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概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 餐厅墙上贴着一张纸,写着“服务热 情,任君选择”,顾客于是问女服务员有 什么菜。 “小白菜” “有什么可选择的呢?” “你要还是不要”
举例: 甲:“昨天你考试不及格,回家后你 爸爸说了些什么话” 乙:“脏话算不算” 甲:“当然不算” 乙:“那我爸爸什么话都没说”
三、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三)实体概念、属性概念与关系概念 (四)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五)真实概念与虚构概念
四、概念间的关系
(一)同一关系 (二)属种关系(包含关系) (三)矛盾关系 (四)反对关系 (五)交叉关系
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着重是概念外延 之间的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存在着其外延有无相 同之处这样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概念间的外延关 系。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两个以上概念外 延之间关系的基础,因此,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概 念外延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有无相同之处,概念间的关系可 被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举例: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小王上班,忘带工作证。值勤人员说: “按规定,不带工作证不许入内。” 小王灵机一动,狡辨说:“你看那边门 上不是明明写着‘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九个 大字吗?工作证当然不是工作人员,我也是按 规定没带它入内的呀!”
概念分类的实践含义
有利于准确理解概念 有利于准确使用概念 有利于正确地进行推理 有利于更好掌握逻辑规则
解
答案(
A
题
)
A.甲说的是假话,因此,甲是罪犯。 B.乙说的是真话,丁是罪犯。 C.丙说的是真话,乙是罪犯。 D.丁说的是假话,丁是罪犯。 E.四个人说的全是假话,丙才是罪犯。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一般来说,内涵决定外延 一个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它的外延也就随之 确定了 内涵的多少与外延的大小呈反方向变化的趋势 即内涵越多的概念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少的 概念其外延越大(反变关系) 反变关系存在于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 所谓属种关系就是反映属(外延较大的)和 种(外延较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概念 之间的关系 属概念的内涵少于种概念的内涵,而其外延 则大于种概念的外延
举例:我那份不要啦 一辆公汽进站,有些人便一窝蜂地往上挤,突然, “哗啦”一声,一块玻璃被一个碰碎了。 售票员冲着那个人大声喊:“玻璃碎了,要照价 赔偿!” 那个人反问:“要我赔什么?” 售票员说:“损坏公物当然要赔偿,这是人民的 财产。” 那个人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人民的一员,人民 的财产有我的一份。我那份,不要啦!”
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 (二)概念的外延 (三)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一)概念的内涵
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 2、概念的认识性内涵 3、概念的规定性内涵
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或特征(内涵) 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概念的内涵,是包容于概念中的被指称对象所共同 具有的类属性 概念的内涵来自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是从被指 称的对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特有属性
举例:下次一定去 “老弟,你可真不像话,昨天我举行婚礼,你为 什么没去呢?” “哎,实在抱歉!昨天我有急事,所以„„,老 兄,实在对不起,请多包涵,下次我一定去!” 举例二:宾至如归 老公实在受不了老婆的折磨,逃出家门,投宿旅 店。旅店经理为他打开了一个房间,讨好地说:“住 在我们这里,你会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老公一 听,撒腿就跑。
对比分析: 在我们的国家里,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
(三)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分类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各种具体事物本身 还是各种具体事物的某种属性 实体概念是反映各种具体事物的概念 懒人 实体概念的外延总是一个或一类事物,因此, 又叫具体概念。 属性概念是以具体事物的某种属性(性质或关系) 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惰性 属性概念总是以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为 反映对象的,因而属性概念又叫抽象概念。
举例: 头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家,妈妈问: “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教给我,反到 问我,一加二等于几,我教他说是三。”
分析:
从本质上说:“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 性是“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他人”,孩子把他回答 老师的提问当作是他在“教”老师,显然,他混淆 了“教”与“学”这两类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别,说 明他对“教”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是不明确 的。 从范围上说:老师问学生“一加二等于几”, 这是一种提问的方式,属于“教”这个概念所反映 的事物范围。小孩天真地以为老师的这种提问的教 学方式不属于“教”的范围,说明他对“教”这个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是不明确的。
举例:县委书记的公子 一个养花人,发现有几个孩子在偷他的花。他 很气愤地抓住其中一个小孩打了几下。这时, 另一个孩子说,“与他无关,花是我偷的。” 养花人骂道:“免崽子!”扬起胳膊就要打, 旁边有人说了声,“别打他,他是县委书记的 公子。”养花人一听,立刻挤出笑脸,顺手抱 起那小孩说:“好孩子,刚才我同你开玩笑呢, 我马上把这些花送到你家里。” 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全同,但内涵则 不同。
外延重合,二者间的关系叫交叉关系。
逻辑规则:
交叉概念一般不能并列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无需使用严格的科学概念,为了
叙述简便,根据约定俗成,也可把交叉概念并列使用。 在比较严谨的公文语言中,为了突出强调某些对象, 也常常把交叉概念并列使用。
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与交叉关系之异同
同一关系 两个概念 全部和全 外延的关系 部重合
(二)概念的外延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
概念反映事物的范围(外延)
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主要是反映一类事物的 概念,即类概念 类概念:可以是一个或若干个对象类,也可 以Fra Baidu bibliotek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个体
