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3篇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3篇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3篇教育公平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问题.实现基础教育的教育公平,是改变我国目前教育现状,强化国家要通过基础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的国家意志,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篇一:根据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过程中对中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阐述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倦怠”这一心理现象。

分析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压力,提出了转化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对策。

一、调查概况我于____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

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调查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2、调查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研究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学生问卷,其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问卷调查在咸祥中学的在校学生之间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71%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8%的中学生没有考虑,,5%的学生是受家庭逼迫。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引言: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对于培养优秀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通过对一所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调查对象为一所城市的公立小学,调查范围包括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师素质、教育设施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一、调查结果概述:1.教学内容:学校的教学内容较为全面,但存在过于强调应试、缺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问题。

2.教师素质:大部分教师素质较高,但仍有少数教师存在教学方法不合理、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3.教育设施:学校的教育设施较为齐全,但存在部分老化和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4.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整体学习情况良好,但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内容:学校的教学内容较为全面,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

但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应试,导致学生只注重记忆知识点,而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启发性教学、课外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师素质:大部分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能够满足学生的基础教育需求。

但仍有少数教师存在教学方法不合理、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学校应该通过持续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育设施:学校的教育设施较为齐全,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

但部分设施存在老化和不足的问题,例如,实验室中缺乏最新的实验器材,图书馆中的图书藏量有限。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五、学生学习情况:六、改进方向:1.调整教学内容,减少应试压力,增加实践和创新的内容。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3.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4.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结论:通过对这所中小学的基础教育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学校教学内容较为全面,但过于强调应试,缺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问题。

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是国家对全体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免费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解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采集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涵盖了全国多个地区的学校、学生和家长。

问卷内容包括学校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的问题。

共计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99份。

调查结果学校教育资源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其中,乡村地区的学校更加严重,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设施简陋。

而城市学校虽然相对较好,但也存在教室座位不足和实验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教学质量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家长和学生意见存在一定的差异。

家长普遍认为,教学质量较差,缺乏启发式教学和能力培养,过多强调应试。

而学生则普遍反映教学内容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课堂互动不足。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情况较为普遍。

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和数学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此外,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学习动力不足。

教育改革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教育改革建议:1.提高教育资源配置。

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其教育设施,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2.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出发,还要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3.推进教学改革。

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家庭教育。

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义务教育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较差等。

为了提高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并加强家庭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数量和布局:调研农村地区学校的数量和布局情况,了解每个村庄或乡镇是否有适当的学校,以及学校与学生的距离和交通是否便利。

2. 教育设施和资源:考察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状况,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地等。

同时,了解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如教材、教具、电脑和网络等。

3. 教师队伍和素质:调查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素质情况,包括教师的学历、培训情况和工作经验等。

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以及是否能够满足农村学生的教育需求。

4. 学生入学率和留学情况:了解农村地区学生的入学率,特别是女童的入学率情况。

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并了解是否有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或选择进城求学的情况。

5. 教育投入和政策支持:调查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了解教育经费是否足够,并是否有专项基金用于改善农村基础教育。

此外,需要了解有关政府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政策。

通过对以上方面的调研,可以全面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以改善农村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机会。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于2010获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但由于种种因素,我市义务教育离高位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距离。

为此,市教体局专门组织人员于2月中下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机遇,大力实施规范化学校建设、初中校舍安全工程、“班班通”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2所合格学校,在合格学校共11所正在建设中。

全市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8.04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6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7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65%,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6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90%;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8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8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88%,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72%,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87%;小学和初中微机拥有量达2268台,图书藏量达202万册。

(二)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我市出台并实施了教师、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加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心灵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革新,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为提高,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97.3%。

省、市、县、乡、校五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27人、县级365人。

完成继续教育新一轮培训,培训率100%,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深入调查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城市地区的学校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经费等方面明显优于农村地区。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学生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二、教育改革亟待加强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

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都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

