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工作理论 缩小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一、社会工作的七个理论基石

1概念:需要界定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基本概念,如:“社会教育学”“社会工作”等。

2案主:对案主有多种不同的称呼,如:“受助者”“服务对象”等,在此方面,需界定服务人群及其受助需求和服务需求。

3助人者:需要注意助人者的动机及其能力与专长。在助人动机方面,尤其要注意“助人者症状”,即因其在幼年时期缺乏应有的关爱和照顾,强烈渴望得到关注、认可和精神食粮,他们通过选择助人职业的方式,将这种无助的希望转向帮助他人。施密特保尔形容这类助人者为“隐藏在强大表面背后的、极其渴望得到关爱的幼儿”。

4社会工作专业行为:指专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如“咨询”“教育”“辅导”“治疗”“照顾”“陪护”等。

5机构:指实施社会工作与服务的机构,在中国大陆大体分三类:公办机构,如民政系统的救助管理机构、教育、公安等其他系统的机构;半官半民机构,如共青团、妇联,工会等;NGO(非政府组织),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空间等。

6社会框架与法律、财政资助体系:指在现有社会框架条件下形成了什么样的法律体系、财政资助体系用于社会工作的实施。并对社会工作的双重职能进行反思,即助人自助与国家委托,尤其要反思:社会工作者能否成为受助者的“律师”,行使其权利

7伦理、道德与价值观:指“职业伦理”“行为目标”“人文价值观”等

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

(哈鲁克索尔丹的社会工作思想史四分法)

1认为由社会导致社会问题、由理论指导实践的法国早期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观点,主张通过社会变革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

2认为由个人导致社会问题、由理论指导实践的各种心理学观点和理论。

3认为由社会导致社会问题、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的美国简亚当斯的观点:她认为要想改善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就必须改变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比如必须从社会政策、教育政策、劳动政策等宏观措施入手,而仅仅改变个人是不够的。因此她所倡导的社会工作被称为结构性社会工作。此类观点可被看作是社区工作的最初萌芽。4认为由个人导致社会问题、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的美国玛丽里士满的观点:她认为个人出现问题是患了“社会疾病”,助人者是“社会医生”,需要对其进行治疗。其初期的观点带有明显的医疗模式倾向。她的三段式操作论点“既往症—诊断—治疗”,奠定了个案工作方法的基础。此类社会工作强调对个人“社会疾病”的治疗,因此被成为治疗性社会工作。

(昂斯特恩尔科三分法)

普遍性社会工作理论:阐述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中人类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和解决社会问题。此类理论具有普遍性特征,主要形成和发展于欧洲,尤其是德国。普遍性社会工作理论是特殊社会工作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框架。

特殊性社会工作理论:在防止和解决社会问题时,主要涉及两个阶段:预估和介入,即“观察——判断——行动”。预估主要指“观察和判断”方面的理论、能力与技巧,即发现、调查、估计、解释、分析社会问题,确立需作出改变的目标。介入指“行动”方面的理论、能力与技巧,即建立助人关系、帮助、咨询、计划、管理、组织、监督、评估、总结。

外延社会工作理论:在社会工作理论史以外,神学领域与社会政策领域的理论史,也同样关注和聚焦于社会问题及

其解决。

三、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1、社会工作所涉及的范畴极其宽广,缺乏鲜明的行业垄断

