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9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卷
专题09外力作用与表面形态(精选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原卷版)
专题09 外力作用与表面形态一、单选题(2022·浙江·高二期中)甘肃省中东部的白银市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因与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林景观相似而得名。
近100万年以来,该地受到地质作用,形成了以疏松砂砾岩为主的石林地貌奇观。
左图为黄河石林景观图,右图为白银市气候资料图。
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石林形成的相关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作用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风力侵蚀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D.沉积作用—流水侵蚀—地壳抬升2.下列关于左图所示区域易发滑坡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②降水变率大,地表径流冲刷力强③土质疏松,遇水不稳定性增加④底部受流水侵蚀严重,坡体稳定性差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022·浙江·高三期末)下图为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系分布示意图。
大顶子山水利工程是该河段重要的水利设施。
完成下面小题。
3.大顶子山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附近下游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是()A.全年径流量增加B.河水水位变化增大C.河流结冰期变短D.河水泥沙含量增加4.该工程下游附近河段,流水作用的表现为()A.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C.径流量增加,沉积作用加强D.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增加5.有摄影爱好者去大顶子山水利工程附近拍摄“河面披着柔曼的轻纱”的薄雾景象,最佳的拍摄时间和地点是()A.冬季大坝上游B.夏季大坝上游C.冬季大坝下游D.夏季大坝下游6.(2021·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阶段练习)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
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
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据此完成下题。
金沙江沙金形成的地质过程主要有()①出露的金矿石在地壳运动中被挤压破碎②金沙江水流湍急,搬运和磨蚀能力强③金沙江携带的金沙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④出露的金矿石易被外力风化崩解破碎⑤出露的金矿石易滚落至金沙江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021·浙江·高三阶段练习)2020年,青海省东台吉乃尔湖区一时间火爆全网。
2021新高考地理等级考特训9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答案
新高考地理等级考特训9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1~2题。
①②③④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①B.②C.③D.④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2015·全国卷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3~4题。
3.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4.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2017·全国卷Ⅱ,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5~7题。
5.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6.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读地貌模式图,回答8~9题。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项练习(五年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
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
图Ⅰ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
图Ⅱ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1.(2021广东,15,3分)由图Ⅰ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2.(2021广东,16,3分)根据图Ⅱ,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
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20海南,4,3分)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A.冬季风堆积B.泥石流堆积C.冰水堆积D.间歇性流水堆积4.(2020海南,5,3分)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生物作用B.冰川作用C.酸雨作用D.流水作用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20山东,1,3分)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6.(2020山东,2,3分)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7.(2020天津,4,3分)形成上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
2022年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4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Word版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4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突破练第7页(2021·吉林长春模拟)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
下图为我国柴达木盆地部分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单位:米)图,该烃源岩层顶部是一较完整的平面,底部呈现为不平的曲面。
烃源岩层厚度主要受沉积物的多少影响。
沉积物多少一般取决于沉积环境的地势凹凸、沉积过程中的地壳运动等因素。
据此完成第1~2题。
1.形成烃源岩的地质作用是()A.冷却凝固B.固结成岩C.变质作用D.重熔作用2.推想该烃源岩层甲乙沿线沉积环境及其变化最有可能是()A.在沉积过程中快速隆起B.在沉积过程中缓慢下降C.甲乙沿线较两侧地势高D.甲乙沿线较两侧地势低答案:1.B 2.C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烃源岩层厚度主要受沉积物的多少影响”,可知其为沉积岩层,沉积岩是外力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而成。
第2题,由图可知,甲乙一线沉积厚度比较薄,依据材料信息“烃源岩层厚度主要受沉积物的多少影响。
沉积物多少一般取决于沉积环境的地势凹凸、沉积过程中的地壳运动等因素”,并依据外力积累填低的原理推想,地势较高处沉积物薄,较低处沉积物较厚,且沉积层底部为曲面。
故选C项。
