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类型划分依据及原则
培训地质勘测
![培训地质勘测](https://img.taocdn.com/s3/m/30ddf20da58da0116d1749cc.png)
分之一。
3、地质填图中实测地层剖面和山地工程的间距,执行《地质填 图
规程》。
(三)选择基本线距时,应注意的问题:
1 、 认 真 研 究 井 田 的 构 造 复 杂第1程0页度/共2和8页煤 层 稳 定 类 型 , 按 其 中 勘 探
3、当一个井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煤层稳定类型时应按厚度或 储
量占优势的煤层稳定类型选择线距。
2、斜孔:以一定的方向(方位角)和倾斜角向下钻进的钻孔。 它
适用地层倾角大于60°的地段,斜孔的倾斜方向应尽量垂直于地 层走向并与倾向相反,倾斜角度一般不小于70°~75°。
钻孔的施工是由下列工序组成的:定孔、开孔会、施工、见 煤 预报、采取煤芯、测井、封孔。 四、地球物理勘探
它是利用不同岩性和矿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密度、电阻
短线。
3)在找煤或普查阶段,要选择构造简单、含煤性好、交通便利 的
区域布置勘探线。
4)勘探线的排列方向取决于勘探区的地质构造。如:地层走向 变
化不大,勘探线以一定的距离平行排列;对于盆地和穹隆、勘 探
线呈现放射状。
第12页/共28页
三、勘探程度和储量级别
1、勘探程度:勘探区在不同阶段,在相应的工程基本线
第4页/共28页
第二节 煤田地质勘探
一、阶段划分及个阶段任务 (一)阶段划分 1、地质认识上的阶段性 四个步骤:(1)搜集资料,编制设计;(2)勘探施工;(3)
地 质编录和综合研究;(4)编写地质报告。 2、基本建设上的阶段性 煤炭基本建设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 1)远景规划:根据普查所提供的煤层、煤质、构造等地质资料, 选择煤炭工业建设基地,初步划分矿区。 2)矿区总体设计:根据详查提供的地质资料,解决矿区内所有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2bf2452c850ad02de80413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3 总则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3.1.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
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类型划分依据及原则
![勘探类型划分依据及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74db73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e.png)
二、矿床勘探类型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
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
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
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1矿体规模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如表4-3-1所列:表4-3-1矿体规模注:小型矿体长度<150m赋值01,150〜200m赋值02,>200m赋值03;中型矿体300〜500m赋值03〜04,500〜700m赋值05,>700m赋值06。
第十讲勘探、勘探类型及勘探程度
![第十讲勘探、勘探类型及勘探程度](https://img.taocdn.com/s3/m/e16b5a709e314332396893a5.png)
第十讲第二节勘探阶段与勘探周期 (1)一、勘探阶段 (1)(一)矿产勘查阶段划分 (1)(二)勘探阶段 (3)二、勘探周期 (4)1 概念:矿床勘探周期是指完成一个矿床的阶段勘探任务所经历的时间。
(4)2 影响国内勘探周期和造成周期过长的原因: (4)第三节矿体变异与勘探类型 (6)一、矿体地质及其变异性研究 (6)(一)矿体地质 (6)(二)矿体变异性 (6)3 矿产的共生性 (9)二、矿床勘探类型 (10)(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 (10)(二)勘探类型划分 (13)第四节勘探精度与勘探程度 (15)一、勘探精度 (16)(一)基本概念 (16)(二)影响勘探精度的因素 (16)(三)勘探误差的分类 (17)(四)勘探精度的研究方法 (19)二、勘探程度 (20)(一)概述 (20)(二)合理勘探程度的确定 (21)第二节勘探阶段与勘探周期一、勘探阶段(一)矿产勘查阶段划分我国的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与前苏联的相近,并有过几次变改。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5年以来,我国加紧研究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和新的矿业形势需要,又便于与国际接轨的新的储量/资源分类标准和相当的矿产勘查阶段划分的新规范。
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2002)”我国的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及勘探4个阶段。
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目的注:各阶段目的任务不同,但其间并无截然的界限,它们是循序渐进的关系。
矿产勘查各阶段工作程度及工作要求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阶段性——矿床勘查阶段的划分方案对照表(二)勘探阶段概念:一个矿床,从发现并经详查确定其具有工业价值开始,一直到其被开采完毕止,都需要逐步进行不同详细程度的勘探研究工作。
将这种不同程度的勘探与研究工作划分为阶段,即简称为勘探阶段。
划分:矿床勘探实际上应进一步划分为:1.为建矿可行性研究和矿山基建设计提供资料依据,或属矿山开发准备时期的矿床地质勘探阶段,2.直接为矿山建设与生产“保驾护航”而进行的矿床开发勘探阶段。
地质勘探类型和探矿工程密度和地质报告简析分解
![地质勘探类型和探矿工程密度和地质报告简析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5cf8631cc7931b765ce15d3.png)
1.铁矿地质勘探类型和探矿工程密度在铁矿地质勘探中,按照经济的原则使用探矿工程控制矿体,首要的是确定探矿工程密度。
依据矿体分布范围、规模大小、形态变化、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质量变化情况等,也就是按照控制矿体难易程度,将铁矿床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种勘探类型,然后分别不同勘探类型采用不同的工程密度布置工程,以控制铁矿体的变化和圈定矿体。
在我国铁矿地质勘探工作中,常常采用经验法、类比法、勘探线剖面精度分析法、稀空法、探采资料对比法确定勘探类型及勘探工程网度。
近年来开始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来确定矿床的勘探网度,其中地质类比法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我国已知铁矿中,第Ⅰ类型有受变质沉积成因的南芬铁矿、海相沉积成因的庞家堡铁矿;第Ⅱ类型有岩浆成因的攀枝花铁矿,水厂、梅山和大顶铁矿因形态简单、品位变化小,也属此类型;第Ⅲ类型有大冶铁山、金岭、西石门、姑山铁矿等,一般是接触交代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第Ⅳ类型铁矿规模小,形态复杂,产状变化大,矿石质量和数量分布不稳定、不连续等。
