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教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照例、芝麻、蚕卵、又细又匀、增加、隔壁、烛台、慈祥”,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养蚕的过程,体会母亲养蚕的辛劳,从中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教育;4.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母亲说的那两句话的含义,从养蚕的过程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照例”、“慈祥”、“渗”等词语。
2.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教学步骤一、导入师:母亲是平凡的、伟大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
课文《春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的慈母为供子女上学而饱尝养蚕艰辛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共同体会这位母亲养蚕的艰辛,感受这位母亲对子女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板书课题:《春蚕》师:谁见过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家蚕。
二、整体感知出示思考题: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词,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你都初步知道了什么4.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1.出示生词投影片,指名读。
强调“桑”、“增”、“扎”、“烛”、“渗”的读音。
2.出示生词,指读,说说词意。
(学生不懂的,老师作补充介绍)蚕种:带有蚕卵的纸叫蚕纸,也叫蚕丝种。
榆钱:榆树的果实,形状圆而小,像小铜钱。
匾:用竹篾编成的器具。
烛台:插蜡烛的器具。
蚕沙:家蚕的屎,黑色颗粒,可入药。
上山:本课指蚕眠四次后,在吐丝的时候,需要依附在一些交叉的细棒或麦秆上,开始吐丝结茧。
上述这些词语,讲课中教师可联系实际,通过图片、实物让学生理解。
3.指名分节读课文。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2课时教案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 描述变态发育的过程,说明变态发育的概念。
3. 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4.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5.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常见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难点:果蝇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变态发育的理解。
三、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探究果蝇的发育过程的材料用具。
学生准备:1.提前预习本节内容.2.每个组的组长提前2周与老师一起准备课本44页实验。
方法如下:用装有烂水果的广口瓶诱捕果蝇,随后将其转移到装有培养基的瓶内饲养如下图,(每个瓶内有雌蝇,也有雄蝇),一周后将果蝇放飞,这时雌果蝇已在培养基中产下受精卵。
从雌、雄果蝇放入瓶中就开始每天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果蝇的产卵及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本节课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讨论和归纳,形成对昆虫生殖的特点的统一认识,然后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录像视频、图片展示等使学生明确果蝇、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增强对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的理解。
通过列表比较蝗虫和果蝇的发育过程及特点,进一步明确昆虫的发育过程和特点。
利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巩固(3分钟)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蝗虫的发育特点,现在请同学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1.昆虫的生殖特点?2. 蝗虫的发育特点?3. 什么是不完全变态?学生回忆、看书,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板书:昆虫的生殖:体内受精,卵生求偶→交配→产卵二、昆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成虫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铺垫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夏天,同学们最讨厌什么动物?课件展示垃圾堆上的苍蝇和蚊帐上的蚊子。
《春蚕》的教案设计
《春蚕》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特点,理解春蚕与季节的关系。
1.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探究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春蚕》是一篇关于蚕的科普文章,详细介绍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与季节的关系。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春蚕的特点不是很清楚。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特点,掌握春蚕与季节的关系。
3.2 教学难点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蚕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蚕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蚕的生命周期和春蚕的特点吗?”5.2 讲解讲解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春蚕与季节的关系。
5.3 观察与实验安排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春蚕的特点。
