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乡土绘画与“新乡土”

合集下载

浅谈中学美术与乡土美术的结合

浅谈中学美术与乡土美术的结合

浅谈中学美术与乡土美术的结合中学美术与乡土美术的结合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中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的完善发展,对中学美术教育的探讨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在教育学的角度看来,学习要有针对性,要着重学生的个人特长、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尤其是在美术教育领域。

中学美术教育与乡土美术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美术与乡土美术的结合又是如何呢?一、中学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在中学美术教育领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模式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中学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实用问题”。

中学美术教育课程内容的改变和传授技巧的方法,很多时候并不是很实用。

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不断下降,往往导致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流失。

因此,中学美术教育如何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保持对艺术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教育者所面临的挑战。

二、乡土美术可以给中学美术教育带来什么?乡土美术是指乡土文化、民间文艺创作的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和文化内涵。

乡土美术是中学美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具体来看,乡土美术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满足学生需求。

在课堂教学上,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与自己身处的土地相关的绘画、雕刻、剪纸等方面的内容,更好地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联系。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了解家乡文化的底蕴。

2、增强身份认同。

在学习乡土美术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弘扬本土的文化艺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美的判断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乡土美术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国民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从而形成强烈的中国文化意识。

3、激发创新精神。

乡土美术能够因地制宜地运用自然材料、民间手艺、古法创作,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乡土美术的民间特点也能引导学生爱惜资源、环保理念,为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创新打造良好的班底。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村乡土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农村乡土景观的艺术特色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创作视角。

农村乡土物质文化的审美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具体应用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将农村乡土资源融入作品中。

通过展示农村乡土主题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并培养对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农村乡土资源不仅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更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农村乡土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对美术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乡土资源,美术教学,农村乡土文化,农村乡土景观,审美价值,具体应用,主题作品,创作与展示,重要性,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保护与传承,意义。

1. 引言1.1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乡土文化、景观、物质文化等资源,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的发展。

农村乡土资源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启发,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

通过对农村乡土资源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培养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加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提高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农村乡土资源的挖掘和传承也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传统,推动美术教育在认同、创新和传承中持续发展。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农村乡土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农村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性与独特性。

农村乡土文化是经历了漫长岁月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在农村生活中,人们遵循着传统的习俗和风俗,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如农事节庆、乡村祭祀、民间艺术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贯穿于农村的生产生活之中,体现着农民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大班美术乡土教案 《乡土画家》教学设计

大班美术乡土教案 《乡土画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乡土画家的绘画特点,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乡土风光。

2. 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乡土画家的绘画特点2. 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3. 绘画技巧的培养三、教学准备1. 乡土画家的作品图片或视频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3. 有关本土文化的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乡土画家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作品的特色。

2. 讲解:讲解乡土画家的绘画特点,让幼儿了解乡土画家的绘画风格。

3. 示范:老师示范如何绘制乡土风光,讲解绘画技巧。

4. 创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绘画材料创作乡土风光画。

5. 展示: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乡土画家绘画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2. 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看是否具有乡土风情,色彩搭配是否和谐。

3. 了解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看是否在作品中表现出对本土文化的关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乡土画家的绘画特点,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乡土风光。

难点: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七、教学步骤1. 展示乡土画家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作品的特色。

2. 讲解乡土画家的绘画特点,让幼儿了解乡土画家的绘画风格。

3. 示范如何绘制乡土风光,讲解绘画技巧。

4.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绘画材料创作乡土风光画。

5.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交流。

八、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展示乡土画家的作品,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乡土画家的绘画特点。

2. 讲解法:讲解乡土画家的绘画特点,帮助幼儿掌握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绘制乡土风光,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九、教学延伸1. 让幼儿收集更多关于乡土画家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乡土画家的绘画特点。