2.铁矿地质勘探程度和深度铁矿勘探的深度要根据矿山建设和生产实际要求来确定。
根据我国当前开采技术条件,铁矿勘探深度一般为300~500m,垂深大于500m的矿体以稀疏钻孔控制其储量远景,为矿山总体规划提供资料。
铁矿勘探规范中所确定的深度,是按矿山开采下降速度每年10m深,服务年限30年计算的,因此从矿床露头起向下延深300m,即为矿床的勘探深度。
大型矿床勘探要分期、分阶段进行,防止过早勘探而造成浪费;矿床地质勘探应以探明矿山第一期设计规模所需要的各级储量为原则。
在铁矿地质勘探中,因要满足矿山设计对地质资料和矿产储量的需要,故对矿体不同部位应确定不同的勘探控制程度。
通常将铁矿储量划分为A、B、C、D 四个级别:A级储量供矿山编制采掘计划用,一般由矿山生产部门勘探;B级储量是地质勘探阶段取得的高级储量,分布于矿山建设的首采地段;C级储量是矿山设计的依据,其勘探工程密度较B级储量控制稀疏;D级储量是由稀疏探矿工程控制,只能作为矿山远景规划或进一步勘探的依据。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https://img.taocdn.com/s3/m/f4d4fa5b90c69ec3d5bb75c2.png)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3
(三)推荐的工程间距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4
黄岗铁锡矿
黄岗是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铁、锡、钨矿床。
黄岗矿区含矿带长19.5 km,宽0.5 km~2.5 km,在 矿区近170 km2范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多条矿 体。矿区呈北东向展布,依据磁异常形态特征和 矿体集中情况划分为7个区,依次为Ⅰ、Ⅱ、Ⅲ、 Ⅳ、Ⅴ、Ⅵ、Ⅶ。由于矿区东西部所含有用组份 不同,成矿地质条件也有差异,又划分为西部地 段和东部地段。西部地段包括Ⅰ、Ⅱ、Ⅶ,东部 地段包括Ⅲ、Ⅳ、Ⅴ。全矿区已探明地质储量 10829.7万t。位于西部地段的Ⅰ区矿石储量最大, 矿石量占全区矿量44%。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5
4 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均匀:矿化连续,品位分布均匀(品位变化系数 Vc<50%),品位变化曲线为平滑型(相邻品位 绝对差值<5%)。
较均匀:矿化基本连续,品位分布较均匀(品位 变化系数Vc=50%~100%),品位变化曲线以波 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5%~7%)为主,兼有尖 峰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7%~11%)。
一 矿床勘查类型
概念:按勘查的难易程度对矿床所划分的 类型称为矿床的勘查类型。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
(一) 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 据
矿体规模 、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构造复 杂程度 、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2
1 矿体规模
大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大于l 000 m,沿倾向延深大于500 m;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
15
黄岗Ⅰ矿区
地质勘探 Ⅰ区为第Ⅲ勘探类型,以勘探网度200 m×(70~ 120)m和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及其外推部分,求得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6线~62线间以 勘探网度100 m×(50 ~70)m,求得控制的边际 经济基础储量(2M22)。
岩土工程勘察-第四章-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阶段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第四章-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阶段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19828d73c850ad02de804159.png)
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 件、湿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 宜布置适量探井。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 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 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 1个控制性勘探点。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
① 岩土工程重要性等级的划分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
使用所产生的后果,将工程分为三个重要性等级。
岩土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表
注: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30层以上可定为一级,7~30层可定为二 级,6层及6层以下可定为三级。
② 场地等级划分
③ 地基复杂程度划分
注:关于场地、地基等级的划分应从第一级开始,向第二、第三 推定,以最新满足者为准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应论证地基土和地下水 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 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方案、防水设计水位和抗 浮设计水位的建议。
另外对地震场地效应,桩基及基坑工程的勘察 应符合相应的规范。
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和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建筑 物特性和岩土工程条件确定。
对岩质地基,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 况等,结合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 验确定;
例如: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对场地的地质构造、不 良地质现象、地震烈度、特殊土类等必须查明其分布 及其危害程度,因为这些因素是评价场地稳定性、地 基承载力及地基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77f394fbe23482fb4da4cb8.png)
