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学名词解释
![生物资源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6fdd8b2fd0a79563c1e7242.png)
1.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
它具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双重特征,由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会而成。
2.农药植物资源:指植物体内含有驱拒、干扰或毒杀害虫、抑制病菌和除草等物质的一类植物;其有效成分多为生物碱、皂素、挥发油、鞣质、苷类树脂、鱼藤酮等;植物性农药具有成本低、残毒少、无污染、无药害等特点。
3.自然资源:凡是经过人类发现而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 变成有用途、有价值东西的自然物质 统称为自然资源。
例大气、水、气候、土地、矿物、生物、太阳能、风能等。
4.自然保护区:具有法定边界,被指定用来承担具有特殊价值或利益及特定自然特性等区域的保护任务的地区。
5.动物驯化:引种动物对引种区内一些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发生适当调整,在生理习性、形态结构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的过程。
6.生物资源的有限性:生物资源虽属于可更新资源,但其更新能力有一定限度,并不能无限制的增长下去。
7.植物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总和。
8.甜味剂植物:具有甜味的物质称为甜味剂,植物体内富含甜味剂称为甜味剂植物资源。
依产生甜味的物质成分甜味剂植物资源可分为两类即糖类植物和非糖甜味剂植物。
9.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在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生物的再生能力,在不影响生物自身繁衍生息的条件下,既能当今满足人类对植物资源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的需要,以实现生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10.生物资源野生抚育:根据资源生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其生态或相类似的生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生态的平衡的一种资源生物仿生态的生产方式。
11.生物资源的系统性:指任何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形成一种系统关系,因此在利用生物资源时,一定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利用。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736c2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d.png)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是指自然界中,所有与人相关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息息相关,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文明和经济的重要基础。
生物资源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众所周知,水、气、土地等资源的日益减少和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生物资源具有丰富、原始、可再生、可持续等特点,成为了替代其他资源,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但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生物资源的消耗、破坏和衰竭现象也日益严重。
因此,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1. 生物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文明的基础任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尤为重要。
因此,保护生物资源,防止其过度消耗和破坏,是保证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物资源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1 合法维护生物资源合法维护生物资源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法规,制定保护人类所需生物资源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加强生物资源管理,严格打击非法采伐、猎捕、捕捞等行为,并建立完善的生物资源管理体系。
1.2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生物资源的根基,其状况良莠直接影响着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为维护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建立生态保护红线,限制过度开发和利用,保护和调节生态环境,切实保障生物资源的稳定发展。
1.3 推行合理利用保护生物资源不仅意味着限制对其的破坏和消耗,也包括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掌握科学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延长生物资源的使用寿命。
在生物资源的利用过程中,需要保护生态功能,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注重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1.4 建立合作共享机制众所知道,生物资源具有公共属性,因此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需要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推进资源共享。
各国之间应加强沟通,制定共同的规则和标准,促进生物资源的合理流通和有效利用,全球推行跨界保护、生态协作等相关措施,为全球生物资源共同繁荣打基础。
第六章 生物资源
![第六章 生物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2458d9a8d1f34693daef3ebd.png)
二、生物资源的特征
1、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
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生物资源可以通过个体增长、 繁殖后代和变异等过程来维持和增加其资源量,它们的 蕴藏量是一个变数而不是一个常数。利用不合理,其资 源量减少,甚至灭绝。
2、生物资源的稳态
生物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减缓外部压力,维护自身稳 定性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便是生物的稳态。表现为抵抗 性、缓冲性和恢复力。
第六章 生物资源
第一节 生物资源概述
一、生物资源的概念
1、生物资源的概念
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的或潜 在的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2、范畴
2.1、存在于生物细胞中的基因及其表现出来的 性状; 2.2、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代谢产生的 派生物质; 2.3、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湿地、 海洋等)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人工林、人工 草地、鱼塘等)。
2 2、建立自然保护区
栖息环境的质量对生物的生存有直接的影响。通常 在珍惜、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繁殖地或越冬地建立 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3、加强资源生物的引种、驯养
这是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对经济动物进行积极合理利 用的重要途径。驯化包括恢复本地原有的经济动物种类 和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将外地适合于本地生活的动物进 行引种驯化。
4、最适持续产量
