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模型和代型(口腔修复工艺学)

合集下载

模型与代型技术PPT课件

模型与代型技术PPT课件
第9页/共29页
• 五、模型的消毒 1.脱模 一般弹性印模材料灌注30分钟后,去除托盘周 围多余石膏,小心顺牙体长轴轻轻松动,分离模 型。时间较长的将模型和印模放热水中浸泡15~20 分钟,再脱模。
第10页/共29页
第三节代型制备与修整
• 可卸式模型是指将需要制作蜡型的代型能从整体的牙列 • 模型上分离取下的模型。 • 制作可卸式模型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具代表性的是:钉代型技术和Di-Lok技术。 • 1钉代型技术(目前最常用) • 根据数目分:单钉固位技术,双钉固位技术 • 该技术的优点就在于代型复位的准确性而这种准确性是通过代型洞的准确嵌合实现的,单钉法具观看!
第29页/共29页
第7页/共29页
• 3.调拌中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厂家说明比例和时间操作 ~先水后粉,严格按照要求,不能中间加水加粉 ~调拌时候沿一个方向 ~操作中注意器械清洁,防止污染
第8页/共29页
• 四、模型灌注方法 1.一般灌注法 高点开始或一侧向另一侧 上颌腭侧,下颌舌缘,灌注过程中振荡, 厚度一般牙颈缘至底座1~1.5cm 2.围模灌注法 蜡片或树脂材料包绕围模灌注石膏 3.分段灌注法 组织面超硬石膏,其他部位普通石 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的旋转
第11页/共29页
• 性,所以逐渐被双钉法所取代。 • 2Di-Lok技术 • 利用代型锁盒进行代型分离和复位的技术。 • 一双钉代型技术 • (一)模型修整 • 用石膏打磨机将模型底部磨平并与平面平行,工作模型底部到预备牙颈缘的高度为7-8mm,在依据牙列形态
用舌测模型修整机修整模型舌测,形成一马蹄形。
第20页/共29页
• 2.Di-Lok技术 ~修整模型 ~固定工作模型 ~分割模型
第21页/共29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题库(下)

口腔修复学重点题库(下)

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名词解释】1.可摘局部义齿2.解剖式人工牙 3.非解剖式人工牙4.半解剖式人工牙 5.牙支持式义齿6.粘膜支持式义齿7.混合支持式义齿 8.基托 9.固位体10.直接固位体 11.间接固位体 12.卡环臂 13.卡环体 14.牙合支托15.观测线 16.导线 17.Ⅰ型观测线 18.Ⅱ型观测线 19.Ⅲ型观测线 20.就位道 21.制锁角 22.三臂卡环 23.杆形卡环24.联合卡环25.RPI卡环组 26.RPA卡环组 27.支点线 28.前腭杆 29.后腭杆 30.腭板 31.舌板 32.解剖式印模32.肌功能修整33.功能性印模 34.均凹法 35.调凹法【A型题】1.下列哪一条不属于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点( )。

A.磨除牙体组织较少 B.适应范围较广C.方便摘戴,便于清洗D.咀嚼效率较高 E.基托可以修复部分缺损的牙槽嵴软硬组织2.患者下颌8764 5678缺失已半年,要求做义齿修复。

检查:余牙牙冠形态正常,无松动。

患者适合做哪种修复? ( )A.固定义齿B.可摘局部义齿 C.覆盖义齿D.总义齿 E.即刻义齿3.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中不包括( )。

A.人工牙B.基托 C.固位体D.基牙 E.连接体4.可摘局部义齿中有传导合力作用的包括以下部件,除了( )A.人工牙B.基托 C.大、小连接体D.卡环体 E.卡臂尖5.不属于可摘局部义齿的部件是( )。

A.间接固位体B.直接固位体 C.桥体D.I杆E.邻面板6.可摘局部义齿中不起稳定作用的部分是( )A.基托 B.人工牙C.间接固位体D.连接体E.以上部分都起稳定作用7.解剖式人工牙的牙尖斜度是( )。

A.0°B.15°C.5° D.30° E.40°8.解剖式人工牙与非解剖式牙的区别是( )。

A.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率高,侧向牙合力大 B.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率低,侧向牙合力小C.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率高,侧向牙合力小 D.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率低,侧向牙合力大E.解剖式人工牙咀嚼效率高,侧向牙合力与非解剖式牙无差别9.对牙槽嵴损伤最小的人工牙是下列哪种( )。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四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讲稿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四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讲稿

口腔修复学讲稿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目的和要求⏹了解: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的特点比较;王征寿分类法;⏹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概念、适应证, 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缺点和支持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种类。

第四节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作用(2学时)可摘局部义齿按结构由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固位体、连接体组成。

按功能:①修复缺损: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②固位稳定:固位体、基托、(牙合)支托;③连接传力:连接体、基托、(牙合)支托一、支托:置于天然牙上,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和传递合力合之托切之托舌之托(一)支托作用1、支持、传递合力2、稳定3、防嵌4、恢复咬(牙合)(二)后牙牙合支托要求:1、材料2、位置3、大小、形态、厚度4、与基牙关系(三)前牙舌隆突支托和切支托要求自学二、固位体(一)固位体的功能:固位、稳定、支持。