5.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蚕的生命周期和春蚕的特点,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5.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春蚕的观察日记,加深对春蚕特点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和春蚕特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6.2 评估方法采用课堂问答、观察日记、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6.3 评估内容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特点的理解,学生对春蚕与季节关系的认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7.2 反思方法通过学生反馈、教学日志、课堂录像等方式进行反思。
7.3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拓展内容介绍蚕丝的生产过程和蚕丝制品的应用,探讨蚕业发展的意义。
《春蚕》的教案设计
《春蚕》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蚕》。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春蚕”、“丝”、“茧”等。
(3)掌握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问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之情。
(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进行背诵练习。
2. 生词和短语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分析:分析课文中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特点,如主谓宾结构、定语从句等,并进行相关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词和短语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进行练习。
4. 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分析:分析课文中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特点,并进行相关练习。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如“春蚕为什么吐丝?”等。
6. 课堂问答:邀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作业设计:1. 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练习使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句子。
3.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可以是一篇日记、一篇作文或者一篇看图写话。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和背诵、生词和短语练习以及写作练习。
3.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鼓励他们提出改进的目标和计划。
《春蚕》的教案设计
《春蚕》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春蚕的生命周期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春蚕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春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讲解春蚕的特点,如它们的形态、习性和食性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春蚕的生命周期和特点。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春蚕的了解和观察。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小组讨论的反馈。
第二章:春蚕的养殖与观察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春蚕的养殖兴趣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春蚕的生长变化,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春蚕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饲料的选择、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
指导学生进行春蚕的观察和记录,包括生长阶段和变化。
2.3 教学方法提供养殖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进行春蚕的养殖实践。
引导学生定期观察春蚕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养殖操作是否规范,记录是否详细。
收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养殖心得体会。
第三章:春蚕的丝腺与丝绸制作3.1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春蚕的丝腺结构和丝绸的制作过程。
激发学生对丝绸制作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讲解春蚕的丝腺结构和丝的产生过程。
介绍丝绸的制作过程,包括养蚕、取丝、纺纱和织造等步骤。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春蚕的丝腺结构和丝绸的制作过程。
安排实地参观丝绸厂或观看丝绸制作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提问反馈。
第四章:春蚕与人类的关系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春蚕对人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资源的珍惜。
4.2 教学内容讲解春蚕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如提供丝绸原料和促进农业发展。
探讨春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丝绸的应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展示春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春蚕与人类关系的看法。
春蚕教案幼儿园小班
春蚕教案幼儿园小班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春蚕。
2.了解春蚕的生长变化及其价值。
3.学习制作春蚕的图画。
二、教学准备
1.春蚕的图片、书籍及干蚕茧。
2.画纸、颜料、毛笔。
3.实物春蚕和蚕茧。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见过哪些昆虫。
