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是元曲四大名剧之一,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形象塑造,展现了各种社会角色
的特点和性格特征。
以下是对《西厢记》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浅析。
第一,杜丽娘。
杜丽娘是一位具有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的女性形象。
她是一个有着独
立思考和主动追求爱情的女子,追求真爱,并且勇敢地与权贵抗争。
她善于利用自己的智
慧和才能,展示了女性的坚强和聪慧。
第二,张生。
张生是一位帅气而有才华的男子,在他的心中,真爱是最重要的。
他有
着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且勇敢地追求自
己的爱情。
他的形象塑造展现了男性的勇敢和坚定。
西门庆。
西门庆是一个贪婪、色欲旺盛、善于权谋的人物形象。
他是权贵世家的代表,善于利用自己的权势和金钱追求欲望。
他对待女性的态度是主动的、强势的,同时也展现
了他对于权力的渴望。
他的形象塑造展现了权贵人物的贪婪和欲望。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展现了社会各类人物的特点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元朝时期社会人物的特定性格和价值观念。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增
加了戏剧性和情节的张力,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国剧之祖”,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珍品。
该剧塑造了许多深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引人深思。
下面笔者将从几个主要人物角色的形象塑造入手,简要分析《西厢记》人物形象的特点。
第一,蓬莱禅师。
他是本剧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是整个剧情的推动者。
蓬莱禅师性格刚毅、深明大义,对待事情果断有为,是下凡相助文官及崔莺莺的恩人,也是文官的良师益友。
禅师宁可自己受罚服刑,也要保全文官,这一行为表明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大爱无私的精神。
他为人正直,不畏强权,是许多观众心目中的典型正直人物形象。
在整个剧情中,蓬莱禅师的形象承载了儒家道德的典型,其形象的塑造也正好符合了传统儒家文化的理念,体现了作者对正义、人性的思考和追求。
第二,张生。
张生是本剧的男主角,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浪漫的年轻人。
张生为了崔莺莺,鼓起勇气和不等不靠于天分、有才气的才子们一决高下。
他的身体力行展现了一种勇猛的精神,这与蓬莱禅师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生的形象塑造体现了年轻人的张扬和奋发向上的朝气,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年轻人的重视和关爱。
他的形象也正好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青年人的坚毅、豪情和气魄,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文官与崔莺莺。
文官是张生的恋人,也是本剧的女主角。
她的形象塑造非常饱满,她敢爱敢恨,敢为人先。
她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子,具有独立自主的性格,对自己的爱情坚守到底,这种坚定和执着的态度也得到了现代观众的共鸣和认可。
崔莺莺的形象充分展现了女性的柔情和坚韧,并且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并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她的形象塑造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也反映了当代女性的追求与困难,给予了观众启示和思考。
以上几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爱情和正义的思考和追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崇高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向观众张扬了一种正直、坚定和勇敢的精神,也给予了当代人一些启示和思考。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优选篇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优选篇《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1《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红娘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
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
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
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
如《拷红》中,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__不严之罪。
”这几句话,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红娘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汤显祖说王实甫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胆。
有此军师,何战不克?”(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璀璨奇葩,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崔、张的故事,使《西厢记》在情节、人物塑造上得到精致的加工、再创造。
红娘是这部作品中一个“喧宾夺主"的角色,作为"才子佳人"故事的次角,她的形象却较崔莺莺与张生更加生动逼真。
红娘不仅具备了小丫头的乖觉、能说会道、性格爽朗、讨人喜欢的特征,且她有坚定的立场、爱憎分明、富正义感、敢于__、智勇双全。
在这场__观念左右的婚姻中,红娘自始至终是主导__进行的重要人物。
红娘是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人。
崔、张的__婚姻,在充斥着封建礼教的社会背景下,是大逆不道的,但红娘作为一位老夫人派来"看守"__的丫头,不仅不揭开这层秘密,或置若罔闻,反而推波助澜,是这场婚姻得以美满结局的主要的牵线搭桥之人。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元曲创作的高峰,也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它如同我国文坛艺苑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吸引着世世代代的观众与读者,震撼着他们的心弦。
在《西厢记》中,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刻画的非常明显,才华出众痴情的男主张生,美丽多彩大胆的女主崔莺莺在我们视线中来回涌动,而聪明伶俐的丫鬟红娘也让我们无法忽视。
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这三位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荼毒,又对爱情充满向往。
她与张生在寺庙后院相见,一见钟情,又经过隔墙对唱,彼此心有灵犀,互相爱慕,但碍于老夫人的这个典型封建家长的管束,没有更多接近的机会。
