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壤学与农作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种植业)和动物生产(饲养业)两大部分。
2.基本条件:水、肥、气、热、光。
3.农田水利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调件,以促
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5.肥力是土壤同时地不断地满足和调节植物对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要求的能力。
6.土壤形成条件: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主导)。
7.土壤分布规律: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性。
8.土壤矿物质的种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无机化合物。
9.土壤中养分的种类与含量与矿物的化学组成、风化程度及气候条件有关。
10.粒级(土粒大小的不同级别):物理性沙粒(0.01~3.0)、物理性粘粒(0.0001~0.01)、石砾和沙粒、粘粒、沙粒。
11.土壤机械组成:不同粒级组合的相对比例;土壤质地是根据不同机械组成所产生的特性
而划分的土类。
12.土壤质地:沙土类、粘土类、壤土类。
13.改良:掺粘、掺沙、客土调剂、施用有机肥。
14.蒙金土:上啥下粘,托水托肥,有利于作物生长。
15.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形态的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土壤微生物。
16.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矿质化和腐殖质化过程。
17.转化条件:植物有机质的碳氮比;土壤环境条件(通气、水热状况);酸碱反应、气候条件、耕作灌排等措施。
18.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是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能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腐殖质在植物营养中有明显的间接作用。
19.土壤空气的特点:不连续,空隙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很高,季节性;水汽含
量高;组成和数量不均。
20.土壤溶液组成:难溶性(迟效性)养分;有效性(速效性)养分。
21.土壤中有效养分的迁移转化途径:形成难溶性化合物,重新迟效化;随水分从土体中淋
失;转化成气体散失;被土壤胶体所吸附;被植物所吸收。
22.吸收方式:向根液流;离子扩散作用;根系的拦截作用。
1.土壤的孔隙性是土壤固体颗粒间形成的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空袭的数量比例及分布状况的
总称。
2.土粒容重是单位体积(不包括孔隙体积)土壤固体土粒的重量。
3.土壤容重是单位体积的自然装套土壤(包括空隙)的干重。
4.土壤的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次生单粒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形状及相互排列和行应的
空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5.土壤结构的形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土壤单粒被黏粒、腐殖质等胶结物质所胶结、
凝聚成次生单粒,然后才通过胶体的进一步胶结,同时在干湿交替、耕作及根系的穿插、挤
压分割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结构体。
6.土壤胶体产生电荷的原因:同晶置换作用、胶体表面离子解离、晶格断裂
7.土壤离子交换作用: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
8.土壤阳离子交换的特点:是一种可逆反应、等当量交换、受质量作用定力支配。
9.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在中性条件下单位土壤中所吸收阳离子的重量。
10.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是土壤保肥、供肥和稳肥的两个重要指标。
11.土壤离子交换作用队肥力形状的影响:影响物理性状、养分有效性、施肥方式与效果。
12.土壤酸度:由氢离子、也可由铝离子引起
13.活性酸度是由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14.潜性酸度是由土壤胶体吸收的氢离子和铝离子造成
15.潜性酸度分为交换和水解酸度。交换性酸度:过量的中性盐与土壤胶体发生交换作用,
使土壤胶体上氢离子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而表现出的酸度。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盐从土壤胶体上交换出来的氢离子铝离子所表现的酸度。
16.土壤碱度主要决定土壤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及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盐的含量
17.土壤缓冲性能:当加酸或加碱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产生剧烈变化,缓和土
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
18.土壤通气性即土壤气体的交换性能,主要指土壤与近地面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其次是
土壤内部的交换
19.土壤通气性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空气流动引起的整体空气交换、通过扩散作用进行的
个别气体的交换
20.影响土壤通气性的因素:孔隙充足和浓度梯度
21.土壤通气性的指标:土壤呼吸系数、土壤中氧的扩散率、土壤的通气量、土壤的通气孔
隙度
22.影响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土壤的通气性、土壤的水分状况、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土
壤易分解的有机质含量
23.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土壤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24.土壤导热率:土壤吸收热量后除升高温度外,同时还将热量传递给临近图层
25.土壤导温率:土壤吸收或散失一定热量后,使土壤温度发生变化的快慢和难易的性能
第三章土壤水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主要物质组成之一,也是构成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壤水分主要来源:大气降水(雨雪冰雹)和人工灌水,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和地下水的上升。液态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形式。
吸湿水:又称劲束缚水,是干燥土里从土壤空气中吸附的气态水分。吸附在土粒表面,密度大,热容量小、冰点低、不能自由移动。决定因素:1:土壤空气湿度:湿度大吸水多,空气湿度饱和时吸湿水达到最大量,叫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2:土壤质地腐殖质含量:颗粒细质地粘重,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比表面积大,吸湿水含量高。3:土壤含盐量及盐类成分:盐量越多吸湿水含量越大。
膜状水:松束缚水。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量后,在吸食水层外面所形成的一层膜状的液态水。
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叫最大分子持水量。密度大于自由水,冰点-4以下,有较高粘滞性,溶解养料能力弱受引力小于 1.5mpa的膜状水可以被植物利用,但是供不应求。膜
状水影响因素:土壤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高,膜状水多。
毛管水:水分因受土壤毛管力的作用而在毛管孔隙中保持和运动,叫毛管水。性质和运动决定于毛管力的作用。H=0.15/r 上升毛管水:地形低洼处,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借毛管作用力上升保持在土壤上层的毛管孔隙中。悬着毛管水:在地形高、地下水位低的旱地,
降雨后借用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中的水分。
重力水:土壤中受重力作用而向下移动的水分。自由重力水:只经过土壤而不在土壤中保留。支持重力水:重力水在下移过程中被阻挡在不透水层以上成为滞水。
土壤水分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