因此,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三、家校合作有待加强调查表明,家长在学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家校合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教育的正确引导;同时,一些学校也存在师生之间沟通不畅、家长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

建议学校和家长加强沟通联系,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调查显示,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面临着考试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挑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

建议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保障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五、教育公平需不断强化调查结果显示,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

然而,当前社会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同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教育公平的投入,确保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领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查报告,引起更多人对基础教育问题的重视,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愿我们的教育能够更美好,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实现自身的梦想。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3篇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3篇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3篇一、教育均衡、优质的基本认识:大力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地发展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根本诉求与期盼!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要求在教育公平的原则基础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之科学化、公平性,在发展中缩小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

优质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前提,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而获得优良质量的教育实践活动。

优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国家振兴的要求、社会和家庭的需要,更是我们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

从教育均衡与优质的内涵阐述中不难看出:均衡与优质已经成为衡量当下区域教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作为教育强区的,让人民享受均衡发展的优质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区委、区政府以及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现有46所中、小学,纵观这些学校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如下一些差异:首先是规模差异。

仅以小学为例,规模在500人心下的学校占绝大多数,最少者仅有200人左右。

但也有部分名校、大校生源接近三千人。

如此悬殊的规模,客观上形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地发展。

其次是质量差异。

总体而言,的教育质量是高的,在全市名列前茅。

但我们注意到:有部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位徘徊,如此恶性循环,逐步就形成了一些薄弱学校。

这与教育均衡与优质地发展极不相称的。

第三是师资差异。

老师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均衡、优质教育的根本。

我们校与校之间在师资力量对比上,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有的学校,带称号的骨干老师少之又有,甚至是个位数;而有的学校,特别是名校、大校骨干老师扎堆,比例甚高。

另外,各所学校的老师之间,在精神状态、教学态度、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氛围等方面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调查研究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多个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和观察,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更为匮乏,师资水平较低,教材和教学设备也较为欠缺。

2.学生入学率低:由于交通不便、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农村地区的学生入学率相对较低。

3.学校条件落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缺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能力培养。

4.教育质量偏低: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相对城市较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四、问题分析1.教育经费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较少,无法保障教育资源的充分配置和学校条件的改善。

2.师资水平不高: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结构相对城市较为薄弱,缺乏优秀的教师资源,影响了教学质量。

3.家庭经济困难: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家长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给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情况。

五、改进建议1.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比,保障教育资源的充分配置和学校条件的改善。

2.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指导,提供给家长关于教育的信息和资源支持,提高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六、结论农村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前景仍然可期。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比,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条件改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篇2019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一)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

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

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

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

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调查的时间在2015年10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

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篇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5篇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

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

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

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

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调查方式: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调查的时间在2018年10月。

3调查内容: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1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

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2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中部地区P县农村学校的发展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中部地区P县农村学校的发展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中部地区P县农村学校的发展傅佳丽陈秉初(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笔者对浙江省中部地区P县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教师的流动情况和学校办学条件进行了调查,对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师资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县基础教育调查报告教育的均衡化问题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

广大民众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把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均衡发展的问题视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视为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所谓的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平均”发展.也不是提倡“千校一面”的僵化办学模式。

而是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

不人为地加大不同地域内公立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教师待遇和自身提高方面的差距,以及学生学习条件和学校教学质量方面的差距.通过相对同一水平的公立学校教育为国民提供基本的和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罗尔斯对教育公平的理解有三种:一是机会公平:二是过程公平,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多;三是结果公平,指根据每一个人的能力和条件得到相应的发展。

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是要解决机会均等,第二个是解决因材施教.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这就是公平【2】。

P县辖5个镇、15个乡,11个居民区,401个行政村,面积1406平方公里,为浙江省粮食生产重点县.重点林区县,林业部杉木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重点县。

2004年,P县人均生产总值位于全省倒数第5位.财政可支配收入位于全省倒数第2位.“十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也低于全省25个欠发达县的平均水平。

