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海淀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5年.4海淀一模高三年级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精校版]
![2015年.4海淀一模高三年级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c62f782e3f5727a4e96221.pn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 2014.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①”,临风凭栏,感慨一番。
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爆满。
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
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千年的诱惑。
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
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
“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声名大噪....,“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因为古人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他们的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风糜良辰怆.然(chuànɡ)召.唤(zhāo)B.风糜良晨怆.然(chuānɡ)召.唤(zhāo)C.风靡良晨怆.然(chuānɡ)召.唤(zhào)D.风靡良辰怆.然(chuànɡ)召.唤(zhào)2.文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兴味索然 B.乐此不疲 C.游目骋怀 D.声名大噪3.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①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A.天开美景风云静 B.过江多少六朝山C.爽气西来两袖青 D.座揽清辉万川月4.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既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
2014—2015海淀区高一下期中语文试题答案

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参考答案文化积累与运用一、文学名著阅读(一)第一组《大卫·科波菲尔》1.A(与大卫共同养育三个儿女的是阿格尼丝)2.咬了继父(冒犯了继父)童工(答“工人”、“小工”皆视为不正确)第二组《家》1.D(不让巫师进门的是觉慧)2.避血光之灾(高)觉新第三组《巴黎圣母院》1. B (爱斯米拉达被诬陷刺杀了近卫弓箭队队长弗比斯,大理院和王室宗教法庭判处她绞刑)2. 弗比斯(译本不同,音对即可)外形丑陋、内心丑恶第四组《红楼梦》1.C (贾雨村未做过和尚。
在葫芦庙里做过沙弥的是贾雨村断案时给他护官符的门子)2.原应叹息甄士隐第五组《高老头》1. D (“拉斯蒂涅决心先向高老头的女儿女婿挑战”错误。
“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 是表示他决心向社会挑战)2.表姐(表姊)伏脱冷(二)1.① 收留了从默德斯东与格林伯公司逃跑投奔自己的大卫,使大卫再次感受到家的温暖。
② 把大卫送到一所好学校(坎特布雷斯特朗博士的学校),使大卫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③ 大卫毕业后,为大卫在一家律师行(斯本罗律师事务所)谋得见习生的位置,使大卫自力更生。
④ 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并在破产时故意隐瞒了两千英镑的财产,让大卫学会适应困境,战胜困难,承担生活的重任(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做一些抄写工作以增加收入),使大卫的人格逐渐完善。
⑤ 在大卫遇到多拉后,与多拉融洽相处,并教导婚后的大卫包容(胆小、依赖心强且不善家务的)多拉,使大卫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⑥ 在大卫思考对自己深爱的阿格尼丝是否表白时,故意采用激将法(说阿格尼丝要结婚了),促使大卫向阿格尼丝求爱并与之结婚,使大卫获得美满婚姻。
(写出任意二点即可;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2.① 觉新与青梅竹马的表妹钱梅芬相恋,向往美好的婚姻,却尊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接受了家里“抓阄”给他定下的亲事,使得梅嫁给别人(嫁到赵家后,青年孀居),抑郁而逝。
2015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语文

2015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材料,完成1-7题。
同大师一样,经典也是一个被过度使用甚至随意乱用的概念。
某些七颠八倒的作品被封为经典,一些未经考验的作品也被供到了经典的神龛里。
似乎离开“经典”二字,我们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评价作品了,似乎不将拙劣的作品比作《红楼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赞美一个作家了。
显然,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将“经典”庸俗化了,已经把它降低为一个商品分类意义上的标签。
那么,什么样的著作才能被称作经典?经典是文化金属中的铂金,是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它通常被放在书架最重要的位置,就像一位尊贵的客人被礼为上宾;它是人们经常谈论的对象,人们谈论它,仿佛谈论自己的朋友,有一种熟悉而愉快的感觉。
作为经过时间考验并被普遍认可的著作,经典作品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人生的知识。
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的经典,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专业尺度,一个是精神尺度;用专业尺度来衡量,经典作品必须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用精神尺度....来衡量,它又必须表现人文情怀。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与人们的阅读、阐释和评价有关,但从根本上讲,决定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
换句话说,经典不是被说成是经典的,而是自己生成为经典的。
因此,经典的秘密和律则,只能到作品里面去找。
纵观横察,概而言之,经典作品似乎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都遵从以下的几个律则。
第一,易感性。
叔本华说:“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单纯质朴总是被看作真理的标志,而且也是天才的象征。
”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
