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f0257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1.png)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作业和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情况。 口头反馈: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了解他们对四则运算的困惑和建议。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数学学习情况。
课堂观察:观 察学生的表现, 了解学习情况
作业批改:检 查学生的作业 完成情况,了
解掌握程度
口头反馈:与 学生进行一对 一的交流,了 解他们的学习
感受和困惑
测试与评估: 通过测试和评 估,了解学生 的学习成果和 需要改进的地
方
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即乘法可以转化为除法。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x4=12,可以转化为12÷3=4,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 关系。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乘法与除法关系的理解。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回顾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强调其重要性,并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 所学知识。
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新课主题 情境创设:通过实际情境或趣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和特点,促进知识迁移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定义四则运算:加、减、乘、 除四种基本运算的总称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Leabharlann 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计 算方法
理解加、减、乘、除的意 义和关系
能正确进行四则运算,提 高计算能力
培养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优秀4篇】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74752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2d.png)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754+3826=答案20__-493=答案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1、创设情景:20__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小组合作(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汇报(1) 小数点对齐(2) 数位对齐(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1、口算下面各题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2、算一算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四则运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四则运算](https://img.taocdn.com/s3/m/468cb9f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0.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四则运算---教案名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四则运算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运用四则运算的概念。
2. 能够正确使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运算。
3. 能够解决包括括号在内的多步运算问题。
教学内容:一、复习前置知识(10分钟)1. 复习小学四年级学习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进行一些口算题的回顾。
二、引入四则运算(15分钟)1. 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展示,介绍四则运算的概念。
2. 向学生解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特征。
3. 通过简单例题的演示,展示四则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进行加法运算教学(20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实例,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给予学生大量的加法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的能力。
四、进行减法运算教学(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利用具体的生活例子,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应用场景。
3. 给予学生减法练习题,提升减法运算的熟练程度。
五、进行乘法运算教学(25分钟)1. 解释乘法的定义和乘法表的概念。
2. 通过图形和实例,让学生感受乘法的运算规律。
3. 强调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巩固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4. 给予学生乘法练习题,提高乘法运算的能力。
六、进行除法运算教学(2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利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强调除法与乘法的关联,巩固对除法概念的掌握。
4. 给予学生除法运算的练习题,提高除法运算的准确性。
七、综合应用与解决问题(25分钟)1. 设计一些综合运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正确应用四则运算完成计算。
3. 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进行一些拓展性问题的讨论与解答。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于加、减、乘、除的操作能力。
3. 综合运算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熟练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d8da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5.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
2.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3. 能够解决简单的四则运算问题。
教具准备:1. 课本《四则运算》下册。
2. 小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四则运算吗?”2. 学生回答。
3. 解释:“四则运算是指数的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
在数学运算中,我们经常用到这四种运算,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完成很多数学应用题。
”4. 提问:“你能举一些四则运算的例子吗?”5. 学生回答。
二、讲解加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加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加法是指两个数的数值相加,结果是两个数的和。
”4. 向学生提问:“4 + 5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加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三、讲解减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减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结果是两个数的差。
”4. 向学生提问:“7 - 3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减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四、讲解乘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乘法公式写出来:“a ×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乘法是指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乘,结果是两个数的积。
”4. 向学生提问:“2 × 3 = ?”5. 学生回答。
6. 鼓励学生分组练习乘法,并进行小组竞赛。
五、讲解除法(10分钟)1. 将小黑板上的除法公式写出来:“a÷ b = c。
”2. 课堂上演示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要求学生一起乘算。
3. 强调:“除法是指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是两个数的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f1fc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5.png)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深化运算顺序3/8(3/4-1/6) 5/6-4/92/3 7/123/14+7/8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教师总结看想算查(3)抽象运算顺序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e7654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5.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和方法。
本章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但对于四则运算的规则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于复杂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还需要加强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和解答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2.难点:复杂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2.实践操作法:通过计算练习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四则运算的教学PPT,包括四则运算的规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四则运算的练习题,包括简单和复杂的题目,以供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计算价格,使学生思考和回顾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四则运算的规则和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四则运算的练习题,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解答。
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66df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1.png)
四则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混合运算中运用四则运算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四则运算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3.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四则运算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混合运算:介绍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进行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
5.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理财等。
6.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一些四则运算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四则运算不仅是一种数学技能,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四则运算例数学教案设计
![四则运算例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c6aa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e.png)
四则运算例數學教案設計以下是一份以四则运算为例的数学教案设计,该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优先级规则。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概念与符号2. 加法:求和的过程,用“+”表示3. 减法:求差的过程,用“-”表示4. 乘法:求积的过程,用“×”或“·”表示5. 除法:求商的过程,用“÷”表示6. 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优先级规则三、教学方法1. 讲解:教师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符号,以及括号的优先级规则。
