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原则(法国大革命)

合集下载

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1789—1875年法国政体的变迁从1789 年资产阶级革命到1875 年宪法颁布,是法国政体极不稳定、交替演变的阶段。

从1789 年到1875 年的86年内,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平均约7年更换1次。

法国宪法的频繁更迭引起了政体的复杂多变,政体先后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帝制、民主共和制、独裁制等等,出现过三次君主立宪政体,两次帝制和三次共和政体。

1789 年,法国大革命胜利,代表金融资产阶级的立宪党人同封建主妥协,制定了1791 年宪法,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政体。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确定了国民主权、三权分立两大原则;国王是行政元首,享有相当大的权力,也要受到很多限制,要服从国民议会、服从宪法和其它法律;国会享有广泛的立法权;司法权由选举的法官独立行使,任何时候,国会、国王都不得行使司法权。

1789年宪法建立的君主政体,尽管有着同旧势力妥协的一面,但它并不是旧制度下的封建君主政体,而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由于法国封建势力十分顽固,与人民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新旧势力之间缺乏长期妥协的基础,巴黎人民又发动了第二次起义,推翻了存在三年之久的君主立宪的统治。

1792年9月22日成立的共和国,各阶级和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仍很尖锐复杂宪法变更仍很频繁,经历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和督政府、执政府四个时期。

1793 年,激进资产阶级的代表雅各宾派将革命推向高潮,制定了1793年宪法。

这部宪法规定法国政体为共和国体制,国民会议的权力至高无上。

1794年热月政变后,执政的大资产阶级通过制定共和三年宪法,削弱了共和政体的民主内容,要求全体人民为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弃自己的权利。

1795 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形式上保留共和政体,实际上是军事独裁。

他通过以下的几次制定和修改宪法,完成了从共和到帝制的演变,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君主独裁制。

1804 年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帝制。

关于法国大革命起止时间和分期的不同观点

关于法国大革命起止时间和分期的不同观点

关于法国大革命起止时间和分期的不同观点对法国大革命的起止和分期问题,我国史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观点。

(一)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上限。

国内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起义,因为正是这一天的巴黎起义,粉碎了宫廷的反革命阴谋,给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的打击。

巴士底狱是封建专制的象征,巴士底狱的攻陷,标志着法国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开始。

从此以后,国家政权从王室转移到制宪会议手中。

持这种观点的有王荣堂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上限应定在1789年6月17日,其依据是: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这是革命的首要标志,6月17日成立的国民议会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开始。

国民议会是同国王权力相对立的权力机关,尽管当时它还很弱,作用也有限,但是它的产生及其活动,毕竟是政权转移的起点。

7月14日的人民起义则大大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开辟了革命在全国城乡发展的新阶段。

持这种观点的有林贤极、程镇芳等人。

第三种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上限应定在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这一时间,因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从开始夺取政权到取得政权是一个革命过程,因此,不能把已经取得政权或基本取得政权看作革命开始的标志,而应把夺取政权以前的某些行动看作革命开始的标志。

实际上,资产阶级在三级会议上就开始了夺取政权的斗争,而且还通过斗争把群众吸引到三级会议的周围。

“巴士底狱的攻陷不是革命开始的表现,而是革命胜利的表现”。

持这种观点有寥士虎。

(二)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下限。

史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的观点:传统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理由有三:第一,热月政变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了任务,地主阶级的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已经建立,农民的土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

第二,1794年后,开始了资产阶级反革命统治时期,热月党人采取了一系列反动措施,打击民主派力量,助长反动势力的气焰。

简述宪法的发展史

简述宪法的发展史

简述宪法的发展史
宪法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城邦时期,一些城邦开始制定一些书面的宪法规定。

然而,正式的宪法发展始于近代。

以下是宪法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
1.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宪法文件,它宣布美国独立,并确立了自由和人权的原则。

2. 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这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一部重要文件,强调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原则,并对公民自由、财产权和司法公正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3. 德国《魏玛宪法》(1919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制定的宪法,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宪法。

4. 联合国《人权宣言》(1948年):这是联合国制定的一项重要国际人权文件,确立了普遍适用的人权原则,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公平审判的权利。

5. 欧洲《罗马条约》(1957年):这是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基础文件,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6.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正式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7. 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宪法》(1977年):这
是苏联的宪法,强调了苏维埃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原则。

总的来说,宪法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演进和适应变化的过程,各国在制定宪法时都会根据自身国情、政治体制和价值观进行调整和创新。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
法国大革命颁布了《人权宣言》,宣布“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789年8月26日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法国大革命是采用暴力手段矛头直指国王的权力,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的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进一步向前发展,它彻底地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后改名《拿破仑法典》)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法律文件