于是在孙飞虎围兵普救寺,老夫人许婚,张生下书解围之后,莺莺和张生都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如愿以偿,成就婚姻。
不料老夫人赖婚,这激起了莺莺对母亲的不满。
当她听了张生在琴中向她倾诉的心事以后,她更加爱慕张生。
但她毕竟是相国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层社会的身份,使她难以贸然走出和张生自由结合这一步。
于是戏剧出现了这样的冲突:明明是她叫红娘去探望生病的张生,但当红娘带回张生给她的信时,她却责骂红娘带回的书信是在戏弄她。
她要红娘带信给张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张生打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莺莺寄去的是约会的诗简。
当张生果然来约会时,她又以大道理责备了张生一通。
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
这就突出了莺莺最后作出和张生结合的决定是难能可贵的。
张生在剧中是一个才华出众且专情的痴情种。
一见了莺莺,就忘记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采取了一系列在当时社会显得非常热烈、大胆的方式,来获取莺莺的爱情。
他不管人家小姐是否对他有意,先对莺莺的丫鬟红娘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取妻。
他继续问红娘:“敢问小姐常出来么?”如果说前面的自报家门已经很贸然,那么,这一问,就更不得体了。
《西厢记》主要人物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分析
身份:相国小姐
性格: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
简介:她不由自主的对张生一见倾心,月下隔墙吟诗,大胆地对张生吐露心声,陷入情网之中而不能自拔,饱尝着相思的痛苦。
同时她也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
老夫人身份:崔相国夫人
性格:虚伪、但又脆弱、自私冷酷的封建家长、礼教维护者简介:在行动和精神上都严格地约束着莺莺,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她信誓旦旦,要将莺莺许给解围退兵的人,可是张生退共之后,她马上反悔,并且假惺惺地要崔、张以兄妹相称,并许张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
她全然不顾崔、张二人的感情和幸福。
身份:崔莺莺的丫鬟
性格: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
简介:红娘这一个人物的内涵也不只是一个牵线搭桥者,而是中华民族一种美好道德的象征。
这种道德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牺牲自己,见义勇为;以自己无私的辛劳,成全他人的幸福。
身份:书生
性格:善良、聪慧、痴情、轻贱名利,礼教叛逆者、执着诚挚、“志诚种”,软弱。
简介:他还有一股“风魔”的傻气,张君第一次见到红娘就自报家门,傻的可爱被红娘称为“傻角”。
但他也有软弱的一面,当老夫人赖婚时他无计可施,竟一气之下“便索告
辞”,还要在红娘面前“寻个自尽”,所以红娘又叫他“银样蜡枪头”。
西厢记人物分析

西厢记人物分析
王西厢人物形象分析
老夫人: 体现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束缚,暴露出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残酷。 莺莺: 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一个外表美与心灵美和谐统一的光辉形象。 张生: 是个志诚的情种。 红娘: 机智勇敢、坦率泼辣和见义勇为。 红娘已成为乐于成人之美的热心人的共名。
西厢记中的老夫人,在寺警的生死关头,不得不接受莺莺提出的最后的办法,当众宣布: 但有退兵之策的,例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
但是,当大难已过,家人平安,在新的形势下,自食其言, 拒不履行危难时刻的诺言。
从许婚到赖婚,这个老夫人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老练毒 辣,严酷无情。
3 拷红以后
崔莺莺与张生私下结合以后,经过拷红, 老夫人部被迫承认了他们的关系。接着,她马上命令张生, 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 因为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 老夫人为了维护门第的荣誉,事实上是立刻就拆散了已经结为夫妻的莺莺与张生。另一场景中,郑恒造谣诬陷张生时,这位老夫人则完全相信,并断然决定让郑恒拣个吉日良辰,依着姑父的言语,依旧入来做女婿者。这说明,在老夫人心目中,张生本来就是个不中抬举的秀才。
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赖婚,拷红,逼试。
一 老夫人
老夫人的性格从三个具体场景 来看:
1 寺警前
西厢记在寺警以前也通过别人的叙述介绍了老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的性格。
顽固坚持门阀观念,一切从门第的利益 出发
2 从寺警到赖婚
二 张生
书生 轻狂 志诚种 傻角 风魔汉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 我死也。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 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娶妻。 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一部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一直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西厢记》中,许多人物形象都被塑造得深刻细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其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故事的一部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这部曲艺作品的精髓。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西厢记》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看看他们是如何被塑造的。
1. 穆桂英穆桂英是《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充满勇气和智慧的女子。
在戏剧中,穆桂英是一个有着坚韧意志和坚定信念的女性形象。
她对爱情充满信仰和执着,为了和张生相会,她不惜冒着风险私奔,展现了她的胆识和果断。
与此穆桂英也是一个有着女性柔情和婉转的形象。
在与张生相会的过程中,她展现出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以及对张生的深情。
她的形象不但展现了女性的坚毅和果敢,也充分展现了她的柔情和温柔。
穆桂英的形象兼具勇敢和柔情两方面的特点,使得她成为《西厢记》中极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之一。
2. 张生张生是《西厢记》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有着才华和风度的青年学子。
他对诗书翰墨有着深厚的造诣,但与此他也是一个充满了热情和浪漫的男子。
在《西厢记》中,张生是一个有着极大魅力的男性形象。
他对穆桂英的深情款款,展现了他对爱情的真诚和执着;他的聪颖才智和豪迈风度,也展现了他的才情和天赋。
张生的形象充满了年轻青年的朝气和活力,充分诠释了他作为男主角的魅力和魄力。
张生的形象也有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他的作为并非完美无缺,有时也表现出一些背离道德规范的行为。