(二)固位体的要求:⑴、有一定的固位力,保证义齿在行使功能时不脱位;⑵、就位后,非功能状态,固位体处于静止状态,对基牙不产生静压力,不引起矫治性移位;⑶、摘戴义齿时,对基牙应无侧方压力,不损伤基牙;⑷、美观;(弹性义齿冠内固位体)⑸、与基牙密合,不易积聚食物,不损伤口内软硬组织⑹、材料生物相容性(三)固位体的种类1、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脱位2、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翘起、摆动、旋转、下沉(四)卡环型直接固位体的组成、作用和要求1、卡环的结构、作用和要求结构:卡环臂卡环体牙合支托连接体2、卡环种类按制作方法:铸造和锻丝卡环按卡环臂数目:单臂、双臂、三臂按形态结构:圆环形和杆形按卡环与导线关系:一型、二型、三型常用卡环:•单臂卡环•双臂卡环•三臂卡环•圈形卡环•回力卡环•联合卡环•延伸卡环•杆形卡环 I型、C型、T型•RPI卡环组:由近中牙合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Ⅰ型杆式卡环组成。

特点:近中牙合支托技术难点:邻面板(导平面)邻面板作用:①、防止义齿除了就位道方向以外的各个方向的脱位力②、基牙预备了导平面后减少了基牙邻面的倒凹,较少食物滞留,也美观③、邻面板可以延伸包绕过远舌轴面角,起卡抱和稳定作用近中牙合支托优点:①、近中牙合支托使基牙受力减小;部分传给邻牙。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一、二节 概述、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观测 讲稿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一、二节 概述、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观测  讲稿

口腔修复学讲稿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魏斌目的和要求⏹了解: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的特点比较;王征寿分类法;⏹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概念、适应证, 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缺点和支持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种类。

第一节概述(1学时)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RPD)定义:利用天然牙、基托下黏膜和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位,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目前可摘局部义齿仍然是我国牙列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

一、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和优缺点(一)、适应症各种类型牙列缺损均适用,除了生活不能自理、材料过敏、余留牙或口腔黏膜存在未治愈的疾病。

(二)优缺点1.优点:适用范围广、磨牙少、能自行摘戴、可以修改。

2.缺点:异物感强、咀嚼效率差、使用麻烦。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及支持方式(1)按义齿所承受力的支持方式分(重点)1、牙支持式;2、黏膜支持式;3、混合支持式。

(2)按义齿制作方法和材料分类1、塑料胶连式2、金属铸造支架式三、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修复的特点比较本节是对一和二的总结,自学。

第二节.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1学时)分类方法多,没有一种分类能涵盖所有类型的牙列缺损。

Kennedy分类是国际教通用的分类方法,是以缺失牙状况来分;王征寿六类分类法是以义齿的设计方式来分类。

各具代表性。

(一) 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法•第一类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二类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三类牙弓的一侧后牙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类牙弓前部牙缺失,天然牙在缺隙的远中。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Cummer分类自学(三)王征寿六类分类法将义齿的类别、直接固位体的数目及义齿修复的缺隙数用三位数表示:百位数代表义齿的类别;十位数代表卡环的数目;个位数代表再增加的缺隙的数目。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书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书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书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书第一章:引言口腔修复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旨在恢复和改善口腔功能和美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书将详细介绍口腔修复的工艺技术,包括材料选择、制备过程、术前准备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并应用这些技术。

第二章:材料选择口腔修复材料是修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章将介绍各种常用材料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包括金属陶瓷、全瓷修复材料、纤维增强材料等。

读者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第三章:制备过程本章将详细介绍口腔修复的制备过程,包括模具制备、材料加工、烧结等。

通过对每个步骤的讲解和示范,读者可以了解到修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第四章: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成功进行口腔修复的关键。

本章将介绍患者的术前评估、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内容。

同时,还将涉及患者术前的饮食、口腔卫生等方面的指导,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第五章:常见修复技术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口腔修复技术,包括冠桥修复、义齿修复、种植体修复等。

针对每种修复技术,本章将详细讲解其具体步骤、材料的选择以及注意事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读者可以熟练掌握这些修复技术,并在临床中应用。

第六章:后期管理修复术后的后期管理是确保修复效果持久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章将介绍术后的口腔卫生指导、定期复查和修复体的维护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后期管理,可以保障修复的成功和患者口腔健康的维护。

第七章: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本章将介绍口腔修复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修复、生物修复材料等。

读者通过了解这些新技术和趋势,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修复技术水平。

第八章:结束语本书通过对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详细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提高口腔修复水平。

同时,本书也呼吁口腔修复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不断探索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口腔修复服务。

模型和代型(口腔修复学)(优质荟萃)