(2021·北京海淀期中)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 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4.图中区域()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3.D 4.D解析:第3题,地层②发生错动、位移,故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形成③的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④的作用为冷却凝固;⑤主要是岩浆喷发形成山地;读图可知,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外力作用与地貌含答案
外力作用与地貌“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
下10020030040000.511.522.533.54010020030000.511.522.53生物量(kg/m2)多样性指数0100200300400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次生灌丛草丛牛肝地00.511.522.533.54生物量多样性指数00.20.40.60.811.21.41.61.8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次生灌丛草丛牛肝地024*******0.20.40.60.811.21.41.61.82468101200.20.40.60.811.202468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含水率A .新疆B .江西C .青海D .陕西2.“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异B .地表形态变化C .过度农业活动D .土壤肥力变化3.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 .土壤厚度增大B .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 .土壤肥力提高D .土壤水分含量增大【答案】 1.B 2.C 3.B【解析】1.根据图文信息,该“牛肝地”有红层软岩分布,原来的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最可能在江西,B 对。
新疆位于西北内陆,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A 错。
陕西属于温带,是落叶阔叶林,D 错。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C 错。
2.根据材料,“牛肝地” 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是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说明缺少植被保护。
江西位于湿润区,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业活动,C 对。
气候变异变化不明显,A 错。
地表形态变化、土壤肥力变化的原因是植被破坏,B 、D 错。
3.根据右图,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说明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B对。
土壤含水量下降,说明空气含量增加,D错。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河流的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其成因主要是()A.海浪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冲积作用D.人类不合理活动【答案】B【解析】该河口附近气候干燥,且临近沙漠地区,所以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流水的冲积作用弱;而海浪侵蚀作用主要在沿岸地区,著名古迹距海岸较远。
故选B。
【2】下列关于B水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气候变干,范围将不断萎缩B.由于地壳运动,范围将不断扩大C.东西两岸的气候截然不同D.南北两端都有大河注入【答案】B【解析】B水域为红海,地处板块的张裂地区,范围将不断扩大;而东西两岸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没有大河的形成。
故选B。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2.和田玉矿脉位于昆仑山,开采难度大,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自古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推测古代和田地区采玉的最佳季节是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C【解析】玉龙喀什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水量大;秋季气温降低,河流水量减少,河床裸露,是古代在河床上拣玉的最佳季节。
【2】古人采玉的主要河段在A.M河段B.N河段C.H河段D.R河段【答案】B【解析】由于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是在河水较少时在河床上拣玉,可见玉石颗粒较大,N河段处于河流流出山口地段,流速变缓,有利于泥沙沉积。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3.读某地沿53o N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地形的形成原因是A.冰川堆积作用B.河流侵蚀作用C.风力堆积作用D.地壳的水平运动【答案】A【解析】从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欧洲西部,其地形受地质时期冰川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冰川堆积作用,使地表略有起伏。
故选A。
【2】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葡萄等水果作物种植区B.东、西水运交通不畅C.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D.是该国最发达的工业区【答案】C【解析】该地多阴雨天然,光热不足,不适合葡萄等水果作物的种植,但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所以适宜发展畜牧业;因河流流量较大,水流平缓,东西水运交通便利;该国最发达的工业区鲁尔区位于该地西南部。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项考点对应练 第12练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12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单选题下图为四个不同地域的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貌景观成因中,具有因果联系的是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②③两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流水侵蚀、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风力侵蚀C.风力沉积、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A.风力堆积形成 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 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4.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 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大小均匀 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 D.磨圆度好6.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 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 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下图为某地区河流袭夺前和袭夺后示意图。