这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丰富和饱满,充满了现实的生活气息。
3. 紫钗紫钗是《西厢记》中的另一个女性形象,她是一个聪明灵巧,性情温柔的女子。
在剧中,紫钗是一个富有人情味和理性的女性形象。
她对于自己的感情充满了才思和悟性,对穆桂英和张生的爱情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紫钗也是一个有着自己坚定信念和原则的女性形象。
她对自己的感情和婚姻有着自己的主张与态度,展现了她的坚强和果断。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由明代戏剧家王实甫所作,被称为中国四大古典戏曲之一。
作品以张生、莺儿两位主要人物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明代社会的人性美、风俗风情、以及女性解放的思潮。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生动丰富,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饱满的性格和形象特征,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命运的变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主角的张生是《西厢记》中的一位典型文人形象。
他聪明能干,博学多才,深受王实甫的喜爱。
张生乃是一个风流而又品格高尚的人物。
在王实甫笔下,张生的形象充满了浪漫、才情和爱情的色彩。
他对莺儿倾注了深情厚谊,不畏艰险,不怕困苦,一路跋涉,只为与莺儿相见。
张生的痴情,令人为之动容,使得他的形象深入人心。
莺儿是《西厢记》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她是一位聪明伶俐的女子,具有强烈的独立精神和坚定的个性。
在剧中,莺儿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不已。
在明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但莺儿却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她不甘心被安排嫁给无情的薛莹儿,而是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莺儿的形象塑造展现了一种勇敢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给当时的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剧作中,除了主角张生和莺儿外,还有一些次要角色也塑造得非常丰满。
比如张生的好友孟光,他是一位厚道、淳朴、实在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为张生的爱情故事增添了一些乐趣,也是一个善良朴实的形象。
而薛莹儿则是一个聪明机智、心机深重的女子形象,她为了自己的爱情,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代价。
这些次要角色的形象塑造,为整个戏曲增添了很多戏剧性的冲突和转折。
在《西厢记》中,王实甫通过塑造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成功地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人性美和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充满温情和人性关怀的杰作。
这些形象也反映了王实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人性思考的空间。
西厢记人物性格分析

西厢记人物性格分析(一)崔莺莺的人物性格分析崔莺莺出身于统治阶级家庭,给人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知书达理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她内敛含蓄。
外在给人一种端正富有教养,内心又充满了激情。
在封建伦理的教育下,内心又充满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在张生就她的时候她也对张生一见钟情,对张生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她饱尝相思之苦也越来越不满老夫人对她的约束,她想冲破世俗的压力追求自由的爱情。
可是外在的束缚虽然很强大,但她内心的自我约束才是主要的,这和她接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封建社会传统伦理对于女性的束缚。
在老妇人许诺张生在考取功名之后可以迎娶崔莺莺之后,她担心张生在考中之后抛弃自己,她又担心张生落榜之后婚事成为泡影,所以她的内心一直在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迫。
《西厢记》充分的描写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她既想自由恋爱又不敢去追求,不敢去追求却又很想去爱的矛盾心理。
还细致的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变化,就是开始受压迫束缚慢慢的敢于冲破阻力去恋爱的过程。
(二)张生的人物性格分析张生在《西厢记》中给我们的感觉是温文尔雅、饱读诗书但又有点呆头呆脑的。
他胆识过人、聪明机智为了追求爱情不畏困难和危险,他又敢于反抗封建传统礼教。
在整部戏中给我们留下一个喜剧形象。
他在进京赶考的途中遇见了崔莺莺并为她的气质和美貌所吸引并要去追求她,在崔莺莺被围普救寺,崔老妇人许下承诺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解决了这场危机,这也就体现了他为了追求爱情不畏强暴。
遇见困难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胆识过人,也更衬托出了他的才华和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崔莺莺对他的了解,也获得了崔莺莺的芳心,为后面他们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打下了基础。
张生对崔莺莺的爱情追求中间经历了很多磨难,因为他们出身地位的差距,尤其在封建传统社会讲究门当户对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张生的这种敢于打破常规更加显得难得可贵。
还有的是他本以为救下崔莺莺之后凭着崔老妇人的许诺就可以和崔莺莺在一起,但没想到的是崔老妇人又让他考取功名后才能把崔莺莺嫁给他,虽然这个要求有着很大的难度他也没有放弃这个能和迎娶崔莺莺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他的不屈不挠、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品,曲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些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被青史留名,塑造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社会形态。
本文将从主要人物的性格及社会地位出发,对《西厢记》人物形象进行一些浅析。
第一,张生。
张生是本剧的男主角,是一个年轻的读书人,温文尔雅,才情出众。
张生的形象在古代戏曲中是比较典型的男主角形象。
在本剧中,张生是一个善良、忠诚和热情的人物,非常有责任心,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但是,张生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过于自信和固执,容易陷入爱情的漩涡当中。
张生的形象通过这些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中国人理智、自信、勤奋和上进的形象,是具有很强代表性的。
第二,紫鹃。
紫鹃是张生的(表)妹子,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子。
她聪明机智,深谙世事,对于张生的感情也十分了解。
