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沈英森-积聚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积聚共26页文档
T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中医内科学-积聚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中医内科学-积聚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积聚 第四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
积聚 第四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
• •
【概说】
(三)源流
1、《内经》 (1)“积聚”病名,首次见于《灵枢·五变》 “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 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概说】
(2)病因为寒邪外中与内伤忧怒,病机关键在于 气机逆乱,凝血蕴裹,津液涩渗,著而不去。 并强调体质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2)治法:行气化痰,导滞通腑。
(3)方药:六磨汤。 沉香、木香、台乌:理气宽中止痛,引气下
行; 大黄、槟榔、枳实:行气通腑导滞,推陈出
新。
【辨证论治】食滞痰阻
(4)临床应用:
①加山楂、莱菔子以加强健胃消食作用; ②痰浊中阻、呕吐恶心者加陈皮、法夏、生姜以
化痰降逆; ③蛔虫结聚者加服乌梅丸,或驱虫汤; ④聚证反复发作,脾胃虚弱,平时服香砂六君子
【概说】
2、《难经》与《金匮要略》提出积与聚的 区别
《难经·五十五难》“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 也。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并提出五脏皆 可成积。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积者,脏病也, 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概说】
3、《诸病源候论》专论积聚病,并提出虚劳积聚
原 发 性 肝 癌 --巨块型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合并肝癌
【诊断】
2、聚证
(1)腹中气聚,攻窜作痛,时作时止 (2)发作时局部气聚胀满,一般扪不到包块或扪
及包块,但可消散 (3)缓解时气聚胀满消失,可如常人 (4)X线、钡剂造影有助诊断。
【诊断】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痞满、鼓胀等相鉴别。 1、痞满:自觉脘腹痞塞胀满,无包块固定,无气 聚胀满
• •
【概说】
(三)源流
1、《内经》 (1)“积聚”病名,首次见于《灵枢·五变》 “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 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概说】
(2)病因为寒邪外中与内伤忧怒,病机关键在于 气机逆乱,凝血蕴裹,津液涩渗,著而不去。 并强调体质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2)治法:行气化痰,导滞通腑。
(3)方药:六磨汤。 沉香、木香、台乌:理气宽中止痛,引气下
行; 大黄、槟榔、枳实:行气通腑导滞,推陈出
新。
【辨证论治】食滞痰阻
(4)临床应用:
①加山楂、莱菔子以加强健胃消食作用; ②痰浊中阻、呕吐恶心者加陈皮、法夏、生姜以
化痰降逆; ③蛔虫结聚者加服乌梅丸,或驱虫汤; ④聚证反复发作,脾胃虚弱,平时服香砂六君子
【概说】
2、《难经》与《金匮要略》提出积与聚的 区别
《难经·五十五难》“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 也。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并提出五脏皆 可成积。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积者,脏病也, 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
【概说】
3、《诸病源候论》专论积聚病,并提出虚劳积聚
原 发 性 肝 癌 --巨块型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合并肝癌
【诊断】
2、聚证
(1)腹中气聚,攻窜作痛,时作时止 (2)发作时局部气聚胀满,一般扪不到包块或扪
及包块,但可消散 (3)缓解时气聚胀满消失,可如常人 (4)X线、钡剂造影有助诊断。
【诊断】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痞满、鼓胀等相鉴别。 1、痞满:自觉脘腹痞塞胀满,无包块固定,无气 聚胀满
中医内科学积聚ppt课件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病因病机-病因
• 5.预后 聚证易愈,积证难疗是积聚预后的一般现象。 • 虽言积证难疗,但非不可治。
• 若在积证初、中期病人获得及时正确的治疗,尚有治愈的希望;至 积证末期,若治疗得当,仍可减轻症状,甚则延长寿命;
方中以木香、砂仁、苍术、厚朴、橘皮、甘草(即香砂平 胃散)行气温中,散寒化湿;配伍台乌药、桂皮、生姜、 积壳以增强温中理气的作用;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 • 如兼瘀象者,加延胡索、莪术等; • 若寒甚可加高良姜温中散寒; • 若肝郁化火则去乌药、桂皮加丹皮、栀子以清肝泻火。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对积聚的病因病机有较详的论述, 并认为积聚一般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诸脏受邪,初未能 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 《景岳全书·积聚》篇认为积聚治疗“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 消曰激曰补,四者而已”,并创制了化铁丹、理阴煎等新方。