根据材料及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7.发生河流袭夺后,关于被袭夺河流下游水文特征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增大,流速减小 B.流量增大,流速增大C.流量减小,流速减小 D.流量减小,流速增大8.导致河流发生袭夺的原因可能是A.甲河流地势高于乙河流 B.甲河流所在河谷岩性比乙河流更加坚硬C.甲河流一侧降水更加丰富 D.乙河流下游发生地壳下降运动9.图中甲处的河流地貌可能是A.山麓冲积扇 B. V型河谷 C.冲积平原 D.河口三角洲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高中地理-地球表面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同步练习(答题时间:20分钟)1. 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2. 如图所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A. 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B. 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C. 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D. 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读下面的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3. 主要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 甲和乙B. 乙和丁C. 丙和丁D. 甲和丙*4. 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 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 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5~6题.*5. 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判断正确的是()A. ①—a,②—b,③—cB. ①—b,②—a,③—cC. ①—c,②—b,③—aD. ①—c,②—a,③—b6. 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 侵蚀,搬运,沉积B. 侵蚀,沉积;搬运C. 沉积,搬运,侵蚀D. 搬运,沉积,侵蚀下图为一组照片,读图回答7~8题.7. 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A. ①②③④B. ②③C. ③④D. ②④8. 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 下列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属于趋利避害的是()①荷兰人民围海造田②澳门人民大面积填海造陆③湘、赣人民围垦洞庭湖、鄱阳湖,使其面积大规模缩小④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 下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不.合理的是()A. 海河下游开挖入海河道B.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整修梯田C. 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开垦为耕地D. 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打坝淤地*11. (胶东检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________.(2)冲积扇是________作用形成的.(3)冲积扇地貌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冲积扇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图为________地貌,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两地所受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B 解析:A为褶皱,C为断层,D为火山,它们均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B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力侵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2. D 解析:景观图为桂林山水,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长期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3. B4.C 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褶皱为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而成,也属于内力作用;峰林和峡谷都是流水作用形成的,为外力作用;峰林为喀斯特地貌,因流水溶蚀作用而成的,以化学作用为主,“V”型谷由河流侵蚀而成,以机械作用为主.5. D6. A 解析: a处于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往往形成“V”型谷;b处于河流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河面展宽,渐渐发育成“U”型谷;c处于河流下游,泥沙淤积,河谷宽且浅.7. D 8. A 解析:图中①为三角洲地貌,②为沙丘地貌,③为峡谷地貌,④为风蚀雅丹地貌.故②为风力沉积地貌,④为风力侵蚀地貌,①为流水沉积地貌,③为流水侵蚀地貌.9.A 解析:荷兰人民围海造田、澳门人民填海造陆,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进行的,利大于弊.而围湖造田,破坏了湿地功能,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易加剧水土流失.10. C 解析:海河下游入海河道少,夏季排水不畅易形成洪灾,可开挖入海河道;南方低山丘陵区人多地少,修建梯田利于水土保持和发展立体农业;排干沼泽开垦为耕地,会破坏湿地功能,易造成环境恶化;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打坝淤地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11. (1)河流出山口处(2)流水沉积(3)流水在搬运过程中,流速降低,物质沉积,在河流出山口处,碎石、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4)扇顶粗,边缘细(5)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6)外力作用(或沉积作用)解析: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属于流水沉积地貌,在河流出山口处,河面展宽,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以山口为中心的扇形.冲积扇刚出山口处即扇顶沉积下来的为粗颗粒物质,到了外围,沉积下来的是颗粒较小的物质.河口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两种地貌均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沉积作用.。
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09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解析版)
09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难度:★★★★☆建议用时:35分钟正确率:/24深陷塘天坑地处云南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深148.7米,在漫长的地质运动中坑壁多次崩塌形成倒石堆。
下图为深陷塘天坑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天坑南北两侧倒石堆植被差异因素主要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坡度2.倒石堆由顶部到底部,碎屑物颗粒增大,主要是因为()A.重力分选B.风力分选C.流水分选D.植被改造【答案】1.C2.A【解析】1.读图可知,天坑内南坡是阴坡,光照较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乔木;北坡为阳坡,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只能生长耐旱的灌木,故导致天坑南北两侧倒石堆植被差异因素主要是光照,C正确;天坑内温度、降水条件差别不大,AB错误;坡度对植物分布面积有影响,对植物种类影响小,D错误。
故选C。
