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12月第14卷第12期MMJC ,Dec 2012,Vol 14,No.12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SSR )是指人体在接受刺激后出现的交感神经皮肤

反射性电位,是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方法之一[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该项技术的逐步成熟,SSR 在脑梗死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疾病及失眠、抑郁症等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现把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1SSR 在脑梗死中的应用Korpelainen JT 等[2]通过58例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的对照性研究显示,大脑和脑干梗死患者SSR 幅度显著降低,潜伏期延长。脑梗死急性期和缓解期SSR 幅度均降低,而只有脑梗死急性期的潜伏期延长。刘萍等[3]对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SSR 异常率为40.4%,主要表现为SSR 波形缺失、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SR 异常以基底节-丘脑最高(55.56%),皮质-皮质下次之(36.96%),脑桥最低(28.57%)。其中,异常SSR 在皮质-皮质下及基底节-丘脑组绝大多数表现为双侧(8

2.35%、86.67%),而脑桥组则全部为双侧。

同时发现,波形缺失患者肢体瘫痪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严重,日常生活能力差。陈寅等人同时发现[4],脑梗死组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MCAI )者单侧

SSR 异常率明显高于脑干梗死组(P <0.05),但脑干梗死组双侧SSR 异常显著高于MCAI 组(P <0.01)。

提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可能是中枢交感神经催汗纤维的起点或者说交感神经催汗纤维接受来自对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传出冲动。

1.2SSR 在脑出血中的应用张福全等对38例脑

出血患者的研究显示[5],急性脑出血后脑心综合征患者SSR 异常率达86.8%,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波幅率增高和波形缺失,与健康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01);同时,多数患者出现ST-T 改

变和心律失常。因此认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测定

SSR 可能有助于脑心综合征的诊治及病情的判断。1.3SSR 在卒中后抑郁中的应用宋景贵等对55

例脑卒中患者的对照性研究发现[6],卒中后抑郁症患者SSR 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异常率达87.3%。进一步研究证实[7],卒中后重度抑郁患者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比较,SSR 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更为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 <0.01)。因此认为,SSR 不仅可反映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损害情况,还能反映抑郁症的病情严重程度。SSR 检测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1.4SSR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SSR 中枢传出

部分包括延髓上结构、延髓、脊髓,最后通路为交感节后神经元C 类无髓鞘胆碱能纤维。Nair KP 等[8]对

37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常常参

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信号的传入,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脊髓传入与膀胱感觉传入通路密切相关。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脊髓受损部位、损伤严重程度都有极大关系。彭超等研究发现[9],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刺激4个部位(左、右掌心,左、右心)记录SSR 引出率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 <

0.05),提示SSR 可作为SCI 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评估

的方法之一。

1.5SSR 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应用Deniz Yerde -len 等[10]对1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研究显示,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参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过程,SSR 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孙瑶等研究发现[11],格林巴利综合征组SSR 异常率占76.92%(20/

26,其中波形消失5例、波幅减低15例),潜伏期均在正常范围。26例患者中,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占42.31%,自主神经症状的出现率与SSR 的异常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5)。因此认为,SSR 可作

为评价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电生理指标,能发现尚无临床症状的自主神经损害。

1.6SSR 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和Shy-Drager 综合征中的应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是一类免疫

