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研究生各专业方向介绍
历史学研究生专业分类
历史学研究生专业分类历史学研究生专业是指以研究历史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专业。
根据具体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不同,历史学研究生专业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分类。
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研究生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古代文献的阅读和解读能力,熟悉古代社会制度和历史事件,具备扎实的古代史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研究生专业的学生需要对近代历史有全面的了解,熟悉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具备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能力。
3. 世界史世界史是研究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的学科。
世界史研究生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历史知识,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具备对世界历史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4. 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是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发掘的学科。
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生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遗址保护和文物鉴定的方法和技术。
5. 思想文化史思想文化史是研究人类思想和文化变迁的学科。
思想文化史研究生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对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深入理解,熟悉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化代表人物,具备分析和解读思想文化现象的能力。
6.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理论和历史学发展史的学科。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生专业的学生需要熟悉历史学的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具备对历史学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分类,其中每个分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领域。
历史学研究生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理论基础,熟悉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具备独立开展历史研究的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历史学研究生可以为历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专业解析-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1)隶属于历史学一级学科。
一、专业介绍1、研究方向目前,各大院校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
以南开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01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古-1840)02中国近现代史学史(1840-2000)03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04外国史学史2、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学风,系统、深入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外各种主要史学理论、中外史学史具有较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外史学遗产,正确评析当代史学思潮和史学流派,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前沿动态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运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较高的写作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研究视域开阔,理论基础坚实的,具有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3、专业特色在史学理论和史学史这两大领域之间,它以史学理论为研究重点,兼及史学史(侧重于研究近现代西方史学和历史哲学流派的历史);在史学理论领域,以广义社会历史理论研究为重点,而不局限于狭义的史学理论;而且坚持把理论探讨与实证的史学研究相结合。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注:以南开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5、课程设置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史学理论研究、历史文化解释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现当代史学研究、西方史学史研究、历史学研究方法等。
6、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二、推荐院校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全国招生的较强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
历史学研究生专业分类
历史学研究生专业分类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分类来深入研究历史学的不同方面。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分类。
1. 文化史文化史是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人类文化的发展演变。
在文化史的研究中,学生可以关注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文化交流以及文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可以研究某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音乐、艺术等,揭示其中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2. 经济史经济史是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制度的历史变迁的学科。
在经济史的研究中,学生可以关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商业活动、贸易关系等。
例如,可以研究某个地区的商业网络、货币流通方式等,分析其中的经济规律和影响因素。
3. 政治史政治史是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的历史学科。
在政治史的研究中,学生可以关注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政治变革以及政治决策等。
例如,可以研究某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演变、政治家的思想和行动等,探讨其中的政治思潮和政治权力的变化。
4. 社会史社会史是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历史学科。
在社会史的研究中,学生可以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以及社会问题等。
例如,可以研究某个时期的社会阶层、社会团体的活动等,分析其中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原因。
5. 思想史思想史是研究人类思想发展和思想变革的历史学科。
在思想史的研究中,学生可以关注不同时期的思想流派、思想家的思想体系以及思想对社会的影响等。
例如,可以研究某个时期的哲学思潮、宗教思想等,分析其中的思想演变和思想传播的途径。
6. 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学理论与方法是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的学科。
在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中,学生可以关注不同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探讨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例如,可以研究不同的历史文献的分析方法、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历史学研究生专业分类。
每个专业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分类进行深入研究,为将来从事历史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历史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研究生历史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研究生历史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毕业生可以在教育、文化、媒体、研究机构等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研究生历史专业的典型就业方向。
1.高校教师研究生历史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在高校担任教师,从事历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教师岗位对于研究生历史专业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常见且稳定的职业选择。
在高校任教,可以通过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2.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管理研究生历史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进入博物馆、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这些机构需要历史专业人才来研究和保护文物,策划文化活动,开展展览等工作。
在这些领域工作,毕业生可以深入了解和保护国家和地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3.记者与编辑研究生历史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新闻媒体行业中的记者、编辑等相关职业。
历史专业的知识对于新闻文化类报道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毕业生可以通过撰写历史类文章、采访历史学家以及撰写历史解读专栏等方式,为公众提供历史知识和理解。