目前全县共有普通高中2所(县城和农村各1所),全日制初中7所(县城4所),小学35所(县城5所)。

初、高中学校的数量而言.城乡分布较为均衡.但城乡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整体而言.县城学校教师的素质要高于乡镇学校。

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3篇

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3篇

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3篇【第1篇】关于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扎实推进“四型xx”建设,提出了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目标,在完善投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改革办学模式、加强师资培养、推进均衡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xx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体系。

但我们也必须正视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用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才能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我县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县有普通高中、综合高中5所,职业高中3所,区域性成技校3所,初中14所(含4所九年一贯制),小学49所(外加2个教学点),幼儿园153所(其中公办4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

共有在校生70774人(含在园幼儿),在职教职员工4174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稳步提高。

普通高考每年上线人数和上重点线人数均占全市1/3强,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保持全市龙头地位,升学就业率达100%。

在省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仅20xx学年以来就有省级300多人次、国家级328人次获奖。

在今年由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等5部委联合举办的“奕阳杯”全国电子锦标赛中,我县选手获得了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五名及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4枚(大赛共设金银铜牌各6枚)的优异成绩。

与此同时,我县始终坚持以基础教育为重心,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努力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幼儿教育持续发展。

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创建为抓手,引进市场运作机制,优胜劣汰,促进了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按照“调整园所布局,适当扩大规模,多种形式办园,多条渠道融资,完善管理机制,激发办园活力,提高保教质量,增强教育效益”的思路和原则,着力提高办园水平。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24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2024年的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下是一些主要发现:
1. 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仍然存在。

农村地区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2. 教育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尽管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但与城市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科知识、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弱。

3. 学生流失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学生辍学、转学等问题。

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和劳动力需求等原因导致一些家庭无法供孩子继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不足和教学质量问题也导致一些学生选择放弃学业。

4. 教师培养和素质提升问题: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相对低的薪资和生活条件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素质。

为解决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学校数量、改善教学设施、提升师资力量,确保农村学生接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2. 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和素质提升,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并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3. 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关爱和辅导,建立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继续接受教育。

4. 加强对农村教育现状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以上的努力,预计未来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将得到改善,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于全县教育情况汇报

关于全县教育情况汇报

关于全县教育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县教育情况总体良好。

首先,我
们来看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情况。

我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大了对学校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力度,学校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全县教育部门加强了对教师的
培训和管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同时,学校还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成绩明显提升。

再者,教育公平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改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了助学金、资助贷款等帮扶措施,确保了每个家庭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此外,教育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我县教育事业的一大亮点。

学校鼓励教师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还加大了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和培训力度,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要看到,教育事业发展中还
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比如,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全县教育事业再创新的辉煌业绩。

基础教育调研情况汇报

基础教育调研情况汇报

基础教育调研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以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课业压力大,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

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平衡,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我们对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过分追求应试教育、忽视学生兴趣和实际能力培养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创新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推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此外,我们还对基础教育的家校关系、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我们发现,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过度干预、学校与家庭沟通不畅、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对基础教育的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够重视我们的调研成果,积极采纳我们的建议,共同努力,推动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关乎国家的未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为基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奋斗!。

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调查报告.doc

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调查报告.doc

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调查报告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促进本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工作重点,办好每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缩小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牢固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基础,以建设教育均衡发展的合格县为目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突破和发展,但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1996年,我县筹集资金1393万元,投资建设“六大”工程,实现了“六大”目标。

1997年,通过了省政府的“基本盲县”验收。

从1998年开始,“九五”工程投资72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学校校舍近30万平方米。

5月20日,项目顺利通过省政府“两个基础”评估验收,达到“两个基础”标准。

10月20日,它通过了全国验收的“普希金”。

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汇源学校的落成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私立教育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已有10000人参加了高考,连续六年位居全市第一。