比最大持续产量低一些,因为,各物种同时都维持最大 持续产量一般是不可能的。如在渔业捕捞上,按最大持续产 量,平均个体较小,经济效益反而不高。
5、最小生存种群理论
最小生存种群理论(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MVP) 是指一个物种存活所必需的个体数量,即在可预见的将来, 具有很高生存机会的最小种群数量。种群一旦变的太小,就 有灭绝的危险。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5243de5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6.png)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个体、种群以及其所在的生态系统。
它们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物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为了平衡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这主要包括粮食、能源、药物、纤维等方面。
例如,通过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种植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通过生物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产生的能量,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包括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生物多样性中的许多物种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通过开发这些物种,可以研发出对人类疾病有益的药物。
例如,青蒿素是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的有效抗疟疾药物,它极大地提高了世界抗疟疾的能力,并为全球提供了一种治疗疟疾的选择。
生物资源的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可持续利用等多个角度入手。
首先,保护物种多样性是保护生物资源的关键。
物种多样性是地球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
因此,保护物种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系统健康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狩猎和非法贸易等手段加以保护。
此外,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也是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方面。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指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物种间的相互依赖和平衡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保护生境、恢复生态系统,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等来实现。
最后,促进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
生物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生物资源价值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1311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f.png)
生物资源价值评估方法1. 引言生物资源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群体、物种和遗传资源,包括动植物及微生物等,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资源的价值评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物资源,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2. 直接价值评估方法直接价值评估方法是通过对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进行评估,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评估方法。
常见的直接价值评估方法包括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和生产力法。
2.1 市场价格法市场价格法是通过考察生物资源在市场上的价格来评估其价值。
例如,对于某种渔业资源,可以通过调查相同类型渔业资源的市场价格,结合相关参数(如渔获量、销售量)来估计该资源的价值。
2.2 替代成本法替代成本法是通过研究代替某一生物资源所需的替代品及其成本来评估该资源的价值。
例如,研究替代某种草药所需的人工合成药物及其成本,从而评估该草药的价值。
2.3 生产力法生产力法是通过研究生物资源对产业、经济的贡献程度来评估其价值。
例如,研究某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产量以及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从而评估该农作物的价值。
3. 间接价值评估方法间接价值评估方法是通过研究生物资源对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福祉等方面的影响来评估其价值。
常见的间接价值评估方法包括生态效益评估法、文化价值评估法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法。
3.1 生态效益评估法生态效益评估法是通过研究生物资源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贡献来评估其价值。
例如,研究某种植物对水质净化的效果,从而评估该植物的生态效益和价值。
3.2 文化价值评估法文化价值评估法是通过研究生物资源在人类文化和传统中的重要性来评估其价值。
例如,研究某种动物在当地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评估该动物的文化价值。
3.3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法是通过研究生物资源对人类福祉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来评估其价值。
例如,研究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从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245033b5727a5e9856a6108.png)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
生物资源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的一切需要如衣、食、住、行、卫生保健等都离不开生物资源。
此外,它们还能提供工业原料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
生物资源是可以不断更新的,即通过繁殖而使其数量和质量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但是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是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度的。
在正确的管理下,生物资源可以不断生长,人类可以持续利用,如果管理不当,破坏生物资源生长发育的基础,或者利用强度超过了其可更新能力,生物资源的数量就会愈来愈少,质量愈来愈差,继续下去,必将导致生物资源的退化、解体,以至灭绝。
因此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就愈显突出。
天山雪莲,又名“雪荷花”,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塔格依力斯”。
属菊科凤毛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新疆特有的珍贵中草药,生长于天山山脉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陡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那里气候奇寒、终年积雪不化,一般植物根本无法生存,而雪莲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
这种独有的生存习性和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神奇的药用价值,人们奉雪莲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
