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1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第四章生药的采收和贮存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第四章生药的采收和贮存](https://img.taocdn.com/s3/m/1b6bb236f111f18583d05ad6.png)
△
• KOH法:用于样品中薄壁细胞占大部分,
• (2) 叶类和全草 应在植物生长最旺 盛时,在花蕾或在花盛开时采收。 • 但桑叶需经霜后采收,枇杷叶须落地 后收集。 • (3)树皮和根皮 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 收,易于剥离。根皮多在秋季采收。 因为树皮、根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 物的生长,应注意采收方法。有些干 皮的采收可结合林木采伐来采收.
• (4) 花类 一般在含苞待放时采收。 • 红花则在花冠由黄变橙红时采收。 菊花在花盛开时采收。 • (5) 果实和种子 成熟时采收。 • 将成熟时 茴香:成熟脱落。 • 肉豆蔻:成熟开裂种子散 • 失。 • 未成熟 枳实:酸橙、甜橙的幼果 • 青皮 •
• 2 生药采收的原则 生药采收的原则: • 根据传统采药经验。“根叶花实、 采之有时,失其味、则性味不全”。 • (1) 根和根茎类 一般宜在秋、冬 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早春二月。 • 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柴胡、明党参 在春天采较好,孩儿参、人参则夏 季采较好,延胡索立夏后地上部分 枯萎,不易寻找,故多在谷雨和立 夏之间采挖。
生药的采收、 第四章 生金翼方》夫药采取、不知时节、 夫药采取、 夫药采取 不知时节、
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 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 故不以时采取,与朽木无殊,虚费人工、 故不以时采取,与朽木无殊,虚费人工、 卒无裨益。 卒无裨益。 • 1、确定生药最佳采收期 确定生药最佳采收期: 确定生药最佳采收期 • (1) 有效成分有显著高峰期。 • (2) 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 •
3生药的鉴定上
![3生药的鉴定上](https://img.taocdn.com/s3/m/a257af1ff12d2af90242e6be.png)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1、杂质检查 2、水分测定
4、浸出物测定
烘干法 甲苯法 减压干燥法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冷浸法、热浸法 酸溶性浸出物测定 醚溶性浸出物测定 甲法 乙法
3、灰分测定
5、挥发油测定
总灰分测定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10
• 灰分测定:
• 总灰分测定: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 不挥发性无机成分以及表面附着的不挥发 性无机成分的总和。 •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指总灰分中加入10%盐 酸处理得到的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是衡 量泥沙含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地下部位入 药的生药尤为重要。
29
肉桂
海桐皮
30
马钱子
31
5、质地
是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 性等特征。 描述药材质地的名词术语很多,常见有:
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熟地黄。 柴性:折断面木质部非常发达,象木材一样。
32
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如郁金。
自然折断时,断面是否平坦,还是显纤维性、颗 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层层剥离等。 茅
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起霜”;白术不易折断,断面放 置不“起霜”; 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杜仲折断时有 胶丝;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且呈裂片状分层;苦楝皮的折 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和石楠藤的藤茎。 湖北: 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称作“岩香藤” 夹竹桃科络石藤——称作“石楠藤” 桑科霹雳—————称作“络石藤” 松萝科松萝————称作“海风藤”
6
• 种既存在又不存在: 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 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 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 的不连续性标准。 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 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 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生药的鉴定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23aebdbfa1c7aa00b42acb47.png)
天麻之“冬麻”红棕色顶芽,称“鹦哥嘴”;
党参根头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痕称“狮子盘头”。
在观察外形时,对皱缩的商品生药如 叶和花类,鉴定时须先用热水浸泡, 展平后观察;
在观察某些果实种子类生药时,亦可 用热水浸软,以便剥去果皮或种皮, 观察内部特征。
现今各地所用“贯众”分属于多个不 同的科,其中鳞毛蕨属的绵马鳞毛蕨
D.crassirhizoma Nakai、欧鳞毛蕨 D.