2.在幼儿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让幼儿观察带来的春蚕和蚕茧。
第二步:学习春蚕知识
1.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幼儿介绍春蚕的外形、生长变化及其价值。
2.回答幼儿对春蚕的提问,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春蚕。
第三步:绘制春蚕图画
1.让幼儿拿起画笔、颜料和画纸,向幼儿展示如何画春蚕。
2.在幼儿的画纸上画好春蚕的轮廓,然后让幼儿涂上颜色,最后添加春蚕的眼睛、嘴巴等细节。
第四步:总结
1.询问大家今天学到了什么,巩固幼儿对春蚕知识的学习。
2.汇总幼儿绘制的春蚕图画,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手绘作品更深入地了解春蚕。
四、教学特色
1.带物进教室,通过实物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春蚕。
2.通过绘制春蚕图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对春蚕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春蚕的认知比较有限,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
2.在绘制春蚕图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颜料和毛笔,避免造成过多浪费和污染。
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教案:了解春蚕的生命周期
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教案:了解春蚕的生命周期春蚕,是指在春季孵化的桑蚕,也是产丝的桑蚕的一种。
它们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桑叶为食,经过饲养和培育,完成幼虫、蛹、成虫三个发育阶段的生命过程。
在中国的南部地区,人们将桑叶养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被誉为“中国茧”。
一、教学目标1.认识春蚕,了解春蚕在世界上的分布以及我们国家实行的养蚕制度。
2.关注春蚕的生命周期,明确春蚕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主要生命表现。
3.善于观察,锻炼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掌握制茧技艺。
4.激发学习者热爱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提高学习者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春蚕生命周期的了解和认知,以及春蚕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生命表现。
2.制茧工艺的掌握:学生通过亲手实践制茧技艺,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授课内容一】春蚕的介绍1.富含蛋白质和胶原蛋白的春蚕。
2.春蚕是十月桑蚕的后代。
3.春蚕必须靠人工饲养,才能获得最佳的丝质。
4.为什么不能杂交: 当春天到来并且空气中的湿度及生命活动都开始了之后,天气变得越来越温暖,人也开始生起了贪欲的心,商人开始偷偷摸摸地销售春蚕的蚕卵。
5.在春分及温暖季节,要特殊饲养和观察春蚕蛹,使之成为一只美丽的“蚕花”。
【授课内容二】春蚕的生命周期1.幼虫期:春蚕幼虫出壳后,吃足了桑叶,就会进行蜕皮,换一身新衣裳。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第四次换皮后,幼虫会掉头吐出丝线,编织茧子做自己的小屋子。
2.蛹期:幼虫蜕皮之后,就会变成蛹。
在蛹的内部,开始上演一幕幕神奇的变形,并逐渐变成一只完全不同的春蚕。
3.成虫期:春蚕的生命阶段到了,蛹壳中的春蚕逐渐变白变纸,胸部一张一合,挤出茧口,露出那陌生而美丽的外面世界。
【授课内容三】制茧工艺1.收集桑底、采摘桑叶。
2.用笈子装好桑叶放到蚕箱子里。
3.挑选春蚕,将它放入蚕箱。
4.观察蚕它们的进食、蜕皮情况,及时清理蚕箱。
5.等到春蚕长成蛹再进行下一步操作,蚕蛹上当地百姓又称其为生丝、则是为了吸收营养平衡成为蚕花,维持体力以生产更好的生丝。
春蚕教案美术
春蚕教案美术教案标题:春蚕教案-美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蚕的生态特征与生命周期。
2.掌握绘画春蚕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4.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春蚕的图片或模型。
2.绘画工具: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
3.绘画纸张。
4.展示装置:画架、墙壁、黑板等。
5.教学辅助材料:美术教材、画册、教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春蚕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春蚕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探究(15分钟)a.讲解春蚕的生态特征和生命周期,帮助学生了解春蚕的基本知识。
b.展示春蚕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春蚕的外貌、行为和环境。
3.技法讲解(10分钟)a.向学生介绍绘画春蚕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选择等。
b.通过教师的示范或教材中的示例,详细解释绘画春蚕的步骤和技巧。
4.绘画实践(30分钟)a.让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纸张,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
b.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春蚕的观察和理解,绘制春蚕的形象。
c.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发挥,可以尝试添加背景、场景或情感表达等元素。
5.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a.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欣赏和评价。
b.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四、教学延伸:1.激发学生对春蚕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可以进行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等地,了解更多优秀的绘画作品,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3.将学生的绘画作品集结展览,以校内展览、班级艺术展等形式展示学生的成果,激发他们的艺术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绘画实践,增加了对春蚕的认识,并培养了一定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感。