雪莲花从种子萌发到抽苔开花生长期需6-8年;最后一年七月到八月开花,其花形越大,品质越佳。
雪莲根、茎、叶富含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内脂、甾体类、多糖及还原性物质,其花蕾更富含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具有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滋阴壮阳等功效,可治一切寒症。
雪莲有着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物特性。
它的叶极密,状如白色长绵毛,宛若绵球,绵毛交织,形式了无数…小室‟。
室中的气体难以与外界交换,白天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它比周围的土壤和空气所吸收的热量要大;到了夜间,它的温度又降低得很慢,所以能保暖御寒和防止水分强烈火蒸发。
而绵毛层又可使机体免遭强烈辐射的伤害。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4567103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1.png)
存在威胁
存在威胁
在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生物资源具有再 生机能,如利用合理,并进行科学的抚育管理,不仅能生长不已,而且能按人类意志,进行繁殖更生;若不合理 利用,不仅会引起其数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灭种。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对自然界的不当开发利用,地球系统脆弱的生态平衡已经被破坏。研究表明,每年 大约有10000个物种消失,灭绝的速度是史前时期的100到1000倍。预计未来30年,我们将失去百分之五到十的热 带雨林,随之将有60000个植物品种,甚至更多的脊椎动物和昆虫灭绝。有资料显示,到2015年全世界将有百分 之二十五的物种趋于灭绝,地球已基本丧失自我再生的能力。
生物资源
谢谢观看
该法案所称价值增值产品(value-added product),指包含了无法识别,物理上无法分离的植物、动物组 分或提取物的产品。这一规定使该法案不能适用于印度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导致与草药相关的生物资源和传统知 识不能依据该法案得到有效保护。这是明显的立法漏洞。
中国
野生动物保护法就我国生物资源法律保护的现状而言,一些法律法规从不同侧面对此有所涉及。《野生动物 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对生物资源的归属和管理有所涉及。继印度之后,马来西亚、南非 等许多国家颁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建立生物多样性获取准则的法律,以应对“生物海盗”行为。
植物资源
中国植物种类繁多。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约有2.5万种,其中裸子植物约有200多种,占世界的 1/4,被子植物近3000个属。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其中乔木2800多种。水杉、银杏、金钱松等保存下来的中国 特有的古生物种属,为举世瞩目的“活化石”。在东部季风区,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亚高山针叶林、温带森林草原 等植被类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干草原、半荒漠草原灌丛、干荒漠草原灌丛、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 甸灌丛等植被类型。
生物资源包括哪些?
![生物资源包括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3660ae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5.png)
生物资源包括哪些?
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体和有机物质,包括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其产生的遗传信息、化学物质和生物多样性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资源类别:
1.动物资源: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
动物和昆虫等。
这些资源可以用于食品、药物、纺织、皮革等方面。
2.植物资源:包括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如谷物、蔬菜、水果、草药和木材
等。
植物资源在食品、药物、建筑、纺织、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3.微生物资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资源对于制
药、食品加工、环境修复和能源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4.遗传资源: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的遗传信息,如种子、胚胎、细胞
系等。
这些遗传资源可用于保护基因库、育种改良和基因组学研究等。
5.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以及它们所处的生态系统和遗传
多样性。
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的
关键。
6.海洋生物资源:指海洋中的各种生物体,如鱼类、贝类、海藻等。
这些
资源在食品、药物、化妆品和能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除了上述常见的生物资源,还存在许多其他类型的生物资源,如昆虫和动物毒液等。
这些资源对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类福祉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校园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园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ce4b723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d.png)
校园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校园生物资源的种类校园生物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昆虫资源等。
校园内的树木、花卉等植物资源可以用于园林绿化、环境美化及科研和教学活动;校园内的动物资源如鸟类、昆虫等,可以用于生态调查、科研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微生物资源主要用于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等领域。
二、校园生物资源的开发1. 植物资源的开发。
校园内的植物资源可以进行繁殖与培育、采摘野生种质等,以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
例如,可以利用校园内的植物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加工成花茶等特色产品,满足校园师生的需求。
2. 动物资源的开发。
校园内的动物资源可以利用于生态调查和保护、科研实验等。
例如,可以对校园内的昆虫资源进行分类和鉴定,建立昆虫标本馆,为生物学者和爱好者提供研究资料。
3.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
开展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可以利用微生物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促进园林绿化等。
三、校园生物资源的利用1. 用于科研。
校园生物资源可以用于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校园生物资源还可以成为学生科研竞赛的素材。
3. 用于社区服务。
校园生物资源也可以用于社区服务。
例如,可以组织校园绿化志愿者,对校园内的植物资源进行养护与管理,营造健康的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四、发展校园生物资源的必要性1.增加校园的自然气息。
学生处于一定的学习压力之下,自然气息的需要逐渐增多。
发展校园生物资源可以增加自然气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校园生物资源的开发和活用除了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素材之外,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3.培养学生生命科学素养。
