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整理笔记
2017教师招聘笔试考试知识点梳理
2017教师招聘笔试考试知识点梳理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会考什么内容,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7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梳理,提醒考生们考前必看。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3、教师的素养: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4、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5、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6、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的双边活动。
7、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8、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9、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10、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11、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12、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4、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15、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整理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教育理论知识考点整理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始,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相关的备考技巧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考试临近时,看到同学们经常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抓知识点,效率低并且浪费时间,对考试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此,中公讲师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帮助大家进行一部分的整理,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一、所有的“第一”1.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问题的论著:《学记》2.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论著:《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3.世界上第一部详尽地论述教学法:《大教学论》4.中国和西方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孔子、苏格拉底5.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大量著作流传的人:柏拉图6.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培斯泰洛齐7.第一位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人:赫尔巴特8.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9.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凯洛夫《教育学》10.首次颁布的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11.首次实施的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12.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14.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耶克斯利《终身教育》15.首次将“课程”一词作为教育学的专门术语来用的:斯宾塞16.教育史上第一部课程专著:博比特《课程》17.课程评价模式首先是谁提出的:泰勒18.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拉特克和夸美纽斯1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二、所有的“之父”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科学/现代/传统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慈爱的儿童之父:裴斯泰洛齐世界幼教之父: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乡村幼教之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现代课程之父/课程评价之父:泰勒心理学之父:冯特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俄罗斯教育心理学之父:乌申斯基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宁夏公职类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大战中拔得头筹!宁夏公职类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整理(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整理(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必备《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第1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2)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整理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继承性:前后相继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生产性民族性•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马克思•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发展历程a.原始社会的教育——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b.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c.近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国家化2.教育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4.教育的法制化(1880)英国(1763)德国d.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法国保罗朗格朗)、全民化、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宏观角度的研究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的发展概况:A.萌芽阶段:a.中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教育思想;道家的教育思想;《学记》的教育思想b.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追求理性);昆体良(教学法)B.独立形态阶段:a.夸美纽斯:(捷克)1.1632《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2.教育目的——人的永生和现世生活3."泛智"教育4.教育适应自然:自然界的普遍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儿童年龄特征5.学制系统:婴儿期(1 ~ 6 岁;儿童期(6 ~ 12 岁);少年期(12 ~ 18 岁);青年期(18 ~24 岁)6.班级授课制:对近代教育学的最大贡献之一7.教育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b.卢梭:《爱弥儿》人本善,回归自然c.康德: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自我完善d.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德智体一体化;塑造富有个性的人e.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f.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理论代表1.《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 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2.教育理论体系——伦理学和心理学3.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4.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5.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g.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1.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活动中心;经验中心2.《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3.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获改造;学校即社会;4.五部探究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复习笔记一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复习笔记一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复习笔记一一、考试科目教师招聘考试的教育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时事政治等相关内容。
二、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考察基础知识和细节掌握程度,题目通常给出一段描述或一个情境,要求考生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题:考察知识面的广度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度,题目通常给出一段描述或一个情境,要求考生从多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3、判断题:考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题目通常给出一段描述或一个情境,要求考生判断其是否正确。
4、简答题: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题目通常要求考生简述某个概念、原则或方法的含义和应用。
5、分析题:考察对知识点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题目通常给出一段描述或一个情境,要求考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三、复习方法1、系统复习: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复习所有知识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重点突破: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深入学习和突破。
3、练习模拟题:通过练习模拟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总结归纳:对于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列出知识点框架和思维导图,方便记忆和回顾。
5、注重时事: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
四、知识点梳理1、教育学:包括教育起源、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设计等。
2、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个体差异与特殊儿童等。
3、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规政策、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法律关系等。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等。
5、时事政治:包括国家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社会热点问题等。
五、注意事项1、注重细节:对于选择题和判断题,要注意题目的细节和选项的差别,避免因为粗心而失分。
2、理解为主:对于简答题和分析题,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理解其含义和应用,能够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和解答。
教师招聘必考(最、实验、理论人物)教育理论(笔记)
一、教育学中的“最”字题1.最早出现“教育”一词的著作——《孟子·尽心上》2.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教育起源学说——神话起源说3.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生物起源说4.古代印度唯一的教师——婆罗门教的僧侣5.教育学研究的核心——教育问题6.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学记》7.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8.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的学者——培根9.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0.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心理学化”主张的人物——裴斯泰洛齐11.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着独立教育学的诞生——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2.首次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赫尔巴特13.我国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的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4.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15.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1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7.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力的培养18.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19.提心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的是——学校教育制度20.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21.我国第一个颁布未实施的学制——壬寅学制22.我国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23.我国第一个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24.义务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强制性25.义务教育的开端——德意志魏玛邦26.我国最早出现的有关义务教育的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8.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人身权29.学生最主要的权力——受教育权30.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3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32.我国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33.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34.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3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36.课程的第一要素——课程目标,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37.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3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39.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40.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性的形式——教学41.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42.德育过程的基础——组织活动和交往43.德育的基本途径——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44.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前提——了解和研究学生45.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制定班级目标4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和培养集体48.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共同目标49.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的是——凯洛夫的《教育学》5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二、重点实验1.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机制起决定作用2.