带有倡 议性 的公 约、规定 、须知等 ,对它们 的履行完全依赖 自觉 ,一个人 是否履行 社会公德 。社会 的道德监督作用并不明显 。公 民见义勇为反被诬 陷就是 缺乏有效监督最好 的例子 。因此 ,社会公德的构建就需要一种强有 力 的 约束 , 通过制度监管 和法 律制裁 ,才能规范公 民在社会 生活 中的行为 , 才能支持公 民进行 正确 的道德行 为选择 。
一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则意识的缺失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节省时间或生活的更加舒适或其他原因时常忽视规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甚至违法行为
我 国社 会 公 德 建 设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杨 清
摘 要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 明建设 的基 础性 工程 ,也是精神 文 明程 度的 “窗 口” 。近年 来,我 国社会公德 建设取 得 了一 定成 就 , 但仍 然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甚至违法行为 。正义感的缺失以及新媒体的 出现又引发 了新的一 系列问题。究其 对策:一是弘扬正确 的价值导 向 ;二是加强道德教育工作 ;三是规 范新媒体 ;四是 完善监督奖惩制度。 关键词 :社会公德建设 ;问题 ;对策 . ・
三 、我 国社会公德建设 的具体路径 ( 一 ) 弘扬 正 确 的 价 值 导 向 加 强社会公德建设最 重要 的就是要有一 个正确 、积极 的价值 导 向。 政府要加 强宣传,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 遵纪守法为主要 内 容的社会公德,提高人们的公德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表扬鼓励遵守维护社会公德的先进 ^ 物, 批评谴责破坏社会公德的 人物 , 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舆论的 “ 道德法庭” ,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各单 位要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活动为依托,将价值观念深入到每个公民

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

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

社会公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也不断扩大,社会公德作为维护公众共同利益的公约,对保障公共秩序协调有序、提升沟通互动品质,实现公共道德信仰的塑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受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以及人们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在社会公德的建设进程中,还面临一些道德滑坡与公德失范等现象的制约和挑战,亟须我们树立当代公德意识和培育社会公共精神,坚守内心道德准则,弘扬道德正气,实现物质文明和建设文明的和谐发展!一、社会公德的现状:1.经济高速增长,道德价值观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和极大扩张,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由一元与一维主导向多元与多维开放格局发展,道德诉求呈增速态势,求进步谋成长的愿望比任何一个时期均较强烈。

2.社会转型的多重压力,使社会公德认知出现偏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这一进程中,多元文化的碰撞、多重意识形态的交流,使公众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和体验存在偏差,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重智力轻德育、重义务轻权利、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工具性知识轻品行修养、重外在功利性追求轻内在文化培育的弊端日益凸显。

3.法治建设的执行力不足与德育建设的滞后,使公众自我意识突出、知行不一现象普遍。

当前我国法制体系日臻完善,但受法律法规执行力缺位、错位等现象的影响以及德育建设的相对滞后,人们重功利、讲实惠,言行分离、知行不一的现象日益突出。

二、当前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共行为规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道德意识弱化,文明礼貌意识不强,缺乏宽容谦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整体意识,突出表现在乘车抢座位、不让座、排队加塞、公共场合喧哗等。

第二,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缺少基本的社会认同感,在精神层面上缺乏对社会基本价值的普遍信仰和敬畏,闯红灯、破坏公物、“厕所文化”、“课桌文化”等诚信缺失现象都有力地折射出一些社会成员公德意识迷失和道德心理浮躁的尴尬局面。

当代中 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

当代中 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探析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公德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对于提高公民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一)取得的成就近年来,中国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公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尊重他人权益。

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主动让座的现象日益普遍;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行为逐渐减少。

其次,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传播社会公德的理念和规范,增强了公民的公德意识。

此外,法律法规对社会公德的保障作用也在逐步加强,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约束和惩处。

(二)存在的问题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公民的公德意识淡薄,存在不文明行为。

比如,一些人在景区乱刻乱画、破坏文物古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等。

二是社会公德的实践与理念存在差距,一些人虽然知道应该遵守公德规范,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能做到。

三是社会公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存在时紧时松、缺乏持续性的问题。

二、当代中国社会公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社会公德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市场经济强调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容易导致一些人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从而产生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不良思想和行为。

(二)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凸显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挑战,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建立,导致社会公德领域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和失范。

(三)教育的缺失社会公德教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都存在不足。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社会公德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涵盖了人们在公共场所行为、公共事务参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表现。

为了了解当前社会公德的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了以下问题和现状。

一、公共场所行为规范在公共场所,人们的行为举止往往能够体现出他们对社会公德的尊重程度。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仍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行为。