同时,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中,互相欣赏和分享,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春蚕》教学设计
4.指导朗读。
5.归纳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两个自然段的?谁能用“先”、“再”、“最后”说一遍。
2.出示生词,指读,说说词意。
(学生不懂的,老师作补充介绍)
蚕种:带有蚕卵的纸叫蚕纸,也叫蚕丝种。
榆钱:榆树的果实,形状圆而小,像小铜钱。
匾:用竹篾编成的器具。
烛台:插蜡烛的器具。
蚕沙:家蚕的屎,黑色颗粒,可入药。
上山:本课指蚕眠四次后,在吐丝的时候,需要依附在一些交叉的细棒或麦秆上,开始吐丝结茧。
上述这些词语,讲课中教师可联系实际,通过图片、实物让学生理解。
3.指名分节读课文。
目的: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4.口头填空:
(1)蚕的生长顺序是:极小极小的蚕→()→()→( )→蚕“上山”了。
(2)带有蚕卵的纸叫_____,也叫______。家蚕的屎叫_______。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叫_________。
重点、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那两句话的含义,从养蚕的过程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照例”、“慈祥”、“渗”等词语。
2.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教学步骤
-、导入
师:母亲是平凡的、伟大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课文《春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的慈母为供子女上学而饱尝养蚕艰辛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共同体会这位母亲养蚕的艰辛,感受这位母亲对子女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2023最新-《白杨礼赞》教案【优秀7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白杨礼赞》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同时圈画出生字词rarr;小组讨论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可以借助工具书)rarr;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将其中最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板演到小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容易读错的和写错的部分需用红色笔标注)rarr;全班同学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格内。
读准字音看清笔画理解词义活动二:再读课文,同时自主完成下列填空rarr;小组讨论完善填空rarr;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口述答案(其他同学根据实际情况在课本上进行适当的圈画)rarr;自主修改完善填空。
填空: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
活动三:三读课文,同时圈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并形成问题(提醒: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rarr;带着问题向本组其他同学求助rarr;小组长筛选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板示到小黑板上向其他小组求助rarr;个人思考各小组板示的疑难问题并到相关小组释疑。
我的问题之一:;我的问题之二:;我的问题之三:;活动三:四读课文,重点导读4、5、6自然段。
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
(组内讨论交流分析成果)。
作者有这种感情是因为。
活动四:重点阅读7、8自然段。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对于白杨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特质,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联想到的。
(组内讨论交流rarr;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板演)活动五: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
《春蚕》教案
《春蚕》教案1.明确小说情节展开的特定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2.分析“众星拱月,星月交辉”的人物塑造;一、导入茅盾“农村三部曲”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
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外货倾销,民族丝织业破产,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以及最初的觉醒,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都绝望以后,农村灾难加深,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
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这三部小说写于中国面临绝境的最黑暗的时候。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中国人民饱受剥削、欺压与凌辱。
一些农村中原本就存在的愚昧落后、迷信无知的因素也在阻碍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民在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度日如年,小小的希望背后是大大的绝望。
同时也有一些人不堪忍受重负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
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深重苦难和他们从守旧、迷惘中觉醒,终于起来抗争的历史动向。
二、“众星拱月,星月交辉”的人物塑造老通宝好比月亮,其他人好比星星,星和月交相辉映,人物各自显出各自的特色。
老通宝理想中的“不变”和客观世界的“经常的变”贯穿在情节中,成为一条主线。
(1)老通宝的小儿子阿多是一颗耀眼的启明星。
对被歧视为“白虎星”的荷花在深夜闯进他家——不但放走,还为荷花辩护。
他不相信命运鬼神,不把改变穷困的希望寄托在一次蚕花熟上。
相反,他认为“单靠勤俭工作,即使做到脊背骨折断也是不能翻身的”,更表明他对黑暗现实有清醒的觉察。
一出场,头顶五六个湿漉漉的重团匾,犹能“空着手,袅着腰,学镇上女人走路”,并挑逗地对荷花说“叫我一声好听的,我就给你拿”。
他的滑稽相和俏皮话,显示出他既爱劳动,又活泼风趣的性格。
