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说课稿

指导思想:根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册共有六单元。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我所选的是第三单元文言单元的《诗经》其中一首。主要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表述诗歌意境,并能熟读成诵。

现在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编排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诵读这一单元的诗文,能让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和志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关雎》描写了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美貌、娴静和勤劳而动心,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追求成了诗歌的主旋律,男子日思夜想,内心深处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梦境中求而得之的喜悦浮于纸面,让我们真切

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情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在艺术表现上,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二、说学情

《关雎》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学生已经耳熟能详,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这首诗并非易事。八(3)班现有学生60人。由于他们各自的家庭不同,家庭教育、经济基础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优秀的孩子较突出,学困生也占了相当的比例。

初中生已经会有朦胧的情感体验,因此对于学习这首爱情诗,想象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和追求,理解其中的爱情生活,已经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和阅读体验。如何把一个年代久远的我们先民的爱情故事诠释给青春期的孩子们,而不是一般地简单地让孩子们收到一次“早恋”的启迪?如何借助诗歌的魅力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正确地对待爱情?这是

教学中不可回避,亦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并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阅读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以及“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等若干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反复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悟性、灵性、创造性;探究诗歌内涵,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人民对于真挚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

方式。

2.探究诗歌内涵,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的学情,我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诵读品味法:对于学生而言,吟诵课文能带来最直接、最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研讨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助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五、说教学流程(1课时)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音乐和以往所学现代诗歌导入。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导入应该做到和课文内容紧紧联系。《关雎》的学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在语文课上接触《诗经》,但比兴手法的运用已经在第一单元中学习《回延安》已经涉及,并作了分析。在了解新知的过程中插入旧知复习,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并导入学习内容。

第二环节: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介绍《诗经》。

2.自读《关雎》,扫清字词障碍。

3.听录音,正音,感知诗的节奏、韵律。

4.伴着朗读录音,自由朗诵该诗,初步体会诗歌的意

境。

5.对照注释,同桌讨论交流,疏通文意,师生共译。

设计意图:在诗歌教学当中,朗读诵读是主要的任务之一。既能培养学生对于古代诗歌韵律之美的感受能力,也能够为之后分析诗歌细节打下基础。通过学生自读、听朗读录音、伴读、指名朗读的过程,让学生逐渐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把握情感基调。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思考讨论: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问题1,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把握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2.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设计意图:问题2,小组合作研讨,品味《关雎》的美,预设了人物美,女子的勤劳能干,贤淑美好,男子对爱情的执著、重情重义;语言美,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能增加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意境美,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情感美,体会到这首诗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间短

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是明确指向婚姻、负责任的爱情,是为社会所赞同的,以此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教学中,不必一味回避“爱情”,反而要借助优秀诗歌来正确引导。这就是具有永恒价值的诗歌的魅力。

这样,将一系列教学目标蕴含在这个活动2中,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学任务,就不会显得程式化。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作业提升。

1.吟唱《关雎》,阅读《诗经》。

设计理念:让大家在欣赏、吟唱《经典咏流传》中仇海平演唱的《关雎》,再一次通过歌声感受《关雎》的美,树立文化自信,爱上经典诗词。从而让他们有兴趣去阅读更多的像《诗经》这样的经典,让传统经典成为当下的流行,甚至成为未来的流传。

六、说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样的板书设计。它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和“灵魂”,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炼再现。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关雎》

2.预习《蒹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