校园生物资源的利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其生命科学素养。
生命科学的开发与运用也是未来的趋势,提高生命科学的素养会给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总之,校园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59964a2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b.png)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自然资源,是维护生命的基础。
它包括了动植物、微生物等海洋、陆地、空气等领域内的所有生命体。
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是我们的责任,这同时也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保护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的保护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障生命健康、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保持生态平衡需要生物多样性高,各种生态环节紧密相连。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环境造成影响。
比如,砍伐原始森林将会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进而引发生态灾害;过度捕捞将会使得鱼类存量降低,进而威胁到整个食物链的稳定。
其次,保护生物资源也是保障人类健康的保障。
有些植物和动物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比如中药制剂的原材料,保护这些资源可以保障人类对于药品的需求。
同时,禁止非法捕捞、非法狩猎等行为,也可以避免持续传染病的爆发。
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法是多样的,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采伐和捕捞量、推广环保技术、整顿野生动植物市场、强调教育等。
利用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的利用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们需要生物资源来生产食品和药品,也需要生物资源来帮助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生物资源的利用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物资源可以被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到与消耗水平同样的状态的资源,如食品和木材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不能恢复到以前水平的资源,如石油和煤炭。
我们应该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避免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资源的现象的出现。
同时,科学家也需要利用现有技术和方法,开发出更加可持续的生物资源利用方式。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来研究农作物和家畜,通过基因编辑来改善种类的品质,促进生物育种深度的发展。
总结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对于保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进行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对物种多样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生物资源的名词解释
![生物资源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2eda57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8.png)
生物资源的名词解释
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以及与其相关的遗传物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
从经济角度来看,生物资源包括可利用的农作物、畜禽、水产资源等,它们是农业、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的重要原料。
生物资源还包括林木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它们对于人类的能源供应、建筑材料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从社会角度来看,生物资源对于人类的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各种动植物被用于制作工艺品、纺织品和草药等,丰富了人类的文化遗产。
此外,生物资源还提供了人们进行休闲、观赏和旅游的场所,如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从环境角度来看,生物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也至关重要。
生物资源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及其相关的遗传物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它们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具有重要价值,需要我们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
生物资源资料
![生物资源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bc3f87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2.png)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利用价值,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
地球上的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生物资源的分类生物资源可以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
植物资源植物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各种植物,包括农作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等。
农作物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种类繁多,如小麦、水稻、玉米等;药用植物则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能够治疗各种疾病;食用植物则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动物资源动物资源包括陆地和水生动物两大类,可以提供肉类、奶制品、皮毛等各种产品。
人类通过养殖和捕捞等方式利用动物资源,满足了各种需求,如食物、服装等。
微生物资源微生物资源是指微生物所具有的各种利用价值,包括发酵食品、生物药品等。
微生物是生物界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类,对环境、医药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资源的重要性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经济价值生物资源可以提供各种产品,如食物、药物、建筑材料等,为人类提供了物质生活的保障。
此外,生物资源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如木材、纤维等,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生态价值生物资源对维持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物可以传播种子,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文化价值许多生物资源在人类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某些植物被视为神圣的物种,某些动物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等。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许多生物资源正面临着枯竭和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生物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人类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各国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保护生物资源的完整性。