filixmasschott等同属植物的根茎及叶柄 基部有间隙腺毛,所分泌的油树脂中 含有驱绦虫成分绵马酸类,而属于其 它科属的未见有间隙腺毛和类似成分。
贯众 Cyrtomium fortunei J.Sm 鳞毛蕨科贯众属;根茎短。叶柄 基部密生阔卵状披针形黑褐色大形鳞片,叶片一回羽裂,羽片镰 状披针形。孢子囊群着生于羽片下面,位于主脉两侧 。囊群盖大, 圆盾形。根茎在南方作贯众用,效用同绵马贯众。
为生药品种的确定和质量标准的制订 提供科学依据。
在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用药的安 全有效及发掘利用新药源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必要性
1)中药的同名异物现象普通存在,影
响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的科 学性和制剂生产的正确性及临床疗效。
例如:“白头翁”有多达20种以上不同 的植物来源,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 石竹科、菊科等;
检查方法可取规定量试品,摊开,用肉眼 或放大镜观察,将杂质拣出,或通过适当 的筛选,将杂质分出。然后将各类杂质分 别称重,计算其在供试品中的百分数。
难以从外观鉴别的杂质,可用显微、理化 鉴别方法试验。
2.水分测定 一般对容易吸湿发霉变质、酸败的生药应 规定水分检查。适当控制生药水分含量, 才能保证生药的质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 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 份的生药。 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份的生药。 减压干燥法:适用于贵细药,并含挥 发性成份的生药。
生药学--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生药学--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ee552ae189eb172ded63b7a3.png)
“同物异名”
人参:
古名:鬼盖、人衔、神草、人微、土精、地精 产地不同:石柱参、东洋参 、高丽参、长白参
加工方法不同:生晒参、白人参(糖参)、红参
野生和栽培:野参、圆参、籽扒参
三七:
山漆、金不换、血参、春七、冬七、田三七
同名异物
如金钱草在
四川使用的是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tistinae Hance。 广东所使用的是豆科植物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 Merr., 江西用者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江苏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1ecboma 1ongituba(Nakai) Kupr.等。 清热利湿,通淋,消肿。用于热淋、砂淋、尿涩作痛, 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
生药鉴定的研究对象: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材: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 料药,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3大类。 饮片:中药材经净制、切制、炮炙,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 要的加工品。 中成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采用相应制备工艺和加 工方法,制备成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同名异物
大黄属中掌叶组的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 tanguticum Maxim.et Balf.和药用大黄 R.officinale Bail1.均具 有良好的泻热通便作用,但波叶组的河套大黄 R.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则泻 热作用极差。
因此,对中药品种的整理工作十分 重要,要澄清混乱品种明确正品和 主流,必须大量地调查、鉴定、考 证和进行质量分析工作,力求达到 一名一物,一物一名。确定中药名 和原植物,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和 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ppt文档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2ad1f1d2cc58bd63086bd99.png)
二、显微鉴定要点
(一) 根类生药 根类生药大多取自被子植物的根,包括药用为根
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生药。如人参、何首 乌、牛膝、三七等。 首先根据维管组织,区别其为双子叶植物根或单 子叶植物根。
双子叶植物根的 初生构造,皮层 宽,中柱小、韧 皮部束及木质部 束数目少,相间 排列,初生木质 部呈星芒状,一 般无髓。
(三)茎藤类生药
• 茎类中药,以植物的地上茎或茎的一部分入药, 包括
1. 木本植物的茎藤,如关木通、海风藤、大血藤、 鸡血藤等;
2. 草本植物茎藤,如首乌藤、天仙藤; 3. 茎枝,如桂枝、桑枝、桑寄生等; 4. 茎刺,如皂角刺; 5. 也有仅用茎的髓部,如通草,小通草,灯心草等。
• 常有草酸钙结晶,簇晶(何首乌、人参),针晶 (天冬、麦冬),砂晶(牛膝),方晶及晶纤维 (甘草、红芪)。
• 根2类.粉粉末末生特药的征鉴定,重点鉴别有鉴别特征的
1)细胞后含物(淀粉粒、菊糖、草酸钙结晶、 硅质块等);
2)厚壁组织(纤维、纤维管胞、晶纤维、分隔 纤维、石细胞等);
3)分泌组织(分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乳 汁管等);
黄连
少数种类有三生构造,髓部有异型复合维管束(如大黄)。
唐古特 大黄
药用大黄
掌叶大黄
单子叶根茎的最外层多为表皮,皮层中有叶迹维管束,内 皮层大多明显;中柱中散有多数有限外韧维管束,也有周 木维管束(如菖蒲)。
有的根茎类生药有油室(如川芎、苍术、白术)或油细 胞(如菖蒲、石菖蒲、香附)。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一)显微鉴定的方法