2.坑壁崩塌时,较大岩块受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滚落到倒石堆的边缘停积,而较小的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的顶部,故由顶部到底部,碎屑物颗粒增大,主要是因为重力分选,A正确;风力分选一般顺风向,上风地带较粗,下风地带较细,B错误;流水分选是在河流上游较粗,下游较细,C错误;植被改造碎屑误没有明显分选,D错误。
故选A。
【点睛】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受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土壤、水分、人类活动的影响。
内蒙古根河市位于漠河西南约300km,历史最低气温达-58℃,被称为“中国冷极”。
2020年罕见的“冰盘”在根河市郊外的某河道转弯处出现。
下图示意该“冰盘”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该“冰盘”的状态是()A.旋转B.静止C.顺流D.逆流4.该“冰盘”的形成条件是()①河流未封冻①河流已封冻①河水流动较慢①河水流动较快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根据观测记录,漠河的冬季气温高于根河,推测其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形C.洋流D.海陆位置【答案】3.A4.C5.B【解析】3.结合材料及图示“冰盘”景观,推断其形成过程为缓慢流动的河水在河道转弯处易形成漩涡,使一些浮冰与周围冰层分离,然后被飞离的浮冰随水流一同旋转,形成冰圈。
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二轮专题复习)
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图1示意
该河流中游地区图,图2为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
D 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
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 A.3月、5月 B.9月、7月
B C.8月、6月 D.5月、9月
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微专题:地质作用(名题汇:专题过关验收卷P29)
广义的峰林是指在基岩上发育形成的聚峰成林的景观。湖南省是
我国峰林景观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丹霞
峰林以及石英砂岩峰林,应有尽有精彩纷呈,下图示意宁远县九嶷
C 山南部“三分石”花岗岩峰林景观。据此完成 3~4题 。
3.湖南省集齐多种峰林地貌的主要条件是( ) ①不同岩层集备 ,且厚度均较大 ②岩层水平节理裂隙发育
①沙丘位置 ②沙丘坡形 ③沙丘面积 ④沙丘高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微专题3:地表形态的影响与地质灾害(二轮资料:P49)
(2022·湖南选考)某地位于太行山南段东
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
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
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
A 局(下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
A 12.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地区( )
①O1与J之间发生过地壳抬升与外力侵蚀
②妖魔山是推覆体被侵蚀的残留物
③下伏地层被侵蚀形成构造窗
④北侧O1、O2为连续地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微专题:地质作用(名题汇:专题过关验收卷P32)
广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岗岩组成,山体 垂直方向的节理(岩石裂隙)发育。雪山多呈塔状,山峰 的崖壁近乎垂直 ,如一根根针维插在山上,尖峭挺立。 其中位于人迹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 雾”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海拔3359米,相对 高度1951米),成为无数登山爱好者、攀岩者的圣地。 近年来,巴塔哥尼亚地区因其独特的塔状尖峰和冰原景 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甲示意巴塔哥尼亚 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图乙示意菲茨罗伊峰景观和岩 石节理结构 。 (1)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说明巴塔哥尼亚雪山塔状尖峰形成的过程。 (2)分析菲茨罗伊峰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 (3)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 (4)分析巴塔哥尼亚冰原地区游客的增加对当地的影响。
地表形态的变化——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练习卷+湘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 高二上学期
2.2.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2023年辽宁期末)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
下图示意干旱环境下高山地区大量岩屑剥离岩体并在岩壁下堆积形成的复合型倒石堆地貌。
据此完成第1~2题。
1.干旱环境下,高山地区形成复合型倒石堆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①流水侵蚀②冻融作用③风化作用④风力搬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图示①②③三个倒石堆坡面上,碎屑向下移动速度由快到慢的排序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2023年江苏扬州开学考试)金沙江某河段在一定地质时期内经历了内力和外力作用。
下图为该时期不同阶段地貌演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河段地貌演化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4.该地质时期最终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断层地堑B.河漫滩平原C.堰塞湖D.河流阶地(2024年江苏连云港等苏北四市期末)青弋江位于皖南黄山北麓,是长江下游最大支流。
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和东亚夏季风强度的阶段性变化促进了青弋江的发育(如图)。
据此完成第5~6题。
5.青弋江发育的地貌演化过程为( )A.①④②③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6.促进青弋江发育的构造运动和东亚夏季风强度的阶段性变化为( )A.地壳抬升;夏季风阶段性增强B.地壳抬升;夏季风阶段性减弱C.地壳下沉;夏季风阶段性增强D.地壳下沉;夏季风阶段性减弱(2024年吉林白山期末)距今300万年左右,在山西省大同市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之间形成了近万平方千米、由多条断裂带控制的断陷盆地,地学界称其为大同—泥河湾盆地。
该盆地曾长期积水,被称为大同—泥河湾古湖。
如今,古湖周围形成了独特的土林地貌,因其比较罕见,吸引了大量游客。
下图示意大同土林景观。
据此完成第7~8题。
7.形成土林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8.与石林相比,土林( )A.地表抗蚀力较弱B.形态更稳定C.存留时间更长D.分布更广泛终碛堤是冰川挟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的堤状堆积体。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表形态塑造—外力作用含答案
地表形态塑造—外力作用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如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1~2题。