倡导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生物资源的损害,鼓励生产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减少生物资源浪费。
生物资源_精品文档
![生物资源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92e83a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f.png)
生物资源引言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存在,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生存发展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物资源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管理和保护措施。
一、生物资源的定义和分类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群体,在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分布和存在。
生物资源被广泛分类为以下几类:1. 动物资源:动物资源包括野生动物、家养动物和家畜等。
野生动物资源包括各种鸟类、兽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家养动物主要指人类饲养的动物,如猫、狗、羊、牛等;家畜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动物,比如牛、马、鸡等。
2. 植物资源:植物资源包括野生植物、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等。
野生植物资源包括各种森林植物、草原植物和水生植物;农作物资源主要指人类种植的经济作物,如稻米、小麦、玉米等;园艺植物主要指供观赏和装饰用途的花卉和树木。
3. 微生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小生物。
微生物资源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抗生素的生产、酿造食品、有机废物处理等。
二、生物资源的重要性生物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持生态平衡: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大自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经济价值:许多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它们可以作为食品、药品、纺织品、建材等进行利用和加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
3. 科学研究价值:生物资源是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生物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探索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能力,为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启示。
4. 文化传承价值:许多生物资源与人类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紧密相关。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生物资源,采取以下措施至关重要:1. 制定合理的法律和政策:各国和地区应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政策框架,加强对生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12550aac7375a417866f8fe0.png)
五、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就我国而言,长期以来存在着的毁林开荒、森林 火灾、更新跟不上采伐以及森林病虫害等问题,使得 我国森林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出现森林覆盖率下降、 森林生物生产力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森林生 态系统日益脆弱、退化的现象,并在更大范围内引发 出更多、更深刻复杂的环境问题。
从2000年开始,我国实施了以“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林”为代表的中国林业发展的六大生态工程, 开始了传统森林工业向生态林业的战略性转变,我国 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 环境问题正在明显减少,总体形势在向好的伐 2.计划外消耗大 3.更新造林成活率低,森林质量低 4.木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被毁灭的林区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
2006年3月来我国森林火灾呈爆发态势
六、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的原则与措施
(一)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
•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采育平衡、多种经营、综合 利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则。
2.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分布不均
我国森林资源面积的总量大,现有林地1.3×108hm2, 蓄积量为101.37×108m3,名列世界第七至第八位,居 亚洲之首。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林地面积、森 林蓄积量、年木材消耗和森林覆盖率分别相当于世界 平均数的19.8%、11.5%、17.6%、和56.22%。
(三)利用森林景观优势, 发展森林旅游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大自然,希望 到大森林、大自然中,去调节精神、消除疲劳,探 奇揽胜,丰富生活,达到增进身心健康、愉悦精神 的目的。因此森林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 的一个热点,同时也给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 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0bbc59707e21af45b207a811.png)
生物资源1 生物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 物种多样性与资源利用3 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分布4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资源保护1 生物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1 生物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概念: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和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全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他生物组成部分。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是生物资源的组成部分。
1.1 生物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生物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生态类型:森林、草原、沙漠、湿地、海洋、内陆水域利用目的:食用、药用、工业、保护和改造环境、珍贵特产、有毒、观赏、天敌1 生物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2 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生物资源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种类,可被人类不断利用,当人类利用了其中的一部分后,生物资源可通过自我更新而恢复。