模型和代型(口腔修复学)(优质荟萃)
模型。 分段灌注法:是指在灌注模型时在印模组织
面灌注硬石膏或超硬石膏,其他部分用普通石 膏。
专业类别
7
口腔模型的修整
专业类别
8
二、代型
代型的定义:口腔固定修复的工作模型经过修 整、制作形成便于修复体制作的模型,该模型 上的基牙模型就称为代型。
分类:个别代型技术 可卸式代型技术 固定式代型技术
专业类别
19
(2)利用蜡颌记录 口腔内缺牙虽然不多,但在模型上较难确定准确的颌系
者,可以采用蜡颌记录确定。即将蜡片烤软,叠成2层 宽约10mm的蜡条,置于患者口内下颌牙列的颌面上, 嘱患者作正中咬合,反复数次校正无误,待蜡硬后由口 内取出。根据咬合痕迹放回模型上,对好上下颌模型, 即可获得正确的颌位关系。
可卸代型制作
专业类别
1
2
一、模型
1.定义:将模型材料在其可塑或流动的状态下 灌注到口腔印模中而形成的阳模。 2.分类 按用途分类:工作模型,对颌模型,研究模型 按模型材料的种类分类:石膏模型,耐火材料
模型,树脂模型
专业类别
3
工作模型:直接用于制作修复体的模型,准确反映口腔 组织的解剖形态,常用硬质石膏或超硬石膏来灌注工作 模型。


(1)制取印模

整 模
(2)灌注工作模型
舌 侧
型 形
(3)模型修整







专业类别
(4)形成复位钉孔及固位钉孔
种钉内磨机
激光打孔机打孔
11
复位钉孔的位置及辅 助固位沟槽
专业类别
12
(5)黏固复位钉及固定装置
专业类别
13
(6)加模型底座

模型和代型(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家知识]

模型和代型(口腔修复工艺学)[专家知识]
缘不被石膏包埋,然后,根据不同的印模材料采取相应 的脱模方法。 弹性印模材料印模脱模比较简单,一手拿住模型底座, 一手持托盘,顺着牙长轴方向,轻轻用力,使印模和模 型分离; 如遇有牙齿倾斜、缺牙造成的间隙较多或有孤立牙等情 况,脱模时先去掉托盘,将弹性印模料破成碎块,取出 模型。 印模石膏印模脱模时,先放入热水中浸泡,使印模石膏 中的淀粉溶胀后再脱模。印模膏印模脱模时,先去掉托 盘,放入55ºC~60ºC的热水中浸泡,待印模膏受热软 化后再脱模。
若多数后牙缺失,不能维持正常垂直距离者,需在口内重 新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颌关系,具体方法可参阅全口义齿 颌位记录。
行业精制
24
2.上颌架技术 颌架也称咬合架,是一种用于固定上下颌模型
颌位关系的器械。临床常采用的颌架分为两种: 一种为可调式颌架,它能模拟人体的前伸、侧 向及开闭口运动;另一种为简单颌架,只能作 开闭口运动。固定修复体制作一般多用简单颌 架。
3.灌注方法 一般灌注法:指预备印模后不做处理直接灌注
模型。 分段灌注法:是指在灌注模型时在印模组织
面灌注硬石膏或超硬石膏,其他部分用普通石 膏。
行业精制
8
4.灌注模型时的注意事项 调拌模型材料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中水/粉比和调和时间
进行操作,否则可使模型质量下降。 调和时搅拌速度不能过快,搅拌快不但造成人为陷入气
泡增多,还会引起结晶中心形成过多,导致石膏膨胀降 低模型强度。 灌注模型时应将模型材料从印模的高点处开始灌注,并 逐渐从高处流向四周,使模型材料充满印模的每个细微 部分。也可以采用从一侧向另一侧灌注的方法。 不同的模型材料灌注模型后所要求的模型分离时间是不 同的。
行业精制
9
5. 脱模 脱模时,应先用工作刀修去托盘周围的石膏,使托盘边

口腔医学活动修复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4

口腔医学活动修复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4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活动修复工艺学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学教学大纲教案(供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用)前言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是口腔修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有可摘局部修复体和固定修复体以及固定可摘联合修复体三大类。

口腔活动修复技术是目前常用的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修复方法。

常见的活动修复体包括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隐形义齿和颌面赝附体等。

活动修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修复方式,其制作中的精密铸造技术、人工牙排列技术等更是固定修复体发展的理论基础。

活动修复工艺学以实际工艺流程为主线,强调学生对活动修复体制作工艺流程的掌握,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生进入后期活动义齿、全口义齿及种植义齿工艺学实验教学做好铺垫。

近年来,尽管固定修复、种植修复等热门临床修复技术以及修复体制作的修复工艺技术等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方法在我国仍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口腔医学设备、材料、工艺和修复观念的发展进步,也赋予了当代活动义齿修复治疗更多可能和创造的内容,即“综合活动修复技术”,就是利用种植、固定修复技术在固位、稳定和支持上的优势,再结合活动修复在咬合重建、骨量不足等情况下的可逆性、低投入、低维护成本等的优势,最终选择一种美观、舒适、功能及兼顾的中间道路的修复方法。