中 国 矿 业 大 学:郑 丽 萍
Email:zhlp1978@
2013年10月16日
一、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划分
(一)矿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划分方案 (二)各类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应查明的 水文地质问题
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一)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分类方案
(二)不同类型矿井对水文地质工作的
元宝山煤田,煤层分布于冲积平原下部的侏罗系上统被断 层切割的向斜构造中,上覆厚层第四系。 老哈河于矿区南3km流过,流域面积33067km2,其支流英 金河流经矿区中部,全长191.4km,流域面积10570km2,历 年最大洪峰流量2510m3/s,最小0.26m3/s,但农灌季节常断 流。 煤系由粉、细砂岩、泥岩夹砾岩及煤层组成,平均厚340m。 12个煤组,其中3~6煤组埋藏较浅,适于露天开采。煤系 地层单位涌水量<0.03L/S·m,为弱含水岩组。断层导水性 也很差,单位涌水量为0.0018L/S·m。 矿床上部第四系冲积层以圆砾石为主夹砂、卵石,厚10~ 50m。钻孔q为53~160L/S·m,K为144~322m/d,为透水性 极强的岩层。 故该矿床为以孔隙水充水为主的直接顶板充水、水文地质 条件复杂的矿床。
第二型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
主要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 利于自然排水,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 水性中等至强,地下水补给条件好
主要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但附近地
表水不构成矿井的主要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
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疏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 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第三类:以暗河管道充水为主的矿床 ——西南强烈上升区的矿床
【专业知识】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
![【专业知识】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494e25bd284ac850ad0242a0.png)
【专业知识】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学员问题】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解答】1、依据矿体及围岩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出现层位,将矿区工程地质勘探分为四类:第一类、松散、软弱岩类:以第四系砂、砂砾石及粘性土,或第三系弱胶结的砂质,粘土质岩石为主的岩类。
岩体稳定性取决于岩性、岩层结构和饱水情况,稳定性差。
勘探中应着重查明岩(土)体的岩性、结构及其物理力学特征。
第二类、块状岩类:以火成岩、结晶变质岩为主的岩类。
块状结构,岩体稳定性取决于构造破碎带、蚀变带及风化带的发育程度,一般岩体稳定性好。
勘探中应着重查明Ⅱ、Ⅲ级结构面、(附录D)、的分布、产状,延伸情况、充填物、粗糙度及其组合关系;蚀变带的宽度、破碎程度;风化带深度及风化程度。
第三类、层状岩类:以碎屑岩、沉积变质岩、火山沉积岩为主的岩类。
层状结构,岩体各向异性,强度变化大。
岩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层间软弱面、软弱夹层、构造破碎及岩体风化程度。
勘探中应着重查明岩层组合特征;软弱夹层分布位置、数量、粘土矿物成分,厚度及其水理、物理力学性质。
第四类、可溶盐岩类:以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硫酸盐岩、盐岩等岩类。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较复杂。
勘探中应着重查明岩溶和蚀变带在空间的分布和发育程度,可溶岩的溶解性,第四系松散层和软弱层的分布、厚度、岩性、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
2、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及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覆盖厚度、地下水静水压力等因素,将工程地质勘探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型:简单型: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层岩性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岩溶不发育,岩体结构以整块或厚层状结构为主,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不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
中等型:地层岩性较复杂,地质构造发育,风化及岩溶作用中等或有软弱夹层及局部破碎带和饱水砂层影响岩体稳定,局部地段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
复杂型:地层岩性复杂,岩石风化、岩溶作用强,构造破碎带发育,岩石破碎,新构造活动强烈或松散软弱层厚、含水砂层多、分布广,地下水具有较大的静水压力,矿山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比较普遍和经常。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fa1fa2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3.png)
5 、 钻孔的孔斜应满足选用抽水设备和水位观测仪器的工艺要求。 6 、钻孔控制深度以揭穿主要目的层为原则,重点控制第一期开拓水平,少数孔
注:一般将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0.001L/s·m的岩层视为隔水层
各类充水矿床应着重查明的问题
孔隙充水矿床
应着重查明含水层的成因类型,分布、岩性、厚度、结构、粒度、磨圆度、分选 性胶结程度、富水性、渗透性及其变化;查明流砂层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含(隔)水 层的组合关系,各含水层之间,含水层与弱透水层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评价流砂层的疏干条件及降水和地表水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详查 勘查 详查、勘查
3~5
5~7
根据需要对详查阶段钻孔取舍和补充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代表性点
3~5
7~10
根据需要对详查阶段钻孔取舍和补充
勘探坑槽道或生产矿井
详查、勘查 勘察坑道和主要生产矿井设排水量观测站,简单矿区可省略