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A. 大小均匀B. 层状结构C. 棱角明显D. 磨圆度好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 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 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 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 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
如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
据此完成3题。
3.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A. 甲乙丙B. 丙乙甲C. 乙甲丙D. 乙丙甲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
如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
据此完成4题。
4.水流含沙量大有利于C阶段壶穴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流挟带的砾石和粗颗粒物质()A.增大流速B. 改变基岩性质C. 对基岩磨蚀强D. 增加地势落差心滩坝是在河流中下游河段常见的地貌,下图为某河流心滩坝地貌演化模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发育阶段。
据了解,该地貌与河流底部的河床形态有关。
据悉,在a-c阶段中,河流流量流速有所增长,且在c阶段前经历过一次洪水过境。
据图完成5-6题5.该河流地貌a阶段特点的主要形成于A. 河床凸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B. 河流凸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C. 河床凹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D. 河床凹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6.在由a-c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河流地貌A. 数量明显减少B. 位置不发生改变C. 出现新的水道D. 不发生侵蚀作用下图中的桃花河位于我国鄱阳湖平原地区,村民为了灌溉之便,开挖了两条水渠,并在河中修筑两条低矮的水坝(低于河水水面)。
高考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单选题下面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段的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图中所示河流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B. 先自南向北流,后自东北向西南流C. 有结冰期,并且有凌汛现象D. 补给类型多样,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2、当图示河流入海水量达到一年当中最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转线速度:⑤>②B. 自转角速度:⑤>②C. 白昼时长:⑤>②D. 正午太阳高度:⑤<②3、在左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受暖气团影响B. ②地正值降水天气C. ③地受暖气团影响D. ④地正值晴朗天气4、下列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B. 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C. 岩石乙比岩石甲更易受侵蚀D. 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5、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A. 图中地貌是外力作用而成B. 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C. 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不同D. 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6、图中A. 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 ②处可能形成于水湿环境C. 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 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前潟(xì)湖是指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杭州西湖是一个渴湖,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形成近代的西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潟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河流与海浪的侵蚀作用B. 河流与海浪的堆积作用C. 风化和海浪的侵蚀作用D. 风力和海浪的堆积作用8、潟湖形成后由于水体连通性的强弱变化,导致其水体盐度出现差异,据此可分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
推测杭州西湖的变化应该是潟湖水体与广阔海域水体的()A. 连通性减弱,淡水注入量大于蒸发量,形成淡化潟湖B. 连通性减弱,无淡水注入或淡水注入量小于蒸发量,形成咸化潟湖C. 连通性增强,蒸发量大于淡水注入量,形成咸化潟湖D. 连通性增强,蒸发量小于淡水注入量,形成淡化潟湖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海岸带潟湖功能的是()A. 防洪B. 保护海岸C. 天然养殖场D. 促进全球水循环亚速尔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海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盛行偏北大风。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训练题:外力作用与地貌
2021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f 1-•・_ r r - 、t * - R 1.该种地貌A.迎风坡坡度陡C.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2.下列省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A.黑龙江B.新疆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4.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B.背风坡坡度缓D.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C.四川D.山西B.岩石中含有化石D.岩石具有可溶性B.化学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C.化学溶蚀作用5.下图为宁夏平原周边区域的地貌景观,指出P处的地貌类型为A.三角洲B.冲积C.河漫滩D.峡谷扇橘子洲为湘江中游的沉积沙洲I,在其洲头矗立着青年毛泽东的雕像(下图左),该雕像全部由花岗岩组成。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橘子洲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冷却凝固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7.按岩石成因分类,花岗岩属于右图中的A.甲B.乙C.丙D. 丁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
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
8.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①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②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汉多B.多为地下暗河C.流量不稳定D.易改道10.图中扇三角洲IA.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B.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C.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D.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新疆准喝尔盆地西北边缘佳木河下游的乌尔禾雅丹,被誉为我国最瑰丽的岩石雅丹,又被称为“魔鬼城”。
