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合集下载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3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教材分析】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淤地坝【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这是一首原生态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

(多媒体播放:陕北歌王贺玉堂《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黄土高原例师: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很好,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师: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生:略。

师:造成了生态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投影:黄土高原)(新授)(板书)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师: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关注水土流失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作用下,从土地表面向水体或空气中移动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类型、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资源的损失、土地质量的下降、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资源的减少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水土流失的定义,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

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综合治理、分区治理、科学治理、可持续治理。

2. 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植被恢复、土地改良、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植被能够稳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植被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

2.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方法:植树造林、种草、封禁沙漠化地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有效方法。

3. 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植被恢复与保护的工作。

第四章:土地改良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改良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背景中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面积约为39万平方千米。

由于此地区的环境特殊,土壤质地较差,且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破坏,导致土地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式。

二、管控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同时,植树造林还可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2. 土地利用调整土地利用调整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布局,可以减少土地的裸露程度,防止水土流失。

3. 土地治理工程土地治理工程也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修建水土保持设施、改善耕地、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手段,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水资源,提高土地质量。

4. 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行生态移民政策,将居民定居在水土流失区域,开展退耕还林还田行动,可以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 加强监管加强监管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强监测和管控,加强对于未经许可的采矿、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可以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土地和环境。

三、治理成果近年来,针对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采取了植树造林、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治理工程、生态移民等手段。

这些措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数据显示,中国黄土高原的退化土地面积逐年递减,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区域经济开始逐渐崛起。

四、总结水土流失问题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才能真正达到控制、缓解土地流失问题的目的。

当然,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为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水土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 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土壤、气候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等。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水源污染、河道淤积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4. 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实施,公众参与。

5. 水土流失的常用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改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水土流失治理和措施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资料:收集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供课堂讨论使用。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土流失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成因和危害,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3. 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和常用措施,引导学生了解治理方法。

4. 案例分析: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6. 总结讲解: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和案例,思考如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教案

水土流失教案

水土流失教案教案标题:水土流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水土流失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2. 掌握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水土流失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学生对水土流失的了解程度,激发他们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知识讲解:1. 讲解水土流失的定义和原因,例如: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水的冲刷、风的吹蚀等因素而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

2. 讲解水土流失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例如:导致土壤贫瘠、农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水土流失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水土流失,例如:植树造林、合理耕种、建设防护措施等。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水土流失防治方法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并设计展示方式,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解决方案。

展示和总结: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就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讨论。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土流失防治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观察能力。

2.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水土流失的现象。

2. 案例分析材料。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4. 环境保护相关的书籍、文章或网页资源。

教学延伸:1. 将水土流失与其他环境问题进行关联,例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

2. 将水土流失教学与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教案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教案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教案
观看课件后的教学设计
初中年级地理学科新授课型
课题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时Βιβλιοθήκη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的能力。
学生观看并识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子类比法
讲授新课
一、感黄河
教师在黑板上画地图+以图片为主的一段视频,介绍黄土高原的人文状况
学生观看视频和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进一步初步的了解黄土高原的人文地理环境
观察法
二、知黄河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并让学生进行名校的角色扮演来整体感知黄土高原
学生按所分的小组进行讨论并请组内成员代表反馈讨论结果
学生通过观看实物演示后能更好的得出治黄河的结论
启发性和探索性教学方法
课堂练习
教师用准备好的练习通过抢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积极配合
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讲授新课和练习后,最后以《保卫黄河》结束课程
2.通过合作讨论,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危害。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教学手段
讲授、合作讨论、探究、启发式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教学策略和方法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生活中最贴近的人物图片(周杰伦、姚明)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课标要求】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能根据水土流失发生条件判断出多发地区及其区域特征。

综合思维:能从自然和人为两个因素分析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人地协调观:能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兼顾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采取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实现人地协调。

地理实践力: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设计水土流失实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危害
【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学过程】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推导并总结出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A.以林为主、以农为辅
B.以牧为主、以农为辅
C.退耕还林还牧,走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D.陡坡退耕还林,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板书设计】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2课时)
三、 水土流失的危害
四、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 主要措施——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
2、 治理经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
1、概念: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干沟、平坦谷地)或河沟(支流)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
高原上多达百万条以上,遍及整个地区。是黄土高原泥沙产生和输水输沙的源头。
2、为什么从小流域入手? 23d
1.1 附件1:ace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 3、小流域治理有哪些优势? (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以有统一管理,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 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 4、小流域治理时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下面我们以韭元沟的综合治理为例来学习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①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采用喷灌、滴 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②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达到拦截坡面径流的 作用。 ③固沟: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既能固定沟床, 又可拦截坡面和上游的大量泥沙,从而稳定坡脚。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之一。要注意工 程、生物、农业技术三结合,做到效益互补。 【本课小结】:如何研究一个区域的问题?通过本节课案例的学习,总结为如下几 个方面: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教案: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成因和危害;
2. 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
1. 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
2. 水土流失的危害
3. 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教学步骤:
步骤1: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水土流失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

