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课件】鸡西大学:煤矿开采学(教学大纲)
《采矿学》教学大纲
《采矿学》(Mining Science)课程教学大纲88学时 5.5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采矿学》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必修课,主要讲授现代矿井的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开拓方式、矿井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对采矿原理、煤矿井下生产系统、环节和开采技术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使学生掌握现代煤矿地下开采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从事矿井采掘施工、组织生产的能力,及采煤工艺、采区(盘区或带区)及矿井开采设计的能力,并为今后深入研究开采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二、适用专业采矿工程专业。
三、先修课程煤矿地质学、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不同采煤工艺方式的装备、装备配套原则、工艺过程、工艺技术管理及参数确定方法、适用条件、选择采煤工艺方式的依据;掌握选择采煤方法的原则,了解采煤方法的发展趋势。
2.掌握单一长壁采煤法回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厚煤层大采高采煤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厚煤层倾斜分层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和工艺过程。
4.掌握放顶煤采煤法的基本理论、巷道布置、技术参数、工艺过程和适用条件。
5.掌握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基本理论、不同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技术参数、工艺过程及适用条件。
6.掌握准备方式的类型和适用条件。
7.掌握准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论;采区(盘区或带区)设计及技术参数确定方法;了解准备方式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8.掌握采区(盘区或带区)车场的型式、设计方法和轨道线路设计的基本知识。
9.了解煤田划分井田的方法;掌握矿井储量的分类及计算方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确定的原则、井田开拓方式分类和井田开拓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依据。
10.掌握立井、斜井、平硐及综合开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11.掌握阶段划分、开采水平设置、上下山开采、大巷布置、采掘“三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2.掌握井底车场线路及硐室组成、要求及调车方式。
13.了解矿井开拓延深及技术改造的内容和方法。
煤矿开采基本知识 ppt课件
构造变动引起的变化特点:
原始结构破坏,出现层间揉皱和滑动镜面, 在构造复杂的地段煤呈碎粒状、鳞片状和粉 末状,煤的光泽变暗,灰分增高;煤层增厚 带和变薄带相间出现,并沿主要构造线呈狭 长条带分布;煤岩层出现不协调褶曲,有时 煤岩互相穿插,致使煤层呈各种不规则状态。
16
(四) 煤层顶板和底板
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临近岩层 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临近岩层
岩石 最坚固、致密的石英岩及玄武岩。其它最坚固的岩石 很坚固的花岗岩类:
花岗岩(致密的)及花岗岩类岩石;
坚固的石灰岩;不坚固的花岗岩;坚固的砂岩;
一般的砂岩;铁矿石 砂质页岩;泥质页岩 坚固的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及石灰岩;软的砾岩 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 软的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石膏;冻土;无烟煤;
矿井生产能力,一般是指矿井的设计年产量,以万 T/a表示。我国把矿井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称井型。
大型矿井:生产能力为120万T/a、150万T/a、 180万T/a、240万T/a、300万T/a、400万T/a、 500万T/a及以上的矿井,300万T/a及其以上的矿 井又称特大型矿井。
19
每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
有2种基本形式: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是老岩层,两
翼是新岩层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部是新岩层,两
翼是老岩层 褶曲要素(基本组成部分): 核部、翼部、 轴面、 枢纽
20
背斜
向斜
21
22
(二)断层构造 岩层或煤层受力超过其强度极限发生变形
破坏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
断层(两侧岩块有显著位移)和节理(裂 隙)。
断层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最主要的地质构 造。 1、断层要素
【采矿课件】《采矿学》课程设计大纲
《采矿学》课程设计大纲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K
l 、K
2
和K
3
煤层,
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该采(带)区走向长度3000m,倾斜长度1lOOm,采(带)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
单,无断层,K
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K
2
和K
3
煤层属中
硬煤层,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
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
3
煤层底板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
(1)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1
煤层倾角条件1:煤层平均倾角为12°
(2)设计题目的煤层倾角条件2