八年级美术上册《来自乡土的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美术上册《来自乡土的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本案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制定合理目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传承与创新并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责任感
本案例在传授乡土艺术知识的同时,强调对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乡土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不同地域的表现形式,掌握民间剪纸、泥塑、木版画等乡土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乡土艺术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力和艺术表现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比较等方法,分析乡土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培养他们的艺术批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乡土艺术的基本知识、技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2.强调乡土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引导学生珍惜和传承民间文化遗产。
3.提醒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乡土艺术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新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乡土艺术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乡土艺术作品,如民间剪纸、泥塑、木版画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作品是什么艺术形式吗?它来自哪里?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发学生对乡土艺术的兴趣。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强调乡土艺术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用好乡土材料 活化幼儿美术活动

用好乡土材料 活化幼儿美术活动

用好乡土材料活化幼儿美术活动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往往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创作。

在这些材料当中,乡土材料却往往被忽略。

事实上,乡土材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找到家乡的影子。

如何用好乡土材料,活化幼儿美术活动,成为了当前美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土材料是指那些来源于自然界,易于获取,并且常见于特定地域的材料。

土、柴、麦秸、纸、竹子、麻等,这些材料在农村或者小城市里随处可见。

通过运用这些乡土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幼儿不仅能够在实践中感知自然,感知生活,还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教师应该加强对乡土材料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创作中感受家乡风情,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美好情感。

要多种多样地收集乡土材料。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外出采集各种乡土材料,比如秋季的树叶、稻谷、麦秸等,运用这些材料进行美术创作。

也可以在家长的协助下,从乡间农舍或者田园里寻找具有特色的乡土材料,比如农具、竹篾器等。

通过这样的收集活动,幼儿能够深入贴近生活,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为后续的创作奠定基础。

要灵活地运用乡土材料进行美术创作。

教师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创作主题,运用乡土材料进行创作。

在秋天,可以以乡村的收获为主题,让幼儿用麦秸、秋叶等材料进行拼贴创作;在春天,可以以乡村田园为题材,让幼儿用稻草、麦秆等材料进行搭建创作。

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幼儿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乡土材料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将自己对家乡的记忆和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

要注重对乡土材料的保护和利用。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尊重乡土材料的原貌和特点,在使用乡土材料的过程中,树立节约利用的理念。

并且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获得乡土材料。

可以通过再生利用、回收利用等方式,延长乡土材料的使用寿命,减少浪费。

通过这样的关注和呵护,可以让乡土材料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养成热爱乡土材料、关注自然环境的习惯。

谈中学美术与乡土美术的结合

谈中学美术与乡土美术的结合

谈中学美术与乡土美术的结合美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并不是子虚乌有凭空捏造的,而是对生活的感悟,每幅作品的背后都有它实实在在的原型。

美术教学虽不是美术创作,但他们也有相似之处,既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心,也要教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美术。

将乡土美术应用于中学美术,既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美术课本上的知识,又能充实学习内容。

乡土特色美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般而言,乡土特色美术是各地历史的见证,乡土特色美术是一个地方乡土文化的标志和代表。

乡土特色美术能够给中学美术的教学提供很多丰富的素材,为中学生的审美教育打下十分坚实的基础。

乡土特色美术能够让中学生的心灵回归大自然,感受到最初的泥土的气息。

乡土特色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进行集体活动的自然产物,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

乡土特色美术在中学美术中的运用使得中学美术课程更加具有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美术学习的内容。

1 乡土特色美术在中学美术中的教学意义将乡土特色美术引入到中学美术的教学中来,不仅对于乡土特色美术的发展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是因为中学美术教学中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才让乡土特色美术没有走向绝迹,反而能够不断地发扬与传承。

中学美术教学中因为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为其注入了很多新鲜的文化血液,使得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乡土特色美术。

能够让中学生了解人与美术之间的关系、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之问的关系,为中学美术教学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乡土特色美术大大丰富了中学美术的课内外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乡土特色美术资源,能够帮助学校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例如,中学美术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将写生课、创作课、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乡村小学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课题。

乡土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的自然、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资源,是乡村独有的资源。