4.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研究生历史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在政府机关和非政府组织中从事相关研究、分析和管理工作。
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利用其研究和分析能力,参与政策制定和项目管理,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教育等领域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5.研究员与学术研究机构研究生历史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进入历史研究机构或者大学的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毕业生可以参与重大历史研究项目,进行学术论文撰写和学术会议宣讲等工作。
这些机构通常具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和资源,可以帮助毕业生不断提升学术水平。
6.翻译与出版研究生历史专业毕业生还可以从事翻译和出版行业。
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通过翻译历史学术著作、出版历史文化图书等方式,将历史知识传播给更多读者。
在出版行业工作,毕业生可以从事历史书籍的策划、编辑和销售等工作。
总结而言,研究生历史专业的毕业生有着丰富多样的就业方向。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需要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功底和研究方法,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02、060101史学理论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1 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简介本专业1995年开始招生,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史学理论、史学思想史、历史人物研究理论、史学评论等为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专业拥有梯队完整的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其中邓鸿光教授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本专业教师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专著和论文一百多部(篇)。
本专业已培养硕士十余人,大都任职高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高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培养教学、科研人才,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研究能力和品学兼优的各方面人才。
具体要求是: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要求上进,具有很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品行良好,立志为国家、社会甚至以及人类发展作贡献;2、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基本了解国内外对于本专业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并掌握一门外国语,同时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并能够独立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此外,应不乏其它方面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三.研究方向1、史学理论。
2、中国史学史。
3、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2—3年(视研究生的学习成绩而定)。
五.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36—38学分(其中包括外语、政治理论、实习等课程)。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录二。
六.实践环节这是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的学习环节,计2学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践,即协助导师做本科教学的助教工作,或独立讲授专业课程,以独立讲授为主,一般安排在第4—5学期。
备课、讲授与辅导皆应独立完成,工作量为17学时,学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二是学术活动,研究生在读期间,可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一般包括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专题学术会议等,不少于8次,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要有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招收历史学硕士研究生院校及专业总目
招收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院校及专业总目为了方便广大致力于历史学考研学子报考院校的选择以及调剂学校的取舍,本人现在此将招收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院校及其专业总目总结如下。
希望对广大学弟学妹,有所帮助。
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重复与遗漏,望见谅。
参考网络: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A1)历史系(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3)文化思潮与中国近现代史学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历史文选②史学概论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1)史前考古同等学力加试①考古学概论②田野考古或中国博物馆学(专业) 10 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2)夏商周考古同等学力加试①考古学概论②田野考古或中国博物馆学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3)汉唐考古同等学力加试①考古学概论②田野考古或中国博物馆学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4)博物馆学同等学力加试①考古学概论②田野考古或中国博物馆学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3)历史地理学(01)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古代史②中国地理(专业) 4 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3)历史地理学(02)区域历史地理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古代史②中国地理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4)历史文献学(01)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历史文选②史学概论(专业) 12 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4)历史文献学(02)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历史文选②史学概论查看招生单位院系所名称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备注拟招生人数考试范围跨专业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4)历史文献学(03)历史典籍与传统文化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历史文选②史学概论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4)历史文献学(04)文献理论与文献学史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历史文选②史学概论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5)专门史(01)中国近现代文化同等学力加试①近现代国际关系史②中国历史文选(专业) 12 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5)专门史(02)中国古代文化同等学力加试①近现代国际关系史②中国历史文选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5)专门史(03)近现代中外关系同等学力加试①近现代国际关系史②中国历史文选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1)隋唐五代史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古代史②中国史学史纲要(专业) 13 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2)宋元史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古代史②中国史学史纲要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3)明清史与徽学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古代史②中国史学史纲要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1)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政治制度史②史学概论(专业) 15 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政治制度史②史学概论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3)中国当代史同等学力加试①中国政治制度史②史学概论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8)世界史(01)区域国别史同等学力加试①西方史学史②西方文化史(专业) 8 查看安徽大学(011)历史系(060108)世界史(02)外国经济与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①西方史学史②西方文化史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1)史学理论与方法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专业)5 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2)中国近代史学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3)中国古代史学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4)历史文献学(01)历史文献与文化史研究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专业)4 