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货币在中国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明代白银货币化

明代白银货币化

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摘要在中国货币演变史上,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从多到少的演变态势。

明朝时期,中国社会的货币制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银本位的确立。

然而,白银货币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程,是在官府与民间,白银与纸币和铜钱的博弈中造就的。

白银货币化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唐宋元时期白银的使用提供了社会基础,明朝白银产量的大幅提高和外银内流使得白银供给较为充足,明朝混乱的货币制度使得白银这种硬通货的吸引力提高,政治势力的角力等等。

白银货币化是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反过来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结构、国家赋税制度、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实介绍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分析其原因以及社会影响,以反映中国货币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明朝货币政策白银货币化一、导论(一) 选题原因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并推动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 “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

”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

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的禁令,逐步取代官方发行的纸币和铜钱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

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

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从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曾经独树一帜。

明朝后期,白银从四面八方大量涌入我国,我国货币往来及经济交往主要以白银为主,白银渐渐占据着主要通货地位,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外交往来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白银在金融史上的地位是其他货币无法取代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政治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衰弱,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贸易逆差出现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入国,贸易逆差出现后,我国成为白银流出国,身份也由之前的国际白银市场的信用购买者,变成之后的需求者。

19世纪30年代,因为世界银价的上涨,我国白银大量向外流出,于是,金融市场发生了动荡,并出现了货币制度危机,我国发生了经济衰弱及信用紧缩。

为此,我国的币制金融、民族经济等都受到严重冲击,并遭受到很大影响,由此,世界白银商品的价格决定着我国白银货币的价格。

一、白银的广泛使用在我国古代,金是指一切金属的统称,人们还按照金属颜色的不同,把金属分为“五金”,五金包括:黑铁、青铅、赤铜、白银、黄金。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因为金银的稀缺,有了贵金属的高贵地位。

可以说,金的开采之后,才有了银的开采及冶炼,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史册里,就开始有了对银的记录。

由于战国时期不是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流通,白银更多是起到仪仗、装饰、宝藏等的作用。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规定,不能把白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而只能起装饰、宝藏的作用。

元狩四年,张汤向汉武帝进谏铸造白金币,汉武帝采纳了张汤的建议。

白金币由银锡合金铸造而成,在历史上被称为“白金三品”。

当时,因为白金币币值太高,出现了许多盗铸者,由于假币与真币真假难辨,致使白金币使用受到很大影响,即便在遭受贬值的情况下仍不受大家欢迎,政府虽然一再维持,但收效甚微,于是,白金币铸造发行一年后就被废除。

到了两汉时期,随着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我国有了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开创出了华南沿海的贸易路线,于是,亚洲中部地区和西方的金银币流传到了中国。

中国古货币-白银

中国古货币-白银

科经济0802 李思睿 98870213
白银的发展
• 明代白银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到成化、 弘治(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后,才为官方所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 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明朝成、弘年间以后,白银从官方非 法货币到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 随着白银货币化步伐的加快,白银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深入到人 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货币的流通,就不可能有活跃的市场,贵金属 货币流通、循环,注入人们全部社会经济生活,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 活跃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成、 市镇的兴起,都是从这里开始,或者说可以在这里得到根据。由此, 带来一系列制度变迁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整体的变迁。到嘉靖年间 (16世纪40年代),这一货币化过程已经基本完成。隆庆元年 1567 , 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 许用钱。这条法令,是明朝在白银货币化客观现实下,明确“银钱兼 使”的法令。其重要性就在于,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 为合法货币,而且是用法权形式把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固定了下 来。因此,也可视作明朝建立银本位货币体系的证明
中国古货币-白银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 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 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 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 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子。到明代, 白银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科经济0802 李翼 98870214
中国的古货币
The development of silver
• Since the Ming dynasty is silver, monetory folk bottom-up development experience, to ChengHua, HongZhi (15th century to the early 16th century), after which is the official approval, top-down. The most important is folded silver. ' In Ming dynasty, hong, after years from official illegal money to silver in lawful money transfer, monetory silver in the whole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launches. With the quickening pace of silver and silver monetized penetrates into every corner of the society, and further to People's Daily life. No monetary flow, there can be no active market, precious metals, circulation, currency into all the people in the social economic life, has an unprecedented warmed up. In a sense, this period of prosperity, commercial commodity economy, the rise of town, from here, or can be obtained in here. Thus, bring a serie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the changes in society as a whole. To Ming (16) the 1940s, this process is completed. The monetized First, the department of muzong 1567 buying and selling goods, all previous: silver and a money value and make money, A money below the hui money. This law is the Ming dynasty, under the monetized objective reality in silver, "money and make". Its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Ming dynasty, this is the first time with the right form affirmation for lawful money, but the silver is right ZhuBi silver as the form of the monetary form fixed down. Therefore, also can be regarded as YinBenWei monetary system established in Ming dynasty