法国大革命的法律文件

法国大革命的法律文件
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定的著名法律文件,有以下几项:
一、《法典》。

《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件,它
对法国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法律文件。

二、《宪法》。

法国大革命时期最著名的宪法,1791年10月5日被
批准成为法国宪法,是法国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推行了议会选举制度,宣布法国人民所有的权利,如自由权,宗教自由,
公民权利等。

三、《法令》。

《法令》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定的法律文件,是法国
政府十四教友政府期间编制的,它规定了行政管理、司法程序、刑事法律、经济法律、宗教法律等方面的规则,为法国大革命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

四、《公民权利宣言》。

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委员会制定
了公民权利宣言,宣布了法国人民的权利,如公民无种族歧视的平等权利,自由权,宗教自由,公民参政权,不受无理调查和拘留等。

宣言成为法国
大革命重要的法律文件,也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法国的宪政制度

法国的宪政制度

法国的宪政制度引言法国的宪政制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政治制度,其演变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法国是一个拥有独特政治体系的国家,其宪法确保了法国公民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以及制衡政府权力的机制。

本文将探讨法国的宪政制度的起源、特点和目标,以及其如何保障公民权利和构建政府权力制衡的机制。

一、起源法国的宪政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是法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为法国的制度变革打下了基础。

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民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现人民主权和公民自由权利。

1789年,法国颁布了《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将法国的宪政传统写入法律。

从此,“自由、平等、博爱”成为法国政治生活的核心价值。

二、特点法国的宪政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总统制度:法国采取总统制度,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广泛的权力和责任,但也受到宪法的限制和制约。

2. 立宪民主:法国的宪政制度建立在民主原则之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法国的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自由表达、言论、结社等权利。

3. 三权分立:法国宪政制度倡导三权分立原则,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相互制衡。

这样可以保证政府权力不得滥用,并确保公正和平衡的执法体系。

4. 宪法监督:法国的宪政制度设立了宪法委员会,负责解释宪法,并监督政府的法律和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

三、目标法国的宪政制度的目标是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社会平等和公正。

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投票权等,同时设立了制衡机制,以防止政府权力滥用。

宪法还规定了政府的职责和限制,确保政府在行使权力时遵守法律和宪法的规定。

四、权力制衡法国的宪政制度通过权力制衡机制,确保政府的权力合法、公正和平衡。

具体而言,法国的权力制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立法权:法国的宪政体制赋予议会独立的立法权,议会制定法律并对政府的法律提出修订建议。

这样可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确保民意得到充分的体现。

【基础练习】《法国大革命》(历史北师大九上)

【基础练习】《法国大革命》(历史北师大九上)

《法国大革命》基础练习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法国大革命宣示的重要原则。

这一原则出自1789年颁布的()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共产党宣言》2.他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对法国和欧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是()A.查理一世 B.路易十六 C.罗伯斯皮尔 D.拿破仑3.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

每年的这一天,法国人民都要隆重纪念这个带给他们民主、自由的日子。

这源于下列哪一事件()A.攻占巴士底狱 B.发布《人权宣言》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4.在法国有这样一个国王,为了提高断头台的杀人效率,亲自参与了断头台的设计,命人将铡刀改为三角形。

结果,他在1793年成了这部利器的刀下之鬼。

这个国王是()A.查理一世 B.詹姆士一世 C.路易十六 D.路易十八5.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在法国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

但是,就是国王认为平淡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发生了()A.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C.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D.拿破仑发动政变6.“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指()A.拿破仑上台 B.颁布《人权宣言》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D.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一个人遭受重大挫折,我们常说他的人生遭遇“滑铁卢”,与该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路易十六 B.罗伯斯庇尔 C.拿破仑 D.克伦威尔8.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是( )A.解决财政危机 B.减轻劳动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C.进行政治改革 D.使第三等级同第一、二等级享有同等权利9.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1789年”“人权宣言”“罗伯斯比尔”等关键词,你认为他正在学习的是( )A.文艺复兴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法国大革命 D.美国的独立10.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和君主制一起消亡的还有君主本人。

1789年原则(法国大革命)

1789年原则(法国大革命)

1789年原则筱敏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至今被认定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这是因为其形式的激烈,赋有风暴的气势,符合“革命”一词内里的叛乱、摧毁一类的词义。

