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两课时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 小石潭记教案及设计意图
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小石潭记教案及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石潭记》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2.分析和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品味语言美。
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主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柳宗元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意和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小石潭记》的背景,了解作者写作心境。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三、内容解析1.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2.着重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用法。
3.讲解重点句子,品味语言美。
四、情感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心情。
2.分析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深化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堂讨论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写作训练1.以“小石潭”为题材,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2.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设计意图1.通过两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理解《小石潭记》的内容和主旨。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同理心。
4.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本教案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小石潭记》的内容和主旨。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曾经跟着父母游览了一些名山大川,面对那些好山好水总是让我们欣喜,让我们激动。
今天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一处美景,这里有明朗的日光,青翠的竹林,透明的潭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
(彩屏显示课题。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柳宗元,字子厚。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著有《柳河东文集》。
唐代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件显示朗诵录像。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2、初读: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声音洪亮。
(读一遍停)3、正音:有没有不会读的字词?如果没有,我从文章中挑了几个词语来检查一下,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翠蔓....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参差披拂..蒙络摇缀下面大家齐读,每个词语读两遍4、齐读:我们来齐读一下文章,注意体会作者感情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试着翻译课文。
小石潭记教案8篇
小石潭记教案8篇小石潭记教案8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石潭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朗读体会,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二、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
学习活动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4、人人都来当编导,编写风光片小石潭的解说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一)走入《小石潭记》1、朗读课文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2)学生齐读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
《小石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小石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小石潭图片。
3.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醉翁亭记》的作者、内容和情感。
2.提问:谁还记得《醉翁亭记》中的小石潭?它在哪篇文章中出现过?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并尝试理解其意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对小石潭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个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石潭的短文。
2.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对小石潭的认识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中的小石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小石潭与现实中的小石潭有什么不同?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小石潭的图画。
2.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关于小石潭的游记。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中的小石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悟?二、课堂活动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小石潭记课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石潭记》课程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小石潭记》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理解。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小石潭记》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意境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小石潭记》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小石潭记》,体会文章意境。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4.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小石潭记》的背诵情况,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3. 实践演练(1)学生分组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各组汇报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言文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小石潭记两课时教案
小石潭记两课时教案小石潭记两课时教案《小石潭记》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下面是小石潭记两课时教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课题名称:小石潭记二、教材分析:本文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他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柳宗元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三、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背诵课文2.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3.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4.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情四、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2.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五、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蓄的感情六、教学方式:1.注重诵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2.进行讨论适时点拨,便于启发学生认知,纠正偏颇、弥补缺漏3.引导质疑,人人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切身感受,激发质疑、辨疑的意识七、媒体使用:电脑辅助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简洁、丰富而又有节奏感的语句初步了解文章大意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⒊理解课文第一节大意及其写作特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教学时间预设:2分钟二、自学成果展示(一) 简介作者及“记”1.