煤层倾角条件2:煤层平均倾角为16°
设计采(带)区综合柱状图
三、课程设计内容
1.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
2.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或带区下部平车场(绕道线路和装车站线路)线路设计;
3.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
四、进行方式,。
《煤矿开采学》PPT课件
§1.1煤田开发的概念
❖ 二、井田
❖ 1、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 为井田。
❖ 矿井:组成矿区的社会单元(开发井田的社会组 合)。
❖ 井田范围,走向长,大型(7.0km)、中型(4.0 km)、小型(1.5 km)。
❖ 2、煤田划分为井田的原则:
❖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利用大断层、褶曲、
位用万t/a或Mt/a表示(矿井生产能力是设计计划任 务书给定的,是系列化的,不能随便给定,如100 万吨、75万吨,(目前,按国际通用方法用Mt/a)。 ❖ 2、井型:按照矿井生产能力的大小不同,将其划 分为不同的级别,成为不同的井型。
19
§1.2 矿山井巷名称和井田内的再划分
❖ 1)、小型井:9、15、21、30(万t/a);
❖ 2006年, 23.32亿;2007年,26亿。
❖ 2、单产及机械化水平
❖ 1)、建国初期,风稿落煤,人背,人拉,马拉,
高பைடு நூலகம்度体力劳动。
4
煤矿开采学(绪论)
❖ 三年恢复时期5,推行壁式采煤,使用刮板运输机 和截煤机。52年,4331吨/月.面。机械化水平 0.73%。
❖ 2)、第一个五年计划,引进苏联康拜因,在双鸭 山岭西矿使用。57年,5137吨/月.面,机械化水平 4.12%
条件好; ❖ 2)、缺点: ❖ (1).占用土地多,污染环境; ❖ (2).受气候影响大; ❖ (3).对矿床赋存要求严格。
22
§1.2 矿山井巷名称和井田内的再划分
23
❖ 五§、井1.田2 内矿的山再井划巷分名称和井田内的再划分
❖ 1、非近水平煤层的划分: ❖ 1)、划分为阶段 ❖ 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按一定标高,沿倾斜方向每
第一讲绪论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讲绪论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
采区式
•走向长壁工作面:工作面沿倾斜布置,沿走向推进。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讲绪论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
2.分段式划分
• 在阶段范围内不再划分为采区,而是沿倾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 行于走向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每个分段斜长布置一 个采煤工作面。
• 适用条件:分段式划分仅适用于地质构造条件简单、走向长度较 小的井田。
• 教学重点 井田内划分 矿山井巷名称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 教学难点 井田内划分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讲绪论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
•一、煤田开发的基本概念
(一)煤田和矿区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同一地质 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 布区称为煤田。
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称为矿区。
•回风巷
•开 切 眼
PPT文档演模板
•运输巷
第一讲绪论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5
第一讲绪论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讲绪论煤矿开采学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煤碳工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年产量已达19个亿,居世界首位。 •综采面:平均年产约100万吨,最高1000万吨,多
集中在山西和陕蒙交界的神府。 •普采面:平均年产约40万吨,最高90万吨。 •炮采面:平均年产约15万吨,最高50万吨 •出现了5.5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6m以上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水平巷道
阶段大巷:为一个开采水平或阶段服务 的水平巷道 阶段大巷: 阶段运输大巷
《采矿学》教学大纲
《采矿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采矿学英文名称:Mining Science课程编号:020011140课程性质:选修学分/学时:3/48。
其中,讲授44学时,实验2学时,实训2学时适用专业:采矿工程任课学院、系部: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一、课程简介课程定位:《采矿学》是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讲授煤矿开采基本知识,生产系统,巷道布置,采区设计等内容。
该课程是涉及采煤方法,巷道空间布置,矿井高效生产等知识体系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坚持“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要求,讲授我国能源开发形势,煤矿工人“乌金”精神,落实“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上“忙起来”,在学习效果上“实起来”。
课程内容:本课程重点介绍现代化矿井的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开拓方式、采区设计矿井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简单介绍深矿井开采、煤的地下气化及露天开采知识。
其中,采煤方法、准备方式与井田开拓是本课程的重点;建立井下开拓、开采系统的空间概念是本课程的难点。
学习成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和回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准备方式与采区设计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方法;(3)矿井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