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4)历史文献学(02)安徽历史文献研究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4)历史文献学(03)方志学研究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4)历史文献学(04)历史文献与制度文化研究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4)历史文献学(05)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4)历史文献学(06)历史文书与文献研究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5)专门史(01)徽学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专业)6 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5)专门史(02)区域社会经济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5)专门史(03)区域文化教育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5)专门史(04)区域学术思想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5)专门史(05)区域社会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1)先秦秦汉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专业)20 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2)明清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3)魏晋南北朝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4)唐宋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1)民国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专业)30 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2)文化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3)晚清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4)政治制度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5)近代经济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6)近代社会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7)近代思想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8)世界史(01)国际关系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专业)19 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8)世界史(02)欧美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8)世界史(03)16世纪以前的世界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8)世界史(04)西方古代社会与文化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8)世界史(05)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安徽师范大学(008)社会学院(060108)世界史(06)西方社会史请登陆我校网站查询查看北方民族大学(001)文史学院(060105)专门史(01)西北区域社会史查看北方民族大学(001)文史学院(060105)专门史(02)西北区域文化史查看北方民族大学(001)文史学院(060105)专门史(03)西北民族关系史查看北方民族大学(001)文史学院(060105)专门史(04)西北区域宗教史查看北方民族大学(001)文史学院(060105)专门史(05)西夏研究查看北华大学(008)东亚中心(060105)专门史(01)东亚国际关系史(专业)8 查看北华大学(008)东亚中心(060105)专门史(02)中日关系史查看北华大学(008)东亚中心(060105)专门史(03)中朝(韩)关系史查看北华大学(008)东亚中心(060105)专门史(04)东北地方史查看北华大学(008)东亚中心(060105)专门史(05)东北边疆史查看北华大学(008)东亚中心(060108)世界史(01)世界近现代史(专业)4 查看北华大学(008)东亚中心(060108)世界史(02)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1)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 1 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3)历史地理学(01)中国历史地理(专业) 1 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4)历史文献学(01)历史文献学(专业) 2 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4)历史文献学(02)礼学与经学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4)历史文献学(03)敦煌吐鲁番文书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5)专门史(01)中外关系史(专业) 4 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5)专门史(02)中国少数民族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5)专门史(03)台湾史与台湾两岸关系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1)先秦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2)秦汉史(专业) 11 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3)魏晋南北朝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4)隋唐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5)宋辽金史(含唐宋妇女史) 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6)元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7)明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8)清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9)古代中西交通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6)中国古代史(10)中国古代装饰文化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1)中国近代史(专业) 8 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2)中国现代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3)近现代中外关系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4)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5)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6)中华民国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7)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查看北京大学(021)历史学系(060108)世界史(01)世界历史(专业) 12 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1)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含动物考古) 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2)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3)汉唐宋元考古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4)佛教考古(专业) 22 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5)中外文化交流考古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陶瓷考古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7)田野考古学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8)博物馆学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9)博物馆藏品研究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10)中国古代建筑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11)科技考古查看北京大学(022)考古文博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12)文物保护科学查看北京工商大学(001)经济学院(060105)专门史(01)近现代经济史研究(专业)7 查看北京理工大学(009)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1)中国历史与文化(专业)3 查看北京理工大学(009)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2)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变迁查看北京联合大学(001)应用文理学院(060105)专门史(01)北京文化史朱耀廷孔繁敏佟洵左芙蓉梁怡杨靖筠赵连稳(专业)15 查看北京联合大学(001)应用文理学院(060105)专门史(02)北方物质文化史韩建业顾军查看北京联合大学(001)应用文理学院(060105)专门史(03)台湾历史文化徐博东陈文寿李振广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1)中国古代史学史学所(专业)7 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2)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学所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1)文物考古学(专业)4 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2)博物馆学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4)历史文献学(01)中华典籍与文化(专业)6 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4)历史文献学(02)专题文献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4)历史文献学(03)历史文献学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5)专门史(01)社会史(含环境史) (专业)5 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5)专门史(02)文化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5)专门史(03)中外关系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1)先秦史(专业)26 