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读之如饮佳酿,快何如哉!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扫描版,解析汇报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甲‛。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远观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
‚乙‛,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
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②了。
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
衰草的③,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这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一点点④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⑤,但是,尽管朔气如①,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丙‛。
这是诗意,也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
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
诗云‚丁‛,哪怕真是就这样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
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
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咫.(zhí)尺细胞.(pāo)亘.(gèn)古不变花蕾.(léi)B.咫.(zhí)尺细胞.(bāo)亘.(gèng)古不变花蕾.(lĕi)C.咫.(zhǐ)尺细胞.(bāo)亘.(gèn)古不变花蕾.(lĕi)D.咫.(zhǐ)尺细胞.(pāo)亘.(gèng)古不变花蕾.(léi)2.填入文中①处正确的一项是A.磬B.罄C.磐D.槃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②③④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可胜数憔悴浸润B.不可胜数枯败浸润C.触目皆是憔悴滋润D.触目皆是枯败滋润4.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⑤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①那么,对于生活呢②总会有阴霾、霜雪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④看到无边的春色⑤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⑥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A.①⑤③④②⑥B.①②⑤⑥③④C.⑤⑥④①③②D.⑤④①③⑥②5.请将下列诗句依照文意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本题做在答题纸上,不涂机读卡。
(2021年整理)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

(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4.5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就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① (萌发/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②(一见钟情/情有独钟),她说:“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古龙先生所见大抵③(相同/略同)。
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扫描版_WORD答案)

海淀区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11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D2. A3. C4. A5. D二、本大题共5分。
6.①一蓑烟雨任平生②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③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本题共5分。
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三、本大题共13分。
7.断句(5分)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本题5分。
“/”处为必断句处。
每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8. B(2分)(间:病愈)9. D(2分)……的原因(A将要,副词;又,并列连词。
B向,介词;在,介词。
C如同,像,动词;你,代词。
10. C(2分)11. B(2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12. B(3分)13.答案要点:追怀当年国事艰危的沉痛;对金兵入侵下百姓们流离失所的同情;对失去的国土的深情怀念;重山阻隔,故园难回的悲愤;未能恢复中原壮志难酬的抑郁和苦闷;对当权者一味妥协不思光复的愤懑。
(本题4分。
答出1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4.C D(4分)15.“羞于说话”的场景“害羞之物”的实质札幌的雪景自然之美越南的法事宗教信仰神圣虔诚之美震区孩子捉萤火虫苦难中仍未泯灭希望的人性之美(本题6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6.人们被自然之美或人类活动的伟大、神圣打动之后(1分),感受到言语的无用(1分),自身的渺小(1分),从而怀着崇敬、谦卑之情静静地欣赏感悟(1分),进而珍惜这美妙时刻带来的一切(1分)。
(本题5分)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17.(10分)内容7分:推介的内容正确(2分),能结合作品具体内容(3分);能唤起阅读的兴趣(2分)。
表达3分:要求文从字顺,层次清楚,语言得体。
2014-2015海淀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2015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艺术表现上,《诗经》和“楚骚”多以“含蓄”见长,但并不独宗“含蓄”,而是依不同甲(情境/境况)采表情达意,呈现出或婉曲(qū)含蓄,或直捷明快的特点。
有评论者认为《诗经》多用“比兴”,婉转抒情,引人遐想。
其实《诗经》中一些运用比兴手法的篇章也有明快率直的特点,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灿烂的桃花乙(映照/映衬)着新娘的娇颜,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气氛(fèn),情感的抒发明朗直捷。
再来看“楚骚”。
以屈原来说,屈子常怀浪漫、愤懑(mèn)之情,多借绚烂神奇的环境、“香草美人”等意象丙(寄予/寄寓)怀抱,表现th沉郁蕴籍的特色。
但《国殇》等诗篇,却激昂慷慨,直抒胸臆,“读者深味之,真可为恸(tòng)哭而流涕也”。