柳宗元——唐文学家,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人,人称“柳河东”他生长在长安,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已沦为奴婢的人,仍可出钱赎回家甚贫者,柳宗元自己出钱助赎;重视农业生产,曾亲自组织农民开荒种地,植竹栽树柳宗元在文学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并称“韩柳”,被后世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笔锋犀利他的六七百篇诗文,被刘禹锡汇编成《柳河东集》,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而遭迫害,被贬为永州司马,孤独寂寞,悲苦不堪元和十年(815),43岁的柳宗元被召回长安,但很快又被派到柳州当刺史,官职是提高了一些,但地方却更僻远了刺史是地方长官,有实权他在柳州引导当地人民发展生产,释放奴隶,兴办学校,政绩显著但因长期心情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逝在柳州,年仅47岁2.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二)师指名读下面的字词,师生共同点评后生齐读字词两遍篁竹(huáng) 清洌(liè) 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堪(kān) 佁然(yǐ) 俶尔(chù)差互(cī) 寂寥(1iáo) 悄(qiǎo)怆(chuàng) 幽邃(suì) 翕忽(xī)教学时间预设:8分钟教师活动预设:1.引导自学或检查课前预习情况2适时点拨精讲学生活动预设:1.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卡2.学习成果展示3.学生点评同学展示情况三、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教学时间预设:10分钟教师活动预设:⒈教师范读课文⒉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语气语调、节奏⒊请几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指导读出语气、感情的方法:课文的1、2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卷石带来的冲击,游鱼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3、4、5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凄冷的氛围,应读得低沉些、伤感些4.学生齐读,教师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5.利用书下注释并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掌握第一节的文言词意思及翻译学生活动预设:(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利用书下注释并通过小组讨论,掌握第一节的文言词意思及翻译四、精读研讨探究质疑教学时间预设:10分钟教师活动预设:(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段意【点拨】写发现小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⑵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用文中语句回答【点拨】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教学教案精选5篇
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教学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小编sky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5篇小石潭记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石潭记》教案篇一一、导入新课唐代有名作家柳宗元,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黔之驴》,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
二、明确目标: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理清文章结构三、齐读课文四、教学目标完成1、讨论下列问题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熟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翻译全文课后反思:教学设计的。
策划:以“石”为线,串起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教案实施:教师: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学生甲:“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
学生乙:甲同学讲的是明写“石”的句子。
我觉得“其岸势犬牙差互”这句是暗写“石”。
句子中的“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
学生丙:“闻水声,如鸣佩环”也写了石。
如果“潭”不是“石潭”,它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吗?凉刺骨的意思。
师: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
“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
《小石潭记 》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教案1一、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同学说说柳宗元的故事——如: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友情、“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柳州生活,或者柳宗元笔下的故事——如:《黔之驴》、《临江之麋》等二、背景介绍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要求: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
教师提示:悄怆(chuàng)篁(huáng)竹清洌(liè)为坻(chí)为屿(yǔ)翕(xī)忽为嵁(kān) 差(cī)互寂寥(liáo)幽邃(suì)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如:范读、齐读、速读等。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
(如“全石/以为底”“其岸势/犬牙差互”)3.文言词语总结:古今异义: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汇总
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汇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小石潭记》全文。
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与赏析。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小石潭记》全文。
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与赏析。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石潭记》,理解文章大意。
学生自行查找并标注重点字词,尝试进行翻译。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翻译问题。
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翻译展示,并给予点评和指导。
4.赏析与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学生分享自己从文章中感悟到的情感和思想。
5.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小石潭记》的背诵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在背诵过程中的感悟和困难。
2.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如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背景等。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探讨文章的内涵。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介绍其他描写小石潭的文章或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
5.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小石潭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2.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是如何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句子。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两课时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魏紫鸣一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能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在熟读基础上能够能背诵,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的乐与忧的心境。
4.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陶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理解课文。
难点: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乐与忧的心境。
三教学方法(具体):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白板、鸿合i学软件)、黑板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任务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掌握常见的实词、虚词教学过程二㈠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及写作背景。