同时,让学生了解:(1)露天开采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2)采矿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
为学生今后从事采矿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及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煤矿地质学、矿山测量学、岩体力学与工程、井巷工程等。
二、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7版)》,《采矿学》课程教学目标对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1。
表1 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注:表中“H(高)、M(中)、L(弱)”表示课程与各项毕业要求的关联度。
三、学习目标与教学环节《采矿学》课程采用国家“九五”规划教材,以“采煤方法、准备方式、井田开拓和矿井其他开采方法”为主线,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煤矿开采学》课件
煤的化学成分与能量分析
分析煤的化学成分和能量含量,探讨如何评估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了解不同煤种的特性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 用。
煤的环境影响与治理
研究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相关治理措施。探索可持续性开采和清洁煤技 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煤矿开采学》PPT课件
煤矿开采学PPT课件探索煤矿开采的全过程,包括煤的形成、采掘方法、选矿、 储存运输、环境影响与治理等内容,旨在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煤矿概述
煤矿概述带你认识煤矿开采的背景和行业重要性,包括煤炭资源分布、市场与发展趋势,以及煤炭行业的机遇 与挑战。
煤的形成与种类
探索煤的形成机制和不同种类,包括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作为能源的潜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煤的采掘方法
介绍煤的采掘方法,从传统的露天采掘到地下开采技术的发展。探讨各种方 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煤的选矿与分选
了解煤的选矿与分选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方法。探索如何提高煤质和提取 有价值的矿物。
煤的储存和运输
讨论煤的储存和运输方式,从煤场管理到铁路和水路运输。了解如何确保煤 炭高效且安全地送达目的地。
《采矿学》课程教学大纲
《采矿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采矿学课程英文名称:Mining Science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采矿工程学时数:82(其中实验学时6)学分数:4.5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采矿学》是研究采矿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是采矿工程专业的首要主干课程,是本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了现代化矿井的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及采区设计,开拓方式及矿井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他开采方法以及露天开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采煤(地下及露天)技术,采场及巷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基本要求为:掌握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和回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准备方式与采区设计的基本理论及主要方法;掌握矿井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了解露天开采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了解采矿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为学生今后从事采矿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及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开采理论、开采方法与技术。
包括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及采区设计;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矿井其他开采方法以及露天开采.采煤方法、准备方式与井田开拓是本课程的重点;建立井下开拓、开采系统的空间概念是本课程的难点。
以下分章阐述:绪论、第一章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2学时)了解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重点重要地位,初步了解煤矿开采的历史、现状,了解《采矿学》的特点、性质、目的及任务。
掌握煤田开发、矿井巷道名称、井田内的划分以及矿井生产的基本概念.第一篇采煤方法第二章采煤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学时)理解采煤方法的基本概念,熟悉采煤方法的分类及应用概况。
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6学时)掌握爆破采煤工艺、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技术原理和技术方法,熟悉其他条件下机采的工艺特点、采煤工艺方式的选择方法,掌握采煤工艺的特殊技术措施,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作面的工艺设计。
第四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2学时)掌握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理解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中的各主要内容。