然而作者塑造阿多这个对现存的社会秩序有所怀疑,对人与人之间的不正常关系有所觉察,一种自发的反抗意识正在心中萌芽的青年农民形象。
幼儿园《春蚕》教案
幼儿园《春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季的生态环境,知道春蚕的生命周期。
2.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发现幼儿的观察、想象和思考能力。
3.培养幼儿细心、耐心、温馨、珍视生命的好习惯和品质。
4.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相关图书录像资料。
2.春蚕模型、山桑叶、桑叶盘等。
3.小鼓、铃铛、唢呐等。
4.教案、课件、帖子,相册等。
5.教学工具:板书、鲜艳的色彩图表等。
6.情境准备:教室环境要创设好春蚕活动场景,让幼儿有一种实践学习的感觉。
三、教学步骤1、唤醒前置活动1. 合唱歌曲《春天到了》2. 列举“春天”的特点,引导幼儿回忆春季的发生变化,对季节变化有初步认识,激发幼儿对“春”的热爱之情。
2、主体活动1. 导入引入《春蚕》的内容,用图片介绍山上长满了桑树,春天来了桑叶齐齐地张了出来,鼓励幼儿描述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
2. 导读用图片介绍春蚕,过渡引导幼儿学习春蚕。
3. 讲解先介绍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再介绍桑叶是春蚕的主要食物。
把桑叶放到春蚕模型里,让幼儿观察春蚕从幼蚕到成蚕的生命周期,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介绍春蚕由幼蚕在桑叶上吃食、蜕皮、结茧,最后到成蚕。
4. 实干观察春蚕的模型和桑叶,通过模拟和实际操作,游戏方式让幼儿了解到春蚕是如何吃桑叶、吐白丝、结茧、蜕皮这些过程,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让幼儿把春蚕放在手心,观察春蚕吐白丝的过程,提升幼儿观察力。
5. 瞎玩让幼儿自由发挥,设计各种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深入体验春蚕的形态和活动,感受春天的美好。
3、结语活动1. 回顾询问幼儿在今天的活动中获得了哪些知识,收集孩子们的观察、想象、思考、记录等。
2. 评价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完善孩子的表达和思想,鼓励孩子向更广阔的领域探索学习,“好样的!”。
3. 送别合唱歌曲《春蚕》、唢呐等乐器敲响歌曲结束。
四、课时单位1.课时单位:1课时/45分钟2.适合年龄段:3-6岁儿童3.教学方式:游戏式教学,情境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亲子互动,情感教育。
优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7篇
优质《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7篇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篇1我喜欢的民族服饰教学目标:1、欣赏民族服饰,感受各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服饰的美2、会用折、剪、贴等多种美工方法制作一种民族服饰3、能较协调的搭配色彩教学准备:各民族娃娃的图片,彩纸剪刀,胶水,皱纹纸、白纸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合适材料,运用各种方式制作民族服饰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感知法、讲解演示法活动过程:一、欣赏民族服饰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她有56个兄弟姐妹。
今天我带来了很多图片,你知道这些服装是哪个民族的吗?师:这些民族的服饰,分别是苗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的服饰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引导幼儿谈谈民族服装、服饰之间的异同之处。
分别大胆地猜测这是什么民族的服装先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为下一环节制作服饰做铺垫。
二、尝试制作民族服装。
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族服饰。
师:“今天我要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民族服饰,今天我们要做一件民族服装。
你来说说看你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2、教师示范操作师:“这里有很多材料,这是什么?你觉得可以做什么?”教师一边问一边简单地示范操作。
3、提供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说说自己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用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方式。
2)仔细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
3)自由操作。
通过欣赏图片,获得直观印象,然后组织讨论有利于孩子们更仔细的观察到民族服饰的特点,对接下来的教学开展提供帮助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降低操作难度。
三、展示制作成果。
师:“小朋友做的都非常用心,下面我要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做的民族服饰。
”师:“你做的是什么民族的服饰?你用了什么方法做的裙子?……幼儿将布置好的民族服饰进行介绍,相互欣赏,并随着民族音乐跳民族舞蹈。
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通过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幼儿不再是观看老师布置环境,而是与同伴相合作,一起来完成展览。
幼儿园春蚕知识教案
幼儿园春蚕知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春蚕知识教学二、教学目标:1.了解春蚕的生命周期,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
2.学会使用简单的观察、实验等方法,观察春蚕的生长状况。
3.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春蚕的生命周期,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
2.教学难点:幼儿对春蚕的观察和实验判断。
四、教学方法:讲解、展示、实验。
五、教学准备:1.春蚕及蚕茧。
2.展示用品:图片、视频等。
3.实验用品:玻璃瓶、采桑叶、春蚕等。
4.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活动1:了解春蚕的生命周期(讲解+展示)10分钟为幼儿展示春蚕的图片和视频,简单介绍春蚕的生命周期(蛹、成虫、卵、幼虫)。
着重强调蚕丝是从蚕体中分泌出来的,并解释为什么春蚕会吐丝。
活动2:观察春蚕的生长状况(实验)15分钟将春蚕放置在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采自桑树上的桑叶,让幼儿观察春蚕的生长状况。
