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运筹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通过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决策问题,以实现最优的效益。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理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模型- 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运筹学方法- 熟悉常见的运筹学应用领域和实际案例2.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和抽象实际问题,并构建相应的运筹学模型- 能够运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第三部分:课程内容3.1 运筹学基础知识- 运筹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运筹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运筹学的应用领域与重要性3.2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 敏感性分析与灵敏度分析3.3 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整数规划的求解方法与算法- 整数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4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与模型- 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与步骤- 动态规划在决策问题中的应用3.5 随机规划- 随机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随机规划的模型与方法- 随机规划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教学方法4.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系统介绍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建立起运筹学的知识体系。

4.2 经典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运筹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运筹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

4.3 数学建模实践组织学生参与运筹学相关的数学建模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筹学问题分析和建模能力。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互动等综合评定。

5.2 考试成绩评定通过闭卷考试进行学生对运筹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

5.3 课程综合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报告、小组项目、个人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第六部分:参考教材与参考资料6.1 参考教材- 《运筹学导论》赵启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筹学(第三版)》方宇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6.2 参考资料- 《运筹学及其应用》王栋梁炜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运筹学导论》张忠任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结语:本教学大纲将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数学建模实践等方式,系统介绍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模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筹学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运筹学 教学大纲

运筹学 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运筹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运筹学是一门涉及决策分析和优化问题的学科,它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决策分析能力和优化问题求解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运筹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技巧;3. 培养学生的决策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运筹学导论1.1 运筹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运筹学的发展历程1.3 运筹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线性规划2.1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化描述2.2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和单纯形法2.3 敏感性分析和对偶理论3. 整数规划3.1 整数规划的概念和应用领域3.2 整数规划的分枝定界法和割平面法3.3 近似算法和启发式算法4. 动态规划4.1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2 最优子结构和状态转移方程4.3 应用案例:背包问题和最短路径问题5. 随机规划5.1 随机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化描述 5.2 随机规划的模拟和抽样法5.3 随机规划的灵敏度分析和风险决策6. 排队论6.1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模型6.2 排队论的性能度量和分析方法6.3 排队论在服务系统中的应用7. 网络优化7.1 网络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模型7.2 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算法7.3 最大流和最小费用流算法8. 多目标规划8.1 多目标规划的基本概念和解法8.2 多目标规划的权衡分析和偏好排序8.3 多目标规划在决策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4.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5.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定规模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旨在介绍运筹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能力。

- 课程内容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队列论、排队模型等。

二、教学目标- 了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学习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3.1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 单纯形法及其应用。

-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 运输问题与分配问题。

3.2 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形式化表示。

- 割平面法与分支界定法。

- 0-1背包问题。

- 工程项目调度。

3.3 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求解方法。

- 黄金分割法与牛顿法。

- 二次规划问题。

3.4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最优子结构性质与状态转移方程。

- 0-1背包问题的动态规划解法。

3.5 网络流- 网络流的基本概念与算法。

- 最大流问题与最小割问题。

- 匹配问题与指派问题。

3.6 队列论- 队列论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 随机到达与服务模型。

- M/M/1排队模型。

3.7 排队模型- 排队模型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 单队列系统与多队列系统。

- 排队系统的性能评估。

四、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文献,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 平时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

- 期末成绩主要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依据,包括考试成绩和课程设计报告。

六、参考教材- 《运筹学导论》王晓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运筹学》周汉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运筹学》赵运刚,科学出版社。

七、教学资源- 电子课件及教学辅导材料将通过教学平台提供。

- 各类运筹学软件的操作指南和实例将提供给学生。

八、备注- 本教学大纲仅作为参考,请随时关注课程平台上的最新通知和更新内容。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运筹学是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本门课程主要介绍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学科体系结构;2. 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运筹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掌握运筹学模型建立和求解的基本方法;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学时)- 运筹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运筹学的发展历程。