我国白银交易发展历史

我国白银交易发展历史

中国白银市场的发展史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重要的货币物资,具有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当然,随着白银的用途越来越多的面向工业领域,其作为货币支付职能也逐渐淡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白银市场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一、建国初期白银管理为了稳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4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施统购统配政策,严厉打击银行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

这一政策实施增加了国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

二、改革开放前(1955-1978年)的金银管理主要任务是调整金银的收购政策,鼓励金银生产,保证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金银的大量需求。

1977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办法》(试行),为金银管理工作提供了准则,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金银管理规章。

三、改革开放后的金银管理主要任务是调整金银管理方法和加强金银法制建设,促进金银管理由保管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适应和保证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及人民生活对金银的需求。

1983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条例》,对金银的生产、收购、配售、加工、使用、回收、出土、进出口等提出明确的法规规定。

同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金银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发布实施。

198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海关总署共同制定《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办法》。

四、白银市场的全面放开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白银收购配售业务。

取消白银统购统配的管理体制,放开白银市场,允许白银生产企业与用银单位产销直接见面;取消对白银制品加工批发零售业务的许可证管理制度(银币除外),对白银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般商品的有关规定管理。

这一规定实施标志我国白银市场全面开放。

2 000年至今,我国白银产业快速发展,白银交易市场初步形成。

我国正式宣布放开白银市场,我国白银工业的发展用日新月异形容并不为过。

2003年我国白银产量达到4500吨,是1999年的3倍,白银消费量达到2000吨,较1999年增长60.7%。

白银货币化

白银货币化

白银货币化中国白银货币化是从唐朝(618-906)开始的。

唐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也是一个中华民族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

它最显著特点是自信、开放、包容、博大,善于接受外来的文化,善于接受外来的技术,乃至于接受外域人在唐朝为官。

杜佑《通典·边防典》记述了与中国发生联系的国家或部族有189个;孙光宪《北梦琐言》言,唐朝时在华做官的外国人达三千余人之多,甚至有波斯人官拜宰相。

开放的唐朝是中国接受白银货币的思想文化基础。

唐朝善于接受一切外来好的东西。

当然,丝路贸易是其最重要的途径或者说平台。

尽管中国古代与外域的交往早已开始,但真正的成规模的商贸活动是从唐朝开启的。

受朝廷的重视与支持,唐朝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

唐中期以后,海洋交通与贸易也得到更大发展,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经贸往来进一步扩大。

当时经由东南沿海已能通达印度洋和波斯湾。

借助海上航线,中国与南亚、中亚各国的商业活动更加密切。

至唐末,在广州从事贸易活动的外国人有数十万之众。

这些外国商人带着香料、药物和珠宝,换取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

来华的外商足迹几乎遍及中国水陆交通发达的所有城市。

中西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诸国,皆用银币,难以与中国的铜钱直接互换相通,要实现贸易交换,采用以份量计值的银锭是最便利的。

唐朝的这种全方位的商贸活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久了,国人必然走向接受白银货币。

当时,没有专门的国际货币,久而久之,银两自然成为了国际货币。

所以,唐朝无论是墓葬出土还是窖藏出土经常有外来银币。

此外,考虑到唐代贸易的实际情况,我们倾向于认为,中国古代最早的银锭——唐朝的船形银锭,就源自海上大宗贸易。

因为,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成色和重量一样重要,高度延展的船形能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银锭没有夹杂;而服务于海上贸易的银两,选取船形便是自然而然之事。

船形银铤为什么两头经常翘得非常夸张,原因就在于此。

馆藏唐代船形银锭然而,有必要强调,虽然唐朝已经开启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但直至明代中叶之前,尚未取得本位货币的地位。

