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操作指南

合集下载

2023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三篇)

2023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三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一、研究对象,问题来源与分析为了进一步____《____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____》(中央七号文件)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当前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跳绳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活动所需场地小,活动时间地点都可因人而异,适宜于所有的孩子参与;其次,跳绳类项目在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绳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学生的体质,辅之以花样变化,孩子们喜欢,容易学会、乐于接受,掌握一两项技能可以确保终身锻炼的需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通过“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创建研究,在丰富学校阳光体育内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互助共进合作精神的同时,切实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并让学生感受跳绳带来的成功体验。

具体如下:1、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跳绳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套学校自编独创的绳操;2、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绳”技能,熟练掌握____种花样“跳绳”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应用,为未来健康生活奠定基础;3、通过的扎实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4、在开展学校“跳绳”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努力形成学校绳类体育特色文化,特色学校。

1、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2、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3、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习、使用情况:座谈、问卷、观察、个别访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跳绳项目的开展情况的研究,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

3、归纳整理法:搜集、整理调查、考察所得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

根据阳光体育项目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研究目标的具体要求,我校的绳类体育特色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自编一套适合学生的、活泼有趣的绳操。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指导学校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在课程中进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
-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 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课程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包括具体的实践项目和实践任务。

第二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组织教师针对实践任务进行培训,并对实践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如提供必要设备、材料和技术支持。

第三步:实施课程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辅导,确保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第四步:总结和评估
课程结束后,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成果,并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

实施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如下:
-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 强调实践过程与实践成果的并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 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实践项目和实践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全面和系统地完成实践任务。

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

学校应当充分重视该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引言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特色,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由学校自主开发和设计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全面考虑教育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众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指南,帮助您全面了解和理解这一过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1. 了解学生需求: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等,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2. 遵循教育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并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

确保校本课程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理念和发展目标相契合。

3.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教师为主导,但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参与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 多元化的教材选择:校本课程的教材选择应广泛多样,可以包括图书、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学习资源。

5. 注重评估和反馈: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这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步骤1. 调研与需求分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之前,学校应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2.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 设计课程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有机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4. 选择教学方法: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践等多种形式。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中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通过参与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课程设计1.确定课程目标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设计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课程的主要目标。

还要结合农村实际,培养学生热爱农村、服务农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适应农村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应包括生活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内容,可以通过农村生产实践、社区服务实践、劳动技能实践等方式来开展。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比如农村科技创新、农村文化传承等课程。

课程形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开设实验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节、文化节、劳动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实施1.教师培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培训,教师要提高实践能力,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程实施更加有效。

2.学校资源整合学校要合理整合资源,积极与当地农村社区、企业和农户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比如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等。

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共同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3.学生参与学生是课程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积极参与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评估1.评估方式课程的效果需要通过评估来进行检验。

评估可以采取定期考核、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并融入地域特色与学校文化。

为了有效实施这些课程,特制定以下教学工作计划,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与执行1. 目标设定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我们设定了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内容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应遵循教育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

我们计划结合学科知识,围绕社会问题、自然环境、生活技能等方面展开活动,如社区志愿服务、环保项目、科技创新等。

3. 实施步骤准备阶段: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对学生进行分组。

实施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活动计划进行实践操作,记录活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展示交流阶段:活动结束后,学生整理成果,进行展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4. 评价与反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不足,发扬优点。

二、地方课程的教学策略1. 地域特色融入课堂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将地域特色融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家乡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2. 教学方法创新针对地方课程的特点,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程内容整合地方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

我们将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3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3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兴隆乡直小学一、前期准备:1、组织管理:为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程”的管理,成立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确定内容:内容(心理类、品德类、科技类、人文类、自然类、休闲类等),形式(项目研究、种养、信息处理、各种制作、各种调查、科学实验、小报制作、模拟游戏、创意设计等)供教师参考运用,教师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他内容、形式。

3、人员准备:原则上教师全员参与,以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教研组根据本组教师特点、特长选择一项内容,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同时备课组教师可聘请社区有关人员与部分家长为活动的兼职人员,达到资源共享。

4、思想准备:聘请专家、学者培训教师,组织教师学习校本开发理论、学校课程开发总方案、及有关课改精神,更新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

5、业务准备: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加深对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认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了解,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结合案例分析,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6、课程支持:(1)开发理念:家长和社区都是课程可以开发的有效资源。