l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婉曲(qū) 遐想B.气氛(fèn)蕴籍C.愤懑(mèn)绚烂D.恸哭( tong) 慷慨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境况映照寄寓B.情境映照寄予C.境况映衬寄予D.情境映衬寄寓3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的手法的一项是(3分)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屈原多用“香草”象征美好的情操,后代文人常以“梅兰竹菊”象征美好的品格。
下列诗句中的梅、兰、竹、菊不具有象征意义的一项是(3分)A.一树红梅傍镜台,含英次第晓风催。
深将锦幄重重护,为怕花残却怕开。
B.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C.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D.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答案语文2014.11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1.(2分)B2.(3分)D3.(3分)B4.(3分)A5.(3分)D6. ①(3分) B ②(2分)C ③(2分)C④(3分)甲:烟笼寒水月笼沙乙:别时茫茫江浸月丙: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求:书写工整,笔画不清按错别字算。
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便不得分。
7. (5分)①再而衰②彼竭我盈③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④能谤讥于市朝⑤闻寡人之耳者要求:书写工整,笔画不清按错别字算。
每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15分。
8.(3分)C9.(3分)D10.(3分)C11.(3分)D12.(3分)写对1个成语得1分,从不同角度写出3个意思恰当的成语即可得3分。
词义表达重复的只得1分。
例:临事处理的态度方面:临危不乱( 处变不惊)、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处之泰然) 、胸有成竹、举重若轻、智勇兼备……劝止邢隆的策略、才能方面:口齿伶俐(三寸之舌、对答如流、慧心妙舌、辩才无碍)……解郡县之厄的人格方面:敢作敢当、当仁不让……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13.(5分)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画对2处得1分,可断可不断的不扣分,画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译文:画竹的方法,不必崇尚、拘泥于已有的格局,关键是领悟其精神,这就是梅道人(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代嘉兴人)能够超越上品佳作的原因所在。
竹子的体态,瘦硬有力特立高耸,枝枝凌雪傲立,节节挺拔高入云霄,有如士人君子般豪气凌云、不被俗世所压服的品格。
所以我画竹,不只为竹子绘神,也为竹子注入生气。
瘦硬有力,这是它的神态;豪迈凌云,这是它的本性;依靠于石头,却又不受石头的限制,这是它的节操;竹子形貌衰败,然而不失刚直的气概,这是它的品性。
14.(6分)①(3分)D ②(3分)C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北京师大附中2015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P班) 后有答案

北京师大附中2015届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P班)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40分)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拜谒.(yâ)桀.骜(jiã)跻.身(jǐ)诲.人不倦(huì)B. 寂寥.(liáo)铿锵.(qiāng)平仄.(zã)面面相觑.(qǔ)C. 嫉.妒(jì)棱.角(lãng)蹊.跷(qī)梦寐.以求(mâi)D. 累.及(lěi)剽.窃(piāo)寰.宇(huán)毋.庸赘言(wú)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胡诌.(zhōu)喟.然(kuì)隽.永(juàn)蒙.昧无知(mãng)B. 回溯.(sù)莅.临(lì)荒芜.(wú)鳞次栉.比(zhì)C. 混.沌(hún)窥.探(kuī)瞥.见(piě)横槊.赋诗(shuò)D. 讥诮.(qiào)恪.守(kâ)旷.达(kuàng)怙恶不悛.(quān)3. 下列词语中,各组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A. 匮乏交涉绵里藏针鹤发童颜B. 焕发婆娑美不胜收和风细雨C. 安逸凭吊流言蜚语和颜悦色D. 黯然诙谐琳琅满目弭天大谎4. 下列词语中,各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沆瀣一气毛遂自荐息事宁人没精打彩B. 卧薪尝胆满腹经伦洗心革面无济于事C. 美轮美奂每况愈下寥寥无几问道于盲D. 淋漓尽至惜墨如金流芳百世闻鸡起舞5.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先秦到明清,我国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有的堪为经典。
B. 庄子临渊羡鱼....,感叹鱼儿的自由快乐,却遭到惠子的质疑。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7分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A.更迭功于心计山阿.(ē)既往不咎.(jiū)B.厄运如雷灌耳辟.邪(pì)强.颜欢笑(qiǎng)C.含盖画地为牢症.候(zhēng)斗转参.横(cān)D.泻密以德抱怨刁难.(nán)要.买人心(yào)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什么都不得不。
A.装载徜徉致使割爱 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 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名人利用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是“忽悠”民众还是“谋财害命”,与雇凶杀人有何不同?B.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即使是发达的文明人,仍然——像原始人一样——是他自己时代和地域的囚犯”。
C.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
与此同时,各种洋节却搞得红红火火,有人戏称为“汤圆”动辄败给“玫瑰”……等。