步骤2: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成因,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步骤3:探究水土流失的危害
让学生自主学习水土流失的危害,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步骤4: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和措施,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步骤5:分组小研究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水土流失案例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步骤6:小组展示和讨论
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讨论如何更好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步骤7:总结和回顾
教师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强调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和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步骤8:课堂作业
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的综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
2. 学生的课堂作业和综述。

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水土流失治理的最新成果和技术;
3. 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
5.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让学生设计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撰写调查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关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总结:对本节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危害、措施及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
2.强调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治理措施的实际应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情感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搜集并整理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法规、成功案例等相关资料,制作成一份PPT,用于课堂分享。要求PPT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不少于10页。
4.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选一个角度,如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1000字。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数据分析:教授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2.阐述水土流失的危害:详细介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优秀教学案例
2.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出现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给当地带来哪些危害?”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结合实际案例,介绍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让学生认识到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所学知识,提出治理方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总结出最佳治理方案。
4.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2.强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布置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调查家乡的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治理建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明确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知识。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措施教案第一章:水土流失概述1.1 水土流失的定义1.2 水土流失的类型1.3 水土流失的原因1.4 水土流失的影响第二章: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2.1 治理目标2.2 治理原则2.3 治理方法2.4 治理步骤第三章:植被恢复与保护3.1 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3.2 适宜植被的选择3.3 植被的种植技术3.4 植被的保护与管理第四章:土地利用与规划4.1 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性4.2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4.3 土地利用规划的步骤4.4 土地利用规划的案例分析第五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5.1 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5.2 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5.3 常见水土保持工程类型5.4 水土保持工程的效益评估第六章:农业耕作技术改革6.1 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的问题6.2 改良耕作技术的意义6.3 推广科学的耕作技术6.4 案例分享:成功应用农业耕作技术改革的实例第七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7.1 退耕还林还草的意义7.2 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与实施7.3 退耕还林还草的技术要点7.4 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效评估与案例第八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与政策8.1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8.2 水土保持政策的重要性8.3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8.4 案例分析: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运用与成效第九章:公众参与和水土保持教育9.1 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意义9.2 提高公众水土保持意识的途径9.3 水土保持教育的实施方法9.4 案例分享:成功推动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实例第十章:监测与评估10.1 水土流失监测的重要性10.2 水土流失监测的方法与技术10.3 水土流失评估指标与体系10.4 案例分析: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的应用实例第十一章: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11.1 生态修复的概念与原理11.2 生态修复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11.3 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与实施11.4 案例分析:生态修复项目的成功实践第十二章:城市水土流失治理12.1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12.2 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策略12.3 城市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与管理12.4 案例分享: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的案例第十三章: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13.1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3.2 水土保持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3.3 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的协同策略13.4 案例分析:水资源管理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实践第十四章:案例研究:全球水土流失治理实践14.1 选取案例的国家与地区14.2 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4.3 案例分析:成功与挑战并存的经验14.4 案例总结与启示第十五章: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趋势与挑战15.1 全球化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治理15.2 科技创新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15.3 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策略15.4 面对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期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水土流失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2. 水土流失治理的原则和方法;3. 植被恢复与保护的技术和管理;4.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原则和步骤;5.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和施工;6. 农业耕作技术改革的意义和技术要点;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政策和实施;8.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执行和监督;9. 公众参与和水土保持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0. 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的技术和应用。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 课程标准解读:1)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2)人地矛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如: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3)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后以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作为补充案例加以印证;4)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密切相关。

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

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 教学目标:1. 通过景观图片及水土流失视频,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2. 通过实验及相关资料,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3. 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3.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探究式(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视频片断、学案(图文资料)5. 教学过程:土壤需要年。

6.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人为原因:自己阅读: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解释图二、危害:危害是全面的:山区、平原;干旱区、多雨区;农业生产、其它生产。