1、横切片或纵切片:选取药材适当部位,软 化后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 薄片,选用甘油醋酸或水合氯醛等试液观察。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7c74055df242336c1eb95e8f.png)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一、单项选择题1、某些含有较多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药材为了控制无机杂志限量,尤其应当测定( )。
A、总灰分B、生理灰分C、炽灼残渣D、酸不溶性灰分E、以上都不是2、目前在中药的真伪鉴别中应用广泛,简便易行的色谱方法是( )。
A、纸色谱B、薄层色谱C、气相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E、吸附柱色谱3、要确证纤维素细胞壁,应加下列哪种试液( )。
A、间苯三酚、浓盐酸B、苏丹Ⅲ试液C、氯化锌碘试液D、三氯化铁试液E、水合氯醛试液4、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形状,最适合的装片方法是( )。
A、乙醇装片B、水合氯醛透化装C、稀碘液装片D、水装片E、5%KOH 装片5、加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结晶体是( )。
A、草酸钙结晶B、碳酸钙结晶C、硅质晶体D、菊糖结晶E、橙皮甘结晶6、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挥发油测定法有甲、乙二法,下列哪种药材适合用乙法测定( )。
A、薄荷B、丁香C、干姜D、当归E、白豆蔻7、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的小类球状物,遇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遇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此球状物是( )。
A、淀粉粒B、挥发油滴C、糊粉粒D、菊糖E、粘液质8、中药鉴定用供试品的取样至少是检样量的( )。
A、8倍B、5倍C、3倍D、2倍E、1倍9、测定生药中灰分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0、测定生药中水分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1、测定生药中挥发油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2、测定生药中浸出物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3、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
生药学_ 生药的鉴定_31 生药鉴定的意义及生药鉴定的意义程序与方法_
![生药学_ 生药的鉴定_31 生药鉴定的意义及生药鉴定的意义程序与方法_](https://img.taocdn.com/s3/m/6c0b55c202020740be1e9be9.png)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n 冷浸法 取供试品约 4g ,精密称定,置 250 ~ 300ml 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 l00ml ,密塞,冷 浸,前 6 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 18 小时,用干 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20ml ,置已干 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 105℃ 干燥 3 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 30 分钟,迅速精密 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 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 % ) 。
商品木通类生药:
木 通: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五叶木通、白木通 的干燥藤茎。 (正品基源植物) 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干燥藤茎。(禁用品) 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
4、浸出物的测定 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无法进行
含量测定的生药可采用浸出物量来评价生药质量优劣。 v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水作为溶媒, 冷浸法或热浸 法提取。 v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适当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作为溶 媒 ,冷浸或热浸法提取 v醚溶性浸出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定 以乙醚作为溶媒,采用索式提取 器进行提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如抽取总量偏 多,按四分法再取样,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 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平均样 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作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等实验 所需用量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 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
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蕨Dracaena draco L. 产于印尼。