《外力作用与地貌》高考考点训练(解析版)
微专题八地表形态的塑造微考点2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2.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C 2.A【解析】1.据图和材料可知,图示为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海岸线,由1890年到2010年逐渐向陆地退缩,说明受海水侵蚀作用强烈。
其中1950到1970年间,海岸线退缩范围最广,变化最快,海水侵蚀作用最强。
地震属内力作用,通常会引起地表形态起伏更大,对海岸线退缩的直接影响较小,A错误;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形成的破坏性海浪,会产生海水侵蚀,但其形成的频率较低,不是该海域海岸线退缩的主要原因,B错误;结合经纬度,该地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靠近热带海域,每年会发生多次飓风,飓风除导致狂风、暴雨的危害以外,还会形成风暴潮,对海岸线产生强烈的侵蚀和破坏作用,因其频率较高,使海岸线退缩范围广,变化快,C正确;汹涌的洪水会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到海岸,使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与图示不符,D错误。
故选C。
2.百年来海岸线不断退缩,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说明其与外海并未直接连通,而是受海岸线与海岸沙漠隔离,使其几乎没有受到海浪的侵蚀,①正确。
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而甲水域岸线弯曲,进一步说明甲水域长期受海岸和海岸沙漠的隔离,与外海分隔开来,形成陆地上的一个湖泊,②正确。
据所学可知,海湾是三面环陆一面连接海域的海洋,湖泊是地表相对封闭的天然洼池(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故甲水域有无河流注入、水域形态与其是湖泊还是海湾关系不大,③④错误。
高考地理总温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第3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习题新人教
第3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是陆地上最普遍的外力作用。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形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致使的是( )A.瀑布、峡谷 B.山麓冲积扇C.三角洲 D.风蚀蘑菇2.下图所示风向或河流流向表示不正确的是( )解析第1题,瀑布、峡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山麓冲积扇和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故D项正确。
第2题,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沉积作用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故物质沉积依次形成沙漠、沙漠、黄土;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越往下游面积越大。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袒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域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4.此处地貌的形成进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解析第3题,河西走廊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域,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袒露在地表的花岗岩,在风力的侵蚀作用下,最终形成千疮百孔,形如蜂巢的独特景观,B项正确。
第4题,由图示可知,该地首先自下而上形成四个平直的沉积岩层,而后岩浆活动向上侵入到地壳的上部,形成花岗岩体。
再由地壳抬升,使该处地表高于周围地域,最后在外力(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蜂巢”景观。
进程是: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下图是模拟某地貌的形成小实验:将小米沿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堆积体的形状特点。
回答5~6题。
5.此实验主如果探讨( )A.风力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C.风力的堆积作用 D.流水的堆积作用6.该实验存在的不足有( )①没有表现流水作为搬运媒介②没有选用颗粒不等的混合物作为实验材料③堆积体的形状与实际地貌不同很大④没有表现搬运进程A.①③ B.③④C.①② D.②④解析结合实验进程及所学知识知,该实验主要探讨流水在冲出峡谷后的堆积作用;但由于小米颗粒特点,使实验不能表现流水作为搬运媒介,也不能表现出流水搬运作用的分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九)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改变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出现明显变化。
图1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2示意1977~2014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及面积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1977~2014年,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最小的时段是( )A.1990~1995年B.1995~2000年D.2005~2010年C.2000~2005年2.1995~2000年,黄河临河段( ) B.输沙量大量增加A.水位季节变化大D.径流量显著减小C.结冰期明显延长3.推测2005~2007年期间( )A.临河段暴雨频率减少B.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D.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答案 1.C 2.D 3.B 解析第1题,河道平均宽度=河道面积/河道长度,从图中可看出,2000~2005年河道面积较小,而河道长度较长,河道平均宽度最小,C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1995~2000年,河道长度变长,但河道面积却在变小,说明径流量显著减小,D项正确。
第3题,2005~2007年,河道面积增加、长度增加,径流量增加,可能是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B项正确;径流量增加,临河段暴雨频率应增加;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对下游径流有调节作用,但临河位于黄土高原的上游;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临河径流量会减少。
(2017·山东潍坊模拟)如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
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A.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小,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B.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小C.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大D.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大,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5.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 )A.①变快,②变慢B.①变慢,②变快C.都变快D.都变慢6.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