一个时代需要有一个象征,人们为自己选择的象征物通常是明艳的、通俗的、戏剧化的。

人们喜欢为历史虚设一个舞台,看历史被编撰成离奇惊险场景弘阔的情节剧在那里上演。

1789年7月14日那些擂鼓呐喊的人们,摇旗冲锋的人们,砍断铁链放下吊桥的人们,一拥而上捣毁一座专制的罪恶象征物的人们……至今日,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记得住埃利、于兰、杜里奥等等这些勇敢的名字了,尽管他们当初英雄一般在舞台中心穿过。

然而稍纵即逝。

一切都是无从把握的,没有个人的意义,他们的英勇因叠合在一起而构成一幕历史场景。

这一突发事件本身,也并不具备改变整个社会内部生活的力量。

使这一暴力场景具有了特殊意义,从而得以穿透历史的,是1789年的精神背景。

1789年留给人类真正的东西,是《人权宣言》。

她值得我们用人类迄今所有的文字,书写在我们仰首可见的天空,无论这片天空是明媚还是阴黯。

但是,这种书写绝对不是1793年式的书写。

雨果的小说《九三年》中描写过一种书写方式:国民公会会议大厅,这个“曾经是国王的舞台,现在变成了革命的舞台”的地方,在主席台的一边,站着一只黑色的木框,里面镶着《人权宣言》,宣言中上下分页的地方,绘的是一条模拟的王杖!台座后面矗立着一只高大的罗马仪仗钺,仿佛是言论自由的守卫者。

……这样一种书写方式,自然离断头台就不远了。

何况这个装饰权威的宣言,已经由1793年修改过了。

而第一代的革命者拉斐德门,在起草《人权宣言》的时候是绝不依凭王杖和罗马仪仗鉞的,也绝不可能把他们崇仰的天赋人权枷入具有威慑力的黑木框。

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反抗压迫,信仰、思想和表达的权利,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这些著名的1789年原则,为近代世界奠立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新的普世价值铺设了基石,它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以致人们在言说现代社会的时候,只能把1789年作为起点。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与意义一、法国大革命的起止时间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起始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

但从广义上说,法国大革命远远不止是五年时间,直至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确立,法国大革命才算真正结束。

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于1789年7月14日的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点的质疑不多,顶多是有学者认为1789年6月17日国民会议宣布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而我认为,法国大革命还是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起点比较合理,如果非得提前,那就提前一天好了,因为,巴黎人民于1789年7月13日就举行了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绝大部分城区,资产阶级接管了市政权,并决定组建国民自卫军。

而巴士底狱是巴黎人民攻下的巴黎市最后一个堡垒。

那为什么说1830年7月君主立宪制在法国的确立意味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呢?目前史学界已有人对把热月政变作为法国大革命下限提出质疑,因为热月党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所发动的政变只是退到当时已经成熟的基点上去,后来热月党人所推行的“秋千政策”,始终是在巩固一般资产阶级统治的范围内左右摆动,从广义上说,革命并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中。

列宁指出:“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社会的一切桎梏。

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的这句话规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摧毁旧的制度;二是建立和巩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法国大革命是在1830年7月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才真正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从1789年到1815年,法国连年战争(包括国内与国外的战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法国经济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向资本主义的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它还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即还没有完全成为资本主义社会。

法国政治制度

法国政治制度
• 法国政治制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 保障了法国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
• 为法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法国政治制度的展望
• 法国政治制度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
• 应对民粹主义、政治极化等挑战
• 为法国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谢谢观看
Docs
法国司法程序及其实践
法国司法程序
法国司法程序的实践
• 立案
• 保证了司法的公正与效率
• 侦查
• 维护了法国法治原则
• 审判
• 执行
06
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优势
法国政治制度特点
• 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
• 三权分立的政体框架
• 重视宪法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法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 废除了君主制
• 建立了法国第一个共和国
拿破仑时期对法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01
拿破仑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 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 强化了总统的权力
02
1804年颁布《拿破仑宪法》
• 确立了法国第一帝国
• 规定了皇帝为国家元首
03
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 导致法国政治制度的动荡
• 为法国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法国政治制度全面解析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法பைடு நூலகம்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 标志着法国封建制度的终结
• 提出了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理念
1791年制定《法国宪法》
• 确立了立宪君主制
• 明确了三权分立的政体框架