乡土资源的应用在美术教学中,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乡土资源的特点、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乡土资源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乡土资源的特点1.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田园风光、山川河流、植物花卉等。

这些自然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艺术素材和灵感。

2.人文历史底蕴深厚:乡村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有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这些历史人文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题材。

3.民风淳朴独特:乡村地区的民风淳朴独特,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这些民俗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创作灵感。

三、应用乡土资源的策略1.走出课堂,走进田野:开展户外写生活动,到田园风光、山川河流、植物花卉等自然场所进行写生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的自然之美。

2.融入地方特色,增强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利用乡村的人文历史资源进行题材创作,让他们体验乡村的历史文化,增强对乡土的情感认同。

3.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乡土文化:组织学生参与乡村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活动,让他们感受乡村的民风民俗,传承乡土文化。

四、结语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他们对乡村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乡村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并利用乡土资源,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从小就懂得珍视和传承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用艺术的眼光欣赏、用艺术的笔触描绘乡村的美丽。

希望乡村美术教师们能够积极探索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乡村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谈谈乡土和乡土写实主义美术

谈谈乡土和乡土写实主义美术

谈谈乡土和乡土写实主义美术乡土是人类居住的土地,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历史文化背景。

乡土写实主义美术则是从这种土地的独特性出发,通过真实的描绘来展示自然和社会的本质特征。

乡土写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是真实、传神、简朴。

它以真实的作品表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恢弘和神秘。

同时,传神的塑造了人物的形象,使他们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生动的人性魅力,让观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精髓。

简朴的手法则强调了艺术的实用性和现实性,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接受。

乡土写实主义美术充分体现了人民艺术的本质特征。

乡土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代表,其生产生活的切身利益与人民的聚讼性是一致的。

因此,乡土写实主义美术自然而然地撞击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乡土写实主义美术对中国美术史和人民美术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不仅开辟了同土地同人民有机联系的新的艺术领域,而且为中国美术的民族性、现实性和人民性的坚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乡土写实主义美术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精髓,通过真实、传神和简朴的手法,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乡土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真实情况,深入人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威力。

它是中
国人民的生命体验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化民族文化精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当地社会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等。

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素材收集、观察、创作和欣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美感,促进学生对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以下是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乡土资源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农村地区的自然风光、农田景观、乡村建筑、农民劳作等都是可供美术教学使用的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农田、乡村进行素材采集,通过观察、拍摄、素描等方式记录下来,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受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

农村乡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美感。

农村地区独特的景色和文化传统往往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热情和创造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和创作农村乡土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农村乡土资源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乡村美术馆、农民画院等,参与农民画、剪纸等手工艺制作,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和创作等。

这样能够增加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乡村小学的美术教学应该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以乡土资源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美术兴趣,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提高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乡土资源的概念、乡土资源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乡土资源的概念乡土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特有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地、物、景、风俗、风物等。

乡土资源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在当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乡土资源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了许多可以供学生学习、观察和艺术创作的素材。

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善于利用乡土资源,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地域风物融入到学生的艺术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亲近大自然,体验当地的文化,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1. 创作主题乡土资源为乡村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

在乡村的自然环境中,有着大量的鸟类、植物、山川河流等自然风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艺术创作的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景物,让他们深入感悟大自然的美丽,用画笔捕捉下来。

在美术课上,可以选择当地的风景和物品作为创作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情。

2. 素材来源乡土资源也是丰富的美术素材来源。

乡村的建筑、农田、树木、暮色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的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竹子、土块、树叶等当地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或用当地的色彩、图案进行绘画。

乡土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原生态的自然与文化,更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

3. 美术实践通过乡土资源,学生可以进行实地写生和户外绘画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野、溪流、山林等地方进行实地写生,在自然环境中感悟和创作。