1、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於积侵蚀:坡耕地:三跑田;多雨区:土壤易酸化;干旱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淤积: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土壤湿度)泥石流:危害当地生产活动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频繁——(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和降水减少且分布不均,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3、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黄河地上河成因:中流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进入平原淤积地上河危害: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4、水土流失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的问题————三、治理:针对原因的治理既有自然,也有人为的原因:但自然原因很难改变或无法改变,因此,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住人类破坏的那一部分。

水土流失教案

水土流失教案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设计鲁山县二十五中董平安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掌握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的开发模式和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具有对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自然又会对人类生存起反作用。

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因地制宜进行区域水土流失综和治理能力,保护生态环境。

二、重点难点1.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破坏植被、轮荒耕作、开矿等人为原因。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要大范围、彻底根治水土流失问题尚无良方。

在这一前提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以保持水土、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四、教具准备1.投影仪。

2.自制投影片:黄土地貌主要类型(表格),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示意图。

3.自制复合投影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示意图,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甘肃西峰南小河沟的综合治理措施。

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子,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自然环境恶化,成为我国也可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今天这捷克我们将详细分析造成本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成功个案,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作法。

[讲授新课]〈板书〉3.2 水土流失的治理一、水土流失的形成(读图)图3.4《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教师讲述:我们一直用“对面叫得应,相会要一天”这句话来形象地描述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地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水土流失现象。

2. 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 探讨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在黄土高原的应用。

4.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2. 难点: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土流失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讲解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水土流失案例资料及水土保持技术介绍。

3.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发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关注。

2. 探究水土流失原因: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如地表破碎、植被稀少、土壤裸露等。

3. 分析水土流失影响:讨论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如河道淤积、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4.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水土保持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土保持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5. 探讨水土保持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治水土流失,讨论水土保持技术及其在黄土高原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保护水资源和关爱环境方面的责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交流能力。

4. 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评估其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

2. 邀请水土保持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专业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水土流失

中班科学教案水土流失

中班科学教案水土流失第一节:引入近年来,水土流失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中班科学教案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节:水土流失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向孩子们介绍水土流失的原因。

可以通过图片或简单的图表来展示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比如:大雨冲刷、无序砍伐、开垦土地等。

不过,由于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使用具体的名称,我将用“自然力量”的概念代替。

告诉孩子们,当我们的土地遭受自然力量的侵蚀时,土壤会被冲走,形成河流和沟渠,导致水土流失。

第三节:水土流失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可以向孩子们展示水土流失的影响。

可以用图片或简单的图表来展示,比如农田变得不肥沃、植物生长受限、水资源污染等。

我们可以通过简短的描述和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土地不肥沃,那么植物生长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水污染了,我们还能喝到干净的水吗?第四节: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的方法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透明塑料容器、水、土壤、小石子和植物种子。

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如何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用一个透明塑料容器代表土地,将一层土壤放在底部。

然后,加入一些小石子,模拟土地上的植物。

接着,让孩子们倾斜容器,模拟降雨冲刷的情况。

观察土壤是否被冲走,植物是否受到影响。

通过这个实践,让孩子们理解大雨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预防水土流失。

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提示,比如在土地上种植树木、植物或草坪,这样可以减缓雨水的冲刷,保持土壤的稳定。

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们合理使用水资源的重要性,避免浪费水资源。

最后,让孩子们亲手进行实践。

将透明塑料容器中的土壤覆盖一层植物种子,然后小心地浇水。

观察孩子们种植的植物是否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是否能够减轻水土流失的现象。

鲁教版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三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3.结合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地区,了解水土流失治理的实际效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治理措施的实施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Hale Waihona Puke 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家园的情感。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热情。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和人为原因(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
-水土流失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降低、基础设施破坏等。
-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如植被恢复、植树造林等)、工程措施(如梯田、淤地坝等)和农业技术措施(如合理耕作、节水灌溉等)。
4.学生需在课后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优势。
-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等途径,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
5.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案3

水土流失的治理  教案3

3.2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及成因,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了解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和方法,理解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高考考试说明]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

[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一、水土流失的形成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沟谷发育,主要表现在沟谷密度和沟谷深度两大方面。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而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可以粗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思考:为什么说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答:黄河之害在于下游缺口改道,而根源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进入黄河,并且在下游河道沉积造成的。

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而黄河泥沙的90%来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所以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植被的破坏: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制度,轮荒的结果是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开矿: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二、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必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1、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改善天然草场植被4、搞好矿区复垦工作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1、小流域的含义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1)含义: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

(2)意义: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和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脱贫致富。

23实行了“保源、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小结][作业]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5.20表示。