生药学:生药的鉴定
![生药学: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f1b887107fd5360cba1adb7e.png)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定义:生药鉴定(identification of crude drug)就是依 据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有关专著对生药作真实性、 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目的: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用药的安全有效及发掘利 用新药源。
人工牛黄是以牛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与无机盐(硫酸镁、硫酸亚铁和磷酸三钙) 为原料,与淀粉混合而成;培植牛黄是利用活牛体,以外科手术的方法在牛的胆囊 内插入致黄因子,使之生成牛黄;而体外培育牛黄则是以牛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 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
南沙参(松泡) 防风(松泡)
当归(油润)
郁金(角质) 杜仲(胶丝)
黄柏(纤维性) 鸡血藤
(6)断面特征:包括自然折断面和刀横切(或削)的 平面。
是否易折断,有无粉尘及断面特征 1.自然折断面 (1)平坦: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牡丹皮) (2)颗粒状:富含石细胞(肉桂) (3)纤维状:纤维束(桑白皮、合欢皮) (4)裂片状:纤维束+薄壁细胞(苦楝皮、黄柏)
➢ 有些药材以颜色命名如黄芩、紫草等。 ➢ 药材的色泽可作为其质量的标志,如玄参要黑、茜
草要红、黄连要黄。
➢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如绵马贯众久贮, 根茎和叶柄基部断面变为棕黑色而不能药用;枸杞 子和牛膝变黑后,就说明其已变质。
➢ 药材的颜色,一般均为复合色调,描述的颜色应以 后一种色调为主,前一种为附助色调。如小茴香呈 黄绿色,即以绿色为主,黄色为附。
➢ “黏性”表示具黏液质,如石斛嚼之则显黏性。 ➢ “油润”表示其质地柔软,含油而有润泽,如熟地黄 ➢ “糟”表示枯朽,呈朽木状,如川木香。
➢ “角质”表示质地坚实,断面且呈半透明状或 有光泽(常因含多量淀粉,蒸煮时致使糊化而 成),如法半夏。
第三章生药学《生药的鉴定》(1—4)(1) 2
![第三章生药学《生药的鉴定》(1—4)(1) 2](https://img.taocdn.com/s3/m/7b86dcca5fbfc77da269b170.png)
珍珠疙瘩
“雁脖芦,人字形,圆肩膀,枣核艼,铁线纹,珍珠须”
海马 “马头蛇尾瓦楞身”
在观察外形时,对皱缩的商品生药如 叶和花类,鉴定时须先用热水浸泡, 展平后观察;
在观察某些果实种子类生药时,亦可 用热水浸软,以便剥去果皮或种皮, 观察内部特征。
(2)大小 是指长短、直径、厚薄等。 有的生药大小变化较大,但也有相当一部 分生药大小变化幅度很小,如,果实种子类、 花类生药等。 有些很小的种子类生药,如葶苈子、车前 子、菟丝子等,应在放大镜下测量。 表示生药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中国药典》规定的大小幅度,系指生药的 常见大小。
2.鉴定的意义
二、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和 人员生命安全。因而生药真伪优劣的鉴别十分重要。
三、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广泛开展的中药资源普查、民间用药调查整理,不断涌 现出疗效确切,资源丰富的新品种,和进口生药的代用品, 如满山红、九里香、雷公藤、绞股兰、两面针以及广西血 竭等。
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
质和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 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
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是包括水分、浸出物、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 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一)生药的取样
1、取样前详细记录品名、产地、规格、等级,检查包装的完 整性、清洁程度及有无水迹、霉变或污染等情况。 2、取样原则:总包件少于5件,逐包取样; 总包件5~99件,取样5件; 总包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贵重药无论多少件,要逐包取样。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常用的鉴定方法: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7723f5d5941ea76e59fa0402.png)
3、核对标本
–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以到有关植物标 本馆核对已定学名的该科属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馆中已定学名 的标本正确可靠。
第四节 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对生药的性状 ,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作为依据而进行生药 真实性鉴定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对生药的品质作出初步判断,如甘草“以甜者为 佳” 这种鉴定方法,更多的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经验积累的总结,方法简便易行、 快速有效,是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 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