基于以上的专业发展方向,本课程还包括精密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的制作流程的介绍,以开拓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视野,为学生进入实验和临床实习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专业实验课的前期,总学时36学时,理论授课2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现开设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工艺、全口义齿的制作工艺、弹性义齿的制作工艺、颌面赝附体的制作工艺、活动-固定联合修复体制作工艺、种植覆盖义齿制作工艺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录像和实习参观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对口腔活动修复技术的认识,明确活动修复工艺加工流程,最后将所学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于后期专业实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

第五章模型和代型(口腔修复工艺学)

第五章模型和代型(口腔修复工艺学)
若多数后牙缺失,不能维持正常垂直距离者,需在口内 重新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颌关系,具体方法可参阅全口 义齿颌位记录。
精选可编辑ppt
24
2.上颌架技术 颌架也称咬合架,是一种用于固定上下颌模型 颌位关系的器械。临床常采用的颌架分为两种: 一种为可调式颌架,它能模拟人体的前伸、侧 向及开闭口运动;另一种为简单颌架,只能作 开闭口运动。固定修复体制作一般多用简单颌 架。
精选可编辑ppt
5
口腔模型的基本要求
1.模型要能准确反映口腔组织解剖的精细结构, 即要求尺寸稳定、精确度高、模型清晰、表面 无缺陷,如气泡、石膏瘤等。
2.模型要有一定的形状和厚度,以保证修复体 的制作。
3.模型表面光滑,易脱模,硬度高,能经受修 复体制作时的磨损。
精选可编辑ppt
6
模型灌注的方法及操作要点
对颌模型:与工作模型相对应并与之恢复咬合关系的口 腔模型。
研究模型:治疗前制取的模型,用于研究、设计治疗方 案。
精选可编辑ppt
4
石膏模型 (1)普通石膏模型:硬度低,一般用于模型的 底座部分,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 (2)硬质石膏模型:复杂的可摘局部义齿及固 定义齿。 (3)超硬石膏模型:嵌体、冠及固定桥等。
精选可编辑ppt
32
(4)脱模时间过早 模型材料尚未完全凝固便脱模则可引起模型变形。不同 的模型材料有不同的凝固时间,因此,为防止模型变形 要掌握好脱模的时机。 在具体操作中要避免发生模型变形,模型变形原则上必 须重新取模,灌注模型。
精选可编辑ppt
33
3. 模型表面硬度低 模型表面硬度低主要表现为用蜡刀轻轻地划刻模型表面 即有模型材料脱落。在表面硬度低的模型上制作蜡型, 将直接影响修复体制作的精确度。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为:①模型材料本身硬度较低或模型 材料受潮;②调拌模型材料时水的比例过大;③在调拌 模型材料时,中途加水;模型灌注后长期置于潮湿环境 中使其表面潮解。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实验教程-PPT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实验教程-PPT
蜡重量读数,计算并称取合适的镍铬合金量。
2.烘烤与焙烧
2.烘烤与焙烧 (1)去除已完成包埋的铸圈底座、暂时铸圈及石棉纸。 (2)用蜡刀修整铸道口,去除铸道口的包埋料碎块及过锐的边缘。 (3)将铸道口向下,放入箱式电阻炉中缓慢升温,从室温升温到350℃的升温
(3)用软毛笔蘸包埋料将蜡型的表面及冠组织面先涂一层,罩 上预备好的暂时铸圈,在振荡器的振荡下,将包埋料顺着侧壁注 入铸圈,直至注满,并将顶端抹平。
5.将包埋好的铸圈写明学号、蜡型重量读数,置于室温安全处, 留下次课备用。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蜡型完成取下后,应尽快安插铸道、清洗、包埋,以防止变
气泡则用气枪吹掉,然后再涂布。
实验报告与评定
【实验报告与评定】 评定蜡型包埋的基本操作技能及结果。
思考题
1.熔模表面喷表面张力去除剂的目的是什么? 2.铸圈内壁衬湿的石棉纸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四 6铸造金属全冠的制作(四)烘烤、焙烧、熔铸
6铸造金属全冠的制作(四)烘烤、焙烧、熔铸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高熔合金烘烤与焙烧的方法。 2.掌握高熔合金的铸造时机。 3.了解高熔合金离心铸造的方法。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蜡型安插铸道的要求和方法。2.掌握清洗蜡型、选择 铸圈的方法。3.掌握蜡型包埋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给6全冠蜡型安插上铸道。 2.用高熔合金铸造包埋料包埋6全冠蜡型。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用品】
1.实验器械 酒精灯、蜡刀、铸造圈、铸造座、石膏调刀、天 平秤、橡皮碗、软毛笔、气枪等。 2.实验材料 铸造蜡条、75%酒精、石棉纸、肥皂水、火柴、 磷酸盐包埋料等。
(6)加模型底座:调拌适量硬质石膏,在振荡器的振荡下注 入成品橡皮底座中,然后将模型压入橡皮底座,使金属复位钉 接触其最底部。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三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三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其作用
邻面板、颊侧Ⅰ型杆式卡环组成。 • 特点:近中牙合 支托 • 技术难点:邻面板(导平面)
可摘局部义齿
42
可摘局部义齿
邻面板
• 1、防止义齿除了就位道方向以外的各个 方向的脱位力
• 2、基牙预备了导平面后减少了基牙邻面 的倒凹,较少食物滞留,也美观
• 3、邻面板可以延伸包绕过远舌轴面角, 起卡抱和稳定作用。
可摘局部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
临床常见卡环
联合卡环
• 优点:双固位臂固位作用好 防止食物嵌塞
缺点:备牙较多
一般下列情况下使用:
基牙牙冠短而稳固,需要增强固位力者; 相邻两个基牙有间隙或食物嵌塞
可摘局部义齿
临床常见卡环
联合卡环
可摘局部义齿
临床常见卡环
回力卡环:用于游离端缺失的末端基牙上, 主要好处是减轻基牙受力,增加 牙槽嵴受力,适合于基牙情况差 而牙槽嵴状况相对好的患者。
可摘局部义齿
间接固位体
间接固位体:
为对抗义齿的不稳定而设计的固位 装置,主要是加强义齿的稳定性, 起辅助固位作用,同时有分散合力作用
可摘局部义齿
固位体
直接固位体 卡环
冠外固位体-----冠内固位体
可摘局部义齿
卡环
(1)结构:
以铸造三臂卡环(E型卡环) 为例,基本结构分为
卡环臂 卡环体 牙合支托 连接体
一般用在前磨牙上 有应力中断作用。
可摘局部义齿
临床常见卡环—杆形卡环
T型卡环
• 优点:固位好、美观 • 适用各种类型导线基牙,
但最常用于游离端缺失的 末端基牙 • 缺点:不卫生,稳定作用 差
可摘局部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
临床常见卡环—杆形卡环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题库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题库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题库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研究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时,如何用固定修复体修复牙冠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修复牙齿缺失的学问。