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大纲
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先修课程基础课;制图;力学;地质;测量;岩石力学。
二、适用范畴及属性采矿工程专业复习使用三、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地下开采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科学,是采矿、安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目的培养学生对煤矿生产系统,煤矿建设,生产方针有全面了解。
四、课程的重点和差不多要求〔一〕本课程的重点重点要把握缓倾斜煤层的长壁采煤方法、预备方式和井田开拓三部分,训练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的差不多技能。
〔二〕差不多要求要求学生把握煤矿开采的差不多原理,把握采煤方法、预备方式和井田开拓三部分内容。
并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对矿井开采技术、机械化采煤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明白得。
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五、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衔接和分工〝煤矿地质〞、〝煤矿测量〞是讲述矿图和煤柱留设方法,在本课程之前进行;〝井巷工程〞是述井巷断面和交岔点设计,在本课程之前进行。
〝矿井通风〞、〝矿山压力与操纵〞、〝矿井设计〞、〝专门开采〞应在在本课程之后进行。
六、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执行本复习大纲前必须系统的学习完«煤矿开采学»和相关的课程;如基础课,制图;力学;地质;测量;岩石力学;〝矿井通风〞;〝矿山压力与操纵〞;〝矿井设计〞否那么不利于系统把握本课程的差不多内容。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绪论介绍我国煤炭工业进展历程、趋势及煤矿开采学的差不多概念。
第一篇采煤方法第一章煤矿开采的差不多概念第一节煤田开发的概念介绍矿区、煤田、井田、矿井生产能力和井型、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的概念。
第二节矿井井巷名称及井田内划分l、介绍矿井井巷名称;2、井田内划分(分采区、分段、条带、盘区)。
第三节矿井生产的差不多概念1、井生产系统概念;2、矿井开拓、预备、回采的概念第二章采煤方法概念及分类第一节采煤方法的概念介绍采场、采煤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煤系统、回采工艺的概念。
第二节采煤方法的分类及应用介绍壁式和柱式采煤方法的概念和特点。
采矿学课件第01章 采矿基本知识
2020/2/9
11
1.3 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要求
1.3.1 概述
与其他行业相比,采矿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相对较差。故矿床开采过 程中应注意以下要求: (1)要确保开采工作的安全,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2)要符合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要高效可持续发展。这体现在:①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减少矿石 的损失贫化;③降低矿石成本;④增大开采强度。
2020/2/9
17
2020/2/9
6
1.1.3 矿岩力学性质
硬度:矿岩抵抗工具侵入的性能叫做硬度。硬度愈大,凿岩愈困难。矿岩的硬 度取决于矿、岩的组成。矿岩的硬度除对凿岩有很大影响外,往往影响矿、岩 的坚固性和稳固性。 坚固性:是指矿岩抵抗外力(工具冲击、机械破碎、炸药爆炸等作用力)的性 能。它与矿岩的强度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强度是指矿岩抵抗压缩,拉伸,弯曲及剪切等单向作用的性能。而坚固性所抵 抗的外力却是一种综合的外力。(如抵抗锹,稿,机械碎破,炸药的综合作用 力)。 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来表示又叫硬度系数,也叫普氏硬度系数f值即矿 岩的极限抗压强度来表示:
2020/2/9
10
矿体倾角:矿体与水平面的夹角。矿体按倾角分为: (1)水平和微倾斜矿体,倾角<5°; (2)缓倾斜矿体,倾角为5°~30°; (3)倾斜矿体,倾角为30°~55°; (4)急倾斜矿体,倾角>55°。 矿体厚度:矿体上、下盘之间的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即垂直厚度或水平厚度。 矿体按厚度分为: (1)极薄矿体。厚度<0.8m; (2)薄矿体。厚度0.8~4m; (3)中厚矿体。厚度4~15m; (4)厚矿体。厚度15~40m; (5)极厚矿体。厚度>40m。
2020/2/9
9
1.2 金属矿床的工业特征
煤矿开采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煤矿开采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煤矿开采学课程编号:020000180英文名称:Coal mining science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设院(系):安全学院课程总学时:48 实验总学时:4开设学期: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大纲撰写人:撰写日期: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是研究地下开采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科学,目的培养学生对煤矿生产系统,煤矿建设,生产方针有全面了解。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采矿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随时间空间变化的动态系统,由于采矿系统的复杂性及动态性,因此,实验是认识采矿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
采矿模型实验课是采矿专业学生在学习采矿学课程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对巩固同学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帮助同学建立矿井空间概念,进行工程素质基本训练等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建立矿井开拓开采系统以及各生产环节之间的时—空关系;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进而增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采煤工艺、井田开拓及井底车场二个部分,涉及模型26组,在上实验课时,可根据教学需要选用。