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答案 4.B 5.A 6.D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处位于河流曲流处,①处为凹岸,受水流惯性影响,流速快,河流的携带能力强,所以含沙量大,②处位于凸岸,属于沉积岸,流速慢,流水携带泥沙能力弱,含沙量小,故选B项。
第5题,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以后,①处受冲刷,河道逐渐左偏,越来越宽,越来越靠近中心航道,水流流速加快,②处受淤积作用明显,航道逐渐变浅,变窄,越来越靠近河岸,流速越来越慢,故选A项。
第6题,该处采沙船开采的泥沙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搬运作用无关,A项错误。
起伏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不会有砂砾沉积,B 项错误。
流速慢,沉积物颗粒小,不会沙、砾一起沉积,C项错误。
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大时沉积物颗粒大,流量小时沉积物颗粒小,D项正确。
故选D项。
(2017·山东潍坊二模)同一时期在海洋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
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如图示意某海底在连续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地质剖面。
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海退③→④海进B.①→③海进③→④海退C.②→③海退③→④海进D.①→②海进②→③海退8.甲、乙、丙、丁地质过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D.丙丁甲乙C.乙丙丁甲9.③→④时期海岸线的变化可能造成该地( ) B.沿海低地多被淹没A.河口土地盐碱化加剧D.海水蒸发明显减弱C.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答案7.B 8.A 9.C 解析第7题,根据题意①→③由砂岩、页岩到石灰岩,表示由浅海变成深海,说明海洋面积扩大,故海进;③→④表示由石灰岩变成页岩,由深海变成浅海,说明海洋面积缩小,故海退。
第8题,根据示意图可判断,先有甲褶皱的形成,然后发生断裂形成乙断层;接着断层处发生丙侵入,在侵入过程中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丁大理岩。
第9题,③→④表示海退时期,说明陆地向海洋推进,故河流携带泥沙增多。
(2017·山东教育质量保障联盟模拟)澳洲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早在25亿年前就已经形成,在西澳洲已成为地标。
波浪岩名副其实就像一片席卷而来的波涛巨浪,波浪岩令无数的旅客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上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B.②A.①D.④C.③11.波浪岩的形成依次受哪些地质作用的影响( )①固结成岩②风化剥蚀③侵蚀搬运④地壳抬升⑤岩浆侵入B.⑤④②③A.⑤①②④D.⑤①④③C.⑤④③②答案10.C 11. B 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图示波浪岩属于花岗岩,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
根据右图中箭头方向,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只有一个向外的箭头,所以④是岩浆,③是岩浆岩,C项正确,D项错误。
①由碎屑物堆积形成,是沉积岩,A项错误。
②是变质岩,B项错误。
第11题,结合材料信息分析,波浪岩是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后来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形成现在的地貌状况。
所以依次所受的地质作用是⑤④②③,B项正确。
没有固结成岩过程,A、C、D三项错误。
(2017·广东揭阳模拟)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沙岛。
岛上居民有“小暑晒霉正当时”的俗语。
小暑时节(7月7日或8日)搬出家里的衣被等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就会把其上的霉菌杀死,从而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下图为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变化及岛上某楼盘平面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1949~1998年中,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最显著的时段和原因是( )A.1949~1964年海浪堆积B.1964~1976年海浪堆积C.1976~1991年流水堆积D.1991~1998年流水堆积13.1998年新大堤建成后就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主要原因是( )A.长江的沉积作用增强B.长江的沉积作用减弱C.海水对崇明岛的侵蚀增强D.海水对崇明岛的侵蚀减弱14.甲、乙、丙、丁四种户型的阳台“小暑晒霉”效果最好的是(北京时间)( )B.乙阳台13:10A.甲阳台12:00D.丁阳台15:20C.丙阳台14:05答案12.C 13.B 14.C 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不同年份大堤之间距离变化可判断出来。
岛屿陆地面积扩大是由于流水堆积作用造成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的。
第13题,1998年新大堤建成后就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说明长江上游来沙减少,沉积作用减弱造成的。
第14题,12:00太阳从正南直射,甲阳台位于北侧,得不到阳光;13:10太阳位于西南,乙阳台得不到阳光照射;15:20太阳位于西南,丁阳台得不到阳光照射;14:05丙阳台几乎近于阳光直射。
(2016·课标全国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5~17题。
15.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B.向海洋方向推进A.向陆地方向推进D.反复进退C.位置稳定16.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17.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15.C 16.B 17.D 解析第15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C项。
第16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
第17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
18.(2017·山东潍坊上学期期末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挪威有“峡湾国家”之称。
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
深入大陆的峡湾既深邃又曲折。
实际上它是一种狭长而曲折的海湾。
宽不过一到几公里。
长约几十到几百公里。
湾内最深的地方有一千米多深。
夏季的挪威峡湾是旅游胜地。
游客发现,峡湾两侧的高山顶部冰雪覆盖,峡湾中部瀑布众多,峡湾两岸的村镇很少。
图1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形分布状况,图2示意该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1)描述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峡湾中多瀑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推测峡湾两岸村镇很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评价峡湾对挪威交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面上升,底部被海水入侵淹没,而形成峡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