学生在实地写生中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积累绘画素材,提高绘画技巧。

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乡土美术的内涵
1.乡土美术与民间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提起乡土美术,我们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如民间美术,它们都含有指代那些具有清新、质朴、稚拙特色的劳动群众创造的艺术作品的意思,因为它们既有概念上的差异,又有着内容上的相同或联系。

“民间美术”是由“民间”与“美术”两个概念组成,作为“美术”的限定词的“民间”指由平民、常民或劳动人民自行组织、创造和拥有、享用、管理的东西,它界定了这种美术形态的创造环境、创造主体及接受对象:民间美术是生长和发展于传统下层民间社会的,其创造主体是包括一般劳动者、手工艺人等在内的劳动群众,接受对象也是平民百姓。

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贵族的宫廷美术、士大夫的文人美术和佛道等的宗教美术来说的,在现代则是相对于专业美术家及其创作来说。

“乡土美术”中的“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人们出生或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因为长期的居住和生活,人们对该地方产生了特别深厚的感情并受其影响。

“乡土”的概念范围通常会随环境、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比方对于长沙人来说,长沙是其乡土,此人到了外省,则湖南可算是其乡土,有一天他走出国门,则整个中国都可算是其乡土。

但是,一般意义上的乡土的范围最小可具体到乡镇,最大不超出省的范围。

所以,“乡土美术”指的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主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

巧用乡土资源,创新美术活动——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探微

巧用乡土资源,创新美术活动——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探微

巧用乡土资源,创新美术活动——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探微发布时间:2023-03-28T02:11:09.37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第1期10月作者:余灵[导读] 在如今的教育大背景下。

幼儿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重视,在举办相余灵丰惠镇中心幼儿园摘要:在如今的教育大背景下。

幼儿园的各项教学活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重视,在举办相关幼儿活动的过程当中,老师需要能够充分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利用周围的资源,使得幼儿活动能够更为贴切实际生活。

因此,老师在进行幼儿美术活动开展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当中所存在的乡土资源,使得幼儿美术活动能够具有这更为浓郁的乡土气息出色,为整个幼儿美术活动注入全新的活力与生命力,促使幼儿掌握各种不同的技能,最大程度地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土资源;美术活动;幼儿教育引言: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生活即教育”。

在对于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引导幼儿能够在活动时感悟周围的环境,感受生活当中所存在的美,使得幼儿的审美观念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在开展相应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用金黄色的麦秆以及漂亮鲜艳的野花野草等相关的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资源,可以促使幼儿能够走进自然,去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促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于周围的自然资源进行着更为有效地利用,最终为助力幼儿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巨大的助力。

一、挖掘乡土资源,扩展美术教学活动内容在进行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周围的乡土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最大程度地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得幼儿的美术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挖掘乡土资源,可以营造出更为浓郁的艺术环境以及艺术氛围,使得幼儿美术的学习空间能够得到有效地拓展,最大程度地引领幼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悟艺术的魅力,使得幼儿能够具有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并且自主地学会相应的表达手段去进行表现,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真实体验表现在相应的创作当中。

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及作用

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及作用

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及作用作者:秦晓月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5年第6期广西龙胜县教育局(541700)秦晓月[摘要]介绍龙胜县鲜明的地域特色,并针对该地方特色,探讨了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土资源美术教学优势作用[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8-072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及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实施,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突出本地民族特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亮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实践者要做到因地制宜,积极开发美术课程资源,打造本地区的美术教育特色。

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并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美术课程改革,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龙胜县是桂北的边远山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这里有“天下一绝”的龙脊梯田,人间仙境之称的矮岭温泉等自然景观,县内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

龙胜县被称为“广西少数民族缩影”,民族风情绚丽多姿:侗族的多声部民歌享誉世界;瑶族刺绣与服饰绚烂多彩,号称天下第一长发村的黄洛红瑶寨的长发梳妆使人耳目一新;壮族的师公舞古朴神秘;苗、瑶、侗、壮等各民族的山歌俚韵令人赏心悦目,还有少数民族别具一格的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生产生态文化等,构成了龙胜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奇特风景线。