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部分乘客大声喧哗、违规占座,给其他乘客带来了困扰;排队时插队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违反了公平原则,也影响了社会秩序;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严重污染了环境。

二、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展示良好的社会公德还需要人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关心社会福利。

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人对于公共事务关注度较低。

比如,公民参与社区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大部分人对社区事务缺乏了解和关注;对于社会公益活动的支持程度也不高,很多人对于捐款捐物的意识尚未形成。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德的重要方面,但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公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仍存在不足。

许多人乱扔垃圾、随意破坏环境,对于水、电能源的浪费也屡见不鲜。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环境、浪费资源,也影响了他人的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引导公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宣传信息,警示公众遵守社会公德,提高公民素质。

其次,学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将社会公德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讲座、举办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社会公德的提升。

媒体可以加强相关报道和宣传,引导公众重视社会公德问题。

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参与公益活动,营造公德倡导的良好环境。

最后,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应该加强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法律威慑,让违规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中国公德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并且谈谈大学生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如何遵守公德

中国公德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并且谈谈大学生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如何遵守公德

中国公德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并且谈谈大学生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如何遵守公德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行为举止的意念准则.自古至今,社会公德通过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方式传承着,期间其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与历史的巨轮亦步亦趋.时至今日,他也同我们的新时代磨合着,当然,金无足赤,我们现今的社会公德是存在缺陷的,那么到底我们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是什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又该从哪些角度反思?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一、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上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公众的生活质量,恶化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因此,社会公德的现状不容乐观。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不互帮互助。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度被称为礼仪之邦。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周公提出了以礼治国,从而实现大治。

后又有孔子将礼仪之道发扬光大,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义、礼让。

可见,中华民族具有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

但是,现代的公民在文明礼貌方面却屡屡出丑,损害了我国国民的形象。

200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人民时评——“这样的提醒让人汗颜”,文章中谈到:“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

《指南》提醒我国公民出国时的注意事项,如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合参与他人的争吵等。

文明礼仪本来是个人修养问题,现在却要由外交部门发文提醒,实在令人汗颜。

近年来,诸如大声喧哗、不讲卫生、不守秩序、贪小便宜等陋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形象的问题。

我国社会公德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会公德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会公德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些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可的、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是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

社会风气的优劣对社会秩序、社会氛围、社会内聚力产生着直接影响。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呼唤。

一、社会公德的涵义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依靠人们的内在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维系,以善恶和是非标准来评价。

在中国几千年的伦理思想史上,人们讨论较多的是个体道德和阶级道德,对社会公德很少进行明确的界说,也很少展开深入的阐述。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曾把道德分为公德与私德。

他认为,“凡属于内心活动的,如笃实、纯洁、谦逊、严肃等叫做私德”,与此相对,“与外界接触而表现于社交行为的,如廉耻、公平、正直、勇敢等叫公德”①。

福泽谕吉认为私德是一种被动的道德,公德是一种主动的道德,用私德教化人是未开化社会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社会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仅靠私德已经难以调整和规范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

关于社会公德的涵义,学术界一般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的。

除去涉及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道德,凡涉及社会公共生活方面的道德,都被称为社会公德。

罗国杰教授在其主编的经典教材《伦理学》中指出:“关于社会公德,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说,凡是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与个人品德、作风相对的反映阶级和民族共同利益的道德,通称为公德。

而从狭义上说,社会公德就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②因此,社会公德是在公共生活中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是全民性的道德,它为社会的全体所承认,并为绝大多数人所拥护和遵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
摘要:所谓社会公德,即社会公共道德。

它是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根基传承数千年的优秀文化所形成的基本道德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社会道德的有无与多少直接体现着一个民族乃至个人的文化与修养。

同时,它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约束着人们的日常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德也渐渐被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与作用。

公民素养是社会公德的核心,社会公德有着丰富的内涵。

当今我国国民的教育程度在不同群体中差别很大,但不伤害他人作为社会公德的底线仍为人们所共识。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合理处理好社会公德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的联系。

关键词: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核心社会公德的内涵道德底线高素质人群
一、公民素养
作为社会公德的核心,公民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教育水平等多方面的提高,公民的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那么什么是素养?有人曾说过,当你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全都忘记后,所剩下的东西就是个人素质。

一个人,懂得为他人着想,知荣辱,拥有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品质是一个高素养的人的根本。

我们经常说素质,什么才叫有素质的人?素质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更不是用来表演的,而是一种内在的气质。

有些人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无可挑剔,绝对是一个完美的高素质人,但在其他时候呢?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好的素养体现在任何方面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因身边的人或事而改变。