2.修复体:用人工材料制成的替代缺损、缺失的牙齿和口腔软组织的物体。

3.嵌体:嵌入牙体内部,用于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或冠内固位体。

4.部分冠:覆盖部分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5.全冠:覆盖全部牙冠整个表面的帽状修复体。

6.桩冠:利用桩钉插入残根根管内固位的全冠修复体。

7.桩核冠:在残冠或残根上先形成金属桩核或树脂核,然后再制作全冠修复体。

8.种植义齿:将人工材料制成的种植体经手术植入失牙区颌骨内或骨膜下,并在穿过牙槽嵴黏膜的种植基桩上制作上部义齿的方法。

9.固定桥:利用缺牙间隙相邻两侧或一侧的天然牙作为基牙,在基牙上制作义齿的固位体,并与人工牙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粘固剂将义齿粘固在基牙上,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的一种义齿。

10.PFM:将烤瓷材料涂塑于金属基底冠表面,在真空高温条件下烧烤而成的金-瓷复合结构的全冠。

11.抗力形:指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或基牙均能抵抗牙合力而不致破坏或折裂。

12.固位形: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能力。

第二章1.牙体缺损: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质地和生理解剖外星的破损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损。

2.牙合力:在咀嚼过程中,通过个别牙或部分牙所发挥的力量。

第三章1.固定桥:在基牙上制作的全冠、部分冠、桩冠、嵌体等,通过连接体与桥体相连接,并借助粘固剂使固定桥和基牙形成一个稳固的功能整体,并使固定桥获得固位。

2.桥体:即人工牙,是固定桥修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的部分。

3.毗连体:毗连桥体和固位体的部分。

4.双端固定桥:又称完全固定桥,桥体与两端固位体之间均为不动连接,当固位体粘固于基牙后,基牙、固位体、桥体连接成一个不动的整体,从而组成了新的咀嚼单位。

5.单端牢固:又称悬臂牢固桥,此种牢固桥仅一端有固位体,桥体与固位体之间为不动毗连体。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PPT课件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PPT课件
6
贴面制作过程
7
全冠
8
9
牙列缺损的修复体
固定义齿(固定桥): 组成:固位体、桥体、连接体。 分类:双端固定桥
半固定桥 单端固定桥 复合固定桥
10
固定义齿的组成
连接体 桥体
固位体
11
双端固定桥的受力分析
P
P
F F
12
半固定桥(semi-fixed bridge)
桥体的两端固位体一 端为不动连接,一端 为可动连接(栓体- 栓道式连接)
病人回家病人回家戴临时冠戴临时冠临时冠印模临时冠印模检查诊断检查诊断临床设计临床设计牙体预备牙体预备加工厂加工厂制作工作模型制作工作模型取终印模取终印模18模型设计模型设计制作代型制作代型上颌架上颌架包埋包埋设计铸道设计铸道制作熔模制作熔模烘烤焙烧烘烤焙烧铸造铸造调磨抛光调磨抛光送往医院送往医院19拆除临时冠拆除临时冠试戴修复体试戴修复体临时粘固临时粘固永久粘固永久粘固20可卸式代型技术可卸式代型技术
固定修复的主要工艺技术:
可卸式代型技术: 代型:工作模型经过修整形成便于修复体
制作的单个或几个独立的石膏牙模型。 可卸式代型:指可以从牙列上分离取下并
能回复到原位的一种代型。 常用方法:工作模型打孔加钉技术、Di—
Lok牙托技术 使用器械:橡皮碗、调刀、震荡器、石膏
模型修整机、颌架、模型切割机、种钉机。
应力缓冲作用
13
半固定桥
14
单端固定桥(free-end fixed bridge)
p
又叫悬臂固定桥(cantilever bridge).一端为不动连接体一 端为完全游离,无固位 体.这种设计易产生杠杆 力.
15
复合固定桥(compound fixed bridge)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五、六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和制作工艺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五、六节 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和制作工艺
5、分层印模法: 颌骨缺损,膺复体 6、分区印模法: 张口受限,口唇无弹性.
如何做? 摸一下脸面部?
主动:大张口,活动上下唇;伸舌,左右摆动. 被动:一固定托盘,另一手牵拉两側口角,唇颊 部,进行肌功能修整。. 可以主动与被动同步进行.
第七节、可摘局部 义齿的制作工艺