水化学样、细菌样检验
详查、勘查 可作水源地的井、泉,地表水按丰、枯季取样
水化学分析样
2、 描述岩芯的岩性、结构构造、裂隙性质、 密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深度以及岩溶形态、 大小、充填情况、发育深度,统计裂隙率、岩 溶率。
3 、 单一含水层(组)的钻孔应测定终孔稳定水 位。
水文地质钻探
1 、 钻孔施工宜采用清水钻进,当地层破碎不能用清水钻进时,应在主要含水层 或试验段(观测段)用清水钻进,若必须采用泥浆钻进时,应采取有效地洗井措施。
直接充水的矿床: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含冒落带和底板 破坏厚度),与矿体直接接触,地下水直接进入矿坑。
勘探阶段与勘探周期
![勘探阶段与勘探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c06f33503c1ec5da50e2706e.png)
1
2012/3/2
二、勘探周期
(1)基建勘探是在矿山投产前的矿山基建时期,为 保证主体基建工程位置的正确选择、确定和顺利 施工,为保证首采地段的试生产能够顺利进行而 完成的勘探工作。 (2)生产勘探是指在矿山投产后的生产时期,紧密 结合矿山采矿生产的阶段开拓、矿块采准、切割 与回采作业的程序,直接为采矿生产服务,并具 有一定超前期的连续不断的勘探工作。按其具体 任务和特点,又可将其顺序细分为开拓勘探、采 准勘探和回采(或备采)勘探等更小的阶段。 (3)补充地质勘探是生产矿山的外围、深部、边部 的地质找矿与勘探工作。可以将其纳入矿山企业 远景发展规划,也可以是为另辟开发基地,扩大 资源量或种类等。
概念:一个矿床,从发现并经详查确定其具有 工业价值开始,一直到其被开采完毕止,都需 要逐步进行不同详细程度的勘探研究工作。将 这种不同程度的勘探与研究工作划分为阶段, 即简称为勘探阶段。 划分:
矿床勘探实际上应进一步划分为: (1)为建矿可行性研究和矿山基建设计提供资料依 据,或属矿山开发准备时期的矿床地质勘探阶段, (2)直接为矿山建设与生产“保驾护航”而进行的 矿床开发勘探阶段。
重点地段工作 少量工程验证。 地质特征研究: 地质背景 成矿地质条件 矿床特征研究: 矿体特征 矿石 物质组成 矿石质量 综合勘查 综合分析、类比 研究
圈出可供普查 大致控制, 掌握规模 的矿化潜力较 大地区 不作要求 了解物质组成 了解矿石质量
了解可供综合利用 对共、伴生矿产综合 对共、伴生矿产已详 组份 细研究和圈定 涌水量 确定不良层位和工 程地段 对环境地质问题作 出评价 实验室流程试验 流程和扩大连续试 验 半工业试验 详细水工环地质调 计算出首采区矿坑
(3) 控制矿体变化的地质因素 – 矿体不同标志具有不同的变化性质,而相同 标志却可以具有不同的变化程度。
探井密度勘探程度划分标准
![探井密度勘探程度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952a32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d.png)
探井密度勘探程度划分标准评价地质资源的关键是评价矿床的勘探程度。
勘查程度是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和勘查控制程度的总称。
在地质资料评价中,应在综合研究矿床成矿地质年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以下主要的勘查程度问题,指出存在问题的性质,估计对矿山设计和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最终做出矿床勘查程度和地质资料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评价结论。
矿床类型是根据影响矿产勘查的相关因素划分的,反映了矿产勘查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勘查手段的选择和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正确的勘查类型划分、合理的勘查手段和勘查项目间距将从根本上保证矿床的控制程度。
在评价矿床勘探程度时,应注意对勘探类型的分析和研究,对勘探类型的划分是否充分和正确做出结论。
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基本要求:(1)同一矿区的不同矿体或不同矿段往往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矿体复杂程度,因此应确定不同的勘探类型,采用不同的勘探工程间距。
客观上,同一矿区存在不同勘探类型是一种普遍现象。
如大厂西长坡矿区,自上而下产出细脉矿体、91号矿体和92号矿体,在勘探时根据其特征可分为ⅲ型、ⅱ型和ⅰ型。
矿坑勘探是脉状矿体的主要勘探方法,91号矿体和92号矿体也采用钻探方法,但两者的勘探工程距离不同。
91号矿体已通过坑道局部检查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2)矿体大小、形态、有用成分变化、矿体连续性、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是确定勘探类型的主要依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矿床往往受某一因素的支配。
在分析和研究勘探类型时,要抓住主要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丁玲铅锌矿区1号矿体沿层理产出,层位稳定,但品位变化大,矿化不连续。
矿体为断续分布的透镜状体,根据其扁平特征,将其划分为ⅳ型。
(3)确定勘查类型应以地质研究为基础,采用加密验证、工程间距对比等数学地质方法和数据,掌握矿化特征的一般变化规律,避免勘查类型确定的失误。
学习《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提纲
![学习《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fae52e981c758f5f61f677b.png)
• (四)矿床控制程度勘查各阶段的要求 • 1、预查阶段 • 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化探等各种信息及 研究成果,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有希望的地 区段,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1:5万或1:2.5 万路线地质踏勘,辅以物、化探方法,并选择有 代表性的异常进行Ⅱ—Ⅲ级查证,圈出可供普查 的潜力较大地区。 • 对发现的矿体或异常区,可投入极少量工程 进行追索、验证。 • 圈出预测矿产资源范围,当有估算资源量的 必要参数时,可以估算预测的资源量(334)。
• 二、矿产勘查的目的任务 • 见表1。 • 三、勘查研究程度 • (一)地质研究程度 • (二)矿石质量研究 • (三)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 • (四)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 (五)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 见表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目的任务及勘任务及勘查研究程度
续表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目的任务及勘查研究程度
续表1
• 四、勘探控制程度 (一)勘探类型确定和划分 • 1、依据 (1)、矿体规模 (2)、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复杂程度 (3)、构造复杂程度 (4)、矿体厚度变化情况 (5)、矿石有用组分的均匀程度