能在无人知晓的时候帮助他人,能在明知不会收到回报时给予他人帮助,能在必要的时候做出牺牲,这才是一个真正有素养的人所拥有的气质。

而在当今社会的我们,看到的多是用来表现的素养,而真正发自内心的讲公德的人却越来越少。

对于公德的核心公民素养,我们要靠平时的自我培养与锻炼才能有所提高,从而有条件去做一个有公德的中国公民。

二、社会公德的内涵
公共道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公民基本道德的二十字原则是最恰当不过的概括。

(一)爱国守法
爱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世世代代生活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何种情况,都不能忘了我们是中国人,都不能损害国家的利益,做出有损我们伟大祖国的行为。

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与一切损害我们祖国利益的人作斗争。

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国当今社会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作为一名合法公民,守法也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社会的法制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只有每个公民都做到爱国守法,才有实现和谐社会的可能。

(二)明礼诚信
“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些都是中国自古讲究礼仪的代表言论。

明礼,只有表现了人内心的诚信本质,才不会流于虚伪的形式;诚信,只有通过明礼的外在形式,才能最恰当地表现出来。

(三)团结友善
团结是在为某个目标奋斗时形成的紧密联系。

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团结的基本内容是强调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的基础上,公民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人群的凝聚力,最终汇集为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

团结会产生钢铁般坚不可摧的力量。

友善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要友好、友爱,与人为善,追求的是人与人的和谐。

(四)勤俭自强
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勤俭,即勤劳和节俭。

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

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生活消费的态度,它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俭约财力。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周易》里就有“天行分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世代相传,鼓舞中华民族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做到自强自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提倡自强,更是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五)敬业奉献
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与爱岗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就是说,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奉献,就是公民无论参加何种活动,其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

它意味着大公无私,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务整体,先人后己。

三、公共道德底线:不伤害他人
有很多人这样说,我没有什么文化,没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怎么能保证自己的行为不违背社会公德呢?其实,一个人的道德水品是不与其接受的教育完全成正比的。

很多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反而体现出很好的道德修养。

的确,我们很难拿捏到底我们的行为是否超出了道德的底线,因为人与人的思维是不可能完全统一的。

既然这样,我们就拿一位哲学家的话来作为社会公德的底线:无论你做出何种行为,只要不伤害他人就不算不道德。

对于社会公共道德来讲,每个人都会有其个人的认识,这与法律不同,所以很多边缘问题就难以达成共识。

正因为如此,一个能保证民众和谐的道德底线就变得尤为重要。

无论我们怎样看待道德,我们的行为都不能伤害到他人。

四、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互相支持、互相转化、相辅相成。

法律与道德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法德并举是历史的借鉴,法律与道德关系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早在西周时统治者就提出“明德慎罚”的思想。

它标志着奴隶主阶级对法德之间的关系有了自觉的意识。

孔子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创立者,他意识到法律和道德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手段,认为善德观念只能以道德教育来引导,仅靠刑罚是不行的。

秦用严法酷刑排斥道德而短命,西汉统治者总结了秦亡的教训,提出“礼法并重”,继而董仲舒论证了“德主刑辅”的思想,认为“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也”。

无论是“明德慎罚”、“礼法并重”,还是“德主刑辅”,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封建的“法治”是人治下的“法治”,是泛道德主义,是把法律作为手段来配合推行封建的伦理道德。

数千年来,历代统治者把伦理道德与政治相结合,礼与刑融为一体,使僵硬的法律规范借助于道德提升为人们自觉的内心信念和行为标准。

五、道德与我们的生活学习
有人说我们大学生是社会上高素质人群的聚集地,这种说法多半源于对教育水平的认识。

而在现代大学生当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图书馆、食堂的占座,打饭坐车时的无秩序,课桌文化、墙壁文化都十分普遍。

践踏草坪,乱丢垃圾更是随处可见,这些都说明我们当代大学生并非高素质,拥有很好的道德修养。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将来祖国的栋梁,我们更应该注重个人公共道德的培养,加强学习注,重锻炼,严于律己,做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

结束语: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

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

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被人们所不齿。

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道德具有普适性,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全皆适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

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少不了我们对社会公德的重视。

参考文献:1〕〔英〕休谟著,曾晓平译:《道德原则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陈升:《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李华林:《对构建社会公德新体系的思考》,《新视野》2003年第2期。

〔4〕罗国斌、增昭皓:《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却是及其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2期。

〔5〕宣云凤:《论主体社会公德意识的他律》。

〔6〕汤丽芳:《我国低层次得到的难题——社会公德》,《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第4期。

论中国社会公德的
现状和问题
姓名:张宇
班级:汽修三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