2. 实例操作: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四则运算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出题,然后解答对方的问题。
4.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谁最快”,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运用四则运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四则运算的概念,如购物时的计算等。
2. 讲解: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符号,以及括号的优先级规则。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包括口算和笔算。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出题,然后解答对方的问题。
5.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谁最快”,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运用四则运算。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四则运算。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情况,了解他们对四则运算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检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小测试:通过小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馈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有需要,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操作和游戏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也要关注那些在四则运算上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da710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3.png)
《四则运算》教案一、教材分析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运算和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和运算经验。
特别是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的转折期,需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不太容易理解减法和除法的意义,而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注重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在学生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再以“为什么要用加(减、乘、除)法计算?”来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出运算的意义,使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要纵观全局驾驭教材,适时引导学生把分散学习的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0的运算特性和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3.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组织好练习,深化认识,培养能力。
教学中,既要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又要突出练习的针对性,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要有效组织巩固练习,加强基础运算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的教案模板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的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fd2ba3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2.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的教案模板学生的这些特征必需是真实的,是老师通过平常的视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料题目的运用等发觉的,切忌空泛。
那么应当怎么写好教案呢?今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有关于20xx小学四年级数学四那么运算的教案模板,盼望可以协助到大家。
20xx小学四年级数学四那么运算的教案模板1四那么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安排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或a×(b+c) =a×b+a×c 拓展:(a-b)×c=a×c-b×c或a×(b-c) =a×b-a×c(三)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四)除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d40d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b.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课一、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出示例4:96÷ 12+4× 2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 2=96÷ 16× 2=6× 2=12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96÷ [16×2]=96÷ 32=3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选择题:(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B、(47+33)÷(36-16)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四、课堂总结:〖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含括号的四则运算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人教版四年级《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四则运算》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5266b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1.png)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 以助教学四则运算, 一般是直奔主题, 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 机械训练, 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
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人教版四年级《四则运算》数学教案,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页例1与第2~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场景。
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 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 滑冰区有72人, 滑雪区有36人, 冰雕区有180人。
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 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
例题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与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 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积极思考, 主动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 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 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 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
(课件出示)美吗(美)欣赏图片(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 滑冰区有72人, 滑水区有36人, 冰雕区有180人。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 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2.交流、反馈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还能够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ed023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c.png)
四则运算教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具体安排如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材简析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
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
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最新12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最新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60a61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b.png)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23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23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呈现2023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准备好了吗?出发!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b9f6f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a.png)
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四则运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2. 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PPT、教学素材、课堂练习题;2. 学生:课本、练习册、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学习四则运算的概念(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四则运算的含义,解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定义,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习加法运算(2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规则,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实践。
4. 学习减法运算(20分钟)教师同样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规则,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实践。
5. 学习乘法运算(20分钟)教师示范和解释乘法运算的规则,并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
6. 学习除法运算(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规则,并通过实例进行辅助说明,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7. 综合练习(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四则运算知识,独立完成。
8.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有待提高的地方进行反思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并进行评价。
可通过课堂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个体评价。
五、拓展延伸将所学的四则运算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在家庭作业或生活中寻找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帮助他们掌握了小学六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生动有趣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则运算优秀教案
![四则运算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578fc5168884868662d60e.png)