紫鹃的形象在剧中是比较独特的,她的性格特点是机智、果断、独立和自信。
她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形象,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有所不同。
她代表了当时中国女性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祝英台。
祝英台是本剧中的女主角,是一个优秀的女才子。
她聪明、勇敢、独立,同时也有着柔美的性格特征。
她放弃了权势和地位,选择了与张生在一起生活,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
祝英台的形象是一个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她塑造了那个时代聪明、自信、独立和进取的女性形象。
第四,莺莺。
莺莺是男主角张生的恋人,她是一个非常优秀、善良、懂得体贴和关心人的女孩子。
她天真无邪、纯洁善良,全身上下都洋溢着柔和的气息。
莺莺的形象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一个延续,她具有女性柔弱、美丽和善良的表现。
第五,太真。
太真是《西厢记》中的配角,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诗人。
她的形象是女性复杂情感的代表,她在感情生活中,既有着善良、文文静静的一面,又有着敏感、阴郁的一面。
这种对复杂的女性情感的描写,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也是对女性形象的一种丰富拓展。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戏曲《西厢记》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不同层次人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名著之一,剧中人物形象塑造非常鲜明。
本文将从主要人物角色入手,对其形象特点进行分析。
第一,张生张生是《西厢记》的男主角,他是一个读书人,性格温和,喜欢诗词歌赋和琴棋书画,同时也很有才华。
但是,张生在感情方面较为傻气,容易被情感左右,有时甚至对自己所爱的人过于宠溺,以至于有时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所爱的女子,此外他还有一定的幽默感和机智,这使得他在观众中颇受欢迎。
第二,崔莺莺崔莺莺是《西厢记》的女主角,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能够胜任男子该有的所有本领,如公开演出,手持长弓,她都能游刃有余的应对。
崔莺莺性格开朗,热情随和,所以她很受人欢迎,同时她也很有勇气,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事物。
但是,崔莺莺在感情方面比较锐利,对自己心爱的人很有感知能力,而且她的决定力很强,所以在一些时候她表现得很鲜明。
第三,寄庐寄庐是张生的同学,他是一个优秀的学子,也很有情趣。
寄庐曾经与张生有同样的苦恋经历,但是他能够从容地面对自己的感情,不像张生那样束手无策。
寄庐为人诚实,讲义气,和张生之间的友谊很值得称道。
第四,缺月缺月是一个奇特的女子,她失去了一颗牙,所以人们叫她缺月。
她出现在《西厢记》中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崔莺莺实现自己的爱情,缺月性格随和,善良,尽管她外表有些奇怪,但是人们对她的主观评价是非常高的。
缺月还有一种神秘的气质,使得她在剧中的表现非常有看点。
第五,莫菁莫菁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子,她有一种坚定的人格魅力。
莫菁经历过很多的磨难,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点,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始终不屈服于其他人的卑劣的欺凌和威胁,因此赢得了观众的赞赏和尊敬,她表现的很震撼,有很强的感染力。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所作的一部长篇杂剧,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该剧以唐朝诗人王维的《相思》为灵感,细腻地描写了唐朝宰相张若锦与妻子杜丽娘之间的爱情故事。
整个剧本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展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下的爱情观念和婚姻制度,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反对超越等级观念的社会议题。
本文将从主要角色九位男女的形象入手,分析其塑造方式以及人物形象所代表的含义。
首先是男主角张生。
张生出生在一个世家望族,身份高贵,文武双全,个性深受他人喜爱。
他是这个故事的男主角,人物形象的设计是非常缜密的,既呈现了特定的人物性格,还代表了某种文化属性。
例如,他的名字“若锦”与他的家族出身蕴含了世家的卓越与荣耀,而他追求杜丽娘的真挚爱情则反映了人性的纯洁和高贵。
其次是女主角杜丽娘。
杜丽娘是个爱情上的弱者,她被迫嫁给了皇宫里的男子,但是她对张生的爱情却不能抹去。
她是一个温婉、善良的女子,代表了唐代文化中婚姻自由受限制的一面。
杜丽娘的形象的设计,不仅表现人物的性格,更出对唐代的文化背景的反映。
除此之外,还有育才、寿星、崔氏、范状元、元菩提、康大叔等重要角色。
他们均具有鲜明的个性,通过塑造其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的弱点或是优点。
例如,寿星以其值得信赖、真诚的性格塑造了金庸小说中常见的“大侠”特征,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爱情追求的一面;育才与范状元则形象地体现了掌权者对才子青睐的现象。
这些人物在剧中的表现,为故事情节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气息,描绘了唐代家庭生活的各种面貌。
总的来说,王实甫通过《西厢记》巧妙地把握了唐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将人物的性格、个性、思想沉淀起来,体现出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通过人物形象的设计,该剧通过展现唐代女权运动的局限性,使我们从中感到婚姻和爱情自由的珍贵价值。
这部戏剧无论从文学还是社会政治的角度都展示了优秀的艺术风貌,这意味着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艺术遗产,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和思索。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西厢记》是中国明代戏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一部著名戏剧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该剧以唐明皇、杜丽娘和张生三位主要人物为核心,通过表现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及离合悲欢,展现了尊重感情、挑战封建礼教的主题。
以下将对《西厢记》中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
杜丽娘是《西厢记》的女主角,她是一个热情、聪明、直爽的女孩。
从她最初对张生的相思之情,到后来在寡妇庄与张生相见时的情感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她内心深处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杜丽娘以她的单纯和率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愿意为了爱情放弃一切,包括违背道德和社会规范。
她的形象代表了对爱情的坚守和追求,也提出了关于婚姻和个人自由的问题。
张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男主角,他是一个坦率、豪爽的青年。