•
•
• • • • • • • • •
2、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简单(Ⅰ类型)、中 等(Ⅱ类型)、复杂(Ⅲ类型)3个类型。 以铅锌矿矿床为例介绍勘查类型确定方法。 (1)矿体规模划分及类型系数 大型:矿体长>800m、延深或宽>500m, 类型 系数0.9 中型:矿体长>300-800m、延深或宽>200- 500m 类型系数0.6 (0.3-0.6) 大型:矿体长<300m、延深或宽<200m, 类型 系数0.3 (0.1-0.3)
• (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类型及类型系数 • 简单: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 大脉状、长柱状及筒状、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 基本无分枝复合或分枝复合有规律。类型系数0.6。 • 中等: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脉状、 柱状、内部有夹石,有分枝复合。类型系数0.4。 • 复杂:矿体形态为不规整的脉状、复脉状、 小透镜状、扁豆状、豆荚状、囊状、鞍状、钩状、 小筒柱状,内部夹石多,分枝复合多且无规律。 类型系数0.2。
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https://img.taocdn.com/s3/m/991340926529647d27285234.png)
阐述煤、铁、铜、岩金矿床勘查的勘查类型的划分依据、划分的勘查类型及工程间距概念:按勘查的难易程度对矿床所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的勘查类型。
一、矿床勘查类型1、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据。
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
其中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矿体规模为大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均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
第Ⅱ类勘查类型为中等型,矿体规模为中等,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中等,矿石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
第Ⅲ类勘查类型为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复杂。
2、勘查类型的确定勘查类型的确定应遵循追求最佳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和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原则。
其中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勘查类型的确定中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每个矿床地质变化特征往往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矿床的不同矿体或区段,其变化程度亦各有区别。
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勘查类型确定的多种地质变量因素的变化并不一定向着同一方向发展,以至期间出现多种形式组合,因此勘探类型的确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以引起增大勘查难度最大的变量作为作为确定的主要依据。
二、勘查工程间距1、勘查工程间距的含义:勘查工程间距通常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的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勘探工程沿矿体走向的间距系指水平距,也即勘探线之间的距离;勘探工程沿矿体倾向的间距,一般是指工程穿过矿体底版的斜距或穿过矿体中心线的斜距。
当矿体为陡倾斜而用坑道勘探时,以相邻标高坑道的垂直距离与中段平面上穿脉间的距离乘积表示。
2、确定工程间距的基本原则(1)以勘查类型为基础,类型简单工程间距相对稀疏,类型复杂则工程间距相对密集。
(2)相邻勘查类型和控制程度之间的勘查工程间距原则上为整数级差关系。
(3)勘查工程间距可有一定变化范围,以适应同一勘查类型不同矿床或同一矿床不同矿体的实际变化差异。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工程间距](https://img.taocdn.com/s3/m/6a3bda5d312b3169a451a4f5.png)
(二) 勘查类型的划分与确定
1 勘查类型的划分 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 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其中第Ⅰ 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其中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 型,矿体规模为大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均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 布均匀。矿床实例:南芬铁矿(铁山、黄柏峪矿段)、庞家堡铁矿 (10—36线区段)和遵义锰矿(南翼矿体)等;第Ⅱ勘查类型为中等 10—36线区段)和遵义锰矿(南翼矿体)等;第Ⅱ 型,矿体规模中等,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中等,矿石有用组分分布较 均匀。矿床实例:梅山铁矿、石碌铁矿、白云鄂博铁矿(主矿体、东 矿体)和龙头锰矿、斗南锰矿以及罗布莎铬矿(31号主矿体)等;第 矿体)和龙头锰矿、斗南锰矿以及罗布莎铬矿(31号主矿体)等;第 Ⅲ类勘查类型为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复杂, 矿石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矿床实例:大冶铁矿、凤凰山铁矿、大庙 铁矿、大粟子铁矿和八一锰矿、湘潭锰矿、瓦房子锰矿以及赫根山铬 矿、东巧铬矿、鲸鱼铬矿等。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17
黄岗Ⅰ 黄岗Ⅰ矿区
生产探矿 生产探矿是矿山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探矿 工作,其目的是使矿山保有规定的三级矿 量,准确控制矿体边界及厚度的变化,进 一步控制矿石质量和储量,为保证矿山正 常持续生产和指导生产采准与回采切割工 程的设计、施工而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生产探矿网度与基建探矿基本相同。生产 勘探网度可加密为30 m× 勘探网度可加密为30 m×30m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8
(三) 铁矿勘查类型实例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9
勘查(勘探) 勘查(勘探)工程间距