截止20日,全县共有各类学校338所,包括1所省级重点中学、2所完全中学、20所初级中学、308所小学和6所幼儿园。

建立了4所私立幼儿园、1所私立学校和1所职业教育中心。

有150多名县级教学专家,30名县级教学标兵,63名县级优秀班主任,3名“一双优”工程优秀校长,5名优秀班主任,3名优秀教师。

经省政府20年“两基”验收,投资4560万元,新装修14000 ㎡,维修近20000㎡,建成2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先后为250所农村小学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点,为73所农村小学配备卫星教学观测点,为21所农村中学配备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完成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

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三下乡脊梁分队宣传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会宁的自然环境会宁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地域大县,教育大县,财政穷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属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25米,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40毫米,然而蒸发量却高达1800毫米,总地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严酷,十年九旱是会宁的基本气候特征,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落后,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圣地和丝绸古道名城;是国家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的"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是西北教育名县.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特色.全县管辖24个乡,4个镇,290个村(居)民委员会,2066个村(居)民小组.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境内有汉,回,蒙古,满,藏,东乡等六个民族.财政连年赤字.干旱少雨是这里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最大制约因素,素有"陇中苦脊甲天下"之称.(搜网欢迎您投稿)会宁县地形分布表:地形低山丘陵黄土残塬河谷川台所占比例80%14%6%发扬红军精神秉承教育传统――会宁教育发展概况一.领导重视,科学决策,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办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师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辛勤,刻苦学习的热情,使会宁教育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教育二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一是作到教育"三个纳入","三个优先","四个到位".即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教育的投入,在落实干部职工的优惠政策时,优先考虑到教育和教育者;实际中作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到位,措施到位.二是县,乡两级政府实行议教制度,主要领导实行联系学校制度,各级各类教育领导机构健全.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教育会议,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委会定期听取教育汇报,讨论几次教育,及时做出有关决定和意见,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县人大,县政府每年都要安排教育视察和主题审议.各乡镇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党委书记,乡镇长任期目标,每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义务教育普及,教育经费筹措,校舍维修,代课教师待遇落实,成人教育计划等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年终有由政府牵头,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教育,财政有关部门参与统一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奖罚,从而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下乡检查,都能坚持进学校门,问学校事,帮助学校排忧解难的良好风气.二.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普及义务教育承包制,积极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全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县,乡两级管理,县,乡,村三级办学体制.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会议召开之后,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职责,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实施"两基"以来,积极推行乡,村包学龄儿童入学率,学校配合乡,村,校共包普及率,学校包毕业率的"四包"制度和"两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并层层签订责任素,使普及九年教育具体指标到乡,到村,到校,责任到人,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具体中,坚持"动态管理,提前介入"的原则,抓住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等关键指标,全面落实了四项保障制度.首先,落实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各乡镇政府向适龄儿童家长发送《入学通知书》,对个别不能及时送子女上学的家长,采取上门动员,说服教育等措施,逐步提高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其次,落实初中就近划片招生制度.每学年开学前,根据各乡镇初中办学规模,要求各乡镇初中实行统一划片就近招生,划片情况具体落实到村,落实到组,落实到社区,确保乡镇95%以上的适龄儿童和县城100%的适龄儿童按时升入初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初中办学规模,尽可能做到让更多的小学毕业生按时升入初中.近三年,全县先后调整撤并学校111所,初中扩班100多个,扩招学生7000余人.第三,落实贫困学生救助制度.采取"依法治流,责任堵流,救助截流,教管防流"等措施,控制在校学生辍学流失.2001年至2015年,全县共争取国家"两免一补"经费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其中免杂费资金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免费教科书资金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补寄宿生生活费资金万元,受益学生6000人次.2015年,省上下达全县免学杂费资金2468万元,其中农村小学年生均150元,农村初中年生均200元;县镇中,小学生均180元和230元.享受免费教材贫困家庭学生万人;下达安排公用经费382万元,其中小学年生均24元 ;初中年生均32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12万元受益学生人,以上三项(不含免费教科书)共计3262万元.