每次采矿实验课后附有一定量的二种类型的作业题,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每种类型为两道题,其中一道为较容易作的题,第二道难度稍高,在使用习题时,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程度选作。
通过实验课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1、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回采工艺的各种类型,掌握近水平煤层盘区巷道联合布置方式及采煤方法的空间概念。
2、弄清各种巷道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交叉关系;弄清各种井底车场的布置方式、调车方式及各种调室设置,建立矿井开拓的空间概念。
实验方式为分组进行,每组不超过30人,实验时实验教师首先对照采矿模型讲解实验内容及重点难点,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分析研究模型。
三、实验项目设置四、考核方式编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指导书中二种类型的作业题,学生可对照采矿模型绘制或根据指导书中给出的条件设计矿井、采区及一种采煤工艺布置图,并写出简要文字说明。
《煤矿开采学》教学大纲.doc
《煤矿开采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大纲是根据煤矿高级技校两年制高级综合机械化采煤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的,教学时数为54学时。
本课程是两年制高级综合机械化采煤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矿井开拓基本知识,熟悉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掌握采区巷道布置方法、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
二、课程的适用范围本课程是技工学校两年制高级综合机械化采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三、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配合与联系本课程应在学习完基础知识之后学习的专业必修课。
四、所用学时54学时授课学时分配表章节总学时授课学时自学学时实验学时备注第一章煤矿地质与生产基础知识2第二章井田开发概论2第三章井田开拓方式6第四章矿井开拓巷道布置4第五章采煤方法概述2第六章走向长壁采煤法14第七章倾斜长壁采煤法8第八章放顶煤采煤法4第九章采煤工艺12小计54第二部分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及说明第一章煤矿地质与生产基础知识一、课程内容:1、煤层赋存的地质特征。
2、矿井井巷的名称及分类。
3、矿井生产系统。
二、教学要求:1、京握按煤层的厚度如何分类。
2、熟记矿井井巷的名称及分类。
第二章井田开发概论一、课程内容:1、矿井开发。
2、矿井储量及储量损失。
3、煤出划分为井出。
4、井田内的划分。
5、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二、教学要求:1、了解井田划分方法。
2、会计算矿井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第三章井田开拓方式一、课程内容:1、井田开拓概述。
2、斜井开拓。
3、立井开拓。
4、平嗣开拓。
5、综合开拓。
6、分区开拓。
二、教学要求:1、了解井田的开拓方式,掌握开拓方式的选择原则及巷道布置特点。
第四章矿井开拓巷道布置一、课程内容:1、井爾数目及位置。
2、开采水平的划分。
3、开釆顺序。
4、井底车场。
二、教学要求:1、领会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2、了解上下山开采的选择3、掌握井底车场调车方式及线路布置,了解井底车场形式及其选择和井底车场嗣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开采学》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煤矿开采技术
学时:112
鸡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采矿教研室
2007.6
《煤矿开采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112 适用专业:煤矿开采技术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包括采煤方法、采区准备及井田开拓三部分内容。
使学生了解掌握采煤方法,学会采区设计以及矿井巷道布置系统和生产系统、井田开拓等,了解目前国内外的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与重点、难点
(1)基本要求
1)、掌握井田开拓方式和类型
2)、掌握采区准备方式和类型
3)、了解井底车场和采区车场的形式
4)、掌握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5)、掌握目前我国常用的采煤工艺
6)、掌握走向长壁和倾斜长壁采煤方法
7)、掌握特殊条件下采煤方法
(2)重点
1)采煤方法,涉及采煤工艺和回采巷道布置。
2)采区(带区)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矿井开拓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难点及解决方法
1)地下错综复杂的各种井巷的空间关系及这些空间井巷与采矿工程图之间的关系。
解决方法:
a.配置和更新采矿模型室,从03年开办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以来,实验室建设实现了
跨越式发展,最初只有一个模型室,经过五年建设了实验、实训、仿真实验室等18个,2006年就投入1200多万元,并配备专门实验员,起点高,大多是声光电采矿模型,学生通过模型实验由采矿工程图到采矿模型,再由采矿模型到采矿工程图,多次反复,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和井巷与采矿工程图之间的关系。
b.通过三次实习阅读实习矿井的采矿图,建立井巷与采矿工程图之间的关系。
2)矿井生产系统及设备和工艺过程,矿井生产系统及工艺过程是动态的,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都比较困难。
解决方法:
a.观看录像片。
(购买了2套不同条件下录像片,建立了有线、无线、VPN技术三网合一的煤矿生产监测、监控中心,可实现视频、数字的实时浏览)
b.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让学生到生产矿井现场感受开采的动态过程。