D.英国《每日邮报》刊文称,近日来的气候异常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的20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B.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C.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2014年北京卷(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ɡ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ɡ)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A. 秋稔.(rěn)冬祥意蕴.B. 楹.(yínɡ)联齿颊..留香C. 言简意赅.(ɡāi)撰.写D. 镌.(jùn)刻锒锒..上口2.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C】A. 万户杨柳依依B. 千家喜气洋洋C. 春回爆竹声声D. 春来微风缕缕3.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A. 题写内涵吟咏B. 题签内涵涵泳C. 题写蕴涵涵泳D. 题签蕴涵吟咏4. 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D】A. 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 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 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 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 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14.4本试卷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____①____”,临风凭栏,感慨一番。
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
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安石的《登飞峰》……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_____②____。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带大势大象,带疏旷与飘逸,带不羁与宏放,带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
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千年的诱惑。
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
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皆成了名胜。
“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声名大噪,“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因为古人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他们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风糜良辰怆.(chuàng)然召.(zhāo)唤B。
风糜良晨怆.(chuāng)然召.(zhāo)唤C。
风靡良晨怆.(chuāng)然召.(zhào)唤D。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精)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11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C2. A3. D4.B5.C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6. B 7.D 8.C 9.C10.答案要点:①对一般客人,子行随心所欲,专注己事,旁若无人。
(1分)②对达官贵人,如不合心意,子行就斥退他们,不肯相见。
(1分)或者从楼上跟他们说话,不行礼; 或行礼相送,但并不下楼。
(1分)语言表达,1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1、杜甫子宗武以诗示阮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 随使并诗还之/ 宗武曰 /斧 /父斤也/ 使我呈父加斤削也/ 阮闻之//曰/ 误矣/ 欲子斫断其手 /此手若存 /则天下诗名又在杜家矣【参考译文】杜甫的儿子宗武把自己写的诗给阮兵曹看,阮兵曹把一具石斧回赠给他,让使者拿着(石斧)和诗一同送还。
宗武说:“‘斧’,是由‘父’和‘斤’组成,(这)是让我(把诗)呈送给父亲加以修正。
”阮兵曹听闻了这些(后),说:“(你)误解了,是想让你砍断自己的手;这只手如果还在,那么天下的诗名又在(你们)杜家了!”(“/”处必断,“//”处可断可不断。
每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12、① C (3分)②答案要点:对薄游(宦游)生活的厌倦。
喜爱田舍生活的恬静、安闲。
本性中有对朴质生活的向往。
时光流转,引起诗人的生命之忧和人生价值的反省。
(共4分,答对一点得1分。
)13、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④带长剑兮挟秦弓终刚强兮不可凌⑤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共8分。
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学生如多写,选前4道小题评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4、B (3分)15、A E(4分)16、必须是液体(或“具有可流动性”),具有黏性,施加一定拉力。
(共5分。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
语文卷·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3.11)word版

2014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练习语文 2013﹑11一、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装帧出神入画应.(yīnɡ)届叱咤.(chà)风云B. 振撼美轮美奂混.(hǔn)淆卓.(zhuó)有成效C. 博弈如鲠在喉昵.(nì)称令人咋.(zé)舌D. 历炼纷至沓来偌.(nuò)大戛.(jiá)然而止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十一”长假即将结束,我们从辽阔平坦的草原驱车进入高楼林立的都市,一种随之而来,度假时的舒适惬意荡然无存。
②山南地区到处着邓芝福同志的感人事迹,他以边疆为家,为西藏的卫生事业鞠躬尽瘁,被当地百姓称为“人民的好儿子”。
③不久前,有关部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先天遗传方面还是在后天开发方面,母亲对儿童的影响都要超过父亲。
A.压迫感传颂公布 B.紧迫感传颂颁布C.紧迫感赞颂公布 D.压迫感赞颂颁布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田园诗的创作非常兴盛,作者多为文人或仕宦,他们不吝笔墨,讴歌瓜田李下....、“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
B.春节庙会上,历史悠久、陈陈相因....的民俗活动,如舞龙、扭秧歌、踩高跷、抖空竹等,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C.接到这个任务,团长董正山首先想到了胆大心细的部下高志平,于是当.仁不让...地把任务交给了高志平所带的九连。
D.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我这一辈子》公演后,深受业内好评,演员方旭的表演丝丝入扣....,生动传神。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著名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是“中国一线科学家总动员”的产物,被人们称为近十年来中国科普界之未见。
B.都市里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喜欢以夜间骑行的方式来放松身心,但夜间能见度较低,所以骑行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