为了使"两免一补"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县上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会宁县"两免一补"实施暂行办法》,就贫困学生的界定,资助资金的发放标准和发放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目前,此项进展顺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反映良好.第四,落实"一费制"收费制度.加大了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加强了学校常规管理,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抓好领导班子配备.重点是校长的选拔和培训,逐步把一批职业道德较高,富有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分期分批对六年制以上学校主要领导进行了集中培训,选送初,高中校长到省,市学习,挂职锻炼,校长队伍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目前在任校长从年龄上来讲,高中校长平均48岁,初中校长平均42岁,小学校长平均35岁 ;从学历上来讲,高中校长具有本科学历的占80%,初中校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2%,小学校长具有中师以上学历的占98%.现任校长学历统计表:学历高中初中小学本科学历80% 36% 9%大专学历 100% 92% 28%中师学历 0% 100%98%其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会宁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从学校管理,校长队伍建设,师德培养与建设,毕业分配,教师调动,教师培养与培训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考核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教师队伍管理.二是制定了《会宁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五年规划》,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优先提供进修,函授等机会.先后组织实施了"教师继续教育工程","551"教师骨干培训等活动,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7000多人次.目前,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和57%.三是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针对全县学龄人口高峰期到来,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县政府克服财政投入不足等困难,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近三年来共补充中小学教师2079名.四是打破用人常规,出台引进高素质教师的优惠政策,吸引紧缺学科的本科学历教师来会宁任教.第三,关心教职工生活,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生活地位.在会宁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上,生活上关怀教师.先后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教师入党;给有30年以上教龄的800多名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先后20次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者1800多人次;有100多名教师被选为全国,省,市,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先后集资修建了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7个教师住宅小区,解决了1000多名教师的住房问题;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保证教师工资,全额兑现教师各种津贴,补贴,优先解决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从2001年10月开始,会宁作为全省6个教师工资统一发放试点之一,率先实行统一发放,杜绝拖欠.通过上述一系列积极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支合理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了以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冉树苍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锡武为代表的一大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有方,效果良好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一是保证经费投入.坚持"政府为主,社会为辅,财政支持,项目带动"的思路,通过国家投入,省市教育部门支持,县乡财政筹措,实施教育项目,干部职工捐资,向金融部门贷款,由承建单位垫付,社会力量援助等多种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2002,2003年两年间全县共投入义务教育经费万元;2015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5000多万元,2015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6000多万元,四年间共投入学校建设费用近2亿元,这在会宁历史上是空前的.二是狠抓项目建设.2001年,组织实施投入2349万元的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建筑面积44904平方米;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财政转移支付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每年下达资金617万元,五年共计3085万元;近四年,共完成城市教育费附加,扶贫,外援等项目投资800多万元,对3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改建,扩建或新建;2015年开始,组织实施总投资2930万元的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工程,规划对40所中小学,进行扩建.三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自2001年以来,先后新建,改建,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全县校舍面积由42万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净增近2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地改善.目前,在全县600多所中小学校中,新建学校达到300多所,占一半以上;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中,楼房项目学校40所,总面积176147平方米,占校舍建筑总面积的35%;村级六年制小学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60%;乡镇初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95%.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排危到配套,从配套到达标,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无论城乡,目前建筑最好,环境最好的都是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情况统计表:经费投入校舍修建年份金额(万元)工程项目面积(平方米)2002,2003义教工程4490420095000危房改造工程6523420096000增建面积20万五.