比较:“人”、“广东省省会”、“永动机”
(三)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事物的本质, 是概念的质的规定性。 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反映在概念中的事物的范围, 是概念的量的规定性。
(二)属种关系
定义: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是另一个概念外延的 全部 在属种关系中,外延较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 较小的概念叫种概念。 逻辑规则: 属概念与种概念一般不能并列使用 非包含关系不能作属种关系 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壤里吸收水分、氮 、磷、 钾等肥料。
(三)交叉关系
定义: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
思维形式:想问题,形成并运用概念,进 行判断和推理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是思维的细胞 是形成判断和进行推理的基础
(二)什么是语词
语词是概念的物质载体
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式 语词是概念的可感知形式
(五)反对关系
定义: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它们外延之和 小于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二者的关系叫反对关 系。 反对概念与矛盾的异同:
相同:它们都分别是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彼此的
外延互相排斥。 相异:
外延之和:矛盾等于,反对小于 在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矛盾概念之外没有第三者,反对概
念之外有第三者。
反对关系逻辑规则
不得将矛盾概念当作反对概念来使用。
金属,不管是黑色金属还是有色金属,还是稀有金属,
我们都是需要的。
使用具有反对关系的概念作判断时,不能顾此失 彼。
领导干部为政清廉是衡量党风好坏的重要标准。
逻辑关系应用
一家珠宝店的珠宝被盗,经查可以肯定是甲、乙、丙、丁 中的某一个人所为。审讯中,他们四人各自说了一句话。 甲说:“我不是罪犯。” 乙说:“丁是罪犯。” 丙说:“乙是罪犯。” 丁说:“我不是罪犯。” 经调查证实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下列哪个判断为真? A.甲说的是假话,因此,甲是罪犯。 B.乙说的是真话,丁是罪犯。 C.丙说的是真话,乙是罪犯。 D.丁说的是假话,丁是罪犯。 E.四个人说的全是假话,丙才是罪犯。
属种关系 一部分和 全部重合
交叉关系 一部分只与 一部分重合
(四)矛盾关系
定义: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而外延之和等于邻近的 属概念的外延,二者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 成年人与未成年人 逻辑规则: 不得将反对概念当作矛盾概念来使用 使用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作判断时,不能顾此失彼 能否立党为公,是我党取得人民群众信任的关键。 有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工作开创新局面的 基本条件之一。
(四)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分类依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具有还是不具有某种 属性 肯定概念(正概念):反映事物具有某种属性 共产党员 否定概念(负概念):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 非党员 每一个肯定概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否定概念,要 确定其否定概念的外延就要注意论域 论域:是思维或议论所涉及的特定范围,某个 负概念的论域,就是它所从属的属概念, 黄种人与非黄种人的属概念是人,那么人就 是非黄种人这个否定概念的论域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分类依据:概念所反映事物数量的不同 单独概念:反映某一个别事物的概念,其外延 只反映一个单独的对象。 某一对青年的婚礼 普遍概念:反映某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 所反映的对象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类。而组成 类的各个分子之间,其属性和范围都是不同的。 自己的家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分类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不是由个别事物组 成的集合体 集合概念反映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作为其组成部分的个 体并不具有。 集合概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集合体,而不 适用于组成集合体的每一个体。 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 念 非集合概念的特点:它所反映的类所具有的 属性,其分子必然具有。
(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概念和语词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概念必须用语词来表达 并非所有语词表达概念 “很”、“的”、“唉” 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 的概念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妈妈:这小伙子人长得好,工资又高,你 为什么不同意和他谈朋友 女儿:我和他没有共同语言 妈妈:他又不是外国人,怎么会没有共同 语言
(一)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两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完全一样, 即外延完全相同。
概念间同一关系仅指外延相同,而内涵则是不同的。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可以具有不同深度、不同方 面的本质属性,因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抽象 出事物的某种本质属性作为内涵,从而形成反映同一 事物范围的内涵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全同概念。
2、概念的认识性内涵
认识性内涵:其构成性质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 较而确立的 它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 果 认识性内涵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客观对象 特有属性认识的成果,只能随着人们对该类认识 的深化而深化
3、概念的规定性内涵
规定性内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规 定方式加以确立的内涵 几乎所有的法学概念,其内涵都是通过规定方式 确立的 规定性内涵确立的依据在于规定者的权威性
逻 辑 学
概 念
概 念
一、概念和语词 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三、概念的种类 四、概念间的关系 五、定义 六、划分 七、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一、概念和语词
(一)什么是概念 (二)什么是语词 (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 概念的功能是用来指称思维对象 概念的指称功能,是通过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 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