材料完全硬固后,先脱后部,沿牙长轴 取下;托盘与印模无分离.
注意:避免大力.
检查印模
比照口内,仔细检查印模. 合格印模的标准:
选择合适的托盘
上颌托盘的远中边缘应 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
下颌托盘后缘应盖过磨 牙后垫区。
个别牙缺失,可用部分托 盘,缺牙多,可制做个别托 盘。
个别托盘制取印模法 先取初印模灌出初模型,
在初模上画出托盘边缘线, 在承托区铺一层蜡片,用自 凝塑料或印模膏制作一个带 柄的个别托盘。去除蜡片后 盛印模材料制取印模。
取上颌印模
用左手持口镜或手指牵拉患者左 侧口角, 右手持托盘,以旋转方式从左侧口角斜行旋转 放入口 内,托盘后部先就位,前部后就位.颤动 方式向组织方向推进.到最佳位置. 托盘柄与面中线对准。
取下颌印模 方法基本与取上颌印模相似
舌头的动作 伸舌,左右摆动! 范围不超出口内.
肌功能修整
印摸材料未硬固前,在保持托盘固定不 动的条件下完成肌功能修整。
合平面与地平面 关系
取上颌时,坐直,头可微微前倾,不可过分 后仰.
印模材后流--恶心--紧张
合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取下颌时,头可微微后仰. 合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印模材料的调拌
印模材料的种类较多,目前主要采用藻酸 盐和硅橡胶印模材料。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藻酸 钾和藻酸钠印摸材料。
托盘就位 (取印模)
调椅位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本书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本书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本书口腔修复工艺技术课本
第一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概述
1.1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2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定义与作用
1.3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第二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基础知识
2.1 口腔解剖学与生理学基础
2.2 口腔病理学基础
2.3 口腔病理学在修复工艺技术中的应用2.4 牙体牙髓科学基础
第三章口腔修复材料
3.1 口腔修复材料的分类与选择
3.2 口腔修复材料的性能与特点
3.3 口腔修复材料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第四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常见手术操作4.1 填充术与修复术
4.2 修复术与假体植入术
4.3 牙槽骨切割及移植术
4.4 牙槽骨种植术
第五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临床实践
5.1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预备工作
5.2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操作步骤
5.3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第六章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
6.1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新技术与新材料
6.2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结语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是口腔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本书详细介绍了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基础知识、常见材料和手术操作等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也介绍了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展望,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口腔医学学习者和从业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促进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方法如下:
(1)制取印模 (2)灌注工作模型 (3)模型修整 模 型 舌 侧 内 磨 机
修 整 模 型 形 成 马 蹄 形
(4)形成复位钉孔及固位钉孔 种钉内磨机 激光打孔机打孔
复位钉孔的位置及辅 助固位沟槽
(5)黏固复位钉及固定装置
(6)加模型底座
(7)分割模型
(8)分离代型
5. 模型损伤 模型损伤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脱模过早或动作粗暴;②模型修整时不慎损伤患牙 (或基牙),影响正常组织解剖形态;③可卸式模型制 作时不慎使模型受损;④制作蜡型时损伤模型。
模型人为损伤一般是可以避免的,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 原因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不同的印模材料采取 不同的脱模方法,有阻力时不能强行脱模;②有孤立基 牙存在时,在灌注模型前应用木签等物加强;③用修整 机修整模型时注意用力要得当;④采用工作模型打孔加 钉技术制作可卸式模型时,应注意打孔的位置、方向及 力度;分离代型时,石膏分离锯应从患牙近远中颌龈方 向平行锯下,用力不能过大,同时,注意不能伤及患牙 和邻牙;⑤制作蜡型时应注意蜡刀的力度,防止蜡刀损 伤模型表面。 若模型损伤影响了义齿的制作,必须重新取模,灌注模 型。
口腔模型的基本要求
1.模型要能准确反映口腔组织解剖的精细结构, 即要求尺寸稳定、精确度高、模型清晰、表面 无缺陷,如气泡、石膏瘤等。 2.模型要有一定的形状和厚度,以保证修复体 的制作。 3.模型表面光滑,易脱模,硬度高,能经受修 复体制作时的磨损。
模型灌注的方法及操作要点
1.印模灌注前的检查和处理 检查印模与托盘是否分离,印膜边缘伸展是否符合 设计要求,印模内残留的血液、唾液、食物残渣需要 清理干净。 2.模型材料的调拌 水量少,凝固快、强度高,若过少,则会使凝固膨 胀率增大、脆性大、易形成气泡、表面粗燥。 水量多,凝固时间延长、抗压强度和表面硬度明显 降低。
四、制取模型易出现的问题及 处理方法
1. 模型内气泡形成 模型内气泡形成通常是模型灌注过程中材料内 空气未充分排出造成的。产生的原因有:①不 恰当的水粉比例;②模型材料未充分搅拌均匀; ③灌注前印模内的唾液等污染物未冲洗或冲洗 不净;④灌注时方法不当,如灌注初始直接把 模型材料置于印模低凹处;⑤震动强度过小等。
(4)脱模时间过早 模型材料尚未完全凝固便脱模则可引起模型变形。不同 的模脱模的时机。 在具体操作中要避免发生模型变形,模型变形原则上必 须重新取模,灌注模型。
3. 模型表面硬度低 模型表面硬度低主要表现为用蜡刀轻轻地划刻模型表面 即有模型材料脱落。在表面硬度低的模型上制作蜡型, 将直接影响修复体制作的精确度。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为:①模型材料本身硬度较低或模型 材料受潮;②调拌模型材料时水的比例过大;③在调拌 模型材料时,中途加水;模型灌注后长期置于潮湿环境 中使其表面潮解。
如遇有牙齿倾斜、缺牙造成的间隙较多或有孤立牙等情 况,脱模时先去掉托盘,将弹性印模料破成碎块,取出 模型。
印模石膏印模脱模时,先放入热水中浸泡,使印模石膏 中的淀粉溶胀后再脱模。印模膏印模脱模时,先去掉托 盘,放入55º C~60º C的热水中浸泡,待印模膏受热软 化后再脱模。
口腔模型的修整
(1)印模材料与托盘分离
印模材料与托盘分离主要是从口内取出印模时方法不恰 当所致。印模材料在口内凝固后与口腔粘膜有较强的吸 附力,如果强行取出很容易出现印模与托盘分离的现象。 此外如托盘固位孔太少太小、托盘表面光滑、印模材料 太少、未包住托盘边缘等也会导致印模与托盘分离。印 模与托盘分离后重新拼合再灌制的模型就会产生模型变 形。
第五章 工作模型与 代型技术
一、模型
1.定义:将模型材料在其可塑或流动的状态下 灌注到口腔印模中而形成的阳模。 2.分类 按用途分类:工作模型,对颌模型,研究模型 按模型材料的种类分类:石膏模型,耐火材料 模型,树脂模型
工作模型:直接用于制作修复体的模型,准确反映口腔 组织的解剖形态,常用硬质石膏或超硬石膏来灌注工作 模型。
根据以上这些原因,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有:①选用质量 合格的高硬度的模型材料且保存过程中注意防潮;②模 型材料调拌时要严格控制水粉比;③调拌模型材料时, 中途不可加水;④模型不能在空气中放置过久;⑤在制 作熔模前模型表面涂硬化剂。 如果发现模型表面硬度降低,应重新制取印模,灌注模 型。
4. 模型表面清晰度差
(2)上颌架方法 颌位记录完成后,将模型放在水中浸湿。 调节颌架上的螺丝,使上下颌体只能作开闭口运动,不 应有左右摆动,并根据上下颌模型咬合高度调整上下颌 体间距螺丝并固定紧。 调拌适量石膏,将上下颌模型按颌位记录位置分别固定 于颌架的上下颌体之间。
(3)固定模型时注意事项 首先固定下颌模型,使下颌颌平面与地面平行。 颌托应接触良好,无移动。 模型应位于颌架中心,颌托的中线应对准颌架的中线, 颌平面应尽量平分颌架的上下臂。 可卸式模型上颌架前底部复位钉孔部位需先遮住(用胶 布或硬纸板),以免模型底部复位钉孔灌进石膏,致使 可卸代型难以取下。 模型固定后,修去多余石膏,表面修整光滑,以便下一 步操作。