他一开始对杜丽娘的感情是真挚的,而且在寡妇庄与杜丽娘相见后,他决定为了爱情放弃官位和名誉。
张生的形象展现了一个追求真爱的勇敢者,他敢于违背封建礼教,选择珍惜真正的感情。
尽管他在剧中的处理一些事情上有些狂妄和冲动,但总的来说,他是一个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人。
唐明皇是《西厢记》中的另一个关键角色,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帝王。
他是一个痴情的人,对于杜丽娘的美貌和才华深深着迷。
尽管他是一个皇帝,有权力追求自己所爱的人,但他却违背了封建礼教,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
他为了追求杜丽娘不顾一切,包括忽视了朝廷大事以及犯规让杜丽娘去偷情。
唐明皇的形象代表了权力和欲望与个人感情之间的冲突,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角色,还有其他次要角色如了空和詹树等,他们都为这部剧增添了情节和喜剧元素。
通过这些人物的对比和衬托,使整个剧情更为生动有趣。
综合来看,《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丰满,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明确的目标。
王实甫通过这些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个体权力受到限制的困境,也探讨了个人情感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
这些形象不仅在剧中有着鲜明的对比和冲突,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西厢记》主要人物赏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赏析《西厢记》剧中主要人物崔莺莺、张生、红娘,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彼此衬托,相映成辉。
崔莺莺《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带着青春的郁闷上场。
当她遇到了风流俊雅的张生,四目交投,彼此就像磁石般互相吸引。
她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男子注视着自己,但她的反应是“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剧本写红娘催促她回避,而她的反映是:回顾--觑末--下请注意这一舞台提示,它异常强烈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为女子者,“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莺莺竟对张生一步一回头,把箴规抛之于脑后。
通过一细微的却是引人注目的举动,作者让观众清晰地看到她性格发展的走向。
莺莺遇见张生以后,作者写她相当主动地希望和张生接近。
她知道那“傻角”月下吟诗,便去酬和联吟;张生故意撞出来瞧她,她“陪着笑脸儿相迎”,可见她对张生是处处留情的。
而她的态度,张生也看在眼里。
他们心有灵犀,彼此都感受到相互的爱意。
正是由于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才使得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悖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
王实甫写莺莺追求的只是爱情。
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
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
然而,强烈追求爱情只是莺莺性格的一个方面。
莺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
当观众看到莺莺“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看到她有时一本正经,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都会哑然失笑。
在作品中,王实甫让莺莺的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
内心节奏的不协调,是导致她行为举止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
张生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
他被去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被突出的则是对爱情执著诚挚的追求。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充满优美诗句的爱情戏剧,是中国十三世纪最著名的元曲之一,也许还可以说,它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按说,《西厢记》不过是一部才子佳人爱情戏,所写内容,古今中外并非罕见,反抗封建礼教,亦非从王实甫开始,何以蜚声中外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地创造了几个性格鲜明、丰满,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这些鲜明的艺术形象,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歌颂了敢于向封建势力进行突击的青年一代,从而较好地表达了反封建的主题。
六百多年来,这些艺术形象一直鼓舞着封建社会的千百万青年男女,为反对封建礼教,争取自己的美满生活而奋斗。
就是在今天,这些形象也仍有其普遍的意义。
特别是红娘这个名字,一直被人誉为穿针引线、成全婚姻的媒人的代名词,成为乐于成全他人好事者的象征。
文中刻画了一个美丽、多才、性格叛逆的莺莺和才华出众、情真意专的张生,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社会地位卑贱,却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红娘,也看到了一位虚伪、奸诈、狠毒,但又脆弱的封建家长制代表。
关键词:西厢记主要人物艺术形象分析封建势力封建礼教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主人公莺莺和张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红娘................................................................................ 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西厢记》的主要人物包括张生、杨妃、崔莺莺、婆子、婢女等。
其中张生是一个才高八斗的书生,他聪明机智,行为稳重,能言善辩。
他在文艺、学识方面具有出色的才华,而且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对待朋友和恋人都充满了真诚和热情。
他的形象展示了一个优秀的男性形象,具有学识、才华、正直等优点,深受观众喜爱。
杨妃是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她娇艳动人、智慧聪明,而且有着崇高的品德和为人的善良。
她对待感情专一且真挚,对待婚姻更是忠诚和坚贞。
她对张生充满了爱意,为了能与张生团聚,她不惜做出妥协,体现了她的为爱情牺牲的勇气和母爱的伟大。
她的形象展示了一个全面的女性形象,有美貌、才智、善良等特质,是受人尊敬和喜爱的女主角。
崔莺莺是一位乖巧而聪明的女孩,她心地善良,善解人意。
她对待感情坦诚直率、热情奔放,她对自己的感情勇敢坦白,对待爱情不怕付出。
她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性形象,有智慧、开朗、热情等特点,深受观众喜爱。
婆子是杨妃的奶妈,她机智精明,头脑灵活,深得杨妃的信任。
她随时都能为杨妃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并能帮助她实现心愿。