如此丰富的地方乡土资源,给美术教学活动的拓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几年来,我县美术教学结合本地实际,做了“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对龙胜县丰富的乡土资源、本地民族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通过美术教学,得以传播、弘扬和传承。

一、乡土资源为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对学校的美术教育来说,龙胜的乡土资源内容丰富。

地方文化资源,无论是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还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视觉图像符号,这些作为龙胜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视觉艺术符号,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地域密切相关。

“乡土美术教育”幼儿绘画活动中 审美情感培养与技能学习的融合

“乡土美术教育”幼儿绘画活动中 审美情感培养与技能学习的融合

“乡土美术教育”幼儿绘画活动中审美情感培养与技能学习的融合幼儿绘画,是幼儿个体审美、表现美的活动。

在“乡土美术教育”课题中,我们以永定土楼为乡土美术教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幼儿绘画活动,通过“以土楼美景感人、以土楼生活情趣动人”的审美情感培养,辅以绘画技能的学习,提高幼儿表现美的水平,实现审美情感培养与技能学习的相互融合,促进幼儿审美能力与绘画技能同步发展。

【关键字】审美技能融合土楼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个体审美、表现美的活动。

历年来,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存在以“发展技能为主”及以“幼儿情感体验为主”两大不同的观点。

“发展技能为主”的观点把幼儿绘画活动的意义描述为“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诠释为“会使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形状、色彩作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和绘画技巧,此观点在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之前盛行,至今还影响很大部分教师的绘画教学指导方向,幼儿在被动的服从和模仿中,丧失了审美的热情和表现自己审美情感的机会。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幼儿绘画教学的要求逐渐转向于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在国外“自由画”思想的影响下,曾一度强调教师要注重发展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不能“灌输技能”——即只要幼儿高兴,情感达到满足,哪怕是乱涂乱画,美术教育目的就已经达到,完全疏忽了技能的学习,造成了幼儿的绘画技能停滞不前,无法把自己的审美感受淋漓机制地表达出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因此,我们在乡土美术教育活动的绘画教学中,充分利用土楼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教师先引导幼儿获得“土楼景美、人美、生活更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用绘画语言表现“土楼美”的欲望,并付诸画笔,教师适时地指导幼儿提高绘画技能,解决幼儿绘画技能不足以表达自身强烈的审美体验的矛盾,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既获得审美情感的满足,同时提高绘画技能。

论“乡土”绘画

论“乡土”绘画

论“乡土”绘画作者:沈桦来源:《现代艺术》2017年第03期乡土绘画曾有不少的定义,“乡土绘画”、“乡土写实绘画”,甚至也有人将此归为“农民题材绘画”当中。

这些定义是由于绘画史中的乡土绘画的不同形态和艺术家与乡土地不同关系所带来的。

而这里“乡土”绘画的提出是为了区别于农民现实主义题材的绘画。

“乡土”绘画的特点是回归到艺术家的自我关照,在画面中艺术家的自我情绪得到充分的表现。

它不是对农民现时生存状况的描绘。

一、“乡土”绘画人类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曾这样解释:“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乡土”就应该是这一“特具体系”下的中国广大乡村的基层传统社会。

“乡”具有一种地缘和血缘上的联系,“土”则是指这一社会延续的生存方式。

“乡土”社会是由血缘、地缘关系和传统礼俗维系的自然村庄。

“乡土”绘画就是建构在中国乡村的乡土特性之上。

血缘、地缘带来了一种情感依恋,这种情感依恋便是当代“乡土”绘画中一种精神指向。

这种依恋情感在离开了出生的土地而来到陌生的环境中的画家身上得到更加明显的表现。

因此,“乡土”绘画应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1.这些艺术家基本都是出生于农村或曾在农村生活过,而今居住于都市。

