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 1附答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选择题下图为“山东省某地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当太阳光线为③时,该日山东省()A.正处梅雨季节B.全省草木葱绿C.一年中日出最晚D.各地昼夜等长答案:1.B 2.C杭州(120°E,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给热水器的支架安装了可以依据每天正午太阳高度而调整集热板倾斜角度(图中θ角)的装置。
据此完成第3题。
3.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应尽可能使每天的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
因此,每年3月21日这一天,图中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θ应为()A.30°B.45°C.60°D.90°答案:A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缘由。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来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4~5题。
4.黄赤交角为24.2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5.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③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1°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4.B 5.C6.在每年10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下列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B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7~8题。
7.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吃月饼,共庆团聚B.荡秋千,春游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会面8.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7.B8.B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1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课时分层作业(一)(建议用时:30分钟)如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回答1~2题。
1.图像最能反映()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流星运动D.恒星运动2.图像中心和该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分别为()A.天顶、逆时针B.天顶、顺时针C.北极星、逆时针D.北极星、顺时针1.A 2.C[第1题,北极星及周围星辰为恒星,视为固定不动,而相机虽然固定在地球表面,但是随着地球自转运动而动,所以出现圆形的星辰运动轨迹。
第2题,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而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星辰轨迹则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
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和在北半球仰视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 3.下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A B C DA[地球的自转方向只有一个,即自西向东,只是观察角度不同而描述不同,从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B图表示北半球,应为逆时针;C图表示南半球,应为顺时针;D图据经度的变化判断,应为顺时针;A图表示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
]读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
据此,完成4~5题。
4.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A.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高纬度5.R点所处的地形最有可能是()A.丘陵B.盆地C.山地D.高原4.A 5.B[第4题,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图中线速度数值越向南越小,说明越向南纬度越高,所以说该地在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约为1 670 km/h,30°纬线的线速度约为1 447 km/h,图中线速度数值介于二者之间,位于低纬度,故答案选A。
第5题,纬度和海拔是影响地球表面线速度的两大因素。
同样海拔,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R比同纬度的T处线速度小说明该地地势较低,地形类型应为地势较低的盆地,故答案选B。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基础练学问点1天体的推断2024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平安着陆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其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放射取得圆满胜利,当日,多地网友拍到我国空间站过境祖国上空,直呼美极了。
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A.流星 B.极光C.彗星 D.磁暴2.依据天体类型,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属于( )A.恒星 B.行星C.流星 D.卫星学问点2天体类型的推断读“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 )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C.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4.以下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月地距离是1.5亿千米B.日地平均距离约38.4万千米C.月球是地球的卫星D.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中心学问点3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2024年8月20日出现了木星冲日现象。
冲日是指某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的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不会出现冲日现象的天体是( )A.土星 B.金星C.火星 D.海王星6.木星冲日现象体现了行星公转运动的( )A.方向相同 B.轨道近圆C.轨道共面 D.平安稳定学问点4存在生命的行星2024年1月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觉了一个与地球类似的、可供人类将来居住的“宜居地球”,并将其命名为“TOI700d”,距离地球仅100光年。
据此完成7~8题。
7.由材料可知,“TOI700d”最可能位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8.推断“TOI700d”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A.与地球相像的地表形态B.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C.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D.获得与地球上相像的可见光易错练易错点1天体与天体系统特征驾驭不清2024年11月8日晚(农历十月十五)上演了月全食,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始终线上,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从而产生月全食。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课后作业一、选择题以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据图完成1~3题。
1.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3.图示时期,以下天文现象能够出现的是( )A.我国华北地域昼短夜长B.北极点左近出现了极夜现象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D.我国昼长夜短4.在以下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形式的是( )以下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表示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称号正确的选项是( )A.a为西南信风带B.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c为西北信风带D.d为极地西风带6.以下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收缩构成的B.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构成的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左近相遇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阴影局部为气压带,完成 7~8题。
7.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气压带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M—赤道低气压带B.M—副热带高气压带C.P—副极地低气压带D.N—极地高气压带8.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图示时节为北半球夏季B.MN之间为西北风C.MN之间为西北风D.NP之间为西南风读某月某条经线上局部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表示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区分为( )A.下沉枯燥B.上升湿润C.由高纬流向低纬枯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10.图中显示的日期能够是(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局部表示图,阴影局部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 )A.西南风B.西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2.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时节是( )A.春季B.夏季C.春季D.夏季二、综合题13.以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图(图1)和季风环流图(图2),据图回答以下效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1:3.1 水循环

第一节水循环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2.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不影响地表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结合图分析,a为水汽输送,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e为蒸发。
