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马尾船政文化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辉煌马尾船政文化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外面景观
马尾船政的开山鼻祖--左宗棠和沈葆祯。
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左宗棠是马尾船政的创始人,而第一任马尾船政大臣是洋务派务实人物沈葆桢,马尾船政有“左建沈成”的说法。
左宗棠,中国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1866 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沈葆桢,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沈葆桢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舅舅——林则徐,他对沈葆桢的少年时代乃至一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林则徐将次女嫁给沈葆祯,亲上加亲。 1866年春,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行辕设在福州。8月,清廷批准了左宗棠关于设轮船制造局的奏折,决定在马尾江的三岐山下建设船政局,即以后的福州船政局。10月,左宗棠因陕西回民起义,调任陕甘总督,行前力荐丁忧在家的江西巡抚沈葆桢接手船政,并亲自到宫巷请沈葆桢出山。然而,左宗棠两次探望沈葆桢时都被沈以“重孝在身”推诿了。左宗棠也知道沈葆桢有许多难处,忙又奏请朝廷给沈葆桢有专事奏折权,“凡船政奏折无需经过巡抚衙门,仍由沈葆桢会臣领衔”。左宗棠第三次到宫巷,亲口对沈葆桢说:“朝廷已特命总理船政,由部颁发关防,凡事涉船政,由其专奏请旨。其经费一切会商将军、督抚,随时调遣,责成署蕃司周开锡不得稍有延误。”沈荷桢点头首肯。于是沈葆桢服期未满,只得出任“马尾船政大臣”。
左宗棠离任时为何选沈葆桢接替自己的职务呢?他自己曾说:“接办之人,能久于其事,然后一气贯注,众志定而成功可期,亦研求深而事理愈熟悉。此唯沈公而已。” 坚持不懈、勤勤恳恳是沈葆桢一直被同僚所称赞的品德,这是其一;沈葆桢爱好读书,涉猎广泛也是出了名的,在他幼年的时候就从舅舅林则徐身上得到了一些关于洋务的了解,在江西巡抚任上妥善的处理了法国传教士与当地居民的纠纷,在和洋人打交道中有一定的能力,这是其二;
其三,沈葆桢是本地人,在当地办洋务会得到群众的更多支持,遇到的阻力小。
1866年12月,福建船政局破土动工,次年7月,沈葆桢正式赴任船政大臣。一上任他就发现要胜任这一职位,所需要调动的知识和能量远远超过了他昔日的想象,许多东西都要从零学起。在办船政局的同时,他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开办了求是堂艺局(船政学堂),招募学生学习近代科学、造船和舰船知识,学制5年。次年正月,又创办艺圃,学制5年,培养监工人才。艺圃为中国最早的技工学校。正月29日,管轮学堂创办,培养轮机管理人才。船政局在沈葆桢主持管理下,招聘外籍技术人员、招考水手,向国外购买机器和木材等原料,工厂建设初具规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1869年,福州船政局自制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准备下水。法国监工达士博和法国领事巴士栋都坚持要法国人来引港,百般要挟,但沈葆桢皆不为所折。他说,“引港是中囯政府的主权,这个权不能让给外国政府。”由于他的坚持,才保住马尾的“港口权”。随着马尾船厂的投产,19世纪70年代,清廷命令沈葆桢开始组建南洋和福建船政两支水师。
为了解决造船所需的原料,沈葆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矿、办厂、冶铁炼钢,实现了自给。重型厂矿的开办是实现近代化和建设近代国防的基础,在这方面沈葆桢有着清醒的认识。
这四位是学堂最值得骄傲的学生,他们应该是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
严复,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担任过北大和复旦校长。
詹天佑,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萨镇冰,原籍雁门,世居福州朱紫坊,他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当过海军司令和福建省省长。同时,他一生扶贫济困,广造福祉,被人民大众称为“活菩萨”。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
邓世昌,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生平事迹天下人都知道。
马尾造船厂,离博物馆很近。景点在厂内,估计平时去参观的人不多,门口保安连里面旅游管理部门的电话都找不到。我们进去后,先在旅游管理办公室买门票,票价也是15元。厂内正在造船,许多年没有感觉到工人阶级力量如此的强大了。这个场景跟样板戏《海港》中唱的一样:“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的一抓就起来,哈哈
哈”。
福州马尾造船厂始建于1866年12月23日,是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产生的第一家机器造船厂。当时主持船政的沈葆桢等人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船厂在开办不久就达到相当规模,船台、船坞、起吊设备等设备都很完善,那时候工厂就配有60吨的起重机,可以造三千吨的轮船,还有盖了五十座车间。可以说当时的马尾造船厂在中国及整个远东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马尾造船厂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毁于战乱炮火,有的坍塌于风侵雨蚀,只有部分厂房设施保存到现在,成为中国工业化源头的实物见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是生产船用蒸汽机的轮机厂。这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法式风格机械车间,就是现今中国最古老的机械车间--当年船政生产船用蒸汽机的轮机厂。船政轮机厂占地面积有三千平方米,左宗棠曾经提出'用机器来制造船用蒸汽机',当年轮机厂里的很多机器都是从欧洲买来的。蒸汽机引发了西方的工业革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台船用蒸汽机是在1871年在这个船政轮机厂造出来的。
轮机厂车间很有特色,当年整个造型和布局都是法国人设计的,法国人按这个图纸盖的车间,这种厂房就盖两座,一座在法国,一座就在中国的马尾。法国那边早就没有了,马尾的这座也就剩三分之二,另外那三分之一在抗日战争年代被日本飞机炸毁掉了。轮机厂车间的外墙相当厚,有90多公分,车间顶部的木头框架据说都是从东南亚买来的花梨木,相当牢固。铸铁的柱子还有当时一些吊车行走的轨道,还都保留着。历时一百多年,这座车间2005年时还在正常开工生产,2006年才把全部机器撤出,改为马尾造船历史陈列馆,现在这个车间已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现今中国土地上最古老的一座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