中国金银发展史

中国金银发展史

中国金银发展史
1933,宋子文“废两改元”—6亿两白银汇集上海 1934,美国《白银收购法案 》,废金复银 1935,法币改革 ,禁止银元流通 1937,中日八年战争,法币贬值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 1948,蒋介石—金圆券,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
中国金银发展史
1949,国民党战败,将上海国库80吨黄金和120吨白银转移到台湾 (蒋介石)
马克思: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中国人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一直 将其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但传统上中国是一个 黄金贫乏的国家。总量上的匮乏使黄金缺乏成为流 通手段的物质基础,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长期 承担主要货币职能是金属——白银。
因此,中国并没有像众多国家一样实行金本位,而
缺点:往往超量发行纸币,导致纸币贬值。
明朝
1375年,明朝朱元璋发行“禁银令”,禁止国民使用金银买 卖,只准许使用纸币“大明通行宝钞”。历史上,中国发生 了三次禁银事件,第二次禁银是1935年民国“法币改革”; 第三次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49年(1950-1999)
1492年,西班牙女王赞助哥伦布寻找东方“黄金国度”,10 月12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16世纪中叶,西班牙征 服了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拉丁 美洲300年中,西班牙获得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 16-18世纪,拉丁美洲的白银产量占全球白银产量的80%,其 中30%-60%流入中国
金银进入21世纪,主要事件引导金银史
2001年4月17日,央行宣布取消黄金的计划管理体制,结束了 自1983年以来对金银实行的统购统配政策,对促进黄金生产、 流通和消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开启作用。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金交所)正式开业,包 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成为金交所的金融类会员, 并率先开展黄金代客和自营交易。

白银发展史

白银发展史

白银发展史摘要:白银,曾与黄金一样,从古代开始就成为人们交换中使用的货币之一。

从最早被拿来制作工艺品到后来成为流通的货币,中国的白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键词:白银、货币、银本位从先秦开始,秦始皇统一币制,白银是禁止作为货币来流通使用的,所以白银只用于装饰和贮藏。

到了汉代,虽然并没有明令禁止白银,但由于白银的数量不多,它仍主要用于装饰和贮藏,有时也作货币使用于大额支付。

汉代白银属于称量货币,一般作饼状或铤状,叫做银饼或银铤,与金饼、金铤形状类似。

已知的,西汉曾有过无字银铤、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银铤”及银砖等物。

到了中唐以后,随着绢帛货币已不再能适应市场交易需要而渐渐衰退,贵金属白银开始作为货币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虽然唐朝的法律并不承认白银为合法的货币,事实上白银在当时已具有了很多的用途,像是商品交易、租税、赈济、赏赐、军费、官俸、债务等都已经离不开白银的使用。

甚至政府税法都有用银的规定,如唐税制《租庸调》规定:“丁随户所出,岁输绢二匹,……非蚕户,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

白银的使用使得人们的交易变得简便,轻松。

两宋时期,白银的货币性质进一步增强。

政府正式规定白银为租税和官俸的法定货币。

政府的财政支出中,白银货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宗天禧末年,政府岁收中白银为八十八万余两,岁支中白银为五十八万余两。

神宗熙、丰年间,岁收中白银已达二百九十余万两,四十七年间,白银岁收额增加二百多万两。

南宋孝宗淳熙中,左藏库对政府禁军百官俸给岁支中白银为二百九十三万余两。

元代以后,白银已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虽然元、明两朝建国初期都曾经明令民间交易禁止使用白银,而推行纸币。

但这种禁令收效甚微,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

白银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尺度。

到后来,政府非但不再禁止,而且本身收税、发放兵饷、官俸也都用银。

政府发行的纸币,也以白银为本位。

明朝中叶以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出超,外国白银不断流入我国。

其中由西班牙人经菲律宾运入中国的美洲白银,仅隆庆五年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就达4000多万库平两。

中国的白银发展史

中国的白银发展史
随后成立了金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金银工作办公室,强
化对全国金银生产建设的领导。在原有色总公司领导下, 相继争取到了有色系统伴生金银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金银开发基金、外汇分成、专向贷款、地勘基金以及免缴
部分税种等,使中国的白银生产和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2000年至现在):2000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白银 的”统销统购”政策,白银市场放开。白银放开后,允许白银生产企业
间24小时不间断交易。
白银发展的几个典型时期
明朝初 期
清朝
银铜锡出海,国内使用铜 钱, 禁止私铸极严, 对银矿并不重视。永乐晚年, 锐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贵宦官,出使西洋有郑和、景 弘,西域有李达,北有海童,西番有侯显。朝廷为了应 付开支,开始重视开采银矿。先后遣官开采陕西、福建 等地的矿产,设立葛容溪银场局,云南大理银冶。宣德 以后,金银开采时停时续,民采、官采及所谓”奸民” 私采,不断发生纠纷,政府军与”盗矿者”常发生武力 战斗。各银场有朝廷派驻的官员督办税课。此后,采银 潮开始,其高峰在嘉靖万历年间。明代至嘉靖时,银两 已成为全国流通货币,价值大的交易均用银计价,民间 也普遍使用白银。嘉靖、万历年间,河南、云南、山东、 四川等地开始开采银矿。直至明末,各地私矿徒结聚甚 多,与农民起义军汇成历史大洪流。
双向,也可进行实物交割。
主要特点:
1、以保证金的形式进行交易,需交易总额10%—20%的保证 金,采用“杠杆原理”,资金利用率高;
2、双向交易,既可买涨也可买跌,只要方向看准,均有机 会盈利;
3、T+O的交易模式,没有交易的时间限制,投资者一天可以 交易无数次来回;
4、没有交割的时间限制,可以递延,投资者可以选择交易 日当天交割,也可以延期交割(延期费为每天万分之二);

中国银元发展史,最早竟造于乾隆年间!