特征,且贴近正常生活,因此其专业能力与职业地位较难

体现出来。

2、社会工作者承担着“双重职能”,即助人与监督。社会

工作者必须在助人职能与执行国家委托和监督职能之间进

行权衡;在尊重案主与改变案主之间进行权衡;此点既是

专业工作技巧又是专业工作的难点。

3、案主因素,合作原则。社会工作过程是一个与案主共同

交流与协商的过程,工作成效需案主积极配合和努力,而

社会工作者单方面一厢情愿作出抉择和实施措施,往往成

效较低。也就是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成效也取决于案主

因素。

4、社会工作者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动机,

比如是否存在“助人者症状”,二是工作能力和专长。

5、案主的权利/案主的自主性: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增强案

主的自主性,助其自助,因此要尊重和考虑其需求和意愿,

案主有参与到决策中的权利,此点也局限了社会工作方法

的标准化。

6、教育行为中的“技术确实性”也局限了社会工作方法的

标准化。

7、社会工作目标的不确定性

四、汉斯替尔施的以生活世界为本的社会工作具有的特征

1、尊重工作对象的生活世界,尤其注意发现他拥有哪些资

源和社会网络,并将其利用与工作中。

2、工作性质介于两者之间:既顺其自然,又力求改变。

3、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之间针对解决办法

的一个“商谈过程”,而非单方面(尤其是社会工作者)的

“一厢情愿”。

4、工作目的是努力创造稳定可靠,清洗有序的生活空间。

5、工作难点在于:找到尊重与改变之间的平衡点。

替尔斯用以下五个“行为准则”将以上理论进一步具体化。

1、预防。初级预防:创造良好稳定的生活环境,避免出现

矛盾与危机。二级预防:在有可能产生危机和出现问题的

情况下,提供专业工作,防患于未然。问题发生后的紧急

处理工作属于三级工作,排在最后,但同样必要和重要。

因此,应大力加强预防措施,即辅助性、补充性的流动型

措施(如补充和协助家庭教育的措施),替代性的固定型措

施加以缩减(如替代家庭教育的措施,如儿童和青少年寄

宿教养机构)。

第一章: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

一、社会构建:它并没有作为一个实体而存在,只是作为

思想观念而存在

二、对于社会工作存在者三种理论三大社会工作观点(揭

示了任何一个社会福利设置之中、社会工作活动和目标的

某些方面)

1.反身性——治疗性观点把社会工作看成是通过促进、协

助社会中的个体、团体和社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来为他们

寻求尽可能好的福祉。社工和案主之间持续不断的互动螺

旋改变案主的观念,并让社工得以影响案主;同样地,在

社工体验案主世界时,案主也影响着社工对案主世界的理

解。这个互相影响的过程,使社会工作得以具有反身性。

(反身性强调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点把社会工作视为社会中寻求

合作与支持,这样最受压迫和处境最困难的群体能够获得

权力掌控自己的生活。社会工作通过增权,使人们参与到

学习和合作的过程中,创建属于所有人的制度,所有人都

能够参与的制度。

3.个人主义——改良主义观点视社会工作为社会为个人提

供福利服务的一个方面。社会工作满足个人需要,并改善

整体福利服务,使得社会工作和福利服务能够更有效运转。

第二章:在实务中应用社会工作理论

一、知识移植

知识移植指的是把一个实务领域中的思想知识运用到另一

个实务领域的可能性。知识移植考察的是把一个领域的思

想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之中所要做的适应和所需要的组织条

件。

二、芬利做到反身性的方法:

1.内省,观察我们自己的思想意识,找出我们是如何思考,

为什么会这么思考。

2.主体间反思,这是联合反思,把参与者包括进来。

3.建立相互合作的系统,这样就可以建立并达成相互影响

对方想法的程序。

4.把反身作为一种社会批判来使用,传播反身性工作事实,

对那些怕麻烦没有这么做的研究者进行批判。

5.使用反身性作为反讽结构,在此,共同思考的过程会明

晰参与者所使用的权力和权威影响到中立的各个环节。在

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质疑那些未经思考就接受的共同思

想模式。

三、批判性思考-----批判性实务的原则

1.把不确定性情况看成是开展创造性实务的机会。

2.寻求机会扩展个人权能,以建立与集体的联系,进行社

会改革。

3.对语言的使用保持警惕。

4.警惕那些有权利和运用权力来确立议程的人们。

5.审查做出判断、进行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6.质疑特定服务和决策背后潜在的意识形态。