1-1.1789年原则

1-1.1789年原则

2.重点作品 下面重点谈一下筱敏的散文集《女神之名》《阳光碎片》和 《成年礼》。 2.1《女神之名》 花城出版社1997年出版。在她的《女神之名》前半部分多写神 话和历史中的女性,她以自己独特的个人经验出发,去温习过 去若干时间之前女性的心灵和情感,温习她们的悲剧以及承当。 如果说这些历史人物尤其是神话中的人物因为隔着时光的隧道 逐渐被记忆抛却的话,筱敏要做的就是挽回记忆中被时间剥夺 的一切,重新复活她们新鲜的柔韧与忧伤。 在后半部分,筱敏集中叙写了几位生活中的真人,她们并不伟 大,相反她们弱小、她们卑微、她们沉默,她们是被损害的、 被压迫的、被歧见灼伤的人物,她们的生命如草芥,然而筱敏 却在记忆为她们留存地盘。筱敏用温情而哀婉的文字保存了她 们生活的痕迹,保存了小人物的生存的权利和那些微小的愿望 的正当性。哪怕是最底层的女性,筱敏也给出真切的同情。寥 寥数笔,直攻性情。在筱敏的“安魂曲”中,这些寂寞无名的 女性生命获得了表达,她们的正义得到伸张。
1789年原则
一、教学要求
1.体会本文极具形象性与现场感的历史书写 手法。 2.从1789事件中汲取人类应该坚守的精神和 原则。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筱敏,中国现代作家;《阳光碎片》;1789年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反抗压迫、信仰 等1789年原则。 2.内容提示 这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思想文化随笔,是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 精神原则的阐述与赞美。作品从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 狱的革命风暴写起,在描绘了一幅风起云涌的革命画面之后, 转入对其精神背景的追溯。1789年留给人类真正的东西,是 《人权宣言》。它书写的1789年原则为近代世界奠立新的社 会和政治秩序、新的普世价值铺设了基石,它的诞生,是人 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

法国大革命颁布的文献

法国大革命颁布的文献

法国大革命颁布的文献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开启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新时代。

1789年7月14日,法国颁布了一些重要的文献,包括“人权宣言”、《法典》和《不分等级法》。

“人权宣言”将人权视为任何社会秩序中最重要的原则,对法国贵族统治的不
公正做出了历史性的解释,并概括了独立的国家平等、自由和平等权利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宪法自由。

《法典》规定,法国劳动人民都可以拥有基本人权保障,并尊重贵族与普通人
民的尊严。

法国同样颁布了《不分等级法》,禁止君主颁布特别法令,以及对地方上的居民进行非法的搜查和逮捕。

因此,这些文献在中世纪时期迅速地使法国进行了一次社会革命,被普遍认为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开始。

法国大革命不仅影响了法国,也影响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欧洲民主理想提供了灵感,催生了很多民主运动。

1789年原则

1789年原则

1789年原则【教学目的】理解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与原则,认识命题的特有意义与作家可贵的思想坚守,了解本文历史书写的特点与方法。

【重点难点】1789年法国大革命精神与原则;历史书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一、层次与大意解析二、1789年原则的内涵和实质三、历史书写的特点【思考题】1.本文的历史书写有何特点?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生发了哪些关于人类历史的精神与原则的联想?【导入语】本教材第一单元“通古今之变”,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历史观。

“通古今之变”原是司马迁的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对我们而言,“通”就是会通,“古今”就是历史,“变”就是变革。

每到特定的历史阶段,总会发生一些“变革”,而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变革不仅导致政权的更替,更重要的是带来制度的颠覆,这便是“革命”,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辛亥革命。

1789年,在法国爆发了人民起义。

国王得知消息,问:“这是一场叛乱吗?”一个大臣回答:“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那么,什么是革命呢?我们今天学习的散文《1789年原则》,正是一位当代中国作家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阐述与赞美。

一、背景介绍1.筱敏(1955—),女,原名袁小敏,广东东莞人。

现居广州,供职于广东省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米色花》(1983)、《瓶中船》(1986);专著《女性的天空》(1990);散文集《喑哑群山》(1992)、《理想的荒凉》(1994)、《悠闲的意义》(1994)、《女神之名》(1997)、《风中行走》(1998)、《阳光碎片》(2000)、《成年礼》(2001)、《记忆的形式》(2004)、《捕蝶者》(2007);长篇小说《幸存者手记》(2008)。