她的形象展示了一个聪明老练的人物形象,具有智慧、经验等特质,受到观众的赞赏。
婢女是崔莺莺的朋友兼保姆,她积极乐观,忠诚可靠,始终站在崔莺莺一边。
她对待感情深情款款,忠心耿耿。
她的形象展示了一个正直、善良、愿为朋友付出的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
除了以上几位主要人物外,还有一些次要人物如李安、平儿、小两儿等,他们的形象也都十分丰满。
李安是张生的好友,他粗中有细、豪爽直率,是一个忠诚的朋友。
他在整个剧情中扮演着重要的推动者和见证者的角色,他的形象展示了一个坦诚、勇敢、可靠的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
平儿是李安的妹妹,她聪明伶俐,机智灵活,经常出谋划策助李安解决难题。
她的形象展示了一个聪明、机智、善良的形象,受到观众的喜爱。
小两儿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角色,他以憨厚的笑容和可爱的举止给整个剧情增添了许多欢乐和笑点。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我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
在这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精细,每个角色都具备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以下将对其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进行浅析。
首先是崔莺莺,作为女主角之一,她是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人物。
崔莺莺虽然出身贫寒,但她却有着文武双全的才华。
她善于诗词歌赋,且武艺高强。
她不仅有着出类拔萃的才华,还具备着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
她勇敢、聪明,有时甚至会有些倔强。
这些特点使得她成为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张生,作为男主角之一,他是一个忠诚正直的人物。
张生为了与崔莺莺相见,不惜远离家乡,深入人烟稀少的山中寻找她。
他不顾威胁和困难,始终对崔莺莺坚守承诺。
张生的形象给人的感觉是坚定、执着而充满正义感。
虽然他并没有崔莺莺的才华出众,但他却有一个坚定的内心和勇敢的行动力,这使得他成为一个令人钦佩的人物。
最后是贾宝玉,他是整个《西厢记》中最富有争议和复杂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是一个既懵懂无知又情感丰富的少年。
他天真善良,对林黛玉的感情纯粹而真挚。
他又表现出种种矛盾和不确定的心理状态。
他对崔莺莺的爱是出于感激和责任而非真正的情感,这使得他的形象变得复杂而难以捉摸。
贾宝玉的形象层次丰富,揭示了一个年轻人成长的过程中情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
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独特的形象特点,使得整个故事具备了动感和吸引力。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爱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一切使得《西厢记》成为了一部深受观众喜爱和推崇的经典之作。
《西厢记》人物形象

《西厢记》人物形象《西厢记》是中国元代明初戏曲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它以一个富有故事性和艺术性的剧情,展现了一群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在情感、性格、行为等方面具有独特性,而且在表达思想、传递价值观念方面也有着深刻的内涵。
首先,在《西厢记》中,张生被塑造成一个才子佳人的典型形象。
他是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男子,他的言谈举止充满着风度翩翩的气质。
他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他们在相互追求和相互保护中展现出纯真的爱情。
张生的形象揭示了人性的美好一面,他追求真爱,坚守道义,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追求。
其次,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自主、聪慧的女性形象。
崔莺莺出身寒微,但她并不甘居人后,她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展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她敢爱敢恨,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的形象为古代女性塑像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标杆。
她的懂事和坚持,使她成为了一个崇高的女性形象,为读者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
除了主要人物外,剧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
比如杜丽娘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性形象,她处事机智,善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问题。
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出了一个女性的智慧和勇气。
而柳五儿则是一个机智灵活、富有智慧的青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剧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些人物形象既具有自己的特点,又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西厢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对古代社会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他们的形象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智慧、勇气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和问题。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些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比如,《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都秉持着真爱的观念,展现了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
他们的形象激发了人们对真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对现实中的婚姻观念和道德观念提出了一定的批判。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具有艺术上的独特性,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反思现实的机会。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爱情经典之一,作为明清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它以才子张生和富家女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两位主人公在封建社会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赢得真爱的过程。