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2)秦汉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3)魏晋南北朝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4)隋唐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5)宋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6)明清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7)中国古代民族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8)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史学所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6)中国古代史(09)易学文化史学所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1)中国近代史(专业)20 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7)中国近现代史(02)中国现代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8)世界史(01)世界上古史(专业)20 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8)世界史(02)世界中古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8)世界史(03)世界近代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2)历史学院(060108)世界史(04)世界现代史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3)古籍所(060104)历史文献学(01)历史文献学(专业)5 查看北京师范大学(013)古籍所(060104)历史文献学(02)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查看北京语言大学(000)不区分(060105)专门史(01)中国思想史(专业)6 查看北京语言大学(000)不区分(060105)专门史(02)中国艺术史查看北京语言大学(000)不区分(060105)专门史(03)中外文化交流史查看北京语言大学(000)不区分(060105)专门史(04)对外汉语教育史查看渤海大学(005)历史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1)先秦、秦汉史(专业)25 查看渤海大学(005)历史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2)唐宋辽金史查看渤海大学(005)历史系(060106)中国古代史(03)古代旅游文化史查看渤海大学(005)历史系(060108)世界史(01)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专业)15 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2)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060104)历史文献学 (03)古典学张强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世界简史②专业英语复试科目:古代西亚、北非、欧洲文明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2)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1)古代西亚吴宇虹郭丹彤PeterBeylage 张强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世界简史②专业英语复试科目:古代西亚、北非、欧洲文明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2)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2)古代北非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世界简史②专业英语复试科目:古代西亚、北非、欧洲文明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2)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3)古代欧洲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世界简史②专业英语复试科目:古代西亚、北非、欧洲文明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3)世界中古史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1)欧洲史王云龙王恒伟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古代史②中国近代史复试科目:①史学理论②专业英语或专业日语③世界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3)世界中古史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2)世界宗教史张晓华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古代史②中国近代史复试科目:①史学理论②专业英语或专业日语③世界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3)世界中古史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3)日本史李小白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古代史②中国近代史复试科目:①史学理论②专业英语或专业日语③世界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4)日本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1)日本近现代史陈秀武郭冬梅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近代史②中国现代史复试科目:①日本近现代史②中日关系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4)日本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2)中日关系史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近代史②中国现代史复试科目:①日本近现代史②中日关系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4)日本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3)日本思想史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近代史②中国现代史复试科目:①日本近现代史②中日关系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5)古籍整理研究所 (060104)历史文献学 (01)先秦文献曹书杰李德山黄云鹤刘奉文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通史②历史要籍选读复试科目:史学理论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5)古籍整理研究所 (060104)历史文献学 (02)汉魏六朝文献曹书杰李德山黄云鹤刘奉文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通史②历史要籍选读复试科目:史学理论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5)古籍整理研究所 (060104)历史文献学 (03)东北地方文献曹书杰李德山黄云鹤刘奉文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通史②历史要籍选读复试科目:史学理论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5)古籍整理研究所 (060104)历史文献学 (04)中国历史文献学史曹书杰李德山黄云鹤刘奉文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通史②历史要籍选读复试科目:史学理论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5)古籍整理研究所 (060104)历史文献学 (05)东北历史与文化李德山黄云鹤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通史②历史要籍选读复试科目:史学理论查看渤海大学 (005)历史系 (060108)世界史 (02)美国历史与美国文化查看长春师范学院 (003)历史学院 (060105)专门史 (01)东北民族与疆域查看长春师范学院 (003)历史学院 (060105)专门史 (02)萨满文化查看长江大学 (121)文学院 (060105)专门史 (01)中国文化史查看长江大学 (121)文学院 (060105)专门史 (02)中国文学史查看长江大学 (121)文学院 (060105)专门史 (03)汉语史查看长江大学 (121)文学院 (060105)专门史 (04)语言学史查看长江大学 (121)文学院 (060105)专门史 (05)中国新闻史查看大连大学 (001)人文学部 (060105)专门史 (01)中国文化史 (专业)8 查看大连大学 (001)人文学部 (060105)专门史 (02)中国妇女史查看大连大学 (001)人文学部 (060105)专门史 (03)东北亚区域文化史查看大连大学 (001)人文学部 (060106)中国古代史 (01)魏晋南北朝史 (专业)8 查看大连大学 (001)人文学部 (060106)中国古代史 (02)辽宋夏金史查看大连大学 (001)人文学部 (060106)中国古代史 (03)中国古代城市史查看大连大学 (001)人文学部 (060106)中国古代史 (04)中国古代社会史查看大连大学 (001)人文学部 (060108)世界史 (01)日本史欧美史方向只招英语考生 (专业)4 查看大连大学 (001)人文学部 (060108)世界史 (02)欧美史欧美史方向只招英语考生查看大连大学 (001)人文学部 (060108)世界史 (03)韩国史欧美史方向只招英语考生查看大连理工大学 (01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01)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查看大连理工大学 (01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02)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查看大连理工大学 (01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03)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1)史学理论及西方史学史周巩固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2)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董铁松武少民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01)文化遗产研究孙力楠傅佳欣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02)东北民族考古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03)自然博物馆研究李迎化敬向红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3)历史地理学 (01)历史人文地理韩宾娜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3)历史地理学 (02)城市历史地理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3)历史地理学 (03)旅游文化王德忠董小川曲晓范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5)专门史 (01)东北亚国际关系史邓峰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5)专门史 (02)东北地方史高乐才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5)专门史 (03)东亚思想史韩东育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5)专门史 (04)日本史周颂伦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5)专门史 (05)近现代中日关系史徐绍清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6)中国古代史 (01)先秦史谢乃和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6)中国古代史 (02)秦汉史王彦辉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6)中国古代史 (03)魏晋南北朝史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6)中国古代史 (04)唐宋金元史王德忠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6)中国古代史 (05)明清史赵轶峰罗冬阳刘晓东赵克生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01)中国近代史曲晓范胡赤军权赤秀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02)中国现代史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03)中国近代文化史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8)世界史 (01)世界上古史宫秀华周巩固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8)世界史 (02)世界中古史王晋新徐家玲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8)世界史 (03)世界近代史董小川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8)世界史 (04)世界现代史于群李晔张杨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 (060108)世界史 (05)美国史梁茂信孙群郎高嵩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060121)★东北民族民俗学 (01)东北民俗音乐文化史金士友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060121)★东北民族民俗学 (02)东北民族史刁书仁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105)历史文化学院(060121)★东北民族民俗学 (03)东北民俗史康学伟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复试科目:与报考方向一致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2)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060104)历史文献学 (01)亚述学吴宇虹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世界简史②专业英语复试科目:古代西亚、北非、欧洲文明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2)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060104)历史文献学 (02)埃及学郭丹彤PeterBeylage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世界简史②专业英语复试科目:古代西亚、北非、欧洲文明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2)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060104)历史文献学 (03)古典学张强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世界简史②专业英语复试科目:古代西亚、北非、欧洲文明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2)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1)古代西亚吴宇虹郭丹彤PeterBeylage 张强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世界简史②专业英语复试科目:古代西亚、北非、欧洲文明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2)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2)古代北非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世界简史②专业英语复试科目:古代西亚、北非、欧洲文明史查看东北师范大学 (202)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060108)世界史 (03)古代欧洲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世界简史②专业英语复试科目:古代西亚、北非、欧洲文明史查看。
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内招博士)一、学科方向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中文名称二级学科英文名称方向一:060201 专门史History of Particular Subjects方向二:060202 中国古代史Ancient Chinese History方向三:060203 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方向四:060204 中国近现代史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方向五:060205 历史文献学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二、学制学制三年,内招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7年,外招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8年。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12-1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6学分,非学位课程2-4学分。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控制在20—30条左右)(一)专门史必读书目1.张星烺编,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 2003。
2.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商务印书馆,1995。
3.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005。
5.丹尼等编:《中亚文明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6.徐斌:《华侨华人研究中文书目》,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专门史选读书目:1.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Christopher I. Beckwith,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3、Geoff Wade.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V ol.1-6, London: Routledge, 2009.4、G. F. Hudson. Europe and China: A Survey of Their Relation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800.London: E. Arnold, 1931.5、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s. III-VI, UNESCO, 1996,20006、D. Sinor,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二)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1、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研究生历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
研究生历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知识社会中,历史学科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对于理解和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研究生历史学科专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详细介绍研究生历史学科专业及其学位基本要求,旨在指导有意从事历史研究的学生了解该专业并为其申请和就读提供有效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明确目的和文章结构。
接下来,在“历史学科专业简介”部分,我们将介绍历史学科的范围、重要性以及它的发展历程。
然后,在“研究生历史学科学位基本要求”部分,我们将详细说明该专业对于学生背景、毕业要求以及研究项目或论文要求等方面有什么基本要求。
接着,在“入学考试和申请流程”部分,我们将探讨相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申请程序和规定,以及面试准备和技巧。
最后,在“总结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研究生历史学科专业发展提出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潜在研究生历史学科专业的申请者提供全面了解该专业及其学位基本要求的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历史学科专业范围、重要性和发展历程等背景信息,以及学术背景、毕业要求和研究项目或论文要求等基本要求,申请者可以更好地准备申请过程并适应未来的研究生学习。
同时,本文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入学考试和申请流程,并提供一些面试准备和技巧。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获得对于研究生历史学科专业有关知识和信息,并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明智的决策。
2. 历史学科专业简介2.1 学科范围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过程和文化的学科。
历史学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历史文献,重建过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轨迹。