中国银元发展史,最早竟造于乾隆年间!

中国银元发展史,最早竟造于乾隆年间!
展开全文
1、乾隆58年(1793年)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铸造“清乾隆宝藏”另还有嘉庆宝藏、道光宝藏等。

2、寿星银饼”,又叫做“老公饼”,币的正面是个寿星,面有“足纹银饼”“道光年铸”,背面中间为宝鼎,旁边满文意为“台湾府铸”。

3、清光绪十五年即公元1889年由广东开始的,次年流通于市场。

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银圆有:“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俗称“七三反版”。

4、大清银币”或者叫做“大清宣三”。

根据龙须的变化,可区分为长须龙、短须龙、曲须龙,反龙等。

5、国民政府铸造孙中山开过纪念币,也就是常说的“小头”。

1912年1月3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为庆祝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南京造币厂于同年铸造发行了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6、徐世昌——颇得袁世凯的器重,在袁世凯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

民国五年(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起用他为国务卿。

民国七年(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
7、袁像洪宪银币:袁世凯军装正面像,背:中间铸有一条展翅飞龙,上下分环"中华帝国""洪宪纪年"和飞龙签字版。

8、孙中山先生像,背面为帆船图案之“船洋”,常见的为22年,23年两个年份。

22年比23年数量少一些,品相也大多比较一般。

9、中华苏维埃制造的银元。

中国近代银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人,反映了我国近代金融兴衰,铸币工艺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资价值,也是世界钱币收藏
的重要币种和主流币种之一。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的重要阶段。

在明代,白银成为了主要的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取代了以往的货币方式,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白银货币化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相关的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白银货币化的背景是明代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商业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而且明代的海禁政策得到了放松,使得对外贸易更加频繁。

为了方便国内外贸易的进行,白银成为了流通媒介的首选。

此外,明代煤铁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银子,白银的价值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其次,白银货币化的过程是逐渐的。

明初,纸币已经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信用危机和无纸可张的问题,纸币的流通受到了限制。

与此同时,白银的贮藏和交换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到了明代中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银矿的开发,白银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形式。

到了明末,几乎所有的交易都以白银来结算,实现了白银货币化的彻底转变。

白银货币化还引发了明代制度的变迁。

首先,明代出现了专门经营白银的商人群体,即白银商人。

他们在白银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拓宽了明代经济的发展空间。

其次,明代的税收制度也随着白银货币化的发展而进行了调整。

白银的盛行使得明朝政府开始征收白银税,以白银作为税收的标准。

此外,白银货币化还推动了明朝的货币供应制度的变迁,使得货币发行形式由以往的纸币为主转变为以白银为主。

近代中国的白银外流及其影响

近代中国的白银外流及其影响

一方面白银升值严重削弱了国内商品的出口 能力。导致物价下跌,小农经济濒临破产。
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白银的输出, 白银几乎成为中国能够出口的唯一商品。
最终白银的大量外流,造 成中国的货币奇缺,严重的 通货紧缩使得金融出现严重 危机。
政府多次颁布法令禁止白银出口,但并没有 严格的约束力,外资银行的白银库存直线下降。
但由于准备仓促、滥发纸币(纸币数额巨大)导 致通货膨胀,反而给社会及劳动人民造成严重灾 害。
罗斯福新政时期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初期,当全世界以黄 背 金换算的物价暴跌给金本位制的国家造成极大困 景 难时
中国却由于货币的对外贬值(白银在国际市 场上作为商品同样降价)增强了出口商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保持了国内物价 的稳定。
事件回 顾 影响
反思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白 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 的外流现象。
分别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前
年号
公元年
乾隆38年之前 1773年前
乾隆51年
1786
乾隆55年
1790
嘉庆5年
1800
年输入量(箱) 小于1000 超过2000 4000 4500
为转移国内的经济危机,美国将目光对准中国—— 当时唯一一个事实上仍然坚持银本位的大国。
193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支持通过 了 《白银收购法案 》,要将白银在国家货 币储备中的比例由1/6提到了1/3。该法 案一经通过,银价迅速上升。
年份 1928 1930 1932 1934
白银对美元汇率 一盎司(银)=58美分 一盎司(银)=38美分 一盎司(银)=25美分 一盎司(银)=70美分
打击鸦片贸易,从根本上控制白银外流, 政府的禁烟作为可谓 雷厉风行。