但因更新需要时间,故利用要适度。
1 生物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表明,种群密度对种群增长和存活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每个特定的种群都有合适的密度。
密度过大,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结构,破坏生态平衡。
种群密度过小,即低于最小种群时,丧失自我调节的能力,该种群可能趋于灭亡。
介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恰当的利用水平,在这个水平上,种群能够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并维持一个较高的产量水平。
在生态学上称为最大持续产量原理。
1 生物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3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十分复杂,它的多样性表现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
直接利用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1 生物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4 生物资源的整体性生物圈与生态系统:地球上生命分布的环境和活动的领域被称为生物圈,生物圈的基本单位是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形成的复合体。
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无机环境,介质,基质,代谢原料1 生物资源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动态特征:生态系统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物理环境的变化、遗传结构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小环境变化(导致生物体的类型和数量发生变化)。
生物资源建议书
![生物资源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b0c972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9.png)
生物资源建议书引言概述: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群体和个体,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关于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以期能够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一、生物资源的保护1.1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划定合理的保护范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 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采取措施防止其灭绝,如建立保护区、禁止买卖和非法捕捞等。
- 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了解物种的分布、数量和生境需求,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推动可持续利用- 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捕捞。
- 加强对农作物和家畜的保护,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和家畜的产量和品质。
- 加强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发掘药用植物的潜力,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1.3 增强公众意识- 加强生物资源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引导公众正确对待野生动植物,不破坏和滥捕滥杀。
- 加强媒体宣传,普及生物资源保护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二、生物资源的利用2.1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加大对生物医药研究的支持力度,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 加强与医药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 加强对传统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发掘传统药物的疗效和潜力。
2.2 推动农业发展- 加强对农作物的研究和培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 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2.3 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 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提供与自然相关的旅游项目和服务。
- 加强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 培养专业生态导游人才,提高生态旅游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生物资源的科研与创新3.1 加强科研机构建设- 增加科研机构的投入,提高科研设备和人才的水平。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dc1819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2.png)
利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如聚乳酸等,减少环境污 染。
生物催化剂利用
利用酶等生物催化剂,提高化学反应效率和选择 性。
环保领域生物资源利用
01
02
03
废水生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 ,降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含量。
废气生物净化
利用微生物或植物进行废 气净化,减少大气污染。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进行固体废物 的分解和转化,实现废物 的资源化利用。
全球及我国生物资源现状
全球生物资源现状
全球生物资源丰富多样,但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 的共同影响,生物资源数量和质量正在发生变化。一 方面,一些生物资源因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而濒临灭 绝;另一方面,一些生物资源因适应能力强和人工繁 育技术成熟而得到保护和利用。
我国生物资源现状
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 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 发展,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 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 染等问题。因此,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 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 重要任务。
物种调查与编目
开展物种资源调查,建立物种编目数据库。
濒危物种保护计划
针对濒危物种,制定专项保护计划,采取就 地保护、迁地保护等措施。
物种多样性监测
建立物种多样性监测体系,对物种数量、分 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动态监测。
遗传资源保护方法探讨
遗传资源收集与保存
建立遗传资源收集网络,对珍稀、特有遗传资源进行收集、整理 和保存。
03
生物资源保护策略与措施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fddace01a6c30c2259019ecd.png)
⏹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生物圈;是地表全部有机体及与之相互作用的生存环境的总和。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活化石是指在种系发生中的某一线系长期未发生前进进化,也未发生分支进化,更未发生线系中断,而是处于停滞进化状态,并仍然是现存的种类。