㈡走入《小石潭记》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常见的实词、虚词。
(2)听录音,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
(3)请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朗读,并请同学给予点评。
2.分段进行,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解答。
3.当堂练习,标出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堪( ) 怡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 ) ( )幽邃( ) 寂寥( ) 摇缀( ) 隶( ) 参差( ) ( )4. 解释下列虚词(红色字体)的含义。
心乐之( ) 全石以为底(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根据下列提示背诵课文。
5.) 之。
( ,,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篁竹,为嵁,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近岸披拂。
, ( 为岩。
青树( ),蒙络摇缀),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 ),潭中鱼可百( ) ), ( ),似与游者相乐。
尔远逝俶(不可知其源。
犬牙差互,明灭可见。
其( ) ,( ),( )潭西南而望不可久,),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 教案设计(2课时)
10.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
(重点)2.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难点)3.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知文意理脉络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
然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不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与他同游,去感受他那特有的心境。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一)预习交流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堪.(kān)佁.然(yí)俶.尔(chù)翕.忽(xī)差.互(cī)寂寥.(liáo)幽邃.(suì) 悄怆(qiǎochuànɡ)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水尤清冽.(冽,凉。
)为坻.(水中高地。
)为屿.(小岛。
)为堪.(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覆盖着;缠绕着;飘动着;连结着。
)可.百许头(大约。
)日光下澈..不动(呆呆的样子。
)..(直照射水底。
)影布.石上(映在。
)怡然俶尔..(轻快敏捷的样子。
)犬牙差互..(交相错杂。
)..远近(忽然。
)往来翕忽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以其境过清.(凄清。
)(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与“来”相对。
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中一种角色。
(4)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西)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下)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斗折蛇行(“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样”“像蛇—样”)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5)特殊句式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在反复诵读中,了解掌握其中涉及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线索,品味美景美文。
2.掌握本文移步换景、情景交融以及细节特写等技巧。
3.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线索,品味美景美文。
2.掌握本文移步换景、情景交融以及细节特写等技巧。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A.心乐之(快乐)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因为)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解析】“乐”是“以……为乐”的意思。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B )A.从小丘西行B.不可久居C.凄神寒骨D.潭西南而望【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向西;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D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3.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其岸势/犬牙差互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C.似与/游者/相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解析】正确的停顿是: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教案(10篇)
小石潭记教案(10篇)《小石潭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2、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3、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重点: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创意:以反复诵读为手段,以抓关键词为方法,以情感变化为抓手,带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对小石潭美丽景色的赏析,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两个字。
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
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二、译读,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初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文意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读出文脉(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把握游记以游踪为序以及本文写景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
(2)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品读,缘景明情柳宗元为什么先是快乐的后来又悲伤了呢?下面我们就循着文脉来找答案。
1、品读“心乐之”。
结合小石潭美景,感受其“乐”。
课文开头就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思是声音很好听,使我很高兴,作者是“乐其水声悦耳”。
请大家读课文,试着将“心乐之,乐其----”补充在文章某句话后面,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作者的“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心乐之,乐其潭水清凉。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两课时教案
小石潭记两课时教案小石潭记两课时教案五、拓展延伸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教师活动预设:从文中选取其中最让自己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最能触动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绘,说给你的同伴听,然后组内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一齐润色、加工,再在全班朗读【示例】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小石潭中,看,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快活地摇着尾巴鱼儿们似乎与阳光玩着捉迷藏,有的静静地倚在石头上透过清澈的水,阳光似乎找不到他们忽然,鱼儿们全都游开了它们张开嘴,调皮地对着阳光吐出了一串串的水泡,还不忘向你热情地摇尾问好呢!学生活动预设:【展示】四人一组活动,或说或写,教师随堂指导,最后派一名代表展示组内佳作,要求语言简洁流畅二、总结全文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自然风物,寄寓了自己被贬谪的遭遇,倾注了孤寂抑郁的情感文中调动各种技法营造小石潭幽清秀美的景致:有移步换景,有定点特写;有动静结合,有化静为动;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映衬;有融情入景,有因情造景这些手法值得我们借鉴柳宗元的个人遭际,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可以借此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了解一千多年前知识分子的立身处世,间接接触社会,丰富人生阅历七、布置作业⒈背诵全文⒉背诵相关知识点八、板书设计小石潭记柳宗元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潭水:清澈侧面描写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忧伤情感潭中景物特写镜头游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小潭源流形象比喻岸势:参差不齐↓潭中气氛:凄清寂静寓情于景教学反思: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⒈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⒉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⒊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学习的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物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拓展阅读:小石潭记读后感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透过潭中的水、石、鱼等近景与远景的描写,可看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观察景物的细致深入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写于永贞年间,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后。