吉布森、沃克——视崖实验——深度知觉3.贾德——水下击靶实验——经验类化说/概括说4.苛勒——黑猩猩实验——顿悟说——小鸡啄米实验——关系转化说5.桑代克——猫开笼取食实验——试误说6.巴甫洛夫——狗进食的摇铃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7.斯金纳——迷箱实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8.托尔曼——小白鼠走迷宫实验——符号学习理论9.陆钦斯——量杯实验——定势影响10.邓克尔——点蜡烛实验——功能固着11.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12.皮亚杰——对偶故事法——他律到自律三、理论-人物对应问题1.斯宾塞-——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教育预备说2.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3.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一般发展4.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5.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6.苏格拉底-产婆术7.马卡连科-集体主义/平行教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8.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9.泰勒-目标模式/目标评价模式10.斯滕豪斯——过程模式11.克伯屈——设计教学法12.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13.彼得麦克费尔——体谅模式1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动机说/人格“三我”:本我、自我、超我15.韦纳-成败归因理论16.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社会模仿模式/观察学习17.沃尔夫-形式训练说18.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19.布鲁纳-结构主义理论20.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2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四、关键期1.2—3 岁: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2.4—5 岁: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小学四年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4.小学三年级:品德发展的关键期5.初二年级: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分化期6.5 岁: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五、数字类1.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3.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书礼易春秋4.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5.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6.五大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7.五大因素:遗传、成熟程度、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8.备课“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9.操作技能四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10.心智技能三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11.创造性思维四阶段:准备-酝酿-豁朗-验证12.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13.杜威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14.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2017教师招聘《教育学》高分笔记大
2017教师招聘《教育学》高分笔记大
教师招聘考试记忆口诀大全!(看这个就够了)
教育学模块
第一章:教育及其发展
教育:本质属性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
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
所有活动。
包括社会/学校/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
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功能问题: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法)利托尔若和沛西能法拉利
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学说,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指导,心里起源:——美国孟禄美梦成真
批判教育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心理起源,认为教育起源日常生活儿童对成年人一种无意识模仿。
1。
2017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288个重点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288个重点(精心整理)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教育的功能: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3、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4、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③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⑤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6、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
7、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共同作用论。
2017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课堂笔记(整理稿)
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课堂笔记(整理稿)一.单项选择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140。
3.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意义学习。
4.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5. 一般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前一道另一种学习中去是一般迁移。
6. 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大致相等。
7.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概念学习。
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9.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
这是条件刺激的泛化。
10.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11.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2.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13. 发现学习是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4.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动机。
15.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16. 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
17. 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8.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人组织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问题解决。
19.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
20. 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形成性评价。
21.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工作关系。
22.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23. 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放任型。
24. 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民主型。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全书笔记重点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所要早就得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
即教育目的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基本区别——人是有意识和有目的的3.价值——主体需要和课题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1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1个人本位论:主要观点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
应该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否定制度的权威否定社会对人的束缚,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干扰。
代表人物:卢梭伯克马斯洛(人本主义者)2.人格本位论(偏向个人本位论)观点:注重受教育者完整的人格陶冶,突出人的价值的同时。
更多的关注社会的需要代表人物:1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2日本教育学家小原国芳“全人教育”3文化本位论观点:强调教育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是围绕文化进行的,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斯普朗格4生活本位论观点:教育要为当下生活服务或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代表人物:斯宾塞“完美生活”杜威“教育即生活”5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观点:是介于个人和社会本位论的发展观点代表人物:康德赫尔巴特6社会本位论观点:主张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价值取向代表人物:柏拉图(完美理想的国家应该由哲学家军人劳动者组成) 涂尔干(教育是一个社会事物,学校社会的缩影)凯兴斯泰纳(国家主义倾向)2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2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同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3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
既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5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5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1教育自身的问题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2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知识发展速度的空前加快3对教育认识的深化5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答: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齐根本区别在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教育目的迥然不同。
2017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整理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继承性:前后相继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生产性民族性•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马克思•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发展历程a.原始社会的教育——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b.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c.近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国家化2.教育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4.教育的法制化(1880)英国(1763)德国d.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法国保罗朗格朗)、全民化、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宏观角度的研究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的发展概况:A.萌芽阶段:a.中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教育思想;道家的教育思想;《学记》的教育思想b.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追求理性);昆体良(教学法)B.独立形态阶段:a.夸美纽斯:(捷克)1.1632《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2.教育目的——人的永生和现世生活3."泛智"教育4.教育适应自然:自然界的普遍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儿童年龄特征5.学制系统:婴儿期(1 ~ 6 岁;儿童期(6 ~ 12 岁);少年期(12 ~ 18 岁);青年期(18 ~24 岁)6.班级授课制:对近代教育学的最大贡献之一7.教育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b.卢梭:《爱弥儿》人本善,回归自然c.康德: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自我完善d.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德智体一体化;塑造富有个性的人e.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f.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理论代表1.《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 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2.教育理论体系——伦理学和心理学3.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4.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5.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g.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1.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活动中心;经验中心2.《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3.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获改造;学校即社会;4.五部探究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考前必记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整理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必备
(原创)考前必记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整理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必备原创范文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所占比重较大,应重点复习)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第1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地培养人(严格说,动物界没有教育)的一种社会活动(相对于先天而言,必须是后天获得的),是传承文化.传承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吸奶不属于教育(先天的);小孩无意识间学会了用火不属于教育。
基本属性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易出单选题。