在这个故事中,塑造了众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下面就来浅析一下《西厢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首先要提到的是男主角张生。
张生是一位才情出众,博学多才的才子,他深情厚谊,坚持真爱,对富家女祝英台一见钟情。
在《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完美,他不仅有着高超的文学才华,还有着一颗纯真的爱情之心。
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文学才华,成为了众多女孩子心目中的理想情人。
张生又不是那种只知道闷头读书的书呆子,他也有一颗冒险的心,愿意为了真爱不顾一切。
张生的形象不仅塑造了一个忠诚、有担当的男子汉形象,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祝英台是女主角,在《西厢记》中是一位聪明伶俐,乐观开朗的女子。
她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立体,从一开始的出尘清雅,到后来的敢爱敢恨,都展现出了她独特的个性。
她对张生的爱情坚定不移,不惧世俗压力。
在封建社会中,女子多被束缚于家庭和婚姻,祝英台的形象给了当时的女性一个鼓舞,表现出了女性对爱情追求的坚定和勇敢。
除了男女主角之外,《西厢记》中还有一些其他形象也十分生动鲜明,比如祝家的家人和张生的朋友们。
祝英台的情人周文矩是个老实巴交,心地善良,老实忠厚,对祝英台一心一意。
他不像张生那般才情出众,但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祝英台的爱意。
在祝英台的家人中,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慈和善良的母亲形象,她既疼爱女儿,也考虑到了祝英台的未来。
在张生的朋友中,王安石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他是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对张生的爱情给予了大力支持。
《西厢记》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丰富多彩,每个角色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都在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形象,作家对封建社会中的人性和爱情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和思考。
塑造这些形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是为了给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饱满的封建社会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充满优美诗句的爱情戏剧,是中国十三世纪最著名的元曲之一,也许还可以说,它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按说,《西厢记》不过是一部才子佳人爱情戏,所写内容,古今中外并非罕见,反抗封建礼教,亦非从王实甫开始,何以蜚声中外?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地创造了几个性格鲜明、丰满,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这些鲜明的艺术形象,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歌颂了敢于向封建势力进行突击的青年一代,从而较好地表达了反封建的主题。
六百多年来,这些艺术形象一直鼓舞着封建社会的千百万青年男女,为反对封建礼教,争取自己的美满生活而奋斗。
就是在今天,这些形象也仍有其普遍的意义。
特别是红娘这个名字,一直被人誉为穿针引线、成全婚姻的媒人的代名词,成为乐于成全他人好事者的象征。
文中刻画了一个美丽、多才、性格叛逆的莺莺和才华出众、情真意专的张生,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社会地位卑贱,却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红娘,也看到了一位虚伪、奸诈、狠毒,但又脆弱的封建家长制代表。
关键词:西厢记主要人物艺术形象分析封建势力封建礼教目录摘要 (1)一、主人公莺莺和张生 (1)二、红娘 (5)三、老夫人 (6)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主人公莺莺和张生主人公莺莺和张生,一个是相国小姐,一个是封建知识分子。
他们强烈的不满现实生活,渴望挣脱封建社会的枷锁,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但在封建社会中,剥削阶级的青年男女之间根本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合法的婚姻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缔结的,双方家庭都把新的联姻看成是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考虑的都是家世利益和经济财产,完全排斥了青年个人的愿望,剥夺了他们选择配偶的正当权利。
莺莺和张生的自由恋爱,在当时的社会里显然是不合法的,是“大逆不道”的,必然要遭到封建家长的反对。
这样,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的愿望和行动就与封建礼教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西厢记》就是在这种矛盾冲突中,来刻划这二个封建礼教叛逆者形象的。
莺莺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叛逆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贵族少女的典型。
她的性格被刻划得很完整,从她身上,不但体现了封建社会中我国妇女的悲惨命运,而且还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思想觉醒、敢于起来同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反抗精神。
莺莺的叛逆性格首先表现在她对“高门”家世利益的蔑视。
她是一位相国之女,从小生活在礼法森严的封建家庭里,受到老夫人的严厉管束,不可能有接近男青年的机会。
她的父亲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这就决定了她的命运:等父丧满期后,去做郑恒的夫人。
因而在遇见张生之前,她的青春和生命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昏睡着,没有觉醒。
但封建家长的严厉管束,并不能禁锢这位相国小姐渴望爱情的心灵。
同张生的佛殿相遇,警醒了她的青春和生命,请看她自己的一段自白:“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
从见了那人,兜的变亲!”因而“坐又不安,睡又不稳,登临也不快,闲行又闷。
镇日价情思睡昏昏。
”从此,她便开始向封建礼教挑战,大胆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
张生是一个家道中落的穷书生,和崔家的相国门第显然是很不相称的。
但从佛殿相遇到私自给合,莺莺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张生的门户和财产,她爱的是张生的“才貌双全”和纯朴诚实。
特别是张生借兵解围,救了她们全家性命后,一种正义的感激和崇敬,更增加了她对张生的爱慕。
这以后,她更热烈地追求着,一步一步地向背叛、反抗其本阶级的道路走去。
莺莺叛逆性格的第二个表现,是对封建家长虚伪的母爱和包办婚姻的行径十分反感,以致诅咒、反抗。
老夫人为了把她的女儿造就成一个忠于其阶级利益和阶级教养的人物,对莺莺从思想、行动、生活,一直到潜意识的活动,都严加管束,平时除了自己留心监视外,还派了侍女红娘去“行监坐守”。
张生形容老夫人是“怕女孩儿春心荡,怪黄莺儿作对,怨粉蝶儿成双”。
莺莺对母亲的这种做法十分不满,埋怨道:“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