• 《医宗必读·积聚》篇则提出了积聚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治 疗原则,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在古代文献中,还有症瘕、癖 块、痞块之名,亦属积聚。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聚证)
• 2.食滞痰阻 • 证候:腹胀或痛,便秘,纳差,时有如条状
物聚起于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 脉弦滑。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聚证)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四章3.积聚
治法:祛瘀软坚,调理脾胃。
方药:膈下逐瘀汤。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五灵脂:活血化瘀; 玄胡、香附、台乌、枳壳:行气止痛; 丹皮:凉血活血; 甘草:益气缓中。
【辨证论治】瘀血内结
01
加丹参、三梭、莪术、别甲加强化瘀消积作用
或改用鳖甲煎丸(化瘀软坚,兼补益)。
服药同时,间断服用六君子汤:补益脾胃,攻补兼施。
病理:气滞、血瘀、痰结
聚证:气滞
积证:三者均有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积证 腹部扪及包块(大小、软硬不一) 局部可有疼痛(胀痛或刺痛) 兼腹胀、倦怠乏力、纳差、消瘦 B超、CT、内窥镜有助诊断。
【诊断】
原 发 性 肝 癌 --巨块型
原 发 性 肝 癌
肝硬化--合并肝癌
腹中气聚,攻窜作痛,时作时止
02
积证后期出现黄疸、鼓胀、吐血、便血等,属病情危笃,预后差,难治
03
【预后转归】
调情志
饮食有节
劳逸结合
有病尽早检查治疗,特别是对黄疸、胁痛、胃脘痛等。
【预防及护理措施】
谢谢
FOR WATCHING
积证重在活血:初期-攻邪为主:行气活血,软坚消积;中期-攻补兼施:祛瘀软坚,兼健脾;末期-扶正培本,大补气血,兼行气活血,忌攻伐太过
治疗要点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聚证 肝气郁滞 辨证依据: 主证: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 兼次证:脘胁之间时有不适; 舌象:舌质淡红,苔薄 脉象:脉弦。
积 聚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熟悉积聚的证候特征。
医学类-中医内科学-积聚教材教学课件
劳倦过度
过度劳累或安逸过度均可损伤正气, 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 形成积聚。
脏腑功能失调与气血津液紊乱关系
脏腑功能失调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等脏 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 津液代谢失常而形成积聚。
气血津液紊乱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气 血津液紊乱状态是积聚形成的重要病 理基础。
积聚的临床表现因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腹部肿块、疼痛、腹胀、 食欲不振等。
诊断方法
中医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结合望闻问切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积聚的类 型和证候。同时,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如B超、CT等也可用于辅助诊断。
02 病因病机探讨
外感六淫与内伤七情对积聚影响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 侵入人体,导致气机不畅,引发 积聚。
内窥镜检查
如胃镜、肠镜等,可直接观察消化道内壁的 积聚病变,并可取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
活检
通过穿刺或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是明确积聚病变性质的重要手段。
综合评估患者情况Biblioteka 选择合适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 初步判断病变部位和性质。
结合不同检查手段的优势和局 限性,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
分类
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积聚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肝郁气滞型、食 滞痰阻型、血瘀型等。
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各脏腑、组织、器 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 病理上相互影响。
辨证论治
中医通过四诊(望、闻、 问、切)收集病情资料, 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 治疗方案。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可采用 多种检查手段联合应用,以提 高诊断准确率。