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和资料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 良度的评价,以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 • 鉴定生药的目的:真、伪;优、劣。 • 同名异物:白头翁、贯众、忍冬、木通、防己
• 同物异名:鱼腥草——折耳根,大血藤——红藤
四分法
最终供试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样品量的3倍,即1/3实验分析用,1/3复核 用,1/3留样保存,其保存期至少一年。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杂质、水分、灰分、浸出物
• 1、杂质:根茎、残基——非药用部分 (拣、筛、称) • 杂草——非药用物 • 砂石、泥土、尘土 • 虫、霉、变 • 2、水分(疗效、贮存) • 烘干法、甲苯法 • 减压干燥法 • 气相色谱法
第三节 基源鉴定
• 一、基原鉴定:
• 又称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动植物分类的知识,对生药的来 源进行鉴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是生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 1.原植物形态的观察
•
•
2.核对文献
3.核对模式标本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9680a812fd0a79563c1e72e9.png)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一、单项选择题1、某些含有较多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药材为了控制无机杂志限量,尤其应当测定( )。
A、总灰分B、生理灰分C、炽灼残渣D、酸不溶性灰分E、以上都不是2、目前在中药的真伪鉴别中应用广泛,简便易行的色谱方法是( )。
A、纸色谱B、薄层色谱C、气相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E、吸附柱色谱3、要确证纤维素细胞壁,应加下列哪种试液( )。
A、间苯三酚、浓盐酸B、苏丹Ⅲ试液C、氯化锌碘试液D、三氯化铁试液E、水合氯醛试液4、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形状,最适合的装片方法是( )。
A、乙醇装片B、水合氯醛透化装C、稀碘液装片D、水装片E、5%KOH 装片5、加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结晶体是( )。
A、草酸钙结晶B、碳酸钙结晶C、硅质晶体D、菊糖结晶E、橙皮甘结晶6、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挥发油测定法有甲、乙二法,下列哪种药材适合用乙法测定( )。
A、薄荷B、丁香C、干姜D、当归E、白豆蔻7、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的小类球状物,遇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遇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此球状物是( )。
A、淀粉粒B、挥发油滴C、糊粉粒D、菊糖E、粘液质8、中药鉴定用供试品的取样至少是检样量的( )。
A、8倍B、5倍C、3倍D、2倍E、1倍9、测定生药中灰分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 B、三号筛 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 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0、测定生药中水分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1、测定生药中挥发油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2、测定生药中浸出物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3、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eb7de53043323968011c9288.png)
• 3 灰分测定: 灰分测定:
• (1)影响灰分的因素: )影响灰分的因素:
• 1)自然界的泥沙; )自然界的泥沙; • 2)生药本身的细胞内含物。 )生药本身的细胞内含物。
• (2)测定内容: )测定内容:
• 1)总灰分测定 ) •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
• 浸出物测定: 浸出物测定:
• (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
• (3)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 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 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 至少在2~3个不同部位各取样品1份,包件大 至少在2 个不同部位各取样品1 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在不同部位分别抽取 10cm以下的深处在不同部位分别抽取。 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在不同部位分别抽取。 •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药材抽取100g~500g;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药材抽取100 100g 500g; 粉末状药材抽取25 25g 50g;贵重药材抽取5 粉末状药材抽取25g~50g;贵重药材抽取5g~ 10g;对包件较大或药材个体较大的药材, 10g;对包件较大或药材个体较大的药材,可 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 在生药商品流通中,有时发现一些以次 在生药商品流通中,有时发现一些以次 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 的现象, 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特别是一些贵 重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羊角、 重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羊角、 西红花、冬虫夏草等。 西红花、冬虫夏草等。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 一 生药的取样 要有代表性