勘探工程间距的含义 勘探工程间距通常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 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也称" 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也称"勘探 网度" 网度"或工程密度。 勘探工程沿矿体走向的间距系指水平距,也即 勘探线之间的距离;勘探工程沿矿体倾向的间距, 一般是指工程穿过矿体底板的斜距(薄矿体) 一般是指工程穿过矿体底板的斜距(薄矿体)或穿过 矿体中心线(厚矿体) 矿体中心线(厚矿体)的斜距。当矿体为陡倾斜而用 坑道勘探时,以相邻标高(不同水平) 坑道勘探时,以相邻标高(不同水平)坑道的垂直距 离(又称中段高度)与中段平面上穿脉间的距离乘积 又称中段高度) 表示。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2)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2)](https://img.taocdn.com/s3/m/815bc7235acfa1c7aa00cc77.png)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3 总则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3.1.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
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矿产勘查学
![矿产勘查学](https://img.taocdn.com/s3/m/e8220de4524de518964b7dfb.png)
1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2 勘探工程间距:勘探工程间距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3 找矿模型:找矿模型是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发现某类具体矿床所必须具备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以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矿化信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4 矿体取样:矿体取样是指从矿体或近矿围岩和堆积物中采集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用以进行各种分析、测试、鉴定与实验,以研究确定矿产质量、物化性质及开采加工技术条件的专门性工作?5 矿床工业指标:矿床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它是指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是否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综合性标准。
二、填空(24×0.5分=12分)1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有:;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技术基础、预测基础2科学找矿的具体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理论找矿、综合找矿、立体找矿、定量找矿、智能找矿3我国2000年颁布的最新《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矿产勘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举出四个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技术方法:岩石测量法(原生晕法)、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散流法)、水化学测量法(水化学)、生物测量法、气体测量法中的任意四个5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是:地质可靠程度、矿床技术经济(或可行性)研究程度、(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6根据取样目的任务不同可以把矿体取样分为:化学取样、岩矿鉴定取样、加工技术取样、开采技术取样、地球物理取样中任4个三、判断(8分)1 矿产勘查工作是在不确定条件下采取决策的一种活动。
(对)2 为了不漏圈矿床,找矿远景区应圈定范围大一些。
(错)3 趋势外推法是在惯性原理指导下的一类成矿预测方法。
(对)4成矿的多旋回性指的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相同的矿床类型或类似的矿产组合在前后构造旋回中完全重复出现的规律性。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https://img.taocdn.com/s3/m/ce843989a6c30c2258019e27.png)
三型
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床 第二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床 第三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床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区别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的目的是为不同类型矿床的勘探工程设定不同工程量、勘探 程度以及矿井涌水量计算等技术要求。 比如:孔隙充水简单型矿床在勘查阶段的水文地质剖面要求至少一条,但在复杂型矿 床要求至少4条剖面,各剖面上不少于3个水文孔;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计算 全矿区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 立足与勘探,围绕如何将勘探工作做好,与开采安全关系不大。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
矿井建设生产阶段所进行的水文地质勘探,一般视为煤 炭资源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工作质勘探)的继续与深入,
多带有补充勘探的性质 。基本任务是,为煤炭工业的规
划布局和煤矿建设,安全生产提供水文地质依据,并为水 文地质研究积累资料。
煤矿水文地质勘探特征
它一般应分阶段循序进行。矿井水文地质勘探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 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并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水文 地质依据,它是在煤田水文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的。矿井水文地质勘 探是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的,它既可以验证和深化煤田地质勘 探对井田(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又可以根据矿井建设生产过程 中遇到的水文地质问题,充分利用矿井的有利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矿 井水文地质勘探,为矿井建设生产和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可见矿 井水文地质勘探是煤田地质勘探所不能取代的。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和极复杂的大水矿井,尤其是这样。