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合并自主神经症状的

作者单位:30045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宋迎);广西中医学

院第一附属医院(周艳英)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宋迎

周艳英

127··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12月第14卷第12期MMJC ,Dec 2012,Vol 14,No.12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SSR )是指人体在接受刺激后出现的交感神经皮肤 反射性电位,是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方法之一[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该项技术的逐步成熟,SSR 在脑梗死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疾病及失眠、抑郁症等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现把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1SSR 在脑梗死中的应用Korpelainen JT 等[2]通过58例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的对照性研究显示,大脑和脑干梗死患者SSR 幅度显著降低,潜伏期延长。脑梗死急性期和缓解期SSR 幅度均降低,而只有脑梗死急性期的潜伏期延长。刘萍等[3]对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SSR 异常率为40.4%,主要表现为SSR 波形缺失、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SR 异常以基底节-丘脑最高(55.56%),皮质-皮质下次之(36.96%),脑桥最低(28.57%)。其中,异常SSR 在皮质-皮质下及基底节-丘脑组绝大多数表现为双侧(8 2.35%、86.67%),而脑桥组则全部为双侧。 同时发现,波形缺失患者肢体瘫痪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严重,日常生活能力差。陈寅等人同时发现[4],脑梗死组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MCAI )者单侧 SSR 异常率明显高于脑干梗死组(P <0.05),但脑干梗死组双侧SSR 异常显著高于MCAI 组(P <0.01)。 提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可能是中枢交感神经催汗纤维的起点或者说交感神经催汗纤维接受来自对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传出冲动。 1.2SSR 在脑出血中的应用张福全等对38例脑 出血患者的研究显示[5],急性脑出血后脑心综合征患者SSR 异常率达86.8%,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波幅率增高和波形缺失,与健康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01);同时,多数患者出现ST-T 改 变和心律失常。因此认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测定 SSR 可能有助于脑心综合征的诊治及病情的判断。1.3SSR 在卒中后抑郁中的应用宋景贵等对55 例脑卒中患者的对照性研究发现[6],卒中后抑郁症患者SSR 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异常率达87.3%。进一步研究证实[7],卒中后重度抑郁患者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比较,SSR 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更为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 <0.01)。因此认为,SSR 不仅可反映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损害情况,还能反映抑郁症的病情严重程度。SSR 检测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1.4SSR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SSR 中枢传出 部分包括延髓上结构、延髓、脊髓,最后通路为交感节后神经元C 类无髓鞘胆碱能纤维。Nair KP 等[8]对 37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常常参 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信号的传入,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脊髓传入与膀胱感觉传入通路密切相关。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脊髓受损部位、损伤严重程度都有极大关系。彭超等研究发现[9],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刺激4个部位(左、右掌心,左、右心)记录SSR 引出率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 < 0.05),提示SSR 可作为SCI 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评估 的方法之一。 1.5SSR 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应用Deniz Yerde -len 等[10]对1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研究显示,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参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过程,SSR 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孙瑶等研究发现[11],格林巴利综合征组SSR 异常率占76.92%(20/ 26,其中波形消失5例、波幅减低15例),潜伏期均在正常范围。26例患者中,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占42.31%,自主神经症状的出现率与SSR 的异常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5)。因此认为,SSR 可作 为评价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电生理指标,能发现尚无临床症状的自主神经损害。 1.6SSR 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和Shy-Drager 综合征中的应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是一类免疫 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合并自主神经症状的 作者单位:30045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宋迎);广西中医学 院第一附属医院(周艳英)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宋迎 周艳英 127··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附66例报告