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实验,用手摸一下春蚕有什么感觉,问幼儿春蚕是否会喜欢吃桑叶?观察春蚕的食量和活动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活动3: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讲解+实验)15分钟为幼儿讲解蚕丝的生产过程,例如在自然界中蚕吐丝时要经过许多工序,蚕丝的质量也会有所不同等。
随后,让孩子们观察蚕制作蚕丝的过程。
先取一只蚕,将它放在手掌心上,当幼儿将手微微挤压时,蚕就会开始吐丝了。
控制好手的强度,让春蚕在手掌上滋润地吐出丝叶。
在蚕吐丝的同时,观察到丝绸的天然美感。
活动4:蚕茧剥丝实验(实验)20分钟剥蚕茧成品、欣赏丝绸的美感。
如果学校教室的条件允许,也可以邀请蚕茧饰品制作商前来进行现场制作,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幼儿们对蚕丝制品的印象,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趣味性。
七、教学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意在让幼儿们了解春蚕的生命周期,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同时,也想让孩子们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捕捉画面 想象情境——人教版第六册《春蚕》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捕捉画面想象情境——人教版第六册《春蚕》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教学设计师:读读课文,如果能把书上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那印象就更深了。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当摄像师,把你们感受最深的情景拍下来,看谁选的镜头好,并说说为什幺拍摄这组镜头。
(生读书、讨论、交流、评议)师:谁愿意把你拍摄的镜头介绍给大家?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
生:我拍下了母亲精心养蚕的情景(出示课件)母亲微笑着,很小心地把小蚕抖落在匾里,喂的桑叶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均。
生:蚕长大了些的时候,我拍下了母亲吩咐“我”把手洗干净,把桑叶擦干,在轻轻均匀地散在匾里。
师:要注意母亲的微笑,课文中写道:“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里。
”母亲的微笑里满怀着希望,从母亲养蚕给“我们”交学费方面想一想,母亲微笑会说些什幺?能给拍摄的镜头配上几句话吗?生:母亲微笑着说:“我一定要养好这些蚕,让孩子们能上学读书。
”生:母亲微笑着说:“蚕儿啊!你快快长大吧!”生:母亲微笑着说:“蚕宝宝啊!孩子们的学费全靠你了啦!师:一心为了孩子,多幺可敬的母亲!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
(指导学生读好“微笑着”“干干净净”“又细又均”“一片片”“轻轻地均匀地”等词语。
)师:谁说说你还选了那些镜头?生:我拍下了母亲“养蚕辛苦”的镜头,母亲晚上起来添桑叶,闪闪的烛光照着她的脸,脸上有皱纹,很慈祥。
师:(出示课件)为什幺要拍下皱纹?生:这能说明母亲养蚕很辛苦,老了。
生:我还拍下蚕快上山时,母亲每夜起来两次,添桑叶,大捧大捧地清蚕沙,很累,头上渗着汗。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件,注意烛光里母亲脸上的皱纹,体会母亲辛苦,注意慈祥的神态,体会母亲的善良。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拍下来的镜头?生:我还拍下了母亲对“我”和姐姐轻轻说话的样子,还有两鬓的银丝。
母鸡和春蚕歌唱教案
母鸡和春蚕歌唱教案教案标题:母鸡和春蚕歌唱教案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对母鸡和春蚕的基本认知和理解能力。
2.通过歌唱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母鸡和春蚕歌》的歌词和曲调。
2.理解歌曲中描述的母鸡和春蚕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歌曲《母鸡和春蚕歌》的音频或视频。
2.图片或实物展示母鸡和春蚕的形象。
3.课堂展示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母鸡和春蚕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播放歌曲《母鸡和春蚕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歌曲学习:1.板书歌曲的歌词,并逐句解读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2.分段教唱歌曲,先带领学生跟读,再逐渐加入音乐,引导学生按照曲调正确地演唱。
3.反复练习歌曲,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歌曲欣赏:1.再次播放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摆动身体,感受音乐的魅力。
2.组织学生合唱歌曲,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合作演唱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拓展活动:1.让学生自由发挥,编写一段关于母鸡和春蚕的小故事或诗歌,并鼓励他们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
2.组织学生进行创意舞蹈,结合歌曲的节奏和情感,展示母鸡和春蚕的形象和动作。
总结回顾:1.与学生一起回顾歌曲学习和拓展活动的内容,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2.强调学生对母鸡和春蚕的认知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所学的歌曲和相关知识,增进家庭教育的参与和互动。
2.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春蚕养殖基地,亲身感受母鸡和春蚕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的准确性。
2.收集学生编写的小故事、诗歌或创意舞蹈作品,评估他们对母鸡和春蚕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1.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春蚕吐丝sss教案
春蚕吐丝sss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其四声。
3、引导学生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c、s”的音形。
1、(幻灯出示小女孩写字),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做什么?你能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说说么?