(2)政策支持:对组织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教师课程指导打入教学工作总量,每次增加四课时(三十分钟),按我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进行管理,对综合实践活动卓有成效的教师在职评和竞聘等评比活动过程中加记5--3分,以调动教师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二具体运作:1、开发课题每学期每教研组完成一项课题的研究。

教研组选定内容范围,招录对该项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成立相应活动小组,师生共同研究寻找课题来源渠道,可从这些方面思考:(1)研读新课标,从新课程教材提炼综合。

(2)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3)从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切入(如自然知识、地方文化、社会现象等)。

活动内容与方式可以《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为参考。

2、申报课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选题,向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完成申报,并做好实施计划,方案设计。

大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实施

大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实施

大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整合实施方案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强化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有个性地发展的主阵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如下:一、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分析本次课程改革虽然已进行了11年,但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来说,我市现状不容乐观。

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这两门课程的实施举步维艰。

因此,学校首先应该组织教师的学习培训,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臵实验方案》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理论辅导材料,使教师们通过学习培训,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及学校课程的内涵,认识到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为顺利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打下较为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做好师资储备,才能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化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经验和技能;〃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知识与技能〃在家庭、社区生活实践中巩固、运用、深化各学科所学的知识;〃能将家庭、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课堂中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学习实际操作、与人交往、商品交易等各种知识与技能;〃经历调查、分析、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学会思考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综合运用从学校、家庭、社会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热爱劳动;〃懂得父母为生活奔波的辛苦与不易,师长工作的责任与艰辛,理解师长,尊重长辈;〃认识到七十二行,行行不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体会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一颗永远快乐的善心;〃体会金钱的取之有道和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懂得服务的价值与真谛,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意识;〃懂得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劳动意识;〃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增强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旨在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

以下是该指南的部分内容:1. 功能定位:丰富课程供给,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

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特长。

注重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新进展、新成果。

体现学校文化,增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课程开发: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教师、社会专业人士以及家长等多方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明确各方责任,合理规划、规范组织课程开发工作。

对学生需求和学校课程资源等进行调查分析,充分论证,确定校本课程建设方向、重点学习领域、科目与形态等。

每门校本课程均要研制课程纲要,明确课程名称、开设年级、课时,阐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和评价方式等。

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实施评估、动态调整和完善。

3. 实施方案:学校是本校落实国家课程政策的责任主体。

要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对学校课程实施工作做出总体安排,形成课程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等做出全面具体安排,明确每个年级开设科目、课时分配、教学组织形式等。

注重健全课程实施机制,推动各学科、各环节、各方面力量协同育人。

鼓励将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整合实施,相关内容统筹安排,课时打通使用。

总之,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旨在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加强评估和调整完善工作。

同时要注重各学科、各环节和各方面力量的协同育人,整合实施相关课程内容,打通使用课时。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实施方案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实施方案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实行方案活动课程上不能由于低年级识字不多而不作要求。

只有让孩子从小知道爱书,能养成睡前一页书的好习惯。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实行方案5篇,期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实行方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生、足、走”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课文内容,激发酷爱北京,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诵。

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教学准备】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13个生字,会写“广、升”。

2、初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

【教学进程】一、看图导入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故宫、天坛、天安门、万里长城。

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风景,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如:“北京太美了!”“我很想去看看。

”“我真想去看看。

”3、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去看看。

出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个人读—全班读)二、初读诗歌1、出示多媒体课件。

(根据两幅插图制作的课件,配有分角色朗诵)2、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来了诗歌中妈妈告知“我”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3、同桌对读,一个当“妈妈”,一个当“我”,读读看。

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最好。

4、朗诵比赛。

(同桌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同桌读,评议、嘉奖;男女同学分角色读;全班读)三、识字1、认读词语⑴ 这首诗歌有很多词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读得最快,记得最牢。

⑵ 在课件中结合景物显现词语:告知、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⑶ 自由练读词语。

⑷ 比一比。

小组开小火车比赛,比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同学来挑战,谁最棒;教师随机抽读词语;全班齐读。

2、认读生字⑴ 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今天要认识的生字。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

汉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综合实践活动日校本课程是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努力探究高素质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按照《江岸区教育局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日”工作指导意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日工作。

一、实施目标1、以“三雅”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实践性学习为主,使综合实践课程与学校三雅文化相结合,体现汉铁小学办学品味。