新医学2008年4月第39卷第4期 [2]张宝仁。徐志云。邢建iIII.单纯二尖瓣置换术3416例疗效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4):196-198.[3]C0xJL,sCHuEssLERRB。BOINEAUJP,eta1.7n他devd.opmentoftIlema∞procedu弛f曲tIle h啪entof8ni8lfibrillati∞[J].sem.m7rhor∽cardiovascsuIg,2000,12(1):2一14. [41ABREUFILH0CA,USBOALA。DALLANLA,etaLE伍∞.ti砌伪softlle m矗跣pmcedu把啦ingc∞led硒pIadiolreql地ncyab-舢∞in patientsw汕pe舯肋entahial 6¨llali伽aIIdrheum日licmitralvalvedisea∞[J].circull岫彻,2005,112(9suppl): 120一125. [5]KHARGIK,KEYHAN?FAIsAFlA,Hul’IENBA,elaLsurgi—cBl缸e曲memofatrmfi“lI撕∞[J].m脯∞IIril吼8chefth髓Elek.坤h埘ol(德文),2007,18(2):68_76. [6]丁平,李莉,徐志云,等.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预防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房颤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3):215之18. (收稿日期:200r7一12—25) (编辑:洪悦民) 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 ——附66例报告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610031)陈兰赵新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IIlp8tlleticskinre8pon∞,SSR)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A组26例(有自主神经功能症状患者)及糖尿病B组40例(无自主神经功能症状患者),对2组进行上、下肢的SSR检测;并与50名健康者(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与糖尿病B组比较,糖尿病A组上、下肢SSR的潜伏期均延长、波幅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JP<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痛A组、B组上、下肢SSR的潜伏期均延长、波幅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JP<0.01)。结论:sSR是简单、易行和无创的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自主神经下肢 1引言 糖尿病常会导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可表现为自主神经损害。如何简便检出与糖尿病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情况是临床关心的问题,我们对6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检测,以探讨检测SsR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2005年6月一2007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66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男30例,女36例,年龄35—79岁,中位年龄58岁;病程l一30年,中位病程10年。有不同程度的排汗异常、消化不良、腹泻、便秘、排尿无力、尿失禁或尿潴留,或存在直立性低血压等自主神经功能表现(26例设为糖尿病A组),其中6例伴有心动过速;余40例无自主神经功能表现(设为糖尿病B组)。另选同期50名身体健康的自愿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名,女27名,年龄22—70岁,中位年龄52岁,均经体检确定无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的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2.2方法 SSR测试于上午进行。受试者采用平卧位,睁眼不睡,安静放松,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呼吸,将室温保持在22—25℃,皮温控制于32℃以上。应用加拿大生产的Neur0Ma】【1004肌电图诱发电位仪,采用圆盘电极。所有人员均行上肢sSR检测,上肢记录电极放置于一侧手心,参考电极放置于手背,接地电极放置于另一侧腕上15~20cm处,刺激接地电极以刺激此侧腕正中神经。所有人员均同时行下肢SSR检测,下肢记录电极置于一侧足心,参考电极放置足背,接地电极放置于另一侧踝上15—20cm处,刺激接地电极以刺激内踝胫后神经。采用单次电刺激法,刺激电流30mA,电刺激时程0.2m8,通频带宽度(带通)l~100Hz,分析时间500ms,刺激强度根据运动阀值调节,共刺激3次,每次刺激间隔大于1s以上呤J。测量SSR波起始潜伏期(s)及波幅(mV),并对3组结果作比较。

糖尿病与皮肤交感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糖尿病与皮肤交感反应的相关性研究(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人皮肤交感反应(SSR)的变化。方法:测定17例正常人及19例2型糖尿病患者手足心四个部位的SSR。结果:正常人组与2型精尿病组比较,SSR起始潜伏期、面积、上肢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下肢波幅较对照组减低(P0.05 )。结论:SSR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交感反应 我国糖尿病成人患病率2.5%,继印度之后居世界第2位,2型糖尿病占95%,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但发病正趋低龄化[1]。周围神经包括自主神经的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呈渐进性发展[2],影响全身自主神经纤维,加速2型糖尿病慢性进程[3],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后死亡、无察觉及严重低血糖和猝死风险,降低生存质量,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4-5]。皮肤交感反应能准确反映植物神经的早期变化,是一种有价值的早期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本文旨在研究糖尿病与皮肤交感反应两者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糖尿病诊断参照WHO 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从中排除:(1)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脑卒中等;(2)可能并发周围神经损害者,如腕管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尿毒症等;(3 )非糖尿病原因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如帕金森病、抑郁症、重症肌无力、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4)影响心率血压变化分析者,如3级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3、4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频发房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等;(5)不能配合检查者,如糖尿病视网膜出血、严重视力障碍、危重病、痴呆等;(6)不愿参加试验者后。纳入19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45?79岁,平均59.6岁, 体重指数(BMI)19.3?28.6,平均23.2,糖尿病病程0.1?20.0年,平均8.2年。选择同医院同期内科门诊健康体检咨询者10例、职工志愿者7例,共17例作为对照组。此17例均无糖尿病史,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35?81岁,平均5 2.6岁,BMI 17.9?29.0,平均2 3.0 ;两组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表1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比较 1.2皮肤交感反应测定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使用相同的方法及人员进行皮肤交感反应测定。检查在肌电图室内进行,室温控制于 20?24 C,环境安静,光线稍暗,使被试者清醒、放松,皮肤温度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