C.台风“菲特”带来的降雨总量大,造成三江口洪水叠加,又由于恰逢农历天文大潮,这些是导致余姚市水灾的直接原因。
【恒心】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纯Word版)【首发版】

2014-2015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①我总是在父亲上班的时候,坐在面向花园的楼下回廊里,放心地阅读。
②家里的中国书好象就只有《红楼梦》、《封神演义》和一部《聊斋志异》。
③中午父亲回来吃饭,远远就能望见,这时只要随手把书向卷起的帘子里一塞,就__甲__,不露.马脚,没有出过一次纰.漏。
④不过除了《聊斋》以外,一律被父亲宣布为“禁书”,不许小孩接触。
⑤但禁令收效甚微,我总是有办法一一取出翻看。
《聊斋志异》是第一部使我获得阅读古文本领的最好的课本。
我没有读过《古书疑义举例》、《助字辨略》,古文的语法、句法,差不多都是从《聊斋》里__乙__出来的,而且以后读更古些的书困难也不多。
抗战开始,我在第一次全国统一招考中考进了交通大学。
交大是重点大学,按我的数理成绩本是考不取的,__丙__意外地沾了熟读《聊斋》的光,国文试卷中有一段无头无尾、无标点象“天书”一样的古文,给我读通、点断了。
而当时唐文治先生正是交大有很高威望的领导人,他主张语文一科不及格的不得录取;相反,其他各科差一点却可以__丁__。
取材于《黄裳自选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和乙处填入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露(lòu)马脚纰(pí)漏想B.不露(lù)马脚纰(pí)漏想C.不露(lòu)马脚纰(pī)漏猜D.不露(lù)马脚纰(pī)漏猜2.依次填入文中丙、丁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但谅解 B. 还谅解C. 还原谅D. 但原谅3. 填入文中甲处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安无事 B. 安然无恙C. 太平无事D. 万无一失4.下列关于书籍第一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2015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艺术表现上,《诗经》和“楚骚”多以“含蓄”见长,但并不独宗“含蓄”,而是依不同甲(情境/境况)采表情达意,呈现出或婉曲(qū)含蓄,或直捷明快的特点。
有评论者认为《诗经》多用“比兴”,婉转抒情,引人遐想。
其实《诗经》中一些运用比兴手法的篇章也有明快率直的特点,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灿烂的桃花乙(映照/映衬)着新娘的娇颜,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气氛(fèn),情感的抒发明朗直捷。
再来看“楚骚”。
以屈原来说,屈子常怀浪漫、愤懑(mèn)之情,多借绚烂神奇的环境、“香草美人”等意象丙(寄予/寄寓)怀抱,表现th沉郁蕴籍的特色。
但《国殇》等诗篇,却激昂慷慨,直抒胸臆,“读者深味之,真可为恸(tòng)哭而流涕也”。
l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婉曲(qū) 遐想B.气氛(fèn)蕴籍C.愤懑(mèn)绚烂D.恸哭( tong) 慷慨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境况映照寄寓B.情境映照寄予C.境况映衬寄予D.情境映衬寄寓3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的手法的一项是(3分)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屈原多用“香草”象征美好的情操,后代文人常以“梅兰竹菊”象征美好的品格。
下列诗句中的梅、兰、竹、菊不具有象征意义的一项是(3分)A.一树红梅傍镜台,含英次第晓风催。
深将锦幄重重护,为怕花残却怕开。
B.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C.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D.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5.下列与文段内容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又称《诗》《诗三百》,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
B.《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离骚》是其代表作,“楚辞体”又称“骚体”。
C.李清照诗句“死亦为鬼雄”出自屈原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两句诗充满了刚正之气。
D.《诗经》、“楚骚”中运用比兴等手法创作的诗歌,感情均深沉含蓄,婉转曲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一④题。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哺育文明的乳汁,是催放艺术之花的琼浆。
古今中外的大家名流常将“水”作为歌咏的对象,在他们的笔下【】——江水的波浪拍痛了游子的乡愁,激荡了达人的心潮,润湿了志士的诗行。
诗人们对“水”更是情有独钟,并赋予它万种“风情”。
这些含情之水,有弥漫着杜牧亡国之忧的寒夜秦淮“甲,夜泊秦淮近酒家”,有沉浸着白居易离别之悲的浔阳月夜秋江“乙”有涌动着李煜失国之痛的无尽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丙”……请君试问东流水,多少情韵在其中。
①在文中【】处填人下列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A.水至清则无鱼B.无情流水也多情C.花自飘零水自流D.大江东去浪淘尽②下列诗句与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意思,对应恰当的一项是(2分)A.春来江水绿如蓝B.风萧萧兮易水寒C.一望乡关烟水隔D.二水中分白鹭洲③下列语句的作者、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论语》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苟子——《苟子》D.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曹雪芹——《红楼梦》④根据语境,请在上文的甲乙丙处,写出诗歌原句。
(3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5分)古人善于总结,曹刿从长勺之战中得出获胜经验:“一鼓作气,①,三而竭,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揭示兴衰之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③”;古人还能依理而行,齐威王听从邹忌的劝谏,广开言路,设上、中、下三赏,指出:“④,⑤,受下赏。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2题。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
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
通籍五十年,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
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
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
人有咎先生谑者。
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
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