中医内科学-积聚30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医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中医内科学——积聚终版.ppt
证。
晚期—正气大虚,邪气实甚,
积块大而坚硬,剧痛,脾虚证明显
。
最新.课件
21
二·治疗原则
聚证—疏肝理气,行气消聚,重在调气。 积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重在活血。
初期—攻邪为主-行气活血,软坚散积 中期—攻补兼施 末期—扶正培本,酌加理气、化瘀、消积 之品
最新.课件
22
二·治疗原则
治疗中,应处理好攻法和补法之间 的关系。
•年 老 体 虚 : 神 疲 、 乏 力 、 便 溏 者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
症状缓解后可用逍遥散善后。
最新.课件
26
2、食浊阻滞 症状:腹部特征(腹胀或痛,时有条 索状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
+诱因(纳呆,食少)+食滞征+舌脉 治法:理气化浊,导滞通腑 方药:六磨汤
方中沉香、木香,乌药理气宽中
畅—脉络瘀阻
日久不愈—积证
最新.课件
14
病因:
总之:
内因:正气亏虚 、脏腑失和
积聚的形成与演变均与之有关。
病位:腹部 脏腑:肝脾
病理:气滞、血瘀、痰结
聚证:气滞
积证:三 者均有
最新.课件
15
[诊断] 积证—腹部包块,或大或小,
或软或硬,痛有定处,胀痛或剌 痛。渐进过程,
积块出现之前,相应部位常有 疼痛、或兼有恶心、呕吐、腹胀 以及脾虚(正气虚)的症状。
5
《诸病源候论》“诸脏受邪,初未能为 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证治准绳》: “治疗是病必分初、 中、末三法”。 《景岳全书》: “治积之要,在知攻 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 中辨之”。
最新.课件
6
《医宗必读》把攻补两大法与初中末 三者结合起来,提出屡攻屡补,以平 为期的治疗原则。 《医林改错》:病机-瘀血 –活血化瘀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聚
-
34
二、病机
l.发病 正气亏虚则是积聚发病 的内在因素,积聚的形成及演变, 均与正气的强弱密切相关。
-
35
《医宗必读·积聚》说:“积之成 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景岳全书·积聚》亦说:“脾肾 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 之病。”
-
3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病位
在腹腔内,肝、脾、胃、肠为主要病变部位, 而积聚的发生主要关系到肝、脾两脏。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清代尤怡《金匮翼·积聚统论》 说:“积聚之病,非独痰、食、
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 然痰、食、气、血,非得风寒, 未必成积。风寒之邪,不遇痰、 食、气、血,亦未必成积”。
-
14
积聚辨证论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 “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 者攻之”等原则。
-
15
-
18
明代
王肯堂《证治准绳·积聚》在总 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治疗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 的主张。
-
19
李中梓《医宗必读·积聚》集前 贤之大成初、中、末三期治疗法 则,指出治积不能急于求成,可 以“屡攻屡补,以平为期”,颇 受后世医家的重视。
-
20
“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 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 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 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 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 补。”
一般病程较短,全身症状亦不如 积证明显。
-
29
【病因病机】
一、病因 l.情志抑郁,气滞血瘀 2.酒食内伤,滋生痰浊 3.邪毒侵袭,留着不去 4.它痛转归,日久成积
-
30
l.情志抑郁,气滞血瘀
肝气不舒 脾郁 肝脾气机阻滞
气血瘀滞
聚 气机的运行
凝结成块 积
-
31
2.酒食内伤,滋生痰浊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疟病》 认为疟久不解,“结为癓瘕,名 为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一直为后世所宗。
-
16
金元时期
罗天益《卫生宝鉴·腹中积聚》 共收集治疗积聚之方17首,其 中理气导滞、活血消积的药物在 处方中占较大比重,尤以三棱、 莪术为代表。
-
17
朱丹溪对于积聚的治疗
立方“用醋煮海石、醋煮三棱、 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 附之类为丸,石碱、白术汤吞 下。”(《丹溪心法·积聚痞块》) 丹溪汇逐瘀、化痰、健脾之药为 一炉,以逐瘀、行死血为主,辅 以化痰健脾以为佐使。
“积聚牢固不动,坚硬不软,则 病深矣。胃弱食少,大便溏泻, 不堪攻矣。”
-
24
【范围】
主要包括西医的腹部肿瘤、肝脾 肿大,以及增生型肠结核、胃肠 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肠 套叠、肠扭转、多囊肾等疾病。
-
25
【证候特征】