• 4. 表面 表面(surface) • 指药材的表面所能看到的特征,如光滑、 粗糙、皱纹、皮孔或毛茸及其它附属物 等,皮类生药的表面特征包括外表面和 内表面,叶类生药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 • 5. 质地 质地(texture) • 指折试药材所感知的特征,一般用软硬、 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轻重、 油润、绵性、角质、柴性等术语形容。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e739ba28dd36a32d7375818a.png)
8.水试
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 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及透明度、膨胀性、 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 鉴别。如西红花水液染成金黄色;秦皮水浸 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苏木投热水中, 水显鲜艳的桃红色。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 浸泡,种子变黏滑,体积膨胀;熊胆投入清 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这些现象与内含成分或组织构造有关。
矿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 行鉴定,以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步骤如下:1.观察植物形态 2.核对文献 3.核对标本
二、性状鉴定
主要利用感观(眼看、手摸、鼻闻、口尝 等)进行宏观鉴定(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是生药鉴定必备的基本功。一般包括七个方 面: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 折断面、气味,还有水试、火试。
因此,开展生药的鉴定,在判断生药的真 伪、评价生药质量的优劣、发掘新药源、保 证生药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药品应用的安全、 有效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生 药鉴定的依据
生药鉴定的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生药标准
是生药药的品质要求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 规定,是生药生产、供应、使用、检验部门 遵循的法定依据。
4.表面特征
常是性状鉴别的主要依据,指药材表面光 滑或粗糙;有无纹、皱、槽、沟、连珠;表 面常可见节、根痕、叶痕、皮孔或毛茸等。 如白花前胡根头部有叶鞘残存的纤维毛状物, 是区别紫花前胡根的重要特征。暹罗角有 “天沟”、“地岗”
5.质地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 轻重、弹柔以及粉性、黏性、绵性、柴性、 角质、油润等特征。有时反映其显微特征及 质量。经验鉴别:南沙参“松泡”(质轻松, 断面多裂隙);山药“粉性”(富含淀粉, 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当归“油润”(质地 柔软,含油而润泽);郁金“角质”(质地 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道地黄芪 质柔韧、粉性——质优,江苏引种品质坚硬、 柴性——质劣。
生药的鉴定1---我们老师的
![生药的鉴定1---我们老师的](https://img.taocdn.com/s3/m/f0bc0b31ee06eff9aef80785.png)
2013-7-31
第二节 生药鉴定(质量控制)依据和 取样方法
7
• 一、生药鉴定(质量控制)依据——药品 标准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 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它具有法律的 约束力;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 的依据。 制定和颁发药品标准是加强药品管理, 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 生药(中药材)品种繁多,规格复杂,各地用 2013-7-31 药习惯也有不同。因此更必须强调严格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2
• 第四部《中国药典》 1985年版,药典共收载 药品1489种。 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 种,中药成方207种,共713种;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
2013-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3
• 第五部《中国药典》1990年版, 共收载品种 1751种
蝶形花
叶枕
二体雄蕊
花萼5裂, 花瓣5, 花冠多 为蝶形
雄蕊10个, 9个花丝 连合, 一个分离, 呈二体。
35
心皮1个, 上位子房, 1室, 常具多个 胚珠。 荚果
2013-7-31
1、来源鉴定(又称基原鉴定 )作,如《中国植物志》、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地方植物志》类等书 籍及《植物分类学报》等有关杂志, 其次,选择中药鉴定方面的著作《中药彩色图集》 和《中药薄层色谱图集》以及《药名词汇》等书 籍。