2.《1789年原则》原载《黄河》杂志2000年第2期,是《遥想法兰西(五篇)》中的一篇。

五篇题目依次为:《这是一场革命》、《1789年原则》、《被风支配的灵魂》、《一块来自祭坛的红炭》、《天平之上还有七弦琴》。

10.法国大革命

10.法国大革命

• 立宪派所尊奉的1791年宪法,在起义冲 击下也失效了。 • 公民意志取得了胜利。 • 吉伦特派掌握了政权,其思想受卢梭的 影响,政治上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 益。
• 1.吉伦特派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 立法议会宣布,将没收来的逃亡贵族土 地作为“国有财产”分小块出租或出售, 在各农村公社按户无偿分配公有土地。 • 凡不能提出拥有不动产的原始契券的地 主,一概废除其“由以前的法令保留下 来的或宣布可赎买的领主权利和封建权 利”。
• 其次是政治恐怖。 • 1793年7月13日,“人民之友”马拉被杀, 各地反革命分子猖獗,国民公会通过 《惩治嫌疑犯条例》,实行政治恐怖。
• 国民公会授权救国委员会,建立以救国 委员会为中心,适应恐怖统治需要的集 权政治体制。 • 由委员会委员决定,不论是教士、王党、 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还是一般的人, 只要被认为是与政府为敌的人,就可以 逮捕,不供审讯,只要被认为是有罪的 或道德败坏的,就可以处死。 • 委员会的领导人是人民公认的“不可腐 蚀者”罗伯斯庇尔。
• 2.瓦尔密大捷 • 9月20日,巴黎义勇军在凡尔登附近瓦尔密高 地,法军两次打退普军进攻,几天后反攻,取 得大捷。 • 法国人民以自己的力量挽救了革命。 • 在祖国危急之际,巴黎警钟长鸣,一部分情绪 过激的群众冲击巴黎各监狱,不加区别地杀死 在押犯人一千多人。 • 这就是“九月屠杀”。 • 这起违法事件却因为是公共意志而被肯定了。
• 3.召开国民公会,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 国。 • 1792年9月21日,国民公会召开,22日, 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这就是历史上 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4.处死路易十六
• 废除君主制,是国民公会仅有的一次全 体一致的表现。 • 就如何处臵国王,议员们争论不休。 • 1793年1月16日,国民公会终于以387票 对334票的多数,宣判了国王死刑。1月 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 逐个公开唱名,长达24小时。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采用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1.历史背景提到人权宣言,人们想到的自然是法国1789年8月26日由制宪会议通过的《人和公民权利宣言》。

因为它不仅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人权宣言,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人权宣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789年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这些权利,从而使基本人权原则成为宣言的核心内容。

在此基础上,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民主权原则,指出:“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宣言确认了分权原则,宣称:“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把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作为宪法的基本任务;人权宣言还宣告了立法权属于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当法律程序、罪刑法定、无罪推定、法不溯及既往的要求,为法治原则的确立作出了独特贡献。

可以说,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郑重宣告的基本人权、人民主权、分权和法治原则,充分体现了近代宪政的基本精神,奠定了近代宪法的基础。

虽然马克思曾誉称北美《独立宣言》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但它仅确认了基本人权和人民主权两项宪法原则,宣载的基本人权也远不如人权宣言那样广泛、系统,而且其基本宗旨在于阐明北美独立的正当合理性。

因此,就历史地位而论,人权宣言在宪法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1789年《人和公民权利宣言》并不是法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部人权宣言,在法国大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还先后出现过为数不少的人权宣言或人权宣言草案。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历史上的人权保障与平等正义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历史上的人权保障与平等正义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历史上的人权保障与平等正义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发生在法国的一次历史性事件,不仅彻底改变了法国的政治制度,也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社会和人权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核心思想是人权保障与平等正义,这也是法国大革命争取的最终目标。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法国强权专制统治的不公与腐败。

在1789年,法国的第三等级(三级会议)代表起义,要求实行立宪制度和人权保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随后,在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了人权保障的法律框架。

《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里程碑,它概述了人类普遍的权利和自由,包括思想、言论、宗教、财产等方面的自由。

这一宣言明确了人权的普遍性和不可侵犯性,成为后来全球范围内人权保障的基石。

它以客观、普遍且具有时代精神的方式规定了人的自由与平等的基础。

然而,在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中,人权保障与平等正义并未得到很好实施,一系列的混乱与动荡导致了对人权的剥夺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然而,法国大革命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带来了对人权与平等正义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了后来世界各地的人权保障运动。

就法国大革命本身而言,它最终导致了旧制度的崩溃,建立了民主的法国共和国。

法国的人权保障也逐渐得到加强和完善。

19世纪,法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增加了工人和妇女的权益保障。

20世纪,法国成为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的发起国之一,并通过一系列法律保障了移民、少数族裔、残疾人等群体的权益。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不仅仅在法国国境内可见,它对全球范围内的人权保障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后来的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世纪欧洲的各种革命等,都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启示和影响。