明朝白银货币化:造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明朝白银货币化:造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明朝白银货币化:造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货币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见证。

商朝时期,中国人普遍使用贝壳为货币,因此带有贝字旁的字都和财富有关,如财、贡、贾、贿、资等。

到了西周之后,随着金属冶炼技术提高,金属货币取代了天然货币。

秦朝推行了圆形方孔钱,从此,铜钱成为了中国古代货币的主流形式。

到了宋朝,由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纸币的原型——交子。

而在古代的国际上,白银是一种国际货币。

中国在和世界各国的贸易不断发展过程中,白银最终成为了中国的主流货币。

明朝时期是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关键时期,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密不可分。

白银货币化反映了中国和世界市场的接轨开始,也反映了中国商品经济出现了新变化。

一,明朝白银流通的合法化唐宋时期,由于中国对外贸易十分繁荣,因此白银成为了重要的贸易货币。

当时的白银货币主要是船的形象,一是反应了其主要用于国际贸易,二是为了防伪。

同时,宋朝开始出现了纸币,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朝时期,官府大量发行纸币—钞币,导致贬值十分厉害,百姓深受其苦,不得不采取实物交易的方式进行了买卖。

元朝纸币明朝初期,为了改变元末货币混乱的局面,于是统一使用铜钱。

最初通行的是大中通宝钱,后来又推行了洪武通宝钱。

但是由于当时缺乏铜料,铸钱不多,同时流出国外也不少,导致铜钱供应困难。

于是明廷“责民出铜,民毁器皿输官,颇以为苦”。

另外,铜钱的分量重,但是价值却低,不适合用于长途运输,限制了商业的发展,《明史》记载:“今公私贸易,苦于铜钱重不可致远”。

所以当时很多人依然沿用元朝的时期的纸钞。

明朝的铜钱针对这种现象,朱元璋于是下令发行新的纸币。

1374年,朱元璋在中央设宝钞提举司,下设钞纸、印钞二局,此后开始印行“大明宝钞”。

纸币发行后,为了保证纸币的流通,就严禁百姓使用元朝的纸币和金银。

在征收商税时,也只征收纸币和铜钱。

到了1394年,连铜钱也不准使用了,大明宝钞成为了唯一的合法货币。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一、夏朝时期1. 早在夏朝时期,白银就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货币。

夏王朝沿袭甲骨文时代的流派,使用银子作为国家货币,这就是中国古代货币的开始。

2. 夏朝时包括以银子为主的两种货币,即“小本”和“大元”,以及以铜为主的两种货币,即“大钱”和“小钱”,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货币体系。

二、秦汉时期1. 秦汉时期,汉武帝介入了货币改革,实行“金衡”制度,使钱币更加统一。

钱币的种类更为丰富,类型也得到了完善,增强了货币流通状况,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2. 后期,秦汉时期的钱币分为两种,即以银和铜两种金属为主的“银钱”和“铜钱”。

其中,以银为主的“银钱”成为当时重要的流通货币,起到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唐朝时期1. 唐朝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白银又开始流通起来,发行和使用白银货币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货币之一。

2. 唐朝实行基金分百制,将大钱贬为“重一”,轻轻的小钱则贬为“重千”,此外,还分设了白银货币。

其中,大钱、小钱、银币三种货币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的货币体系。

四、宋朝时期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白银货币也发展得更为繁荣。

宋朝实行货币制度改革,分为布币制和金银币制,其中布币是最常用的流通货币,金银币则是宋朝政府制定的新货币,主要由金银制成,用于贸易等重要场合。

2. 《宋制》中将金、银、布作为货币,其中金、银就是最常用的白银货币。

宋朝的工艺水平也不断进步,如计价、比例处理方式更加完善,这也成就了宋朝古代货币体系的完备。

五、明清时期1. 明清时期的货币制度保留了宋代的基本特征,即金银币为主,而实物货币布币则在流通过程中减少。

明清两代的古代货币体系仍以白银货币为基础,但在细节中略有改变。

2. 在明清两代,金、银、布三者共存,其中金银币更加普遍,白银货币也成为当时全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另外,明清两代还有另一种集市货币“铜钱”,作为日常小额结算所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银货币化

白银货币化

中国当今金融领域内流通的是金银本位下的纸币制度,贵金属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主要作用是价值尺度与储备手段,极少参与流通.中国先民对白银的认识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

中国古代把白银用做货币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后的事情.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朝时期,即通常所说的白银货币化.白银在明代经历了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

明初,白银不是合法货币,那时候的法定货币开始是铜钱,然后是纸钞,为了推行纸币制度,曾经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可是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民间交易活动仍习惯使用白银。