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对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管理.县教育部门制定了《会宁县教育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和《会宁县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与此同时,还制定出台了《乡教委教学辅导员职责》,《乡教育研究会条例》,《学校学科教研组条例》,《会宁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试行办法》等教研职责制度,加强了教育教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开展多层次的教研活动,走出去,请进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县先后邀请百名全国各地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来我校讲课,讲学,派出一大批骨干教师合和教研人员到教研教改先进省区和学校考察学习.各乡和学校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等教研活动,先后在全县,推广了二十余种适合会宁教育情况的,具有个人或学校特色的优秀中小学教学法.三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认真组织实施"JIP"计划,找到了贫困地区发展和改革小学教育的路子,为最终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创制了良好的开端.四是根据《会宁县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新课程标准实施意见,从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育人目标.2003年,全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实施;2015年秋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六.按照质量,规模,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一是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全县学校布局分散,布点多,整个教育结构头重脚轻,基础薄弱的状态,县上按照适当压缩高中,积极协调初中,大力充实小学的原则,利用五年时间调整了中小学布局和教育结构.先后撤并学校100多所,使乡中心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成龙配套,形成了"小学成面,初中成片,高中成点"和"一乡一所初级中学 ,一村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的布局.二是改革和调整了中等教育机构,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将6所普通中学改办为农职中学,并在部分初中附设"三加一"班,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把扫盲教育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有益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截止目前,全县有一所农职业中学达到省A级农职业技术学校,设置专业13个;全县28个乡镇各建成了农科教中心,为全县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三是早在1985年,会宁一中,会宁二中就剥离了初中部,集中精力办高中;1998年新建开办会宁四中;2003年又新建了会宁五中.两校规模都在30多个教学班,使高中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七.健全和落实教育信息化运行机制,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近年来,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难得机遇,坚持"立足现实,统筹规划,超前配置,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理念为先,师资为首,资金为重,管理从严,应用为本"的思路,把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错金全县教育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区差距的有效手段,采取"投,借,贷,捐,赊"等方式,多放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2000多万元,从2001年开始,先后组织实施了"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远程教育项目,农村初中"校校通"工程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二期"义教"工程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接近全县农村中小学的100%.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全县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本校培训,本校教研,农村学院干部教育,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巩固"两基"成果,实现幼稚教育资源共享和会宁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窑浊水育英才,三苦精神遍神州――会宁教育的"三苦两乐"家长:砸锅卖铁供娃上学会宁县地处山区.不仅县城离各乡镇很远,就连村子离乡镇也多达十几公里,几十公里.翻山越岭,学生上学路途遥远而艰难.所以很多村里孩子上初中,甚至上小学高年级都要在学校寄宿.这样,家庭的教育支出就要高很多.因为连年天旱,地里的庄稼经常欠收.但即使这样,家长很少有让孩子辍学的.一位小学校长这样对记者说,在他们那里,只有五种人(聋,哑,傻,瘫,精神病人)不上学,剩下的都上学,所以"普九"达标问题根本不需要国家操心.供孩子上学,家长们苦中作乐有的考上大学了,家里供不起,亲戚,朋友,邻居,别的忙可以不帮,但这个忙都愿意帮.纷纷借钱送孩子上学.所以,"家长苦供"之外,往往又加上了一句:"亲友苦帮".这也是很真实的写照.父母苦供学生,宁可砸锅卖铁,令人感慨不已.就是从这些家庭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农民家庭年收入统计表:人均年收入(元)300以下300-800800-15001500以上所占比例%%%7%学生:坚韧不拔玩命苦学我们了解到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大致是这样的:早上5点半,学生们就起床上早自习了;6点半左右上早操,然后吃早饭.早饭多是孩子们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就着开水吃,有些学校连开水都没有.学生每次回家都要带够吃一个月的干粮,或者是父母专程定期给送来.晚饭和早饭差不多.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有30%至40%的孩子甚至不吃晚饭.这样算下来,一个学生一个星期花6元吃饭,男生一个月20多元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了(最多的也超不过40元),女生花得则更少.看着学生们这样,老师们都很心疼,却都很无奈.教育局高局长说过这样一段话:"会宁学生的学习精神成就了会宁教育.学生那种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从小养成,长大后是很了不起的精神财富."全县高考升学率统计表:录取情况本科上线专科上线高职所占比例42%%%教师:起早贪黑血汗教学县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会宁不但学校建设基础差,教学设施差,而且师资水平也不高.以高中为例,教师骨干中多是大专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仅有49%,而很多达标的也主要通过进修,自考,函授等取得学历的.