⏹软骨鱼、硬骨鱼、⏹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它既是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还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基地⏹保护生物学是应用科学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进展,其目的是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
⏹资源的分类有哪些?资源包括一切为人类所需的自然物(阳光、空气、动植物等),也包括人类劳动产品(房屋、设备等),还包括无形的资财(信息、知识、技术)。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资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已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些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
按资源根本属性不同,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按利用限度不同,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按其性能和作用特点,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生物资源的分类有哪些?生物资源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对人类有一定现实和潜在的价值,他们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物质表现。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e7c9fa72376baf1ffc4fad4a.png)
1 概念①生物资源是指生长在自然界中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被人类利用的动植物总称。
②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生物以及有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③生物资源是在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等。
有的学者把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资源。
(百度百科)④生物资源通常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即可资人类利用的一切生命有机体的总和。
(论文)⑤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论文-陶黎新)2 生物资源的特性系统性:自然界中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整个系统。
可更新行:通过繁殖使其数量和质量恢复到原有状态。
地域性: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物资源,同一种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其资源数量和质量存在有差异。
周期性:指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发生有规律的重复变化,分为日、季节、年周期。
有限性:生物可更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不能无限制地增长下去的;开发过度将导致整个资源枯竭灭绝,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增值性:利用价值不断提高的一种资源属性。
3 生物资源分类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其中:动物资源包括陆栖野生动物资源、内陆渔业资源、海洋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包括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和海洋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包括细菌资源、真菌资源等。
动物资源3.1.1 概念动物资源既是人类所需的优良蛋白质的来源,还能为人类提供皮毛、畜力、纤维素和特种药品、在人类生活、工业、农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生物圈中一切动物的总和。
3.1.2 分类一、按类群分1、哺乳类动物资源:哺乳动物是动物世界中形态结构最高等、生理机能最完善的动物。
2、鸟类资源:鸟类通常是带羽毛、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资源1 概念①生物资源是指生长在自然界中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被人类利用的动植物总称。
②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生物以及有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③生物资源是在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等。
有的学者把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资源。
(百度百科)④生物资源通常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即可资人类利用的一切生命有机体的总和。
(论文)⑤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对人类具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论文-陶黎新)2 生物资源的特性系统性:自然界中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整个系统。
可更新行:通过繁殖使其数量和质量恢复到原有状态。
地域性: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生物资源,同一种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地区,其资源数量和质量存在有差异。
周期性:指生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发生有规律的重复变化,分为日、季节、年周期。
有限性:生物可更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不能无限制地增长下去的;开发过度将导致整个资源枯竭灭绝,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增值性:利用价值不断提高的一种资源属性。
3 生物资源分类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其中:动物资源包括陆栖野生动物资源、内陆渔业资源、海洋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包括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和海洋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包括细菌资源、真菌资源等。
3.1动物资源3.1.1 概念动物资源既是人类所需的优良蛋白质的来源,还能为人类提供皮毛、畜力、纤维素和特种药品、在人类生活、工业、农业和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是生物圈中一切动物的总和。
3.1.2 分类一、按类群分1、哺乳类动物资源:哺乳动物是动物世界中形态结构最高等、生理机能最完善的动物。
2、鸟类资源:鸟类通常是带羽毛、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有坚硬的喙。
3、爬行类动物资源:爬行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亚门。
4、两栖类动物资源: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
5、鱼类资源: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二、按用途分1、珍贵特产动物: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学术价值,分布狭窄,数量稀少。
2、食用动物资源:提供蛋白质或脂肪等人类必须的营养物质3、药用动物资源:是一类经过人类使用,证明可作为治病,防病和具有保健价值的资源动物4、工业动物资源;5、实验动物资源;6、观赏性动物资源;7、害虫害兽的天敌动物资源;8、其他作用的动物资源。
三、按分布分1、陆栖野生动物资源2、内陆渔业资源3、海洋动物资源3.1.3动物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推动有机物质循环2、加速碳养循环3、多种动物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4、动物的活动能促进植物的生长5、其他,如肉食、药材、毛皮、生产工具、科研资源3.1.4动物资源现状1、物种灭绝速度快2、野生动物作为药材、食品、装饰品、工艺品、毛皮羽制品、宠物的需求却在增加。