作为交换媒介,货币单位价值的大小应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由于明中叶以后,市场的发展和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铜钱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单位价值更大并且便于携带的贵金属来充当交易媒介,白银便很自然地成为主要的货币。

明代白银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在逐渐得到国家事实认可以后,才向全国展开的。

白银货币化是有社会经济基础的。

唐代以前由于白银数量稀少,使用范围因此非常狭窄,随着白银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产量的提高,白银的使用获得重要的突破。

在中唐时期,白银在民间就有了普遍使用的迹象了,唐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商品经济发展高潮到来之际,白银的使用发展为白银货币化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宋代银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使白银逐步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和拥有的商品.当时政府应对白银使用采取宽容的政策,白银虽然还不是法定货币,但其货币职能已不断增强。

到了北宋时期,白银通过贸易渠道外流加剧白银短缺,银价高涨,直接制约和阻碍白银作为普通货币流通,白银发展的进程缓慢下来。

明朝统一之后,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严格的控制,长期推行海禁政策,但民间的海外贸易还是屡禁不止,海外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改变了当时白银不足的情况。

另外,伴随着白银货币化的深入“重钱轻银”的思想开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重钱轻银”论的风行一方面反映了白银货币化的程度之深,另一方面揭示了以白银为代表的“货币权力“和以铜钱等传统货币为代表的”政治权力“的冲突。

简述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及演变

简述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及演变

简述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及演变
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货币,
主要是以贝壳、铜币等为主要形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货币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元朝时期,我国开始实行纸币制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纸币。

纸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宋朝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朝时期,我国开始发行白银货币,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同时,我国也经历了一次货币制度的变革,开始实行银两与货币并行的流通制度。

清朝时期,我国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最终形成了以白银为主,铜币和金币为辅的流通货币体系。

清朝时期,铜币的使用逐渐广泛,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

如今,我国货币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人民币是我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单一的流通货币,到如今的纸币、硬币和电子货币等多种货币形式。

除此之外,我国还经历了多次货币制度的变革和调整,以适应经济的不断发
展和变化。

例如,人民币的发行与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还进行了货币汇率的改革,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演变,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货币制度的演变,也为现代社会的货币制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中国金银发展史

2中国金银发展史

废两改元(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 美国为了转嫁危机和垄断世界金融,放弃金本位, 使美元贬值,货币准备金改“金三银一”,为达到 这一比例,就得高价购银十三亿银元。于是,美国 引导西方国家把黑手指向全球白银仓库—中国。将 白银运到美国可获20%的利润 。

银两银元并行,给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带来 很大的不便。 通货紧缩—银两变银元—100%88%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管理体制(戴 相龙)
从此中国金银史开放,进入世纪浪潮……

金银进入21世纪,主要事件引导金银史





2001年4月17日,央行宣布取消黄金的计划管理体制,结束 了自1983年以来对金银实行的统购统配政策,对促进黄金生 产、流通和消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开启作用。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金交所)正式开业,包 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成为金交所的金融类会员, 并率先开展黄金代客和自营交易。 2002年11月1日和2003年2月27日,国务院分两次取消黄金、 白银相关审批事项共计13项。 2002年至2005年间,财政部及国税总局多次明确黄金交易税 收政策,为借鉴国际经验、发挥市场手段配臵调节黄金资源 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2005年1月,中国银监会批复,允许商业银行开办个人实物 黄金买卖业务和个人记账式黄金买卖业务。
22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进程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黄金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 正处在从黄金大国到黄金强国的历史性时刻。 1993年 2002年 10月 2008年 12月 2008年 12月
取消国内外黄金价格差政策,中国黄金行业 进入市场化时代。 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中国黄金现货市场开放。

中国古代白银的演变

中国古代白银的演变

中国古代白银的演变中国的白银使用和贸易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这与中国古代的铸币和货币制度、贸易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古代,白银一直被广泛运用于医疗、工艺制品和贸易等领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白银的演变也在不断进化。

中国古代白银的发现关于中国古代白银的发现时间并没有正式的资料可供查考。

但是据有关国家的文献记载,白银的第一次大规模开采活动始于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公元前476年)。

在中国的贵州、四川、陕西等地区,有证据表明在公元前770年,中国人已经开始对白银矿产进行开采和利用。

此后,白银的使用在西汉时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和推广,并成为了当时重要的贸易物品之一。

中国古代白银的铸币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使用的主要货币是贝壳和布条等跨时代的物品。