初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那就更低了.虽然会宁考出去那么多大学生,可真正能回来的凤毛麟角.虽然如此,这里的每一位教师还是靠着夜以继日的敬业,为会宁的"高考神话"做了"铺路石".尊师重教,在这里才是真正地蔚然成风.其实,从我们在教育局获得的资料来看,这里教书的老师们生活条件也并不好.教师工资待遇统计表:高中初中小学工资300以下300-10001000以上200以下200-800800以上200以下200-800800以上所占比例6%72%22%13%78%9%31%64%5%揭开旱塬秀峰神秘的面纱……――会宁教育的特点会宁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把教育发展规律和会宁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的特点.主要有:求实性,超前性,开放性,社会性和竞争性.会宁教育的求实性:按照会宁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的,现实的因素决定会宁教育的大政方针,是会宁教育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调整方面,哪些该充实,哪些该调整,哪些该发展,充实,调整,发展采取什么样的步骤,都从会宁的实际出发,这样既调整了教育结构,又不因大调整而影响教育质量.第二,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强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吸收当代教育理论的新成果.第四,对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加以消化,在消化过程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不生吞活剥,照抄照搬.教育发展中的超前性:会宁教育有几项带动全局的大事走在前面,取得了主动,使会宁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子,也是会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第一,在普通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上,当相当多的地区和学校热衷搞"尖子班","重点班"的时候,会宁县就开始压缩高中,充实初中,加强小学,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大面积提高小学和初中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小学和初中教育质量的提高,既有利于保证义务教育质量,又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合格人才.会宁的高考升学率连年在甘肃省名列前茅,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而是基础教育扎实,小学初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结果.第二,在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上,早在1982年,会宁就把一所高中改为农职业中学,属全省开办农职业中学较早的县区之一.当1986年全省各地普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时,会宁已培养出两届三年制农学专业毕业生,尽管由于会宁干旱多灾,地下矿藏极为贫乏,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但是,职业技术喊叫于培养的实用人才已在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三,近几年,在改善办学条件中,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排危到配套,从配套到达标,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教育发展中的开放性:会宁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教改信息却不闭塞.即使广大农村学校也能及时地了解到外地教改的新情况,新动态,新经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会宁教育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开放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经常派出中小学领导和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先进,寻找差距,提出新的目标;第二,邀请外地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来会宁传经送宝,组织广大师生观摩,不断克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思想;第三,全县部分中小学同外地的一些中小学建立校际关系,本县中小学之间也建立了校际关系,互通信息,滩头校改新理论,新问题,寻找新措施,新办法;第四,及时搜集教改信息,推广县内外先进教育经验,帮助教师开更新理念,促进脚给;第五,经常组织县内各学校的教师开展观摩教学,组织校内教师相互听课,形成了赶,学,比,帮,超的良好风气;第六,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和远程教育手段获取新信息,运用新信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教育发展中的社会性:从城镇到乡村,不论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人都把孩子上学读书当作社会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对待.各级领导,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学生家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办教育,是会宁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资源,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良好的教育土壤,使会宁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是会宁教育模式,会宁教育现象,会宁教育精神所在,是会宁教育的根本优势所在,也是会宁教育的显著特点.教育发展中的竞争性:把竞争机制引进到教育,为各级各类学校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平等竞争的局面,启动教育内部和外部的活力,是会宁教育又一十分显著的特点.这种竞争具体表现为校际竞争,校内竞争和社会竞争.第一,就校际之间的竞争来说,五所重点高中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全县其它高中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各乡镇初级中学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本乡的其它初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县城四所小学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全县各乡中心小学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第二,就校内竞争说,通过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教育教学量化管理条例,使级与级之间,班与班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调研日期:2022年9月
调研地点:某市某区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当地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家长、教师和学生对基础教育的看法,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1. 问卷调查:对该市某区的家长、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基础教育的期望和意见。