7.注意不同视角看待某一情况的具体细节。

8.通过理解理论和价值观,把实务根据编织进背景脉络。

9.列出一个过程和事件的总概,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够看到。

10.保证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理解该视角和背景脉络。

第四章:心理动力视角

一、回归

回归是,当在现有压力下,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个体倒

退回到早期阶段的行为方式。固结和回归相对,指个体固

守早期的行为方式。

二、其他重要防御机制

1.投射:与自我想要保护的东西有关的一些想法,不被接

纳,在我们的意识中被转变为附着在其他的事物之上

2.割裂:相互矛盾的想法和感觉,被分离放在精神世界的

不同地方,在不同的任何不同的情境中应用,带来不一致

的结果。

3.升华:能量(来自本我)原本指向不允许的活动(通常是

性),转而被用到更能为人所接受的活动。

4.合理化:我们压抑情感上不能为人接受的行为原因,去

相信可为人接受的特定活动原因。

(本我是各种内驱力的复合体,自我控制本我,超我发展

出道德原则,引导自我)

三、客体关系

自我心理学着重研究个体关系和自我发展。对于客体关系

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是外在的:自我的角色是几乎没有什么敌意的建立和

他人的可持续发展;他人是客体。

另一种是心理内部的:自我通过经验,与他人相比,形成

对自我的表现,内化他人;并管理这些和外部现实之间的

关系。

依恋理论就是对这种能力发展的一种解释

四、社工利用关系来测评,然后决定工作的重点将是:

1.维持希望的动机

2.增强自主、问题解决以为适应环境的能力

3.提供一个角色榜样、一段良好的经历,以纠正过往不良

经历

4.促进人格变化

5.动员力量来帮助案主

6.改变环境

7.在案主和其他服务之间进行斡旋、教育、合作并倡导。

五、霍里斯和伍兹提到的各种心理技能,可能有助于解释

社工的工作

1.维持技巧:共鸣地倾听、善于接纳、宽容并高度尊重案

2.直接影响:建议、劝告

3.探索、描述和发泄:引导案主的感知和案主对情境的感

受,并重视这种感觉和感觉。

4.人--情境(或环境)反思:把焦点集中在目前的情境和

关系之上,努力去更好地理解他人观照案主的行为和他人

的行为的原因,评估和情境、行为有关联的感觉。

5.模型--动力反思:辨识行为模式,并了解行为模式是如

何和思考模式、感知模式联系起来的。

6.发展性反思:帮助案主理解,现在的经验是如何和过往

所发生的相联系的,

7.教育:提供信息,和他人接触

8.结构化:分解问题,辨识优先,订立时间期限,并组织

行动

第五章:危机干预和任务中心模型

一、危机定义:危机是人们生活中的转折点(罗伯茨),当

人们突如其来地遇上危险事件时,痛苦会激增,稳定状态

会被颠覆---而以前处理问题的应对机制就是在原稳定状

态中运作的,这一过程导致一个激发危机状态。

一个危机不是一个突如其来或灾难性的事件,而是一个过

程,模型的焦点在于人们如何应对突发性危险事件做出反

二、危机干预定于:

三、对罗伯茨来说,危机干预还包括:

1.建立新的应对机制,成为案主技能库的组成部分。

2.完成对问题的感觉和体验,这样才能进行长期改变

3.动员资源,以获得支持

4.减少持续性令人不愉快的影响和情绪

5.思考事件及其后果,把它们结合进案主的个人生活叙事。

(包括:组织解体阶段:在此期间所做出的解决方案至为

关键。如果没有成功解决,那么这个人将来的机能就不会

像以前那么良好,对于后来发生的危险性事件,更容易做

出不良的反应)

四、詹姆斯和吉离兰的六阶段危机干预模型

1.定义问题

2.确保案主安全

3.提供支持

4.考察替代的解决办法

5.制定计划

6.获得承诺

(123是倾听,456是行动,123456要有测评)

五、罗伯茨七阶段危机干预模型

1.计划并进行危机测评(以及毁灭度测量)

2.建立和谐并迅速建立关系

3.辨识重要问题(以及危机的紧迫性)

4.处理感觉和情绪

5.制定并探索其他替代方案

6.发展并阐明行动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