2、使学生有慧中而秀外的素养,有规范的言谈举止,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有受良好教育的特俗气质,能做一个融合社会、正确生活、幸福生活的人。

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框架:每个年级教学内容选用单元式结构,每个年级3个单元,分别为手工类、益智类、习惯类三个板块。

每个版块内容5课时。

习惯类主要体现品德敦雅、谈吐温雅、举止文雅手工类注重作品表达,体现内涵的博雅;益智类是开发智力的传统游戏,体现学识慧雅。

三、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1、建立领导机构课程开发委员会;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共同组成,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

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课程领导团队:组长:文昌才、翁燕芬副组长:祝志芳、康岚组员:甘万盛、卢隽、陈慧、曹丽娟、李冰、赵健、赵立蕊校长室任务:负责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的制定、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课程开展的统一协调;教科室任务:负责校本培训、教师工作量鉴定、各类成果评比;教导处任务:负责课时安排、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工作的统筹安排,并对班级实施课程、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活动等情况进行评估;总务处任务:负责做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和设备使用。

课程教研团队:(由教科室负责人、综合实践活动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陈建华、石燕、赵立蕊、韩舰筠、李怡芳、冯懿萍、陈炜以及各教研组组长。

任务:制订学校学期计划、各年级或班级学期计划、编写主题活动方案、组织教研活动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课程指导团队:以课程项目为单位,建立三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团队。

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落实新课改精神,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当前社会需求及我校实际情况,本着以育人为本,以发展为本,构建多彩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我校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课程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

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

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

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三、实施策略: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学校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

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

通过课内和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指导纲要》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

小组合作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逐步走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和跨区域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组织方式。

要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能力、特长、活动需要,明确分工,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

既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

黎里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黎里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

黎里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纲要一、基本理念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

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

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从二者的联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不是一门校本课程~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为了开发和实施一门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方案将提供一个详细的指导。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

在课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提高自身能力。

三、课程内容1. 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实践活动,例如社区服务、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

2. 设计课程计划:根据实践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出详细的课程计划。

确保每个实践活动都能够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并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

3. 组织实践活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组织实践活动。

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并体验到实践活动的过程。

4. 提供指导与反馈:在实践活动进行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反馈。

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5. 结果总结与评价:在每个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结果总结与评价。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并通过评价来改进未来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1. 项目驱动学习:通过为实践活动设置具体的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景教学:尽可能地将实践活动融入到真实的情景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反思式学习: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并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五、评价与考核1. 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实践活动的表现、课堂参与度、书面报告等。

2.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识。

3. 同伴评价:通过同伴之间的互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方案一、课程开发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它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为载体,是一种以学生的实践为核心的生活课程。

二、课程开发的背景我校在积极探索小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方面都有教改新路子,对于积极探索在综合活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合活动课程之所以没有教材,是为了不束缚教师的手脚,让学生获取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但是教师在准备实施方案时,不能毫无目的与方向,心中应该有教材,否则其盲目性必然会影响学生探究过程的实效性。

所以,教师如何确定主题,确定什么样的主题,既要考虑学生知识储备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又要考虑学习资源的可用性。

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和实验进展情况,综合考虑学校资源的可用程度,准备编写一套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这套教材是我们把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当作“种子”种在实践的“土壤”中即将萌发的一株“新芽”。

初步设想教材分为中年级、高年级两个分册,一册教材有十六课左右。

这套教材的编写要密切联系我校实际,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留给了学生较大的活动和思考的余地。

三、课题名称及承担者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组织结构:组长:张爽。

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和课程研究的全面领导,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副组长:吴晓东、田晓芬。

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各子课题组的培训、协调工作;成员:王玉玲。

负责课程的实施与教材的撰写。

四、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本课题研究旨在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运作机制,将地方资源、社区资源、学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发出校本特色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有综合素质能力,善于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9篇)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9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一、开发背景我校位于河山镇文化区,河山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

如:“江北第一苹果之乡”之美誉,有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日照巨书摩崖石刻,有全国重点建设工业镇之称。

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

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

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6篇)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6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课程目标: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花样跳绳学习的热情, 要让学生“爱跳绳、会跳绳、跳好绳”, 让学生掌握花样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