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惫般提防著人,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紧,则伯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她和张生爱的愈热烈,对她母亲的怨恨和诅咒也愈多。
“赖婚”一折,集中表现了莺莺和老夫人尖锐的冲突,充分地刻划了莺莺的反抗精神。
当老夫人突然变卦,要她以兄妹之礼拜见张生时,她心里愤怒地骂道:“谁承望这即即世世老婆婆,著莺莺做妹妹拜哥哥‘白茫茫溢起蓝桥水,赤腾腾点著沃庙火。
碧澄澄清波,扑刺刺把比目鱼分破;急攘攘因何,托搭地把双眉锁纳合。
而居然不拜。
老夫人叫她敬哥哥酒,她内心诅咒道:“这席面儿畅好乌合!”结果当母亲的面把杯子掷给红娘,表示不承认老夫人给他们安排的兄妹关系。
莺莺的这种怨恨、诅咒和反抗,不能只看作莺莺对老夫人的怨恨、诅咒和反抗,而是标志着封建社会的青年女子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怨恨、诅咒和反抗。
莺莺叛逆性格的第三个表现是对功名表示极大的厌恶。
当老夫人发觉了她已与张生私自结合,不得不默认时,还迫着张生上京考试,以考取状元作为娶莺莺的条件。
莺莺意识到这是对他们自由婚姻的严重威胁,因而对老夫人的逼试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对功名利禄表示极大的鄙视。
这在“长亭送别”一折表现得相当强烈: “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
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建里青莺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她甚至把考取状元斥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否定功名,实际上就是否定科举制度,也否定整个封建社会,一个相国小姐表示出这样的观点,不能不算是十分可贵的。
当然,作家在刻划莺莺的性格时,并没有把她写得十全十美。
如果是这样的话,人物形象反而不真实,剧本也会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辉。
作为一个相国小姐,莺莺还有软弱的一面。
她有一般妇女的羞涩端静,也有着封建道德意识。
作者从现实出发,依据莺莺的身份教养和生活环境,严格遵循这个贵族少女性格发展的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刻划,深入、细腻地描写了她从倾慕张生到私奔这一过程中的内心矛盾和斗争。
例如她要利用红娘传递书简,但又怕红娘知道她在传递书简,因而使了许多“假意儿”。
第一次看到张生托红娘带来的书简时,心里十分高兴,而表面上却装出小姐派头责骂红娘: “小贱人。
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儿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赖简”一折,她暗约张生来花园幽会,当张生践约而来的时候,她又临时变卦,发起脾气来: “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她的临时变卦,并不是故意捉弄张生,而是因为有红娘在旁“坐监行守。
”她本来是想避开红娘的,没想到张生这个“傻角”把信的内容全部告诉了红娘,而她对红娘是否支持她的爱情又还不清楚,因此只好临时变卦。
归根结底,迫使莺莺变卦的还是那没有出场的老夫人。
这场戏,既表现了莺莺的深沉和机警,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势力的罪恶,深化了主题。
莺莺的软弱,在红娘的帮助下,逐渐得到克服。
她终于突破了她的阶级限制,坚持反抗直到获得胜利。
作者按照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为我们刻划了莺莺这样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青年女子的榜样。
男主角张生,是一个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而又轻视功名的青年书生典型。
他诚恳、热情,忠于爱情。
他一见到莺莺便深深地爱上了她,并想尽一切办法,如赁居西厢,借故搭斋、月下吟诗、请兵解围等,进行热烈的追求。
作为一个书生,他深知自己和相国的门第是很不相称的,他和莺莺的自由恋爱必然要受到封建家长的干涉,但他毫不放松,只是热烈追求。
为了爱情,他不顾自己的‘功名、前途和一切障碍。
“赖简”以后,他身染重病,但对莺莺仍是毫无怨言。
金钱也不能动摇他对莺莺的爱情。
他请兵解围后,老夫人狡猾地赖婚,企图用几个小钱把他打发开去,但张生却气愤地说:“既然夫人不与,小生何慕金帛之色?”这种忠于爱情而拒纳金帛的行为,在被地位和金钱支配的封建社会是颇为高尚的。
后来他考取了状元,当了官,还是思念着回去和莺莺团聚。
这种真挚的感情,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是很可贵的。
由于封建知识分子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因而张生的反抗又是动摇和软弱的。
红娘讽刺他是“银样锐枪头”(即中看不中用),这是最恰当的评价。
老夫人赖婚时,他不但无力反抗,甚至要在红娘面前“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
”老夫人逼他上京应试,以考取状元为娶莺莺的条件,他只得向封建势力妥协,别离莺莺赴京应试。
这一妥协实质上满足了封建家长对于“家世利益”的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之间的自主婚姻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
二、红娘剧本中描写得最出色的人物是红娘。
她是一个支持封建贵族青年叛逆者的正义力量的代表。
她天真、泼辣、机智、勇敢,富有正义感,爽朗而热情。
她的身份是丫环,但她的聪明才智不仅胜过受过多年诗书教养的张生和莺莺,而且还能够制服封建家长老夫人。
她在剧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是帮助莺莺、张生克服弱点和对老夫人的斗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是剧中对封建礼教最具冲击力量的光辉形象。
红娘性格的显著特点,首先在于她的正义性。
在“兵围普救”之前,她对张生是毫不在意的,甚至还当面捉弄过这个“傻角”。
但到张生请兵解围,特别是在“赖婚”之后,她逐渐认识到张生的纯真和才华,并对老夫人无理的言行愤愤不平,这才正义的挺身而出,冒着危险为崔张传递书简,牵情拉线,给他们以热情的帮助。
她这样做的动机,完全出于对封建势力受害者的同情,丝毫没有个人目的。
张生看她这么热情,曾答应“久后多以金帛相酬”,谁知反被她骂了一顿: “这个馋穷酸徕没意思,卖弄有家私。
莫不图谋你东西来到此。
先生钱物,做红娘赏赐,—我爱了你的金货!就是在她被张生误解、被夫人毒打的时候,她的热情并无降低,还是正义在胸,百折不挠: “你休呆里撒奸,你待恩情美满,却教我骨肉摧残。
她手执着棍儿摩婆看,我粗麻线怎过针关。
直待我柱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她是准备柱着拐帮闲的。
只有劳动人民,才能如此高尚的品德。
红娘的机智和勇敢,集中表现“拷红”一折。
她的地位和处境,使她熟知老夫人、莺莺和张生的教养和习性。
因而当老夫人发现了崔张结合的事、崔张爱情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她立即挺身而出,同老夫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
请看这段对话: “小贱人,为什么不跪下!你知罪么? “红娘不知罪。
“你故自口强哩。
若实说呵,饶你、若不实说呵,我直打死你个小贱人! “他们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相投。
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红娘之所以敢把“知情的犯由”一下子兜出来,是因为她深知老夫人最怕这样的“丑事”,决不敢张扬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