尽管法国大革命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但它为全球范围内的人权保障与平等正义倡导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无论社会如何变革,人权保障与平等正义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基本价值。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 19 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重要知识点】
一、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基础:启蒙 原因
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导火线 1789 年 5 月,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
开始 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7 月 14 日为法国国庆日)
高潮
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结果 罗伯斯庇尔等人也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①对法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对欧洲: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意义
③对世界: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二、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
背景 法国大革命高潮过去后,法年 11 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②1804
年,颁布《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准备 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③在战场上,拿破
过程
仑再次大败反法联盟,他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点
建立 1804 年,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1/2
对外 进步性::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废除各地封建特权 战争 侵略性: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覆灭 1812 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 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2/2
①1789 年 8 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宣告了 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 成果
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废除 1792 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 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历史事件解析: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历史事件解析: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历史事件解析: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1. 起因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其起因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和封建制度的腐败。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起因:•封建主义:18世纪末,法国社会依然被封建主义所支配,贵族、教会和农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距。

•经济危机:连年的战争导致国库空虚,加剧了经济困境。

此外,国家税收归集体系不公正,只有第三等级(即普通人)承担了绝大部分税收负担。

•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在欧洲广泛传播,激发了法国人民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渴望。

2. 过程法国大革命可分为三个阶段:立宪王政时期(1789-1792)、君主共和时期(1792-1799)和独裁专制时期(1799-1815)。

以下是各个阶段的关键事件:2.1 立宪王政时期•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被攻占,这标志着人民对君主专制的反抗。

•1789年8月,《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确立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1791年,法国通过了第一部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2 君主共和时期•1792年8月10日,法国暴动,推翻君主政权。

•1793年至1794年间,恐怖统治时期。

大量的政治迫害和处决发生,并实行普选制度。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并建立起新的政体。

2.3 独裁专制时期•拿破仑一世在1804年成为法国皇帝,并开始扩张法国势力范围。

•欧洲各国纷纷对抗拿破仑企图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法兰西帝国。

•法国大革命最终在1815年水鸟条约签署后结束。

3. 影响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政治格局: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奠定了现代民主国家的基础。

•推动民主思想:法国大革命激发了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的追求,影响了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

•社会变革:废除特权制度、土地改革和财产私有化对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艺术和文化:法国大革命引发了浪漫主义艺术运动,改变了欧洲文化风貌。

结论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彻底的社会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789-1841年的法国-大革命

1789-1841年的法国-大革命

1789年大革命


1、三级会议的召开——导火线
2、第三等级的斗争——要求改革 3、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革命的爆发 4、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 派~~督政府(热月党人)时期
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
《人权宣言》




1、机构:制宪会议(大资产阶级掌权) 2、核心内容:人权与法治 3、主要内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财产、 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 属于人民,国家采取代议制组织形式,实行三 权分立。 4、评价:a.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 张,阐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制基 本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特权制度。b.是1789 年法国大革命原则的集中体现,成为世界进 步的一个重要坐标。
c.《人权宣言》受到美国 《独立宣言》的影响,对 世界人民的反封建斗争起 了巨大鼓舞作用,其中一 些思想后来成为资本主义 制度的基本原则。
d.这是一步典型的资产阶 级政治纲领,一方面体现 了摧毁封建制度的时代进 步性,另一方面以资本主 义私有制代替封建私有制, 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显 示了一定局限性。

革命前夕的法国
2、封建等级制度 和第三等级的革 命要求 3、路易十六的财 政危机

统治 阶级
第一等级 教士
第二等级 贵族
革命的主力
革命的对象
第三等级 资产阶级、农民 手工业者、贫民
被统治 阶级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财政危机
的 全封 面建 危专 机制 制 度
革命不可避免
2.
三级会议的召开 1789年5月5日

(2)在当时的欧洲,为什么会出现这 样一批伟大的哲人?(2分) (2)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 迅速发展,但却受到封建势力的严重阻 碍;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了启 蒙运动的发展。(2分)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法国大革命进程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7月14日。

1789年5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迫于财政困难召集三级会议,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

第三等级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6月,他们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

路易十六准备用武力解散议会,巴黎人民于7月14日起义,攻占了法国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

宣布人与人自由、平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

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取得政权。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

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

君主立宪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继续发展。

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取得妥协。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吉伦特派取得政权。

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

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

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掌权后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巴黎公社和巴黎无套裤汉。

从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

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

吉伦特派颁布法令镇压运动。

1793年2~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国内也发生大规模保王党叛乱。

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迪穆里埃叛变投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89年原则
筱敏
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至今被认定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这是因为其形式的激烈,赋有风暴的气势,符合“革命”一词内里的叛乱、摧毁一类的词义。