3、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物生存环境,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退化。
人类对生物体的直接开发利用,比如狩猎和捕杀;引进外来物种、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等等,都直接或间接构成野生动物的生存威胁。
3.2植物资源3.2.1 概念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3.2.2 分类1、食用植物资源,包括直接食用和间接食用的植物。
可分为淀粉、糖类植物,蛋白质植物,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饮料植物,食用香料色素植物,植物性饲料、饵料七种。
2、药用植物资源,中国现有药用植物11146种,可分为中草药(人参、杜仲、黄连、甘草)和植物性农药(除虫菊、冲天子、鱼藤)两类。
3、工业用植物资源,包括木材、纤维、鞣科、芳香油、胶脂、工业用油脂及植物性染料七种。
4、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包括防风固沙植物,保持水土、改造荒山荒地植物,固氮增肥、改良土壤植物,绿化美化、保护环境植物,监测和抗污染植物五种。
其中防风固沙植物包括木麻黄、大米草以及多种桉树等;保持水土、改造荒山荒地植物包括银合欢、金合欢、雨树、牛油树以及多种木本油料植物;固氮增肥、改良土壤植物包括桤木、碱蓬、紫苏、田菁、紫云英、红萍等;绿化美化、保护环境植物包括各类草皮、行道树、观赏花卉、盆景等;监测和抗污染植物包括碱蓬、风眼兰等,此外森林对于净化环境有着极大的作用,水藻也有净化水域的功能。
5、植物种质资源3.2.3 植物资源的作用1、动物的超级保姆:在自然生态环境里,植物就象动物的保姆一样,它们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供给别的生物呼吸;它们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供动物食用;它们形成煤、木材等能源,让人类运用。
如果植物从地球上消失,动物也无法生存下去。
2、防止水土流失:植物可以保持水土,当雨水降在森林以后,有25%会蒸发掉,25%会流失,25%留在泥土中,另外25%则渗透成为地下水。
如果没有森林,只有10%的雨水会成为地下水。
可见森林就象是水的故乡,能够多蓄存5倍以上的雨水,并且避免土壤流失。
3、抵抗风沙和潮汐:植物可以防风定沙,例如滨海地区风沙很大,附近的居民常常种植木麻黄、黄槿来阻挡风沙的吹袭。
另外,生长在朝间带的水笔仔等植物,可以留住一些泥沙,延缓潮汐侵蚀海岸的速度。
3.3微生物资源3.3.1 概念微生物是除动物、植物以外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需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上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最低等的微小生物。
3.3.2 分类一、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由DNA和组蛋白组成;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
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
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二、按用途1、农业微生物:包括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环境保护及农业生物技术的微生物。
2、工业微生物:基本上包涵了食品与发酵行业各类生产及科研用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主要有用于疾病预防、治疗、诊断的生物制品的生产用菌。
三、按分布1、土壤微生物,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2、空气微生物,海拔越高,微生物越少3、水体微生物,微生物在水中的分布随水体类型、受污水或废水污染程度、有机物的含量、水温、ph及水深等的变化而变化。
3.3.3 微生物的作用有害的作用:1.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2.有些微生物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
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这点相当于上面所说的做为分解者)3.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
有益的作用:1.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
如绿色丝状菌产生的青霉素。
2.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
3.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
4 我国生物资源特征及存在问题4.1资源总量大,但质量普遍较低我国的生物资源中,与生产、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森林、草场和水产资源存在着资源总最量大、但资源质量较低的现象。
中国森林面积约1.59亿hm2,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m3,森林蓄积量112.7亿多m3,均居世界前列。
但森林覆盖率低,仅16.55%,林分每公顷蓄积量112.7m3,用材林蓄积量每公顷平均为77.10m3,现实生产力较低。
中国草地资源约4亿hm2,其中天然草地3.9亿hm2。
中国大部分天然草地为低工草类型,适合作为割草利用的草场不多,直接影响了冬春贮草。
我国草地产量偏低,北方的草甸草原每公顷产鲜草3000~4500kg,旱草原草场1500~3000kg,荒漠草场750kg。
我国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面积达1.8hm2,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45%,草场载畜能力低。
全国草场平均约 1.0~1.3hm2养一只绵羊单位,而目前每只绵羊单位仅占有草场0.5hm2,明显放牧超载。
4.2 资源结构不尽协调据林业部全国森林资源统计,在我国现有森林中,用材林比重过大,面积占66.08%,蓄积量占74.20%;其他林种比重过小,防护面积占16.55%,薪炭林面积占3.34%,特用林面积仅占2.60%,经济林面积占16.55%,竹林面积占2.95%,在现有用材林的林龄结构中,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面积结构比为3.8∶3.6∶2.6,蓄积量结构为1.2∶3.3∶5.5,森林结构低龄化现象明显。
在4亿hm2草地资源中,人工草地0.07亿hm2,仅占草地资源的1.67%,比重过大。
在内陆淡水鱼种类中鲤料占50%,草、鲢、鳙、鲤、鳊、鲂、鲷、占大多数。
淡水渔业品种单一。
4.3 生物生产力年际变化大,季节性明显生物生产力随着水热条件变化而变化,年内表现出季节性,年际之间表现为丰歉年,这在草地资源表现最为明显。
草地实际产草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年降水量多少。
通常草甸草原丰歉年产草量可相差1倍,干旱草原相差2倍,荒漠草原差3~4倍,荒漠差2倍,这一特点是造成我国北方靠天养畜的放牧畜牧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由于季节差异天然草场前暖季与冷季资源载畜量不平衡,暖季草场普遍有较大潜力,而冷季草场资源量明显不足,大体缺1/3。
冷季草场资源量不足是制约我国草地载畜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4.4 区域分布不平衡生物的生长受光、热、水、土、气等自然环境诸要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华北、西北和南方山区,其面积、蓄积量与用材等均占全国80%以上,而广大的华北、西北地区由于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我国少林地区。
我国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与山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加上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坝七省(区)为西部牧区,共有天然草地2.9亿hm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73%。
其中蒙一新牧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1.6亿hm2、占西部牧区的53.78%;青藏高原牧区(西藏、青海与四川西部)1.3亿hm2,占西部牧区的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