“乡土”绘画中的艺术家大都经历过从农民到城市居民身份的转变。

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很少见的情况,人们在比较孤立的社会环境中生活。

这个环境中的人情物理关系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大都有一种血缘的关系。

而在当代的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几次重大的社会结构调整带来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再加上急剧的工业化,使迁徙的人们体会到两种不同社会形态所带来的人际关系和感情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深深地影响着敏感的且作为其中一员的艺术家们。

生于乡土,终老于乡土的乡下人是没有这种由于生活空间的转移而带来的这种情感的转变。

同样生于城市,终于城市的都市人也同样无法体验到这种情感。

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开发与运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开发与运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开发与运用作者:张术彦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3期河北省定州市长胜园子弟学校张术彦《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

如何运用自然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并将它们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这一直是我很苦恼的事情,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孙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课对我的影响很大。

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乡土资源,乡土材料等独特多样的素材,为学生提供来自社会、自然的丰富活动材料。

对我的教学工作启发很大,并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开发利用本地地域特点进行教学。

我考查我们当地城市有著名的开元寺塔和贡院,考棚还有张寒辉广场,古南城门等文化建筑、园林、民宅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这些地方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及古建筑的结构造型美。

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运用写生的形式记录古建筑造型线条的美。

(二)利用版画教学,让学生体会感受石刻上的肌理效果。

二、开发利用本地家乡的传统节日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过春节”、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

我们学校靠近一个大型工厂,每次过节都很热闹,尤其是元宵节工厂会让各车间制作花灯,挂在人多的街巷进行展览,还有丰富的文艺节目,热闹非凡。

2020年吉安县大冲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吉安县大冲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吉安县大冲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往事如“烟”冯骥才从家族史的意义上说,抽烟没有遗传。

虽然我父亲抽烟,我也抽过烟,但在烟上我们没有基因关系。

我曾经大抽其烟,我儿子却绝不沾烟,儿子坚定地认为不抽烟是一种文明。

看来个人的烟史是一段绝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记得上小学时,我做肺部的X光透视检查。

医生一看我肺部的影像,竟然朝我瞪大双眼,那神气好像发现了奇迹。

他对我说:“你的肺简直跟玻璃的一样,太干净太透亮了。

记住,孩子,长大可绝对不要吸烟!”可是,后来步入艰难的社会。

我从事仿制古画的单位被“文革”的大锤击碎。

我必须为一家塑料印刷的小作坊跑业务,天天像沿街乞讨一样,钻进一家家工厂去寻找活计。

而接洽业务,打开局面,与对方沟通,先要敬上一支烟。

烟是市井中一把打开对方大门的钥匙。

可最初我敬上烟时,却只是看着对方抽,自己不抽。

这样反而倒有些尴尬。

敬烟成了生硬的“送礼”。

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抽烟的生涯。

为了敬烟而吸烟。

应该说,我抽烟完全是被迫的。

儿时,那位医生叮嘱我的话,那句金玉良言,我至今未忘。

但生活的警句常常被生活本身击碎。

因为现实总是至高无上的。

甚至还会叫真理甘拜下风。

当然,如果说起我对生活严酷性的体验,这还只是九牛一毛呢!古人以为诗人离不开酒,酒后的放纵会给诗人招来意外的灵感;今人以为作家的写作离不开烟,看看他们写作时脑袋顶上那纷纭缭绕的烟缕,多么像他们头脑中翻滚的思绪啊。

但这全是误解!好的诗句都是在清明的头脑中跳跃出来的;而“无烟作家”也一样写出大作品。

真正的烟民全都是无时不抽的。

他们闲时抽,忙时抽;舒服时抽,疲乏时抽……我们误以为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其实不然。

对于烟民来说,不过是这无时不伴随着他们的小小的烟卷,参与了他们大大小小一切的人生苦乐罢了。

我至今记得父亲挨整时,总躲在屋角不停地抽烟。

美术中的“乡土味”

美术中的“乡土味”

美术中的“乡土味”摘要:有着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地域特色的乡土美术是地方民风之美的结晶,独具特色与魅力。