第2题,水循环的过程在不断地产生淡水,维持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水循环使得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并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读“我国长江口附近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长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C.陆地内循环D.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5.关于水循环各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节①参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B.环节②与地表温度无关C.环节③中的水分含量与海陆分布无关D.环节④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深刻『答案』 3.B 4.D 5.A『解析』第3题,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太平洋上的水汽在东南季风的吹送下到达陆地上空,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降水,而降水最终汇集成径流,流入海洋中,故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
第4题,长江为外流河,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第5题,环节①为地表径流,参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各环节会造成影响,下列对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B.库区水汽蒸发量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7.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A.海陆间循环B.地表径流C.陆地内循环D.地下径流『答案』 6.C7.A『解析』第6题,大型水库建成后,该地区的水位上升,导致下渗加强,地下水位上升,蒸发量也会增加,同时会减小下游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幅度;由于库区的水汽增加,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库区的降水都会增加,故选项C不正确。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9:4.1.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练习题

课时1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一、选择题1.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 )A.峰丛、石林、石笋B.峰林、石柱、石林C.孤峰、残丘、石幔D.峰林、孤峰、残丘2.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温越高,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③降水越多,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闻名海内外。
读图完成3~4题。
3.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A.海岸地貌B.喀斯特地貌C.冰川地貌D.风沙地貌4.关于该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该地貌可以发展旅游业B.该地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C.该地貌适宜建大型水库D.利用该地貌的山间小盆地可以发展种植业读地表喀斯特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地貌的名称正确的是( )A.①是溶沟B.②是残丘C.③是峰丛D.④是峰林6.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7.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主要是( )A.流水沉积形成的B.流水侵蚀形成的C.流水溶蚀形成的D.湖泊堆积形成的8.读下列两幅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图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上游B.①图河流多U形谷地C.②图河流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D.②图中河流地区常发育牛轭湖9.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②海浪作用明显③沉积物颗粒大④多沙洲、沙岛发育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0.流水搬运能力(M)与流速(v)密切相关。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某河流四个位置的沉积物颗粒组成图,四个地点中,流速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读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完成11~12题。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1 地球的宇宙环境+Word版含解

课时分层作业(一)(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关于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B.宇宙是无限的,可观测的宇宙的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B[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时间、空间的统一体,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天体。
作为物质的天体之间是具有联系的,其中星云和恒星是最基本的天体。
] 读天体系统的层次图,回答2~4题。
2.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A.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C.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D.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3.从天体系统级别来看,甲、乙、丙、丁属于同一级别的是()A.甲与乙B.丙与丁C.乙与丙D.乙与丁4.图中天体系统包括()A.1级B.2级C.3级D.4级2.B 3.A 4.D[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分别是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第3题,图中甲代表的是银河系,乙代表的是河外星系,它们属于同一级别。
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共4级。
]中科院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天文台观测到小行星2009ES。
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
《郑州日报》发表《小行星又来“骚扰”地球?科学家称重视勿慌张》的文章。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该小行星最可能来自()A.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B.地月系C.河外星系D.土星和木星轨道之间6.2009ES四周没有气体聚集,其原因是2009ES()A.温度高B.自转速度快C.距太阳较远D.质量和体积过小5.A 6.D[小行星带是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小行星具有行星的一般特点。
但体积和质量较小,与八颗行星存在一定的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一)[学业水平层次(A)]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天空中的白云B.环绕地球飞行的“神舟十号”C.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号”返回舱D.进入大气层的陨石【解析】位于宇宙空间是判断物体是否是天体的重要条件。
A、C、D三项中的物体都位于大气层内,不是天体。
【答案】 B2.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符合下列示意图中的()【解析】地球属于太阳系,地球和太阳都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同等级的天体系统。
【答案】 D下图为太阳系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M星最有可能是()A.水星B.火星C.天王星D.海王星4.关于图中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面温度最高的是M星B.公转周期最短的是M星C.公转方向相反的是水星D.地球与金星、M星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绕日公转【解析】第3题,根据八颗行星距离太阳远近的顺序,可推知M星最有可能是火星。
第4题,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具有相似性。
【答案】 3.B 4.D下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
读图回答5~6题。
5.“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6.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A.有肥沃的土壤B.有适宜的温度C.表面比较平坦D.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解析】第5题,“开普勒-22b”与地球相距600光年,其距离大大超过了太阳系的范围,但在银河系的范围之内,因此“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
第6题,由图可知“开普勒-22b”行星在所属恒星系中的位置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相似,因而应有适宜的温度,位于“宜居带”。
【答案】 5.C 6.B读下表,完成7~8题。