其间柳宗元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简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在游历程序上与前三篇相衔接,而在写景状物上更加精妙,在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时也更加曲折含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柳宗元有所认知,但对作者的人生履历,特别是这一时期的写作背景并不了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渗透。八年级学生对文言诗文内容的翻译理解有一定的能力水平,疏通文意时,可以试着自主翻译,适当点拨。
四、教学目标
1.规范字音,熟读成诵。
2.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
3.疏通文意,把握诗歌内容,理清游记线索。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难点:理清游记线索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介绍柳宗元导入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山西河东郡,人称“柳河东”。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
1.引导讨论,解读文本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水尤清冽
(4)作者是怎样描写溪流岸势的
贞元21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主张政治革新的王叔文等执政。柳宗元成为这个集团的重要成员。王叔文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取缔“宫市”(宦官以给皇家买东西为名,到市场变相掠夺财物),禁止“五坊小儿”(专门替皇帝饲养鹰犬等动物的人)依仗宦官权势欺压人民,罢免贪赃枉法的京兆尹李实,取消一些苛捐杂税等来着手进行改革,同时还准备剥夺宦官所掌握的军权。这些行动猛烈地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们相互勾结起来,逼迫身患重病的顺宗传位给太子。这年8月,宪宗即位,贬王叔文为渝州司马。柳宗元也被贬为邵州刺史,走到半路,又加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边远地区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等七人,历史上称他们为“八司马”。永贞革新就此失败。
2.自主疏通文意环节缺少合作互动。
教材册别及单元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 题
小石潭记
课时
第2课时
一、课标要求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了解常用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3.能品味诗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欣赏诗文,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四、字音识记
篁竹( huáng ) 清冽(liè )
为坻( chí ) 为屿(yǔ )
为嵁( kān ) 佁然( yǐ )
俶尔( chù ) 翕忽(xī )
差互( cī ) 寂寥(liáo )
悄怆(chuàng ) 幽邃( suì )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
犬牙差互(互相交错)
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
悄怆幽邃(深)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3)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俶尔远逝(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西行)闻声觅潭
伐竹见潭
水清石底
游鱼悠然
溪流岸势
竹树环合
(移步换景、定点观察)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积累文学常识。
2.试赏析喜欢的词句,揣摩其中丰富的内涵和巧妙的表达。
3.感悟作者当时的心境。
七、教学反思
1.受微课形式时限,朗读环节训练指导不够。
五、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1.结合注释合作疏通文意,圈画疑难词句。
2.质疑难点,解读重点。
(1)重点实词
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寒冷)
为坻(水中高地)
为屿(小岛)
为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晃、联结。)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日光下澈(同“彻”,穿过,透)
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
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用方法,使……凄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许可,可能)
六、合作探究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5)潭上景物又有怎样的特点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重点赏析
(1)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用词准确生动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小结
本文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它的寂静、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作者在贬谪处境中悲凉、愤懑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
1.体会作者情感,背诵课文。
2.拓展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游黄溪记》
七、教学反思
1.散文精妙的语句未能一一细品,应在课外阅读中作以延伸。
(3)比喻修辞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二、深入探究 体会作者情感
质疑:请找出文中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比较作者前后情感的变化,并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探幽的浓厚兴味
水清、石异、鱼欢带来的愉悦
依然沉浸其中
“寂寥”“悄怆”“不可久居”
结合背景点拨分析
柳宗元被贬永州,正值三十多岁施展才华之时,一呆就是10 年,后又被贬柳州。在永州时,他不被重视,只有借游山水化解心中的苦闷,但实是“借景消愁愁更愁”。
2.诵读的环节做得还不够深入。
初中语文教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 题
小石潭记
课时
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
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柳宗元文学上的成就比较突出,是杰出的散文家,对当时古文运动的发展影响很大,与韩愈并称“韩柳”。其寓言小品讽刺社会丑恶,揭露政治腐败,语言锋利简洁,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著名的如《三戒》等。其传记散文大多取材于当时封建社会中的下层人物,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如《捕蛇者说》。其山水游记散文,以《永州八记》为代表,描写景物准确、生动、传神,往往还融入了作者悲愤苦闷的情绪,艺术价值很高。著作有《柳河东集》45卷。
四、教学目标
1.品析精彩的景物描写,揣摩句子的丰富内涵,感受语言的魅力。
2.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感悟文章主旨。
3.体会情景交融,景中传情。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析精彩的景物描写,揣摩句子的丰富内涵,感受语言的魅力
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诗歌的初步探究
质疑: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哪些景?是如何描绘这些景物的?
5.领略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于永贞年间,柳宗元贬为永州司后。《小石潭记》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简称,全文虽然不足二百字,但写景状物生动传神,在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时曲折含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柳宗元有所认知,但对作者的人生履历,特别是这一时期的写作背景并不了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渗透。另外,受限于学生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不足,分析时需多加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