一个时代需要有一个象征,人们为自己选择的象征物通常是明艳的、通俗的、戏剧化的。

人们喜欢为历史虚设一个舞台,看历史被编撰成离奇惊险场景弘阔的情节剧在那里上演。

1789年7月14日那些擂鼓呐喊的人们,摇旗冲锋的人们,砍断铁链放下吊桥的人们,一拥而上捣毁一座专制的罪恶象征物的人们……至今日,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记得住埃利、于兰、杜里奥等等这些勇敢的名字了,尽管他们当初英雄一般在舞台中心穿过。

然而稍纵即逝。

一切都是无从把握的,没有个人的意义,他们的英勇因叠合在一起而构成一幕历史场景。

这一突发事件本身,也并不具备改变整个社会内部生活的力量。

使这一暴力场景具有了特殊意义,从而得以穿透历史的,是1789年的精神背景。

1789年留给人类真正的东西,是《人权宣言》。

她值得我们用人类迄今所有的文字,书写在我们仰首可见的天空,无论这片天空是明媚还是阴黯。

但是,这种书写绝对不是1793年式的书写。

雨果的小说《九三年》中描写过一种书写方式:国民公会会议大厅,这个“曾经是国王的舞台,现在变成了革命的舞台”的地方,在主席台的一边,站着一只黑色的木框,里面镶着《人权宣言》,宣言中上下分页的地方,绘的是一条模拟的王杖!台座后面矗立着一只高大的罗马仪仗钺,仿佛是言论自由的守卫者。

……这样一种书写方式,自然离断头台就不远了。

何况这个装饰权威的宣言,已经由1793年修改过了。

而第一代的革命者拉斐德门,在起草《人权宣言》的时候是绝不依凭王杖和罗马仪仗鉞的,也绝不可能把他们崇仰的天赋人权枷入具有威慑力的黑木框。

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反抗压迫,信仰、思想和表达的权利,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这些著名的1789年原则,为近代世界奠立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新的普世价值铺设了基石,它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以致人们在言说现代社会的时候,只能把1789年作为起点。

潘恩在为天赋人权辩护的时候,指出:阿基米德关于机械功率的话可以适用于理性和自由。

他说,“如果我们有一个支点,我们可以把地球举起来。


1789年原则就是这样一个支点。

我所理解的革命,是人类中的先驱者,在茫茫宇宙中寻找生存支点的过程。

没有光,也没有上帝引路的云柱或者火柱,他们还带着世代承袭下来的枷锁。

想到这种情形我不能不心生崇敬。

那些启蒙思想家;那些在森严的等级制中申说平等,申说自然权利的社会哲学思辩;面对不可更易的王权,宣称人民主权;面对千年蒙味,诉诸理性;面对惯于免冠下跪的臣民,呼唤公民权利和公民意识。

那个为托克维尔称之为“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一切都在沸腾;每时每刻都有一本政治小册子问世”。

多少个世纪以来,平民在公共事物的舞台上连片刻也没有出现过,假如说他们也还存在,那就是成群地聚在台下,充当仰望、欢呼、拥戴圣主的角色,只具有极粗略的统计学意义,没有个人的面孔。

现在,他们自己走到舞台上来了。

当皇上按数百年的礼仪登上王座,盛典开始,第三等级一反旧例,毫不迟疑地像皇上、僧侣、贵族们一样也戴上自己的帽子。

当朝廷下令关闭三级会议的会场,并在那里布满了军队,第三等级的代表们却列队转向露天的空地,
举手宣誓:非待产生法兰西宪法,决不解散!“这种令人屈辱的专制是什么?”米拉波说,“现在你们讨论的自由被束缚了;有一支军队驻扎在议会周围了!……我请求你们大家保持你们的尊严,保持你们的立法权,以此来信守你们庄严的誓约。

”外表冷淡而怯懦的西哀耶士教士平和地补充说:“你们昨天怎么样,今天就怎么样,大家讨论吧。


这便是1789年的精神。

故克巴士底狱这样的事件,可能在任何一场政变、叛乱、农民起义、民族纷争中发生,然而,只有1789年的革命者们,能在帝王的威权和军队的震慑之下,泰然自若地说:大家讨论吧。

他们讨论了一些什么?天塌地倾的日子里,讨论——这是他们以为自己必须肩负的责任。

这些理想主义者们!
他们不像以往的因叛乱而擅权者,热衷于讨论和发布种种报复性的公告,他们也不讨论如何对付威慑,以确立和巩固他们自己。

他们讨论的是一个权利宣言,以表明旧制度的结束,以确定新时代的立法精神;他们讨论人的权利和如何保护人的权利,而宪法的每一条条文都如何应当是一项普世原则的结果。

他们讨论权利和义务,一些人认为只讲权利而不讲义务是不审慎的,人们会滥用权利,所以应当还有一个义务宣言。

然而1789年的原则否决了所谓义务宣言,因为平民和奴隶在旧制度下从来只有义务,自出生之日起就层层叠叠困囿着他们的命运和心灵,这不需要革命来特别重申,革命的意义是争夺未有的,1789年的基本原则是——权利。