(9)修整代型
代型颈部修整
修整后的代型
(10)涂布间隙涂料 涂布间隙涂料 代型复位
三、确定模型颌位关系和上颌架
1.颌位关系确定方法 (1)利用余留牙 如果口腔内缺牙不多,上下颌垂直距离正常,且余留牙 的颌关系也正常者,可在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上、下 颌牙齿的颌关系。即将上下颌模型相互对合,便可找出 上下颌牙的正确位置关系。用有色铅笔在模型的颊面画 对位线,便于制作过程中对位时的参考。
(3)利用颌堤记录 单侧或双侧游离缺失,每侧连续缺失2个牙以上,或者上 下牙列所缺失牙齿无对颌牙者,但余留牙仍能保持上下颌 的垂直距离时,可以在模型上缺牙区制作蜡基托和颌堤, 放在患者口内让其作正中咬合以确定禾关系。方法是:在 缺牙间隙的牙槽嵴上做蜡基托,将软化的蜡堤固定其上, 趁蜡堤尚软时,放在口内缺牙区,嘱患者做正中咬合,反 复几次,以校正颌关系的准确性。待准确无误后,从口内 取出,冷水冲洗硬固,放回模型上,依照颌堤上的咬合痕 迹确定颌关系。 若多数后牙缺失,不能维持正常垂直距离者,需在口内重 新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颌关系,具体方法可参阅全口义齿 颌位记录。
(2)印模收缩 水胶体弹性印模材料若不及时灌注,易在空气中失去水 分而引起体积收缩,从而导致模型变形。因此,在印模 取出后应及时灌注模型,以防印模收缩。 (3)模型灌注方法不当 灌注模型时如过度震动盛有印模的托盘,会发生印模与 托盘不同程度的分离,从而导致模型变形。因此,在灌 注模型时要掌握好震动频率及强度
模型表面清晰度差主要表现为模型表面不光滑、粗糙、 患牙(或基牙)颈缘及解剖形态不清楚、有小气泡、石 膏瘤等。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印模不清晰:印模材料放入口 内过迟,印模材料流动性差;②制取印模时未作排龈处 理;③印模未冲洗干净、印模表面残留水分过多;④模 型材料质量不合格或保管不当受潮;⑤模型材料调拌时 比例不当,水量过少致模型表面粗糙。根据以上可能的 原因,采取的预防措施有:①选用质量合格的印模及模 型材料;②冠、桥修复应在取模前对患牙(或基牙)进 行排龈处理,使颈缘形态暴露清晰;③模型材料调拌时 严格控制水粉比例;④按操作要求进行制取印模和模型 灌注。 模型表面清晰度差,必须重新取模,灌注模型
灌注模型时应将模型材料从印模的高点处开始灌注,并 逐渐从高处流向四周,使模型材料充满印模的每个细微 部分。也可以采用从一侧向另一侧灌注的方法。 不同的模型材料灌注模型后所要求的模型分离时间是不 同的。
5. 脱模 脱模时,应先用工作刀修去托盘周围的石膏,使托盘边 缘不被石膏包埋,然后,根据不同的印模材料采取相应 的脱模方法。 弹性印模材料印模脱模比较简单,一手拿住模型底座, 一手持托盘,顺着牙长轴方向,轻轻用力,使印模和模 型分离;
对颌模型:与工作模型相对应并与之恢复咬合关系的口 腔模型。
研究模型:治疗前制取的模型,用于研究、设计治疗方 案。
石膏模型 (1)普通石膏模型:硬度低,一般用于模型的 底座部分,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 (2)硬质石膏模型:复杂的可摘局部义齿及固 定义齿。
(3)超硬石膏模型:嵌体、冠及固定桥等。
二、代型
代型的定义:口腔固定修复的工作模型经过修 整、制作形成便于修复体制作的模型,该模型 上的基牙模型就称为代型。 分类:个别代型技术 可卸式代型技术
固定式代型技术
可卸式代型:是代型可以从整体的牙列模型上 分离取下并能回复到原位的一种技术。
打孔加钉技术操作流程
制取印模 → 灌注模型 → 模型修整 → 制作复位及固位 钉孔 →粘固复位钉及固定装置 → 加模型底座 → 分割 模型 → 分离代型 →修整代型 → 涂间隙涂料
2.上颌架技术 颌架也称咬合架,是一种用于固定上下颌模型 颌位关系的器械。临床常采用的颌架分为两种: 一种为可调式颌架,它能模拟人体的前伸、侧 向及开闭口运动;另一种为简单颌架,只能作 开闭口运动。固定修复体制作一般多用简单颌 架。
(1)简单颌架结构 由上颌体、下颌体、固定上颌体的调节螺丝、连接上下 颌体的穿钉螺丝及调节上下颌体间距的升降螺丝等构成。
模型出现气泡的处理: ①非工作区的气泡不影响咬合关系的可以通过填补加以 消除或不处理; ②工作区个别的小气泡如填补后不影响义齿制作质量, 可不必重新取模; ③工作区如出现大气泡破坏牙体或周围组织解剖形态及 影响咬合关系的,必须重新制取印模,灌注模型。
2. 模型变形 在制取模型和处理模型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 起模型变形。
3.灌注方法 一般灌注法:指预备印模后不做处理直接灌注 模型。 分段灌注法:是指在灌注模型时在印模组织 面灌注硬石膏或超硬石膏,其他部分用普通石 膏。
4.灌注模型时的注意事项 调拌模型材料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中水/粉比和调和时间 进行操作,否则可使模型质量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