积聚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 要临床表现,但积和聚又分别有 不同的临床特征。
-
21
明代
《景岳全书·积聚》则对攻补法 的应用作了很好的概括,“治积 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 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
-
22
清代
《医林改错》强调瘀血在积聚病 机中的重要作用,其活血化瘀方 药的应用有突出的贡献。
-
23
清代《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 诀·积聚难证》以胃气的强弱作 为可攻与否的标准。
饮酒过度 嗜食肥甘厚味 辛辣之品 损伤脾胃 湿浊内停 饮食不节 饮食不调 痰 气郁 血瘀
积聚
-
32
3.邪毒侵袭,留着不去
寒 湿 热
人体 脏腑失和 气血不畅 痰浊内生
气滞血瘀痰凝
积聚
-
33
4.它病转归,日久成积
黄疸 湿邪留恋 阻滞气血 久疟不愈 湿痰凝滞 脉络痹阻 感染血吸虫 虫阻脉道
-
11
元代《丹溪心法·积聚痞块》
“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 血而成也。”认为积块的产生, 由痰与食积死血兼夹而成。
-
12
清代王清任
强调瘀血与积聚形成的关系
认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 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 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医 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 目》)。
-
13
积聚
Abdominal Mass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
1
【目的要求】
1.熟悉积聚的证候特征。
2.了解积聚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及气、 血、津液运行失常的关系。
3.熟悉积聚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掌握积聚的治疗原则及各证型的 辨证论治。
5.了解积聚的转归及预后。
-
2
【定义】
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 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 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 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怒,以致“血气稽留”、“津液 涩渗”,着而不去,渐而成积。
-
9
《中藏经》则指出:“积聚癥瘕 杂虫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 邪气并,遂乃生焉。”
-
10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
积聚主要由于正虚感邪所致,有 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
“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腑脏虚 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 为也……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 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
3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 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
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 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
4
【医论】
积聚之名,首见于《灵枢·五变 汇》“人之善病肠中积聚 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 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 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
5
《内经》里还有伏梁、息贲、肥 气、奔豚等病名,亦皆属积聚范 畴。
-
26
积证表现为腹内结块,固定不移, 并且结块大多由小渐大,由软渐 硬,初觉胀痛,继则疼痛逐渐加 剧。
-
27
一般病程较长,病情较重。
腹内病变的同时,常出现饮食减 少,倦怠乏力,病情较重者甚至 面色萎黄,形体日渐消瘦。
-
28
聚证则表现为腹中气聚,攻窜胀 痛,时聚时散,或有如条状物聚 起在腹部。
-
6
积聚之名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 谟·积聚》
“盖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 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 常者也。
-
7
由此言之,是坚硬不移者,本有 形也,故有形者曰积;
或聚或散者,本无形也,故无形 者曰聚。”
-
8
历代医家对积聚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病因 《内经》言及寒邪外侵及内伤忧
-
37
3.病性
本病以气滞血瘀为主,初期多为 气血凝结,寒湿内阻之实证。若 气滞、寒凝、食阻、痰结、血瘀 相互裹结,郁而化热,耗伤气血, 损坏脏腑,则可成为邪实正虚之 证。
-
38
4.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