(1795年热月政变以后,果然有了摒弃人的自然权利,不再提思想、言论自由,却增加了“义务”的《人权、公民权与义务宣言》。

那时候,不仅1789年《人权宣言》的起草者拉斐德已身系囹圄,就连1793年修改过《人权宣言》的罗伯斯比尔也已上了断头台了。

)他们讨论宽容,一些人要求的宪法确立宗教的威严,另一些人主张宽容。

然而1789年的原则不是宽容,而是自由。

米拉波措辞激烈,认为不应该谈论宽容,因为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权威,意味着暴政,“权威的存在就有可能侵独生子思想的自由,因为它在宽容某些东西的同时,又可以不宽容另一些东西。

”拉博更为信仰自由辩护,认为“宽容”一词含有怜悯这一庸俗的概念,他要求自由,要求人人都应享有信仰自由的神圣权利,而无需仰赖权威的宽容的特许。

他们讨论言论自由,排开了那些所谓“无限制的新闻自由会对宗教及良好的风尚带来危险”,“社会的安宁遭到极大干扰”之类的指责,确立了“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的原则。

他们讨论何以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讨论何以“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讨论何以要分权制衡,保障个人权利,而在这些没有确立的时候,就没有宪法可言……
不错,类似的讨论并非前无古人,它在美国的革命者那里也曾经发生过。

然而,那是在龙卷风远去之后,背景晴朗、辽阔,大洋彼岸带过来的脚镣都被砸碎了,抛进了海里。

而这边却是惊涛骇浪,风暴和世界的坠落之力都是积蕴了千百年的。

这些法国革命者,置身于惊涛骇浪之中的一只小舢板上,甚至还戴着世代因袭的手铐脚镣,面对每时每刻可能的倾覆、灭顶,面对周遭的呼噪的惊叫,他们却在讨论,他们要赶在这只舢板翻沉之前,完成致力于人类——而不仅仅是法兰西——的新生的使命。

潘恩后来描述说,那个宣言是匆匆草就的,“当时之所以把它特别提出来,是因为,如果国民议会在威胁性的毁灭中垮台,那么,国民议会的原则还可能有机会保存一些痕迹”。

这是法国革命者比美国革命者远为不幸的处境。

这些年轻的革命者,在如此境遇中的所为,与其说是英勇,不如说是高贵。

一群颠沛于不可知的命运之中的人们,却一同仰望暴风雨之上那永恒的明朗的星辰,这一情景令人心生感动。

这是1789年的纯粹。

托克维尔写道:“这就是1789年,无疑它是个无经验的时代,但它却襟怀开阔,热情洋溢,充满雄劲和宏伟:一个永世难忘的时代,当目睹这个时代的那些人和我们自己消失以后,人
类一定会长久地以赞美崇敬的目光仰望这个时代。


1789年原则终于成为普世原则,成为现代社会的支点,成为人类共同的宪章。

以致它在经受了仿佛由它引爆的一系列血腥灾祸之后,依然朗洁明澈。

认人在仰望之中感受到脚下的坚实,感受到作为人的尊贵。

希腊真正的古典时期那么短,而今天我们依然受到它的滋养。

法国大革命也一样,文明世界的整个政治社会架构,依然由它支撑。

在大革命的泽被之下,评说大革命——无论如何评说,都是我们的权利,因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因为“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

有幸享受人的权利的每一个人,都持有法国大革命所颁发的自由人的出生证。

因此,美国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说法毫不夸张:“每一个人都是两个国家——本国和法国——的公民”。

没有人会忘记那些血腥,那些罪恶,然而,有一些东西,是无论情感还是理性都必须加以区分的。

法国历史学家傅瑞认为:1793年的罪恶就是抛弃了1789年的原则。

而另一位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维诺克说:“重要的是1789年;尔后发生的事只具有偶然性。

”他们是悉心区分的。

虽然后者的说法或许过轻。

我情愿相信的是,我们头顶的天空远不止九重,当我们看到接近地面的一层为血雨腥风所遮蔽的时候,还应该看到,穿透这一切的高处,更有朗洁的星辰。

人世上翻卷过无数次血雨腥风,但1789年所确立的原则是唯一的。

时至今日,她依然以永恒之光引领着我们;时至今日,仍有难以数计的人们为趋向她的光照备尝艰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