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热起来了_教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热起来了教科版《热起来了》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思考设计有效的对比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对比放在衣服(厚毛巾)里的温度计跟常温下的温度计温度基本相同,从而明白,像衣物这类的东西不能给身体直接增加热量。
(1)安排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热起来了》一课教学内容并不多,但却要让学生经历一个“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而思维论证和实验验证是本课的重中之重。为了能更有效的落实这一目标,我在教学环节安排上尤其注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交流。
例1:在教学怎样给身体加热环节中,我利用可移动的板书(粘贴卡纸)展示学生前科学概念中给身体加热的各种方法,不仅把单一的一问一答式,转向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形式,还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并有效的完成这一教学内容。不过在实际上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必须强调学生以较大字体书写(展示过程中能够看的清)。2.这个活动尽可能多的展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所以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种生生互动的交流形式。当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一种疑问的时候,教师在进行合理的解释,值得强调的是,次活动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描述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给身体加热,对于什么方法是通过什么形式给身体加热的可以做简单解释,如:晒太阳、烤火——取暖;吃食物——增加能量;跑步、爬山、打篮球——运动,加快血液循环。不需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说。
例2:学生在做对比实验的时候不仅要比较不同时间温度计在厚毛巾里的温度,还要跟室内温度进行比较,如果两者都让学生去完成,小组合作实验数据不可靠,更会浪费一定的时间。
所以我安排一名学生专门来测室内温度,让他跟其他同学一样,同时记录试验前教室温度和实验后教室第一分钟、第二分钟、第三分钟的温度,然后把他测量的数据写在黑板上,让其他小组进行对比。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学生在测量温度计在厚毛巾中温度变化环节中如何正确的读数:
很多学生在开始做实验的时候把温度计放入毛巾内,但经过一分钟后读数时,有部分学生把温度计从毛巾里取出来读数,虽然这样操作对实验的数据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却造成了本次实验的规范性、严谨性。
所以在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如何正确的读数,并明确实验的目的。2.教室的温度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我是在上午第一节上课,所以气温也会有一定的升高,
当学生有这样的发现,说明他们是实事求是在做实验,而且得到的数据也是非常正确的,虽然我们需要通过这个实验来证明像衣服、被子之类的东西不能直接给身体增加热量的实验依据是放在毛巾里的温度计读数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存在,这个数据肯定会有一定的变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一天当中,气温是在变化的,特别是在我们教室里,由于人多了,室温也会有所变化,所以较小温度的变化或者说,短时间里温度没有明显的升高,说明像衣物一类的东西不能直接给身体增加热量。
(2)创设更多的空间给学生
科学课中的交流不仅仅存在于师生之间的,它更存在于生生之间不同前科学概念的交流,当教师提出指向性问题时,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会有更多思维的碰撞。
例:在教学用对比实验来证明衣服能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教学环节中,我先出示三个问题:实验所需的材料、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你的预测?为什么会这样预测?但我不急于学生回答,而是让他们自己先静静的思考,然后再跟小组成员交流,最后再跟教师交流的这样一个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并让各种单一的思考得到有效的升华,使教学变的更有效。
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个教学活动中,要强调学生进行思维论证——要求学生明确的说出,根据什么现象,有什么样的结论。我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很到的落实这一问题,只是点到为止,使得学生实验后的汇报过程中,没有更好的体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三)实验前指导——方法、细节
学生实验前教师的指导是有必要的,在学生独立思考、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将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初步作出解释的基础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研讨、检验,评价初步得出的结果,使个人的探究活动、探究方法成为集体的财富,使学生把对一般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实验前教学环节中,先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交流他们自己的实验方法,但学生的各种方法肯定存在着不足,作为引领者,我们应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反问(引起学生的另一种思考。如:A:你将如何来使用温度计?B:你觉得测量多久来读数?C:测出来的
数据与什么做比较?比较几次较合适?)让其思考的更深入。通过各种反问,还可以把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要点和细节进行渗透,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