3)地下煤层的赋存条件千差万别,采煤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开采决策最终导致技术经济效果相差很大,我国又是煤炭开采中等难度以上的国家,正确选择和评价开采方案有相当难度。
解决方法:
讲授过程中,明确各种采煤方法的适用条件,明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安全和采出率高应作为各种开采方案的基本原则,且要在多变量状态下进行多目标决策。
4)《煤矿开采学》内容以叙述为主,是应用多种工程技术和科学知识来解决矿山开采问题的课程,实践性强。
解决方法:
a.讲授过程中注重工程实例,通过实例归纳为采煤原理。
b.通过课程设计,完成模拟生产矿井的采区(带区)及工艺设计。
c.在实习同时,强化仿真现场建设,把校内模拟煤矿生产系统完善好。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在本门课程开出前已经开了《煤矿地质学》,《井巷工程》、《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已经为《煤矿开采学》这门课程打下了基础。
本门课程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很多,概括了采矿技术相关的绝大数的知识点。
学生对本
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专业技能高低。
本门课程结束后将进行的课程设计——采区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本课程结束后将还有相关的课程是《矿井设计与优化》。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内容较多,专业术语较多,空间概念较强,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即以煤矿认识实习——模型、实验课——过程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主要内容设置实践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较强的职业技能。
为此,安排了实践教学16学时。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内容较多且专业强,还较抽象,要求结合试验室的模拟系统消化并理解新知识。
2、本课内容要求用多媒体教学,并结合录像资料进行教学。
3、本课要求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教学,必要时到煤矿现场去。
4、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读图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煤田开发的概念
第二节矿山井巷名称和井田内划分
第三节矿山生产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概念
第二节采煤方法的分类及应用概况
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第一节爆破采煤工艺
第二节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
第三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第四节其他条件下机采的工艺特点
第五节采煤工艺方式的选择
第六节采煤工艺的特殊技术措施
第七节采煤工作面工艺设计
第四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第一节示例
第二节采煤系统分析
第三节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应用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跨落采煤法第一节示例
第二节采煤系统分析
第三节采煤工艺特点
第六章倾斜长壁采煤法
第一节示例
第二节采煤系统分析
第三节采煤工艺特点
第七章放顶煤采煤法
第一节基本特点及类型
第二节放顶煤开采支护设备
第三节矿压显现特点及放煤破碎机理第四节放顶煤工艺特点
第五节采煤系统分析
第六节适用条件
第八章急斜煤层采煤法
第一节急斜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
第二节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第三节水平分层及斜切分层采煤法
第四节水平分段放顶煤采煤法
第五节仓储采煤法
第九章柱式体系采煤法
第一节柱式体系采煤工艺
第二节采煤方法特点
第十章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发展
第十一章准备方式的类型及其选择第一节准备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采区式准备
第三节盘区式准备
第四节带区式准备
第十二章煤层开采顺序
第一节缓倾斜及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第二节急倾斜煤层群的开采顺序
第十三章采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第一节煤层群区段集中的布置
第二节采区上下山布置
第三节采区参数
第十四章采区车场
第一节轨道线路布置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采区上部车场形式选择及线路布置
第三节采区中部车场形式选择及线路布置
第四节采区下部车场形式选择及线路布置
第五节采区硐室
第六节其他辅助运输方式的车场及轨道线路联接特点第十六章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
第二节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第三节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第十七章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立井开拓
第二节斜井开拓
第三节平硐开拓
第四节井筒形式分析与选择
第五节综合开拓
第六节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
第十八章井田开拓巷道布置
第一节开采水平的划分及上下山开采
第二节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
第三节井筒的位置
第十九章井底车场
第一节开采车场调车方式及线路布置示例第二节井底车场形式及其选择
第三节井底车场硐室
第二十章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
第一节矿井的采掘关系
第二节矿井开拓延深
第三节矿井技术改造
第二十一章矿井其他开采方法
二、课时分配
课堂教授 84学时
看录像 4学时
模型实验、模拟仿真实验16学时
现场教学 4学时
课堂讨论 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