2、写字的“字”把它的音读的轻一些,短一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母Z。
3、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4、分组读。
5、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都能读准这个声母的音了,现在谁来说说看,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z?编顺口溜。
(写字写字z、z、z,像个2字z、z、z)
6、全班齐读顺口溜。
二、记忆巧法。
1、现在,请小朋友观察这幅图,说说看,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说的真好,刺猬的“刺”,把它的音读的轻一些,短一些,就
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个声母C。
3、老师找一个今天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来读一读。
4、生读,师生及时评议。
5、全班齐读C。
6、谁来告诉大家,你会怎么来记声母C。
7、齐读顺口溜。
(半个圆圈c、c、c,小小鱼刺c、c、c)
8、(出示蚕吐丝的图片)再来看看最后一幅图,图上画了什么?
9、春蚕吐丝的“丝”读的轻度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三个声母S。
3、自己试着读读看,完了读给你的同桌听。
10、你要怎么记住这个声母娃娃?(8字一般,S、S、S,春蚕吐丝S、S、S)。
春蚕音乐教案
春蚕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春蚕音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了解春蚕的生命周期和丝绸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春蚕的生命周期和丝绸的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音乐表达对春蚕的理解和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示对春蚕的认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音乐创作和表演任务。
教学准备:1. 春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音乐素材,如春蚕相关的音乐曲目。
3. 音乐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和键盘乐器。
4. 制作丝绸的材料,如蚕茧和丝绸线。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看春蚕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他们对春蚕的兴趣。
- 引导学生讨论春蚕的生命周期和丝绸的制作过程。
2. 音乐欣赏(10分钟)- 播放与春蚕相关的音乐曲目,如《春蚕曲》。
-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 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 音乐创作(15分钟)- 分组让学生合作创作一首与春蚕相关的音乐。
- 提供一些乐器和音乐素材,让学生选择并运用到创作中。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春蚕的理解和情感。
4. 音乐表演(20分钟)- 每个小组准备并表演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
- 学生可以选择演奏乐器、唱歌或舞蹈等形式来展示创作成果。
- 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欣赏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5.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对春蚕音乐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丝绸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丝绸的制作过程。
2. 学生可以在音乐创作的基础上,编写与春蚕相关的歌词,并进行歌唱表演。
3. 学生可以组织音乐会或展览,向其他班级或家长展示他们的音乐创作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蚕》教案
1.明确小说情节展开的特定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2.分析“众星拱月,星月交辉”的人物塑造;