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8.下列关于表中各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星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B.水星公转方向自东向西C.水星昼夜温差比地球大D.金星表面平均温度比水星低【解析】第7题,由于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的水以液态方式存在。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下图为地球内部局部地区地震波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地震波,正确的是( )A.甲为横波,传播速度高于乙波B.甲为纵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乙为横波,传播速度持续加快D.乙为纵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2.图中①层是( )A.软流层 B.地球外核C.岩石圈 D.上地幔顶部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圈层厚度最大的是( )A.地壳 B.岩石圈C.地幔 D.地核4.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为生物圈B.②圈层中陆地的厚度较海洋大C.纵波不能穿过③圈层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曲线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甲、乙表示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对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层厚度分布均匀B.②层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③层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④层由硅酸盐类矿物组成6.关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深源地震时,地震波向上经过甲,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减慢B.地震波依次经过①②圈层,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连续加快C.横波的速度比纵波快D.经过乙后,纵波消失,横波速度减慢下图为辽宁省鸭绿江上游景观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地理事物,属于岩石圈的有( )A.瀑布、森林 B.峡谷、山脉C.蓝天、峡谷 D.瀑布、山脉8.图示景观说明了( )A.图中涉及的圈层相互独立,互不干涉B.图示岩石圈连续不规则,与其他圈层互不联系C.图示圈层受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作用D.图示景观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无外部圈层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第9题。
9.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生物圈 B.水圈C.①圈层 D.②圈层10.下图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1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一)地球的宇宙环境A级·学考达标练读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天体系统依次为()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B.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C.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D.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以下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B.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C.月球是地球的一颗人造卫星D.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中心GJ357(如图)恒星质量约为太阳的三分之一,辐射的能量只有太阳的60%,距离地球约31光年。
GJ357d行星位于该恒星系统宜居带边缘,其获得的能量与火星从太阳获得的能量相似,科学家称其可能是该系统内最适合生物生存的“超级地球”。
据此完成3~4题。
3.GJ357恒星最可能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4.GJ357d行星若适合生物生存,其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包括()A.有适合呼吸的大气B.有液态水的存在C.有适宜的地表温度D.有独自的卫星环绕“五星连珠”现象较为少见,专家预测2040年这一天文现象将再次出现。
读图,回答5~6题。
5.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两侧的行星是()A.甲和丙B.丙和丁C.乙和丁D.丁和己6.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火星C.金星属于类地行星D.金星属于巨行星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8.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结合上表,其主要表现为()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③火星和地球自转周期比较接近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9.读太阳系八颗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1:5.2土壤

第二节土壤合格考——大显身手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图a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b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a中甲为()A.有机层B.淀积层C.耕作层D.犁底层2.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解析』第1题,图a显示,甲位于淋溶层和成土母质层之间,为淀积层,故选B项。
第2题,从图b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低;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
故选C 项。
『答案』 1.B 2.C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4.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水分条件变化B.热量条件变化C.农业类型差异D.地势高低差异『解析』第3题,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温度低,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故A、D 错,B正确;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C项错误。
第4题,从青到黄再到白,其相应分布地区降水逐渐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故选A。
『答案』 3.B 4.A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5~6题。
5.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A.风化基岩B.气候C.地形D.生物6.图示区域()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5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2020秋地理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第1章 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达标 Word版含解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1.(2020·甘肃兰州一中期中)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D )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天空中的白云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⑤地球上的陨石⑥流星体⑦准备发射的人造卫星⑧在太空运行的“天宫一号”A.①④⑥⑦B.①②④⑧C.②③⑤⑦D.①④⑥⑧[解析]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天体分为天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地球、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流星体属于天然天体;太空运行的“天宫一号”为人造天体;河外星系属于天体系统;天空中的白云、地球上的陨石、准备发射的人造卫星,属于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①④⑥⑧对,故D项正确。
2.(2019·福建福州一中第二学段模块考试)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26分,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留下人类航天器的足迹。
嫦娥四号主要设备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
下列物体中,属于天然天体的是( A )A.月球B.月球车C.陨石D.宇宙飞船[解析]月球车和宇宙飞船是人造的,BD错误。
陨石位于地球上,都不属于天体,C错;月球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物质,可以独自运转,故属于天体,选A。
3.(2020·浙江选考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A ) A.仙女座大星云B.木星C.狮子座D.织女星[解析]仙女座星系,离我们自己银河系最近的巨大星系.仙女座星系是一个盘状星系。
它显示为仙女座中一片微弱的光(星云),是肉眼可见的最遥远天体,属于天体系统,而木星、织女星和狮子座均属于天体,故选A。
4.(2020·江苏无锡江阴四校期中)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B )A.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B.宇宙中级别最高和最低的天体系统——可观测宇宙系和地月系C.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D.相互吸引的大小天体[解析]选项中A、C、D描述都是天体范畴,B选项是天体系统层次,属于天体系统。
(2019·江苏淮安高中校协作体期末)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下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一) 宇宙中的地球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据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17日电: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现,太阳系中存在一对像彗星一样活跃的双小行星。
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
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
据此完成1~2题。
1.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可能介于()A.地球和金星之间B.地球和火星之间C.火星和木星之间D.木星和土星之间2.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双小行星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解析:1.C 2.B第1题,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类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故C正确。
第2题,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但银河系包含双小行星所在的太阳系,故B正确。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天体M 可能是()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A.②⑥B.④⑤C.③⑦D.①④4.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公转具有()A.共面性B.同向性C.近圆性D.同质性解析:3.D 4.B第3题,天体M的运行轨道在地球运行轨道以内,根据八颗行星距日排序可知,天体M可能为水星或金星。
第4题,图中箭头是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方向一致。
下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