历史学虽然以过去为基础,但其研究范围不仅限于具体历史事件,还包括对人类社会变迁的深入思考。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十分广泛,可涵盖国内外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
历史学专业考研方向_
历史学专业考研方向_高考升学网历史学专业考研方向ﻭﻭ一、历史学专业考研方向历史学专业考研方向共有4个,分别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方向、历史文献学专业方向、近现代史专业方向、学科教学(历史) 专业方向。
二、历史学专业考研方向介绍考古学及博物馆学ﻭ考古学(后改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点设立于2005年,该专业培养从事少数民族物质文化搜集、研究、保护、展示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ﻭ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治素质和较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相关材料,基本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和前沿动态,有一定的考古或博物馆经验,具备的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研究范围包括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人类学和环境考古等。
ﻭ培养适应我国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人才.就业前景历史学理论类专业的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XX门、、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保护与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考古学、博物馆学及文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ﻭ历史文献学ﻭ专业介绍ﻭ历史文献学(学科代码:060203)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规律,总结其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前景的学科。
ﻭ研究方向ﻭ目前,各大院校与历史文献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
以师范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ﻭ01典籍与文化;02专题文献;ﻭ03历史文献学。
研究生历史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研究生历史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历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的学科之一,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兴趣和追求。
研究生历史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是许多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学生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历史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研究生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多种就业方向,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方向:1.高校教师:研究生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成为高校的历史教师。
他们可以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任教,传授历史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工作。
2.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管理:研究生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地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文物的收集、保护、研究和展览等工作,传承和传播历史文化。
3.文化创意产业: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研究生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文化创意企业从事相关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历史文化产品的策划、设计、推广等,开展历史文化旅游等相关业务。
4.传媒行业:研究生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在传媒行业工作。
他们可以从事历史媒体的编辑、记者、评论员等工作,为社会提供历史资讯和观点。
5.政府机构:研究生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政府机构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文物管理、社会调查研究等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就业前景研究生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较为广阔的前景。
以下是就业前景的一些优势和挑战:优势:1.历史专业知识广泛:历史专业毕业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研究能力。
这使得他们在各种历史相关的领域具备竞争力,如教育、文化遗产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等。
2.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历史专业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种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要,使得历史专业毕业生在职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3.跨学科研究:历史专业的研究涉及到许多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人文学科等。
这使得历史专业毕业生具备了跨学科研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可以适应不同领域的工作需求。
研究生历史学就业方向
研究生历史学就业方向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对于研究生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就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历史学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较为广泛,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生历史学就业方向供参考。
1.教育领域历史学作为学科的教学工作是研究生历史学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大学、高中、初中等各级学校从事历史学教学工作。
在大学中,研究生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相关专业的教研室,参与科研项目,并且可以承担教师教学工作。
在高中、初中等中学中,研究生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担任历史学教师,传授历史知识。
2.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机构毕业生可以选择去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机构工作,比如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
在这些机构中,研究生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文物鉴定、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研究、文物整理等工作。
这些机构普遍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知识背景和相关的研究能力,因此研究生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具备相对的竞争优势。
3.出版社和媒体机构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出版社和媒体机构从事历史类书籍的编辑、历史类杂志的撰写与编辑等工作。
历史类书籍和杂志的编辑需要对历史学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具备较高的编写和编辑能力。
同时,研究生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历史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主持工作。
4.政府机关与公共事务部门政府机关和公共事务部门也是研究生历史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之一。
例如,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文化部门、文物局、教育部门等相关职位。
在这些职位上,毕业生可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历史类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工作。
5.国际组织与民间团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及其对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推动作用。
因此,研究生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这些组织和团体中也有就业的机会。
他们可以从事历史资料的整理、国际合作项目的参与与组织等工作。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研究生历史学就业方向之外,还有一些研究生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创业或者自由职业。
历史学六大就业方向解析
历史学六大就业方向解析从历史学研究生整体就业范围来看,毕业生的择业面不是很广。
但本学科研究生毕业后有着较为宽阔的就业门径,既能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也能进入各级党政机关、教育单位、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等部门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学的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与长时间的专业知识的积累,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而这些单位对应聘者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
1、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该专业研究生去向主要为政府、企业、教学、科研等部门中负责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等。