同时提高学生体能、自主锻炼的能力与环境的适应能力, 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及高尚的团队精神, 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 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课程实施办法与课时分配:课程实施采用体育课教学和活动课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每班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花绳教学, 下午的活动课全校统一进行花绳练习。

课程评价:一、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是体育新课程和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我们确定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培养主线,以“快乐体育”____教学全过程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____中指出,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因此, 学校开发花绳校本课程是体育新课程的要求, 也是全面开面体育阳光运动的要求, 同时还是园区教育局开展“体教结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实践意义:1.从身体方面来说, 可以有效增强肺活量, 促进血液循环, 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壮。

2.从心里方面来说, 跳绳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自信心, 提升承受力。

3.从伦理方面来说, 能让学生养成自律习惯,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从智力方面来说,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培养学生的平衡感和节奏感。

理论价值:1.肩负增强学生体质的“使命。

”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体状况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 ____联合发文, 号召在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 因此, 花样跳绳肩负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操作指南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五根支柱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2、发挥师生主体作用;3、丰富学生学习方式;4、考虑学校实际可能;5、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程序1、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的基础研究。

主要涉及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作出的价值定位。

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2、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

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

4、在前者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5、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

6、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

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

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具体还可以细化为:成立小组;需求调查;培训教师资源调查;教师竞标;学生选用;跟踪评价;哲学整合;动态调整校本课程开发中涉及到的文件撰写格式和要求《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格式及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学校在校本课程方面的一般性的规定,用来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

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3-5项描述即可);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

《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的格式及要求。

《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是已经通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的各门课程名称及其简介,简介以200字为宜。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格式及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学校为主的开发方案,包括:1)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支柱‛情况;2)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3-5项描述即可;3)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教师为主的开发方案,包括的一般项目有: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学习时间/参加对象。

具体内容有:1)课程目标陈述(3-5项即可);2)专题、内容要点与活动安排;3)课程实施说明(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4)考试评价说明(考核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构成等)《课程纲要》的格式及要求。

《课程纲要》是教师自己任教的课程的一种设计。

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依据什么确定目标,以及目标是什么?),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如何呈现或实施上述内容?),以及课程评价建议(怎么知道上述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上述四个问题是所有课程开发都不能回避的。

当然,如有必要,还可以回答‚情景的课程需求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政策以保障该门课程的实施‛等问题。

因此,《课程纲要》的撰写就是围绕回答上述问题而展开的。

如‚生命的记忆——植物标本制作‛(节选)(见下表)就是《课程纲要》的一种形式。

校本课程有哪些开发类型课程选择。

主要是指在备择的几种课程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刚起步时或课程开发能力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经常采用这种适宜的方式。

如当学校确定要开一门书法课,在既没有经验又没有合适的教师的情况下,看看别的学校有没有可借鉴的或类似的课程,如有,就可以移植或选用,以后再逐步建设。

当然,课程选择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力,同时还要有可供选择的课程。

课程改编。

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或自己的、或别人的)进行修改,以形成一门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课程。

它也包括某些学校引进国外的课程进行翻译和本土化改造。

课程改编一般涉及五个方面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修订,即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与课程资源的修订。

课程整合。

主要是指按照某个重要的主题将两门及以上学科知识体系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一门新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可以弥补以分科为主开发的国家课程的不足,同时也可以使校本课程引进最新的主题元素,如可以以灾后心理辅导、汶水新城规划、奥运志愿者、太湖水污染治理等这样的主题开发跨学科或超学科的校本课程。

课程补充。

主要是指对原有课程的不足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充,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

课程补充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如英语会话、作文写作指导等,也可以是对校本课程的补充;可以是矫正性的,也可以是补救性的。

课程拓展。

主要是指对原有课程的优势而进行拓展,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

课程拓展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如数学思想、唐诗欣赏等,也可以是对校本课程的拓展,如国际象棋Ⅰ、国际象棋Ⅱ等;可以是内容的广度拓宽,也可以是内容的深度加深。

课程新编。

主要是指按照学生课程需求的评估以及可得到资源的分析,在学校教育哲学的观照下确定开发一门全新的校本课程。

所谓新编,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是相对个性化而言,越个性化的课程,就越能体现新编。

许多学校的‚特色课程‛以及最具时代性的课程就属于此类,如校史教育、‚我与上海世博会‛等。

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中走入误区误区一:任务本位。

‚现在上面不是都在检查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吗?我看兄弟学校的‘国际象棋’很有特色,那我们也开‘国际象棋’算了。