读图回答5~6题。
5.“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6.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A.有肥沃的土壤B.有适宜的温度C.表面比较平坦D.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解析:5.C 6.B第5题,“开普勒-22b”,与地球相距600光年,其距离大大超过了太阳系的范围,但在银河系的范围之内,因此“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
第6题,由图可知“开普勒-22b”行星在所属恒星系中的位置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相似,因而应有适宜的温度,位于宜居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宇宙中的地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下图中,火星的位置代号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按八大行星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所以代表火星位置的是③。
故选C。
答案:C如图所示,科学家预测,未来人类可能从地球迁移到相邻的“第二行星家园”。
“第二行星家园”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01′,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有大气层。
据此回答2~3题。
2.和地球相比,“第二行星家园”()A.表面均温更高B.属于远日行星C.昼夜温差更大D.大气层厚度更厚3.在“第二行星家园”上()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地球②存在大气“热力环流”③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地球④可见地球从西方“升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解析:第2题,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判断推理能力。
因为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所以对周围大气的吸引力不如地球强,所以大气层厚度要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要弱,白天最高温要高,晚上最低温要低;均温要低,昼夜温差更大。
第3题,考查演绎推理能力。
“第二行星家园”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01′,那么“黄赤交角”为23°59′,太阳的直射范围变大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地球,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于地球,在“第二行星家园”上有热带和寒带,所以存在大气“热力环流”,④项不确定。
答案:2.C 3.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
据此完成4~5题。
4.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①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木星相邻④不属于河外星系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5.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①大气环流②石油、天然气资源③火山爆发④地壳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5.解析:第4题,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地球属于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与金星和火星相邻。
故选C。
第5题,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石油、天然气资源中能源是来自地质时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的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
故选A。
答案:4.C 5.A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据此回答6~7题。
6.“蓝月亮”应属于()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7.“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太阳B.地球C.行星D.恒星6~7.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蓝月亮”围绕行星公转,因而属于卫星。
第7题,“蓝月亮”本身不发光,其光照应来自能发光的恒星。
因为“蓝月亮”是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的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因而其光照不可能来自太阳。
答案:6.C7.D8.下列各组行星均属类地行星的是()A.金星、地球、火星B.水星、木星、土星C.地球、天王星、木星D.火星、水星、冥王星解析: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将行星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答案:A9.据俄罗斯科学家预测,2036年4月13日一颗小行星将撞向地球。
这颗小行星最有可能来自()A.河外星系B.地月系C.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D.巨行星之间解析:小行星最有可能来自太阳系中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答案:C据某报刊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据此回答10~11题。
10.“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11.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该行星上没有水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C.该行星温度太低D.该行星不存大在气层10~11.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水世界”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银河系直径为10万光年,地球所在的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因此可判断“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
故选C。
第11题,由材料“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分析可知,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温度太高,因而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
故选B。
答案:10.C11.B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世人对甲星球进行生命探测时首先查找液态水存在迹象,原因是()①存在液态水,说明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才能形成云雨现象③液态水可以形成多样的地表形态④生命起源于海洋,有液态水才可具备此基本条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与甲、乙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12~13.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甲、乙两行星分别是火星和金星,有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
第13题,与金星和火星相比,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以及液态水的存在。
答案:12.D13.A二、综合题14.读“太阳系模式图”(S表示太阳),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地球的轨道上标出绕日公转的方向,并用斜线在图中标出小行星带的位置。
(2)写出数字所代表的八大行星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就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的条件,说明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A.宇宙环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B.自身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有三点: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
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物质,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即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1)画图略(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小行星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即图中4、5之间)(2)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宇宙环境: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②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③有液态水1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材料二设想在距离地球5.28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
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
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表述?(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求救信号高兴地说:“哈哈,银河系中果真还有生命存在。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假设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10万光年)(3)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
”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4)若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天体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解析:第(1)题,地球的位置可从天体系统等级和在太阳系的具体位置来说明。
第(2)(3)题,可以通过计算看一下信息传递需要的时间。
第(4)题,若星球存在生命,它所具备的条件就应和地球类似。
可参照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归纳。
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对,×星球距离地球5.28光年,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
(3)因为×星球距离地球5.28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4)该天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