四则运算优秀教案【篇一:《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没有括号的同级四则混合运算责任学校小街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王丽萍【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4-5 页例1和例2《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4-5页例1和例2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为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1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例2以“冰雪天地”接待游人的信息为素材,通过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引导学生观察所列混合算式,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例1、例2的基础上,教材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材在例题呈现上注重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就有数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顺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在全班反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
【教学过程】.- 1 -- 3 -- 4 -- 5 -【篇二:《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宜良县北墩子小学李刚$【教学内容】第一、三单元【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自主整理四则运算知识。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df37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8.png)
教学目标:1.正确地执行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能够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多个运算符同时出现时的计算顺序和法则。
2.较复杂的四则运算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用的习题和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5分钟)1.教师出示一道题目:“15+7=?”,请学生进行口算,并出示答案。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是加法运算符,能够将两个数值相加得到结果。
二、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和方法(15分钟)1.教师将四则运算的概念呈现在黑板上。
2.教师用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教师向学生提问,如:“你们能举例说明加法运算吗?”4.学生提供答案,教师逐一点评和解释。
三、加法和减法(25分钟)1.教师出示一系列的加法和减法习题给学生进行口算和写算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师提倡学生使用竖式算法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3.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答题情况,提供指导和纠正。
四、乘法(2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乘法习题给学生进行口算和写算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师提倡学生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乘法的计算。
3.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答题情况,提供指导和纠正。
五、除法(2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除法习题给学生进行口算和写算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师提倡学生使用竖式算法进行除法的计算。
3.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答题情况,提供指导和纠正。
六、应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给学生,要求他们应用所学的四则运算解答问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d6b3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5.png)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研究兴趣。
教学内容知识点- 加法及其运算规则- 减法及其运算规则- 乘法及其运算规则- 除法及其运算规则技能培养- 运算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数字的组织与运算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研究兴趣。
- 实践教学法:提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四则运算解决。
-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四则运算》- 教具:计算器、数字卡片、游戏道具等- 游戏活动设计: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口算游戏、速算比赛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兴趣。
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知识讲解: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明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口算游戏、速算比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实践操作: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四则运算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5.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或者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研究的表现等。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案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设计课堂的。
在导入中给学生留下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四则运算的第二条定律。
通过讲解例题和例题拓展学生自己找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接着学生练习、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知道如何将分步运算写成综合式子,并且按运算定律计算结果。
“四则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通过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买门票这一具体生活实例,引发出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数学问题。
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掌握运用。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归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律。
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这节课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法。
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格式。
通过对运算顺序的了解,结合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会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学生理解和自主探讨归纳正确的运算步骤和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多媒体、网络
四则运算
老师讲解例题时的重点数学信息和运算步骤,练习题的讲解时会有运算步骤。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运算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该怎么计算?(从左到右,多媒体出示运算规律。
) 那我们来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答案老师已经给出,但是你们必须告诉老师怎么计算才能得到正确地答案呢?多媒体将题目展示出来。
27+60-30=57 8×6÷24=2 12﹢30×2=72
师讲解,着重分析12+30×2。
这题我们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同学们比较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这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几类运算?那我们能按照昨天学习的从左到右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吗?我们试一试好吗?
老师带领学生计算得出84,和正确答案不符。
为什么我们这样计算没有得到72呢?是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呢?难道还有另外的运算法则吗?那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习四则运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法,好不好?
设计意图:有计划地安排练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达到熟练计算,为后面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也留下了疑问,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①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学习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师:“半价”是什么意思?
分步列式
师: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分步算式进行解答吗?方法一: 24×2=48 24÷2=12 48+12=60
方法二: 24+24=48 24÷2=12 48+12=60
师:说说这样列式,每一步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每一步的意思。
综合列式
师:同学们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算式一:24×2+24÷2
算式二: 24+24+24÷2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节课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给同学听听。
24×2+24÷2
=48+12
=60
师:那方法二又是怎么计算呢?老师想算一遍让大家看看有没有算对,大家要注意老师的运算顺序啊。
24+24+24÷2
=24+24+12
=48+12
=60
老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玲玲的票价24÷2=12,再算三个人的总价24+24+12=60,也得到了60正确答案,那老师的运算方法正确吗?)
师:比较我们上节课的综合式子,看看我们这两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哪些运算呢?说说每道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
②例3拓展题学习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拓展题: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算式和计算过程
100-24×3
=100-72
=28
答:应找回28元。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③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同学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解答。
⑴做一做
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第1题。
要求: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比较运算顺序是
否一样。
⑵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25×2=50 62-50=12
32÷8=456+4=60
15×3=45 30÷6=5 45-5=40
⑶判断并改错
22+18÷232-10×256÷8+7×3
=40÷2 =22×2 =7+7×3
=20 =44 =14×3
=42
要求:独立完成,并小组评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新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①完成课堂作业本P2
②完成书上P8练习一:5、6、7、8、9、10题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上诉内容的课件,以供教学之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做好准备,也能有条理地板书学习内容,便于学生接受。
本内容的设计遵循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结合教材,运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归纳知识。
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