完整岩层岩芯采取率70%;破 碎带>60%
详细记录涌水、掉块、塌孔、缩径、逸气、掉钻 等现象层位和深度,岩性、裂隙性质、密度、风 化程度、岩溶特性及发育深度。
全孔测井
大型及重要建设项目场地:港口码头,机场等;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https://img.taocdn.com/s3/m/fdb45424bcd126fff7050b44.png)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限国内发行)一、前言(略)二、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的基本要求为了满足矿山建设设计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开拓方案、矿山总体布置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以及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选冶性能等方面提供必须的基础资料,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研究程度应达到以下几项基本要求:1、勘探并研究矿床(区)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总的分布情况。
地质勘探期间,应加强地质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各项第一性资料,系统地、全面地分析研究区域地质、矿床和矿体的矿化特征、含矿层位、火成作用、矿区构造、成矿规律等,达到科学地指导地质勘探工作并按全矿区的地质规律连接矿体的目的。
对矿床(区)的褶曲、断层、裂隙和破碎带等构造要进行研究。
对破坏矿体和划分井区范围及确定基建主要开拓井巷有影响的较大断层、破碎带,要用工程实际控制其产状和断距:对较小的断层、破碎带应根据地表实测,结合地下探矿工程的资料,着重研究其分布范围和规律。
357为了满足矿山总体设计的需要,在研究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勘探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总的分布范围和总储量。
为了正确确定露天采场的剥离边界线,对确定露天开采的矿床要强调系统控制矿体四周的边界和露天采场底部矿体的边界;对地下开采的矿床,要调强控制主要矿体的两端、上下的界线和延深情况,以便合理选定主要基建开拓工程的位置。
对地表矿体的边界,要用槽、井探予以圈定,如矿区复盖层较厚,需要用浅钻或山地工程控制基岩面上矿体顶部的界限。
为了防止漏掉矿体,应在综合研究矿床地质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延深一部分勘探钻孔穿透整个含矿带(层)进行探矿。
勘探并研究矿区内具有工业价值的小矿体总的分布范围和赋存规律。
对浅部初期开采地段主矿体上下盘具有工业价值的小矿体,应在勘探主矿体的同时进行勘探,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密工程提高勘探和研究程度。
对砂矿床,还应加强第四纪地质及砂矿层底板原始地形地貌的研究。
2、勘探并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矿床勘探类型
概念: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矿床勘探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探矿床勘探经验的总结。
意义: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为勘探人员提供了类比、借鉴、参考应用类似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和可能,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探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步骤。
注意:灵活运用和借鉴同类型矿床勘探的经验,切忌生搬硬套。
在新矿床勘探初期可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按其所归属的勘探类型,初步确定应采用的勘探方法,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新的资料信息的不断积累,重新深化认识和修正其原来所属勘探类型,避免因原来类比推断的不正确而造成勘探不足(原勘探类别过低时)或勘探过头(原勘探类型过高时)的错误,给勘探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依据
原则:在划分勘探类型和确定工程间距时,遵循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五大依据:依据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确定方法: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
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就可以确定是何种勘探类型。
在影响勘探类型的五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比较重要,所赋予的类型系数要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状有影响,与矿体规模间有联系,所赋予的值要小些,约占10%;其他三个因素各占20%。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依据以下5个方面的地质因素:
1 矿体规模
矿体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如表4-3-1所列:
表4-3-1 矿体规模
注:小型矿体长度<150m赋值01,150~200m赋值02,>200m赋值03;中型矿体300~500m赋值03~04,500~700m赋值05,>700m赋值06。
2 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
(1)简单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分为三类类型系数0.6。
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大脉状、长柱状及筒状,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枝复合或分枝复合有规律。
(2)较简单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系数0.4。
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体、脉状、柱状,内部有夹石,有分枝复合。
(3)复杂类型系数0.2。
矿体形态主要为不规整的脉状、复脉状、小透镜状、扁豆状、豆荚状、囊状、鞍状、钩状、小圆柱状,内部夹石多,分枝复合多且无规律。
3 矿床构造影响程度