2. 线性规划(12学时)- 线性规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和单纯形法;-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和灵敏度分析;- 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3. 动态规划(8学时)-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动态规划的最优子结构性质和最优解的构造; - 动态规划的应用实例。

4. 随机模型和排队论(10学时)- 随机模型的基本概念和概率分布;-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和排队模型;- 排队论的性能度量和求解方法。

5. 非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8学时)- 非线性规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非线性规划的解法和最优性判定;- 整数规划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整数规划的分枝定界法和割平面法。

6. 运输和分配问题(8学时)- 运输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分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7. 生产调度问题(8学时)- 生产调度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 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8. 多目标优化问题(6学时)-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法和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除了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外,还将组织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编程实践等活动,加强学生对运筹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运筹学导论》,作者:李明,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 参考书目:- 《运筹学:初步实用方法》,作者:George B. Dantzig等,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运筹学简明教程》,作者:陈杂,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物流工程领域《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1)《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3)《物流管理学》教学大纲 (5)《工程经济学》教学大纲 (7)《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0)《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3)《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运筹学学分数:2学分课程名称(英文):O p e r a t i o n s R e s e a r c h课内学时数:45课外学时数:4教学方式:课堂授课教学要求:《运筹学》是工程硕士学生的学位课程,是管理决策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使学员通过学习,熟悉决策分析的思路和过程,掌握运筹学整体优化的思想和构建优化模型基本思路;掌握若干定量分析的优化技术,并能够采用计算机软件对常用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和分析;能正确应用各类模型分析、解决不十分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员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运筹学》是以定量分析为主来研究管理问题,将工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相结合,应用系统的、科学的、数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建模、检验和求解数学模型获得最优决策方案。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分析、库存管理等与经济、管理和工程领域密切相关的运筹学分支的基本模型、方法和应用。

运用科学的模型化方法来描述、求解和分析问题,从而支持决策。

因此,本课程包含了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和工具,对于工程硕士学员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

课程大纲:第1章决策与决策过程1.1 决策过程1.2 数据与数学模型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1.3 科学决策方法的作用第2章线性规划模型的概念与应用2.1 线性规划模型的概念与模型的建立2.1.1 线性规划模型的概念2.1.2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2.2 线性规划模型解的性质2.3 线性规划模型的计算机求解2.4 对偶原理、灵敏度分析与影子价格2.4.1 灵敏度分析2.4.2 影子价格2.5 运输问题2.5.1 运输问题的模型2.5.2 运输问题的求解2.5.3 运输问题的各种变形及其求解第3章动态规划模型的概念与应用3.1 管理中动态决策问题3.2 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思路3.3 动态规划的应用第4章网络理论的概念与应用4.1 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4.2 最短树问题4.3 最短路问题4.4 最大流问题4.5 最小费用流问题第5章库存管理模型5.1 确定需求下的库存管理模型5.1.1 库存成本的构成5.1.2 基本经济订购批量(EOQ)模型5.1.3 EOQ模型的各种变形5.2 非确定性需求下的库存管理模型5.3 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概述第6章决策树分析6.1 决策树的基本概念6.1.1 决策树的构成6.1.2 决策准则6.1.3 敏感性分析6.2 效用与决策6.2.1 效用的概念与效用值的确定6.2.2 期望效用值法6.3 有抽样信息的决策分析参考教材名称:杨民助主编:《运筹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060241课程学分:3面向专业:物流管理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开课院系:商学院物流管理系使用教材:教材《运筹学教程(第5版),胡运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参考书目《运筹学习题集(第5版),胡运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管理运筹学(第2版),茹少峰,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运筹学(第3版),熊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线性代数(第6版),同济大学数学系,高教出版社,2014年》《运筹学(第4版),运筹学教材组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先修课程:《高等数学(1)2100012(5);高等数学(2)2100014(4)》二、课程简介运筹学是软科学中“硬度”较大的一门学科,兼有逻辑的数学和数学的逻辑的性质,是系统工程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种基础理论和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它是抽象的数学理论和丰富多彩的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它为学生未来从事生产社会实践和应用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完整的数学方法和广阔的应用领域。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定量分析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建立运筹学的数学模型,并能够求解常用的运筹学数学模型,进而给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运筹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在生产社会实践、企业运作管理以及规划等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启发学生将运筹学的理论方法与各自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选课建议学习该课程前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及线性代数基础,同时对管理和经济学知识有所了解。