一、发掘和整理祖国药物品种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收载的中药材534种,其中有143种中药为 多基源;其中二基源的有92种,三基源的 38种,四基源的有8种,五基源的有4种, 六基源的有1种;同科不同属有21种,不同 科者有4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皮水浸液 日光下 碧蓝色荧光
8.水试
葶苈子、车前子 加水浸泡 种子粘滑、体积膨胀 西红花 水试 水浸液呈黄色
熊胆粉末投入水中
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 沉而不扩散
9.火试
✓ 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 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如: 麝香灼烧 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色 血竭粉末纸上烤 熔化,对光透视呈血红色
同时注意对药用部位进行观察。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2.核对文献 根据检品的形态特征及其产地、别名、效用
等线索,可查阅相关的中草药书籍及图鉴,加 以分析对照。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重要参考文献、著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新华本草纲要》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
《中药志》 《中华本草》 《中国药材学》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2.水分测定 (1)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生药; (2)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3)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3.灰分测定
(1)影响灰分的因素: 1)自然界的泥沙; 2)生药本身的细胞内含物。
(2)测定内容: 1)总灰分测定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一、生药的取样
2. 取样原则:总包件少于5件,逐包取样; 总包件5~99件,取样5件; 总包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的,超过的部分按1%取样; 贵重药无论多少件,要逐包取样。
一、生药的取样
3.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用 采样器(探子)取样,每包至少在不同部位取2~3 份样品;如包件大,应从10cm以下深入不同部位 分别抽取。
6.断面
桔梗——金井玉栏 中心木部呈淡黄色(金井), 皮部为白色(玉栏)。
6.断面
粉防己——车轮纹 (木质部射线呈均 匀放射状排列的纹 理)
6.断面
茅苍术饮片 朱砂点
(油室)
7.气、味
✓ 气是用鼻子闻后的感觉,如香、臭等,每种药材都 有特定的气味,特别是含挥发油的药材,气香尤为 明显。
✓ 味是用味觉来识别药材,药材之味与成分,性质关 系很大。 酸——乌梅、山楂等(含有机酸类); 甘——党参、甘草等(含大量的糖类成分);
生药鉴定的法定依据: ➢ 《中国药典》 ➢ 部(局)颁和地方药品标准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鉴定的一般程序 (1)取样: (2)鉴定: (3)检验报告:
一、生药的取样
1. 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 装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 及有无水迹、霉变或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凡有异常包件,应单独检查。
平均样品的量不少于实验所用量的3倍数,即: 1/3实验分析,1/3供复核,1/3留样保存。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1.杂质检查 2.水分测定 3.灰分测定 4.浸出物测定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1.杂质检查 包括非药用部位、沙石、泥块、尘土等,算重量 百分比。
杂质重量
杂质检查百分之比(%)=
* 100%
供试品重量
✓ 皮类: 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 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裂片状分层; 苦楝皮的折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 牡丹皮折断面较平坦,显粉性。
6.断面
杜仲
黄柏
6.断面
苦楝皮
牡丹皮
6.断面
✓ 横切面注意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 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
✓ 常用的经验鉴别术语,如:
3.色泽
✓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药材的颜色是 否符合要求,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 很多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因此,描述药材 的颜色一般以复合色调描述,以后一种色调为 主。
4.表面
指药材表面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毛茸 等。
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有的带有根茎(人参)。 单子叶植物的根茎类药材有的具膜质鳞叶(球茎)。 蕨类植物的根茎药材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片。 皮类药材有的有明显的皮孔、地衣斑,少数还有钉
6.断面
✓ 如根及根茎类: 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起霜”; 白术不易折断,断面放置“不起霜”; 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6.断面