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文物、考古、博物馆系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目前全国范围内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就业势态。
只是前些年的毕业生大都留在北京等中心城市,许多省市文博系统长期得不到相关的毕业生。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或地区毕业生的需求始终供不应求。
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文物考古研究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各系统的博物馆文化部门,国家及省市机关(公务员),全国各高校(任教),出版部门(编辑、记者)。
同时,部分毕业生出国深造,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在相关领域工作。
3、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具有跨文、理两大学科的特点,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由中国学者引领世界潮流,长期以来国外学者们难以企及。
它是一门理论性强、宏观用途广泛的实证性学科,五十多年以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巨大,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该专业就业情况都比较理想,毕业生去向以从事文职为主的企事业单位。
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生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专业是一门研究我国近现代历史变迁、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就业前景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专业。
一、专业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历史学基础知识、较高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能从事历史学教学、科研及相关部门工作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研究范围主要涵盖鸦片战争以后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阶段。
二、课程设置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课程: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
2.研究方法课程:包括历史学研究方法论、史料学、历史地理学等,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3.选修课程:涉及近现代史各个领域的研究,如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外交史、近现代战争史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4.实践课程:包括田野调查、历史遗迹考察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专业的研究方向丰富多样,主要包括:1.近现代政治史:研究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等。
2.近现代经济史:研究近现代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政策等。
3.近现代文化史:研究近现代文化变迁、文化现象、文化人物等。
4.近现代思想史:研究近现代思想观念的演变、思想流派、思想家等。
5.近现代外交史:研究近现代外交政策、外交事件、外交关系等。
6.近现代战争史:研究近现代战争的性质、战争过程、战争影响等。
四、就业前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专业的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寻求就业:1.教育行业:从事中学、大学历史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2.文化单位:在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3.政府部门:在政策研究、党史研究、地方志编纂等部门工作。
4.媒体行业:从事历史题材的编辑、记者、评论员等工作。
历史硕士研究生专业
历史硕士研究生专业
历史硕士研究生可以选择的专业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专业方向:
考古学:主要研究人类历史的实物证据,包括遗址、遗物、遗迹等。
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的收藏、展览、教育、研究等多个方面。
民族学:研究各民族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关注文化特征和文化变迁。
世界史:研究全世界历史发展的学科,涵盖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的所有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关系的学科,关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历史的进程以及历史如何塑造地理环境。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史学理论、史学发展历史及其规律。
专门史:针对某一特定历史领域的研究,如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
历史文献学:研究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考证、注释和编辑出版等。
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
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时,可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602中国史学科简介
0602中国史学科简介一、学科专业介绍我校历史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海南各高校中唯一开设的历史学专业,也是唯一具有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历史学科。
我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政史专业,1998年开始设置历史学本科专业,2006年开始有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历史学中的中国史学科已经形成一支由18人组成的师资队伍,这18人中有教授、副教授16人,占到总人数的89%;有博士、硕士10人,占到总人数的56%。
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我校中国史一级学科目前是是海南省的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我校中国史一级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是王献军教授;我校中国史一级学科目前包括3个二级学科,即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和中国近代史,其学科带头人分别是王献军教授(兼)、张兴吉教授和胡素萍教授。
中国史学科的科研人员近五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已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地厅级项目7项;目前在研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地厅级项目3项;在研的科研经费合计约为66万元,人均3.6万元;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48篇;获得省级、厅级科研奖励6项。
二、研究方向介绍我校中国史学科目前已经形成了三个稳定而有特色方的研究方向:(一)海南历史文化方向海南历史文化方向侧重于海南地方的历史文化的研究。
从事本方向研究的教师,大都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积累。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个比较集中的研究领域:一是对海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
本学科带头人王献军教授长期致力于海南回族和黎族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现任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和海南省民族学会副秘书长,其代表性的专著是《海南回族的历史与文化》、《黎族藏书·方志部》、《黎学研究备览》,已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南黎族文身口述史研究”,目前承担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黎族现代史”。
二是对海南古代地方史研究。
李勃等多位教授长期以来都致力于海南古代史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海南古代的行政建置、海南古代人物和海南古代书院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作是《海南岛历代建置沿革考》,该著作海南省社科著作类二等奖。
研究生历史学专业
研究生历史学专业简介研究生历史学专业是一门在本科历史学基础上深入研究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研究生历史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历史学理论基础、独立开展历史学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历史素养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历史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专业设置研究生历史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历史学理论知识、深入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研究领域的历史学研究人才。
该专业的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等。
培养目标研究生历史学专业培养具有高度历史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历史学研究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深厚的历史学理论基础: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理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在研究中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历史学知识。
2.具备独立开展历史学研究的能力:研究生历史学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历史学研究的能力,包括问题提出、资料收集和分析、实证研究等方面。
3.具备跨学科研究能力:学生应具备跨学科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历史学研究,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提供多方面的历史学解释。