本课程适合商学院经管类专业,建议学生在第四至第七学期期间安排开设。

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六、课程内容(一)第1单元绪论1.教学内容:1.1运筹学释义与发展简史1.2运筹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基方法1.3运筹学主要分支简介1.4运筹学与管理科学1.5运筹学算法与应用软件简介2.知识要求:2.1理论课时2①理解运筹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运筹学》教学大纲(本科)

《运筹学》教学大纲(本科)

运筹学一、课程简介《运筹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广泛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提出的专门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满意方案提供定量依据。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整体优化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工作步骤,培养学生运用模型和算法并借助计算机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图使学生获得系统的运筹学(I)各分支的基本知识(如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的基本方法及应用、图与网络分析、网络计划技术、排队论等)。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原理;会操作运筹学应用软件,并能编写某些算法的计算机源程序。

二、理论教学内容1.绪论掌握内容:运筹学的概念和应用。

了解内容:运筹学的常用软件。

2.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掌握内容:线性规划的性质和性质;运筹学的内容;线性规划的性质和性质,图解法求线性规划,利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了解内容:线性规划的概念,大M法和两阶段法。

3.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与灵敏度分析掌握内容:对偶问题、对偶单纯形法、影子价格的定义及应用、对偶单纯形法的适用范围;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增加变量及约束条件对最优解的影响。

了解内容:线性规划的对偶的求解。

4.运输问题掌握内容:运输问题的模型及概念、表上作业法、闭回路的概念及性质;表上作业法。

了解内容:基变量的概念及性质。

5.动态规划掌握内容:动态规划模型的类型。

了解内容:动态规划模型的应用。

6.排队论掌握内容:排队分析的基本概念;输入过程和服务时间分布。

了解内容:排队论系统模型。

7.决策分析掌握内容:确定决策过程;灵敏度分析。

了解内容:不确定决策过程。

8.网与网络分析掌握内容:网络的基本概念。

了解内容:网络最大流问题。

三、实验教学内容1.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基本内容: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运筹学是经济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经济管理决策中常用的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与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并培养与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与求解,以及进行辅助决策的能力。

本课程为专业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筹学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及运筹学与管理科学的联系;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用运筹学的知识与方法对经济与管理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建模与求解。

(三)教学时数本课程共54学时,3学分。

(四)教学方法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介绍一些常用求解运筹学典型问题的方法。

(五)面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等本科专业。

二、教学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介绍运筹学的背景与应用范围。

[基本要求]1、了解运筹学的产生、发展及最新发展动向和成果。

2、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点:运筹学的主要分支及产生背景。

第一节运筹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一、运筹学的产生背景二、运筹学的基本方法第二节运筹学的主要分支一、运筹学的主要分支介绍二、应用状况第三节运筹学与管理科学一、运筹学与管理科学的关系二、运筹学的应用前景(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和形式。