但到了西汉时期,铸币手段应运而生,白银成为当时秦汉帝国内的主要钱币之一。

在当时,中国一共铸造了四种不同的白银钱,分别是:大钱、中钱、小钱和微钱。

其中,大钱和微钱是最为珍贵,因为它们的材质和数量都很稀少。

而中钱和小钱则是普遍流通的货币,广泛应用于贸易和人民交换中。

中国古代白银的贸易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军事和商贸中心。

中国的白银贸易从西夏和唐代时期开始逐渐形成,但在明朝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拓展。

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逐渐增长,白银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这就促使了中国的白银出口和贸易,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白银市场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中国的白银贸易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江苏、云南、四川等地区,但以中、西部地区的贸易最为活跃,其中以四川省的重庆、成都、邛崃、温江等地为发源地。

在这些地区,白银被广泛应用于贸易、医疗和工艺制品制造等领域。

并且,大量的白银贸易活动也在其中形成。

在古代,比如明朝,白银在贸易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

据统计,1540年至1911年间,中国出口的白银总量达到了68万吨以上。

中国古代白银贸易的成长也与中国的银票使用密不可分。

银票的称量就是以面额银两来标示的,一般是150两、100两、50两、10两等等,根据需求的不同而进行分类发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摘要: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被大量使用实现货币化,至民国成为法定的本位货币,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白银;银本位;货币化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两朝及民国的主要通货,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明朝之前的白银货币
据《史记》记载,夏朝把金分为三品,有黄(金)、白(银)、赤(铜),春秋战国时期也有银质的铲形、版形、饼形及贝形货币文物出土,可见这时白银已经开始作为货币存在。

秦朝时期,国家规定以黄金为上币,铜(秦半两)为下币,白银主要被用来制作装饰品及餐具等,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汉武帝以资源相对丰富的贱金属铜为币材铸“五铢钱”,是两汉主要的通行货币。

此外汉武帝元狩四年为增加财政收入,曾铸造一种以银锡合金为币材的“白金币”,后因数额巨大且不足值、盗铸猖獗而被废止,“白金币”被认为是我国最早获得法定地位的白银货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货币混乱,币值稳定且价值较低的银较金相比货币作用有所发挥。

在广州、河西走廊等海外贸易中心地区,金银甚至是唯一通货。

这一时期白银价值呈上涨趋势,计量单位开始由过去的斤缩小为两。

隋唐时期,钱帛是主要的货币,除岭南、西州(今新疆的吐鲁番)之外的地区,金银一般不作为流通的货币,多被制成首饰、器物用于赏赐、贮藏、馈赠等用途,到唐朝末期,白银的地位逐步提高,市场上使用白银用于交易的现象增多。

两宋时期,以铜钱、铁钱、纸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及邻近民族的影响,白银的使用开始逐渐增多,赏赐、纳贡、军费、税负等大量使用或折成白银,白银初步实现货币化。

这期间采银量虽有所扩大,但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钱荒问题依旧存在。

元朝在全国实行纸币制度,忽必烈发行“中统元宝交钞”(又称丝钞),以丝为本位,以两为单位,后又印“中统元宝钞”,以银为本位,以钱为单位,银钞可以互换,宝钞一贯等于交钞一两,两贯宝钞可兑换白银一两。

初期中统钞发行控制严格因而币值稳定,后因发行剧增,引发通货膨胀,成为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中统钞与白银直接挂钩,有学者认为在元代实现了白银货币的本位化。

二、明朝的白银货币
明朝在洪武八年(137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期间发行纸
币—大明宝钞,官方禁用金银、铜钱交易。

但宝钞发行即无限额,又不能兑换金银,迅速贬值,百姓纷纷放弃使用纸币,白银在民间使用日益增多。

正统元年(1436年),地方官吏纷纷奏请将税赋折成白银运到京城充当官俸,以银交易已成大势所趋。

成化年间(1465-1487年),民间交易中已经基本实现白银货币化,朝廷官俸、税赋折收白银,白银货币化过程在嘉靖年间基本完成。

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颁布法令规定:凡买卖货物,一钱以上银钱兼用,一钱以下只许用钱。

这是首次以官方形式肯定的货币体系:白银为本位货币,铜钱为辅币。

明朝白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大的银锭被铸成两边上翘的元宝形,普通大元宝一般重五十两,小的银锭一般称为银锞,也有零碎的银子流通,作为称量货币,每次使用白银交易时要鉴定成色、称重量。

明朝中后期白银被大量使用、为主要法定货币与当时国内外经济条件变化直接相关。

一方面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商品贸易活跃,客观上要求有一种价值相对较高、币值稳定的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

