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教学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沟通三大洋的水系”,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忧患、根治黄河等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沟通三大洋的水系》一节,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本节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节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的知识,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2)合作交流。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导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和歌曲“黄河大合唱”,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说些有关黄河的诗或话。
[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跳进黄河都洗不清”等等。
[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二)[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1)学生用铅笔把黄河的干流勾画出来;
(2)[师]提问:“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于长江、珠江。[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三)[课件出示] 黄河的水文特征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28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水能资源丰富。
[师活动]学生总结的同时在黄河水系图出现黄河上游发源地的录像。
[师过渡]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在从龙羊峡到青铜峡这一河段,因为它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课件出示]2.中游的水文特点
[提问]俗话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师生互动]
(1)提出问题:黄河中游段流经什么地形单元?(学生思考讨论)
(2)鼠标移至黄河中游段点击,出现黄土高原的景观图,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一片疏松的黄土景象印入学生眼帘。
(3)点击鼠标播放黄河中游段水文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视。学生可以看到滚滚黄河水把大量泥沙冲入河中,并配以片中解说。
(4)再提出问题:黄河中游段水文特征又是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请看黄河下游的水文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师生互动]让学生观察黄河流域图,并提出问题:下游流域面积宽窄如何,有无支流?
①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流域面积窄、少支流,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其原因是什么?
②学生看动画演示“地上河”形成过程,并仔细听解说。
③要求学生说明下游“地上河”的形成与中游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得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