(四)教学时数3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介绍线性规划模型及其单纯性算法。

[基本要求]1、初步掌握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方法;2、掌握线性规划模型特征;如何化线性规划模型为标准型;3、掌握两个变量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4、掌握可行解、基、凸集、凸组合、顶点的概念;5、了解线性规划理论依据——几个基本定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基本思路;6、了解引入工人变量目的;7、牢固掌握大M法和两阶段法求解过程、判别什么情况下无解;8、牢固掌握单纯形法计算框图。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运筹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以系统分析和定量方法来解决决策问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其系统思维和决策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网络优化等运筹学方法;3. 能够运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实际管理问题;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运筹学概述- 运筹学的发展历程- 运筹学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2.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模型与理论- 单纯形法及其应用- 线性规划在生产计划、资源分配中的应用3. 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模型及解法- 分支定界法与割平面法- 整数规划在工程项目管理、运输规划中的应用4. 网络优化- 关键路径法与程序评价与审查技术(PERT)- 最小生成树与最短路径算法- 网络优化在项目管理、物流规划中的应用5.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原理与应用- 动态规划在资源分配、生产排程中的应用6. 多目标决策- Pareto最优解与加权求和法- 多目标规划在环境评估、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运筹学的整体认识。

2. 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运筹学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五、考核方式1.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回。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撰写学术论文。

六、教材参考1. 《运筹学导论》王明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 《线性规划原理与方法》朱利民,清华大学出版社3. 《网络优化算法导论》张三,人民邮电出版社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作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我能力。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

运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学科,旨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技术和计算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该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运筹学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2. 学会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系统思考和决策能力;4. 掌握运筹学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线性规划- 概念和基本性质- 图形解法和单纯形法-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整数规划2. 非线性规划- 梯度法和牛顿法- 限制性条件和约束条件的处理 - 全局最优解和局部最优解3. 动态规划- 最优子结构和递推方程- 状态转移表和决策路径- 应用案例分析4. 排队论- M/M/1模型和M/M/s模型- 排队规则和性能指标- 应用案例分析5. 库存管理- 最优订货策略和补货策略- ABC分析和经济批量模型- 应用案例分析6. 网络优化- 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 关键路径和关键活动- 资源分配和调度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介绍概念、原理和方法;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运筹学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3. 计算机实验:利用运筹学软件进行数学建模和求解;4.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培养合作能力;5.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提问、解答问题,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实践项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用运筹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4.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张宇. 运筹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 随机轶, 孙灿. 优化理论与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3. 林纳. 运筹学引论[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七、教学资源1. 运筹学软件:如LINGO、CPLEX等;2. 实例数据集: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排队论、网络优化等领域的案例数据;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问题解决方法和案例分析的论坛和社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筹学》教学大纲
学时:72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运筹学》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主要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现实系统的运行规律,从而提出具有共性、典型意义的优化模型,寻求解决模型的方法,最终形成决策方案。

其目的是提高管理者统筹规划、纵揽全局的能力,帮助管理者科学地确定行动方向和行动方案,使之既合乎客观规律,又能获得尽可能好的结果。

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将通过系统地讲授《运筹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指导学生解题、个人研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案例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全局优化的思想,使学生掌握若干类常用的运筹学模型,了解运筹学模型在解决经济管理领域中的问题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初步掌握对实际问题建模的方法和技巧,运用计算机软件求解所学运筹学模型,并能够对求解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改进处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实际背景运用运筹学知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

前导课程:经济数学、管理学概论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线性规划、运输模型、动态规划、网络计划、存储模型,排队论等几种重要而成熟的运筹学模型,包括模型条件、结构特点、基本方法步骤及应用范围等;
2 .通过对具体方法与模型的学习,认识运筹学在经营管理决策中作为提高决策水平的方法和工具的作用;
3 .了解其它相关的经营管理数量方法与模型以及发展方向;
4 .领会运筹学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和的基本思路,并进行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训练。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学设备,必要的运筹学工具软件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采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方法的教学,重点学习对各种运筹模型的解法并注意与计算机结合教学。

根据课程进展灵活安排理论、实践、习题、讨论的内容。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大致比例为3:1。

(如果课时紧张,加*的内容可略讲或不讲)
六、考核形式及评分方法
考核形式: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评分方法:平时成绩占50%(主要考察学习态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方面),期
末考试占50%。

七、教材与参考书
1.《运筹学实用教程》,宁宣熙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
2.《运筹学简明教程》,魏权龄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3.《运筹学习题集》(修订版),胡运权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年4.《管理运筹学》,韩大卫编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