另一方面,白银的供应大幅度增加。

朝廷解除禁银令之后,部分官藏白银由于支付军饷及官俸被投入流通,万历年间开始银矿被大量发现、开采,国内白银产量有所增加。

同时,由于中国的白银价格高于国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被大量开采的美洲白银及日本白银被运到中国进行贸易,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据估计明
朝晚期约有2-3亿两的白银流入中国,解决了中国长期以来银矿资源贫乏的困难,国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为中国的白银货币化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清朝的白银货币
清朝的货币体系沿袭明朝,银两与制钱并用。

官府规定:1两以上税赋必须缴纳银两,1两以下自便(乾隆年间曾规定1钱),银两与制钱的法定比价为1:1000,纹银为标准成色。

朝廷对银两的铸造采取放任的政策,导致各地银两在名称、重量、成色上各不相同,给流通带来一定的混乱。

清朝流入中国的白银除了一少部分银块之外,银币逐渐增多,曾有几十种外国银元在中国流通,其中最普遍的是西班牙银元(亦称本洋)。

银元最初要折算成银两使用,后期因其重量、成色统一,按数使用较为方便,流通范围扩大。

但大量流入的外国银元,其市场价值高于本身实际价值,同中国银两进行不等价交换,掠走了大批生银。

受外国银币影响,各地也纷纷铸造银元,谋取利益,其中两广总督张之洞铸造的“龙洋”流通最广。

鸦片战争之后,大量白银因为条约赔款、关税主权丧失及鸦片贸易等原因大量外流,中国由原来的国际白银市场的主要购买方变为求购方,民众负担加重,朝廷财政日趋紧张,国力衰微。

流通中有白银、银元、制钱、铜元及各种银炉、钱庄、票号、外国银行发行的纸币,货币体系混乱,交易困难。

为了统一币制,维护统治,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终于下定决心颁布“币制则例”,规定以
元为单位,定银元为国币,统一铸币权,开始发行铸造“大清银币”,意图以法治形式结束银两、银元并用的混乱局面,但还未全面推行,清王朝就覆灭了。

四、民国的白银货币
民国建立之初,货币体系混乱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战乱频繁、军阀割据,货币铸造权及发行权不统一,各种中外旧式银元依旧流通。

北洋政府于1914年公布“国币条例”,规定以一圆银元为本币,境内经济活动必须以新铸造的银元为交易手段,新银元以袁世凯头像为正面,俗称“袁大头”,这种新银币成色低于旧银元,发行量较大,迅速在全国推广,成为流通主要货币,至1929年铸有11亿枚左右的袁大头。

虽然颁布了国币条例,由于银两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大部分的商品交易仍是银两、银元并用,两、元混用的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变。

为了统一币值,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施行“废两改元”货币改革,规定所有经济交易、收支、税收必须改用银元,统一货币单位,发行新银元,新银元一面是孙中山头像,另一面是帆船图案,俗称“船洋”。

“废两改元”统一了全国货币,白银货币由计重改为计数,有利于发挥其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功能,削弱了钱庄、外国银行的势力,促进了国内银行的发展。

但这次货币改革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各种旧式银元仍然流通,并且由于中国本身不是产银大国,实行银本位制度必然导致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国际市场白银价格的波动紧密相连。

20世纪30年代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引发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制。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购银法案》,以高价购买白银,旨在使白银准备达到法定货币准备的1/4,刺激银本位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购买力,来倾销美国过剩商品,转嫁经济危机。

国际银价因此持续上涨,中国白银短期内大量外流,引发“白银风潮”,国民经济和财政金融遭受沉重打击,国内信用萎缩,银根奇紧,物价跌落,工商业衰退。

为了摆脱中国经济对国际银价的依赖,挽救货币体系,在一系列阻止白银出口的政策失败之后,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金融紧急处分令》,废两改元,宣布白银国有,禁止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结束了白银在中国几百年的统治货币地位,白银在中国不再是法定货币,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

五、建国后的白银政策
建国之初,为了增加了国家的金银储备,稳定人民币币值,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金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内的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冻结民间金银买卖,严厉打击银元投机倒把走私活动。

1983年6月国务院又发布《金银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境内一切单位和个人不得计价使用金银,禁止私下买卖金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的变化,我国金银管理的政策措施也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199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
布解除白银管制,2000年1月1日开始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

2003年7月,中国白银网上电子交易平台正式运行,建立白银现货交易市场。

2006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始正式挂牌交易现货ag99.9和ag(t+d)延期交易两个白银品种,白银以其独特的魅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投资工具。

参考文献:
[1]姚遂.中国金融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3]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4]李爱.试析白银在中国货币制度中的历史沿革[j].聊城大学
学报,2007(1).
[5]冯泽培.银本位制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j].金融研究,1996(3).
作者简介:薛艳(1973-),女,辽宁营口人,辽宁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