文章通过对这种“乡土味”进行详细的论证,探究隐含其中的精神价值,从分析1949年建国到1990年间的民间美术资源与乡土艺术表现语言入手,阐明“乡土味”的文化积淀,探访“乡土味”的历史足迹,将乡土美术所具有的浓郁乡土气息、强调自然生态的理念以及醇厚质朴的情感,进行更全面的发掘,对乡土美术未来的发展予以美好的展望。

关键词:乡土味;乡土美术;民间美术乡土美术一般是指具有本土文化的、本地特有的美术作品,它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者,蕴涵着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乡土美术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征十分鲜明,它的精神内涵更值得我们去深入领会,潜心挖掘,并严肃思考乡土美术的发展去向,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宝贵的乡土文化资源。

一、乡土美术“乡土”味的特征与内涵在各类美术题材与形式里,乡土美术由于其特有的“土”味而别具一格,这种“土”味相较士大夫阶层的文人审美与学院式的专业技巧来说显得“土”得掉渣,包括形式上的土、色彩上的土及人物上的土。

水天中曾这样描述乡土美术“作品表现了乡野、质朴的美,古朴、粗犷的人物和他们近乎原始的生活。

题材和艺术手法都是‘土’和‘旧’的,但正是这个‘土’和‘旧’使人耳目一新。

”[1](P55)为更加清晰地了解和界定乡土美术,本文概括分析了以下四个鲜明特征。

乡土美术的内容极为广泛。

首先,它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

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最广泛的审美对象。

其次,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与作品是构成乡土美术的主要内容。

这包括生活中的用具如陶瓷器皿、竹木器皿;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用于衣饰的印染花纹、刺绣;用来装饰生活空间的剪纸、织锦、绘画、儿童玩具如泥塑、面塑和娱乐戏曲中的皮影、木偶等;在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如元宵、清明出现的花灯、风筝,婚丧嫁娶中用来渲染气氛的物品等;用于宗教信仰中的各种神的雕像如财神、观音和各种门神版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
乡土绘画与“新乡土”
罗中立 《父亲》 1980年
陈丹青 《西藏组画》 1979年 油画
陈丹青 《西藏组画》 1979年 油画
陈丹青 《西藏组画》 1979年 油画
陈丹青 《西藏组画》 1979年 油画
王亥 《春》 油画 1979年
何多苓 《春风已经苏醒》 油画 1981年
王川《再见吧·小路》 1981年
杨谦 《手》 1980年
《乡情》 徐仲偶 刘扬 1981
龙全《基石》 油画 1984年
庞茂琨 《苹果熟了》 1993年 油画
朱毅勇 《山村小店》 1983年 油画
钟常青《掘》
康宁《在养育我们的土地上》
江碧波《黄茅寨上花布多》
邵常毅《牧场的早晨》石板
吴长江 《喂马》 石版
王沂东 作品
《玉米地》1990
段建伟 《看电视》
王宏剑 《阳关三叠》 油画
郑艺 《眺望新世纪》 油画
张敏杰 版画作品
王宏剑作品
徐惟辛 《工棚》 油画
忻东旺作品
罗中立 《巴山夜雨》系列 油画
陈卫闽作品
陈树中 作品
毛同强 《工具》 装置
《中国工人》
沈桦 作品
解海龙 我要上学
吕楠 作品
宋朝
杨少斌作品
张建华 作品
徐唯辛 作品
张建华 夜来香作品
孙为民 作品
孙为民 作品
龙力游 《蒙古草原》
杨飞云 《北方姑娘》 1984年 油画
王沂东 作品
韦尔申 《吉祥蒙古》 油画 1989年ຫໍສະໝຸດ 王华祥 《贵州人》系列 木刻
张晓刚 《暴雨将至》 1981年 油画
尚扬 《爷爷的河》 1983年 油画
段正渠 作品
段正渠 《东方红》 油画
段建伟 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