一、导入
茅盾“农村三部曲”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
茅盾的这三篇小说,从《春蚕》写外货倾销,民族丝织业破产,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以及最初的觉醒,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都绝望以后,农村灾难加深,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
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这三部小说写于中国面临绝境的最黑暗的时候。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中国人民饱受剥削、欺压与凌辱。
一些农村中原本就存在的愚昧落后、迷信无知的因素也在阻碍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民在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度日如年,小小的希望背后是大大的绝望。
同时也有一些人不堪忍受重负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
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深重苦难和他们从守旧、迷惘中觉醒,终于起来抗争的历史动向。
二、“众星拱月,星月交辉”的人物塑造
老通宝好比月亮,其他人好比星星,星和月交相辉映,人物各自显出各自的特色。
老通宝理想中的“不变”和客观世界的“经常的变”贯穿在情节中,成为一条主线。
(1)老通宝的小儿子阿多是一颗耀眼的启明星。
对被歧视为“白虎星”的荷花在深夜闯进他家——不但放走,还为荷花辩护。
他不相信命运鬼神,不把改变穷困的希望寄托在一次蚕花熟上。
相反,他认为“单靠勤俭工作,即使做到脊背骨折断也是不能翻身的”,更表明他对黑暗现实有清醒的觉察。
一出场,头顶五六个湿漉漉的重团匾,犹能“空着手,袅着腰,学镇上女人走路”,并挑逗地对荷花说“叫我一声好听的,我就给你拿”。
他的滑稽相和俏皮话,显示出他既爱劳动,又活泼风趣的性格。
然而作者塑造阿多这个对现存的社会秩序有所怀疑,对人与人之间的不正常关系有所觉察,一种自发的反抗意识正在心中萌芽的青年农民形象。
相比老通宝古板执拗,迷信守旧便显得很突出。
阿多和老通宝是两个对立的典型,彼此间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
(2)阿多的嫂子四大娘是一颗耀眼的星星,和丈夫一样忠厚老实,不过比只会埋头干活、不大爱说话的阿四来说,性格鲜明,形象丰富。
以怀胎比喻“窝种”,可以看出她不但具有中国劳动妇女热爱劳动、干活细致认真的传统,也具有中国妇女尊老爱幼的伦常美德。
她不是那种百依百顺的贤妻孝媳。
在养蚕问题上,她觉得公公太保守,因此也敢于和公公抬杠,持养“洋种”,老通宝盲目排外的固执性格就在这一争执中更加鲜明了。
(3)围绕“月亮”的“群星”荷花很泼辣。
荷花嫁给村里李根生,因蚕养得不好,被看做“白虎星”。
她不甘受人歧视,她的爱和青年男子胡调以及月夜闯进老通宝家的蚕房偷宝,正是她反抗的表现。
全村妇女对她都采取了“戒严”的态度。
老通宝高声辱骂并严禁阿多、小宝和她接近。
可以看出老通宝是忠厚的劳动人民,可他看不起出身低贱的荷花,念念不忘高门大户的陈家,并硬将自己家的命运和陈家牵在一起,由此可见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毒害。
荷花人物形象的价
值在于揭示出旧中国农村生活的复杂矛盾及其根源。
主要人物形象归纳——老通宝
老通宝:是老一代农民:善良勤劳、朴实坚韧;迷信保守,安分守己,有顺民思想。
老通宝勤劳质朴,迷信守旧,安稳靠天,凭血汗谋生,以忠厚传家,体现了中国农民百折不挠的顽强生命意志和固有的美德。
老通宝悲剧的双重性:封闭自守、盲目排外等陈旧的小农思想行为方式无法在近代社会变迁中作出合理的反应,而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又是以日益加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畸形形态给这种小农以致命的磨难。
三、主题归纳
小说通过一个典型的江南农家——老通宝及其儿孙们,因春蚕丰收而负债破产的悲剧故事,不仅真实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经济的破产和蚕农们的悲剧命运,而且深刻揭示了造成“春蚕愈熟,蚕农愈困顿(丰收成灾)”现象的社会原因。
四、艺术表现特色
(1)《春蚕》是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风俗画。
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自然优美。
(2)象征手法的运用在此小说中极为成功。
(3)以工笔细腻的文字,分析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