2. 座谈会:与当地教育局的领导及教育专家进行座谈,深入了解政策、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3. 课堂观摩:到当地几所学校进行课堂观摩,了解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调研结果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该区域内,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城市学校教学设施较为完善,而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校的教育质量不高,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

3. 家长期望较高:调查发现,家长对基础教育的期望较高,他们希望学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四、建议
1. 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

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3. 强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4. 增加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回应家长的期望,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五、结语
基础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期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基础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和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联校、初中、县直学校、民办学校,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形式对莘县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通过调查,对全县的基础教育现状有了更全面的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下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莘县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莘”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坚持政府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奖励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全县共有3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7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7处市级示范
乡镇幼儿园,87处县级规范化学校。

一是幼儿园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近两年来,全县幼儿园建设共投入XX多万元,新建幼儿园27处,改建29处,扩建7处。

2010年5月,县实验幼儿园接受了省十佳幼儿园验收,明天幼儿园通过了省示范幼儿园验收。

两处幼儿园均达到了全市领先地位。

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步完善。

两年多来,县财政把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列入预算,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奖励与专项资金,千方百计筹措县配套资金,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XX年年落实资金1210万元,建设了14个项目学校教学楼。

2010年落实资金1331万元,建设了15个项目学校教学楼。

今年,项目学校立项20个,已通过公开招标,即将开工兴建。

近五年来,农村中小学累计投入一亿多元,用于改扩建及新建校舍,长期保留的农村中小学有望在三年内实现全部楼房化。

三是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焕然一新。

一中新校、实验高中不断完善内部设施,办学条件达到了全市一流,都是省级规范化学校。

二中新建了图书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楼,成为全市第二处省级农村规范化高中。

实验高中东扩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制约实验高中发展的操场问题即将解决。

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
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各项管理日趋规范。

形成了小学养成习惯,初中打牢基础,高中巩固提高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一是高考连年创优。

自XX年以来,本科上线人数连续9年名列全市第一位。

特别是2010年,本科上线人数、优质生数以绝对优势位居全市首位,增长率达到%,占全市新增人数的%。

文科上线数占全市的1/3以上。

其中文科全市前10名,莘县占8名;理科全市前10名,莘县占3名。

全市有10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莘县占5名。

二是2010年以来,着力开展了小学抓规范、初中抓课改两项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全县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迈出新步伐。

三是中小学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将教育局下属的7处县直学校定为正科级单位,2处定为副科级单位,提高了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待遇。

二是新教师“逢进必考”机制不断完善。

从XX年开始,针对我县师资队伍年龄老化、结构失调的现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自然减员与新增教师1:的比例,每年从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中小学教师,共招收了1102名教师,有效缓解了我县各级各类
学校教师缺编的矛盾。

三是精简乡镇联校富余人员,全部充实到教学第一线。

四是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因岗设职,定员定岗。

教育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一是对教育干部实行述职承诺制。

每年年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局机关中层干部公开述职,总结工作,分析问题,落实措施,接受监督,增加了工作的压力。

二是强化教师校本培训。

在学校内部实行集体备课制、导师制、学科负责制,开展传帮带,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是强化师德教育。

把每年的9月份确定为“师德建设月”,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全面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创业热情。

为了落实“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今年又开展了全县中小学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范围之大,要求之高历年所未有。

四是注重培养名师名校长。

目前,我县涌现出了3名水城名校长、4名水城名师,5名县级名校长、12名县级名师,落实了他们的科研经费,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扩大。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莘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从XX年年春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免除了杂费,减免了课本费,同时对初中贫困住宿
生给予生活补助,受助学生达到了在校生总数的8%以上。

今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调整为每生每年小学400元,初中600元。

省、市、县按照80:8:12的比例分别负担,及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

财政、教育部门逐步完善各项管理使用制度,“校财局管”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义务教育经费的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