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
中书程守训春天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
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
一邑骚动。
先生曰‘无患’。
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
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
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
’珰意少解,复诃曰:‘今天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
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
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
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
’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恩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
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
先生曰:‘徽人恨灶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
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
’珰曰:‘公言是,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
’当涂徽州,得以安诸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已未,两计两黜。
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
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两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
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已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取材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注释:【l】通籍:做官。
【2】珰:太监。
【3】刺:名帖。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有咎先生谑者咎:责备B.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摘:揭发C.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赚:盈利D. 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患:担忧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B.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C.渠是以观望瓜洲公言是,我即回京D.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之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11.下列对文中人物称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德先对邢隆始终以“珰”相称,流露出他对邢隆的轻视。
B.邢隆对王思任前后称呼不同,反映出他对王思任态度的变化。
C.作者在文中称王思任为“先生”,表达了他对王思任的敬意。
D.王思任晚年改号为“谑庵”,不是自我贬损,而是以示自谦。
12.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
(3分)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画竹之法,不贵拘泥成局,要在会心人得神,所以梅道人能超最上乘也。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郑板桥《画竹题记》)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思子吴敬夫剖阁凌云乌道边,路难闻说上青天。
山川万里身如寄,鸿雁三秋信不传。
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
老怀一掬钟情泪,几度沾表独泫然。
注释:作者写此诗时,其子吴改过在四川为官。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写蜀地路途艰险,与《蜀道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写诗人之子在外做官难归,父子之间长久没有书信往来,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C.尾联描写诗人老泪纵横的情状,表现出其思子情切、老境悲凉的辛酸,感人至深。
D.全诗由描写儿子的境况到父子间的相思,再转写诗人的境遇,脉络清晰,构思巧妙。
②本诗蕴含着深沉的父爱,下列诗句没有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3分)A.嘱儿切莫忧爷娘,忧思成病谁汝将。
B.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C.更喜高堂身尚健,斑衣儿女拜庭前。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及链接材料,完成I5 -17题。
①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字,早期都经历过象形阶段,但只有汉字在象形文字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成熟的文字体系,是唯一“活着”的表意文字。
汉字不是由简简单单的笔画随随便便构成的图形,而是记录着字的音、义和造字时的文化信息的符号。
比如,“家”是个会意字,它的甲骨文字形是,上面是“宀”。
像古代房屋的屋顶,“宀”部文字多表示与房屋有关,下面的“豕”意思是猪。
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
②认识汉字,不仅要清楚地了解字的音、形,还要知道它的涵义及其演变。
比如,“臣”的甲骨文字形是,古时下人臣服,低头跪于君主面前,从侧面看下人的眼睛是竖着的,这就是造“臣”字的依据。
“臣”的意思是瞪大眼睛。
从前的君主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事都做了,要派不同的人睁大眼睛去管理不同的事情,后来“臣”就成了一种身份——辅佐帝王的臣僚。
把“臣”的涵义及演变了解清楚了,才算真正认识了“臣”这个字。
③提倡认字,是因为汉字是“有道理”的,有文化内涵的,有些汉字甚至是文化活化石。
仍以“家”字为例,远古时代的婚姻习俗是男子入赘女子家,男子到女子家是“家”,女子到男子家是“嫁”。
“家”字就像活化石一样告诉我们,历史上曾经经历过母系制,我们的祖先曾经以这种方式生活过,这一文化现象,通过文字保存了下来。
④“认字”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
比如,前进的“进”,繁体字是“進”,甲骨文就是一只飞鸟,下面一个“止”——脚趾,而且是左脚。
为什么一只鸟一个脚趾就是前进的“进”?因为绝太多数动物都能进能退,人也如此,只有鸟不能倒退,只能前进,因此鸟的运动最能表示“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