从两种角度对教育的定义(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年书)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名词解释)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思想品德课)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综上,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的对立面是个体自由化(学习很多的社会规范)社会个体化共同的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个体化表现(2)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育人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单选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多选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记住此处不能换成“学校教育”。
2017教师考试教育理论详细
※巧记: 木(姆)有掌握,哪(纳)来结构,挖根(瓦根)找范例, 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 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 治关系。
◆教育的起源说
学说
主张
神 话 起 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
源说
生 物 起 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源说
心 理 起 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源说
劳动起 源说
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 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宗教
代表人物
利 托 尔 诺 、 沛 西 ·能
孟禄
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 (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启示: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 长”,“不陵节而施”,适应最近发展区)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启示:不同阶段不同质,不能搞 “一刀切”)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启示:不同时期不同速,抓关 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启示: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启示:因材施教)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复习笔记一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又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组织规范。
2.教育的基本形式:学校教育;通过各种知识媒介,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育的活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自我教育。
3.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一方面,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看,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向下一代传递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4.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5.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两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一教育实践活动中,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
同事,二者又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在教的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在学习过程中,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共同的活动目的——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7.教育的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8.教育的个体功能: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9.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一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二是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2017年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汇总
2016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考点汇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2017年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2017年最新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总结及配套练习《教育学》1、《绪论》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
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
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
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
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
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
学会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
童年期最为艰巨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
青年应学会选择。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
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
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
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节。
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继承性:前后相继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生产性民族性•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朱熹(教育由神、天、上帝创造)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马克思•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性功能)•教育的发展历程a.原始社会的教育——标志: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特征: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b.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学校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封建社会的教育: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c.近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国家化2.教育世俗化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4.教育的法制化(1880)英国(1763)德国d.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法国保罗朗格朗)、全民化、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宏观角度的研究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的发展概况:A.萌芽阶段:a.中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教育思想;道家的教育思想;《学记》的教育思想b.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追求理性);昆体良(教学法)B.独立形态阶段:a.夸美纽斯:(捷克)1.1632《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2.教育目的——人的永生和现世生活3."泛智"教育4.教育适应自然:自然界的普遍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儿童年龄特征5.学制系统:婴儿期(1 ~ 6 岁;儿童期(6 ~ 12 岁);少年期(12 ~ 18 岁);青年期(18 ~24 岁)6.班级授课制:对近代教育学的最大贡献之一7.教育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b.卢梭:《爱弥儿》人本善,回归自然c.康德: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自我完善d.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德智体一体化;塑造富有个性的人e.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f.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理论代表1.《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 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2.教育理论体系——伦理学和心理学3.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4.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强化教学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5.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g.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1.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活动中心;经验中心2.《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3.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获改造;学校即社会;4.五部探究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C.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D.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科技文化;文化•教育与个体发展:①个体身心发展涵义②个体身心发展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③个体身心发展规律:④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目的:a.概念: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b.教育目的的意义:1)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2)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3)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4)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5)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a.功能: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功能;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功能;对教育效果有评价功能;指导功能b.价值取向:人本位;社会本位;社会和人双向发展c.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d.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 人们的教育理想;4.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体力;人的智力;人的道德发展;人的个性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e.教育目的确立理论:•个人本位论——依据人的本性,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社会本位论——个人发展须服从社会需要,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统一f.我国的教育目的: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1958年——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社会注意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5)注重提供全民族素质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德智体美劳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1.特别注意重点培养青少年的素质2.避免篇目追求升学率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1.概念: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特点: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未来性3.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措施:(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2)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3)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第二节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内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极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狭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类型;级别;结构建立学制的依据:•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人口发展状况;•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 起始: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壬寅学制(1902未实行)——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张百煕• “癸卯gu ǐm ǎo学制”(1903)——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新学制的开端;“忠君、尊孔、尚武、尙实”为教育目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 壬子癸丑学制(1912蔡元培)——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
• 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1922)——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 1985 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本目的——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中等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加强领导。
• 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主要内容:1) 确定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建设一批重大学科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3)改革办学体制4)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5)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类型: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到来;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中长期规划》的内容: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1C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3)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5)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6)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7)发展继续教育, 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四章教师和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1.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 作用:人类文化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人的潜能开发者教师职业发展阶段:非职业化;职业化;专门化;专业化职业职业角色(职业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教育活动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朋友,知己;研究者,学习者3.教师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