4.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学术道德意识: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各种观点和解释,同时具备严谨的学术道德意识,维护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就业方向研究生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以下领域从事相关工作:•高等教育机构:毕业生可以选择在高等教育机构从事历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培养更多的历史学人才做出贡献。
•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毕业生可以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古迹修复和世界遗产申报等工作,致力于保护和研究文化遗产。
•研究机构:毕业生可以进入各类研究机构从事历史学研究,参与国内外重大历史研究项目。
•媒体与出版机构:毕业生可以在媒体与出版机构从事历史文献整理、历史传媒工作,为大众提供历史知识普及和历史文化传播服务。
学术前景研究生历史学专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和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研究生各专业方向介绍历史学作为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哲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尤为接近。
有些领域几乎相互覆盖,与自然学科也有密切联系,历史学给这些学科提供资料和知识,与这些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5.了解国内外史学界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历史学主要设有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8个二级学科专业。
其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与长时间的专业知识的积累。
该专业毕业生多数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而这些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1.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元史、明清史等。
中国古代史以中国古代的历史为研究对象,近代以前的中国史都属于研究范围。
中国古代史一般以朝代为段落,如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辽宋金元史和明清史等。
同时,也可以进行专题研究,如政治史、制度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社会史等。
中国古代史专业培养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做出有理论及实践意义成果的高级人才。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新闻出版、方志编修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
2.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从历时性方面讲,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1840年到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从共时性方面讲,则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中外关系等方面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历史学高级专门人才。
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史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研究现状,并对其中的某一段或某一方面的历史做过专题研究,初步具有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及党政军等有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3.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范围包括历史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现代史学思潮、现当代史学研究、史学名著研读、学术大师研究、方志学、历史研究法、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西方史学史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门人才。
最终成为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级人才。
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天津师范大学等。
4.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脱胎于传统的舆地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四大块:(1)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地理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等。
(2)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海陆变迁等。
(3)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政区、疆域、经济、城市、人口、交通、军事、社会、文化等。
(4)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包括传世文献、佚失和出土文献等。
历史地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历史地理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做出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成果。
历史地理学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5.历史文献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1)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学科体系之建设及文献学方法等。
(2)历史文献学史:包括文献学产生、发展、繁荣、变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的成就、特色等。
(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古代学术思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特别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
(4)文献整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以及文献数据化等。
历史文献学专业培养掌握历史文献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历史文献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成果。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专门的文献整理工作,也能胜任出版社、新闻单位,以及一般行政部门的工作,具有较广阔的需求前景。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
6.专门史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国边疆民族史、中国边疆民族理论、中国法律史、中国文化史等。
研究内容包括:(1)中国自古即为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各民族都为当代中国的疆域版图、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在今日仍然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学科侧重研究历史上的族源族属、疆域版图、族际关系、文化接触与融合、人口流动、民族社会变迁、边疆民族学术文化、民族理论诸问题,倡导多学科、多视角交叉的研究范式。
(2)中国历代积累了极其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又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本学科方向着重研究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分支领域的重大成就、内在奥秘、原创机制以及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互动状况,通过全面而系统、深入而准确的理解、诠释,总结和继承古代中国优秀思想文化,为提升民族素养,锻铸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为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思想文化的交流,为增强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提供精神资源,储备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边疆民族史方向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既熟悉中国边疆民族历史与现实状况,又具有良好理论及学术素养的专门人才;中国文化史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中国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有正确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化轨迹和重要贡献有较深的认识,对本学科领域在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和动态有清醒的把握。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
7.世界史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
本专业旨在通过对世界各国、各地区从古至今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及其相互联系与交流诸历史现象进行多层次、广角度地深入探讨,科学地揭示各国、各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
世界史专业毕业后能够胜任世界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8.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范围包括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人类学和环境考古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人才。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保护与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学及文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