(1)小构造影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系数0.3。
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
(2)中类型系数0.2。
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3)大类型系数0.1。
有多条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对矿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
4 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大致分为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三种。
其各矿种不同稳定程度的厚度变化系数及类型系数如表4-3-2所列。
表4-3-2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5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可根据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划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三种。
其各矿种有用组分均匀程度具体划分及相应的类型系数值如表4-3-3所列。
表4-3-3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二)勘探类型划分
1 我国勘探类型划分的历史:
1.建国初期,主要是采用前苏联50年代对有关矿床的勘探分类。
2.1959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了铁、有色金属矿床、铝土矿等矿种的
勘探规范。
在规范中分别对有色金属、铝土矿、铁等矿床勘探类型作了划分,其中,将有色金属(铜、铅锌、钨、锡、钼)分为4类,铝土矿分为4类,铁矿床分为5类等。
3.1962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又制定了我国铜及磷块岩矿床的勘探规范,
相应对其勘探类型作了明确规定。
4.1978年至今,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相继着手对不少矿种
重新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勘探规范,如铁铜、硫铁矿、磷矿床……
等已先后予以公布试行。
5.自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国家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为配合新的分类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抓紧组织对现行的45种有关固体矿产勘查的技术规范、规定进行全面修订。
2 划分方法:
1.3个类型:简单(Ⅰ类型)、中等(Ⅱ类型)、复杂(Ⅲ类型)。
2.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允许有过渡类型存在。
3.原划分的4~5类,出现工程间距严重交叉、类型重叠、难以区分。
如铜、铅、锌、银、镍、钼的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上述五个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具体划分为三种勘查类型(表4-3-4)。
表4-3-4 矿床勘查类型实例一览表
3 具体划分依据
①第Ⅰ勘查类型
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
主矿体规模大—巨大,形态简单—较简单,厚度稳定—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明显。
②第Ⅱ勘查类型
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
主矿体规模中等—大,形态复杂—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态有明显影响、小或无影响。
③第Ⅲ勘查类型
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0~16。
主矿体规模小—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较均匀—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严重、明显或影响很小。
(三)对勘探类型划分的讨论
(1)抓住主要因素的原则。
在确定矿床勘探类型时,应在全面综合研究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
对某一矿床来说,并不是所有因素在确定矿床勘探类型时都有同等作用,往往只是某一种或几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但是,这只有在全面分析上述诸因素,才能加以判定。
一般来说,在确定矿床勘探类型中,高品位矿种如铁、铝土矿、磷块岩等,形态、规模比品位变化更重要;而低品位矿种如金、钨、锡等矿种往往品位变化更为重要。
(2)以占储量最多(70%)的主矿体为准的原则。
勘探类型的划分一般是指矿床而言,而作为划分主要依据是主要矿体有关标志的变化程度。
我们知道一个矿床很少只有一个矿体,更常见的是一个矿床是由若干大小不等、变化各异的矿体所组成,而且可能是多种有用元素相伴产出。
这时,应以占储量最多(70%)的主矿体为准,以矿体中主要组分为准,次要矿体、次要组分可在勘探过程中附带解决;在可以分段勘探的情况下,也可区别对待。
在勘查进程中,或随勘探程度和开采深度的改变,应对已确定的矿床勘查类型进行验证,应注意主次矿体与矿体标志的变异;当发现变化较大,有较大偏差时,应及时修正勘探类型。
也即某种程度上,应以动态的观点对待勘探类型的划分。
(3)“工业指标”对勘探类型的确定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的依据,它的任何改变都将对矿体的规模、形状、有用组分
分布的均匀程度和矿化连续性等产生影响,尤其是当矿体与围岩的界限不清时更是如此。
(4)探索划分的合理数值指标体系。
探索能够反映矿体标志综合特征的合理数值指标体系用于划分矿床勘探类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
在这方面,关于地质体数学特征概念的提出和论述,无疑是这种努力的一种尝试。
如上述勘探类型系数的提出与应用,又是一种向定量化的进步。
但也不能生搬硬套,必须和地质观察研究相结合,否则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5)综合考虑原则。
目前,矿床勘探类型具体的划分应以主矿体的自身特征为依据,但往往忽视了对矿床产出自身规律的研究和专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往往忽视了矿床开拓、开采方法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基本特征和复杂程度亦应查明的要求。
若结合可能的采矿方式、方法,还考虑将矿床工业类型与勘探类型结合起来,加上应合理选择的快速而有定量效果的勘探方法和手段,以及适宜的工程间距等,综合考虑以上诸因素,并将大量类似矿床的勘探开采资料进行系统全面详细的对比、分析、归纳分类,这样划分的矿床综合勘探类型才能真正实现以最适宜的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结果,也理应成为正确选择与确定矿床勘探方法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