✓ 茎类(切面): 鸡血藤(老茎)断面红褐色的韧皮部与淡红色的木质 部呈半圆形相间排列; 大血藤断面红棕色的韧皮部有六处嵌入黄白色的木质 部中。
6.断面
鸡血藤
大血藤
6.断面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鉴定学》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3.核对标本 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以到有关
植物标本馆核对已定学名的该科属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馆中已
定学名的标本正确可靠。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 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一、生药的取样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 ➢ 一般生药100-500g; ➢ 粉末状生药25g; ➢ 贵重生药5-10g; ➢ 个体大的生药,根据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一、生药的取样
4.将抽取的样品混匀(总样品),依对角线划×, 分为四等份,取对角两份。重复操作至足够完成 必要的检验及留样数(平均样品)。
大黄根茎的“星点” ; 何首乌的“云锦花纹”;
黄芪有“菊花心”;
粉防己有“车轮纹”;
商陆的“罗盘纹”;
茅苍术有“朱砂点”。
6.断面
商陆——罗盘纹 “罗盘纹”形象地表 述商陆切断面同心环 纹。
6.断面
大黄饮片——星点 (异常维管束)
6.断面
何首乌——云锦花纹 (皮部有多个异型维管束)
6.断面
黄芪——菊花心 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 排列,形似菊花。
状物。
5.质地
是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 性等特征。
描述药材质地的名词术语很多,常见有: 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熟地黄。
5.质地
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如郁金。 柴性:折断面木质部非常发达,象木材一样,如 沉香。 粘性:含粘液质,嚼之粘牙,如大黄。 纤维性:富含纤维,折断时露出很多纤维,如黄 柏。
7.气、味
辛——细辛、生姜(含有挥发油类成分); 咸——牡蛎等(含无机盐类物质); 苦——黄连、穿心莲等(含生物碱、环烯醚萜苷 类及皂苷类) 涩——五倍子、诃子等(含有鞣质类成分)。 ✓ 味道一旦改变,要考虑其品种和质量问题。 ✓ 有强烈刺激性和剧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
8.水试
✓ 水试法是利用生药在水中发生沉浮溶解、颜色 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粘性、酸碱 变化等现象进行鉴别。
✓ 定义:即通过人体的感官看、摸、闻、尝及水试、 火试等直观的方法,对生药的性状,包括形态、大 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为依据 对生药进行真实性鉴定的方法。
✓ 适应对象:完整的生药。 ✓ 方法特点:简单、易行、迅速。
生药的性状鉴定的内容
(一)形状(shape)
看 (二)大小(size) 、 摸 (三)色泽(color)
蛹草为蛹草菌寄生于夜蛾科的一种 昆虫虫蛹上的子座及虫体复合物。 习称北虫草,北方习用。
草石蚕为唇形科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的干燥地下块茎
冬虫夏草伪品及其混淆品
多用淀粉、玉米或黄豆粉通过压模、 上色等工序制成的假虫草。
虫体内塞有重金属粉的劣质虫草。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5.质地
药材的质地除与其本身特性有关外,有时与加工 方法关系密切。 盐附子:易吸潮变软;
黑顺片:质硬而脆。 含淀粉多的药材,如经蒸煮加工,则因淀粉糊化, 干燥后质地坚实,如赤芍、白芍。
6.断面
✓ 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包括:易折断或不易折 断,有无粉尘散落,断面特征。
✓ 注意观察自然断面是否平坦,还是显纤维性、 颗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层层剥离等。
冬虫夏伪品及其混淆品
亚香棒虫草为霍克斯虫草菌 Cordyceps hawkesii寄生于 蝙蝠蛾 或栎蚕蛾幼虫上的子座及虫体的复 合物。
凉山虫草为凉山虫草菌 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寄 生 于鳞翅目幼虫上的子座及体的 复合物。(四川地方标准收载)
冬虫夏草伪品及其混淆品
确定物种,给出原植(动)物的正确学名。
➢以原植物鉴定为例:
观察植物形态
核对文献
核对标本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1.观察植物形态 对具有较完整植物的标本,应注意其根、茎、
叶、花、果实等器官的观察,对繁殖器官(花、 果、孢子囊、子实体等)应特别仔细,可借助 放大镜或解剖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特征,如毛 茸、腺点的形态结构。
皮类药材: 卷筒状、板片状等。 种子类药材:圆球形、扁圆形等。
天麻——芝麻点、鹦哥嘴
2.大小
✓ 指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 ✓ 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亦即范
围) 。 ✓ 有些很小的种子类药材,应在放大镜下测量。
3.色泽
✓ 色泽包括药材表面和断面的颜色,一般在日光 灯下观察。
✓ 各种药材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药材的颜色一般 比较固定。有的药材从其名称上就知道它的颜 色。
、 闻
(四)表面(surface)
、 尝
(五)质地(texture)
(六)断面(fracture)
(七)气(odor) (八)味(taste) (九)水试(water-based test) (十)火试(fire-based test)
(一)形状
✓ 形状是指干燥生药的形态。 ✓ 生药的形态特征,与药用部位有关。 ✓ 如:根类药材: 圆柱形、圆锥形、纺缍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