2019-2023年高中地理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人教版选修2

2019-2023年高中地理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人教版选修2

2019-2023年高中地理 3.2 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人教版选修2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力和人为活动而导致的土壤的流失现象。

在中国,由于长期的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和土地利用,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恶化。

因此,治理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1.不合理的农业开发。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的耕地、林地和草地被破坏,没有进行合理的轮作和休养生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2.不合理的水利工程。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不当和施工不规范,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3.短视的经济利益导向。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4.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导致了土壤的流失。

二、水土流失的影响1.土地资源的浪费。

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的丧失,严重浪费了可耕种的土地资源。

2.环境的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了地表水的污染,导致了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水土流失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导致了植物的死亡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恶化。

4.经济发展的阻碍。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了农业产量的下降,还影响了其他工业的发展,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1.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支持和管理,加大对水土保持的投入力度。

2.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科学研究,提出可行的治理方法和措施,推广和应用相关的技术和设备。

3.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改善农田的排水和灌溉条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和改建,提高农田的防湿性和保水性。

4.推广农业生态化种植技术。

采取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推广绿色种植和轮作休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5.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

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和利用土地,控制土地的开垦和利用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农业历史悠久,耕地垦殖殆尽
B.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C.耕作技术、耕作方法落后
D.垦荒种地,破坏植被
5.根据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其农业发展方向是( )
用。 ③固沟: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既能固定沟床,又
可拦截坡面和上游的大量泥沙,从而稳定坡脚。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之一。要注意工
程、生物、农业技术三结合,做到效益互补。 【本课小结】:如何研究一个区域的问题?通过本节课案例的学习,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3、 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 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 水土流失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引导学生看图 2-1-9) 过渡: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带来如此大的危害,那应该如何治理呢?请同学们试着 说说可采取哪些办法来治理呢? 生:举例 黄土高原地区采取了很多的办法来治理水土流失,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 P38-39 图片让学生感知黄土高原的变化。 【提问】黄土高原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治理呢?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为原因是主要 的因素,因此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原人为的破坏。 我们可针对这些人为原因来对症下药进行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是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 1、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的生物措施主要是恢复植被,这是治理水土流失 的根本措施,生物措施主要包括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等。 2、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取的工程措施有在沟谷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 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 修建水平梯田可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修建水库、打坝淤地一方面可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另一方面坝上泥沙 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可发展农业生产。 过渡: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措施是进行小流域为单元 的综合治理措施。 3、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什么是小流域。) 1、概念: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干沟、平坦谷地)或河沟(支流)的沟道流域,它在黄土高 原上多达百万条以上,遍及整个地区。是黄土高原泥沙产生和输水输沙的源头。 2、为什么从小流域入手?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过程,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 3、小流域治理有哪些优势? (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用地以有统一管理,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 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 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理的。 【设问引发思考】:水土流失对区域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该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三、 水土流失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的危害)
【思考】1、水土流失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带走了水分和养分(腐殖质、氮、磷、钾),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
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耕地支离破碎,最后只得废耕,还会造成滑 坡等自然灾害;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土壤蓄水抗旱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加剧。 【思考】2.泥沙带到了哪里?对那里的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淤积江河湖库,(在下游形成地上河); 加剧洪涝灾情;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小结】: 1、 水土流失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 水土流失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学科组 课时 课题
高二政史地(地理) 第 23 课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主备人 毕钰 课 型 复习
执教人 时间
毕钰 2012 年
教学 目标
1、 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 2、 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说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 设想
重点: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难点: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教法学法指导: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哪些?(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在水土流失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 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例如,陕西省的安塞县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本 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仅占总水土流失量的 9.6%,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 量,要占到 90.4%。
4、小流域治理时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下面我们以韭元沟的综合治理为例来学习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①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采用喷灌、滴灌
等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②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封坡育林育草,达到拦截坡面径流的作
黄土特征
【课堂反馈】
自然原因 降水特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严为重原的因自然原地因质是构(造

原因
植被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开黄垦土陡高坡原、地毁区坏夏林季木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过度放牧和④采森樵林、破滥坏:侵蚀和淤积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我国水土危旱流害 区失: 、严多平重雨原的区、地山、区农区,业、除干生了黄生 淤土态积高恶 江原化 河外湖,库还、有加:(剧洪涝灾情 )
A.新产疆、地其区它生产
影响水土资源的B.综青合藏开地发区和有效利用
C.长治江理中措下施游地区
生物措施:种树种草 D.南方丘陵地区
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梯田、打坝淤地等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千沟万壑
D.波状起伏
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