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数学反函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一年级数学反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反函数”一节课是《高中代数》第一册的重要内容。这一节课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为日后反三角函数的教学做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重点与难点:反函数的定义和求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接受、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能判定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使学生能够求出指定函数的反函数,并能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观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法,掌握了函数的基本知识,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性质和特征,更有助于学生将函数的思想理解得更透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

导入阶段的教学中,抓住反函数也是函数这一实质,以对函数概念的复习来引出反函数。指明函数是一种映射的实质,分析原函数中映射的具体情况,进而引导学生考虑,若将定义域、值域互换,此时映射还是不是一个函数呢?

首先提问学生函数基本概念,使学生明白函数是一种单值对应,即映射。再出示电脑动画,以函数y=2x来具体分析,结合图象引导学生注意:在定义域内所有自变量,都能在值域内找到唯一确定的一个函数值,即存在x→y的单值对应,例如:1→2,2→4,3→6,……若将定义域与值域互换,则对应变为2→1,4→2,6→3,…这种对应是否构成单值对应,即映射呢?这种对应是否构成函数呢?至此,引出反函数的概念,为概念的新授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这样的引入方式,抓住了反函数概念的实质,确保学生不会产生概念上的偏差。此外,可以使学生明白新知识来源于旧知识,促使学生主动运用函数的研究方法去学习反函数,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2、知识建构:

给出概念后,必须防止学生对于反函数f-1(y)形式的误解(以为是1/f(x))。此外,还

要学生理解:最终的表达形式写为y=f -1(x)是顺应习惯,并且也为后面的图象研究提供方便,y 实际上是原函数中的x ,x 是原函数中的y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图象观察得出。

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出示电脑幻灯,设置疑问:(1)反函数是不是函数;(2)反函数有没有三要素?如何确定?

引导学生思索,学生逐渐会认识到:反函数也是函数,其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对应法则可由原函数得到,值域则是原函数的定义域。

这时,给出电脑动画,指明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澄清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抓住问题的关键。

但是,具体怎样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呢?

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实例解决,于是进入例题解答过程。

例一: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y=3x-1(x ∈R); (2)y=x 3+1; (3)23(1)1

x y x R x x +=∈≠-且 通过例1,要使学生明白具体求反函数的过程。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启发学生:既然反函数也存在三要素,那如何一一求出,得到具体的反函数呢?这时结合第(1)小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关键 通过解关于x 的方程,将x 用y 表达,以得到反函数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中的x 、 y 表示什么?这和我们通常的函数表达式有什么区别?进而引导学生想到交换x 、 y 得到我们习惯使用的函数表达式。再考虑: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怎么求?是怎样来的?学生思考后,可得出通过求原函数值域来得到反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

此时,引导学生比较三道小题的解题步骤,师生共同小结出求反函数的三部曲:反解(把解析式看作x 的方程,求出反函数的解析式)--→互换(求出所给函数的值域并把它改换成反函数的定义域)--→改写(将函数写成y=f -1

(x)的形式)。

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抓住反函数是函数这一本质问题,突出了反函数与原函数之间的联系,给出了具体求解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重点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以一个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认识达到了第一次平衡。

“反函数的概念已经理解,反函数也会求了,任务已基本完成,该休息了”,有的学生会这样想。这时,出示第二道例题,打破平衡,激起学生的疑难。

例2、(1)y=x 2(x ∈R)的反函数

(2)y=x 2(x ≥0)的反函数是

(3)y=x 2(x<0)的反函数是 相当一部分同学会按部就班求出第(1)小题的“反函数” y= (x ∈R)。这对不对2

x

呢?出示电脑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图象,从函数的概念出发,必须存在x →y 的单值对应,但反过来呢?y →x 存不存在单值对应呢?适当的引导提问,使学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在原函数的定义域内必须存在y →x 的单值对应,这是反函数存在的前提。认清这一问题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y=x 2(x ∈R)不存在反函数,在定义域的局部存不存在反函数呢?让学生借助图形发现答案,并且进一步得出y=x 2(x ≥0),y=x 2(x<0)两个函数的反函数。这样,就突破了主要难点,澄清了概念,并为以后反正弦函数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设计意图:(1)通过函数图像来研究问题,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并且为后续的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关系问题做好铺垫。(2)对于反函数的存在性问题,不能回避,必须使学生理解其内在含义,由具体的二次函数结合图像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澄清的学生的疑问,达到教学目标。

此时,趁学生对于概念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出示幻灯,从函数概念、反函数的存在性、反函数的求法三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能力提升

(1)函数y=2|x|在下列哪个定义区间内不存在反函数? ( )

(A )[2,4]; (B )[-4,4] (C )(0,+∞] (D )(-∞,0]

(2)求反函数:5()253

x y x R x x =∈≠-+且

(3)已知y =5

[0,]2x ∈,求出它的反函数,并指明定义域。

第一道题是概念题,使学生对于反函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使学生对于反函数的存在条件认识更深刻。第二道题使学生熟悉反函数的求法,突出重点。第三道题使学生加深对于概念的理解,弄清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内在关系。

4、课后作业:

(1)求函数 211x y --=(-1

(2)已知)(x f = 2x -2x(x ≥2),求)(1x f -.

5、总结和评估:

理解反函数概念并求出函数的反函数是高一代数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建立在对函数概念的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必须使学生对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清醒的认识。引导发现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课堂不再成为“一言堂”,学生也不会变成教师注入知识的“容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