合适不合适?先应付一下再说……‛把校本课程当作一项任务来应付的做法必然扭曲了校本课程的价值定位。

这样的后果就是校本课程一大抄,你抄我来我抄他,哪个学校的校本课程有点特色,我就跟风照搬照抄,简单套用,到最后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校本课程以何为本?通过课程建设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这才是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

因此校本课程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学校的教育哲学、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课程开设的条件。

如果把校本课程建设仅仅视为是一项应付检查的任务,匆匆敷衍了事,那么校本课程就成了拍脑袋的事情,即便开出了五花八门的课,看似五脏俱全,实则没有灵魂。

误区二:教材本位。

‚我校在校本教材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个老师都使用了自己开发的教材,学生人手一册……‛长期以来,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致于一提到校本课程开发,人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要编教材、印教材和发教材,认为这是校本课程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成果。

殊不知,校本课程的特色在于贴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一方面,由少数学科专家编写的教材因其高度统一,很难顾及到个性差异,简单地采用这类教材并不适宜‚校本‛的精神。

另一方面,动员教师自编教材看似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实则增加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之外的工作负担。

而不同学校之间在资源、师资方面存在差异,每所学校不可能都能编出合格的教材文本,即使编写,其适用范围也十分有限。

何况,教材是国家严格控制的,须经有关部门审定,未经审定的教材不许发给学生。

其实,校本课程开发倡导的是从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出发,树立课程资源意识,走出教材至上的误区,采用课程纲要、教学简案、专题提纲等灵活形式来整合各种静态和动态的资源。

误区三:学科本位。

校本课程应该放在国家课程方案的框架内来理解。

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臵方案,还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都非常清楚地规定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边界、范围、时限以及之间的关系。

因此,不允许学校打着校本课程的旗号,随意地更改和增加考试科目的教学内容,加深教学难度,将校本课程的课时用于学科补习、辅导和竞赛,使得校本课程名存实亡,成为国家课程的延伸、考试科目的附庸。

应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功能互补关系,正确认识国家课程中的学科与校本课程中的各门课程中的关系,真正发挥校本课程的独特价值。

校本课程整体规划中可能有一部分课程是与学科有关的,但它可能是专题的而不是系统的,是学生选择的而不是限制必修的,是学生自主生成的而不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不是针对应试的。

误区四:教师本位。

‚我觉得李老师能写一手好字,就让李老师给一年级开一门‘硬笔书法’校本课程……‛现实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误区之一就是将校本课程异化为师本课程。

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个人可以随意决定开设某种校本课程。

一方面,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考虑到是否契合学校整体的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如果只单单考虑教师自身的特点,很容易游离于学校的教育哲学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

许多教师认为极其重要的课程,在学生看来就颇不以为然。

因为这些课程是教师‚强买强卖‛开设出来的,并非学生真正的兴趣所在。

练好字的确很重要,但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并不一定能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师本课程的误区首先在于对课程的错误理解,没有体现课程的民主;其次在于对校本课程定位错误,同时没有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事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为据来规划课程。

误区五:活动本位。

‚校本课程不就是以前的活动课吗?让学生去活动就行了,我们就开足球、篮球、乒乓球……‛校本课程继承了传统活动课的优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密切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然而,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学环节异化成为仅仅为活动而活动,即‚只有活动,没有课程‛。

活动的设臵丢掉了校本课程的本意,既没有反映地方、学校特色,又没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这种活动空有其表,毫无内涵,敲敲打打、热热闹闹之余狼藉一片,学生无所得、无所获,背离校本课程设臵的初衷。

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指导责任。

因为校本课程并没有设臵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智慧的参与和专业的发挥,否则,校本课程就会变成随意的课程,其功能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校本课程中的活动必须是有规划、有设计、有组织、有评价的,必须是与学生的兴趣、意愿和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要点要获得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功实施,就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从我国成功实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校领导是关键。

教育改革的实践表明,在实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校领导,尤其是校长,对实施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条件有了清楚地了解,对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决策、设臵、外部沟通和协调负起责任,宏观指导,组织课改小组经常研究课程设臵的重要问题,协调好各方关系和矛盾,对于开设过程中的困难的及时解决,对于师资培训、教材建设、教学实施等情况亲自过问,落实,是保证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